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日利亚非洲蜂和安徽意大利蜜蜂及其杂交二代形态特征与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
1
作者 余林生 解文飞 +5 位作者 巫厚长 邹运鼎 南荃耀 朱林才 纪鸿 吴其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555-3564,共10页
对来自安徽的意大利蜜蜂、尼日利亚非洲蜂与意大利蜂蜂王与非洲蜂雄蜂杂交所选育的杂交二代3个群体,利用形态学和微卫星DNA多态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对安徽意大利蜜蜂、尼日利亚非洲蜂及其杂交二代形态特征进行测量结果是,吻长平均... 对来自安徽的意大利蜜蜂、尼日利亚非洲蜂与意大利蜂蜂王与非洲蜂雄蜂杂交所选育的杂交二代3个群体,利用形态学和微卫星DNA多态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对安徽意大利蜜蜂、尼日利亚非洲蜂及其杂交二代形态特征进行测量结果是,吻长平均值分别为6.09、5.23 mm和5.53 mm,右前翅宽平均值分别为3.35、8.42 mm和8.65 mm,前翅面积平均值分别为15.18、13.23 mm2和13.95 mm2,前翅肘脉a平均值分别为0.59、0.49 mm和0.55 mm,第3+4背板长平均值分别为4.38、3.80mm和4.04 mm,差异极显著(P≤0.01)。右前翅长平均值分别为9.06、3.12 mm和3.22 mm,差异显著(0.01<P≤0.05)。前翅肘脉b平均值分别为0.18、0.17 mm和0.17 mm,肘脉指数Ci平均值分别为3.31、3.07 mm和3.17 mm,差异不显著(P>0.05)。对3个群体进行多态检测,共检测到12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8.067,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从3到13不等,表明3个群体都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个群体期望杂合度为0.5801至0.852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591(0.0762)。所有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5158至0.836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283(0.0879)。3个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意大利蜜蜂为0.6208,非洲蜂为0.5780,杂交二代为0.7451,非洲蜜蜂和安徽意蜂与其杂交二代之间差异均极显著,安徽意蜂与非洲蜜蜂之间差异不显著。3个群体都具有较高的杂合度和较丰富的多态性,其中杂交二代最高。意大利蜜蜂和尼日利亚非洲蜂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436,两个群体间的分化程度极显著,8个位点都极显著地贡献于这一结果。群体内的近交系数FIS较低,为0.070,15个位点显著地贡献于这一结果,表明非洲蜂与意大利蜜蜂的近交较少。非洲蜂和意大利蜜蜂遗传距离为0.725,Nm值为0.213,两个群体间表现出较远的遗传距离,而且彼此之间基因流动较少。安徽意蜂和非洲蜂群体间长期存在地理隔离,两个群体间形态指标差异显著,杂交二代群体形态指标低于安徽意蜂,但比尼日利亚非洲蜂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形态特征上体现了杂交优势,两群体杂交二代等位基因数、基因杂合度及多态信息含量等遗传多样性指标均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蜂 意大利蜜蜂 杂交 形态标记 微卫星dna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改良导流杂交法检测103例妇女HPV基因型 被引量:11
2
作者 温旺荣 李莉 +2 位作者 钟玉婷 吴勇 曹燕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5-597,60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导流杂交法在宫颈病变患者的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型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改良导流杂交法检测103例宫颈癌筛查患者(宫颈癌组29例,炎症组33例和正常组41例)的宫颈细胞21种HPV基因型,并对其中的宫颈癌组同时采... 目的:探讨改良导流杂交法在宫颈病变患者的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型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改良导流杂交法检测103例宫颈癌筛查患者(宫颈癌组29例,炎症组33例和正常组41例)的宫颈细胞21种HPV基因型,并对其中的宫颈癌组同时采用杂交捕获二代系统(HC-II)行13种高危基因型HPV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不同HPV基因型的阳性率差异。计算用改良导流杂交法检测的各组患者不同HPV基因型的阳性率。结果:在103例研究对象中,改良导流杂交法HPV基因型检测的阳性率达46.6%,宫颈癌组、炎症组及正常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6.6%、39.4%和17.1%,各组间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05);宫颈癌患者前10位的基因型是HPV-16(16.5%)、HPV-58(7.8%)、HPV-52(7.8%)、HPV-18(5.8%)、HPV-31(5.8%)、HPV-6(4.9%)、CP8304(4.9%)、HPV-39(3.9%)、HPV-68(3.9%)和HPV-11(3.9%),而且存在HPV双重以上的感染。与HC-II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96.6%(28/29)。结论:改良导流杂交法与HC-II检测结果无差异性,可用于检测宫颈病变患者的HPV基因型。本组宫颈癌患者最常见的5种HPV基因型可能是HPV-16、HPV-58、HPV-52、HPV-18和HPV-31,且存在更多的HPV双重以上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导流杂交 杂交捕获系统 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型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交后代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苏瑛 刘楚吾 +5 位作者 叶昌辉 刘丽 张锦 蔡笛扬 黄毓青 曹五七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7-131,共5页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方法,对樱桃谷鸭、麻鸭及其杂交一代和用F1作为母本再与父本番鸭属间杂交培育的三元杂交半番鸭(F2)基因组DNA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RAPD可用于有效标记鸭品种之间遗传亲缘关系和杂种优势预测;在所使用的20种随...