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引物介导的原位标记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PV16DNA的体会 被引量:4
1
作者 任占平 黄健辉 +5 位作者 石喆 杜娟 陈蔚麟 阮伶 唐德艳 戴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57-358,共2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 dna引物 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16 原位标记技术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亡细胞DNA片段原位末端检测技术在检测人肝细胞性肝癌石蜡切片中的应用(ISEL法检测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陆良勇 刘尚廉 陈成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A01期1-3,共3页
作者采用BOEHRINGERMANNHEIM公司新近推出的细胞死亡原位检测碱性磷酸酶试剂盒,对31例人肝细胞癌石蜡切片进行了凋亡细胞检测。结果表明,该试剂盒具有灵敏度高,实验流程简便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另外,就实验流程... 作者采用BOEHRINGERMANNHEIM公司新近推出的细胞死亡原位检测碱性磷酸酶试剂盒,对31例人肝细胞癌石蜡切片进行了凋亡细胞检测。结果表明,该试剂盒具有灵敏度高,实验流程简便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另外,就实验流程中pH值及蛋白酶K浓度校正和NBT/BCIP显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介绍。作者认为良好的标记切片应具备下列条件:①检出的阳性信号应有良好的组织内定位和细胞内定位;②正常组织、有病变的组织和肿瘤组织间,同一病例组织切片内的阳性信号率和阳性强度应有一定差异;③清晰的标记切片背景和适度的复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末端标记 肝细胞癌 石蜡切片 凋亡细胞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PCR技术检测肾组织乙肝病毒DNA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刚 王力 周展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312-1313,共2页
目的 :探讨原位PCR技术检测肾组织乙肝病毒DNA的可靠性。方法 :将肾活检确诊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 5 9例与血清单纯HBsAb阳性且肾组织未查到HBsAg病人 15 2例的肾组织PCR检查结果 ,按照诊断试验的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PCR检测... 目的 :探讨原位PCR技术检测肾组织乙肝病毒DNA的可靠性。方法 :将肾活检确诊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 5 9例与血清单纯HBsAb阳性且肾组织未查到HBsAg病人 15 2例的肾组织PCR检查结果 ,按照诊断试验的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PCR检测肾组织HBVDNA的假阳性率 5 3 2 9% ,假阴性率 49 15 % ,诊断符合率47 87%。结论 :原位PCR检测肾组织中HBVDNA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PCR技术 检测 肾组织 乙肝病毒dna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构建高分辨率的DNA物理图谱 被引量:23
4
作者 钟筱波 Fran.,PF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4-48,共5页
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构建高分辨率的DNA物理图谱钟筱波PaulF.FranszJ.HansdeJongPimZabel(荷兰瓦赫宁根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系)HighResolutionPhysicalMappingbyF... 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构建高分辨率的DNA物理图谱钟筱波PaulF.FranszJ.HansdeJongPimZabel(荷兰瓦赫宁根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系)HighResolutionPhysicalMappingbyFluorescenceinsit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物理图谱 荧光原位杂交 方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DNA损伤的方法及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琳娜 陈薛钗 钟儒刚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85-88,71,共5页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检测DNA损伤的技术,它具有灵敏度高、经济、简便、快速等优点。近30年来,这种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遗传毒理、环境监测、医学诊断、营养研究上。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不单单能检测DNA断裂损伤,在加入断裂剂...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检测DNA损伤的技术,它具有灵敏度高、经济、简便、快速等优点。近30年来,这种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遗传毒理、环境监测、医学诊断、营养研究上。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不单单能检测DNA断裂损伤,在加入断裂剂或者特异性内切酶后,可以检测到DNA交联和紫外线诱导的嘧啶二聚体,氧化碱基和烷基化损伤。近些年单细胞凝胶电泳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相结合后更是拓宽了它的应用范围,对常规和非常规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及其操作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讨论了它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彗星电泳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克氏综合征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永章 吴雪昌 +1 位作者 金龙金 董杰影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1-275,共5页
