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4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插值卷积自编码器的湍流降阶模型
1
作者 武频 张波 +1 位作者 宋超 周铸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3,共5页
降阶模型通过代理数值模拟,有效降低了大规模流体动力学问题的计算成本。其中,降维和重构方法是降阶模型的关键组成部分。传统的本征正交分解基于线性映射,常常在处理流场时损失大量非线性流动信息。全连接结构的自编码器在处理较大规... 降阶模型通过代理数值模拟,有效降低了大规模流体动力学问题的计算成本。其中,降维和重构方法是降阶模型的关键组成部分。传统的本征正交分解基于线性映射,常常在处理流场时损失大量非线性流动信息。全连接结构的自编码器在处理较大规模流场网格时会导致模型参数爆炸,难以有效训练。为了获得均匀流场快照,卷积自编码器一般需要在流场上进行均匀插值,这通常伴随着插值误差和不必要的时间成本。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非插值卷积自编码器,该模型可以提取流场的非线性特征,降低参数量,避免插值误差和额外的计算成本。在二维圆柱绕流算例上,降维重构的均方根误差均约为1×10^(-3),速度云图和绝对误差云图展示了非插值卷积自编码器在重构方面的卓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阶模型 非插值卷积自编码 降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征感知变换自编码器防御模型偏斜式投毒攻击
2
作者 罗文华 杨立圣 张鹏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33-2040,共8页
流量分类模型更新易受数据投毒攻击,现有模型偏斜式投毒攻击防御方法聚焦特征固定的图像分类任务,面对特征复杂的流量分类问题适用性有限.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少特征攻击的投影梯度下降法,生成对抗样本进行偏斜式投毒攻击;提出特征感知变... 流量分类模型更新易受数据投毒攻击,现有模型偏斜式投毒攻击防御方法聚焦特征固定的图像分类任务,面对特征复杂的流量分类问题适用性有限.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少特征攻击的投影梯度下降法,生成对抗样本进行偏斜式投毒攻击;提出特征感知变换自编码器的模型偏斜式投毒防御方法,在自编码器训练阶段引入特征感知噪声扰动,以限制扰动范围并增强自编码器对抗样本噪声过滤能力.通过构建流量数据变换自编码器重构并消除对抗样本的对抗性,利用变换后的样本数据与原始数据进行预测差异性判定,实现对抗样本判别过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新增训练样本中的对抗样本,降低偏斜式数据投毒攻击对流量分类模型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投毒攻击 流量分类模型 对抗样本 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字节编码与预训练任务的加密流量分类模型
3
作者 姚利峰 蔡满春 +2 位作者 朱懿 陈咏豪 张溢文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201,共14页
当预训练模型BERT应用于加密流量分类领域时,缺乏针对加密流量特性设计的编码方法和相应预训练任务。为此,提出一种融合字节级编码与改进预训练任务的加密流量分类预训练模型。首先,设计了一种新型词汇表构建方法,增强模型对流量传输结... 当预训练模型BERT应用于加密流量分类领域时,缺乏针对加密流量特性设计的编码方法和相应预训练任务。为此,提出一种融合字节级编码与改进预训练任务的加密流量分类预训练模型。首先,设计了一种新型词汇表构建方法,增强模型对流量传输结构的表征能力;其次,提出动态掩码BURST预测和同源BURST连贯性预测2个新的自监督预训练任务,动态掩码BURST预测任务增强模型对加密流量语义多样性的获取能力,同源BURST连贯性预测任务提高模型对加密流量连贯性顺序的建模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CSTNET-TLS 1.3数据集上的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分别为98.52%、98.40%、98.35%、98.43%,与现有性能最好的预训练基准模型相比,分别提高了1.15、0.98、0.93、1.02百分点。此外,在5个下游加密流量分类任务的7个主流数据集上,所提模型能够有效分类加密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密流量分类 预训练模型 字节级编码 自监督预训练任务 微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字母位置编码的模型对比及其效应解释
4
作者 李璜夏 陈新炜 药盼盼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3-886,共24页
