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KX-50高压下结构、力学性质及电子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宗和厚 张伟斌 +1 位作者 李华荣 张蕾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52,共7页
采用色散校正密度泛函(DFT-D)方法模拟了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胺盐(T KX-50)晶体在高压下的结构、力学性质及电子特性,得到了T KX-50晶体的弹性常数、体弹模量以及高压下状态方程、能带带隙的演变。用Hirshfeld面及2D... 采用色散校正密度泛函(DFT-D)方法模拟了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胺盐(T KX-50)晶体在高压下的结构、力学性质及电子特性,得到了T KX-50晶体的弹性常数、体弹模量以及高压下状态方程、能带带隙的演变。用Hirshfeld面及2D指纹图分析了高压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模拟的结构与文献报道的实验数据一致。晶格的压缩性存在较大的各向异性,b轴最容易被压缩,三个轴向的可压缩性大小顺序为b>c>a。通过弹性常数计算获得了其常压下的硬度常数大小顺序为C_(33)(61.9 GPa)>C_(11)(58.1 GPa)>C_(22)(36.9 GPa)。T KX-50的带隙在零压下是直接带隙,在50 GPa及更高压力下为间接带隙,带隙随着压力增加而减小,预示T KX-50可能在压力下撞击感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二羟基-5 5'-联四唑二羟胺盐(TKX-50) 第一性原理 力学性质 电子特性 高压 色散校正密度泛函(dft-d)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2在FeN_4掺杂碳纳米管上氢化特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薛洁 王裔喆 +3 位作者 王欢欢 吕鹏 路战胜 杨宗献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0-254,共5页
因其速率快、稳定性高,非金属N与金属共掺杂的碳材料作为新型高效ORR催化剂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采用包含色散力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氧分子在FeN_4掺杂的碳纳米管上的吸附、氢化特性.结果表明:(1)O_2倾向于以end-on... 因其速率快、稳定性高,非金属N与金属共掺杂的碳材料作为新型高效ORR催化剂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采用包含色散力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氧分子在FeN_4掺杂的碳纳米管上的吸附、氢化特性.结果表明:(1)O_2倾向于以end-on模式吸附在Fe顶位,O-O键与衬底表面成一定角度,并指向五元环,对应的吸附能为1.62 e V.(2)O_2在FeN_4-CNTs上更倾向于直接氢化为OOH,然后解离为O+OH,整个路径的限速步为OOH的解离,对应的势垒为1.19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4掺杂的碳纳米管 O2氢化 dft-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分子在Co-BN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路战胜 梁艳丽 +4 位作者 吕鹏 程莹洁 杨新伟 徐国亮 杨宗献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2-526,共5页
采用包含色散力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D)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气体分子(O_2,H_2,NO,CO,CO_2,SO_2,H_2S,H_2O)在Co掺杂单层BN(Co-BN)表面的吸附,分析了吸附小分子的几何结构,吸附能,电荷转移等情况.结果表明:1)CO等气体分子主要吸附在Co及... 采用包含色散力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D)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气体分子(O_2,H_2,NO,CO,CO_2,SO_2,H_2S,H_2O)在Co掺杂单层BN(Co-BN)表面的吸附,分析了吸附小分子的几何结构,吸附能,电荷转移等情况.结果表明:1)CO等气体分子主要吸附在Co及其近邻六元环的顶位,吸附结构的电荷转移表明掺杂原子Co对BN衬底的气敏特性有较好的调制作用;2)在Co-BN表面吸附的O_2和CO较易被活化,表明Co-BN可能是一种对CO氧化有较好催化活性的新型催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 吸附 dft-d 气体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的APF-D密度泛函SAM色散校正方法改进 被引量:2
4
作者 何禹 王一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09-2716,共8页
APF密度泛函色散校正(APF-D)是由B3PW91和PBE0杂化的APF泛函,加上球形原子模型(SAM)色散校正构成的一种有别于Grimme经验色散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色散校正(DFT-D)方法,计算稀有气体及其与小分子复合物结合能和势能面准确性很高,但对常见... APF密度泛函色散校正(APF-D)是由B3PW91和PBE0杂化的APF泛函,加上球形原子模型(SAM)色散校正构成的一种有别于Grimme经验色散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色散校正(DFT-D)方法,计算稀有气体及其与小分子复合物结合能和势能面准确性很高,但对常见氢键、C―H…π和π…π等复合物结合能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在一般性分子间相互作用问题研究中一直未被认可和采纳。我们发现APF-D结合能计算结果偏大的原因是APF泛函与SAM色散校正重复计入了一定量的长程色散能;通过引入不依赖于体系的SAM色散能阻力因子ζ,简单而有效地解决了APF-D色散能过度补偿问题,提出了APF-D改进方案APF-D*;通过S66和L7标准测试集的对照计算表明,APF-D*结合能准确性远高于原始APF-D,达到和超过目前常用的B3LYPD3和ωB97X-D方法水平,并具有较好的计算效率,期待在大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t-d APF泛函 SAM色散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电场对NO在Graphene负载的Pd单原子上的吸附特性的调控
5
作者 徐国亮 韩江雪 韩学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2,共5页
