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处理制度对DD6单晶合金γ′相尺寸和数量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卫平 李嘉荣 +1 位作者 钟振钢 劳日玲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5-46,12,共3页
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 DD6单晶合金的 γ′相尺寸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固溶温度对 γ′相的尺寸和数量有影响 ,时效处理使 γ′相的尺寸和数量增加 ,立方化程度改善。与二次时效相比 ,一次时效对 γ′相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热处理 γ'相 dd6单晶合金 尺寸 数量 镍基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丸对DD6单晶合金高温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欣 尤宏德 +2 位作者 赵金乾 杨清 汤智慧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24,共4页
用陶瓷丸CZ50对DD6单晶高温合金(简称DD6单晶)进行喷丸,研究喷丸后DD6单晶的表面形貌和650℃旋转弯曲疲劳应力-寿命曲线的变化。结果表明:喷丸消除了加工刀痕,缓和了表面应力集中;DD6单晶喷丸后疲劳极限达到486MPa,比未喷丸的原始试样... 用陶瓷丸CZ50对DD6单晶高温合金(简称DD6单晶)进行喷丸,研究喷丸后DD6单晶的表面形貌和650℃旋转弯曲疲劳应力-寿命曲线的变化。结果表明:喷丸消除了加工刀痕,缓和了表面应力集中;DD6单晶喷丸后疲劳极限达到486MPa,比未喷丸的原始试样提高了19.7%。喷丸后试样疲劳源呈现小刻面状的原因是由于喷丸强化层内较大的位错密度,裂纹扩展方向在距疲劳源30~50μm处出现变化,延长了单晶高温合金的扩展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丸 dd6单晶高温合金 应力集中 疲劳极限 扩展方向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6单晶合金涡轮叶片排气窗裂纹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田昊 宋文兴 +2 位作者 马世岩 王雷 李青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5,共6页
针对DD6单晶合金涡轮叶片在试车一定时数后发生的排气窗裂纹故障,通过裂纹特征观察、断口形貌对比、金相组织检查、化学成分分析和微裂纹模拟试验等方法,进行裂纹性质及产生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排气窗裂纹性质为疲劳裂纹,起源于... 针对DD6单晶合金涡轮叶片在试车一定时数后发生的排气窗裂纹故障,通过裂纹特征观察、断口形貌对比、金相组织检查、化学成分分析和微裂纹模拟试验等方法,进行裂纹性质及产生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排气窗裂纹性质为疲劳裂纹,起源于间隔墙转接部位再结晶晶界处的微裂纹;试车时振动应力的作用使微裂纹扩展;间隔墙部位的再结晶晶粒在试车前已经存在,与过大的铸造残余应力有关,再结晶检验时腐蚀液侵蚀再结晶晶界形成微裂纹;在叶片铸造时,型芯强度对间隔墙再结晶有明显影响,型芯的强度越高,产生再结晶的几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6单晶合金 涡轮叶片 疲劳裂纹 再结晶 铸造残余应力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6单晶合金涡轮转子叶片裂纹与内腔等轴晶成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霖 高志坤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96,共6页
为排除某航空发动机DD6单晶合金涡轮转子叶片振动试验过程中出现异常裂纹的故障,开展了裂纹外观检查、断口宏观和微观形貌分析、表面检查、解剖分析、显微组织检查、成分分析及应力分布计算等工作,对故障叶片失效原因及内腔局部区域的... 为排除某航空发动机DD6单晶合金涡轮转子叶片振动试验过程中出现异常裂纹的故障,开展了裂纹外观检查、断口宏观和微观形貌分析、表面检查、解剖分析、显微组织检查、成分分析及应力分布计算等工作,对故障叶片失效原因及内腔局部区域的等轴晶成因和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D6单晶合金涡轮转子叶片裂纹性质为高周疲劳,裂纹过早萌生与叶片内腔存在等轴晶有直接关系,且附近存在无枝晶的异常组织也促进了疲劳裂纹的萌生及扩展。同时,等轴晶在叶片使用之前已存在,是由于内腔工艺孔处的高温合金焊料遗留,高温真空焊接时形成易形核质点。建议加强对叶片内腔生产质量的控制,并对叶片内腔工艺孔附近危险部位进行严格检查,避免此类故障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6单晶合金 涡轮转子叶片 内腔 等轴晶 高温合金焊料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钎焊热循环对DD6单晶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洪亮 陈波 +5 位作者 任海水 李文文 毛唯 熊华平 程耀永 陈昊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58,共8页