在视觉词汇识别过程中,字母的位置信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过去几十年间,关于字母位置编码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各种理论框架的发展,这些理论旨在解释不同的实验效应及其背后的认知加工机制。文章系统介绍了关于字母位置编码的6个理论模型... 在视觉词汇识别过程中,字母的位置信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过去几十年间,关于字母位置编码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各种理论框架的发展,这些理论旨在解释不同的实验效应及其背后的认知加工机制。文章系统介绍了关于字母位置编码的6个理论模型,包括重叠模型(the Overlap Model)、开放双字母组模型(the Open-Bigram Model)、序列编码模型(the SERIOL Model)、空间编码模型(the Spatial Coding Model)、贝叶斯读者模型(the Bayesian Reader)以及N-字母组位置编码模型(PONG:the Positional Ordering of N-Grams)。这些模型涵盖了从重叠编码到序列和空间编码等不同的认知加工机制,代表了字母位置编码领域中的重要理论框架。文章从模型结构、理论基础、词汇识别逻辑、跨语言适应性解释以及常见效应解释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对模型尚未能解释的效应进行了总结。基于对这些模型的分析总结,未来模型建构可以整合更多实证研究结果以及不同类型的实验数据,以增强模型解释力度。此外,考虑到跨语言因素以及第二语言的研究成果,探究字母位置加工及相关模型的跨语言一致性将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母位置编码模型 词汇识别 转置效应 模型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用大语言模型:传播学文本数据的半自动编码研究
5
作者 徐敬宏 郭迪帆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69,共5页
在深度媒介化的背景下,大语言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冲击了传统的主客二元论,而且凭借其出色的文本处理能力,在传播学的文本数据分析中展现出巨大的技术能动性和应用潜力。本文首先界定了传播学研究中四种常见的文本数据类型,并讨论了... 在深度媒介化的背景下,大语言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冲击了传统的主客二元论,而且凭借其出色的文本处理能力,在传播学的文本数据分析中展现出巨大的技术能动性和应用潜力。本文首先界定了传播学研究中四种常见的文本数据类型,并讨论了其编码过程中的主观性、迭代性和反身性特征。随后介绍了文本数据编码的量化与质化思路,并详细梳理了文本编码技术从人工编码、软件辅助,再到应用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历程。本文重点分析了大语言模型在半自动文本编码中的应用可行性、技术原理、实施步骤以及有效的提示词设计,旨在为传播学研究者提供一个系统性的指南,提高文本编码的效率,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复杂的传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数据 半自动编码 大语言模型 ChatG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三维模型分类编码及应用
6
作者 叶宏 官澜 +3 位作者 刘海涛 吴月超 王克远 苏佶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57-363,共7页
抽水蓄能电站在推动“双碳”战略与新能源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规划与管理的精细化需求愈发迫切。针对现阶段三维模型分类与编码标准不统一、全生命周期管理难以高效协同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抽水... 抽水蓄能电站在推动“双碳”战略与新能源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规划与管理的精细化需求愈发迫切。针对现阶段三维模型分类与编码标准不统一、全生命周期管理难以高效协同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抽水蓄能电站三维模型分类原则与编码方案,旨在提升模型数据的组织效率与多阶段业务协同能力。同时,设计了一套覆盖设计、施工、运维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编码体系,进一步开发了自动编码工具以实现高效编码生成与管理,显著简化了传统繁琐的操作流程,同时确保了数据标准化与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三维模型 编码体系 分类原则 全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自编码器降维的神经卷积网络入侵检测模型
7
作者 孙敬 丁嘉伟 冯光辉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为了提升入侵检测的准确率,鉴于自编码器在学习特征方面的优势以及残差网络在构建深层模型方面的成熟应用,提出一种基于特征降维的改进残差网络入侵检测模型(improved residual 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model based on feature dim... 为了提升入侵检测的准确率,鉴于自编码器在学习特征方面的优势以及残差网络在构建深层模型方面的成熟应用,提出一种基于特征降维的改进残差网络入侵检测模型(improved residual 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model based on feature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IRFD),进而缓解传统机器学习入侵检测模型的低准确率问题。IRFD采用堆叠降噪稀疏自编码器策略对数据进行降维,从而提取有效特征。利用卷积注意力机制对残差网络进行改进,构建能提取关键特征的分类网络,并利用两个典型的入侵检测数据集验证IRFD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IRFD在数据集UNSW-NB15和CICIDS 2017上的准确率均达到99%以上,且F1-score分别为99.5%和99.7%。与基线模型相比,提出的IRFD在准确率、精确率和F1-score性能上均有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攻击 入侵检测模型 堆叠降噪稀疏自编码 卷积注意力机制 残差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分自编码器和注意力Seq2Seq模型的风电功率预测
