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IL-1β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抗炎症反应活性
1
作者 李璠 孙海凤 +5 位作者 孙萌 高雁怩 孙杨杨 张路捷 白娟 姜平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0-899,共10页
IL-1β可介导炎症病理,阻断IL-1活性具有重要抗炎治疗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猪IL-1β原核表达质粒,进行大肠杆菌表达和蛋白纯化,制备重组蛋白。采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获得4株稳定分泌IL-1β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1E2、2H3、5H3及7E7);... IL-1β可介导炎症病理,阻断IL-1活性具有重要抗炎治疗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猪IL-1β原核表达质粒,进行大肠杆菌表达和蛋白纯化,制备重组蛋白。采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获得4株稳定分泌IL-1β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1E2、2H3、5H3及7E7);4株单抗腹水ELISA效价高达1∶1024000;5H3单抗识别的抗原表位为149 DLKREVVFCM 158;1E2、2H3和7E7单抗所识别的抗原表位为202 KRYPKRD 208。脂多糖(LPS)小鼠炎症模型抗炎试验结果显示,相对LPS对照组,IL-1β单抗处理组小鼠血清NO、TNF-α、IL-6和IL-1β含量及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表明4株单抗均有较好抗炎效果,其中1E2单抗抗炎作用最优,为猪IL-1β阻断药物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 单克隆抗体 炎症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PD-1单克隆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2
作者 王卓 徐司雨 +8 位作者 夏兴霞 李志敏 毕振威 钱晶 莫菲 诸玉梅 王永山 孙树民 谭业平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5期10-16,共7页
为筛选犬程序性死亡受体1(cPD-1)单克隆抗体,以原核表达并纯化复性的cPD-1胞外区蛋白为靶抗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技术和间接ELISA方法,经3轮轮筛选和克隆化,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cPD-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F9... 为筛选犬程序性死亡受体1(cPD-1)单克隆抗体,以原核表达并纯化复性的cPD-1胞外区蛋白为靶抗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技术和间接ELISA方法,经3轮轮筛选和克隆化,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cPD-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F9。间接ELISA检测显示1F9杂交瘤细胞株连续传代培养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效价达到1∶2048,亚型鉴定重链为IgG1,轻链为κ;以HEK293细胞表达cPD-1胞外区蛋白为检测抗原,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F9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结合cPD-1胞外区蛋白。本研究通过小鼠杂交瘤技术成功筛选到1株鼠源cPD-1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单克隆抗体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Ⅰ型干扰素受体亚基1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3
作者 裘霁宛 孔永 +4 位作者 陈卫 徐蕾 曹纯洁 陈涛 吴亦亮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411,共8页
Ⅰ型干扰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抗体阻断其信号转导通路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本研究以人Ⅰ型干扰素受体亚基1(IFNAR1)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采用B细胞克隆技术筛选兔抗人IFNAR... Ⅰ型干扰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抗体阻断其信号转导通路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本研究以人Ⅰ型干扰素受体亚基1(IFNAR1)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采用B细胞克隆技术筛选兔抗人IFNAR1单克隆抗体,经过人源化改造获得QX006N。体外研究结果显示,QX006N能特异性地结合人IFNAR1,亲和力约108 pmol/L,可阻断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生物学效应。本研究为开发靶向干预Ⅰ型干扰素信号途径用于治疗SLE的抗体药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克隆 人源化 单克隆抗体 IFNAR1 Ⅰ型干扰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马菌素B_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检测方法初步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姚静静 胡骁飞 +4 位作者 韩俊岭 李青梅 王方雨 邓瑞广 张改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9-1017,共9页
