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4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epSeek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笔谈) 被引量:10
1
作者 罗生全 李霓 +6 位作者 宋萑 荣晴 李洪修 王萌萌 雷浩 马玉林 曾文婕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共14页
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DeepSeek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其在教育领域的多模态处理能力和个性化学习支持功能,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教师能力提... 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DeepSeek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其在教育领域的多模态处理能力和个性化学习支持功能,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教师能力提升应着重将培养模式向“思维发展导向”转型、实践场域向“技术嵌入型”重构、制度环境创新向弹性化动态化转变等;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数据智能推动个性化教学的规模化、人机协同重构师生互动的深度、人文关怀守护教育本质的温度;三是应对课程知识形态变化需重塑知识选择标准、重构知识组织方式、规范知识表达过程、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四是DeepSeek驱动的教师教材使用需基于“思维过程可视化——文化认知与伦理嵌入——生成性交互积累”的三维智能要素,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特色化地运用教材、协同化地反思教材使用等;五是DeepSeek赋能深度学习评价需关注评价指标生成的众智叠加、评价方法的教学融入和评价数据处理中的算力支持,以此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不断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ek 数字化赋能 教育强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师能力 课程知识形态 教师教材使用 深度学习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PDE植物时序图像对比学习方法与GCN跳跃连接的U-Net温室甜樱桃图像分割方法
2
作者 胡玲艳 郭睿雅 +6 位作者 郭占俊 徐国辉 盖荣丽 汪祖民 张宇萌 鞠博文 聂晓宇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3期131-142,共12页
[目的/意义]在植物表型特征提取中,面临小目标边界难以精确分割、上采样细节恢复空间信息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嵌入先验距离(Priori Distance Embedding,PDE)植物时序图像对比学习方法,预训练与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tw... [目的/意义]在植物表型特征提取中,面临小目标边界难以精确分割、上采样细节恢复空间信息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嵌入先验距离(Priori Distance Embedding,PDE)植物时序图像对比学习方法,预训练与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GCN)跳跃连接的U-Net温室甜樱桃图像分割方法,借助预训练加速模型收敛,优化特征融合,为图像分割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将PDE植物时序图像对比学习方法的预训练权重迁移至语义分割任务;Encoder模块通过卷积-池化层执行多尺度特征提取,分层输入图像的语义信息,构建从低层纹理到高层语义的表示;利用Decoder模块进行上采样操作,融合不同尺度特征并恢复图像分辨率;Encoder和Decoder连接处,加入GCN,形成跳跃连接,使网络更容易学习多尺度图像的局部特征。[结果和讨论]从纵向消融实验和横向对比多角度进行试验,并结合准确率、召回率、F1分数等评价指标综合分析,可以验证本研究提出的融合PDE植物时序图像对比学习方法与GCN跳跃连接的U-Net在甜樱桃图像语义分割中的性能表现最佳,准确率可达0.9550。[结论]通过将PDE植物时序图像对比学习方法和GCN技术融合,构建面向植物表型分析的增强型U-Net架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复杂场景下能有效解决小目标边界模糊、细节丢失等难题,实现对甜樱桃图像主要器官和背景区域的精确分割,提高原始模型的分割准度,对农业智慧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先验距离 迁移学习 图卷积网络 U-Net 跳跃连接 植物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新境况下的学习路向与教育新可能:对DeepSeek的教育学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谭维智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8,共9页
DeepSeek以其代码开源与高性价比的特点,推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其在技术层面的创新与理念层面的开放,有力推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民主化进路,也因此催生了知识生产普及化、在地化与个性化的新境况。但机器能生产... DeepSeek以其代码开源与高性价比的特点,推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其在技术层面的创新与理念层面的开放,有力推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民主化进路,也因此催生了知识生产普及化、在地化与个性化的新境况。但机器能生产知识并不意味着作为使用者的人能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人如何进行知识学习仍然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机器知识生产的繁荣也并不必然意味着人类知识学习境况的改善。面对新的知识生产境况,人类需要将知识学习视作知识再生产的过程,在人机交互中实现知识意义的个人化生产,在社会交流与实践中补充知识学习的社会性意义。新的知识生产境况在给教育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为教育打开了诸多可能。教育的培养目标将从知识传承者转向知识生产者,教育将从关注知识到关注智能,并重点发展一种“技术教育”;同时,教育的边界将进一步拓展,一种作为社会实践内在结构组成的“大教育”具备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ek 生成式人工智能 知识生产 知识学习 教育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变革:机制、风险及应对——以DeepSeek为例 被引量:33
4
作者 郭蕾蕾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7,共10页