探讨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al color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D FISH)检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克氏综合征的应用价值,建立常规分裂期染色体和间期细胞FISH技术的实验方法。以Biotin标记的X染色体α 卫星DNA(pBamX7)探针和以Dig... 探讨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al color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D FISH)检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克氏综合征的应用价值,建立常规分裂期染色体和间期细胞FISH技术的实验方法。以Biotin标记的X染色体α 卫星DNA(pBamX7)探针和以Digoxigenin标记的Y染色体长臂末端重复序列(pY3.4)探针对19例克氏综合征标本同时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及其间期细胞核的原位杂交,分别用Avidin FITC和Rhodamine FITC及其Anti avidin进行信号的检测与放大,DAPI复染。于OlympusAX 70型荧光显微镜下,分别通过WIB、WIG及其WU滤光镜观察杂交信号及其染色体或间期核背景,并统计外周血中期染色体及其间期细胞核的杂交信号颗粒数量。在显微镜下可见以Biotin标记的pBamX7探针显示2个绿色杂交信号,以Digoxigenin标记的pY3.4探针显示1个红色杂交信号,染色体或间期核背景经DAPI复染显示蓝色;18例出现XXY杂交信号的细胞,染色体及其间期细胞核杂交平均出现率分别为95.89%和95%,明显大于正常对照标准值2.75%,证实核型为47,XXY,与染色体检测的结果一致;其余1例染色体核型检测为嵌合体,XXY杂交信号细胞出现率为92%,同时检出6.7%的XY杂交信号细胞(>正常对照标准值4.17%)。用FISH技术检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克氏综合征具有快速、敏感度高、信号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克氏综合征 dna特异性探针 性染色体数目异常 诊断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在稻属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学明 裔传灯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01-405,共5页
本文介绍了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 ,以及该技术在稻属特定DNA序列定位、基因组间关系、外源染色体鉴定等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稻属 植物染色体 外源染色体 组间关系 基因组 应用 原位杂交技术 dna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DNA杂交和单克隆抗体染色法对离心培养的临床标本中巨细胞病毒的检测
8
作者 Curt A.Gleaves 柳增善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4期62-64,共3页
一种巨细胞病毒(CMV)的原位DNA杂交检测盒用以检测离心培养物中的CMV,对其检测效果进行了评价。61份临床标本,以单克隆抗体染色法有17份CMV阳性(27.8%),而DNA杂交法对17份阳性标本中有15份显示阳性(24.5%)。早期检出的比较中,离心后DN... 一种巨细胞病毒(CMV)的原位DNA杂交检测盒用以检测离心培养物中的CMV,对其检测效果进行了评价。61份临床标本,以单克隆抗体染色法有17份CMV阳性(27.8%),而DNA杂交法对17份阳性标本中有15份显示阳性(24.5%)。早期检出的比较中,离心后DNA杂交法需要58h,而作为对照的单克隆抗体染色法只需16h。虽然DNA杂交法对CMV感染的研究和检测是一种好方法,但对离心培养物的检测,现在DNA杂交技术还不能完全取代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临床标本 染色法 离心培养 原位 巨细胞病毒(CMV) dna杂交技术 CMV感染 杂交法 检测效果 阳性标本 早期检出 培养物 检测盒 离心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细胞核DNA片段检测方法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谭晓华 姜泊 +1 位作者 张亚历 周殿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71-373,共3页
当今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一个热点之一是细胞凋亡。开展对细胞凋亡的研究,首先要解决是方法学问题。作者从调亡细胞的特征性核DNA片段检测着手,阐述了多种调亡细胞核DNA片段检测方法以及近年来的一些新进展。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琼脂糖凝胶电泳 原位末端标记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DNA拓扑异构酶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施作霖 戴丽玉 +3 位作者 王云英 黄颖 李燕辉 吴章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 :探讨DNA拓扑异构酶在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石蜡包埋的 71例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组织切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 (DNAtopoisomeraseⅡ ,TOPOⅡ )表达和细胞增... 目的 :探讨DNA拓扑异构酶在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石蜡包埋的 71例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组织切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 (DNAtopoisomeraseⅡ ,TOPOⅡ )表达和细胞增殖指数 (Ki 6 7labelingindex ,Ki 6 7LI)和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TUNEL)检测细胞凋亡指数 (apoptosisindex ,AI)。结果 :TOPOⅡ高表达为 36 6 % (2 6 /71) ,与组织学类型、FIGO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Ki 6 7LI高表达为 43 7% (31/71) ,与FIGO分期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AI高表达为 2 5 6 % (18/71) ,与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AI与TOPOⅡ表达有相关 (P <0 0 1)。结论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TOPOⅡ和Ki 6 7LI水平 ,对卵巢浆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dna拓扑异构酶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末端标记 浆液性囊腺癌 黏液性囊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周围区DNA损伤的研究
11