拟制备灵敏高、特异性强的抗伏马菌素B_1(FB_1)单克隆抗体,并初步应用于FB_1的检测,以期为FB_1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采用碳二亚胺法(EDC)制备人工抗原FB_1-BSA和FB_1-OVA。以免疫原FB_1-BSA免疫BALB/c小鼠,每四周免疫一次。... 拟制备灵敏高、特异性强的抗伏马菌素B_1(FB_1)单克隆抗体,并初步应用于FB_1的检测,以期为FB_1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采用碳二亚胺法(EDC)制备人工抗原FB_1-BSA和FB_1-OVA。以免疫原FB_1-BSA免疫BALB/c小鼠,每四周免疫一次。四免后,小鼠脾B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后,采用ELISA筛选,建立分泌抗FB_1抗体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采用动物体内诱生腹水方法制备出抗FB_1单抗,并鉴定单抗的各种性能;初步建立FB_1免疫学检测方法。结果得到1株稳定分泌抗FB_1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2E11-H3,该细胞株分泌的mAbs的效价高达1∶1.02×10~6,亲和力常数平均值为7.98×10^(10) L·mol^(-1),亚型为IgG_3。FB_1mAbs的工作浓度为1∶6.0×10~4,与FB_1发生特异性反应,间接竞争ELISA测得IC_(50)=43.65ng·mL^(-1);与FB_1结构类似物FB_2和FB_3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385%和72.4%,与其他霉菌毒素及载体蛋白BSA和OVA均无交叉反应。样品回收率在85.85%~114.07%,平均值为98.81%;变异系数为10.11%。本研究制备出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亲和力高的FB_1单抗,并初步建立FB_1免疫学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马菌素B1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单克隆抗体分析流感病毒H1亚型HA蛋白的抗原表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慧瑾 郭春艳 +5 位作者 赵彭花 李研 高锦伟 胡巧侠 李元 胡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目的对甲型流感病毒H1亚型血凝素蛋白的抗原表位进行分析。方法以前期获得的97株抗H1亚型HA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为研究工具,用间接ELISA方法对不同亚型的血凝素抗原进行反应,将H1亚型HA蛋白的抗原表位进行粗分类,用ELISA阻断试验对抗原表... 目的对甲型流感病毒H1亚型血凝素蛋白的抗原表位进行分析。方法以前期获得的97株抗H1亚型HA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为研究工具,用间接ELISA方法对不同亚型的血凝素抗原进行反应,将H1亚型HA蛋白的抗原表位进行粗分类,用ELISA阻断试验对抗原表位进行细分类。选取两类抗原表位的抗体,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结构域,推测抗体结合的具体氨基酸位点。结果根据抗体的交叉反应性不同,将流感病毒H1亚型的HA的抗原表位分为8类;根据ELISA阻断试验的初步结果,H1亚型HA抗原的抗原表位又被细分为15类,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预测的抗体与流感病毒HA抗原结合的氨基酸位点结果与ELISA阻断试验结果相吻合。结论证明流感病毒H1N1亚型HA抗原上至少含有15个抗原表位,且通过ELISA阻断试验和计算机模拟分析得到了相互印证,为流感病毒血凝素HA抗原表位预测方法的完善及通用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H1亚型 HA抗原 抗原表位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特异性黄曲霉毒素B_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肖智 李培武 +2 位作者 张奇 张文 丁小霞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0,共5页
本研究将黄曲霉毒素B1转化为半缩醛B2a,在硼氢化钠(NaBH4)还原作用下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完全抗原。将制备的完全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4次免疫后取其脾脏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细胞融合,采用半固体培养基筛选后鉴定,获得杂交瘤细胞株3A... 本研究将黄曲霉毒素B1转化为半缩醛B2a,在硼氢化钠(NaBH4)还原作用下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完全抗原。将制备的完全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4次免疫后取其脾脏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细胞融合,采用半固体培养基筛选后鉴定,获得杂交瘤细胞株3A12,抗体的灵敏度可达6.1±0.025ng/mL,抗体与其它黄曲霉毒素B2、G1及G2的交叉反应率依次为7.8%、20.2%及0.6%,与黄曲霉毒素M1交叉反应率小于0.1%。本研究为研发花生等农产品黄曲霉毒素B1特异性免疫分析技术及产品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致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JXA1株Nsp2基因分段克隆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4
7
作者 胡鸿惠 曹振 +6 位作者 赵铁柱 王斌 秦亚嫚 杨璐 王传彬 陈西钊 田克恭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9-44,共6页
分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非结构蛋白Nsp2,扩增和克隆JXA1株Nsp2基因的4个片段,并将它们分别插入pGEX-6P-1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蛋白,纯化后进... 分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非结构蛋白Nsp2,扩增和克隆JXA1株Nsp2基因的4个片段,并将它们分别插入pGEX-6P-1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蛋白,纯化后进行活性鉴定。以分段表达的蛋白为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用于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用PRRSVNVDC-JXA1株灭活疫苗对BALB/c小鼠进行常规免疫,最后一次用活毒加强免疫,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在聚乙二醇作用下融合,经过选择性培养、有限稀释筛选到1株针对Nsp2的杂交瘤细胞株6B8。鉴定结果表明,该株杂交瘤细胞仅与4个蛋白片段中的Nsp2F1有反应,细胞经长期体外培养和冻存后复苏能稳定分泌抗体,上清效价达1∶210,腹水效价达1∶106。本研究成功表达了4个PRRSV JXA1株的非结构蛋白Nsp2的片段,以其为抗原建立筛选方法,得到1株针对Nsp2的单克隆抗体,为研究Nsp2功能和建立相关诊断方法奠定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RSVJXA1 NSP2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马素B_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钟秋芳 肖希龙 +2 位作者 章红 William P.Norred F.Meredith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7-270,共4页
