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0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交通回滞的混合交通流元胞传输模型
1
作者 王志建 宋程龙 王久增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73-380,共8页
常规的混合交通流元胞传输模型(cell transmission model,CTM)在表述诸如交通回滞这类复杂的现象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将混合交通流CTM与实际观测到的交通回滞现象相结合,引入了反向波折减系数以更好地模拟交通流从拥堵状态恢复... 常规的混合交通流元胞传输模型(cell transmission model,CTM)在表述诸如交通回滞这类复杂的现象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将混合交通流CTM与实际观测到的交通回滞现象相结合,引入了反向波折减系数以更好地模拟交通流从拥堵状态恢复至自由流状态的过程,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基本图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考虑交通回滞的混合交通流CTM,进一步提高了宏观交通流仿真模型的精准度。通过与跟驰模型微观仿真进行了对比表明,在不同的智能网联车比例下,考虑交通回滞的混合交通流CTM绝对误差均在30 s以内,相对误差在4%以内,较普通的混合交通流CTM提高了模型精度,可以较好地描述混合交通流的宏观运行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元胞传输模型 交通回滞 自动驾驶 交通拥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源噪声及信号传输的雷达系统仿真模型
2
作者 王奇 王子瑶 郑峻峰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778,共11页
噪声和信号传输是雷达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设计一种考虑多源噪声及信号传输质量的毫米波雷达系统仿真模型。模型包括频率合成器、信号收发机以及信号处理等模块,能够模拟信号发生、传输至雷达测速、测距的系统。以此为框架,... 噪声和信号传输是雷达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设计一种考虑多源噪声及信号传输质量的毫米波雷达系统仿真模型。模型包括频率合成器、信号收发机以及信号处理等模块,能够模拟信号发生、传输至雷达测速、测距的系统。以此为框架,设计考虑电源噪声、杂散噪声和杂波噪声的噪声模型,对雷达漏警、虚警等情况进行模拟预测。在信号传输方面,建立等效电路模型,并结合场路协同分析方法,提高仿真精度。对于典型案例,发现时钟信号存在“回勾”问题,这表明仿真模型能够通过检测“眼图”、信号波形等指标,有效预测雷达可能存在的信号传输质量问题,并指导传输线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系统仿真模型 多源噪声 信号传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的无线传感网络通信传输信号延迟消除方法
3
作者 崔蕾 王同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3-549,共7页
为了解决受环境影响无线传感网络通信传输信号的延迟问题,提出了一种传输信号延迟消除的方法。将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和小波神经网络(WNN)相结合,进行通信传输信号延迟的组合预测。根据延迟预测结果设计传输信号延迟消除流程... 为了解决受环境影响无线传感网络通信传输信号的延迟问题,提出了一种传输信号延迟消除的方法。将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和小波神经网络(WNN)相结合,进行通信传输信号延迟的组合预测。根据延迟预测结果设计传输信号延迟消除流程的步骤和约束条件,并以此构建无线传感网络通信传输的优化目标函数,引入免疫克隆蛙跳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获取最优的传输方案。仿真分析表明,所提方法的延迟预测误差和端到端延迟误差低于0.01 s,能量消耗最大值为6.4 W,平均丢包率最大值为0.286%。上述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准确预测和消除无线传感网络通信传输信号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络 传输信号 延迟消除 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 小波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联邦大语言模型训练的传输优化技术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顿婧博 李卓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5,共14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大型语言模型不断涌现.