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时代风云变幻中的邓小平
1
作者 王传利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邓小平是中国20世纪的历史伟人之一。在历史重大转折的新时期,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在时代风云变幻中,邓小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了一系列理论突破,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邓... 邓小平是中国20世纪的历史伟人之一。在历史重大转折的新时期,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在时代风云变幻中,邓小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了一系列理论突破,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晚年的邓小平,面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各种重大考验,始终坚持理想信念,鼓舞大家顽强斗争,充分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范。他一方面积极主张对外开放,另一方面,机智顽强地与各种损害我国利益的势力做斗争。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是邓小平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 理想信念 斗争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政党责任观的生成逻辑、主要内容及当代启示
2
作者 臧秀玲 金英存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1,共9页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围绕中国共产党“对谁负责”“负什么责”以及“如何负责”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形成了内涵丰富、结构多维、逻辑严谨的政党责任观。邓小平政党责任观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围绕中国共产党“对谁负责”“负什么责”以及“如何负责”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形成了内涵丰富、结构多维、逻辑严谨的政党责任观。邓小平政党责任观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无产阶级政党责任思想,继承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自身责任的优良传统,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理论、历史与现实共同作用的结果。邓小平政党责任观主要包括“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历史责任观、“推动马克思主义前进”的时代责任观、“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责任观、“对人类做更多的贡献”的世界责任观、“党要管党”的政治责任观等内容。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系统梳理邓小平政党责任观的主要内容,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自身所肩负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中国共产党 政党责任观 现代化 社会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方法论——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楼巍 张恒龙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1期5-10,共6页
学习先进的理论需要正确的方法 ,学习邓小平理论就应该运用邓小平理论方法论 ,并在这一方法论指导下通过进一步在高校中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 ,使先进的理论内化为学生自我探索真理的动力、意识和行动 。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方法论 德育教育 学校德育 同一性方法 发展推进方法 教育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发展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事业 被引量:10
4
作者 岳清禹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49,174,共4页
邓小平理论是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文章以其“科学发展观”为切入点 ,简要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阶段论、发展台阶论、发展协调论、发展速度论、发展关键论等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发展速度 中国特色 展台 建设 协调 坚持 图书馆事业 切入点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和谐社会理论对“共同富裕”思想的承接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小敏 陈墀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7-92,共6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共同富裕是构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意。邓小平关于实现共同富裕起点的科学判断,关于实现共同富裕途径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关于防止两极分化的思考,为我国挣脱平均主义枷锁、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共同富裕是构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意。邓小平关于实现共同富裕起点的科学判断,关于实现共同富裕途径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关于防止两极分化的思考,为我国挣脱平均主义枷锁、摆脱贫穷、走向共同富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想继承、丰富、发展了邓小平共同富裕的理论,赋予共同富裕丰富的社会特征,赋予发展更丰富的内涵,赋予共同富裕以直接的现实性,推进了邓小平实现共同富裕的未竟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共同富裕 邓小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及其现实启迪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占安 孟志中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5-49,共5页
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包括农村改革基础论、"两个飞跃"论、城乡改革协调论、乡镇企业论、"首创精神"论、农村改革性质论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对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包括农村改革基础论、"两个飞跃"论、城乡改革协调论、乡镇企业论、"首创精神"论、农村改革性质论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对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改革思想 邓小平 现实启迪 “两个飞跃” “三农”问题 乡镇企业 首创精神 基础论 协调论 性质论 城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被引量:2
7
作者 潘绍龙 黄承贵 孟凡忍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5-10,共6页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理论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正确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邓小...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理论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正确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邓小平理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成功探索了“如何巩固社会主义” ,坚定了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 前途 命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涛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3-7,18,共6页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内容丰富 ,而且体系完整。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的机理 ,集中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机理 ,前者是后者的缩影。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指...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内容丰富 ,而且体系完整。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的机理 ,集中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机理 ,前者是后者的缩影。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指导下 ,我国各族人民科学精神振奋 ,科技意识不断增强 ,在科技人才的培养、科技与教育的协调发展、先进科技的引进、科技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思想 邓小平理论 组成部分 发展机理 科技意识 科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党对其认识和概括 被引量:5
9
作者 韩广富 张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3-117,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为标志的,其历史起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为标志的,其历史起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概括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日臻完善的过程;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概括既反映了理论创新的传承性又体现了理论创新的时代性,既源于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又成功地指导着改革开放实践的健康发展,既包容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创新成果又为将来党进行新的理论创新预留了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信度熵的传感器数据冲突度量与融合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颖 唐永川 赵晓哲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51,共4页
目标识别中,来自多传感器的数据通常包含诸多不确定性。在D-S证据理论框架下,提出一种基于加权信度熵的传感器冲突数据融合与目标识别方法。首先,将辨识框架(FOD)中包含的不确定信息融入新近提出的Deng熵模型;随后,采用加权Deng熵量化... 目标识别中,来自多传感器的数据通常包含诸多不确定性。在D-S证据理论框架下,提出一种基于加权信度熵的传感器冲突数据融合与目标识别方法。首先,将辨识框架(FOD)中包含的不确定信息融入新近提出的Deng熵模型;随后,采用加权Deng熵量化不同传感器数据源中的不确定性;最后,实现传感器冲突数据融合与目标识别决策。数值仿真及不同方法的比较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数据融合 目标识别 D-S证据理论 信度熵 de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邓小平现代化思想比较研究论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艳国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8-302,共5页
毛泽东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都服务于中国社会向着现代化方向演进这个目标,但是,前者立足于阶级斗争,后者立足于发展;前者以苏联模式为师,后者从中国国情出发。