在1220℃/30 min条件下对DD6单晶高温合金进行连续三次钎焊热循环实验,分析和研究经钎焊热循环的合金枝晶元素成分偏析情况,以及合金的组织演变规律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DD6单晶高温合金在每次钎焊热循环后,元素在枝晶干区域和枝晶间... 在1220℃/30 min条件下对DD6单晶高温合金进行连续三次钎焊热循环实验,分析和研究经钎焊热循环的合金枝晶元素成分偏析情况,以及合金的组织演变规律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DD6单晶高温合金在每次钎焊热循环后,元素在枝晶干区域和枝晶间区域的偏析程度与原始态相比无明显变化。经过一次钎焊热循环后合金中γ′相虽然明显长大,但仍然保持了相对较好的立方度;经过两次和三次热循环,γ′相的立方化程度降低较为明显,表明在此条件下钎焊修复次数不应超过一次。随着钎焊热循环次数的增加,原始的γ′相除了变大和连接成片之外,少部分γ′相边缘由平直状态向参差不齐的状态转变,并逐渐大量锯齿化;枝晶干区域和枝晶间区域的基体通道内均形成细小的二次γ′相。经不同次数钎焊热循环的DD6合金在980℃/250 MPa下加载100 h,之后每间隔10 h增加25 MPa应力至断裂,持久寿命与原始态合金基本相当,但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焊热循环 dd6单晶合金 微观组织 γ′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丸强度对DD6单晶高温合金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6
作者 盖鹏涛 武赟华 +2 位作者 曹子文 魏大盛 付雪松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1,共9页
单晶涡轮叶片作为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其服役寿命与表面完整性紧密相关,通常需要对其表面进行喷丸强化以满足性能需求。基于此,本工作采用表面轮廓仪、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和应力测定仪等,系统研究了喷丸前和不同喷丸强度(0.15、0.2 mm... 单晶涡轮叶片作为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其服役寿命与表面完整性紧密相关,通常需要对其表面进行喷丸强化以满足性能需求。基于此,本工作采用表面轮廓仪、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和应力测定仪等,系统研究了喷丸前和不同喷丸强度(0.15、0.2 mmA和0.25 mmA)处理对DD6单晶高温合金的表面形貌及粗糙度、近表层微观组织、硬度和残余应力等表面完整性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喷丸强化后的DD6单晶高温合金表面原始机加工痕迹减弱,合金表面粗糙度由0.15mmA试样的0.507μm增大到0.25mmA的0.883μm;在近表面产生了一层梯度塑性变形层,剧烈变形层深度由0.15 mmA试样的45μm逐渐增大到0.25 mmA的98μm;表面硬度值由原始机加工试样490HV逐渐增大到0.25 mmA的738HV,硬化层深度也达到260μm;合金在0.2 mmA喷丸强度下表面残余压应力达到最大,约为-821.2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6单晶高温合金 喷丸强化 表面完整性 残余应力 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6单晶高温合金激光增材修复接头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曲致奇 秦仁耀 +3 位作者 张学军 陈冰清 黄帅 张国会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36,共8页
激光熔化沉积相比传统的氩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更适用于单晶合金薄壁基体的修复。采用激光熔化沉积技术进行DD6单晶高温合金的增材修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与EBSD分析增材修复接头的修复区与热影响区组织特征,并测试修复接头的... 激光熔化沉积相比传统的氩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更适用于单晶合金薄壁基体的修复。采用激光熔化沉积技术进行DD6单晶高温合金的增材修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与EBSD分析增材修复接头的修复区与热影响区组织特征,并测试修复接头的显微硬度分布与高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紧邻修复界面基体热影响区的γ′相发生了部分粗化与溶解,硬度明显降低。激光熔化沉积修复组织为外延生长的定向柱晶组织,由γ+γ′相以及枝晶间的少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组成,修复组织中存在低倍可见的细长柱状杂向晶,多数分布于紧邻界面的位置;随着修复区高度的增加,外延生长组织的枝晶间距与硬度随着修复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枝晶中细小的网格状γ′相占比不断增加;修复接头980℃抗拉强度达到了母材标准值的102%,屈服强度达到了母材标准值的92%,但伸长率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6单晶高温合金 激光熔化沉积 增材修复接头 组织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6单晶高温合金与陶瓷型壳的界面反应 被引量:21
8
作者 姚建省 唐定中 +5 位作者 刘晓光 李鑫 王丽丽 曹春晓 丁方政 陈昊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共7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DD6单晶合金与陶瓷型壳的界面反应.结果表明:DD6高温合金与陶瓷型壳的界面反应产物主要是Al2O3和HfO2,同时伴随着少量Ta元素的析出;界面反应层的厚度为5~6μm,反应产物在合金/...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DD6单晶合金与陶瓷型壳的界面反应.结果表明:DD6高温合金与陶瓷型壳的界面反应产物主要是Al2O3和HfO2,同时伴随着少量Ta元素的析出;界面反应层的厚度为5~6μm,反应产物在合金/型壳界面的富集,能够抑制氧化反应的进一步进行;高温下DD6合金与陶瓷型壳润湿角为145 ~150°,降低型壳内表面的气孔率能够减少毛细作用的产生,从而有效抑制界面反应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6单晶合金 陶瓷型壳 界面反应 润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弹丸喷丸强化对DD6单晶高温合金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欣 尤宏德 +3 位作者 李嘉荣 赵金乾 汤智慧 陆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57,共5页