本研究采用戊二醛一步法制备免疫抗原FB1 KLH和包被抗原FB1 BSA ,免疫BALB/c小鼠 ,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I ELISA)并测定血清效价。结果表明 :FB1 BSA最适包被浓度为 1μg/ml,抗体最适稀释度为 1∶10 0 0 0 ,血清效价可达 1∶12 80 ... 本研究采用戊二醛一步法制备免疫抗原FB1 KLH和包被抗原FB1 BSA ,免疫BALB/c小鼠 ,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I ELISA)并测定血清效价。结果表明 :FB1 BSA最适包被浓度为 1μg/ml,抗体最适稀释度为 1∶10 0 0 0 ,血清效价可达 1∶12 80 0 0。第 4次免疫后 ,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分泌FB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融合率为 96 % ,阳性率为 98%。细胞上清抗体ELISA效价为 1∶3 2× 10 6,腹水抗体效价为 1∶8× 10 8。经鉴定 ,该株单抗的亚类为IgG1,分子量为 185 4KDa ,染色体数目介于 96~ 10 4之间 ,亲和常数为 1 16× 10 7M-1,与另三种常见的真菌毒素 (串珠镰刀菌素 ,T 2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和两种载体蛋白 (牛血清白蛋白 ,血蓝蛋白 )无交叉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马素B1 单克隆抗体 制备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K-1单克隆抗体抑制实验性脉络膜血管新生(英文)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含 刘哲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891-894,共4页
目的:探讨FLK-1单克隆抗体对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激光击射的方法诱导成年C57BL/6小鼠CNV模型,术前及术后3,6,9d利用腹腔注射的方法给与实验组小鼠FLK-1单克隆抗体500μg,激光术... 目的:探讨FLK-1单克隆抗体对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激光击射的方法诱导成年C57BL/6小鼠CNV模型,术前及术后3,6,9d利用腹腔注射的方法给与实验组小鼠FLK-1单克隆抗体500μg,激光术后10d处死小鼠,行脉络膜灌流铺片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CNV的发展,定量评价FLK-1单克隆抗体对于实验性CNV的治疗作用。结果:术后10d所有激光光斑均发展为实验性CNV,脉络膜灌流铺片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表明实验组小鼠CNV的发展受到明显抑制(P<0.001)。结论:FLK-1单克隆抗体可以抑制实验性CNV的发展,提示拮抗FLK-1可能成为治疗CNV有效的生物学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血管新生 FLK-1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VP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傅秋玲 刘伟 +9 位作者 黄瑜 傅光华 万春和 程龙飞 陈红梅 施少华 刘荣昌 陈珍 陈翠腾 林建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54-560,共7页
为制备抗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DHAV-1a)结构蛋白VP1的单克隆抗体(MAbs),本研究以pGEX-VP1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同时以纯化浓缩的全病毒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筛选抗VP1蛋白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的间接ELISA方法,经融合、筛选制备杂交瘤细胞... 为制备抗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DHAV-1a)结构蛋白VP1的单克隆抗体(MAbs),本研究以pGEX-VP1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同时以纯化浓缩的全病毒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筛选抗VP1蛋白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的间接ELISA方法,经融合、筛选制备杂交瘤细胞及鉴定MAbs的稳定性、特异性、腹水效价和中和活性等生物学活性,获得了2株持续且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A2和5G3)。MAbs腹水ELISA效价分别为1∶3.2×104和1∶2.0×106。亚类鉴定均为IgG1/κ型。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2株MAbs均能与DHAV-1aVP1蛋白和DHAV-1a全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2株MAbs能与鸭1型甲肝病毒(DHAV-1)和DHAV-1a发生交叉反应。中和试验结果显示5G3株具有中和活性。结果表明2株MAbs的ELISA效价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均能与DHAV-1和DHAV-1a全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其中一株具有中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甲肝病毒亚型 单克隆抗体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师宇 王蓓蕾 +10 位作者 谢光洪 李小兵 宋文学 周晓翠 张志刚 孔涛 张焱 肖成蕊 牟俊 于光 王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465-5466,5515,共3页
