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损伤诱导转录因子4过表达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HT-22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宇飞 孙雨晴 +7 位作者 张凯丽 宋美燕 李佳琪 张娟 王磊 吴雪梅 赵虹 刘志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27-936,共10页
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一种由细胞增殖凋亡紊乱引起的先天缺陷性疾病。本室前期利用RNA-Seq技术,发现小鼠神经管畸形胚胎脑组织中DNA损伤诱导转录因子-4(DNA damage-inducible transcript 4,Ddit4)表达水平增加,但其... 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一种由细胞增殖凋亡紊乱引起的先天缺陷性疾病。本室前期利用RNA-Seq技术,发现小鼠神经管畸形胚胎脑组织中DNA损伤诱导转录因子-4(DNA damage-inducible transcript 4,Ddit4)表达水平增加,但其在神经管畸形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拟探索Ddit4过表达对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从而为后续研究Ddit4在小鼠神经管畸形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本研究首先根据小鼠Ddit4序列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X-3-Ddit4,限制性酶切分析和测序结果表明pEX-3-Ddit4构建成功。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转染pEX-3-Ddit4后,HT-22细胞中DDIT4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CCK-8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Ddit4过表达导致HT-22细胞增殖下降(P<0.0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转染pEX-3-Ddit4后,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比例下降(P<0.01),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转染pEX-3-Ddit4能够显著上调切割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水平(P<0.05),表明Ddit4过表达促进HT-22细胞凋亡。细胞免疫荧光及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过表达Ddit4显著降低细胞β-联蛋白(β-catenin)、T细胞因子4、细胞周期蛋白D1和C-myc的表达水平(P<0.05),核内β-联蛋白减少,提示Ddit4过表达抑制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过表达Ddit4的同时加入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动剂LiCl处理细胞可逆转上述现象,表明Ddit4过表达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HT-22细胞发挥抗增殖和促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诱导转录因子-4 真核表达载体 HT-22细胞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3α甲基化与DNA损伤诱导转录物4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2
作者 许文青 李艺珊 +2 位作者 韩秋峪 宋芳静 孟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497-3502,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外周血中HIF-3α基因甲基化、HIF-3αmRNA、DDIT4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GDM孕妇的妊娠监督及临床诊治提供思路,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方法随机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于徐州医科...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外周血中HIF-3α基因甲基化、HIF-3αmRNA、DDIT4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GDM孕妇的妊娠监督及临床诊治提供思路,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方法随机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GDM孕妇80例,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GDM1组,40例)和血糖控制不良组(GDM2组,40例),另选取同期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孕妇40例为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PCR法检测HIF-3α甲基化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IF-3αmRNA、DDIT4 mRNA水平。对比分析3组数据,统计不良妊娠结局,分析HIF-3αmRNA、DDIT4 mRNA与各项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并进行不良妊娠结局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GDM1组及GDM2组孕前BMI、FPG、HbA1c、TC、TG、LDL-C、FINS、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5),HOMA-β低于对照组(P<0.05)。GDM1组及GDM2组各项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GDM2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DM1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GDM1组及GDM2组HIF-3α基因甲基化率更高,HIF-α、DDIT4 mRNA表达水平更低,且GDM2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1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孕妇各项不良妊娠结局与HIF-3α及DDIT4 mRNA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r<0,P<0.05)。