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_2致小鼠肝蛋白质氧化损伤和DNA-蛋白质交联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解静芳 王学峰 +1 位作者 孟紫强 徐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0-403,共4页
探讨了SO2对小鼠肝组织蛋白质的氧化损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结果表明,SO2可致雌、雄小鼠肝蛋白质羰基(PCO)含量升高,且呈浓度-效应关系.雌性小鼠肝PCO含量升高较雄性小鼠明显.SO2可致雌、雄小鼠肝细胞DNA-蛋白质交联(DPC)升高,且呈现浓度... 探讨了SO2对小鼠肝组织蛋白质的氧化损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结果表明,SO2可致雌、雄小鼠肝蛋白质羰基(PCO)含量升高,且呈浓度-效应关系.雌性小鼠肝PCO含量升高较雄性小鼠明显.SO2可致雌、雄小鼠肝细胞DNA-蛋白质交联(DPC)升高,且呈现浓度-效应关系,但这种升高仅在SO2浓度为28,56mg/m3时才具有显著意义.雌性小鼠肝细胞DPC升高较雄性小鼠明显.其分子机制可能是SO2吸入后,导致机体产生·OH和O2-·或直接抑制机体抗氧化系统酶的活性,使机体中过量的自由基堆积,继而对蛋白质和DNA产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2 羰基含量 dna-蛋白质交联 蛋白质氧化损伤 荧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态甲醛致小鼠骨髓细胞DNA-蛋白质交联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程文文 李兰 +3 位作者 胡传禄 魏晨曦 杨旭 丁书茂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62-267,共6页
为探讨吸入性甲醛能否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产生遗传毒性,以SPF级昆明雄性小鼠为材料,采用动态吸入方式连续染毒72h,取骨髓细胞,测定DNA-蛋白质交联.结果发现,随着甲醛浓度的升高(0、0.5、1.0、3.0mg·m-3),小鼠骨髓细胞DNA-蛋白质交... 为探讨吸入性甲醛能否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产生遗传毒性,以SPF级昆明雄性小鼠为材料,采用动态吸入方式连续染毒72h,取骨髓细胞,测定DNA-蛋白质交联.结果发现,随着甲醛浓度的升高(0、0.5、1.0、3.0mg·m-3),小鼠骨髓细胞DNA-蛋白质交联系数逐渐升高,0.5mg·m-3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1.0、3.0mg·m-3组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甲醛对小鼠骨髓细胞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骨髓细胞 dna-蛋白质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所致DNA-蛋白质交联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彭光银 赵玮 +2 位作者 鲁志松 刘英帅 杨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4-149,共6页
为了探讨机体对甲醛所致DNA-蛋白质交联的修复能力,采用KCl-SDS沉淀法检测甲醛染毒后不同时间段HepG2细胞和小鼠肝细胞中DNA-蛋白质交联的修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采用75μmol·L-1甲醛染毒HepG2细胞,在染毒18h和24h后,细胞内的DPC... 为了探讨机体对甲醛所致DNA-蛋白质交联的修复能力,采用KCl-SDS沉淀法检测甲醛染毒后不同时间段HepG2细胞和小鼠肝细胞中DNA-蛋白质交联的修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采用75μmol·L-1甲醛染毒HepG2细胞,在染毒18h和24h后,细胞内的DPC水平较染毒结束时发生了显著下降(p<0.01),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由3.0mg·m-3气态甲醛产生的DNA-蛋白质交联在12h内可以得到明显修复(p<0.01),并在24h内恢复到空白对照水平;经20mg·kg-1液态甲醛染毒后,18h时DPC含量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升高(p<0.01),在24h时DPC含量与18h时相比有显著的下降(p<0.05),且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显示:甲醛所致肝细胞DNA-蛋白质交联能够得到修复,且24h内能够修复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体内实验 体外实验 dna-蛋白质交联 修复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态甲醛致雌性小鼠生殖细胞DNA-蛋白质交联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丹丹 王博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49-253,共5页
