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盘状结构域受体1通过调控NF-κB/NLRP3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
1
作者 赵为陈 何春远 +4 位作者 赵宗彪 张峰森 夏一淼 王法财 李婷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25-2332,共8页
目的 探究盘状结构域受体1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DDR1)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 VECs),首先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糖诱导组(hi... 目的 探究盘状结构域受体1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DDR1)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 VECs),首先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糖诱导组(high glucose,HG),采用33 mmol·L^(-1) D-glucose处理48 h构建HUVECs功能障碍。碘化丙啶染色(PI)检测细胞焦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IL-1β、IL-1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DR1、NF-κB/NLRP3信号通路蛋白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随后,实验分为C ontrol组、HG组、HG+DDR1 NC组、HG+DDR1 siRNA组。转染DDR1 siRNA 24 h后观察HG对HUV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ELISA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LDH、IL-1β、IL-18水平;PI检测细胞焦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DDR1、NF-κB/NLRP3信号通路蛋白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HG组细胞eNOS含量降低,VCAM-1、ICAM-1含量升高,细胞活力及迁移能力降低,DDR1、p-NF-κB、NLRP3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且LDH、IL-1β、IL-18水平及细胞焦亡率均增加(P<0.05)。与HG组相比,DDR1siRNA能够促进eNOS分泌,降低VCAM-1、ICAM-1、LDH、IL-1β、IL-18水平,增加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降低p-NF-κB、NLRP3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HU VECs焦亡(P<0.05)。结论基因沉默DDR1能够改善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其机制与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 内皮功能障碍 高糖 盘状结构域受体1 细胞焦亡 核转录因子-κb/NOD样受体蛋白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β2糖蛋白1第一结构域二聚体作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B细胞耐受原的初步探讨
2
作者 付嘉 谭岩 +2 位作者 方艳秋 熊斌 徐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649,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β2糖蛋白1第一结构域二聚体(rhβ2-GP1-DⅠ2)对重组人β2糖蛋白1(rhβ2-GP1)免疫小鼠β2-GP1特异性B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固相ELISA方法,检测静脉注射rhβ2-GP1-DⅠ2后免疫小鼠产生的抗β2糖蛋白1抗体(anti-β... 目的:探讨重组人β2糖蛋白1第一结构域二聚体(rhβ2-GP1-DⅠ2)对重组人β2糖蛋白1(rhβ2-GP1)免疫小鼠β2-GP1特异性B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固相ELISA方法,检测静脉注射rhβ2-GP1-DⅠ2后免疫小鼠产生的抗β2糖蛋白1抗体(anti-β2-GP1)滴度及anti-β2-GP1产生水平比率;应用ELISPOT方法,检测静脉注射rhβ2-GP1-DⅠ2后免疫小鼠脾脏β2-GP1特异性抗体形成细胞(AFC)数量。结果:静脉注射rhβ2-GP1-DⅠ2后,与对照组比较,rhβ2-GP1免疫小鼠βanti-β2-GP1滴度明显降低(P<0.01),anti-β2-GP1产生水平比率下降,β2-GP1特异性AFC数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静脉注射rhβ2-GP1-DⅠ2能够抑制rhβ2-GP1免疫小鼠β2-GP1特异性B细胞的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β2糖蛋白1 第一结构域二聚体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b细胞耐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 A结构域(HMGB1-A)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3
作者 何林全 刘家云 +3 位作者 屈园利 刘西涛 李晓东 龙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01-1205,共5页
目的合成重组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 A结构域(HMGB1-A)蛋白。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并重组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 A盒基因;利用原核表达技术,表达并纯化重组大鼠HMGB1-A盒蛋白,并利用Western blot法进行验证。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目的合成重组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 A结构域(HMGB1-A)蛋白。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并重组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 A盒基因;利用原核表达技术,表达并纯化重组大鼠HMGB1-A盒蛋白,并利用Western blot法进行验证。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显示HMGB1-A盒基因大小约为250 bp;重组克隆p UC-A经双酶切鉴定,产物大小约为3000 bp、250 bp;重组克隆p GEX-A PCR产物大小约为250 bp。原核表达产物Mr大小约为36 000,与预期一致。结论成功表达并纯化HMGB1-A盒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A结构域(HMGb1-A) 原核表达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 蛋白质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蛋白TAT-HIF-1α-PAS-B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纯化