HIF-3αmRNA和DDIT4 mRNA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HIF-3α甲基化率升高、HIF-3α及DDIT4基因表达降低与GDM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缺氧诱导因子-3α dna损伤诱导转录4 甲基化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损伤诱导转录子4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戈春城 汪羽 +4 位作者 何三纲 徐佳 王曦 童国勇 余周庆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探讨DNA损伤诱导转录子4(DNA damage inducible transcript 4,DDIT4)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下载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 目的:探讨DNA损伤诱导转录子4(DNA damage inducible transcript 4,DDIT4)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下载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的OSCC队列数据(n=362)及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的GSE42743数据集(n=103)。比较OSCC组和正常对照组中DDIT4的表达水平,并分析DDIT4与OSCC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此外,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DDIT4可能参与的生物学功能。结果:DDIT4在OSCC组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OSCC患者中,DDIT4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0.001),且OSCC高表达组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Log-rank检验,P<0.01)。进一步行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DDIT4高表达是OS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DDIT可能与低氧反应、糖酵解、雷帕霉素靶蛋白C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1,mTORC1)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介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信号通路、G 2M检查点、p53信号通路等生物学功能有关。结论:DDIT4基因在OSCC患者中呈高表达状态,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有关。高表达DDIT4基因的OSCC患者预后不佳。因此,DDIT4可作为OSCC预后评估的一种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dna损伤诱导转录4 预后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和缺血半暗区Tolls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叶涛 朱路文 +4 位作者 唐强 李宏玉 梁碧莹 张继瑶 郑婷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45-749,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和电针预处理组(n=12)。后两组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电针预处理组在缺血前...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和电针预处理组(n=12)。后两组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电针预处理组在缺血前给予电针百会干预2周。再灌注24 h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HE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脑损伤程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缺血半暗区Tolls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脑组织损伤程度减轻,缺血半暗区TLR4、NF-κB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通过下调缺血半暗区TLR4、NF-κB蛋白表达,诱导脑保护作用,降低炎性损伤程度,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针 预处理 神经功能 Tolls样受体4 转录因子ΚB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和激活转录因子4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潘红 王军 +2 位作者 朱冠南 曹修丽 李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73-1577,共5页
目的:了解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p)]、激活转录因子4(ATF4)表达的变化。方法:7日龄新生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和HIBD组,每组各40只。HIBD组采用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 目的:了解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p)]、激活转录因子4(ATF4)表达的变化。方法:7日龄新生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和HIBD组,每组各40只。HIBD组采用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分别于缺氧缺血(HI)后6、12、24和72 h取其脑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病变侧大脑皮质eIF2α(p)、ATF4蛋白的表达。假手术组不行缺氧缺血处理,采用同样方法检测其eIF2α(p)、ATF4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eIF2α(p)、ATF4蛋白少量表达,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HIBD组6 h可以观察到较多eIF2α(p)、ATF4蛋白,12 h达到高峰,72 h明显减少,但仍高于假手术组。HIBD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BD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IF2α(p)、ATF4参与了新生大鼠HIBD病理生理过程。HIBD可能诱发了内质网应激反应,启动了PKR样内质网激酶(PERK)介导的未折叠蛋白应答(UPR)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激活转录因子4 未折叠蛋白反应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KLF4在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达
6
作者 董红梅 黄岚 +2 位作者 邓梦杨 周云飞 宋明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64-2064,共1页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KLF4 转录因子 颈动脉球囊损伤 大鼠 面积比值 损伤 聚合酶链反应 动物模型 血管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凋亡诱导因子核转移与DNA损伤检测
7