但是专用大语言模型的用户及数据集大多具有隐私性和安全性要求,数据安全隐私问题亟待解决.在此背景下,联邦大语言模型应运而生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型语言模型庞大的数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大型语言模型不断涌现.但是专用大语言模型的用户及数据集大多具有隐私性和安全性要求,数据安全隐私问题亟待解决.在此背景下,联邦大语言模型应运而生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型语言模型庞大的数据量以及联邦学习的分布式架构,海量的参与节点与云服务器间进行大量的模型交换会产生较高的通信成本.为提升模型收敛速率,研究人员对面向联邦大语言模型训练的传输优化技术展开了研究.文章分析了联邦大语言模型所面临的挑战;综述了基于模型微调的传输优化方法、基于模型压缩的传输优化方法以及基于分布式并行处理的传输优化的优化问题;介绍了已有的开源联邦大语言模型以及所用到的传输优化技术,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大语言模型 传输优化 通信开销 模型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裂隙网络几何特征参数的岩体溶质传输过程预测模型研究
5
作者 佴宇鏖 周佳庆 +3 位作者 李长冬 郭利国 甘馥硕 朱寅斌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41-1652,共12页
裂隙岩体中溶质传输的机理与运移过程预测是水工岩石力学与水文地质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同时也是基岩裂隙含水层污染治理、高放射性核废料安全处置、地下资源高效开发、渗漏示踪及灾害化学信号解译等应用需求的关键瓶颈难题。开展了... 裂隙岩体中溶质传输的机理与运移过程预测是水工岩石力学与水文地质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同时也是基岩裂隙含水层污染治理、高放射性核废料安全处置、地下资源高效开发、渗漏示踪及灾害化学信号解译等应用需求的关键瓶颈难题。开展了不同裂隙网络几何特征下的岩体溶质运移过程模拟,系统性分析了裂隙密度、裂隙离散性、裂隙平均开度对溶质运移过程的定量控制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裂隙密度和平均开度在岩体溶质传输过程中起决定性控制作用,而裂隙分布离散系数对溶质传输过程的影响程度,则取决于特定裂隙网络形成的连通路径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裂隙无量纲密度和平均开度的岩体关键传质系数(水动力弥散系数D和溶质传输速度Vt)参数化表征公式。通过将岩体关键传质系数的参数化表征公式,嵌入宏观对流-扩散经典解析解中,构建出了基于裂隙网络几何特征参数的岩体溶质传输过程预测模型。最后,通过与不同工况下的岩体溶质传输数值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所提预测模型的有效性。所构建的溶质传输过程预测模型,能够仅依据裂隙网络几何特征参数和水动力条件,实现溶质传输过程的高保真度预测。研究成果对于低成本、快速高效地预测裂隙岩体中的物质运移过程提供了重要支撑,对于地下环境污染快速评估、地下资源高效开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所揭示的裂隙网络几何特征对溶质传输特性的定量控制机制,为岩体结构演变与水化学信号关联机制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水化学信号示踪岩体灾变状态及灾害早期预警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裂隙网络 溶质传输 穿透曲线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无线传输路径损耗统计模型用于矿井的适用性研究
6
作者 彭铭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3,85,共8页
矿井移动通信、人员和车辆定位、无线视频和无线传感等系统的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需进行链路预算,确定系统允许最大无线传输路径损耗。无线传输路径损耗统计模型是预测无线传输路径损耗的有效方法。分析研究了通用无线传输路径损耗统计... 矿井移动通信、人员和车辆定位、无线视频和无线传感等系统的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需进行链路预算,确定系统允许最大无线传输路径损耗。无线传输路径损耗统计模型是预测无线传输路径损耗的有效方法。分析研究了通用无线传输路径损耗统计模型在矿井的适用性:(1)单频通用无线传输路径损耗统计模型的变量中没有频率,仅适用于预测单一频率不同距离下的无线传输路径损耗,而矿井移动通信、人员和车辆定位、无线视频和无线传感等系统的工作频段较多,且没有考虑矿井特殊环境因素对无线传输的影响,因此,单频通用无线传输路径损耗统计模型不适用于矿井。