8
作者 李辰龙 李逗 +2 位作者 车畅畅 潘苗 高进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7-116,共10页
针对风电场功率影响因素多、有效数据量小、预测时序长的复杂特点,提出了基于变分自编码器和注意力Seq2Seq模型的风电功率预测方法。采集测风塔数据和对应的连续功率值构造样本集,利用变分自编码器模型将样本进行数据增强,从而获得足够... 针对风电场功率影响因素多、有效数据量小、预测时序长的复杂特点,提出了基于变分自编码器和注意力Seq2Seq模型的风电功率预测方法。采集测风塔数据和对应的连续功率值构造样本集,利用变分自编码器模型将样本进行数据增强,从而获得足够多的样本用于支撑预测模型训练;构建从测风塔多个监测指标到连续功率值的回归分析模型,充分挖掘不同指标与功率值的映射关系;将扩充后的不同指标分别输入到注意力Seq2Seq模型中进行指标时序预测,并将数值天气预报数据用于修正预测结果,从而得到更准确的指标加权预测结果;将实时获取的测风塔和数值天气预报数据输入到训练好的加权预测模型和回归分析模型中,实现风电功率的多步预测。利用风电场站实际运行数据集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时序预测方法相比,基于变分自编码器和注意力Seq2Seq模型能够在较小的重构误差下得到更准确的风电功率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自编码 注意力机制 注意力Seq2Seq模型 风电功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编码的高光谱遥感解混技术研究综述(内封面文章·特邀)
9
作者 秦凯 郝予希 +4 位作者 赵英俊 崔鑫 杨越超 朱玲 田青林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37,共18页
高光谱解混技术通过将混合像元分解为端元及其对应丰度,实现亚像元级地物信息精准提取,是高光谱遥感分析领域的关键技术。基于自编码器的解混方法因其特征提取与数据重建等优势,成为近年研究焦点。文中从模型架构演进和与物理模型融合... 高光谱解混技术通过将混合像元分解为端元及其对应丰度,实现亚像元级地物信息精准提取,是高光谱遥感分析领域的关键技术。基于自编码器的解混方法因其特征提取与数据重建等优势,成为近年研究焦点。文中从模型架构演进和与物理模型融合两个方面,系统梳理了该技术的发展脉络,揭示其创新路径与演进趋势。首先,通过三阶段框架说明技术进展:基础自编码网络验证了解混理论与深度学习的初步适配性;集成卷积、循环及Transformer模块的复合架构强化了光谱-空间联合建模能力;神经架构搜索与即插即用机制则推动动态优化自适应网络的形成。其次,物理模型与数据驱动方法的融合呈现递进特征:早期研究通过非负性、丰度和为一等约束条件建立物理联系,而当前方法通过将物理模型嵌入网络层或损失函数,实现物理机理与特征学习的深度耦合。最后,未来研究将聚焦于构建"物理可解释-数据自适应"混合智能模型,重点突破先进模型创新、物理模型深度融合、复杂场景适应性、计算效率优化等关键技术,有望将应用边界拓展至医学影像分析、农产品品质检测等新兴领域,为高光谱解混技术体系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应用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混合像元分解 深度学习 编码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模态级联扩散模型的图像描述方法
10
作者 陈巧红 郭孟浩 +1 位作者 方贤 孙麒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7-794,共8页
现有文本扩散模型方法无法有效根据语义条件控制扩散过程,扩散模型训练过程的收敛较为困难,为此提出基于跨模态级联扩散模型的非自回归图像描述方法.引入跨模态语义对齐模块用于对齐视觉模态和文本模态之间的语义关系,将对齐后的语义特... 现有文本扩散模型方法无法有效根据语义条件控制扩散过程,扩散模型训练过程的收敛较为困难,为此提出基于跨模态级联扩散模型的非自回归图像描述方法.引入跨模态语义对齐模块用于对齐视觉模态和文本模态之间的语义关系,将对齐后的语义特征向量作为后续扩散模型的语义条件.通过设计级联式的扩散模型逐步引入丰富的语义信息,确保生成的图像描述贴近整体语境.增强文本扩散过程中的噪声计划以提升模型对文本信息的敏感性,充分训练模型以增强模型的整体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生成比传统图像描述生成方法更准确和丰富的文本描述.所提方法在各项评价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其他非自回归文本生成方法,展现了在图像描述任务中使用扩散模型的有效性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图像描述 扩散模型 多模态编码 级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模型的SCD文件虚回路校核方法
11