作者 朱长连 王小阳 邱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8-351,F003,共5页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元凋亡诱导因子 (AIF)的跨膜核转移与DNA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7d龄Wistar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给予吸入含有体积分数为 7.7%氧气的氮氧混合气 5 5min ,制成脑缺氧缺血 (HI)模型 ,在HI后不同的时...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元凋亡诱导因子 (AIF)的跨膜核转移与DNA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7d龄Wistar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给予吸入含有体积分数为 7.7%氧气的氮氧混合气 5 5min ,制成脑缺氧缺血 (HI)模型 ,在HI后不同的时间点处死取脑进行AIF的免疫组化染色及与微管相关蛋白 2 (MAP 2 )、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 (TUNEL)和发夹寡核苷酸探针 (HPP)免疫荧光双染色。结果 :HI后即刻就有AIF从线粒体中释放并转移到细胞核 ,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染色阳性 ;损伤侧大脑皮层AIF阳性细胞核数在HI后 8h达到峰值 ,随后开始下降 ;AIF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MAP 2阴性区域 ,并且与其他反映DNA双链断裂的细胞标志TUNEL和HPP有高度重合。结论 :AIF核转移是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损伤的早期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大鼠 脑缺氧缺血 凋亡诱导因子 核转移 dna损伤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在瑞芬太尼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8
作者 陈玲利 李秀芳 +1 位作者 郝泉水 张喜华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瑞芬太尼(REM)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RI组、HIRI+REM组、HIRI+PGC-1α抑制剂SR-18292(HIRI+SR-18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瑞芬太尼(REM)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RI组、HIRI+REM组、HIRI+PGC-1α抑制剂SR-18292(HIRI+SR-18292)组和HIRI+REM+SR-18292组,每组8只。采用无创动脉夹阻断法构建HIRI大鼠模型,并于术前分别静脉注射REM或SR-18292。使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肝功能指标及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比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Ⅳ(COX-Ⅲ、COX-Ⅳ)活性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荧光探针(DCFH-DA)法和比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活性氧簇(ROS)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及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PGC-1α、NRF-1和TFAM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HIRI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与HIRI组比较,HIRI+REM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下降,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降低,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升高,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0.05),而HIRI+SR-18292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与HIRI+REM组比较,HIRI+REM+SR-18292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结论PGC-1α通过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降低氧化应激水平,进而参与调节REM抗HIRI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瑞芬太尼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 活性氧簇 线粒体dna 线粒体转录因子A 核呼吸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乙素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肺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夏冰 王馨苑 +3 位作者 李娟 陈一萍 农焦 黄德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2,共7页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通过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肺部损伤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通过胆胰管内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方法诱导建立AP肺损伤模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模型组、五味子乙素组、T...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通过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肺部损伤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通过胆胰管内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方法诱导建立AP肺损伤模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模型组、五味子乙素组、TLR4过表达载体组、TLR4空载组、五味子乙素+TLR4过表达载体组,每组12只大鼠,再取12只SD大鼠仅翻动肠管不注射5%牛磺胆酸钠,作为假手术组。