[目的]为黄曲霉毒素类生物毒素研究提供试验参考。[方法]黄曲霉毒素B1与人血清白蛋白耦联后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通过阳性株的筛选和克隆等步骤,制备了3株稳定分泌抗黄曲霉毒素B1的单克隆抗体,用... [目的]为黄曲霉毒素类生物毒素研究提供试验参考。[方法]黄曲霉毒素B1与人血清白蛋白耦联后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通过阳性株的筛选和克隆等步骤,制备了3株稳定分泌抗黄曲霉毒素B1的单克隆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成功地筛选出能够分泌抗黄曲霉毒素B1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出对黄曲霉毒素B1具有高亲合力、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结论]为鲜奶及奶粉的快速筛检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XELOX化疗治疗老年晚期直肠癌的近远期效果及其对ICAM-1、Cox-2和CK-20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展易 杨昌谋 +2 位作者 郭俊宇 覃安强 郭厚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8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XELOX化疗治疗老年晚期直肠癌的近远期效果及其对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环氧酶-2(Cox-2)和细胞角蛋白-20(CK-2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11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外...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XELOX化疗治疗老年晚期直肠癌的近远期效果及其对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环氧酶-2(Cox-2)和细胞角蛋白-20(CK-2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11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88例老年晚期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XELOX化疗组(单独组)和XELOX化疗+西妥昔单克隆抗体组(联合组),每组各44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ICAM-1、Cox-2和CK-20的变化。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0.45%,显著高于单独组的40.91%(P〈0.05),但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1年生存率与单独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独组(P〈0.05);而且,联合组患者的局部复发与转移率也明显低于单独组(P〈0.05);单独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6.263个月,显著短于联合组的20.658个月(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CAM-1、Cox-2和CK-20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且,联合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XELOX化疗可显著提高老年晚期直肠癌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抑制肿瘤相关基因ICAM-1、Cox-2和CK-20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西妥昔单克隆抗体 XELOX化疗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环氧酶-2 细胞角蛋白-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榛子主要过敏原Cor h 1单克隆抗体识别抗原表位区域的确定
13
作者 赵郭存 张强 +2 位作者 杨波 吉琼梅 刘志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264-269,共6页
目的确定已获得的四株榛子主要过敏原Cor h1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区域。方法构建谷胱甘肽疏基转移酶(GST)与Cor h1不同截短体的表达载体并表达GST-Cor h1融合蛋白,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单抗与不同融合蛋白的反应,并结合DNAs... 目的确定已获得的四株榛子主要过敏原Cor h1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区域。方法构建谷胱甘肽疏基转移酶(GST)与Cor h1不同截短体的表达载体并表达GST-Cor h1融合蛋白,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单抗与不同融合蛋白的反应,并结合DNAstar表位分析软件推知不同单抗的抗原识别表位区域。结果确定了四株Cor h1单抗的抗原识别表位区域,分别是4G7和2H3抗体的抗原表位位于Cor h1第120~126位氨基酸,5F2和1G4抗体的抗原表位位于Cor h1第43~52位氨基酸。结论四株Cor h1单抗的抗原识别表位区域的确定,为Cor h1的进一步研究和食品安全检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子过敏 COR H 1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1蛋白鼠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改进及意义
14
作者 高雪松 刘萃龙 +5 位作者 周立权 孙玉龙 梁瑞霞 陈伟 洪宝发 周建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56-57,共2页