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进步,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引发教育领域的一场认知革命。DeepSeek通过混合专家架构的动态路由机制、群体相对策略优化的推理验证框架,以及可解释性链式推理技术,构建了“精准调度—... 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进步,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引发教育领域的一场认知革命。DeepSeek通过混合专家架构的动态路由机制、群体相对策略优化的推理验证框架,以及可解释性链式推理技术,构建了“精准调度—推理增强—认知表达”的技术闭环。这种技术创新促使通用内容生产工具升级为具备跨学科思维能力的认知伙伴,推动了“机器辅助”向“人机共智”的范式跃迁。凭借其超强的自然语言理解、跨模态内容生成和长链推理能力,DeepSeek系列模型从“教”“学”“育”3个维度推动学校教育深层变革。在“教”的维度,推动构建个性化、多元化、动态化的教学体系;在“学”的维度,协助打造沉浸式、自主化和可视化的学习形态;在“育”的维度,助力重塑能力为重、价值为先的育人理念。然而,技术创新助力学校教育变革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如虚假信息冲击教育根基,隐性偏见侵蚀教育育人功能,认知依赖抑制主体性发展,以及数据泄露威胁教育隐私安全等。因此,应从构筑师生AI素养进阶体系,打造“师—机—生”协同共进的教育新生态,以及构建透明与公平的监管体系等方面激活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赋能密码,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向善向好,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人才筑牢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ek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育变革 教学体系 学习形态 育人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投入、人才积累与区域创新绩效——基于两阶段DEA模型的实证研究
5
作者 黄永春 万安位 +1 位作者 钱昕怡 钱春琳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92,共12页
借助两阶段DEA模型与共同前沿理论,测算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教育投入—人才积累”转化效率、“人才积累—科技创新”转化效率以及整体创新效率,探究两阶段效率损失的真实来源。研究发现:①共同前沿下各阶段转化效率值均... 借助两阶段DEA模型与共同前沿理论,测算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教育投入—人才积累”转化效率、“人才积累—科技创新”转化效率以及整体创新效率,探究两阶段效率损失的真实来源。研究发现:①共同前沿下各阶段转化效率值均未超过群组前沿下转化效率值,东部区域两阶段转化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②东部两阶段的技术落差比率最优,其次为西部地区,最后为中部地区。③东部区域两阶段转化效率损失主要来源于管理不当,而中西部地区无效率损失主要源于外部技术差距。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不同产业集聚、不同就业结构、不同科技人才流动水平区域以及不同城市群的两阶段转化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投入 人才积累 创新绩效 损失来源 两阶段d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6
《开放教育研究》 1995年第1期45-48,共4页
The advance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s shortenedthedlstancebetween us and confronted us with chilllenges and probkinB Ofthlltllallty Of Wb1Ch
关键词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DEA模型的农业种养结合生态效率评价
7
作者 周青 徐炜蕾 +1 位作者 张亚丽 吴锋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61-4572,共12页
种养结合是顺应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农业生产模式,然而现有研究在农业生态效率评价过程中往往忽视养殖业和种植业之间的物质交换,从而导致无法准确评价农业生态效率及其提升机制。构建了考虑种养系统耦合的农业生态... 种养结合是顺应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农业生产模式,然而现有研究在农业生态效率评价过程中往往忽视养殖业和种植业之间的物质交换,从而导致无法准确评价农业生态效率及其提升机制。构建了考虑种养系统耦合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框架,从产业“链”的角度,将种养系统划分为两个相互耦合的子系统,选用基于SBM的网络DEA模型对中国2000—2021年29个省市种养系统各个环节的生产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种养结合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均值为0.5975,其中东北地区农业种养结合生态效率最高,东部次之,中部和西部地区效率较低。养殖系统和种植系统共同促进了种养结合系统效率的提高,且养殖系统对整个种养结合系统效率提升的贡献相对更大。整体来看,四大区域效率损失的首要原因都是种植劳动力投入冗余,说明目前我国农业亟需提升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投入要素转型替代。其次,化肥投入冗余以及畜禽粪便污染物排放冗余也是导致种养系统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情景分析表明,种养结合能够减少种养循环链条上的化肥和饲料投入冗余,降低非期望产出,从而提升农业种养结合生态效率。种养结合后的化肥投入冗余从48.55%下降到23.22%,饲料投入冗余从34.93%下降到22.94%,非期望产出冗余从53.39%下降到29.39%。因此,未来应该根据地方优势优化种养产业布局,进一步提升种养结合水平,完善种养循环产业链,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deA 非期望产出 方向距离函数 种养结合 生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T-DETR的牛仔面料疵点检测算法
8
作者 梁耕良 韩曙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9-1178,1190,共11页
为了实现牛仔面料微小疵点的快速准确检测,克服已有模型在复杂纹理背景下检测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RT-DETR的检测算法.采用部分卷积(PConv)结合Efficient Multi-Scale Attention机制增强模型对关键特征的识别能力;在添加S2特征... 为了实现牛仔面料微小疵点的快速准确检测,克服已有模型在复杂纹理背景下检测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RT-DETR的检测算法.采用部分卷积(PConv)结合Efficient Multi-Scale Attention机制增强模型对关键特征的识别能力;在添加S2特征检测层的基础上,提出多特征编码模块(MFE)和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MSFF)这2个特征融合操作,增强不同尺度的特征信息融合,并使用Deformable Attention注意力机制应对多样的疵点.在损失函数方面,提出新的联合损失函数,在加快网络收敛的同时,提高网络检测的精度.在天池云的布匹缺陷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RT-DETR模型的平均mAP@0.5为60%,与RT-DETR-R18模型相比,mAP@0.5提升5.3个百分点,模型总参数量下降40.1%;与YOLOv5、YOLOv8相比,mAP@0.5分别提升9.5、9.9个百分点.RTDETR改进模型在疵点检测的定位准确度与精度上均有显著提升,能满足工业大规模检测要求,对于纺织服装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料缺陷 缺陷检测 RT-deTR 部分卷积(PConv) 可变形注意力 归一化Wasserstein距离(NW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教育国际合作:后DeepSeek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中国范式 被引量:1