以药物分别干预大鼠后,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及各组大鼠腹水量与肺组织湿重/干重(W/D);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并评分;检测各组大鼠动脉血气;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淀粉酶,ELISA检测炎症细胞因子IL-6、IL-18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TLR4/NF-κB通路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肺组织TLR4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病理损伤改变,模型组大鼠MV、PEF、PaO_(2)、OI显著降低(P<0.05),Ri、腹水量与W/D、PaCO_(2)、Holfbauer评分、血清淀粉酶、IL-6与IL-18水平、肺组织TLR4阳性细胞比例、TLR4与MYD88蛋白表达、p-NF-κB p65/NF-κB p65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五味子乙素+TLR4过表达载体组分别相比,五味子乙素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改变程度均减轻,MV、PEF、PaO_(2)、OI均升高(P<0.05),Ri、腹水量与W/D、PaCO_(2)、Holfbauer评分、血清淀粉酶、IL-6与IL-18水平、肺组织TLR4阳性细胞比例、TLR4与MYD88蛋白表达、p-NF-κB p65/NF-κB p65水平均降低(P<0.05);TLR4过表达载体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改变程度均加重,MV、PEF、PaO_(2)、OI均降低(P<0.05),Ri、腹水量与W/D、PaCO_(2)、Holfbauer评分、血清淀粉酶、IL-6与IL-18水平、肺组织TLR4阳性细胞比例、TLR4与MYD88蛋白表达、p-NF-κB p65/NF-κB p65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TLR4空载组大鼠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子乙素可通过下调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减轻AP大鼠肺部损伤,修复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乙素 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 急性胰腺炎 肺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IT4介导的自噬在毛乳头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媛媛 赵恒光 +1 位作者 杨桂红 雷霞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397-2406,共10页
目的探索DNA损伤诱导转录因子4(DNA damage induced transcription factor 4,DDIT4)在毛乳头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radiation A,UVA)和过氧化氢(H 2 O 2)建立毛乳头细胞氧化应激模型;C... 目的探索DNA损伤诱导转录因子4(DNA damage induced transcription factor 4,DDIT4)在毛乳头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radiation A,UVA)和过氧化氢(H 2 O 2)建立毛乳头细胞氧化应激模型;CCK-8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细胞活力,利用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2′,7′-dichlo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试剂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电镜观察自噬小体;Western blot观察DDIT4及自噬相关指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泛素结合蛋白(ubiquitin-binding protein P62,P62)、雷帕霉素哺乳动物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p-mTOR的表达情况。结果UVA和H 2 O 2导致毛乳头细胞内ROS升高,活力下降(P<0.05);氧化应激环境下毛乳头细胞内的DDIT4表达增加(P<0.05),而抗氧化剂N-乙酰基-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可有效抑制此效应(P<0.05);UVA或H 2 O 2处理后毛乳头细胞内自噬水平升高,表现为自噬体数量增多,LC3Ⅱ/Ⅰ比值增高(P<0.05),P62表达下降(P<0.05),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阻断自噬可观察到细胞活力进一步降低(P<0.05),细胞内ROS增多(P<0.05),反之,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可增加自噬水平提升氧化条件下毛乳头细胞活力,减少细胞内ROS生成(P<0.05);下调DDIT4表达可使氧化应激环境下毛乳头细胞自噬减弱,LC3Ⅱ/Ⅰ减少(P<0.05),p-mTOR/mTOR、P62增加(P<0.05),细胞活力下降(P<0.05),细胞内ROS增多(P<0.05)。结论DDIT4可能通过自噬缓解毛乳头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诱导转录因子4 自噬 氧化应激 毛乳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和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卓一 陆如凤 +4 位作者 黄小民 吴海波 丁黎敏 周晶晶 吴丽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6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DS)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和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PQ模型组和SDS干预组(低、中、高剂量),每组24只。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PQ...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DS)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和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PQ模型组和SDS干预组(低、中、高剂量),每组24只。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PQ溶液的方法,制备PQ中毒ALI模型,PQ溶液20 mg/kg。PQ模型组和SDS干预组注射PQ溶液,NS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积NS。染毒1 h后,SDS干预组腹腔注射SDS,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5和10 mg/kg,NS对照组、PQ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容生理盐水,每24 h注射1次。分别在染毒后6 h、24 h、48 h和72 h麻醉处死大鼠,测定肺湿/干重比,测定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中白介素-6(IL-6)含量,检测TLR4和NF-κB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NS组相比,各时间点PQ模型组肺湿/干重比明显增加(P<0.01),肺组织TLR4和NF-κB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1),肺组织中TNF-α、血清中IL-6含量显著增加(P<0.01);而在SDS干预组中,与PQ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各时间点的肺湿/干重比明显减少(P<0.05),中、高剂量组在染毒后24、48、72 h肺组织TLR4和NF-κB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0.05),各剂量组TNF-α的水平于染毒后各时间点均有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血清IL-6水平于染毒后6、24、48、72 h明显减低(P<0.05)。