采用陶瓷弹丸对DD6单晶高温合金进行喷丸,研究喷丸后DD6单晶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表面层组织结构、显微硬度等表面完整性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喷丸后,DD6单晶表面完整性性能发生较大变化,表面层组织产生严重塑性形变,表面粗糙度Ra升高... 采用陶瓷弹丸对DD6单晶高温合金进行喷丸,研究喷丸后DD6单晶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表面层组织结构、显微硬度等表面完整性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喷丸后,DD6单晶表面完整性性能发生较大变化,表面层组织产生严重塑性形变,表面粗糙度Ra升高,然而,采用特定参数喷丸后,表面粗糙度上升的同时,表面应力集中系数反而下降。喷丸后DD6单晶表面γ相和γ′相均发生剧烈的位错增殖,起到组织强化的作用。两种工艺喷丸后,表面显微硬度HV基本一致,达到620,比原始的磨削表面提高44%,加工硬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丸强化 dd6单晶高温合金 应力集中 塑性形变 位错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膜孔分布对DD6单晶高温合金高周疲劳断裂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胡春燕 刘新灵 +1 位作者 陶春虎 曹春晓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89,共6页
利用带不同电液束加工气膜孔分布的DD6单晶气冷叶片模拟试样,研究其在常温下的高周疲劳性能,并对试样断口及断口侧面形貌进行宏观与微观观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气膜孔的存在对试样高周疲劳寿命的影响较大,无孔试样的平均寿... 利用带不同电液束加工气膜孔分布的DD6单晶气冷叶片模拟试样,研究其在常温下的高周疲劳性能,并对试样断口及断口侧面形貌进行宏观与微观观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气膜孔的存在对试样高周疲劳寿命的影响较大,无孔试样的平均寿命约为带3排孔试样的4倍,但是气膜孔布局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相对较小。通过断口宏观与微观观察发现,无孔试样呈线源特征,而1~3排孔试样裂纹均从气膜孔附近起源,呈多源特征。根据断口和晶体学理论推测,对于无孔、1排孔和多排孔试样的中间部位,裂纹沿{001}滑移面扩展;而对于多排孔试样的上下2排孔孔周的裂纹沿{111}滑移面扩展。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4种不同试样孔边应力场的分布规律,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试样的断裂位置及形貌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6单晶高温合金 气冷叶片 气膜孔 疲劳性能 断裂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膜孔分布对DD6单晶高温合金持久性能及断裂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胡春燕 刘新灵 +1 位作者 陶春虎 曹春晓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3-100,共8页
研究在980℃/300MPa条件下不同气膜孔分布对DD6单晶气冷叶片模拟试样持久性能及断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度和应力条件下,气膜孔的分布是影响模拟试样持久寿命的主要因素;随着气膜孔排数的增加,持久寿命呈规律性下降,而带1... 研究在980℃/300MPa条件下不同气膜孔分布对DD6单晶气冷叶片模拟试样持久性能及断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度和应力条件下,气膜孔的分布是影响模拟试样持久寿命的主要因素;随着气膜孔排数的增加,持久寿命呈规律性下降,而带1排孔、2排孔试样的持久寿命与不带孔的持久寿命略长。通过断口微观和金相组织观察发现,不带孔试样的断裂方式为微孔聚集型断裂,断口上分布着大量方形小平面特征,断口附近纵剖面上可见明显的心部裂纹;而带气膜孔试样的持久变形主要出现在气膜孔区域,断口整体氧化较严重,方形小平面特征减少,韧窝特征明显增加,断口附近纵剖面上气膜孔处均可见裂纹及氧化形貌。基于晶体塑性理论分析了不同孔分布下孔边应力的分布规律,模拟结果显示在气膜孔周边存在应力集中和应力重分布,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试样的断裂位置及形貌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6单晶高温合金 气冷叶片 气膜孔 持久性能 断裂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拉速率对DD6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维维 唐定中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8,共3页