9
作者 段世飞 尚淑婧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62,共12页
数字化时代,全球教育合作版图与合作范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数字教育国际合作成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和塑造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新优势的关键途径。在DeepSeek浪潮推动下,中国秉持着加速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以及全... 数字化时代,全球教育合作版图与合作范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数字教育国际合作成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和塑造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新优势的关键途径。在DeepSeek浪潮推动下,中国秉持着加速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以及全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形成了政府主导、高校支撑、社会赋能三位一体的数字教育国际合作生态,通过倡议引领、平台赋能、援助支撑、研究驱动和资源共享五种模式,推动数字教育国际合作,促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化发展。这一中国范式为后DeepSeek时代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体现了数字化与国际化融合共生、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有机结合、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教育担当三大内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ek时代 数字教育国际合作 高等教育国际化 中国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F-based energy consumption balancing optimization for LEO satellite networks
10
作者 DI Hang DONG Tao +1 位作者 LIU Zhihui JIN Shich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25年第4期922-931,共10页
In low Earth orbit(LEO)satellite networks,on-board energy resources of each satellite are extremely limited.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ode number and the traffic transmis-sion pressure,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In low Earth orbit(LEO)satellite networks,on-board energy resources of each satellite are extremely limited.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ode number and the traffic transmis-sion pressure,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networks presents uneven distribution.To achieve energy balance in networks,an energy consumption balancing optimization algorithm of LEO networks based on distance energy factor(DEF)is proposed.The DEF is defined as the function of the inter-satellite link dis-tance and the cumulative network energy consumption ratio.According to the minimum sum of DEF on inter-satellite links,an energy consumption balancing algorithm based on DEF is pro-posed,which can realize dynamic traffic transmission optimiza-tion of multiple traffic services.I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pressure of core nodes with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network,make full use of idle nodes with low energy consumption,and optimiz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whole network according to the continuous itera-tions of each traffic service flow.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hortest path algorithm,the pro-posed method can improve the balancing performance of nodes by 75%under certain traffic pressure,and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balancing of the whole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Earth orbit(LEO)satellite networks distance energy factor(deF) energy consumption balancing flow trans-mission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Seek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政 邱世琛 葛力铭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9,共12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重塑全球教育体系,尤其是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领域,DeepSeek作为新一代的大语言模型不仅在知识整合、个性化学习支持、高阶思维训练等方面提供了突破性的技术赋能,还通过智能化手段推动教育体系的重构,...