结论:TLR4-NF-κB通路参与了PQ中毒大鼠肺损伤的早期病理生理过程,SDS能抑制TLR4-NF-κB活化,减轻PQ中毒大鼠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百草枯中毒 急性肺损伤 TOLL样受体4 转录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基因153在慢性缺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建军 李小鹰 +2 位作者 鲁晓春 刘秀华 张振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缺氧诱导心肌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探讨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基因(CHOP/GADD153)蛋白表达变化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置于95%N_2/5%CO_2混合气体培养箱内进行慢性缺氧处理,随机将心肌细胞分为对照... 目的研究慢性缺氧诱导心肌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探讨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基因(CHOP/GADD153)蛋白表达变化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置于95%N_2/5%CO_2混合气体培养箱内进行慢性缺氧处理,随机将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及缺氧6、12、24、48、72 h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及DNA梯度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CHOP/GAD153 mRNA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过程中CHOP/GADD15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缺氧6 h组心肌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与对照组比较,缺氧12、24、48、72 h组心肌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P<0.05):CHOP/GADD15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慢性缺氧可诱导心肌细胞发生凋亡,CHOP/GADD153可能参与了慢性缺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dna损伤 细胞凋亡 转录因子 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通过调节HIF-1α-Kcnq1ot1影响缺氧-复氧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方方 李继勇 +4 位作者 张力 邹高锐 陈治军 辛欢 乐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0-507,共8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sufentanil,Suf)能否通过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KCNQ1重叠转录物1(KCNQ1 opposite strand/antisense transcript 1,Kcnq1ot1)改善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导致的...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sufentanil,Suf)能否通过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KCNQ1重叠转录物1(KCNQ1 opposite strand/antisense transcript 1,Kcnq1ot1)改善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HIF-1α与Kcnq1ot1的相互作用。将H9c2细胞分为Ctrl组、H/R组、Suf组;oe-HIF-1α组、oe-HIF-1α+Suf组、sh-HIF-1α组、sh-HIF-1α+Kcnq1ot1组。MTT法检测细胞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CK-MB与HBDH浓度,Western blot分析细胞中HIF-1α蛋白表达,逆转录定量PCR(RT-qPCR)测定Kcnq1ot1的mRNA表达水平。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评估Suf对体内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治疗潜力。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HIF-1α与Kcnq1ot1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与Ctrl组相比,H/R组的H9c2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凋亡增加,CK-MB与HBDH浓度上调,HIF-1α与Kcnq1ot1的表达增强(均P<0.05)。转染oe-HIF-1α后,进一步加剧了上述结果(均P<0.05);而Suf干预抑制了以上结果(均P<0.05)。与H/R组相比,sh-HIF-1α组的细胞活性明显改善,凋亡减少,CK-MB与HBDH浓度降低(均P<0.05);转染Kcnq1ot1则部分逆转了这些结果(均P<0.05)。动物实验发现,Suf能够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Suf通过抑制HIF-1α-Kcnq1ot1改善心肌H/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缺氧诱导因子 KCNQ1重叠转录物1 心肌缺氧-复氧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氧素A4抑制TLR4/MyD88/NF-κB通路减缓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1
14
作者 龚书豪 曹春水 +1 位作者 王缨 梅松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5-281,共7页
目的探讨脂氧素A4(LXA4)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通路减缓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SAKI)。方法将4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SAKI组、SAKI+LXA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LXA4组,每组1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进行SAKI造模,SA... 目的探讨脂氧素A4(LXA4)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通路减缓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SAKI)。方法将4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SAKI组、SAKI+LXA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LXA4组,每组1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进行SAKI造模,SAKI+LXA4组、假手术+LXA4组在术后30 min腹腔注射LXA4(40 ng/kg)。