为了研究气态甲醛对雌性小鼠生殖细胞的影响,以昆明雌性小鼠卵巢为实验材料,采取动态吸入式染毒方式,应用KCl-SDS沉淀法检测了气态甲醛染毒后所引起的小鼠卵巢生殖细胞DNA-蛋白质交联(DPC)效应.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甲醛(0.5mg·m-3)... 为了研究气态甲醛对雌性小鼠生殖细胞的影响,以昆明雌性小鼠卵巢为实验材料,采取动态吸入式染毒方式,应用KCl-SDS沉淀法检测了气态甲醛染毒后所引起的小鼠卵巢生殖细胞DNA-蛋白质交联(DPC)效应.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甲醛(0.5mg·m-3),即可导致明显的DPC效应(与对照相比,p<0.05),并且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0.5、1.0、3.0mg·m-3),DPC系数也逐渐升高.上述结果表明在实验所设浓度范围内,甲醛对小鼠卵巢生殖细胞的DNA损伤可以引起DNA-蛋白质的交联,并且DPC系数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大而增大.DNA-蛋白质交联是DNA分子的一种严重损伤,气态甲醛对雌性小鼠生殖细胞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DNA损伤 dna-蛋白质交联 卵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或气态甲醛诱导大鼠骨髓细胞 DNA-蛋白质交联形成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昆 周砚青 +2 位作者 吴凯 丁书茂 杨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780-785,共6页
甲醛是一种遗传毒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甲醛可能具有诱导白血病的作用,然而甲醛诱导白血病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以不同浓度液态和气态甲醛对大鼠骨髓细胞进行染毒,采用KCl-SDS 法检测了骨髓细胞 DNA-蛋白质交联程度,并采用单细胞凝胶电... 甲醛是一种遗传毒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甲醛可能具有诱导白血病的作用,然而甲醛诱导白血病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以不同浓度液态和气态甲醛对大鼠骨髓细胞进行染毒,采用KCl-SDS 法检测了骨髓细胞 DNA-蛋白质交联程度,并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彗星实验)检测了骨髓细胞 DNA 链断裂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甲醛(液态甲醛浓度为:5μmol·L-1和25μmol·L-1;气态甲醛浓度为:0.5mg·m-3 和 1.0mg·m-3)可以引起 DNA断裂水平显著增高 (p<0.01);而高浓度甲醛 (液态甲醛浓度为:125μmol·L-1 和 625μmol·L-1;气态甲醛浓度为:3.0mg·m-3)则可以引起 DNA-蛋白质交联水平显著增高(p<0.01; p<0.05). 研究结果提示:甲醛染毒可以导致大鼠骨髓细胞DNA的损伤,暗示甲醛诱导白血病具有高度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白血病 遗传毒性 骨髓细胞 dna-蛋白质交联 单细胞凝胶电泳 KCl-SDS测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对Hela细胞内硫醇浓度和甲醛诱导性DNA-蛋白质交联(DPC)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付聪 曹毅 +4 位作者 王昆 梁思斯 肖琳 丁书茂 杨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88-492,共5页
吸入性甲醛如何将其遗传毒性从呼吸器官经血液转移全身?这是揭示"甲醛致白血病"这个科学问题的关键.以新生牛血清(NBS)为"模拟血液",以Hela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体外甲醛染毒实验,研究了培养基血清对细胞内硫醇浓度... 吸入性甲醛如何将其遗传毒性从呼吸器官经血液转移全身?这是揭示"甲醛致白血病"这个科学问题的关键.以新生牛血清(NBS)为"模拟血液",以Hela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体外甲醛染毒实验,研究了培养基血清对细胞内硫醇浓度,以及对甲醛诱导性DNA-蛋白质交联(DPC)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未添加血清时,250μmol·L-1甲醛仅引起较低水平的交联效应,同时细胞内硫醇浓度水平也较低;而加入1%和10%新生牛血清以后,甲醛诱导的DPC均显著上升(p<0.01,p<0.05),同时细胞内硫醇浓度水平也显著上升(p<0.05,p<0.01).培养基中新生牛血清能够再生Hela细胞内的硫醇,同时促进细胞DPC的形成.这可能为理解甲醛远距离毒性,解释吸入甲醛是否能导致白血病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血清 硫醇 dna-蛋白质交联 远距离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敌百虫致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蛋白质交联作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勇 何琦 +1 位作者 卢黎 杨红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0-215,共6页
为探讨敌百虫致DNA-蛋白质交联作用,以昆明小鼠为受试动物,敌百虫按0、20、40、60 mg·kg-14个剂量水平,灌胃染毒小鼠2周。第5组以提取的正常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经50μmol·L-1的H2O2处理为阳性对照组。采用经改进的彗星试验方... 为探讨敌百虫致DNA-蛋白质交联作用,以昆明小鼠为受试动物,敌百虫按0、20、40、60 mg·kg-14个剂量水平,灌胃染毒小鼠2周。第5组以提取的正常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经50μmol·L-1的H2O2处理为阳性对照组。采用经改进的彗星试验方法来检测染毒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蛋白质交联效应。