作者 曹海欧 沈蛟骁 +1 位作者 张玥 陈鹏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快速发展,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智能变电站具有网络化信息共享等特性,SCD文件作为运行关键数据来源,直接关系到站内继电保护动作的准确性,然而当前SCD虚回路校核面临诸多困境。人工校核在面对大量虚... 【目的】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快速发展,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智能变电站具有网络化信息共享等特性,SCD文件作为运行关键数据来源,直接关系到站内继电保护动作的准确性,然而当前SCD虚回路校核面临诸多困境。人工校核在面对大量虚回路信息时,工作量大、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漏查等情况,故对人员专业水平要求颇高。基于固定规则的校核技术,因智能站虚回路受电压等级、主接线形式、间隔类型、装置类型、保护功能需求等众多复杂因素影响,致使校核规则极为繁杂,其可靠性与可维护性难以保证。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致力于提升智能变电站虚回路自动校核技术的适应性和准确性,涉及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整体架构及运行保障等相关范围,对确保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基于标准模型方法深入剖析影响SCD虚回路校核的因素,通过构建标准模型来适配差异。专业人员依据电压等级、接线方式及装置类型等构建并维护ICD标准虚端子模型库,其标识具备唯一性。同时,建立ICD厂家虚端子与标准虚端子的映射模型,明确映射文件表达方式及数据结构,记录两者精确对应关系。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构建标准虚回路模型,并由专业人员负责维护发布,为校核提供准确依据。在具体校核过程中,通过解析SCD文件生成装置间互操作关系对象标识,运用数学模型集合的逻辑运算差集,将解析的虚回路数据与标准虚回路模型进行对比,精准计算正确、多余与缺失回路的情况。【结果】所提方法通过标准模型及配套流程可有效解决SCD虚回路校核难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校核准确性,可有效应对多种差异。【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提出的基于标准模型的校核模式优势明显,可为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助力规范行业建设与运维标准制定。在学术交流价值方面,可为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研究开拓新路径,为后续虚回路校核研究在模型构建、数据处理等方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SCD文件 虚回路校核 标准模型 虚端子 映射模型 编码标识 二次回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码率生成式无人机视频编码算法
12
作者 刘美琴 陈虹宇 +1 位作者 周一鸣 倪文昊 《数据采集与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333,共14页
空天地海复杂环境下海量的视频数据给有限的传输带宽和存储设备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提高视频编码技术在低码率条件下的编码效率显得尤为关键。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编码算法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却因优化目标与感知质量失配、... 空天地海复杂环境下海量的视频数据给有限的传输带宽和存储设备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提高视频编码技术在低码率条件下的编码效率显得尤为关键。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编码算法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却因优化目标与感知质量失配、训练数据分布偏差等问题,降低了极低码率下的视觉感知质量。生成式编码通过学习数据分布有效提升了低码率下的纹理与结构复原能力,缓解了深度视频压缩的模糊伪影问题。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两大瓶颈:一是时域相关性建模不足,帧间关联缺失;二是动态比特分配机制欠缺,难以实现关键信息的自适应提取。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条件引导扩散模型的视频编码算法(Conditional guided diffusion modelvideo compression,CGDMVC),旨在改善低码率条件下视频感知质量的同时,加强帧间特征建模能力和保留关键信息。具体地,该算法设计了隐式帧间对齐策略,利用扩散模型捕获帧间潜在特征,降低估计显式运动信息的计算复杂度。同时,设计的自适应时空重要性编码器可动态分配码率优化关键区域的生成质量。此外,引入感知损失函数,结合感知图像块相似度(Learned perceptual image patch similarity,LPIPS)约束,以提高重建帧的视觉保真度。实验结果表明,与DCVC(Deep contextual video compression)等算法相比,该算法在低码率(<0.1 BPP)情况下,LPIPS值平均降低了36.49%,展现出更丰富的纹理细节和更自然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编码 扩散模型 感知质量 帧间对齐 低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增强位置编码Transformer的空域流量预测