各组小鼠在造模术后24 h收集血清、尿液、肾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小鼠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肾损伤分子1(KIM-1);HE及PAS染色观察小鼠肾脏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肾脏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mRNA水平;免疫组化法、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小鼠TLR4、MyD88、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的表达。结果ELISA实验提示SAKI组Scr、Bun、IL-1β、IL-6、TNF-α、NGAL、KIM-1水平均高于SAKI+LXA4组(P<0.05),假手术组及假手术+LXA4组Scr、Bun、IL-1β、IL-6、TNF-α、NGAL、KIM-1无明显上升;HE及PAS染色提示SAKI组肾损伤程度明显高于SAKI+LXA4组(P<0.05),假手术组及假手术+LXA4组无明显肾损伤;实时荧光定量PCR提示SAKI组较SAKI+LXA4组TLR4、MyD88、NF-κB p65 mRNA升高(P<0.05),假手术组与假手术+LXA4组TLR4、MyD88、NF-κB p65 mRNA均低于SAKI组及SAKI+LXA4组(P<0.05);免疫组化法、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提示SAKI组较SAKI+LXA4组TLR4、MyD88、NF-κB p65、p-NF-κB p65表达升高(P<0.05),假手术组与假手术+LXA4组TLR4、MyD88、NF-κB p65、p-NF-κB p65表达均低于SAKI组及SAKI+LXA4组(P<0.05)。结论TLR4/MyD88/NF-κB通路在SAKI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LXA4可能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减缓SAK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氧素A4 TOLL样受体4 髓样分化因子88 转录因子kappa B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2通过靶向抑制DDIT4促进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DNA损伤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丹 赵思琪 +4 位作者 李志阳 肖雅文 丁菁 肖瑛 郭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33-1941,共9页
目的:探究在糖尿病肾病(DKD)中微小RNA-22(miR-22)是否能靶向抑制DNA损伤诱导转录物4(DDIT4)的表达,进而通过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蛋白(ATM)-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2(Chk2)通路促进DNA损伤。方法:(1)C57BL小鼠建立糖尿病(DM)模型,于1... 目的:探究在糖尿病肾病(DKD)中微小RNA-22(miR-22)是否能靶向抑制DNA损伤诱导转录物4(DDIT4)的表达,进而通过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蛋白(ATM)-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2(Chk2)通路促进DNA损伤。方法:(1)C57BL小鼠建立糖尿病(DM)模型,于16周后处死,分析其生化指标并对肾脏组织做HE染色,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p-ATM、p-Chk2和DDIT4蛋白水平;(2)分别用高糖(30 mmol/L葡萄糖)和正常糖(5.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彗星实验检测DNA双链断裂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高糖对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ATM、p-Chk2和DDIT4蛋白水平;(3)构建DDIT4过表达质粒,转染NRK-52E细胞后通过彗星实验检测DDIT4过表达对DNA双链断裂的影响,并构建miR-22模拟物(mimics)和抑制物(inhibitor),分别转染miR-22 mimics和inhibitor,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ATM、p-Chk2和DDIT4蛋白水平。结果:(1)DM组小鼠肾组织中p-ATM和p-Chk2蛋白水平显著增高,DDIT4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2)高糖培养的NRK-52E细胞比正常糖培养的细胞彗尾更长,p-ATM和p-Chk2蛋白水平显著增高,DDIT4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3)高糖培养的NRK-52E细胞过表达DDIT4后,p-ATM和p-Chk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彗尾变短;转染miR-22 mimics后,p-ATM和p-Chk2蛋白水平显著增高,DDIT4蛋白水平显著下降;转染miR-22 inhibitor后,p-ATM和p-Chk2蛋白水平显著下降,DDIT4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高糖可导致DNA损伤加重,其机制可能为miR-22靶向抑制DDIT4表达,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DNA损伤,从而促进DK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 微小RNA-22 dna损伤诱导转录4 糖尿病肾病 ATM-Chk2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ATF3对大鼠Gadd45β/γ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结合部位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梦雅 何风霞 +7 位作者 张婧 刘玉 虞天一 卢燕来 王璐璐 赵聃 邱文 王迎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 :构建大鼠生长阻滞及DNA损伤诱导基因45(growth arrest and DNA-damage-inducible gene 45,Gadd45)β/γ启动子(全长和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sangial cells,GMCs)中过表达激活转录因子3... 目的 :构建大鼠生长阻滞及DNA损伤诱导基因45(growth arrest and DNA-damage-inducible gene 45,Gadd45)β/γ启动子(全长和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sangial cells,GMCs)中过表达激活转录因子3(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3,ATF3)后分别对大鼠Gadd45β/γ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同时筛选其可能的ATF3结合位点。方法:采用PCR技术,将扩增出的大鼠Gadd45β基因启动子全长(-1 105^+236 nt)和Gadd45γ基因启动子全长(-913^+72nt)分别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 GL3-basic中,获得Gadd45β/γ基因启动子全长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 GL3-Gadd45β/γ-FL),再将p GL3-Gadd45β/γ-FL分别与课题组前期构建的大鼠野生型ATF3过表达质粒(p IRES2/ATF3)共转染GMCs,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以确定ATF3对Gadd45β/γ基因的启动作用。