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玻璃磨削亚表面损伤预测模型及DOE实验设计
1
作者 杨晓辉 周凌宇 +1 位作者 刘宁 孟宪宇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0-525,共6页
为了掌握光学玻璃材料杯型砂轮研磨与表面粗糙度(SR)和亚表面损伤(SSD)机理,本文建立BK7光学玻璃杯型砂轮研磨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通过改变磨削参数来研究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设计DOE试验,研究影响SR与SSD的显著性特征因子,并分析了... 为了掌握光学玻璃材料杯型砂轮研磨与表面粗糙度(SR)和亚表面损伤(SSD)机理,本文建立BK7光学玻璃杯型砂轮研磨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通过改变磨削参数来研究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设计DOE试验,研究影响SR与SSD的显著性特征因子,并分析了各因子的交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得到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数据与实验数据的平均误差为5.47%。采用角抛光法,通过电子显微镜观测表面裂纹,并测量裂纹的深度。最后,基于Li的模型,建立基于磨削工艺参数的亚表面损伤的新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和预测模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模型数据与实验数据的平均误差为6.19%,并且新预测模型结果要优于Li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亚表面损伤 BK7光学玻璃 预测模型 杯形砂轮磨削 doe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OE实验设计的卤水中锂分析方法优化
2
作者 李玲 乃学瑛 +3 位作者 柴小丽 刘鑫 高丹丹 董亚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17-2621,共5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的南翼山油田卤水锂资源丰富,共存元素复杂,传统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测定该体系中锂含量时,基体干扰严重。而且油田卤水在各蒸发浓缩阶段的离子浓度变化幅度较大,一般的基体匹配法繁琐不便。研究采用Design of Exp...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的南翼山油田卤水锂资源丰富,共存元素复杂,传统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测定该体系中锂含量时,基体干扰严重。而且油田卤水在各蒸发浓缩阶段的离子浓度变化幅度较大,一般的基体匹配法繁琐不便。研究采用Design of Experiments(DOE)实验设计,通过干扰元素的显著性分析、消电离剂的选择及干扰模型的建立,对传统的火焰原子吸收测定锂的分析方法进行了优化。运用部分因子实验设计研究了南翼山油田卤水中钙、锶、钾、钠、镁、铵、硼等主要共存离子及离子间交互作用对锂分析的影响规律,考察了各干扰元素的显著性程度。研究表明,钙、锶、镁、钠以及钙*硼在锂测定分析过程中存在显著干扰,其显著性从大到小排序为钙>锶>镁>钙*硼>钠。针对钙、锶、镁、钙*硼干扰,可加入消电离剂进行沉淀消除,通过比较分析,草酸钾作为消电离剂加入的除干扰效果最佳,锂测定相对误差从-20.75%降低至-12.15%;对于样品中的钠干扰,运用响应曲面实验设计,拟合方程建立干扰模型,通过方差分析及拟合度分析,回归方程各项p值均为0.000,方程的R-sq, R-sq(调整)与R-sq(预测)分别为99.96%, 99.96%以及99.95%,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及方程各项显著,且回归方程拟合度较好。实验以各蒸发浓缩阶段的南翼山实际卤水与西藏龙木错实际卤水为样品,对消电离剂和干扰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加入草酸钾消电离剂后,锂加标回收率在89.30%~98.60%之间;使用钠干扰模型校正后,锂加标回收率可提升至98.88%~101.40%,表明锂测定的准确度得到大幅提高。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南翼山油田卤水分离的整个过程,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盐湖卤水,可以为盐湖企业锂元素的准确测定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doe实验设计 油田卤水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FD、TRIZ和DOE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杜芳琪 熊伟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年第5期12-14,共3页
产品设计的创新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只有在设计中运用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方能不断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从而构筑竞争优势。质量机能展开(QFD)采用多层次的演绎分析,将顾客的心声转化为产品开发设计过程的一系列工程特性。发明... 产品设计的创新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只有在设计中运用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方能不断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从而构筑竞争优势。质量机能展开(QFD)采用多层次的演绎分析,将顾客的心声转化为产品开发设计过程的一系列工程特性。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提供了解决技术矛盾和冲突的有力工具。实验设计(DOE)则可以优化工程参数,获得最优参数搭配组合。本文通过对三种理论各自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将三者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的思路,并探讨了其优势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机能展开(QFD)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 实验设计(doe) 产品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截面积流道的液力变矩器叶栅系统设计