目的为PC-1蛋白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纯化后的PC-1蛋白及其N端46个氨基酸与GST的融合蛋白(GST-PC-1和GST-PC-1-46)为抗原,通过常规和脾内免疫相结合的方法免疫BALB/c小鼠,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用直接ELISA法进行... 目的为PC-1蛋白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纯化后的PC-1蛋白及其N端46个氨基酸与GST的融合蛋白(GST-PC-1和GST-PC-1-46)为抗原,通过常规和脾内免疫相结合的方法免疫BALB/c小鼠,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用直接ELISA法进行克隆化筛选,单克隆抗体的染色体分析及亚类鉴定,检测PC-1基因表达及分布。结果成功获得2株抗鼠PC-1基因单克隆抗体,抗体亚型为IgG1,PC-1在高恶性前列腺癌细胞C4-2中高表达,在低恶性前列腺癌细胞LNCaP中少量表达,与前期研究结果相符。免疫组化染色示PC-1蛋白定位于细胞质。结论PC-1蛋白鼠单克隆抗体成功制备,针对PC-1基因蛋白的单抗在前列腺癌的放射免疫显像诊断及导向治疗上有潜在应用价值;可用于PC-1蛋白功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基因 前列腺肿瘤 单克隆抗体 脾内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肠弯曲菌PEB1重组蛋白的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5
作者 任思坡 孙万邦 +3 位作者 杜联峰 余妍 黄俊琼 罗军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3期16-18,共3页
目的表达CJ PEB1重组蛋白,制备并鉴定CJ PEB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诱导培养工程菌E.co-li BL21(DE3)表达CJ PEB1重组蛋白,以PEB1蛋白溶液与等体积的佐剂完全乳化作为免疫原常规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无菌取其脾细胞与小鼠... 目的表达CJ PEB1重组蛋白,制备并鉴定CJ PEB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诱导培养工程菌E.co-li BL21(DE3)表达CJ PEB1重组蛋白,以PEB1蛋白溶液与等体积的佐剂完全乳化作为免疫原常规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无菌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建立杂交瘤细胞株。将建株的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诱生腹水制备抗体,应用间接ELISA法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检测腹水中抗体的效价,应用Western-blot和玻片凝集试验检测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得到高纯度的CJ PEB1重组蛋白,蛋白质分子量大小与预计的理论值相符。获得两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两株杂交瘤细胞诱生的腹水,经间接ELISA法检测,腹水中的抗体效价分别为8×104和5×104,经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检测效价均为1∶16。通过Western-blot鉴定,两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均与PEB1蛋白特异性地结合;其诱生的腹水与CJ菌液混合出现凝集现象,而与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菌液混合均未出现凝集现象。结论成功建立了两株稳定分泌抗CJ PEB1重组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制备了抗CJ PEB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今后研究多种检测CJ的方法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PEB1重组蛋白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S 标记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Hepama-1的制备
16
作者 周桢堂 庄道玲 +4 位作者 吴元芳 张雨龙 贺战军 刘关福 要福增 《同位素》 CAS 1998年第3期163-167,共5页
采用H235SO4与苯胺合成35S-苯胺硫酸盐,经高温转换成35S-对氨基苯磺酸,然后再用碳二亚胺交联到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Hepama-1上。所得35S-MAbHepama-1用Elisa方法检测仍保持良好的免疫活性... 采用H235SO4与苯胺合成35S-苯胺硫酸盐,经高温转换成35S-对氨基苯磺酸,然后再用碳二亚胺交联到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Hepama-1上。所得35S-MAbHepama-1用Elisa方法检测仍保持良好的免疫活性。产品最高比活度可达51.8GBq/g,放化纯度>95%,放化产率以H235SO4投料计算最高可达27%,以35S-对氨基苯磺酸投料计算最高可达45%,适用于做荷瘤裸鼠动物模型放免治疗研究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单克隆抗体 Hepama-1 硫35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IV-1 gp4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意义
17
作者 邓郁青 张坤娟 +4 位作者 王从印 张征峥 宋小天 张红中 王润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48-49,共2页
目的为HIV-1感染的检测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基因工程重组抗原HIV-1 gp41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和间接ELISA法制备抗gp4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用ELISA法鉴定所得mAb的Ig亚类、效价及特异性。单抗经饱和硫酸铵(SAS)... 目的为HIV-1感染的检测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基因工程重组抗原HIV-1 gp41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和间接ELISA法制备抗gp4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用ELISA法鉴定所得mAb的Ig亚类、效价及特异性。单抗经饱和硫酸铵(SAS)纯化和HRP标记后,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筛选检测gp41蛋白的最佳配伍单抗,分别包被ELISA板及作为酶标mAb,建立双mAb夹心ELISA法。结果经细胞融合、筛选、克隆化,获得了12株可分泌高效价mAb的杂交瘤细胞。纯化的腹水mAb经配对试验,选出2株mAb:7D4和9G2-HRP建立了双mAb夹心ELISA法,检测HIV-1 gp41抗原的灵敏度是1μg/L。结论获得12株效价高的抗HIV-1 gp41的mAb,建立了特异性强、灵敏度较高的检测HIV-1 gp41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HIV包膜蛋白质gp41 单克隆抗体 抗体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活化受体-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18