4
作者 戚华兵 汪仕良 王凤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2213-2215,共3页
目的构建蛋白转导结构域TAT和人缺氧诱导因子1αPAS-B结构域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纯化。方法分别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TAT-PAS-B、pET-PAS-B和pTAT-EGFP;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内,以IPTG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表... 目的构建蛋白转导结构域TAT和人缺氧诱导因子1αPAS-B结构域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纯化。方法分别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TAT-PAS-B、pET-PAS-B和pTAT-EGFP;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内,以IPTG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鉴定,利用镍-亚硝胺乙酸-组氨酸(Ni-NTA-His)亲和层析法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结果成功构建了PAS-B结构域的原核表达载体,经过优化表达和纯化条件,融合蛋白在IPTG诱导下获得特异性表达,纯化得到了高纯度的目的蛋白。结论含人缺氧诱导因子1αPAS-B和TAT结构域融合蛋白的成功表达及纯化,为应用该融合蛋白调控体内HIF-1α的活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核表达系统 TAT蛋白转导结构域 缺氧诱导因子1Α PAS—b结构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调控DDR1/PI3K/Akt信号通路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5
作者 任晓艳 方芳 +1 位作者 于玲 王萍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5-941,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Ⅳ)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盘状结构域受体1(discoid domain receptor 1,DDR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Ⅳ)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盘状结构域受体1(discoid domain receptor 1,DDR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AS-Ⅳ干预组、Control+DDR1基因干扰组(sh-DDR1)、AS-Ⅳ+DDR1基因过表达组(AS-Ⅳ+OVE-DDR1)及AS-Ⅳ+OVE-DDR1+PI3K抑制剂组(AS-Ⅳ+OVE-DDR1+LY294002)。AS-Ⅳ干预72 h后,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DDR1/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AS-Ⅳ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细胞呈现核固缩、核碎裂等细胞凋亡形态变化,DDR1、p-PI3K、p-Akt、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AS-Ⅳ组相比,AS-Ⅳ+OVE-DDR1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DDR1、p-PI3K、p-Akt、CyclinD1、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AS-Ⅳ+OVE-DDR1组相比,AS-Ⅳ+OVE-DDR1+LY294002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DDR1、p-PI3K、p-Akt、CyclinD1、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AS-Ⅳ能够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抑制DDR1/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黄芪甲苷 盘状结构域受体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3/HMGB1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辛燕 张峰波 +2 位作者 马秀敏 朱玥洁 丁剑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37-1439,共3页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是一种1型膜表面蛋白分子,主要在Th1细胞表达,与天然型配体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反应参与适应性负性免疫调节。此外,Tim-3也在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DC)表达,参与免疫调节...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是一种1型膜表面蛋白分子,主要在Th1细胞表达,与天然型配体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反应参与适应性负性免疫调节。此外,Tim-3也在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DC)表达,参与免疫调节。Tim-3在肿瘤浸润DC高表达,并可与配体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结合,通过阻断Toll样受体3(TLR3)、TLR7、TLR9及细胞质中DNA和RNA相关的免疫反应,来抑制核酸介导的固有免疫反应,导致肿瘤免疫逃逸,减弱DNA预防治疗及化疗的效果。本文就Tim-3在肿瘤浸润DC高表达以及Tim-3与配体HMGB1结合参与肿瘤免疫逃逸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球蛋白蛋白结构域分子3 树突状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κB/NLRP3/caspase-1通路研究白及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邱波 曾永鸿 +2 位作者 刘金海 袁志臻 刘荟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23-1627,1632,共6页
