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损伤检测点介质1和p53结合蛋白1在人食管癌细胞系TE-1.TE-13.Eca109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志坤 祝淑钗 王玉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14-1317,1322,共5页
目的研究DNA损伤检测点介质1(MDC1)和p53结合蛋白1(53BP1)在人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DC1、53BP1mRNA和蛋白在人食管癌细胞系TE-1.TE-13.Eca109的... 目的研究DNA损伤检测点介质1(MDC1)和p53结合蛋白1(53BP1)在人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DC1、53BP1mRNA和蛋白在人食管癌细胞系TE-1.TE-13.Eca109的表达水平。结果RT-PCR结果显示MDC1、53BP1mRNA在所检测的人食管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均在人食管癌细胞系中检测到MDC1、53BP1的蛋白表达。结论首次证实了MDC1、53BP1在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推测MDC1、53BP1可能和食管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dna损伤检测点介质1 p53结合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DNA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及其用于DNA氧化性损伤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桂香 潘芊秀 王怀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12-1816,共5页
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纳米多孔羟基磷灰石(HAp)-聚乙烯醇(PVA)涂层膜固定双链DNA,得到了一种新型DNA电化学传感器,检测了由Fenton反应引起的DNA氧化性损伤.结果表明,一定量浓度的抗坏血酸(AA)能加速Fenton反应的进行,使DNA... 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纳米多孔羟基磷灰石(HAp)-聚乙烯醇(PVA)涂层膜固定双链DNA,得到了一种新型DNA电化学传感器,检测了由Fenton反应引起的DNA氧化性损伤.结果表明,一定量浓度的抗坏血酸(AA)能加速Fenton反应的进行,使DNA损伤很快达到极限;损伤试剂中Fe2+的浓度越大,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越多,对DNA的损伤就越严重;损伤试剂中EDTA的浓度越小,溶液中游离的Fe2+以及与DNA键合的Fe2+的浓度则相对越大,对DNA的损伤也就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电化学传感器 dna损伤检测 羟基磷灰石 FENTON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彗星实验和RAPD技术检测DNA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赖金龙 胡健慧 +4 位作者 付倩 吴国 陶宗娅 张红 罗学刚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50,54,共7页
为了有效检测细胞DNA的断裂损伤效应和碱基突变,对彗星实验和RAPD技术进行改进和优化,建立了一套快速、稳定的实验流程。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彗星实验方法操作简便、耗时短、实验结果稳定,较好地解决了脱胶、细胞核分离操作繁琐、实验结... 为了有效检测细胞DNA的断裂损伤效应和碱基突变,对彗星实验和RAPD技术进行改进和优化,建立了一套快速、稳定的实验流程。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彗星实验方法操作简便、耗时短、实验结果稳定,较好地解决了脱胶、细胞核分离操作繁琐、实验结果重复性低等问题;采用优化后的PC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RAPD扩增条带清晰,分辨率高,实验结果稳定,重复性高。将改进和优化后的彗星实验与RAPD技术结合,可快速检测出细胞DNA断裂和碱基突变的损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检测 彗星实验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