(2)多频通用无线传输路径损耗统计模型的变量中有频率,适用于预测多个频率(即相应频段范围内)不同距离下的无线传输路径损耗,但仅考虑了频率和距离对无线传输的影响,而没有考虑矿井特殊环境因素对无线传输的影响。使用多频通用无线传输路径损耗统计模型预测矿井辅助运输大巷和掘进巷道中无线传输路径损耗时,误差均值较为接近,均为8~9 dB,由于预测误差较大,所以多频通用无线传输路径损耗统计模型不适用于矿井。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矿井特殊环境建立的矿井无线传输路径损耗统计模型。因此,有必要针对矿井有限空间特殊环境,研究建立矿井无线传输路径损耗统计模型,指导矿井移动通信、人员和车辆定位、无线视频和无线传感等系统的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信 无线传输 路径损耗 统计模型 无线网络规划 基站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网线路传输安全的电力市场分布式交易模型研究
7
作者 李远征 张虎 +2 位作者 刘江平 赵勇 连义成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38-1952,共15页
电力市场分布式交易模型可有效缓解传统集中模型下市场主体的隐私安全等问题,但难以在保障市场主体收益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因此,基于电网线路传输安全,首先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构建集中式交易模型,... 电力市场分布式交易模型可有效缓解传统集中模型下市场主体的隐私安全等问题,但难以在保障市场主体收益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因此,基于电网线路传输安全,首先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构建集中式交易模型,并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和对偶定理,将其等价分解为各市场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分布式交易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2种适用于不同情形的分布式交易方法及其求解算法,并构造电网安全成本影响市场主体的决策,从而保证电网线路传输安全.最后,基于算例分析,验证了2种交易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配电网 分布式电能交易 线路传输安全 市场交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锡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电子传输模型优化及器件性能研究
8
作者 程友良 杜慧彬 +1 位作者 张忠宝 王凯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9-1639,共11页
针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而言,其光阳极的材料特性与设计参数对DSSC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为了深入研究这一影响,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以探究光阳极结构变化对DSSC性能的详细影响。但目前的数学模型不够完善且预测精度较低,因而本... 针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而言,其光阳极的材料特性与设计参数对DSSC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为了深入研究这一影响,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以探究光阳极结构变化对DSSC性能的详细影响。但目前的数学模型不够完善且预测精度较低,因而本文在光电子传输理论和朗伯比尔定律的基础上,采用常数堆叠法和可变堆叠法将孔隙率对电子扩散系数的影响引入到DSSC的数学模型中,建立了更加完善且精确的电子传输模型,该模型能够更深入剖析光阳极结构参数变化对DSSC性能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了在不同孔隙体积、电子寿命、SnO_(2)涂层厚度及比表面积下DSSC的性能。结果发现:随着SnO_(2)薄膜孔隙体积的增加,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逐渐减小,而开路电压则呈增大趋势,这导致光电转换效率逐渐降低。当孔隙体积达到0.10 cm^(3)/g时,DSSC光电转换效率达5.16%,因此在保证电池刚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SnO_(2)的孔隙体积,有利于吸收系数和扩散系数的提升,这两个参数的提升有利于DSSC整体性能的提升,同时电子寿命的延长会带来太阳能电池短路电流密度和开路电压的增大,进而提升光电转换效率,当电子寿命达到200 ms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5.82%。本研究通过详细的数值模拟分析,为优化光阳极结构从而提升DSSC的光电性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有助于进一步推动DSSC的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电子传输模型 孔隙体积 比表面积 电子寿命 数值模拟 光电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客货混行交通流元胞传输模型