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各敌百虫染毒组都能引起DNA损伤作用(P<0.01)并引起一定程度的DNA-蛋白质交联效应,在较高浓度(40、60 mg·kg-1)时DNA-蛋白质交联尤为明显,存在一定的潜在突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百虫 小鼠 遗传毒性 dna-蛋白质交联 DNA断裂 彗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致鸡睾丸DNA-蛋白质交联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黎明 张丽娜 +1 位作者 李志鹏 徐世文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锰致鸡睾丸DNA-蛋白质交联效应。方法:在饲料中添加500、800、1 700 mg/kg MnCl2建立亚慢性锰中毒模型,分别在试验30 d、60 d、90 d剖杀鸡只取睾丸组织,进行DPC(DNA-蛋白质交联)的检测,并在90 d进行生精细胞的凋亡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锰致鸡睾丸DNA-蛋白质交联效应。方法:在饲料中添加500、800、1 700 mg/kg MnCl2建立亚慢性锰中毒模型,分别在试验30 d、60 d、90 d剖杀鸡只取睾丸组织,进行DPC(DNA-蛋白质交联)的检测,并在90 d进行生精细胞的凋亡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睾丸组织DPC系数显著增大,凋亡指数升高。结论:锰能使睾丸组织DPC系数增大,生精细胞凋亡指数升高,导致DNA损伤,进而引起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dna-蛋白质交联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蛋白质交联在甲醛遗传毒性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颜进 张本延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415-419,共5页
甲醛广泛应用于工商业各个领域。DNA-蛋白质交联(DNA-prote in cross-links,DPC)是环境理化因素对生物大分子物质的一种重要遗传损害。众多学者就DPC作为甲醛暴露和效应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研究。综述了甲醛暴露形成DPC的部位、机制、检... 甲醛广泛应用于工商业各个领域。DNA-蛋白质交联(DNA-prote in cross-links,DPC)是环境理化因素对生物大分子物质的一种重要遗传损害。众多学者就DPC作为甲醛暴露和效应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研究。综述了甲醛暴露形成DPC的部位、机制、检测方法、意义及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dna-蛋白质交联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对甲醛所致DNA-蛋白质交联形成的促进作用(英文)
10
作者 娄小华 段丽菊 +5 位作者 杨光涛 吴凯 王黎明 柯珂 朱燕 杨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31-336,共6页
研究发现,在环境水平的甲醛染毒之后,动物体内的谷胱甘肽(GSH)含量会发生显著减少,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值得思索的是,GSH的减少对甲醛所致的遗传毒性指标DNA-蛋白质交联(DPC)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为了深入探讨GSH与甲醛的联合作用,进行... 研究发现,在环境水平的甲醛染毒之后,动物体内的谷胱甘肽(GSH)含量会发生显著减少,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值得思索的是,GSH的减少对甲醛所致的遗传毒性指标DNA-蛋白质交联(DPC)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为了深入探讨GSH与甲醛的联合作用,进行了体外和体内两项实验.体外实验以Hela细胞为实验材料,实验组分为4组:对照组、250μMGSH组、250μM甲醛组、250μM甲醛和250μMGSH联合作用组;体内实验以昆明小鼠为实验材料,采用腹腔注射方法连续染毒两周.实验组分为4组:对照组、1mMGSH组、1mM甲醛组、1mM甲醛和1mM GSH联合作用组.体外实验与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单独GSH染毒组所致DPC与试剂对照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5),甲醛染毒组所致DP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联合作用组所致DPC不但显著高于试剂对照组(p<0.01;p<0.01)而且还显著高于甲醛染毒组(p<0.05;p<0.01).结果提示,GSH单独作用不能诱导DPC形成,但是GSH对甲醛所致的DPC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论文对这种协同作用的发生机制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GSH与甲醛的协同作用,和GSH与一氧化氮的协同作用的分子机制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谷胱甘肽 遗传毒性 dna-蛋白质交联 HELA细胞 昆明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镍在体内诱导大鼠DNA-蛋白质交联 被引量:5
11