目的:探究白及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核因子κB(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天冬酶-1(caspase-1)通路蛋白表达及对肠道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建立UC模型,并将SD大鼠随机... 目的:探究白及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核因子κB(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天冬酶-1(caspase-1)通路蛋白表达及对肠道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建立UC模型,并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白及多糖低(100 mg/kg)、中(200 mg/kg)、高(400 mg/kg)剂量组、柳氮磺胺吡啶阳性组(0.67 g/kg),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UC模型。白及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白及多糖和柳氮磺胺吡啶,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各组大鼠连续给药2周,1次/d。末次给药12 h后,观察大鼠一般行为并对大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取大鼠结肠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形态;ELISA检测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炎症因子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指标二胺氧化酶(DAO)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通路蛋白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NLRP3、caspase-1、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形体消瘦、大便稀溏、结肠组织可见黏膜溃疡、充血、扩张及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损伤,DAI评分、结肠组织MPO、IL-1β及TNF-α含量、p-NF-κB p65/NF-κB p65、NLRP3、caspase-1、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DAO和i-FABP含量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及多糖各剂量组及柳氮磺胺吡啶组大鼠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MPO、IL-1β及TNF-α含量、p-NF-κB p65/NF-κB p65、NLRP3、caspase-1、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DAO和i-FABP含量均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白及多糖改善效果与柳氮磺胺吡啶相近(P>0.05)。结论:白及多糖可抑制NF-κB/NLRP3/caspase-1通路激活,降低炎症反应和肠屏障损伤,改善UC症状和肠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多糖 溃疡性结肠炎 核因子-κb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半胱天冬酶-1 肠道屏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氏鲟自噬基因MAP1LC3B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胡伟 许巧情 +5 位作者 郭慧芝 李由申 韩盼盼 袁汉文 张书环 陈敦学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5-452,共8页
【目的】掌握达氏鲟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基因(MAP1LC3B)的表达模式,为后续研究MAP1LC3B基因功能及揭示达氏鲟的抗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ACE技术从达氏鲟组织中克隆MAP1LC3B基因,通过ProtParam、TMpred、Phyre2及Sin... 【目的】掌握达氏鲟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基因(MAP1LC3B)的表达模式,为后续研究MAP1LC3B基因功能及揭示达氏鲟的抗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ACE技术从达氏鲟组织中克隆MAP1LC3B基因,通过ProtParam、TMpred、Phyre2及Singal 4.1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AP1LC3B基因在达氏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达氏鲟MAP1LC3B基因cDNA序列全长2208 bp,包含378bp的开放阅读框(ORF)、202 bp的5’端非编码区(5’-UTR)和1628 bp的3’端非编码区(3’-UTR),编码125个氨基酸。MAP1LC3B氨基酸序列含有GABARAP泛素结构域、Agt7结合位点、脂化位点和维管束蛋白结合位点。达氏鲟MAP1LC3B蛋白由18种氨基酸组成,其中谷氨酸(Glu)含量最高(占9.6%)、丙氨酸(Ala)含量最低(占1.6%);蛋白分子量为14743.01 Da,理论等电点(pI)为8.92,不稳定系数为65.12,总平均亲水性为-0.484,是一种不稳定的疏水性蛋白,且不存在跨膜结构,也无信号肽序列。MAP1LC3B基因在达氏鲟鳃、脑、皮肤、头肾、前肾、脾脏、中肾、心脏和肠道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以在鳃和肠道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显著高于在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结论】达氏鲟MAP1LC3B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在鳃和肠道黏膜免疫组织中高表达,表明自噬参与达氏鲟黏膜免疫过程,调节机体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鲟 自噬 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MAP1LC3b) GAbARAP泛素结构域 抗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6-腺苷酸甲基化结合蛋白的遗传变异与胃癌风险关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陆欣苑 冯延璐 +5 位作者 李洁 许思易 李成云 刘桐 王新华 梁戈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834-2842,共9页