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重塑全球教育体系,尤其是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领域,DeepSeek作为新一代的大语言模型不仅在知识整合、个性化学习支持、高阶思维训练等方面提供了突破性的技术赋能,还通过智能化手段推动教育体系的重构,其核心目标是构建适应未来科技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具备跨学科知识整合、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全球化视野,从而满足国家在关键领域的人才需求。文章通过对Deepseek赋能拔尖创新人才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的探讨,进而系统性提升国家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首先,DeepSeek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四大核心价值意蕴:跨学科知识整合与创新思维跃迁的智能融通、自主学习进阶与高阶认知建构的个性导航、智能创新生态构建与科研范式变革的协同共进、全球知识互联与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视野拓展。其次,DeepSeek的赋能逻辑主要包括智能赋能、认知赋能和生态赋能:智能赋能侧重于课程整合与高阶思维培养,优化知识体系结构,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创新转变;认知赋能通过智能学习分析实现差异化教学,塑造创新素养,提高人才培养的精准性和适应性;生态赋能强调协同育人环境的建设,打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系统性支撑体系。最后,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DeepSeek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包括:一是构建智能化评价体系,利用精准测评与创新驱动优化人才选拔机制,推动能力导向的教育评价改革;二是实施智能辅助教学,通过深度个性化学习与高阶认知训练,强化拔尖创新人才的思维塑造;三是打造智能科研生态,推动人机协同创新,促进跨学科合作与前沿研究范式转变;四是加强实践创新驱动,提升从知识生成到技术转化的链条,推动人工智能在现实问题解决中的应用。未来,DeepSeek可进一步优化智能技术应用,提升人才培养体系的精准性与适应性,为破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为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ek 拔尖创新人才 人工智能 教育强国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高校可持续发展效能分析——基于超效率SBM—DEA的评估模型
12
作者 翟雪松 王之圣 +2 位作者 黄京波 王会军 沈阳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高等教育机构在实现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方面扮演着推动者的角色。泰晤士高等教育、Quacquarelli Symonds(QS)等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将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理念纳入高校排名体系,但高等教育机构如何在有限资源约束下实现可持... 高等教育机构在实现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方面扮演着推动者的角色。泰晤士高等教育、Quacquarelli Symonds(QS)等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将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理念纳入高校排名体系,但高等教育机构如何在有限资源约束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效能最大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有效决策单元难区分、评价结论地区差异不明显等问题,本文以效能转化为核心构建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采用超效率SBM-DEA模型,收集了全球71个国家的700所高等教育机构可持续发展投入产出数据,按照地区类别,从全球和国内双重视角分析高校可持续发展效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全球高校的平均效能值为0.57,亚洲平均效能最高,北美洲次之。中国高校的平均效能为0.78,中部地区平均效能最高,港澳台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平均效能最低。因此,本研究提出要完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动态调整财政拨款资源,借鉴高效能地区先进经验,设立全球专项可持续议题中心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可持续发展 SBM模型 超效率d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代驱动转型:DeepSeek的技术特质如何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 被引量:4
13
作者 骆飞 马雨璇 焦丽珍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9,共12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教育要素智能再造的过程,DeepSeek技术特质带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迭代正深刻重塑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机制。本文聚焦DeepSeek高性价比、开源策略与可视化推理的技术特质,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教育要素智能再造的过程,DeepSeek技术特质带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迭代正深刻重塑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机制。本文聚焦DeepSeek高性价比、开源策略与可视化推理的技术特质,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构建理论框架,探讨技术特质如何提升感知有用性(PU)与感知易用性(PEOU)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发现:DeepSeek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三方面的赋能机制。规模推展机制指DeepSeek的高性价比推动教育普惠化,通过规模化应用响应长尾需求,并促进国产化技术生态的可持续构建;开源重构机制指DeepSeek重构教育信任与协作模式,借助全球开发者社区实现教育资源的多向共创,同时支持场景驱动的模型自适应优化;认知强化机制指DeepSeek通过显性化思维链降低认知负荷,强化元认知能力与跨学科问题解决素养,促进人机协同的认知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ek 教育数字化转型 技术接受模型 生成式人工智能 开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zing our educational resource deploy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by marginal utility