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方法,对樱桃谷鸭、麻鸭及其杂交一代和用F1作为母本再与父本番鸭属间杂交培育的三元杂交半番鸭(F2)基因组DNA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RAPD可用于有效标记鸭品种之间遗传亲缘关系和杂种优势预测;在所使用的20种随机引物中,5个鸭种共产生760条带,其中多态性带568条,占总条带数的 74.7%,说明鸭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杂交一代多态性位点比例为67.9%,遗传相似度为0.822 7,三元杂交二代多态性位点比例为83.1%,遗传相似度为0.826 4。说明三元杂交子二代的杂种优势可以用杂种优势理论中的显形假说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扩增多态dna 杂交子一 杂交 杂交优势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应用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梁馨元 谢杏美 肖小敏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4-458,共5页
目的:评价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数据库并筛选英文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以宫颈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研究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应用价值的相关文献进... 目的:评价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数据库并筛选英文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以宫颈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研究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应用价值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纳入文献稳定性好,研究对象共计44477例。对参与筛查人群诊断级别CINⅡ及以上(CINⅡ^+)的宫颈病变,HPV E6/E7 mRNA检测和HPV DNA二代杂交捕获检测(HC2)的合并敏感度分别为0.89(95%CI 0.85~0.91)及0.92(95%CI 0.90~0.95);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93(95%CI0.93~0.93)及0.90(95%CI 0.90~0.90)。诊断级别CINⅢ及以上(CINⅢ^+)的宫颈病变,两者合并敏感度无明显差异,HPV E6/E7 mRNA检测的合并特异度较高。结论:与HC2检测相比,HPV E6/E7 mRNA检测CINⅢ^+的宫颈病变表现出较高的特异度。HPV E6/E7 mRNA检测可作为宫颈癌病变启动监测指标,可提早发现高级别病变,提早进行临床干预,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E6/E7 MRNA检测 HPV dna二代杂交捕获检测 宫颈癌筛查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HPV感染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比较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付冰冰 肖长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06-1110,共5页
已知HPV病毒型别众多且易发生高频突变,故临床检验很难做到完全、准确的检出.现已上市的多种检测HPV的方法,优劣各异,而目前唯有分子生物学检测法获得了国内外临床使用许可。但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本身又具有一些问题,如引物的结合... 已知HPV病毒型别众多且易发生高频突变,故临床检验很难做到完全、准确的检出.现已上市的多种检测HPV的方法,优劣各异,而目前唯有分子生物学检测法获得了国内外临床使用许可。但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本身又具有一些问题,如引物的结合区段、检测通量及检测成本等,这些问题使检测设计难以顾全,同时它也没能解决检测HPV型别全覆盖和型别绝对特异等问题。下面就HPV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宫颈HPV感染 HPV型别 生物学检测 杂交捕获 HPV病毒 检测试剂盒 临床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2 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江渝 杨淑哲 +1 位作者 贺苇军 唐建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17-619,共3页
目的:对育龄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情况分析及探讨宫颈病变筛查临床路径策略。方法:随机选择体检者2070例,妇科门诊就医的患者1405例,采用杂交捕获2代技术(HC2)高危型HPV DNA检测。从1405例妇科门诊患者中抽取297例同时进行HC2 HP... 目的:对育龄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情况分析及探讨宫颈病变筛查临床路径策略。方法:随机选择体检者2070例,妇科门诊就医的患者1405例,采用杂交捕获2代技术(HC2)高危型HPV DNA检测。从1405例妇科门诊患者中抽取297例同时进行HC2 HPV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患者分析HPVDNA检测预测情况。结果:①体检组、门诊组HPV总的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2.17%、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诊组30~39岁,40~49岁,≥50岁3组的HPV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体检组(P<0.01);体检组以20~29岁感染率最高(20.00%),门诊组以≥50岁组感染率最高(36.50%)。②门诊组HC2HPV与TCT同时检查,以TCT初诊结果≥LSIL为阳性时,HPV阳性预测值15.87%(30/189),阴性预测值100%(108/108)。结论:妇科门诊患者HPV检查有利于宫颈病变筛查。HC2高危型HPVDNA检测阳性后,再进行第二步细胞学检查可以作为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路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杂交捕获2技术检测 液基细胞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卵巢癌DNA损伤修复基因突变图谱分析
7
作者 叶英楠 王珂 +4 位作者 董莉 程亚楠 韩雷 张蕊 于津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207-1214,共8页