作者 郭瑞友 方思羽 +2 位作者 张苏明 杨渊 徐广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 探讨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周围DNA损伤特点。方法 应用HE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标记、原位分子杂交、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 ,分别对缺血 4、2 4h和 5d组大鼠脑组织中坏死细胞、凋亡细胞、p5 3mR NA、p5 3蛋白阳性细胞密度... 目的 探讨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周围DNA损伤特点。方法 应用HE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标记、原位分子杂交、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 ,分别对缺血 4、2 4h和 5d组大鼠脑组织中坏死细胞、凋亡细胞、p5 3mR NA、p5 3蛋白阳性细胞密度及空间分布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不同时间点病灶周围每高倍视野TUNEL、p5 3蛋白、p5 3mRNA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4h :8.0± 1.5、2 5 .1± 2 .6、10 .3± 1.9;2 4h :2 0 .5± 2 .4、6 0 .0± 4.8、2 2 .0± 1.8;5d :2 .1± 0 .4、3.6± 1.4、3.5± 0 .8。p5 3基因主要在形态完整和可逆性损伤细胞中表达、分布范围较TUNEL细胞广泛。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后 ,缺血周围DNA损伤区大于凋亡区 ,p5 3基因表达范围可能代表病理意义上的半暗带 ;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dna损伤 P53基因 半暗带 HE染色法 原位末端标记 原位分子杂交法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X染色体α卫星DNA的定位及应用初探
12
作者 裘宏琛 刘凤喜 +2 位作者 程在玉 高春生 傅学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03-207,共5页
应用人X染色体α卫星DNA探针对正常男女及45,XO/47,XXX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原位杂交研究表明,在R显带的中期分裂相中,绝大部分杂交颗粒位于X染色体着丝粒区,即p11→q11区,在间期核内,则呈现与X染色体数目明显相关的银颗粒簇,其中44%... 应用人X染色体α卫星DNA探针对正常男女及45,XO/47,XXX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原位杂交研究表明,在R显带的中期分裂相中,绝大部分杂交颗粒位于X染色体着丝粒区,即p11→q11区,在间期核内,则呈现与X染色体数目明显相关的银颗粒簇,其中44%位于核边缘区。本实验显示α卫星DNA的染色体区域定位及在具有不同X染色体数目间期核内分布的高度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卫星dna 原位杂交 R显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法检测太行山猕猴食管癌的人乳头瘤病毒
13
作者 赵进英 常福聚 +3 位作者 祝庆蕃 朱东明 仉怀林 张红绪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68-68,共1页
乳头瘤病毒(简称PV)是一组DNA致瘤病毒,可感染人和高等动物的鳞状上皮,引起疣状增生性病变。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目前已发现人类许多器官发生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感染。周健等用分子杂交技术证实了人食管是HPV感染的多发部位之一,并... 乳头瘤病毒(简称PV)是一组DNA致瘤病毒,可感染人和高等动物的鳞状上皮,引起疣状增生性病变。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目前已发现人类许多器官发生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感染。周健等用分子杂交技术证实了人食管是HPV感染的多发部位之一,并在食管癌高发区的人食管癌标本中检测到HPV。最近,在食管癌高发区太行山生长的太行山猕猴发现两例自发性食管癌。猕猴的食管癌是否也与HPV感染有关,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用人乳头瘤病毒探针对这两例太行山猕猴自发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进行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原位杂交法 分子杂交技术 致瘤病毒 增生性病变 dna 食管鳞状细胞癌 阳性病例 疣状 器官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在鸡病毒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国淋 文心田 +4 位作者 曹三杰 黄小波 马锐 常晓霞 张仙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7-60,共4页
禽流感、新城疫均为一类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鸡传染性囊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也是影响我国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最为常见的疾病。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这些疾病的防治,努力研究一种准确、快速、特异性高的方法进行疾病的诊断... 禽流感、新城疫均为一类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鸡传染性囊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也是影响我国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最为常见的疾病。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这些疾病的防治,努力研究一种准确、快速、特异性高的方法进行疾病的诊断。 基因芯片技术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应运而生,又称DNA微阵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技术 鸡传染性囊病 原位合成 病毒性疾病 人类基因组计划 家禽养殖业 禽流感病毒 dna 基因表达分析 杂交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葛忠源 熊东艳 张启勇 《中国牧业通讯》 2008年第13期12-14,共3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常规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酸定量技术,于1996年由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推出。当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应用范围很广,例如,能从粪便材料中分离出的细菌DNA来精确定量检测肠道菌,使我们能详细地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常规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酸定量技术,于1996年由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推出。当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应用范围很广,例如,能从粪便材料中分离出的细菌DNA来精确定量检测肠道菌,使我们能详细地分析肠道中优势菌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培养方法检测不到的非优势菌,为理解肠道菌群与机体状况关系提供重要线索。该技术从原理上分为荧光染料检测模式和荧光探针检测模式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systems公司 定量检测 荧光原位杂交 肠道菌群 常规PCR 细菌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心肌细胞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8
16
