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基因的物质本性 被引量:5
1
作者 高翼之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91-694,共4页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阐明了他们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假说。沃森-克里克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沃森和克里克为遗传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作出了非凡贡献。
关键词 dna双螺旋模型 基因 物质本性 沃森-克里克模型 遗传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双螺旋模型带给我们的启示——发展学科交叉,促进创新思维 被引量:1
2
作者 任晓慧 张秀文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dna双螺旋模型 学科交叉 创新思维 dna双螺旋结构 脱氧核糖核酸 《自然》杂志 结构模型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DNA双螺旋发现的里程碑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许智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49-752,共4页
从研究资源分配的调整、研究模式的转变和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讨论了DNA双螺旋模型提出的里程碑意义。提出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是无可阻挡的 ,人类的理性之光总会驱走黑暗 ,为世界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 dna双螺旋模型 研究资源分配 研究模式改变 人类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学:生命科学领域的引领学科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永清 薛勇彪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91-793,共3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遗传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基础核心学科。1866年,孟德尔发表《植物杂交实验》,开启了经典遗传学研究的大门,其提出的遗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迄今仍是不断被证明的经典定律。1953年,沃森和...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遗传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基础核心学科。1866年,孟德尔发表《植物杂交实验》,开启了经典遗传学研究的大门,其提出的遗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迄今仍是不断被证明的经典定律。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模型,开启了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大门。以PCR技术、DNA重组技术、测序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和突破,更是让人们对于生命的理解进入了分子时代。正是源于遗传学研究及其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生命科学研究真正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分子化和大数据化的全新时代。1978年10月6日,中国遗传学会成立大会在南京举行。以李汝琪、谈家桢等为代表的老一辈遗传学工作者把握历史机遇,把“科学的春天”带到了中国遗传学研究领域。中国遗传学会的成立也标志着中国遗传学研究从“寒冬”走向“春天”,并迎来了百花齐放的美好未来。40年后,中国遗传学会将再次在南京组织并召开“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不仅缅怀老一辈遗传学工作者的杰出贡献,更希望在老一辈遗传学家的精神指引下中国的遗传研究能取得更多更有影响力的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遗传学 生命科学 dna双螺旋模型 分子遗传学 dna重组技术 PCR技术 分离定律 会员代表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悦威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晓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5-256,共2页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DNA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从而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到分子时代,同时推动了整个生命领域的发展。进入70年代,限制性内切酶、重组DNA技术以及Southern印记等的出现使分子生物学技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DNA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从而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到分子时代,同时推动了整个生命领域的发展。进入70年代,限制性内切酶、重组DNA技术以及Southern印记等的出现使分子生物学技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技术还改变了传统的疾病诊断,也使遗传病的诊断进入分子水平,其中1974年的产前诊断和1978年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出现更是推动了该领域的迅猛发展,而这些技术是由华裔遗传学家简悦威(Yuei Wai Kan)博士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dna双螺旋模型 重组dna技术 限制性内切酶 疾病诊断 科学研究 分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兰克林·威廉·斯塔尔
6
作者 郭晓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7-128,共2页
1953年,DNA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而随即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是DNA以何种方式复制。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第二篇《Nature》文章中初步推测是DNA以每一条单链为模板进行复制,
关键词 富兰克林 dna双螺旋模型 NATURE 分子生物学 克里克 复制 沃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查理斯·亚纳夫斯基
7
作者 郭晓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3-514,共2页
对于分子生物学而言,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研究基因的本质和基因的表达调节。从1953年DNA双螺旋模型的提出到今天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完成,许多科学家都为这些基本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卓越贡献,并有多位科学大师荣获了诺贝尔奖。但由于种... 对于分子生物学而言,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研究基因的本质和基因的表达调节。从1953年DNA双螺旋模型的提出到今天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完成,许多科学家都为这些基本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卓越贡献,并有多位科学大师荣获了诺贝尔奖。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大师可能无法获得这项荣誉,但他们对科学的巨大贡献却值得人们景仰,查理斯·亚纳夫斯基(Charles Yanofsky)就是这样重要的一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组计划 dna双螺旋模型 分子生物学 科学家 表达调节 诺贝尔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文·查格夫 
8
作者 郭晓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61-1162,共2页
20世纪自然科学得到迅猛的发展,在上半叶属于物理学的天下,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核裂变等大批成就涌现,而在后半个世纪则属于生物学,这是因为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DNA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从而成为随后科学发展的... 20世纪自然科学得到迅猛的发展,在上半叶属于物理学的天下,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核裂变等大批成就涌现,而在后半个世纪则属于生物学,这是因为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DNA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从而成为随后科学发展的主流。DNA双螺旋模型的一个关键是碱基配对,而该概念是在另一位科学大师欧文·查格夫(Erwin Chargaff)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双螺旋模型 分子生物学 自然科学 量子力学 科学发展 碱基配对 研究成果 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学家探求“生命奥秘”的浪漫举动
9
作者 程民治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01-105,共5页
物理学向生命科学广泛渗入的结果,产生了诸如生物力学、生物物理学、量子生物学或电子生物学等这些有着重大影响的边缘学科,不断地开拓着生命科学的新领域,而生命科学向物理学的反渗透,又产生了物理仿生学等新的交叉学科。扩而论之,在... 物理学向生命科学广泛渗入的结果,产生了诸如生物力学、生物物理学、量子生物学或电子生物学等这些有着重大影响的边缘学科,不断地开拓着生命科学的新领域,而生命科学向物理学的反渗透,又产生了物理仿生学等新的交叉学科。扩而论之,在量子力学、信息论和控制论等新兴学科的巨大影响下,量子生物信息论和生物控制论等也象雨后春笋般成长起长了。耐人寻味的是生命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合流,还产生了人类生物学这样奇特的边缘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学家 分子生物学 dna双螺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学的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宏礼 张鸿雁 《陕西农业科学》 2003年第3期27-29,共3页
介绍了遗传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各阶段的代表人物、标志性成就和主要内容等。同时论述了遗传学的几个分支学科以及未来的前景等。
关键词 遗传学 形成 发展 孟德尔 鲍维里 萨顿 摩尔根 染色体 基因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克里克 分支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