作者 蔡颖 庄志雄 卢次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 了解NiCl2 在体内对大鼠细胞的DNA产生何种损伤以及与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活性的关系。方法 以 10 ,2 0 ,30mg·kg- 1NiCl2 ip给大鼠进行染毒 ,2 4h后处死动物 ,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肺细胞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 (... 目的 了解NiCl2 在体内对大鼠细胞的DNA产生何种损伤以及与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活性的关系。方法 以 10 ,2 0 ,30mg·kg- 1NiCl2 ip给大鼠进行染毒 ,2 4h后处死动物 ,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肺细胞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 (彗星试验 ) ,检测DNA单链、双链断裂和DNA 蛋白质交联 ,同时用 [3H]NAD渗透法检测PARP活性的变化。结果 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肺细胞均没有出现明显的DNA单链和双链断裂。所有剂量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DNA 蛋白质交联 ,交联率为 14 %~ 36 %,但没有剂量反应关系。 2 0mg·kg- 1NiCl2 也能诱导肺细胞DNA 蛋白质交联 ,交联率达 30 %。所有剂量组的NiCl2 均能明显抑制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PARP酶的活性 ,酶活性下降至对照组的 38%~ 5 7%,但没有表现出剂量反应关系。大鼠肺细胞中该酶活性不受NiCl2 染毒的影响。结论 NiCl2 在体内环境下能诱导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肺细胞的DNA损伤 ,主要是引起DNA 蛋白质交联 ,而不直接造成DNA链的断裂 ;NiCl2 还能明显抑制外周血淋巴细胞的PARP酶活性 ,进而可能影响DNA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蛋白质交联 DNA损伤 DNA修复 彗星试验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 合酶 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DNA-蛋白质交联的新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来 宋宏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9-662,共4页
将彗星实验进行改进以用于DNA-蛋白质交联作用的检测。利用甲醛对受试动物肝细胞的影响来判定此法是否适用于检测DNA-蛋白质交联。由于在实验中添加一定量的蛋白酶K,可使单细胞在电泳时产生更大的迁移,因此可以利用添加蛋白酶K前后的彗... 将彗星实验进行改进以用于DNA-蛋白质交联作用的检测。利用甲醛对受试动物肝细胞的影响来判定此法是否适用于检测DNA-蛋白质交联。由于在实验中添加一定量的蛋白酶K,可使单细胞在电泳时产生更大的迁移,因此可以利用添加蛋白酶K前后的彗星尾距比来判断外来化合物对生物机体产生DNA损伤效应的时候是否有出现DNA-蛋白质交联作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经济、灵敏度较高,可以在单细胞水平对甲醛等强交联剂引发的不同组织的DNA-蛋白质交联效应进行检测,希望该方法能成为指示DNA交联能力的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肝细胞 DNA断裂 dna-蛋白质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蛋白质交联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黄康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0期18-21,共4页
DNA-蛋白质交联(DNA-proteincrosslinks,DPCs)是一种高毒性的DNA损伤,由紫外线、电离辐射以及甲醛等化合物诱导形成。DPCs会阻碍DNA复制,造成DNA双链缺口,影响基因组的稳定性。目前,研究发现酵母的蛋白酶Wss1和后生动物的蛋白酶SPRTN通... DNA-蛋白质交联(DNA-proteincrosslinks,DPCs)是一种高毒性的DNA损伤,由紫外线、电离辐射以及甲醛等化合物诱导形成。DPCs会阻碍DNA复制,造成DNA双链缺口,影响基因组的稳定性。目前,研究发现酵母的蛋白酶Wss1和后生动物的蛋白酶SPRTN通过蛋白水解作用参与了DPCs的修复途径,为阐明DPCs的修复机制奠定了基础。对DPCs的影响因素及修复途径进行总结,为DPCs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蛋白质交联 DNA修复 Wss1 SPRT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对河南华溪蟹副性腺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蛋白质和DNA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侯宇华 李娜 +2 位作者 李丹 井维鑫 王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1-626,共6页
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镉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物,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研究发现,雄性生殖系统是其作用的重要靶器官,镉对精巢、精子的运动能力、成活率和受精能力均能... 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镉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物,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研究发现,雄性生殖系统是其作用的重要靶器官,镉对精巢、精子的运动能力、成活率和受精能力均能产生影响。副性腺是溪蟹雄性生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副性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昆虫和哺乳动物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华溪蟹 副性腺 抗氧化酶活性 脂质过氧化水平 dna-蛋白质交联率 蛋白质羰基化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暴露对黑斑蛙精巢ROS的诱导及其蛋白质氧化损伤作用机理 被引量:13