4
作者 柯志芳 刘城 +2 位作者 郭猛 魏巍 闫清东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2-520,共9页
流道截流面积分布对液力旋转机械的液力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减少扩散等液力损失,变矩器流道截面积分布通常采用等截面积分布的形式,但并未充分发挥截面积分布参数在流场调节和性能优化方面的优势.因此,文中研究提出了过流截面积表征模... 流道截流面积分布对液力旋转机械的液力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减少扩散等液力损失,变矩器流道截面积分布通常采用等截面积分布的形式,但并未充分发挥截面积分布参数在流场调节和性能优化方面的优势.因此,文中研究提出了过流截面积表征模型,并建立了基于可变截面积分布的变矩器循环圆及叶栅设计系统,对变截面积流道的液力变矩器循环圆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设计多组不同截面积分布的实例,采用DOE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叶轮截面积分布形式对变矩器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对不同叶轮的组合设计,获得了组合型性能优化的循环圆设计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变截面积流道优化设计的变矩器泵轮转矩提升了18.5%,起动变矩比也提高了3.9%.说明基于变截面积分布的液力变矩器循环圆设计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优化设计方法,能够在保持外形尺寸的同时提升变矩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液力变矩器 截面积分布 实验设计(doe) 叶栅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卷接机设备关键参数的接装纸泡皱研究
5
作者 乔岩 刘于干 +3 位作者 范自众 罗蔓慧 杨杰 李坚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8-157,共10页
目的解决卷烟接装纸泡皱问题,明确最佳的卷接机设备参数配置。方法通过对影响接装纸泡皱率的关键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全因子实验设计(DOE),研究YJ17型卷接机搓接参数对接装纸泡皱的影响。结果卷烟搓接过程中,搓板结胶、搓板与搓轮间隙... 目的解决卷烟接装纸泡皱问题,明确最佳的卷接机设备参数配置。方法通过对影响接装纸泡皱率的关键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全因子实验设计(DOE),研究YJ17型卷接机搓接参数对接装纸泡皱的影响。结果卷烟搓接过程中,搓板结胶、搓板与搓轮间隙、起搓条与搓轮烟槽间隙、搓板温度对接装纸泡皱率的影响较大。通过改进搓板搓接面,将搓板与搓轮间隙调整为8.0 mm、起搓条与搓轮烟槽间隙调整为7.1 mm时,真龙A牌号烟支接装纸泡皱现象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在相同的接装纸和环境温度条件下,通过调整优化搓板与搓轮间隙、起搓条与搓轮烟槽间隙,有效降低真龙A牌号烟支接装纸泡皱缺陷率,本研究为卷烟生产接装纸泡皱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卷烟生产工艺的智能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装纸泡皱率 卷烟搓接 实验设计(do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转印刷时影响涂布纸起泡因素的探讨
6
作者 景宜 张风山 +1 位作者 孟凡翠 李忠正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共4页
利用DOE实验设计方法,从纤维原料种类、原纸定量、胶乳凝胶含量和不同胶乳配比等方面,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轮转印刷时涂布纸起泡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用高内聚力的浆料、增加针叶木浆的配比有助于提高轮转印刷时涂布纸的耐温性能。降低原纸... 利用DOE实验设计方法,从纤维原料种类、原纸定量、胶乳凝胶含量和不同胶乳配比等方面,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轮转印刷时涂布纸起泡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用高内聚力的浆料、增加针叶木浆的配比有助于提高轮转印刷时涂布纸的耐温性能。降低原纸定量、采用低凝胶含量的丁苯胶乳以及胶黏剂配方中增加聚醋酸乙烯酯胶乳能有效减少轮转印刷时涂布纸起泡现象的发生。轮转印刷时涂布纸的起泡主要是由于高温干燥条件下,原纸内部的水分无法及时从原纸中蒸发,导致纤维在厚度方向上结合力(层间结合力)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泡 轮转印刷 涂布纸 doe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黄白通便复方颗粒剂处方与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伊博文 李梦薇 +1 位作者 郑蕊 任佳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948-2953,共6页
目的研究辣黄白通便复方颗粒剂处方与生产工艺。方法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以成型率、流动性、溶化性、吸湿性为关键质量属性(CQAs)优化处方。再以成型率、含水量、流动性、指标成分含量为CQAs,通过风险评估鉴定每个工艺步骤中需... 目的研究辣黄白通便复方颗粒剂处方与生产工艺。方法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以成型率、流动性、溶化性、吸湿性为关键质量属性(CQAs)优化处方。再以成型率、含水量、流动性、指标成分含量为CQAs,通过风险评估鉴定每个工艺步骤中需要重点关注、产出物料的CQAs,以及每个工艺步骤中高风险工艺变量。最后以产出物料的CQAs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实验设计(DoE)确定高风险工艺变量的最优值和控制范围。结果最佳辅料为乳糖,与浸膏粉比例为1∶1,所得颗粒各项指标均较好,合格率高。原辅料混合和湿法制粒的高风险工艺变量为混合时间和制粒时间,控制范围分别为10~15、6~9 min;颗粒干燥工艺的高风险工艺变量为干燥温度和物料厚度,最优值分别为48℃、0.99 cm;颗粒整粒的高风险工艺变量为整粒筛目数,控制范围为20~30目。结论本实验所筛选的辣黄白通便复方颗粒处方合理可行,生产工艺稳定可控,可为该制剂后续规范化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黄白通便复方颗粒剂 处方 生产工艺 质量源于设计(QbD) 关键质量属性(CQAs) 风险评估 单因素试验 实验设计(do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液浓度和用量对碱性锌锰电池的影响