关键词 毛泽东 邓小平 现代化思想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所有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孔祥利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27,共7页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并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理论问题上,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五个方面对邓小平所有制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一是基本经济制度...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并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理论问题上,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五个方面对邓小平所有制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一是基本经济制度的新理论,二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新思想,三是国有经济进退的新思维,四是混合经济的新创见,五是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新论断。这些创新和发展使我们党在理论上对初级阶段所有制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在新时期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光辉典范,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所有制理论 第三代领导集体 中国共产党 发展 理论创新 基本经济制度 混合所有制 公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锋 张艳国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4-179,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 ,统一战线的形式、任务、性质、范围都发生了重要变化 ,邓小平从社会历史阶段的转变与中国的国情出发 ,从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敏锐地认识并系统地总结了统一战线的诸多变化 ,形成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 改革开放以来 ,统一战线的形式、任务、性质、范围都发生了重要变化 ,邓小平从社会历史阶段的转变与中国的国情出发 ,从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敏锐地认识并系统地总结了统一战线的诸多变化 ,形成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实践过程 ,也是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统一战线理论 改革开放 国情 时代性 爱国统一战线 国际统一战线 灵活性 原则性 人民政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体育运动思想初探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力翔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27,共6页
试图对邓小平理论与体育运动关系 ,探索邓小平体育运动思想内涵 ,其中包括进行这一课题研究的难度、思路和必要性 ;邓小平体育运动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改革。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 体育运动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同志关于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理论 被引量:10
15
作者 金炳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5-10,共6页
邓小平民族理论中关于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理论论述很多。其中,民族团结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性任务,是我国社会稳定和民族发展的前提;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各民族的共同意志等论述,则是邓小平关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重要... 邓小平民族理论中关于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理论论述很多。其中,民族团结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性任务,是我国社会稳定和民族发展的前提;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各民族的共同意志等论述,则是邓小平关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重要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民族团结 祖国统一 民族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贡献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习贤 唐光怀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7-150,共4页
邓小平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理论来源,这一理论的社会主要矛盾观孕育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序幕,民主法制观、公平效率观架构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框架,"两手抓"理论奠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邓小平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理论来源,这一理论的社会主要矛盾观孕育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序幕,民主法制观、公平效率观架构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框架,"两手抓"理论奠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理论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演达农民土地理论的思想渊源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根山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8-130,共3页
邓演达接受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并发展、完善了“耕者有其田”的农民土地理论;他的家庭及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他形成农民土地主张提供了原始的基础;他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这就使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马克思主义... 邓演达接受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并发展、完善了“耕者有其田”的农民土地理论;他的家庭及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他形成农民土地主张提供了原始的基础;他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这就使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中国社会历史进程,来分析中国农村经济、政治问题,形成自己的较为激进的农民土地理论;他受到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影响,这一影响在他的农民土地纲领中有所反映,但他并不完全同意太平天国的做法,而创造出一个没收与收买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演达 农民土地理论 原因 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理论的全球化视野探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福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7,共4页
中国加入 WTO之后 ,如何应对以经济全球化为主导的全球化挑战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肃而紧迫的课题。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全球化”的概念 ,但他对全球化浪潮的远见卓识 ,以及提出的一系列对外开放... 中国加入 WTO之后 ,如何应对以经济全球化为主导的全球化挑战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肃而紧迫的课题。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全球化”的概念 ,但他对全球化浪潮的远见卓识 ,以及提出的一系列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市场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构想 ,为我们在加入 WTO之后 ,以一种积极的姿态迎接全球化浪潮的挑战 ,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积累了经济、科技、人才等各种力量的储备。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 ,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的全球化视野来思考、指导未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抓住加入 WTO的有利时机 ,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 ,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经济全球化 认识 准备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对农业现代化理论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淑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36,共4页
邓小平在农业现代化理论方面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他强调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科学阐释了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把“两个飞跃”视作我国农业发展的体制模式依托,强调科技现代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农业与工业关系... 邓小平在农业现代化理论方面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他强调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科学阐释了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把“两个飞跃”视作我国农业发展的体制模式依托,强调科技现代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农业与工业关系中,强调农业和工业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农业现代化 历史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以蛰论画理 被引量:5
20
作者 彭锋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7-143,共7页
邓以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中国绘画的理论和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对于"理"和"气韵生动"的论述尤为深刻。尽管留学日本和美国,但邓以蛰并不像他的同时代的研究者那样,满足于移译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而是... 邓以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中国绘画的理论和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对于"理"和"气韵生动"的论述尤为深刻。尽管留学日本和美国,但邓以蛰并不像他的同时代的研究者那样,满足于移译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而是做出了自己的创造性研究。邓以蛰认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体""形""意""理"四个阶段,它们同时也是中国绘画不断提升的四种境界。邓以蛰的四阶段说,与黑格尔的三类型说既相似,又不同。相似的是他们都持有不断进化的艺术史观,不同的是邓以蛰没有让艺术终结于哲学之中。邓以蛰的研究还让我们想起克罗齐、里格尔、贝尔等人对于艺术的认识,但并没有重复他们的观点,而是做了批评性的吸收。对于苦于找不到一个理论框架来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学者来说,邓以蛰的四阶段说可以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邓以蛰 绘画史 绘画理论 气韵生动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