15
作者 曹慧 施蔡雷 贾秀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4199-4206,共8页
重金属镉对精巢发育、呼吸及神经系统信号转导等途径均有不良影响,被认为是造成两栖动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有关镉对精巢损伤的分子机理还不清楚。通过对镉暴露后的黑斑蛙精巢活性氧自由基(ROS)、蛋白质羰基(PCO)以... 重金属镉对精巢发育、呼吸及神经系统信号转导等途径均有不良影响,被认为是造成两栖动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有关镉对精巢损伤的分子机理还不清楚。通过对镉暴露后的黑斑蛙精巢活性氧自由基(ROS)、蛋白质羰基(PCO)以及DNA蛋白质交联(DPC)等指标的系统分析,探讨了镉对精巢毒害的分子作用机理。随镉浓度的增加,黑斑蛙精巢细胞线粒体ROS随镉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0.5、1.0 mg/L镉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精巢组织PCO和DPC也随镉暴露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且均呈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结果表明:镉诱导机体产生ROS,进而导致蛋白质氧化损伤以及DNA损伤,说明精巢组织ROS的产生是镉致雄性生殖毒效应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自由基 蛋白质羰基含量 dna-蛋白质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作用对蛋白类食品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柳 刘玉环 +4 位作者 阮榕生 王允圃 曾稳稳 刘成梅 张锦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94-398,共5页
关于蛋白质交联作用对食品感官品质影响的研究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关于不同原因所导致的蛋白质交联作用对蛋白质消化率等方面的影响还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关于蛋白质冻融交联、酶促交联及热加工交联的机理,... 关于蛋白质交联作用对食品感官品质影响的研究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关于不同原因所导致的蛋白质交联作用对蛋白质消化率等方面的影响还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关于蛋白质冻融交联、酶促交联及热加工交联的机理,探讨了交联作用对蛋白质功能性质、蛋白质消化率及其对蛋白类食品品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交联 功能性质 蛋白质消化 食品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及乳制品中乳铁蛋白含量的电泳迁移率检测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锐 孙娜娜 +3 位作者 张涵 杨孟迪 刘金虎 徐秦峰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50,共5页
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是研究蛋白质和DNA分子相互作用的经典分子生物学方法。本研究根据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和DNA分子的特异性结合,基于Lf-DNA复合物和DNA分子迁移率差异,建立了一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乳铁蛋白的方法... 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是研究蛋白质和DNA分子相互作用的经典分子生物学方法。本研究根据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和DNA分子的特异性结合,基于Lf-DNA复合物和DNA分子迁移率差异,建立了一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乳铁蛋白的方法。实验中以FAM荧光基团标记DNA分子,根据凝胶成像图中Lf-DNA复合物荧光条带的存在与否、荧光条带灰度值的大小,来判断样品中乳铁蛋白是否存在、含量多少,从而实现乳铁蛋白的定性与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准确性,经过简单稀释后便可直接应用于乳及乳制品中乳铁蛋白的准确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检测 PAGE 电泳迁移分析 dna-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和血浆对甲醛诱导性细胞内DPC形成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昆 曹毅 +2 位作者 胡均猜 乔永康 杨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0-154,共5页