9
作者 刘颖 张鹏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2,共8页
针对客货混行引发的交通流稳定性下降、交通安全风险增加以及运行效率降低等问题,构建一个多车道客货混行交通流元胞传输模型,从宏观角度研究不同货车渗透率下的高速公路客货混行交通流特性.首先,利用微观车辆跟驰模型,分析均质小汽车... 针对客货混行引发的交通流稳定性下降、交通安全风险增加以及运行效率降低等问题,构建一个多车道客货混行交通流元胞传输模型,从宏观角度研究不同货车渗透率下的高速公路客货混行交通流特性.首先,利用微观车辆跟驰模型,分析均质小汽车和货车交通流的基本图特征,提出不同货车渗透率下的客货混行交通流基本图模型.然后,采用具体参数表征换道、有限加速度造成的道路交通容量下降效应,刻画客货混行交通流中货车对直行和换道流量的影响,采用Logit模型计算多因素影响下的换道交通流量,构建多车道客货混行交通流元胞传输模型.最后,通过高速公路多场景仿真实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可准确模拟高速公路上的客货混行交通流演变过程;货车渗透率是影响混行交通运行的关键因素,在交通事件导致车道数减少时,货车渗透率超过0.6会导致交通拥堵难以消散.研究成果可为高速公路客货混行交通流特性研究提供分析工具,为客货混行下的交通管理和疏导策略制定提供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道路交通流 客货混行 元胞传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输线理论的液压系统图形化建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霄 孟德远 +2 位作者 陈飞 李艾民 李昊鹏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7,共10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传输线建模法的液压系统建模语言,阐述了利用该建模语言进行程序实现的方法,并开发出一套面向系统的图形化建模与仿真工具。基于传输线法的组件模型可以通过时间延迟相互解耦,并采用分布式求解,仿真环境适用于分布式仿真... 提出了一种基于传输线建模法的液压系统建模语言,阐述了利用该建模语言进行程序实现的方法,并开发出一套面向系统的图形化建模与仿真工具。基于传输线法的组件模型可以通过时间延迟相互解耦,并采用分布式求解,仿真环境适用于分布式仿真。仿真时不会引入数值误差,结合高效的仿真算法显著提升设计与分析效率。最后通过液压位移伺服系统的仿真过程,验证了该建模描述语言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传输线建模法的图形化建模语言可准确高效地实现液压系统的仿真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系统 仿真 传输线 图形化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自由飞低时延无线传输系统设计
11
作者 陈逸飞 江虹 +1 位作者 伍春 李小龙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0,共4页
本文设计一种模型自由飞低时延无线传输系统。该系统以FPGA为主控制器,采用A7196与ESP32C3进行数据的无线传输。根据系统数据传输要求,采用短帧的方式发送数据,降低了传输的时延,基于李雅普诺夫方法设计了无线传输程序,保障了传输的稳... 本文设计一种模型自由飞低时延无线传输系统。该系统以FPGA为主控制器,采用A7196与ESP32C3进行数据的无线传输。根据系统数据传输要求,采用短帧的方式发送数据,降低了传输的时延,基于李雅普诺夫方法设计了无线传输程序,保障了传输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传输系统可靠性可达99.907%,上行传输时延小于1 ms,有效实现了对自由飞模型的无线控制,代替了原有的有线电缆连接方式,简化了实验准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输 模型自由飞 数据监控 短帧 李雅普诺夫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GGD变换的三维模型有示例颜色传递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佳音 周家伦 +1 位作者 王泽宇 王宁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8-349,共12页