13
作者 唐卫贞 刘波 +1 位作者 黄洲升 田齐齐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7-132,共6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航空技术的发展,对空中交通流量预测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提高空中交通流量预测精度,减轻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压力,提出一种增强位置编码的Transformer模型。利用小波变换对原始空域流量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信噪...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航空技术的发展,对空中交通流量预测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提高空中交通流量预测精度,减轻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压力,提出一种增强位置编码的Transformer模型。利用小波变换对原始空域流量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信噪比选出性能最优的小波基函数,再进一步计算出小波系数并将其融入位置编码,以增强模型对时间序列数据的理解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准确捕捉空中交通流量数据中的非平稳性和突变特征,其RMSE和MAPE评估指标较原始Transformer模型分别降低了29.9与2.9%,较LSTM模型分别降低了34.5与3.4%。该模型不仅提升了空域流量预测的准确性,也证实了小波变换在增强模型时间序列数据理解中的有效性,且为交通流量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域流量预测 增强位置编码 Transformer模型 小波变换 LSTM模型 小波基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和改进Transformer模型的镍镉蓄电池SOH预测研究
14
作者 于天剑 冯恩来 +1 位作者 伍珣 张庆东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66-3279,共14页
动车组镍镉电池容量表现出非线性特性和“记忆效应”等特征,严重影响传统动车组电池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为准确预测动车组的SOH并提高其蓄电池管理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 动车组镍镉电池容量表现出非线性特性和“记忆效应”等特征,严重影响传统动车组电池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为准确预测动车组的SOH并提高其蓄电池管理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改进的Transformer模型,提出一种综合预测框架。首先,通过白鲸优化算法(beluga whale optimization,BWO)对VMD的超参数进行优化,利用VMD分解重构准确捕捉电池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容量退化特性,消除蓄电池记忆效应对SOH预测研究带来的不良影响;其次,在Transformer编码模块中嵌入了长短时记忆网络自编码模块(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autoencoder,LSTM Autoencoder),以有效提取电池健康退化的短期特征信息并压缩数据维度,从而降低模型复杂度;最后,将Transformer解码层替换为全连接神经网络,以降低模型复杂度和减少预测误差累积现象,从而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和运行效率。并且在验证方案中,以实际动车组蓄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消融实验以及横向对比实验双向证明研究算法具有最高的预测精度,输出预测结果在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相较于其他模型平均降低了60.83%和62.14%,在决定系数上平均提升了6.73%,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可以实现对电池SOH实现精确的预测,对电池健康状态进行有效监控,为电池检修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镉蓄电池 SOH预测 变分模态分解 长短时记忆网络自编码 改进Transform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编码器结合持续学习:现状、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美君 杨新 +2 位作者 潘超凡 李天瑞 寇纲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7-357,共41页