研究了不同的抽拉速率对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DD6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抽拉速率的增加,DD6合金凝固界面由粗枝状组织向细枝状组织演变,枝晶干和枝晶间的γ′相尺寸减小,且枝晶间γ′相的形状越来越趋向于规则的立方体形状,γγ-′... 研究了不同的抽拉速率对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DD6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抽拉速率的增加,DD6合金凝固界面由粗枝状组织向细枝状组织演变,枝晶干和枝晶间的γ′相尺寸减小,且枝晶间γ′相的形状越来越趋向于规则的立方体形状,γγ-′共晶含量增加,粗大的初生γ′相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6单晶高温合金 抽拉速率 凝固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6单晶高温合金的低周疲劳寿命估算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影 苏彬 吴学仁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3-45,共3页
建立了 DD6单晶高温合金杨氏模量、屈服强度和强化指数与取向定量关系。并用这三个力学参数对滞后能△W进行表达。进而用 Nf =C(△ W)β模型疲劳寿命进行予测 ,对 [0 0 1 ]、[0 1 1 ]和 [1 1 1 ]取向附近的多个取向进行的恒应力速率的... 建立了 DD6单晶高温合金杨氏模量、屈服强度和强化指数与取向定量关系。并用这三个力学参数对滞后能△W进行表达。进而用 Nf =C(△ W)β模型疲劳寿命进行予测 ,对 [0 0 1 ]、[0 1 1 ]和 [1 1 1 ]取向附近的多个取向进行的恒应力速率的低周疲劳试验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6单晶高温合金 低周疲劳 寿命预测 航空发动机材料 滞后能 杨氏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DD6长期时效后的拉伸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金海鹏 李嘉荣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3,52,共3页
研究了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DD6长期时效后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980℃长期时效后,[001]取向DD6合金760℃条件下保持了良好的高温拉伸性能;时效1000h,抗拉强度仍然大于1000MPa,屈服强度接近900MPa;γ′相的变化对DD6合金760℃条件下的拉... 研究了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DD6长期时效后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980℃长期时效后,[001]取向DD6合金760℃条件下保持了良好的高温拉伸性能;时效1000h,抗拉强度仍然大于1000MPa,屈服强度接近900MPa;γ′相的变化对DD6合金760℃条件下的拉伸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dd6 长期时效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6单晶高温合金疲劳断口的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15
作者 王美炫 李影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8-419,共2页
关键词 燃气涡轮发动机 dd6单晶高温合金 高温力学性能 叶片材料 疲劳断口 扫描电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气膜孔对镍基单晶合金DD6蠕变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盛传德 熊新红 +2 位作者 朱超 戴彭丹 章桥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768-3771,共4页
本研究在外加应力为200 MPa、温度为1 000℃的条件下,对镍基单晶合金DD6带气膜孔试样(飞秒激光环形扫描与旋切扫描相结合加工而成)和不带气膜孔试样进行了蠕变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带气膜孔试样的蠕变寿命显著短于不带气膜孔试样的蠕变... 本研究在外加应力为200 MPa、温度为1 000℃的条件下,对镍基单晶合金DD6带气膜孔试样(飞秒激光环形扫描与旋切扫描相结合加工而成)和不带气膜孔试样进行了蠕变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带气膜孔试样的蠕变寿命显著短于不带气膜孔试样的蠕变寿命。借助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试样蠕变前、后的微观结构进行观测发现:不带气膜孔试样的变形机理为位错在塑性比较好的基体相内(γ相)均匀滑移;而带气膜孔试样由于变形主要集中在孔周围,位错大量增殖交叉,从而在γ/γ′两相界面处产生极大的应力集中,直接将强化相即脆硬相(γ′相)剪切贯穿,导致裂纹快速扩展,合金的蠕变寿命显著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6 蠕变寿命 位错 应力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6单晶高温合金振动疲劳性能及断裂机理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丽玉 高翔宇 +1 位作者 杨宪锋 何玉怀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研究[001]取向的DD6单晶高温合金的室温振动疲劳S-N曲线,并获得了其室温振动疲劳极限。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背散射衍射等手段对DD6单晶高温合金振动疲劳断裂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N法估算得到的[001]取向的DD6单... 研究[001]取向的DD6单晶高温合金的室温振动疲劳S-N曲线,并获得了其室温振动疲劳极限。