另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Gadd45β/γ基因启动子上ATF3潜在的结合位点,并据此构建4个Gadd45β和3个Gadd45γ基因启动子截短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将Gadd45β/γ基因启动子全长和各截短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与p IRES2/ATF3共转染GMCs,再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以筛选ATF3的结合位点。结果:菌液PCR及核酸测序证实,大鼠Gadd45β/γ基因启动子(全长和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均构建成功。将p GL3-Gadd45β/γ-FL分别和p IRES2/ATF3共转染GMCs发现,Gadd45β/γ基因启动子活性均显著增加。而将Gadd45β启动子全长及4个截短质粒分别与p IRES2/ATF3共转染GMCs后显示,p GL3-Gadd45β-4的启动活性显著低于p GL3-Gadd45β-FL、p GL3-Gadd45β-1、p GL3-Gadd45β-2和p GL3-Gadd45β-3。提示ATF3可能结合在Gadd45β基因启动子的(-146^+23 nt)区域。同样,将Gadd45γ启动子全长及3个截短质粒分别与p IRES2/ATF3共转染GMCs后显示,p GL3-Gadd45γ-2、p GL3-Gadd45γ-3的启动活性显著低于p GL3-Gadd45γ-FL和p GL3-Gadd45γ-1。提示ATF3可能结合在Gadd45γ基因启动子的(-456^-61 nt)区域,且这段区域可能包含1个以上ATF3结合位点。结论:成功构建了大鼠Gadd45β/γ基因启动子全长及各截短片段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初步确定了ATF3在Gadd45β/γ基因启动子上的结合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阻滞和dna损伤基因45(Gadd45) 激活转录因子3(ATF3) 荧光素酶报告质粒 启动子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细胞转录因子GATA-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单晓红 许璇 +4 位作者 胡玉龙 王永梅 范乐明 陈琪 李跃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85-788,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对心肌核转录因子GATA-4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Balb/c小鼠16只,分为假手术组及实验组(每组8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45 min后恢复心肌血液灌注。4h后M型超声心动...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对心肌核转录因子GATA-4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Balb/c小鼠16只,分为假手术组及实验组(每组8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45 min后恢复心肌血液灌注。4h后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功能、取心脏标本测定GATA-4基因和蛋白表达,同时做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心肌组织的形态结构改变。结果:I/R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光镜下心肌组织结构异常,炎症细胞浸润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实验组GATA-4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引起心脏功能下降,同时下调GATA-4表达,提示GATA-4蛋白可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缺血再灌注损伤 转录因子GATA-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转录因子2I在胶质母细胞瘤替莫唑胺化疗抵抗中的作用
18
作者 周建国 姜红建 +5 位作者 朱其辉 张耿强 邓琪琳 齐玲 李凯舒 于洪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7-464,共8页
目的:探讨通用转录因子2I(GTF2I)在胶质母细胞瘤(GBM)替莫唑胺化疗抵抗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基于转录因子预测网站(PROMO网站),生物信息学分析GBM组织中甲基转移酶1(DNMT1)、损伤特异性DNA结合蛋白1(DDB1)、染色盒同源物5(C... 目的:探讨通用转录因子2I(GTF2I)在胶质母细胞瘤(GBM)替莫唑胺化疗抵抗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基于转录因子预测网站(PROMO网站),生物信息学分析GBM组织中甲基转移酶1(DNMT1)、损伤特异性DNA结合蛋白1(DDB1)、染色盒同源物5(CBX5)和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C(XPC)的共同转录因子,并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进行DDB1、CBX5、XPC和DNMT1与GTF2I和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MGMT)的相关性分析及生存分析。分别用小干扰序列(siRNA)转染并沉默人脑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T98细胞和人脑胶质瘤LN229细胞中MGMT及GTF2I的基因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上述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沉默GTF2I基因后,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CCK-8法检测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GBM组织中DDB1、CBX5、XPC和DNMT1表达水平与GTF2I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MGMT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GTF2I表达水平与MGMT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剔除未接受替莫唑胺治疗的GBM患者的生存分析,GTF2I高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降低。沉默MGMT基因后,人脑胶质瘤T98细胞中GTF2I、DDB1、CBX5和XPC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01);沉默GTF2I基因后,人脑胶质瘤LN229细胞中MGMT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DDB1、CBX5、XPC和DNM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01)。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沉默GTF2I基因前后,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CCK-8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转录因子GTF2I可以调控MGMT、DDB1、CBX5和XPC等关键DNA损伤修复蛋白的mRNA表达,参与GBM细胞替莫唑胺化疗抵抗,可能是GBM潜在的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替莫唑胺抵抗 通用转录因子2I 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 关键dna损伤修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调OCT4基因表达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iPSC相关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郭晓萍 汤永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86-1095,共10页