近年来,许多研究利用自编码器进行增量式学习,以在面对新的数据分布、类别或任务时平衡模型的稳定性与可塑性。这些研究从多个角度推动了持续学习的发展。同时,持续学习的范式通过优化策略促进了自编码器架构的改进,实现了自编码器与持... 近年来,许多研究利用自编码器进行增量式学习,以在面对新的数据分布、类别或任务时平衡模型的稳定性与可塑性。这些研究从多个角度推动了持续学习的发展。同时,持续学习的范式通过优化策略促进了自编码器架构的改进,实现了自编码器与持续学习之间的相互促进。目前,自编码器与持续学习的结合在多个领域都影响深远。本文对近五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概述了自编码器的类型与特点,持续学习的常见增量场景与主要挑战,并对二者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本综述对当前研究的优点、局限性以及未来应用的前景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推动持续学习与自编码器的结合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学习 编码 灾难性遗忘 知识传输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m6A相关长链非编码RNA预后模型的构建和免疫分析
16
作者 陈华 于海涛 +2 位作者 梅宇华 李利 苟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8-729,共12页
目的:探究膀胱癌中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相关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获取转录、突变和临床数据,获得m6A相关的lnc... 目的:探究膀胱癌中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相关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获取转录、突变和临床数据,获得m6A相关的lncRNA表达数据,采用共表达网络分析、Cox回归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分析鉴定与m6A相关的lncRNA,并构建风险预后模型和对其进行验证。然后,本研究还构建了列线图来预测膀胱癌患者的预后。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研究生物学功能的差异。使用ESTIMATE算法计算基质、免疫评分。采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ingle sample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ssGSEA)算法定量分析免疫细胞浸润和免疫功能。采用oncoPredict算法预测潜在治疗药物。结果:本课题组确定了1739个m6A相关lncRNA,其中14个与预后相关。再通过LASSO回归分析筛选了5个m6A相关的lncRNA(GRK5-IT1、AC008883.2、AC145207.5、AC103746.1、AC104564.3)来构建预后预测模型。Kaplan-Meier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该特征在训练集、验证集和全集中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与其他临床特征相比,m6A相关lncRNA模型具有更高的诊断效率。免疫细胞浸润和ssGSEA分析进一步证实,特征lncRNA与膀胱癌患者的免疫状态显著相关。此外,高风险组对多种药物的治疗反应与低风险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5个m6A相关的特征ln-cRNA可能有助于评估膀胱癌患者的预后和免疫特征,并指导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N6-甲基腺苷 长链非编码RNA 癌症基因组图谱 预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监督学习双模型结构的注塑产品异常检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昱 项薇 +3 位作者 林文文 龚川 张怀志 虞任豪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583,共8页
质量数据分布的不平衡及分类边界的模糊性限制了传统分类器的性能,阻碍了企业智能生产决策的高效实施。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模型结构的深度生成模型异常检测方法,根据尺寸数据分布将合格产品等级进行二分类,即优秀及次优,分别用于训... 质量数据分布的不平衡及分类边界的模糊性限制了传统分类器的性能,阻碍了企业智能生产决策的高效实施。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模型结构的深度生成模型异常检测方法,根据尺寸数据分布将合格产品等级进行二分类,即优秀及次优,分别用于训练两个深度生成模型,考虑数据分布特点设计加权集成,基于计算的异常分数对产品进行合格性判定。以变分自编码器(VAE)、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WGAN)为子模型开发了两个双模型结构,测试结果显示,相较于单模型结构,基于双模型的VAE和WGAN在测试集上的分类准确率分别提高了4.5%和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质量 异常检测 变分自编码 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 模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积桥接孪生自编码器的近红外光谱转移研究
18