8
作者 刘国镇 薛祥峰 常海涛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2-504,共3页
使用Minitab软件进行全因子实验设计(DOE),研究电解液浓度和用量对碱性锌锰电池大电流脉冲放电性能的影响。放电曲线、直流阻抗(DCIR)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比表明,当电解液浓度为26%、用量为1.061 ml时,LR6电池的脉冲放电性能最优,可... 使用Minitab软件进行全因子实验设计(DOE),研究电解液浓度和用量对碱性锌锰电池大电流脉冲放电性能的影响。放电曲线、直流阻抗(DCIR)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比表明,当电解液浓度为26%、用量为1.061 ml时,LR6电池的脉冲放电性能最优,可以在模拟门锁模式下放电8498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锌锰电池 智能门锁 电解液 实验设计(do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IGHT的大膨胀比5.0级向心涡轮多目标优化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伟平 欧阳玉清 +2 位作者 房兴龙 李恩华 曾飞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4-84,共11页
针对轻量化、紧凑化、高效化的向心叶轮设计需求,对5.0大膨胀比向心涡轮进行三维多目标优化。首先,基于iSIGHT,集成Numeca,CFX软件及自编程序,搭建了三维气动优化集成系统,实现向心涡轮流道、叶片的参数化、网格划分、数值计算及三维结... 针对轻量化、紧凑化、高效化的向心叶轮设计需求,对5.0大膨胀比向心涡轮进行三维多目标优化。首先,基于iSIGHT,集成Numeca,CFX软件及自编程序,搭建了三维气动优化集成系统,实现向心涡轮流道、叶片的参数化、网格划分、数值计算及三维结果的自动处理与优化,且其所需的存储空间仅为原优化系统的2.4%,极大地降低了对计算机存储空间的要求;其次,针对向心叶轮造型参数众多所导致的优化规模巨大问题,采用试验设计方法(DOE)详细地开展了流道、叶片的控制参数对涡轮性能的影响研究,得到造型参数对涡轮效率的贡献度,继而给出了优化变量的选取依据,从102个造型参数中选取23个作为优化变量,减少了优化的盲目性,缩短了优化时长,极大地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优化效率;最后,考虑涡轮性能、排气损失以及叶轮轻量紧凑化的需求,以涡轮总对静效率ηts,级出口气流角α6及叶片的表面积A作为优化目标,采用NSGA-Ⅱ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并探讨相应机理。优化后,叶轮的轴向长度缩短了8.09%,叶片的表面积减小了8.46%,有效降低了叶轮的尺寸及重量;在保持涡轮进口流函数和膨胀比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设计点涡轮总对静效率提高了0.1%,级出口绝对气流角仅降低1°,且不同转速下涡轮的性能基本保持不变。以上研究表明,该三维优化系统和多目标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心涡轮 ISIGHT 三维优化系统 实验设计方法(doe)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平行发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仲虎 任和 +1 位作者 聂简琪 孙杨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5期904-915,共12页
21世纪初,为解决生物医药过程工程研究所面临的微生物和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实验通量、研发效率与成本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质量源于设计(QbD)导向的生物过程工程实验设计(DoE)的迫切需要,基于微、小型生物反应器的平行发酵(细胞培养)... 21世纪初,为解决生物医药过程工程研究所面临的微生物和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实验通量、研发效率与成本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质量源于设计(QbD)导向的生物过程工程实验设计(DoE)的迫切需要,基于微、小型生物反应器的平行发酵(细胞培养)技术与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微生物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对高性能菌种库的高通量筛选与菌种表型过程表现的早期评价提出了更高实验通量的需求,这进一步拓展了不同培养体积的平行发酵培养装置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时至今日,可模拟工业培养条件并实施过程参数准确控制的微小型反应器的多联罐平行发酵装置、系统操作软件和数据处理的集成系统已成为生物过程工程研发的强大工具,它在生物医药创新、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成果向工业化技术转化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在合成生物学领域中,基于“工业相似性”原则的平行发酵技术,可以解决培养板或摇瓶高通量菌种筛选无法表征克隆表型、在规模化培养中的表现受培养过程参数显著影响的痛点问题,实现过程工程导向的高通量、高效率的菌种筛选与评价。本文对高通量平行发酵与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近况与其在合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场景做了介绍,其中主要总结了平行发酵培养技术在高通量菌种筛选评价“三段论”中的价值、平行发酵培养如何支持菌种筛选的工业相似性原则的实施、平行发酵培养结合DoE实验策略实施高效的生物过程工程开发、使用平行发酵培养建立过程多变元批次模型的方法,以及平行发酵培养与建立生物培养过程缩小模型的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细胞培养 平行培养 高通量 合成生物学 实验设计(do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