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背散射衍射等手段对DD6单晶高温合金振动疲劳断裂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N法估算得到的[001]取向的DD6单晶高温合金室温振动疲劳极限约为337.5MPa。振动疲劳裂纹断口呈现单个或多个沿{111}晶体学扩展平面组成的形貌特征,断口上分为疲劳源区和疲劳扩展区两个阶段,裂纹在应力最大截面处的表面或内部缺陷处萌生,呈单源特征,疲劳扩展区呈现类解理断裂特征,未出现典型的疲劳条带特征。说明沿{111}晶面滑移是DD6单晶高温合金室温振动疲劳断裂的主要变形机制,断口上的类解理扩展平面以及微观上类解理花样是DD6单晶高温合金室温振动疲劳断裂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6单晶高温合金 振动疲劳 断裂机理 类解理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时效对DD6单晶高温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维维 刘世忠 +1 位作者 李影 李嘉荣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99,共6页
采用螺旋选晶法制备DD6合金单晶试棒,标准热处理后在980℃长期时效2000 h,研究980℃长期时效对DD6单晶高温合金的组织演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长期时效时间的延长,合金中γ′相的尺寸增大,2000 h后γ′相尺寸约为1μm,没有... 采用螺旋选晶法制备DD6合金单晶试棒,标准热处理后在980℃长期时效2000 h,研究980℃长期时效对DD6单晶高温合金的组织演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长期时效时间的延长,合金中γ′相的尺寸增大,2000 h后γ′相尺寸约为1μm,没有TCP相析出,合金具有较好的组织稳定性。2000 h长期时效试样在980℃/243 MPa下持久寿命为180.16 h,为热处理态的56.3%;在1070℃/130 MPa下持久寿命为144.42 h,为热处理态的35.31%,断裂模式均为微孔聚集型断裂;相比热处理态的合金,2000 h长期时效态试样760℃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降低5.55%和5.88%;980℃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下降11%和1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6单晶高温合金 长期时效 持久性能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6单晶高温合金模拟薄壁试样超高频振动疲劳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至远 陈皓晖 +5 位作者 陈新 仲朝锋 张悦 胡江坤 许巍 何玉怀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8-106,共9页
以具有空心气冷结构涡轮叶片用第二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6为研究对象,研究试样厚度对其超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方法结合实测设计了工作段厚度为0.5 mm的超高频振动疲劳薄壁试样,实测一弯共振频率达到1425 Hz左右,采用电磁振... 以具有空心气冷结构涡轮叶片用第二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6为研究对象,研究试样厚度对其超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方法结合实测设计了工作段厚度为0.5 mm的超高频振动疲劳薄壁试样,实测一弯共振频率达到1425 Hz左右,采用电磁振动台开展超高周疲劳实验,获取最高至10~9周次的疲劳S-N曲线,并开展与标准旋转弯曲疲劳、标准振动疲劳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D6单晶高温合金的疲劳强度在10~7~10~9周次范围内下降约25%,薄壁试样高周疲劳强度和同材料标准旋弯疲劳强度基本一致,略低于标准振动疲劳强度;薄壁试样的裂纹在危险截面的表面萌生,呈线源特征,疲劳扩展区存在两个扩展平面,呈现类解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6单晶高温合金 薄壁试样 超高频振动疲劳 超高周疲劳S-N曲线 断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6单晶带气膜孔平板试件高周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志金 张明岐 《电加工与模具》 2021年第1期60-63,共4页
利用电液束、激光、电火花三种不同制孔工艺制备了DD6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气膜孔平板试验件,在980℃下对试件的高周疲劳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疲劳极限与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制孔工艺对试件的高周疲劳性能影响显著,电液束... 利用电液束、激光、电火花三种不同制孔工艺制备了DD6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气膜孔平板试验件,在980℃下对试件的高周疲劳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疲劳极限与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制孔工艺对试件的高周疲劳性能影响显著,电液束制孔工艺的疲劳极限较高速电火花制孔、毫秒激光制孔工艺提升约5.3%和7.1%。不同制孔工艺的试样断口形貌特征相似,均属于典型的多源断裂,断面大体分为孔周的裂纹源区、沿{001}面的扩展区及沿{111}面的瞬断区三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6镍基单晶合金 气膜冷却孔 高周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