14
作者 高丽 程宝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53-356,共4页
In the base of utility and marginal utility,the article put forwardthe concept of utility and marginal utilityof educational outlay and the theory of them,and analyzed the actuality of educational resource deployment ... In the base of utility and marginal utility,the article put forwardthe concept of utility and marginal utilityof educational outlay and the theory of them,and analyzed the actuality of educational resource deployment in ourcountry,gave some advice about howtoi mprove our educational resource deploy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ginal uti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 compulsory edu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nitude and distance distribution of strong aftershocks in Sichuan-Yunnan region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晓健 高孟潭 +1 位作者 高战武 米素婷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7-404,共8页
研究了川滇地区1966年以来12次主震震级Ms≥6.5的地震序列中,主震与强余震(本文定义为所有Ms≥5的余震)震级差分布特征和强余震与主震距离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强余震与主震震级差服从截断的指数分布,据此推导出了强余震与主震震... 研究了川滇地区1966年以来12次主震震级Ms≥6.5的地震序列中,主震与强余震(本文定义为所有Ms≥5的余震)震级差分布特征和强余震与主震距离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强余震与主震震级差服从截断的指数分布,据此推导出了强余震与主震震级差的概率密度函数;强余震距离分布的优势范围是距主震10-39km,且强余震与主震震中的距离服从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强余震 概率分布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Seek在临床医学专硕培养中的应用及挑战
16
作者 吕勇 樊代明 王钧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8-63,共6页
针对临床医学专硕培养中的技能训练资源失衡与科研临床协同困境,探讨DeepSeek大语言模型的应用路径及挑战。通过多模态动态病例模拟技术弥合高阶技能训练资源缺口;智能科研辅助模块提升研究效率与临床相关性;基于机器学习的能力评估体... 针对临床医学专硕培养中的技能训练资源失衡与科研临床协同困境,探讨DeepSeek大语言模型的应用路径及挑战。通过多模态动态病例模拟技术弥合高阶技能训练资源缺口;智能科研辅助模块提升研究效率与临床相关性;基于机器学习的能力评估体系实现个性化培养路径优化。DeepSeek的应用面临数据质量与隐私风险、算法可靠性局限、人机协作机制转型及伦理法律风险等挑战。需构建数据治理框架,开发自适应学习系统与虚拟现实临床协作平台,推动真实世界数据驱动的科研范式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deepSeek大语言模型 虚拟病例 医学科研 教育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的多重面向:杜威Democracy and Education中文译名的世纪流变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加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36,共8页
百年来,中国学者在译介杜威名著Democracy and Education时,对其书名翻译多有不同,前后有近十种译名之别,致使杜威民主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多重面向。从20世纪10-20年代流行的"平民主义与教育"译介到30年代流行的&... 百年来,中国学者在译介杜威名著Democracy and Education时,对其书名翻译多有不同,前后有近十种译名之别,致使杜威民主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多重面向。从20世纪10-20年代流行的"平民主义与教育"译介到30年代流行的"民本主义与教育"译介再到40年代起流行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译介,杜威Democracy and Education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总是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发生着某种转译嬗变,以契合时代发展需要。总的来说,该书在中国长达百年的译介传播并非只是一次比一次更逼真复现杜威文本思想的过程,而是在时空交错的历史长河中伴随转变着的社会情境一次又一次不断被重新阐释的过程。在新时期,还需注重结合当前社会情境对Democracy and Education进行转化性阐释,以适应时代变革图新需要进而揭示其当代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民主 民主主义 民主主义与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ep-Semi-NMF的苹果斑点落叶病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傅卓军 胡政 +2 位作者 邓阳君 龙陈锋 朱幸辉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6期144-154,共11页