目的:探讨OCT4基因过表达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BMMSC)i PSC相关转录因子(c MYC、KLF4、LIN28、NANOG、SOX2)表达的影响,为从骨髓造血微环境的角度探索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再生... 目的:探讨OCT4基因过表达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BMMSC)i PSC相关转录因子(c MYC、KLF4、LIN28、NANOG、SOX2)表达的影响,为从骨髓造血微环境的角度探索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首先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OCT4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式将上述表达质粒导入第3-4代hBMMSC,分别通过PCR及流式细胞术对OCT4 mRNA和OCT4蛋白的过表达进行验证,然后经G418抗性加压下有限稀释和连续亚克隆的方法筛选出稳定表达OCT4的细胞(hBMMSC-OCT4),分别通过RT-PCR和流式细胞术测定iPSC相关转录因子(cMYC、KLF4、LIN28、NANOG、S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观察OCT4过表达对iPSC相关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携带OCT4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OCT4;通过有限稀释和连续亚克隆的方法筛选出稳定表达OCT4的细胞(hBMMSC-OCT4);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OCT4的平均表达阳性率从未转染时的(3.03±1.49)%增加至稳定表达时的(95.46±1.40)%;RT-PCR证实了OCT4基因的高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未转染的对照组MSC相比,OCT4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从瞬时转染时的2.75倍增加至稳定转染时的6.23倍,OCT4蛋白的平均表达阳性率从瞬时转染时的(36.36±0.28)%(d 4)升高至稳定转染时的(96.25±1.38)%(d 96)。hBMMSC-OCT4细胞高水平表达干性转录因子(cMYC、KLF4、LIN28、NANOG、SOX2),其平均表达量分别从未转染时的(1.12±0.47)%、(0.84±0.30)%、(2.14±0.79)%、(0.63±0.37)%和(14.34±2.44)%增加至(80.65±4.75)%、(73.03±4.70)%、(68.08±3.05)%、(39.39±1.85)%和(91.45±4.56)%,与RT-PCR结果一致,且NANOG和SOX2的表达水平与OCT4的平均表达量呈正相关(OCT4 vs NANOG:r=0.7802,OCT4vs SOX2:r=0.4981;NANOG vs SOX2:r=0.7426)。结论:获得了稳定表达OCT4的细胞(hBMMSC-OCT4),过表达OCT4可上调hBMMSC干性转录因子(cMYC、KLF4、LIN28、NANOG、SOX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OCT4 过表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探讨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对胶质母细胞瘤T98G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20
作者 谢佳秀 梁金行 +7 位作者 何俊慧 李懿 周容妃 周桂丽 韦冬梅 刘丽敏 韦桂宁 李冬梅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4-992,共9页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探究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对胶质母细胞瘤T98G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干预24 h对T98G细胞活力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DNA损伤检测实验和RT-qPCR实验检测...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探究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对胶质母细胞瘤T98G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干预24 h对T98G细胞活力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DNA损伤检测实验和RT-qPCR实验检测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对T98G细胞的增殖、迁移、DNA损伤和修复能力的影响。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处理T98G细胞后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拟黑多刺蚁的活性成分及关键靶基因,RT-qPCR检测相关基因mRNA表达。结果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作用T98G细胞的IC50值为4.57 mg/mL。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克隆形成数目和迁移率降低(P<0.05,P<0.01),T98G细胞DNA损伤增加(P<0.01),DNA损伤修复基因RAD50、MRE11表达降低(P<0.05,P<0.01)。转录组测序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有363个基因表达上调,1006个基因表达下调。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细胞过程、代谢、免疫等反应调控。KEGG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抗胶质瘤的关键靶基因是F3、TLR4和LY96。RT-qPCR验证实验显示,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能降低F3、TLR4、LY96 mRNA表达(P<0.05,P<0.01)。结论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可抑制胶质母细胞瘤T98G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诱导DNA损伤并抑制DNA损伤修复途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F3以及抑制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黑多刺蚁 胶质母细胞瘤 dna损伤修复 转录组测序 组织因子(F3) TOLL样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