本研究中,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并考虑范德华力修正计算了Graphene负载的Pd单原子界面特性以及NO的吸附特性(包括吸附构型的结构参数、吸附能和电子结构等),并着重研究了电场对其吸附特性的调控规律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1... 本研究中,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并考虑范德华力修正计算了Graphene负载的Pd单原子界面特性以及NO的吸附特性(包括吸附构型的结构参数、吸附能和电子结构等),并着重研究了电场对其吸附特性的调控规律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1)NO在Pd/Graphene上能够形成较强的化学吸附,吸附能为1.09 eV.吸附的NO分子中的N-O键拉长.Pd-d态与NO-p态的强杂化作用都表明NO分子在Pd-Graphene上被活化.2)在电场作用下Graphene负载的单原子Pd上的电荷随施加的电场逐渐变化.3)跟没有施加电场的NO吸附的体系相比,当对NO吸附体系施加沿Z正方向的电场时,NO的吸附增加,吸附的NO从衬底获得更多的负电荷,而Pd所带的正电荷逐步减少;当对NO吸附体系施加沿Z负方向的电场时,NO的吸附减弱,吸附的NO从衬底获得的负电荷逐渐减少,而Pd所带的正电荷逐步增加.4)外加电场能够有效地调控NO的吸附特性,并调控NO与衬底之间的电荷转移进而调控其电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电场 NO吸附 dft-d 单原子 Pd-Graphe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研究O_2在CrN_4掺杂石墨烯上的氢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许庆冉 李硕 +4 位作者 李燕 薛洁 张喜林 路战胜 杨宗献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9-784,共6页
掺杂是调制graphene催化特性的有效方法 .掺杂的石墨烯,因其具有对氧还原反应具有较高的活性,而作为一种新型高效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材料.采用包含色散力校正的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DFT-D)系统的研究了O_2在CrN_4掺杂的... 掺杂是调制graphene催化特性的有效方法 .掺杂的石墨烯,因其具有对氧还原反应具有较高的活性,而作为一种新型高效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材料.采用包含色散力校正的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DFT-D)系统的研究了O_2在CrN_4掺杂的石墨烯上的吸附和氢化特性.结果表明:(1)O_2倾向于以side-on模式吸附在Cr顶位,形成O-Cr-O三元环结构,吸附能为1.75 e V;(2)O_2在Cr N4-Gra上更倾向于直接分解成O+O,并进一步氢化为O+OH,反应的限速步为O_2的分解,相应的反应势垒为0.48 e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N4掺杂的石墨烯 O2氢化 dft-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2在Si掺杂石墨烯上吸附与活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程莹洁 张喜林 +3 位作者 薛鹏雁 徐国亮 路战胜 杨宗献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5-869,共5页
采用包含色散力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FT-D)研究了O2在Si掺杂石墨烯(Si-Gra)上吸附与活化.研究结果表明:1)与纯净石墨烯相比,Si掺杂极大的增强了石墨烯对O2的吸附能力.O2的最稳定吸附构型是以Side-on模式吸附在掺杂的Si的顶位,形成O-... 采用包含色散力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FT-D)研究了O2在Si掺杂石墨烯(Si-Gra)上吸附与活化.研究结果表明:1)与纯净石墨烯相比,Si掺杂极大的增强了石墨烯对O2的吸附能力.O2的最稳定吸附构型是以Side-on模式吸附在掺杂的Si的顶位,形成O-Si-O三元环.次稳定吸附构型是与Si及近邻的一个C形成O-Si-C-O四元环结构.两个吸附构型对应的吸附能分别为-2.40和-1.93eV;2)O2有两种分解路径:直接分解路径(势垒为0.53eV)和整体扩散后的分解路径(势垒为0.81eV);3)分解之后的两个O原子分别吸附在Si的顶位和相邻碳环的两个碳原子的桥位;4)电子结构分析表明吸附的O2从Si-Gra获得较多电荷,从而被活化.总之,Si-Gra具有较强的催化氧气还原能力,是一种潜在的良好的非金属氧还原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掺杂石墨烯 O2 dft-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O^(n+)的势能函数与稳定性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权 刘晓亚 +4 位作者 高涛 朱正和 傅依备 汪小琳 孙颖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987-991,共5页
用密度泛函 B3LYP方法对 PuOn+ (n=1,2,3)分子离子进行了理论研究 .结果表明 ,PuO+、 PuO2+分子离子能稳定存在,电子状态是 X 6Σ- (PuO+ )、 X 5Σ- (PuO2+ )、 9Σ- (PuO2+ )、 7Σ- (PuO2+ ).导出了相应的几何性质、力... 用密度泛函 B3LYP方法对 PuOn+ (n=1,2,3)分子离子进行了理论研究 .结果表明 ,PuO+、 PuO2+分子离子能稳定存在,电子状态是 X 6Σ- (PuO+ )、 X 5Σ- (PuO2+ )、 9Σ- (PuO2+ )、 7Σ- (PuO2+ ).导出了相应的几何性质、力学性质和光谱数据 .PuO3+分子离子不能稳定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钚 分子离子 势能函数 稳定性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972-PFD:一种高精度的色散校正密度泛函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何禹 王一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49-1159,共11页