目的探讨YTHDF1 rs6011668、HNRNPA2B1 rs2070601和rs7655821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胃癌风险关联。方法收集胃癌病例457例,健康对照525例,采用结合多重PCR和高通量测序的Hi-SNP的基因分型方法对YTHDF1 rs6011668、HNRNPA2B1 rs2070... 目的探讨YTHDF1 rs6011668、HNRNPA2B1 rs2070601和rs7655821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胃癌风险关联。方法收集胃癌病例457例,健康对照525例,采用结合多重PCR和高通量测序的Hi-SNP的基因分型方法对YTHDF1 rs6011668、HNRNPA2B1 rs2070601和rs76558212进行基因分型;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SNPs与胃癌发病风险和临床进展的关联,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Risk Score(RS)模型综合分析环境和遗传因素对胃癌发病的影响。结果YTHDF1 rs6011668 TT基因型携带者的胃癌发病风险是CC基因型携带者的3.075倍(95%CI:1.128~8.382,P=0.028),是CC/TC基因型携带者2.961倍(95%CI:1.091~8.033,P=0.033);分层分析发现,TT基因型主要增加不饮茶者、吃腌制食物者和吃油炸食物者的胃癌发病风险(P<0.05);此外,TT基因型携带者增加胃癌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和中晚期风险(P<0.05)。综合环境与遗传因素,计算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风险评分(RS),以RS四分位数分组发现,RS得分越高,胃癌发病风险越高。与RS≤Q25组相比,Q25≤RS<Q50组、Q50<RS<Q75组和RS≥Q75组胃癌的发病风险分别为3.090、9.731和19.949。结论YTHDF1 rs6011668突变基因型可能与增加胃癌发病风险和推进临床进展有关,结合环境与遗传因素能更好地评估胃癌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N6-腺苷酸甲基化 YTH结构域家族蛋白1 异质核核糖核蛋白A2b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R1-Akt信号转导通路在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微微 唐华 魏颖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研究Ⅰ型胶原-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在高血压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FB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的方法复制大鼠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模型(AAC),比较正常组(Blank)、假手术组(Sham)、AAC组以及自发... 目的研究Ⅰ型胶原-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在高血压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FB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的方法复制大鼠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模型(AAC),比较正常组(Blank)、假手术组(Sham)、AAC组以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组体质量、尾动脉收缩压(SBP)以及左心室体质量指数(LVMI);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DDR1、Akt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分析DDR1磷酸化水平与SBP及LVMI的相关性。通过Ⅰ型胶原刺激诱导SHR大鼠原代MFBs中DDR1磷酸化表达,采用DDR1抑制剂D-IN-1进行干预;BrdU掺入标记实验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DDR1及Akt的表达及磷酸化。结果4组大鼠组间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AAC组和SHR组SBP及LVMI明显增高,DDR1和Akt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DDR1磷酸化水平与SBP及LVMI均呈正相关。Ⅰ型胶原刺激能够加快MFBs增殖,促进DDR1和Akt磷酸化。结论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进程中存在Ⅰ型胶原-DDR1-Akt通路活化现象,DDR1抑制剂具有潜在的抗心肌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结构域受体1 蛋白激酶b 腹主动脉缩窄术 心肌纤维化 高血压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PHLPP1表达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改善高糖诱导的人足细胞自噬抑制和凋亡促进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蔡根深 张晶 王汝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5,共8页
目的研究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普列克底物蛋白同源结构域蛋白磷酸酶1(PHLPP1)在糖尿病肾病(DN)肾组织的表达及其对足细胞自噬、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DN肾组织及非糖尿病肾组织PHLPP1表达,免疫... 目的研究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普列克底物蛋白同源结构域蛋白磷酸酶1(PHLPP1)在糖尿病肾病(DN)肾组织的表达及其对足细胞自噬、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DN肾组织及非糖尿病肾组织PHLPP1表达,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病蛋白(nephrin)、 PHLPP1的共表达以确定PHLPP1在足细胞的定位;在正常葡萄糖(NG)及高糖(HG)培养液中培养足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PHLPP1 mRNA表达。采用脂质体瞬时转染技术将靶向沉默PHLPP1的小干扰RNA(si-PHLPP1)转染入足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转染效率;按足细胞处理方式的不同将细胞分为NG组(正常葡萄糖浓度的培养液进行培养的足细胞)、 HG组(高糖培养液培养的足细胞)、 HG联合si-PHLPP1组(高糖培养液培养转染si-PHLPP1后的足细胞组)、羟氯喹(HCQ)处理的HG组(用自噬抑制剂HCQ与HG培养液联合处理的足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足细胞中自噬小体的形成, 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涟3(LC3)、 P6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的mTOR(p-mTOR)、裂解型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蛋白激酶B (AKT)及磷酸化的AKT(p-AKT)蛋白表达,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PHLPP1在DN患者肾组织中高表达,且主要表达于肾小球足细胞内。