[目的/意义]苹果斑点落叶病易导致苹果树叶过早脱落,从而影响苹果品质和产量。因此,如何准确检测此病一直是苹果树病害精准防治的热点问题。由于逆光等因素影响,传统基于图像分割的病斑检测方法难以在复杂背景下准确检测病斑区域边界,... [目的/意义]苹果斑点落叶病易导致苹果树叶过早脱落,从而影响苹果品质和产量。因此,如何准确检测此病一直是苹果树病害精准防治的热点问题。由于逆光等因素影响,传统基于图像分割的病斑检测方法难以在复杂背景下准确检测病斑区域边界,亟需发展苹果斑点落叶病检测新方法,助力苹果树病害精准防治。[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从图像异常检测的角度出发,考虑复杂背景干扰,采用深度半非负矩阵分解理论,结合鲁棒性好的马氏距离度量,提出一种新的深度半非负矩阵分解的马氏距离异常检测方法(Deep Semi-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Based Mahalanobis Distance-Anomaly Detector,DSNMFMAD)。该方法首先利用深度非负矩阵分解(Deep Semi-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DSNMF)提取图像中低秩的背景部分和稀疏的异常部分。然后采用基于奇异值分解特征子空间的马氏距离构建病斑检测器,检测器通过计算异常部分每个像元的异常度来标记病斑。最后,分别构建了实验室和自然条件下的两个苹果斑点落叶病数据集,用以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和讨论]DSNMFMAD在实验室条件和自然条件下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9.8%和87.8%;平均检测速度为0.087和0.091 s/幅。相较于4种经典的异常检测方法和1种深度学习模型,本研究所提出方法的检测准确率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提高了0.2%、37.9%、10.3%、0.4%和24.5%;在自然条件下分别提高了2.5%、32.7%、5%、14.8%和3.5%。[结论]本研究提出的DSNMFMAD能够通过DSNMF有效地将图像中的异常部分提取出来,并利用构建的病斑检测器准确地将苹果斑点落叶病位置检测出来。即使在复杂背景条件下,该方法亦获得了比对比方法更高的检测准确度,展现出了优异的病斑检测性能,为苹果斑点落叶病的检测与防治提供了技术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苹果斑点落叶病 异常检测 深度半非负矩阵分解 马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weighting factors assignment of evidence theorybased one vidence distance 被引量:3
19
作者 ChenLiangzhou ShiWenkang DuF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5年第2期273-278,共6页
Evidence theor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information fusion for its effectiveness of the uncertainty reasoning. However, the classical DS evidence theory involves counter-intuitive behaviors when the high conflict ... Evidence theor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information fusion for its effectiveness of the uncertainty reasoning. However, the classical DS evidence theory involves counter-intuitive behaviors when the high conflict information exis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ome modified methods, Assigning the weighting factors according to the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isting evidence sources is proposed, which is determined on the evidence distance theory. From the numerical examples, the proposed method provides a reasonable result with good convergence efficiency. In addition, the new rule retrieves to the Yager's formula when all the evidence sources contradict to each other comple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idence theory rule of combination weighting factors evidence d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od to reconnoiter pulse amplitude train for phased array radar based on Hausdorff distance 被引量:3
20
作者 Chuan Sheng Yongshun Zhang +1 位作者 Wenlong Lu Junwei Xi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6期1089-1097,共9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to estimate beam pointing of phased array radar by the pulse amplitude train, which is significant in radar electronic reconnaissance and electronic support measure. Firstly, the antenna p...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to estimate beam pointing of phased array radar by the pulse amplitude train, which is significant in radar electronic reconnaissance and electronic support measure. Firstly, the antenna patterns modeling of the phased array system is exploited to build the radar sweeping model and the signal propagation model. Second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tion of the radiated power and the antenna beam pointing angles in the given airspace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above two points, the sample with obvious amplitud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ulse amplitude train can be screened out after detecting the train peaks. Finally, the sample is matched to the subsequent pulse amplitude train based on the Hausdorff distance. The proposed methods have less prior knowledge and higher efficiency and are easier to process. By cross correlating the sample of the pulse amplitude train with the sample data of the antenna follow-up radiation, the probability of detection of the beam pointing direction becomes larger in case that the subsequent antenna beam returns to the specific 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m pointing estimation antenna pattern pulse am plitude train Hausdorff d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