发现一种与球原子经验色散模型SAM深度契合的杂化泛函B972,组合成高精度的色散校正密度泛函B972-PFD。采用S66、S66x8和S22标准数据集以及大气氢键团簇、Adenine-Thymine的π…π堆叠、Watson-Crick氢键复合物和甲烷结合(H_2O)_(20)水... 发现一种与球原子经验色散模型SAM深度契合的杂化泛函B972,组合成高精度的色散校正密度泛函B972-PFD。采用S66、S66x8和S22标准数据集以及大气氢键团簇、Adenine-Thymine的π…π堆叠、Watson-Crick氢键复合物和甲烷结合(H_2O)_(20)水簇等体系测试了B972-PFD的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对于S66数据集B972-PFD方法的精度与Head-Gordon研究组的三个新泛函ωB97X-V、B97M-V和ωB97M-V处于同一水平,相对于CCSD(T)/CBS金质标准,结合能的RMSD小于1 k J?mol^(-1);在其它数据集的测试中,B972-PFD方法也表现出很好的计算精度。通过研究基函数效应,我们推荐Pople的6-311++G(2d,p)作为B972-PFD方法的最优性价比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间相互作用 密度泛函色散校正 球原子色散模型 B972-P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采样率的UWB信号接收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士海 唐友喜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1-484,共4页
针对目前UWB信号接收机对高采样率A/D器件的依赖给出了一种低采样率的UWB信号接收机结构。简要分析了该接收机的接收原理,以及加性白高斯信道中的接收性能,并以4路并行滤波为例,对该接收机的接收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计算机仿真的误... 针对目前UWB信号接收机对高采样率A/D器件的依赖给出了一种低采样率的UWB信号接收机结构。简要分析了该接收机的接收原理,以及加性白高斯信道中的接收性能,并以4路并行滤波为例,对该接收机的接收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计算机仿真的误比特率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分析结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WB信号 带宽 采样率 A/D转换 DFT变换 正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DFT变换的调频引信信号处理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楚宝 黄辉 +2 位作者 袁久兴 任俊峰 李新文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21,共4页
针对无线电调频引信信号处理难以对目标距离-速度信息进行联合估计,提出了基于二维DFT(离散傅里叶变换)变换的调频引信信号处理方法。该方法把无线电调频引信的一维差频信号变换为二维矩阵,然后对二维矩阵数据进行二维DFT变换。通过二维... 针对无线电调频引信信号处理难以对目标距离-速度信息进行联合估计,提出了基于二维DFT(离散傅里叶变换)变换的调频引信信号处理方法。该方法把无线电调频引信的一维差频信号变换为二维矩阵,然后对二维矩阵数据进行二维DFT变换。通过二维DFT变换后的二维频域信息联合估计差频信号中的距离,速度信息。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利用无线电调频引信差频信号进行运动目标距离-速度联合估计,为无线电调频引信实现高精度分档装定,干扰信号识别提供了一种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调频引信 二维DFT变换 距离速度联合估计 高精度分档装定 干扰信号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FT方法研究LaNi_5M(M=0,D,Al)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
12
作者 刘显坤 代君龙 +4 位作者 唐杰 吴仲成 胡春明 刘剑 王丽莉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1-555,共5页
根据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利用总体能量平面波赝势技术,以平面波为基集,计算了LaNi5M(M=0,D,Al)型贮氢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获得了不同材料的总体能量、键结构、态密度以及Mulliken布居值。根据计算结果,... 根据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利用总体能量平面波赝势技术,以平面波为基集,计算了LaNi5M(M=0,D,Al)型贮氢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获得了不同材料的总体能量、键结构、态密度以及Mulliken布居值。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并得到了LaNi5、LaNi5D和LaNi4Al电子结构的变化规律,Al取代LaNi5中部分Ni原子时优先取代晶胞中3g位的Ni原子;讨论了LaNi5在吸氘前后键结构和态密度变化情况,并用MS(Material Studio)中的Reflex模块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获得了材料的中子衍射谱图,经比较与实验谱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I5 LANI5 D LANI4 Al 密度泛函理论 晶体结构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ase transition and chemical decomposition of liquid carbon dioxide and nitrogen mixture under extreme conditions
13
作者 姜晓旭 陈冠宇 +2 位作者 李玉同 程新路 唐翠明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12-319,共8页
Thermodynamic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quid carbon dioxide and nitrogen(CO_(2~–)N_2) mixtur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extremely high densities and temperatures are studied by using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 Thermodynamic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quid carbon dioxide and nitrogen(CO_(2~–)N_2) mixtur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extremely high densities and temperatures are studied by using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QMD) simulations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including dispersion corrections(DFT-D). We present equilibrium properties of liquid mixture for 112 