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P780冷轧热镀锌钢板点焊接头的高速拉伸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威 张永强 +2 位作者 徐兴智 尚永辉 李珊珊 《机械工程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4-76,81,共4页
利用拉伸试验设备对1.2mm厚DP780冷轧热镀锌钢板点焊接头分别进行了准静态拉伸和高速拉伸试验,分析了点焊接头的高速拉伸特性,并与母材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准静态拉伸和高速拉伸时,点焊接头试样分别在一侧母材和过渡弧处发生断裂... 利用拉伸试验设备对1.2mm厚DP780冷轧热镀锌钢板点焊接头分别进行了准静态拉伸和高速拉伸试验,分析了点焊接头的高速拉伸特性,并与母材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准静态拉伸和高速拉伸时,点焊接头试样分别在一侧母材和过渡弧处发生断裂;准静态拉伸时的最大拉伸力为9.90kN,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最大拉伸力逐渐增大,在应变速率为500s^(-1)时达到11.50kN;当应变为0.20~0.25时,点焊接头发生断裂失效,而此时仍处于母材的安全有效区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速率 dp780冷轧镀锌钢 点焊接头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压下率对DP1000镀锌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春光 刘常升 +2 位作者 刘华赛 韩赟 王川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8-30,35,共4页
研究了不同的冷轧压下率对DP1000热镀锌双相钢的组织、析出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钢的强度逐渐增加;随着轧后退火温度的提高,钢的组织由铁素体+马氏体向铁素体+回火马氏体+碳化物转变;钢中存在60~70 nm的... 研究了不同的冷轧压下率对DP1000热镀锌双相钢的组织、析出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钢的强度逐渐增加;随着轧后退火温度的提高,钢的组织由铁素体+马氏体向铁素体+回火马氏体+碳化物转变;钢中存在60~70 nm的大尺寸析出物和6~8 nm的小尺寸析出物,随着冷轧压下率的提高,大尺寸析出物尺寸变化不大,但是小尺寸析出物有所增大,而且数量增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压下率 dp1000双相 冷轧双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和卷取温度对590 MPa级冷轧热镀锌双相钢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金光灿 赵爱民 +2 位作者 赵征志 牛枫 刘利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15,73,共4页
在实验室制备了590MPa级冷轧热镀锌双相钢板,采用SEM、TEM和拉伸试验等方法考察了退火温度、卷取温度等工艺参数对该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750~820℃保温100s退火后,可以获得抗拉强度615MPa以上、伸长率高达21%的综... 在实验室制备了590MPa级冷轧热镀锌双相钢板,采用SEM、TEM和拉伸试验等方法考察了退火温度、卷取温度等工艺参数对该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750~820℃保温100s退火后,可以获得抗拉强度615MPa以上、伸长率高达21%的综合性能良好的钢板;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都会增大,伸长率则以820℃退火的最好,其次是800℃退火的,而750℃和780℃退火的则差一些;热轧后650℃卷取的钢板经冷轧和热镀锌退火后,其强度明显高于690℃卷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 双相 退火温度 卷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61镁合金/DP590镀锌钢异种金属TIG熔钎焊工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江莉 刘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32-235,共4页
以AZ31镁合金焊丝为填充材料,采用TIG熔钎焊工艺对AZ61镁合金和DP590镀锌钢板进行了连接。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焊接电流对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焊接电流较小时,接头钎焊区域存在大量... 以AZ31镁合金焊丝为填充材料,采用TIG熔钎焊工艺对AZ61镁合金和DP590镀锌钢板进行了连接。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焊接电流对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焊接电流较小时,接头钎焊区域存在大量未被焊合的孔洞和缝隙,接头结合强度较低。随着焊接电流增大,镁/钢界面有均匀、连续的钎焊反应层生成。当焊接电流为80 A时,接头具有最大的剪切强度243 MPa,断裂发生在接头熔焊区,断口表现为典型的塑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61镁合金 dp590 TIG熔钎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镀锌DP钢奥氏体及临界区连续冷却组织演变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春祥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2-64,81,共4页
通过金相显微镜、热膨胀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热镀锌DP钢奥氏体及临界区连续冷却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实验钢成分设计决定了钢的淬透性和临界冷却速度,冷速大于15℃/s时,基本可得到F+M的双相组织。部分奥氏体化CCT曲线与完全奥氏体化CC... 通过金相显微镜、热膨胀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热镀锌DP钢奥氏体及临界区连续冷却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实验钢成分设计决定了钢的淬透性和临界冷却速度,冷速大于15℃/s时,基本可得到F+M的双相组织。部分奥氏体化CCT曲线与完全奥氏体化CCT曲线形状相似,但前者相对于后者普遍上移和左移,且上移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 CCT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钢连续热镀锌退火过程的模型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田玉楚 侯春海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59-464,共6页
针对大型冷轧带钢连续热镀锌退火过程的模型化和控制难题,本文以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宝钢热镀锌生产线为对象,建立了用于实时控制的两类新颖数学模型:带温分布模型和带温跟踪模型,仿真和工业运行效果良好.