目的: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R)基因BRCA1/2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比较深入,而对于其他DNA损伤修复(DNA-damage repair,DDR)基因突变在中国卵巢癌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 目的: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R)基因BRCA1/2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比较深入,而对于其他DNA损伤修复(DNA-damage repair,DDR)基因突变在中国卵巢癌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仍缺乏详细的探讨。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122例,收集其外周血样本和67例对应肿瘤组织标本,利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19个DDR基因的变异情况、分布特点和临床病理相关性。结果:胚系DDR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HRR基因,占80.37%,致病性和可能致病性突变全部集中在HRR基因。携带胚系HRR(germline HRR,gHRR)突变的患者较BRCA突变的更多(31.15%vs.23.77%),且呈现家族聚集现象,病理类型以浆液性腺癌为主,并与铂类药物敏感性相关。肿瘤组织层面DDR基因突变中HRR基因突变率仅次于TP53,占39.39%。检出肿瘤组织HRR(tumor HRR,tHRR)突变的患者较gHRR突变的患者多5.97%。tHRR突变患者对铂类药物治疗敏感,且复发风险更低。结论:揭示中国卵巢癌DDR基因突变特征,提示基于二代测序的DDR多基因检测可指导卵巢癌患者的精准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dna损伤修复基因 测序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鉴定输液致血流感染死亡1例
8
作者 景嘉钰 徐璐瑶 +2 位作者 杜思昊 岳霞 乔东访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6,共6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及病史摘要江某,女,60岁,因“手麻”于某年11月3日至5日前往某无证经营的个体诊所接受治疗,其中3日外敷中草药,4日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5日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1月5日15:00左右,江某在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1案例1.1简要案情及病史摘要江某,女,60岁,因“手麻”于某年11月3日至5日前往某无证经营的个体诊所接受治疗,其中3日外敷中草药,4日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5日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1月5日15:00左右,江某在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时突发寒战,诊所医生立即停止输液并予肌内注射维生素B_(12)注射液,未予其他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脓毒症 血流感染 宏基因组 测序 荧光原位杂交 病原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封利颖 初亚男 +1 位作者 邹秉杰 张婕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87-891,共5页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是配合辅助生殖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类诊断技术,其通过检测体外培养的包括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情况、易位倒位情况、单基因突变情况等排除遗传异常胚胎,将正常的胚胎植入母体继续发育,提高植入成功率,降低流产率,...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是配合辅助生殖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类诊断技术,其通过检测体外培养的包括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情况、易位倒位情况、单基因突变情况等排除遗传异常胚胎,将正常的胚胎植入母体继续发育,提高植入成功率,降低流产率,避免异常染色体遗传入子代。随着芯片杂交技术、二代测序技术和显微延时摄像技术等的出现,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不断向高分辨率、高特异性、无创的方向发展。文章主要就该领域近年来涌现的新技术,特别是MicroSeq-PGD技术、等位基因映射识别技术(MaReCs)、基于cfDNA的胚胎植入前诊断技术等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杂交技术 测序技术 显微延时摄像技术 细胞游离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T联合HC2在子宫颈癌防治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翠玲 李丽 +3 位作者 刘玲玲 王琳 王丽凤 王全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cytologic test,LCT)联合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ybrid capture 2,HC2)检测高危型HPV感染在子宫颈癌早期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 337例子宫颈病变患者,每例均联合LCT及HC2检测子宫颈细胞学及高危型HP...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cytologic test,LCT)联合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ybrid capture 2,HC2)检测高危型HPV感染在子宫颈癌早期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 337例子宫颈病变患者,每例均联合LCT及HC2检测子宫颈细胞学及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 1 337例病例中,约半数患者发现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非典型腺细胞(atypical glandular cells,AGC)等多种病变,且高危型HPV的阳性率随病变加重而提高。HSIL组的高危型HPV阳性率接近100%;未见上皮内病变组中,仍有17.0%提示HPV感染;AGC组中HPV阳性率为36.8%。但在HSIL组,有7.5%的HPV感染阴性病例。结论联合高危型HPV与子宫颈细胞学检测,有助于子宫颈癌的早期筛查;且子宫颈腺上皮异型增生也与高危型HPV感染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液基细胞学检查 杂交捕获技术 高危型H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