separate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points, by selecting densities ranging from ρ = 1.80 g/cm^3 to 3.40 g/cm^3 and temperatures from T = 500 K to 8000 K. In the range of our study, the liquid CO_(2~–)N_2 mixture undergoes a continuous transition from molecular to atomic fluid state and liquid polymerization inferred from pair correlation functions(PCFs)and the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molecular components. The insulator–metal transition is demonstrated by means of the electronic density of states(D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CO2-N2 mixture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 (QMD) simulations dft-d phase transi- 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DM系统时频二维信道估计研究
14
作者 范慧丽 许建 任勤勇 《舰船电子工程》 2014年第2期66-69,共4页
针对短波信道时变色散的特点,设计了OFDM系统信道估计所需的时频二维棱形插入导频图案,并根据时频域两方向导频插入的稀疏程度,选择了二维插值的方法和插值次序,另外,提出了改进的变换域DFT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通过适当选取变换域补零... 针对短波信道时变色散的特点,设计了OFDM系统信道估计所需的时频二维棱形插入导频图案,并根据时频域两方向导频插入的稀疏程度,选择了二维插值的方法和插值次序,另外,提出了改进的变换域DFT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通过适当选取变换域补零的位置,有效减小了非整数倍采样间隔信道时延引入的能量泄露,并滤除了噪声的影响。最后,在短波多径环境下仿真算法的性能,并与常用频域插值算法和维纳滤波方法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增强了算法对多径延迟分布的鲁棒性,提高了信道估计精度,同时还保持了较低的计算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短波信道 信道估计 二维插值 变换域D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宽带信号正交分量的解调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建响 王卫东 盛奕建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41,共5页
在D通道均匀DFT分析滤波器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新的信号正交分量的解调结构 ,为解调宽带信号 (B fc)的正交分量 ,系统采用两组D通道均匀DFT分析滤波器组通带互补方法 ,以克服单组滤波器中滤波器的非理想性所造成的信号失真。在频域中当... 在D通道均匀DFT分析滤波器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新的信号正交分量的解调结构 ,为解调宽带信号 (B fc)的正交分量 ,系统采用两组D通道均匀DFT分析滤波器组通带互补方法 ,以克服单组滤波器中滤波器的非理想性所造成的信号失真。在频域中当信号频谱处于两个或更多个滤波器通道时 ,通过频谱组合办法直接得到实信号的正半谱或负半谱。在载波频率已恢复的情况下给出了IQ正交分量的解调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解调 D通道均匀DFT滤波器组 软件无线电 正交检测 宽带信号 正交分量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hy is metallic Pt the best catalyst for methoxy decomposition?
16
作者 Ruipeng Ren Cuiyu Niu +3 位作者 Shaoyue Bu Yuhua Zhou Yongkang Lv Guichang Wang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1年第1期90-98,共9页
The decomposition of methoxy on Cu(111), Ag(111), Au(111), Ni(111), Pt(111), Pd(111), and Rh(111) has been studied in detail by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The calculated activation barri... The decomposition of methoxy on Cu(111), Ag(111), Au(111), Ni(111), Pt(111), Pd(111), and Rh(111) has been studied in detail by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The calculated activation barriers were successful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upling matrix element V 2 ad and the d-band center (ε d ) for the group IB metals and group VIII metals, respectively. By comparison of the activation energy barriers of the methoxy decomposition on different metals, it was found that Pt is the best catalyst for methoxy decomposition. The possible reason why the metallic Pt is the best catalyst has been analyzed from both the energetic data and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information, that is, methoxy decomposition on Pt(111) has the largest exothermic behavior due to the closest p-band center of the CH 3 O among all metals after the ad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oxy decomposition METALS DFT calculation molecular product d-band center (ε 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