作者 杨泽会 吴箭 +11 位作者 李瑞东 郝贤伟 吕小芳 田雨农 张志成 吴灵通 李正莹 夏春艳 张恺 徐梦瑶 毕一鸣 夏自麟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1-478,共8页
近红外光谱仪器间的差异使得不同仪器共用预测模型变得困难,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减少光谱偏移后重新建立预测模型的难度,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桥接孪生降噪自编码器(CBSDAE)的近红外光谱模型转移方法。该方法利用卷积降噪自编码... 近红外光谱仪器间的差异使得不同仪器共用预测模型变得困难,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减少光谱偏移后重新建立预测模型的难度,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桥接孪生降噪自编码器(CBSDAE)的近红外光谱模型转移方法。该方法利用卷积降噪自编码器(CDAE)的编码器提取光谱的隐藏特征,并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拟合从机与源机光谱隐藏特征的转移映射函数,最后通过卷积降噪自编码器的解码器重构转移后的光谱。为验证其有效性,该文对烟叶近红外光谱图及化学成分预测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CBSDAE方法转移后的从机光谱与源机光谱高度重合。相比于直接标准化(DS)、分段直接标准化(PDS)、光谱差值校正算法(SSC)、Shenk’s算法、卷积神经网络(CNN)、深度自编码器算法,使用该方法进行光谱转移后,预测烟碱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下降了6.42%、5.84%、5.32%、5.24%、4.35%和4.85%,预测的均方根误差(RMSEP)和相关系数也均优于上述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模型转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转移 编码 孪生 卷积桥接 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生成式故障诊断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汉坤 岑健 +3 位作者 赵必创 司伟伟 王玮樾 潘黄楠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5-213,共9页
深度生成模型因强大的生成能力而备受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深度生成模型成功应用于故障诊断领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系统介绍传统深度生成式模型受限玻尔兹曼机以及目前主流的深度生成式模型生成对抗网络和变分自编码器;对生成对抗网... 深度生成模型因强大的生成能力而备受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深度生成模型成功应用于故障诊断领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系统介绍传统深度生成式模型受限玻尔兹曼机以及目前主流的深度生成式模型生成对抗网络和变分自编码器;对生成对抗网络典型变体进行分类和梳理,包括基于模型结构改进和基于损失函数改进。同时,将变分自编码器典型变体分为无监督VAE和有监督VAE,并进行系统总结。最后,从样本问题、模型泛化能力、构建新模型3个角度探讨了现有深度生成式模型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深度生成式模型 生成对抗网络 变分自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oud Sphere:一种基于渐进式变形自编码的三维模型表征方法
20
作者 王宗继 刘云飞 陆峰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5-1388,共14页
针对大数据时代三维模型形状多样性激增的挑战,致力于从形状形成过程中发现独特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球表面逐步变形对三维模型的形状进行统一表征的方法。输入任意三维模型,通过逐步变形自编码网络将一个模板球面点云逐步变形拟合该输... 针对大数据时代三维模型形状多样性激增的挑战,致力于从形状形成过程中发现独特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球表面逐步变形对三维模型的形状进行统一表征的方法。输入任意三维模型,通过逐步变形自编码网络将一个模板球面点云逐步变形拟合该输入形状。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建模三维模型变形过程,从多阶段变形中挖掘独特的形状特征,避免了任务驱动学习方法对人工标注的依赖。通过显式编码形状生成过程中的变形残差,不仅捕捉了最终形状,还记录了形状的渐进变化过程。在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方面,采用了多阶段信息监督的方式,提高了变形重建的精度。与当前技术水平代表方法的对比实验表明,多阶段监督训练方式能够增强变形重建结果的细节精度。丰富的消融实验验证了多阶段监督方式的有效性。变形表征方法适用于模型分类、形状迁移、共编辑等计算机图形学应用,具有泛用性,可为三维模型几何属性自动解析与高效编辑提供底层的数据表征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表征 三维模型变形 球面点云模板 编码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