作者 马文静 何韶衡 +4 位作者 周艳春 陈玉珍 黄阗 方泽漫 陈霖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8-461,共4页
目的制备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PAR-1特异性片段为免疫原(13肽)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PAR-1 mAb。采用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apture ELISA)鉴定mAb的Ig亚类;通过ELISA、Dot blot、免疫组化染... 目的制备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PAR-1特异性片段为免疫原(13肽)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PAR-1 mAb。采用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apture ELISA)鉴定mAb的Ig亚类;通过ELISA、Dot blot、免疫组化染色法、流式细胞仪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鉴定mAb的特异性。结果获得2株可稳定分泌抗PAR-1 mAb的杂交瘤细胞,其亚型分别为IgMI、gG2b。免疫组化染色表明,mAb与人扁桃体、结肠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包皮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反应呈阳性。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2株mAb与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胞浆内及细胞膜上的PAR-1均呈阳性反应。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荧光标记的阳性反应物在A549细胞胞浆内及细胞膜上均可见。结论成功地制备出抗PAR-1 mAb,为进一步研究炎症性疾病提供有用的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活化受体-1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蛋白19片段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19
作者 张慧茹 翟晋豫 +2 位作者 刘珍 王雪琴 孟素香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9,共5页
为制备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单克隆抗体(mAb),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小鼠的抗体效价,融合、筛选、克隆化单克隆抗体,将筛选得到的单克隆细胞株注入小鼠腹腔制备腹水,采用辛酸硫酸铵法、蛋白A柱纯化腹水抗体,以SDS-PAGE凝胶电... 为制备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单克隆抗体(mAb),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小鼠的抗体效价,融合、筛选、克隆化单克隆抗体,将筛选得到的单克隆细胞株注入小鼠腹腔制备腹水,采用辛酸硫酸铵法、蛋白A柱纯化腹水抗体,以SDS-PAGE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抗体纯度和浓度;利用鼠抗体亚型鉴定试剂盒对单克隆抗体进行亚型鉴定;采用阻断ELISA法测定mAb的敏感性(IC50)。结果表明,筛选获得4株分泌角蛋白19片段mAb的细胞株,将4株细胞株2F9、3H5、7C3、6F11注入小鼠腹腔,分别获得效价为2.56×105、5.12×105、5.12×105、2.56×105的单克隆抗体,经纯化,抗体蛋白浓度为12.43mg/mL^16.00mg/mL,为IgG1型抗体,其IC50在1.03ng/mL^1.53ng/mL之间。说明获得了4株分泌高效价CYFRA21-1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为建立CYFRA21-1的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 单克隆抗体 IGG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K-1单克隆抗体抑制实验性视网膜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张含 刘哲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139-1141,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FLK-1)单克隆抗体(anti-FLK1mAb)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的抑制作用,同时分析其对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将生后第7d的C57BL/6幼鼠置于高氧箱中饲养5d后取回至正...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FLK-1)单克隆抗体(anti-FLK1mAb)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的抑制作用,同时分析其对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将生后第7d的C57BL/6幼鼠置于高氧箱中饲养5d后取回至正常空气环境诱导RNV模型,生后第12,13,15d利用腹腔注射的方法给与实验组小鼠anti-FLK1 mAb500μg(对照组给与等量的大鼠免疫球蛋白),生后第17d处死动物行视网膜铺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测量视网膜血管无灌注区的面积,计数RNV内皮细胞核数目,定量分析anti-FLK1 mAb对于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以及实验性RNV形成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成功建立了RNV模型,实验组RNV的形成明显受到抑制(P<0.01),同时anti-FLK1 mAb也加重了RNV模型的缺血过程(P<0.05)。结论:拮抗FLK-1可以有效抑制RNV的形成,提示拮抗FLK-1可能成为治疗RNV有效的生物学方法之一,其可能加重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潜在副作用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新生 FLK-1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