三维模型颜色传递技术在影视编辑、游戏制作以及医学图像处理等多个领域具有关键应用价值。这项技术通过将示例模型的颜色特征准确传递到输入模型中,不仅可以实现三维模型的艺术风格迁移与融合,还可以有效提升三维模型的视觉效果。然而... 三维模型颜色传递技术在影视编辑、游戏制作以及医学图像处理等多个领域具有关键应用价值。这项技术通过将示例模型的颜色特征准确传递到输入模型中,不仅可以实现三维模型的艺术风格迁移与融合,还可以有效提升三维模型的视觉效果。然而,当前基于统计学的颜色传递方法在处理过程中通常仅考虑色彩风格的均值、方差等简单统计特征,而忽视了色彩风格与几何结构之间的深层次联系,继而导致颜色传递过程中无法保持模型的整体颜色一致性与细节的完整性。特别是在处理复杂场景或精细模型时,传统方法容易引发颜色失真、伪影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广义高斯分布的三维模型色彩传递方法。该方法在常见统计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考虑了输入模型与示例模型在颜色和几何结构信息上的相互关联性。具体而言,借助多元广义高斯模型强大的泛化能力,实现了对输入数据集真实概率密度的更为精确的拟合,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捕捉到颜色分布的复杂性与几何结构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采用了最优传输理论中的Monge-Kantorovich变换,基于多元广义高斯分布散布矩阵的方式实现了不同模型之间颜色信息的精确映射,确保了颜色传递过程中模型整体色彩的一致性。此外,本研究还进一步引入了基于多元广义高斯分布形状参数的随机变换机制。通过适当增加颜色传递过程中的随机性,在保证颜色一致性的同时,增强了模型对复杂场景和细微差异的适应能力。数值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出的基于多元广义高斯分布的颜色迁移方法在视觉效果上表现优异,能够更好地保持色彩的整体一致性与细节完整性。同时,在七种常用的定量评估指标(包括结构相似性指标、学习感知图像块相似度、Wasserstein距离等)上,本方法均显著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模型编辑 颜色传递 多元广义高斯分布 最优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强爆炸热辐射传输及其波长敏感性研究
13
作者 张志远 郝建红 +4 位作者 张艺洁 张芳 赵强 范杰清 董志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3-181,共9页
通过建立热辐射脉冲输运模型,结合无量纲化处理与数值模拟方法,量化不同时刻、不同波段及传输距离下的热辐射能量速率与累积能量。重点分析大气透过率与空气密度比对热辐射能量分布的影响,揭示了强爆炸热辐射在空间传输中的规律及其对... 通过建立热辐射脉冲输运模型,结合无量纲化处理与数值模拟方法,量化不同时刻、不同波段及传输距离下的热辐射能量速率与累积能量。重点分析大气透过率与空气密度比对热辐射能量分布的影响,揭示了强爆炸热辐射在空间传输中的规律及其对波长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热辐射累积能量随时间增加而增长,且增长速率逐渐降低,在火球复燃阶段时可见光波段热辐射累积能量占比略高,在火球冷却阶段则由红外波段占主导。空间维度上,随传输距离增长热辐射能分布规律为海拔越低热辐射能越小,直到一定传输距离后热辐射能空间分布趋于稳定。建立的模型可预测任意爆炸条件下特定位置的热辐射能量分布,为波长敏感材料的防护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爆炸 大气传输 数值模拟 大气透过率 热辐射脉冲输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SPLIT模型的海南岛橡胶树白粉菌孢子气流传播路径与时空动态
14
作者 周绍尧 朱家正 +3 位作者 张宇 杨叶 梁晓宇 王萌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24-1732,共9页
橡胶树是海南的“三棵树”之一,全岛多个市(县)均有种植。橡胶树白粉病是典型气传性真菌病害,每年均有发生,严重影响橡胶产量和树体健康。本研究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为“保亭县”)为孢子扩散起点,分析2021年2月1日至2023年3... 橡胶树是海南的“三棵树”之一,全岛多个市(县)均有种植。橡胶树白粉病是典型气传性真菌病害,每年均有发生,严重影响橡胶产量和树体健康。本研究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为“保亭县”)为孢子扩散起点,分析2021年2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期间橡胶树白粉菌(Erysiphequercicola)孢子可能随气流的传播路径。通过拉格朗日混合型单粒子轨迹(HYSPLIT)模型模拟不同高度下的气流轨迹,并结合TrajStat软件和MeteoInfoMap平台进行轨迹聚类分析,确定具有代表性的气团传输路径。结果表明:保亭县是海南省橡胶树白粉病最早发生的地区,该地区气流主要向西南和西北方向传播,轨迹覆盖三亚、乐东、五指山等周边地区,白粉菌孢子可能会通过气流传播加速这些地区的病情发展。此外,研究发现橡胶树白粉菌孢子的扩散动态主要集中于每年的1—4月,该时期与海南岛春季的温湿度条件和橡胶树的物候期密切相关。