关键词 退火 冷轧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钢镀锌机组连续退火炉在线控制系统
7
作者 王良兵 郭英 +1 位作者 杨泽猛 吴宁馨 《冶金能源》 2012年第2期59-61,共3页
针对攀钢现有的自动化控制模式,开发出一种在线优化二级控制系统(L2)。介绍了L2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系统在线投入后运行稳定,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得到了系统的优化,极大地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生产参数的人工输入。
关键词 连续退火炉 冷轧 在线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热镀锌退火炉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8
作者 田玉楚 符雪桐 +3 位作者 吕勇哉 张卫平 杨建明 高逢辰 《基础自动化》 CSCD 1994年第2期8-11,共4页
针对大型冷轧带钢连续热镀锌退火过程模型化及控制这一技术难题,本文以某实际系统为背景,提出了一种具体的设计与实现方案。本系统的研制成功地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其它类似的大型引进项目的技术消化... 针对大型冷轧带钢连续热镀锌退火过程模型化及控制这一技术难题,本文以某实际系统为背景,提出了一种具体的设计与实现方案。本系统的研制成功地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其它类似的大型引进项目的技术消化和技术改造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 退火炉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热镀锌退火炉的数学模型开发 被引量:15
9
作者 田玉楚 侯春海 《冶金能源》 1995年第3期38-41,50,共5页
针对大型冷轧带钢连续热镀锌退火过程模型化及控制这一实际工业难题,以及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宝钢热镀锌退火生产线中存在的大量实际问题,开发了适宜于实时控制的两类新颖的数学模型:带温分布模型和带温跟踪模型,研究了模型的实现、稳... 针对大型冷轧带钢连续热镀锌退火过程模型化及控制这一实际工业难题,以及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宝钢热镀锌退火生产线中存在的大量实际问题,开发了适宜于实时控制的两类新颖的数学模型:带温分布模型和带温跟踪模型,研究了模型的实现、稳定性和辨识等问题.仿真和工业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退火炉 冷轧 热处理炉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钢无匙孔搅拌摩擦点焊工艺参数对接头扩散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希靖 车文斌 +1 位作者 刘骁 张亮亮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0,129,共6页
对DP600镀锌钢板和AZ31B镁合金板进行无匙孔搅拌摩擦搭接点焊试验,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影响因素主次和最优试验方案,在最优焊接工艺下接头的拉伸载荷达到10.1 kN.通过分析接头宏观、微观形貌及界面元素分布,探讨不同工艺参数对接头元素扩... 对DP600镀锌钢板和AZ31B镁合金板进行无匙孔搅拌摩擦搭接点焊试验,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影响因素主次和最优试验方案,在最优焊接工艺下接头的拉伸载荷达到10.1 kN.通过分析接头宏观、微观形貌及界面元素分布,探讨不同工艺参数对接头元素扩散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区镁钢存在"弯钩"状的机械互锁结构,形成牢固的机械连接;扩散区镁钢发生了元素扩散,最优工艺参数下扩散层厚度为8μm;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大搅拌头转速、轴肩下压量和搅拌针伸出量,可以促进元素之间的扩散,提高接头连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600 AZ31B镁合金 搅拌摩擦点焊 机械连接 元素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钢无匙孔搅拌摩擦点焊接头机械连接状态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骁 王希靖 +2 位作者 车文斌 张亮亮 王博士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5-231,共7页
采用无匙孔搅拌摩擦焊对DP600镀锌钢和AZ31镁合金进行点焊搭接试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组织,分析拉伸断口推断其断裂过程.结果表明:镁-钢接头成形受转速与轴肩下压量影响敏感,可施焊工艺参数窗口小;在最优工艺参数下,接头成形良好,... 采用无匙孔搅拌摩擦焊对DP600镀锌钢和AZ31镁合金进行点焊搭接试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组织,分析拉伸断口推断其断裂过程.结果表明:镁-钢接头成形受转速与轴肩下压量影响敏感,可施焊工艺参数窗口小;在最优工艺参数下,接头成形良好,镁和钢相互嵌入锁合充分明显,具有典型"机械连接"特征;接头宏观形貌上,镁和钢分别呈多钩状互相嵌入对方并呈涡流状缠绕在一起;微观形貌上,由于搅拌针直接穿过钢板,钢侧搅拌针作用部分区域被撕裂与搅碎,镁、钢层叠交错分布,流向性明显,并存在少量由于镁蒸发造成的微观孔洞;拉断试验中,镁、钢分离起始于搅拌区外围不存在机械连接作用的区域,直至裂纹扩展至焊核区镁、钢互相缠绕部分钢的裂纹处,沿裂纹发生撕裂将钢板从镁板上剥离,断后在钢板的搅拌区域形成较大孔洞;接头横截面显微硬度显示,无论镁层钢层,其硬度分布均呈"W"型,符合普遍搅拌摩擦焊接头硬度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600 AZ31B镁合金 无匙孔搅拌摩擦点焊 机械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