HG培养液能够促进足细胞中PHLPP1 mRNA表达,并具有时间依赖性;与NG组相比, HG组、 HG联合si-PHLPP1组及HG联合HCQ组的足细胞自噬水平、 PI3K蛋白表达与mTOR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减低,细胞凋亡率、 c-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但HG联合si-PHLPP1组细胞的AKT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其余两组AKT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与HG组相比, HG联合si-PHLPP1组细胞的凋亡率、c-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而自噬水平, PI3K蛋白表达与mTOR和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增加, HG联合HCQ组细胞的自噬水平明显降低,凋亡率与c-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PHLPP1在DN肾组织显著高表达,下调足细胞PHLPP1的表达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促进足细胞自噬水平,减少足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普列克底物蛋白同源结构域蛋白磷酸酶1(PHLPP1)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 蛋白激酶b(AKT) 足细胞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通过减轻免疫炎症抑制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辰 胡丽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563,共8页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能通过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OD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介导的免疫炎症发挥肝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雌性C3H/HeJ小鼠,采用随机数...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能通过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OD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介导的免疫炎症发挥肝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雌性C3H/He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50只)和正常组(10只)。建模组采用3型鼠肝炎病毒(MHV-3)腹腔注射建立病毒性肝炎小鼠模型,并于确定建模成功后将存活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腺肽组(10μg)、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腹腔注射100、200、400 mg/kg黄芪多糖冻干溶于1 ml/100 g体质量的生理盐水)、模型组。模型组和正常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各组均每天给药1次,连续1个月。结果:经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病毒空斑数检测证实建模成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8水平,肝组织病毒空斑数,肝组织NOD1、RIP2、NF-κB p65表达与p-NF-κB p65水平均升高(P<0.05),肝组织呈严重病理改变;与模型组小鼠比较,胸腺肽组和黄芪多糖各剂量组肝脏指数,血清ALT、AST、TBIL、TNF-α、IL-1β、IL-8水平,肝组织病毒空斑数,肝组织NOD1、RIP2、NF-κB p65表达与p-NF-κB p65水平均下降(P<0.05),肝组织病理改变均减轻,且黄芪多糖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胸腺肽组与黄芪多糖中剂量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改善病毒性肝炎小鼠的肝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和肝组织病理改变,降低病毒水平,推测与抑制NOD1/RIP2/NF-κB通路,下调NOD1、RIP2、NF-κB p65 mRNA与蛋白表达,抑制NF-κB p65磷酸化有关,且高剂量的黄芪多糖效果最佳,并优于胸腺肽-α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 核转录因子-Κb 免疫炎症 病毒性肝炎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肿瘤治疗的免疫检查点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立韬 白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3-670,共8页
肿瘤免疫检查点的发现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除了传统免疫检查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之外,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3(TIM-3)、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CD223)、具有免疫球蛋白和免疫... 肿瘤免疫检查点的发现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除了传统免疫检查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之外,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3(TIM-3)、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CD223)、具有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TIGIT)、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含免疫球蛋白V结构域T细胞活化抑制因子(VISTA)等新型免疫检查点也逐渐被发现,极大的丰富了肿瘤免疫治疗的选择维度。与之相关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CTLA4抑制剂伊匹单抗(ipilimumab)和替西木单抗(tremelimumab), PD-1/PD-1配体1(PD-L1)抑制剂纳武单抗(nivolumab)、帕姆单抗(pembrolizumab)、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等相继问世,其在黑素瘤、非小细胞肺癌、消化道肿瘤等实体瘤的治疗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然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耐药性等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对免疫检查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3(TIM-3)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CD223) 具有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TIGIT) 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 含免疫球蛋白V结构域T细胞活化抑制因子(VISTA)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