保亭县橡胶树的平均古铜期和白粉病发病起始时间均早于其他地区,进一步凸显了该地区作为橡胶树白粉病早期监测预警关键区的重要性。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模拟和分析保亭县白粉病菌孢子可能的气流传播路径,揭示了白粉病菌孢子在海南岛的区域时空传输规律。研究结果为制定区域性橡胶树白粉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从而有效遏制病害扩散,保障海南省橡胶产业的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白粉病 孢子传播 HYSPLIT模型 气流传输路径 时空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应力对气体扩散层界面传输特性影响
15
作者 张恒 魁殿禄 +1 位作者 常虹 詹志刚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644,共8页
气体扩散层(GDL)多孔介质由多孔传输层(PTL)和微孔层(MPL)两个结构差异显著的组件构成,PTL/MPL界面对电池的性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深入研究机械应力对PTL/MPL界面传输特性的影响,首先利用X射线断层扫描表征商用GDL,重构出界面三维... 气体扩散层(GDL)多孔介质由多孔传输层(PTL)和微孔层(MPL)两个结构差异显著的组件构成,PTL/MPL界面对电池的性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深入研究机械应力对PTL/MPL界面传输特性的影响,首先利用X射线断层扫描表征商用GDL,重构出界面三维微尺度结构。随后使用有限元方法模拟界面在不同机械压缩比下的应力、应变和微结构参数分布。最后利用孔尺度模型获得机械压缩比与各向异性有效传输特性的关系。研究表明,40%的机械压缩比导致界面上的孔隙率减小了41%,平均孔径下降了近62%。此外,平面内方向的曲度增加了61%,气体扩散率降低了57%,传导率增加了1倍;厚度方向上曲度增加了1倍,气体扩散率降低了67%,有效传导率增加了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扩散层 多孔介质 界面 微尺度 机械应力 孔尺度模型 传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件触发的Vienna整流器模型预测控制
16
作者 党超亮 蒋泽豪 +3 位作者 王艺华 同向前 刘丁 宋卫章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2-281,共10页
针对应用于Vienna整流器的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存在并网电流纹波大、计算资源占用度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Vienna整流器模型预测控制策略(ET-MPC)。首先,通过构建系统状态和动态事件触发条件之间的解析表达方程,揭示... 针对应用于Vienna整流器的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存在并网电流纹波大、计算资源占用度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Vienna整流器模型预测控制策略(ET-MPC)。首先,通过构建系统状态和动态事件触发条件之间的解析表达方程,揭示误差阈值对触发条件和静态性能的影响机理;其次,利用系统状态实时反馈设置跟踪电流误差阈值的事件触发条件以减少系统计算复杂度并改善网侧电流质量;最后,从静态、暂态和改变动态系数等多个维度进行仿真和实验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改善并网电流质量,同时降低计算资源负担与开关损耗,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ENNA整流器 模型预测控制 事件触发 开关损耗 多目标优化 直流电力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CMOS图像数据的光纤传输系统
17
作者 余达 王昱淇 +7 位作者 刘金国 司国良 邵帅 陈欣然 杨秀策 周瑜 周欣 郑柯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93-1802,共10页