为了探讨胎牛血清和血浆对甲醛诱导性细胞内DNA-蛋白质交联的影响,以昆明纯系小鼠直接分离肝细胞为试验材料进行体外染毒实验,采用KCl-SDS沉淀法检测甲醛染毒后肝细胞中DNA-蛋白质交联含量.结果表明,当缺乏胎牛血清和血浆时,500μmol... 为了探讨胎牛血清和血浆对甲醛诱导性细胞内DNA-蛋白质交联的影响,以昆明纯系小鼠直接分离肝细胞为试验材料进行体外染毒实验,采用KCl-SDS沉淀法检测甲醛染毒后肝细胞中DNA-蛋白质交联含量.结果表明,当缺乏胎牛血清和血浆时,500μmol·mL-1甲醛仅引起较低水平的交联效应,而加入胎牛血清和血浆以后,甲醛诱导的DPC极显著上升(p<0.01).血浆作用比胎牛血清更明显,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胎牛血清和血浆对甲醛诱导性DPC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而不是以前学者认为的缓冲作用,这可能是甲醛远距离毒性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dna-蛋白质交联 远距离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氰菊酯对小鼠脑细胞的氧化损伤及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萍 张忠杰 +4 位作者 焦铭 单士刚 武阳 陈姣娥 杨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23-1327,共5页
以昆明小鼠为受试动物,随机分为6组,包括1个阴性对照组、3个氯氰菊酯染毒组、1个维生素E组和1个高剂量氯氰菊酯加维生素E组,染毒组按10,20,40mg/kg 3个剂量水平,维生素E的剂量为100mg/kg,灌胃染毒小鼠7d.以脑组织匀浆测定活性氧(ROS)、... 以昆明小鼠为受试动物,随机分为6组,包括1个阴性对照组、3个氯氰菊酯染毒组、1个维生素E组和1个高剂量氯氰菊酯加维生素E组,染毒组按10,20,40mg/kg 3个剂量水平,维生素E的剂量为100mg/kg,灌胃染毒小鼠7d.以脑组织匀浆测定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脑组织细胞测定DNA-蛋白质交联(DPC)系数.随着氯氰菊酯染毒剂量的升高,脑组织的ROS、MDA含量和DPC系数逐渐上升,GSH含量逐渐降低,各指标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染毒剂量≥20mg/kg时,ROS含量(841.3±100.34)、GSH含量[(12.54±1.316)nmol/L]和DPC系数(0.054±0.004)有显著差异(P<0.05);染毒剂量≥40mg/kg时,GSH含量[(10.51±1.545)nmol/L]有显著差异(P<0.05),ROS含量(1014.3±81.67)、MDA含量[(2.849±0.218)μmol/L]和DPC系数(0.079±0.005)有极显著差异(P<0.01).高剂量染毒加维生素E组与高剂量染毒组相比较,脑组织的ROS、MDA含量和DPC系数均有下降,GSH含量上升.脑组织的ROS(719.5±74.56)、GSH[(16.52±1.985)nmol/L]和DPC系数(0.055±0.005)有显著差异(P<0.05),MDA含量[(1.662±0.265)μmol/L]有极显著差异(P<0.01).较高剂量(≥20mg/kg)的氯氰菊酯能造成小鼠脑组织的氧化损伤,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氰菊酯 活性氧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丙二醛 dna-蛋白质交联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致小鼠肝组织氧化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陆杰 代园园 +5 位作者 罗慧 龚金锋 王绪杨 武阳 杨旭 马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5-290,共6页
研究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对小鼠肝细胞的氧化损伤.以昆明小鼠为受试动物,随机分为5组,包括1个阴性对照组、4个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染毒组,染毒组按0.5,5,50,500mg/kg4个剂量水平,灌胃染毒小鼠14d.以肝组织匀浆测定活性氧(ROS)、还原型谷... 研究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对小鼠肝细胞的氧化损伤.以昆明小鼠为受试动物,随机分为5组,包括1个阴性对照组、4个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染毒组,染毒组按0.5,5,50,500mg/kg4个剂量水平,灌胃染毒小鼠14d.以肝组织匀浆测定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的含量;以肝组织细胞测定DNA-蛋白质交联(DPC)系数.随着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染毒剂量的升高,肝组织的ROS、MDA、8-OHd G含量和DPC系数逐渐上升,GSH含量逐渐降低,各指标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染毒剂量为50mg/kg时,ROS、GSH、8-OHd G含量和DPC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染毒剂量为500mg/kg时,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P<0.01).同时对小鼠肝组织形态进行光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染毒剂量的加大,小鼠肝细胞的病理损伤越严重.较高剂量(≥50mg/kg)的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能造成小鼠肝组织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丙二醛 8-羟基脱氧鸟苷 dna-蛋白质交联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