作者 曾平 许顶立 +2 位作者 李针 赖文岩 任昊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1,15,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对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5 d的乳鼠心肌细胞,用含1%或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继续培养24 h,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对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5 d的乳鼠心肌细胞,用含1%或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继续培养24 h,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观察不同浓度AGEs(50、100μg/ml)对心肌细胞刺激12、24、48 h后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率及凋亡小体/凋亡细胞核分布的影响.结果AGEs对心肌细胞细胞周期分布无明显影响;在正常培养液培养时,心肌细胞的凋亡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24、48 h与12h相比,凋亡小体/凋亡细胞核分别增加了0.55、1.23倍;AGEs可以明显增加心肌细胞的凋亡程度,并随着刺激时间、刺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50、100μg/ml AGEs组与对照组相比,凋亡小体/凋亡细胞核12、24、48 h分别增加了0.74和1.21、1.15和1.78、0.83和1.19倍.结论AGEs对心肌细胞细胞周期分布无影响,但可以通过增加心肌细胞凋亡率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 糖基化终产物 心肌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脱噬作用 流式细胞仪 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P2及P16^(INK4a)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凤玉 王丽梅 +3 位作者 魏淑霞 吕洋 李秀娟 李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247-3250,共4页
目的探讨ASPP2、P16^(INK4a)在食管癌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12例食管癌及31例正常食管黏膜ASPP2、P16^(INK4a)的表达,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在上述蜡块中随机选取37例食管... 目的探讨ASPP2、P16^(INK4a)在食管癌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12例食管癌及31例正常食管黏膜ASPP2、P16^(INK4a)的表达,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在上述蜡块中随机选取37例食管癌及12例正常食管黏膜,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分析凋亡阳性率与以上二标记物在食管癌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ASPP2、P16^(INK4a)在食管癌与正常食管黏膜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二者异常表达均与食管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TUNEL检测显示正常食管黏膜与食管癌的凋亡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其与ASPP2、P16^(INK4a)在食管癌的表达相关(P<0.05)。结论 ASPP2、P16^(INK4a)参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凋亡等过程,联合检测二者可辅助食管癌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ASPP2 P16INK4A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猪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魏庆信 郑新民 +4 位作者 赵浩斌 华文君 李莉 田永祥 魏雁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12-115,共4页
本文综述了湖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有关转基因猪研究的主要进展。先后将POMT PGH ,PSV4 0 PGH ,POMT PGH MicrosatelliteDNA ,PMHR ,hDAF ,pBHSA ,pSHSA等7种不同结构的外源基因,注入4 0 2 7枚猪的受精卵原核,获得原代表达的转基因... 本文综述了湖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有关转基因猪研究的主要进展。先后将POMT PGH ,PSV4 0 PGH ,POMT PGH MicrosatelliteDNA ,PMHR ,hDAF ,pBHSA ,pSHSA等7种不同结构的外源基因,注入4 0 2 7枚猪的受精卵原核,获得原代表达的转基因猪83头,转基因的效率在0 9%~3 4 %之间,平均2 2 %。通过几个主要技术环节的改进,提高了转基因的效率;建立了外源基因整合的定性检测(PCR ,Dotblot和Southernblot)和定位检测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进行了相应外源基因的蛋白质表达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猪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 SOUTHERN 湖北省农科院 外源基因 生物技术 PMHR 定性检测 基因整合 BLOT 定位检测 表达检测 遗传规律 研究所 dna 受精卵 DOT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诊断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淼 何希君 于文会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2-93,I0004,共3页
对于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诊断方法,目前有PCR技术、多重PCR、巢式PCR方法、竞争PCR方法、荧光定量PCR、原位杂交技术、DNA芯片技术等检测技术[1].本文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免疫组织化学(IHC-P)和免疫荧光(IFA)的方法,对送检病... 对于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诊断方法,目前有PCR技术、多重PCR、巢式PCR方法、竞争PCR方法、荧光定量PCR、原位杂交技术、DNA芯片技术等检测技术[1].本文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免疫组织化学(IHC-P)和免疫荧光(IFA)的方法,对送检病猪样本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淘汰感染猪,减少由PCV引发的疾病,对降低养猪业的经济损失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诊断方法 感染 荧光定量PCR dna芯片技术 PCR方法 原位杂交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病毒的M、N蛋白可以引起HPF细胞凋亡
20
作者 孔琪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494-494,共1页
关键词 SARS病毒 细胞凋亡 冠状病毒(SARS-CoV) N蛋白 dna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HPF PULMONARY 肺纤维母细胞 生物毒理学 研究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