为解决高速CMOS图像数据传输线缆多及链路损耗大等问题,研制了高速CMOS图像数据的光纤传输系统。明确高速光纤传输的限制条件,从光纤模块传输链路的损耗特性出发,确定电信号链路为传输的关键环节。根据发送器全温度范围下的发送能力与... 为解决高速CMOS图像数据传输线缆多及链路损耗大等问题,研制了高速CMOS图像数据的光纤传输系统。明确高速光纤传输的限制条件,从光纤模块传输链路的损耗特性出发,确定电信号链路为传输的关键环节。根据发送器全温度范围下的发送能力与接收器稳定工作的最小信号幅度,得到电传输链路可容许的最大插损;基于传输链路的插损模型,确定受介电常数、介质损耗正切值制约的可靠传输距离。结合光纤模块高速信号的交流耦合需求和小封装镍电极材料电容在高可靠航天项目中的限用,提出了大封装耦合电容和过孔引起链路阻抗失配的补偿方法。针对GTX模块中的aurora64b66b协议,提出利用缓存FIFO的空标志信号恢复数据流中的行边界,在RS编码(里德-所罗门编码器)与加扰间添加行头、行尾标识符及同步头等标志信息,减少存储器资源消耗。仿真结果表明:在10 Gb/s的传输速率下,线路板的回波插损为-10.2432 dB,优于OIF-CEI-04.0和PCIe4.0协议标准要求,信号传输质量良好;插入损耗为-1.47765 dB,优于链路需求。通过测试,连续48 h下的误码率为5.789×10^(-16),系统稳定可靠。与旧协议相比,新协议接口方法可节约3.6%的FPGA存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CMOS图像数据 光纤传输系统 插损模型 回波和插入插损 GTX模块 aurora64b66b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基材料细观结构导致的氯离子传输不确定性研究
18
作者 陈定市 郭文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72,共17页
氯离子诱发的腐蚀是海洋环境和除冰盐环境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退化和寿命衰减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细观统计的方法对氯离子在水泥基材料中传输的时空变异性进行研究。基于不同体积分数的等效随机混凝土试件的氯离子质量分数细观统计结果... 氯离子诱发的腐蚀是海洋环境和除冰盐环境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退化和寿命衰减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细观统计的方法对氯离子在水泥基材料中传输的时空变异性进行研究。基于不同体积分数的等效随机混凝土试件的氯离子质量分数细观统计结果,分析氯离子质量分数和扩散系数的概率分布类型和时空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细观统计分析得到的骨料特性参数与氯离子扩散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和Spearman相关性,提出氯离子扩散系数的细观概率框架,并结合多组试验数据建立考虑骨料体积分数和粒径的氯离子扩散系数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氯离子在细观混凝土中的传输具有强烈的骨料粒径效应、骨料颗粒数效应和大骨料局部效应;氯离子质量分数和扩散系数均具有显著的空间和时间变异性;氯离子质量分数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而扩散系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研究成果可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概率型氯离子传输和使用寿命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氯离子传输 概率模型 细观混凝土 随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辐射传输模型探究机载高光谱激光雷达的植被垂直生化组分探测能力
19
作者 郝一硕 牛沂芳 +1 位作者 王力 毕恺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83-2092,共10页
自然环境下的植被群落,由于各种群之间以及种群与环境间的竞争与选择,常呈现出一定的垂直结构,对于同一植株的不同生长阶段,在垂直方向也有着不同的生理生化参数。对这种三维立体分布特征进行探测,能够进行生态环境立体化定量评价,对森... 自然环境下的植被群落,由于各种群之间以及种群与环境间的竞争与选择,常呈现出一定的垂直结构,对于同一植株的不同生长阶段,在垂直方向也有着不同的生理生化参数。对这种三维立体分布特征进行探测,能够进行生态环境立体化定量评价,对森林碳储量估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被动光学遥感以及激光雷达在植被生化参数垂直探测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而高光谱激光雷达(Hyperspectral LiDAR,HSL)这一新型探测仪器的出现为探测植被生理生化参数垂直分布提供了新的手段。但由于受到硬件方面的限制,HSL在机载平台下对森林复杂立体场景的适用性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故首先基于HSL原型样机在实验室开展小尺度的室内测量,以火炬花植株为目标,验证其对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的一体化提取能力;随后进一步使用三维辐射传输模型构建具有垂直异质性特征的森林场景,模拟机载HSL设备实现森林的高光谱三维点云提取,结合植被指数和随机森林模型对场景中三种不同植被冠层的叶绿素浓度和类胡萝卜素浓度进行反演。结果表明:室内实验证实了HSL回波信息可以有效区分植株不同高度处光谱曲线的差异,火炬花上部红色叶片和下部绿色叶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分别小于和大于0.5;基于三维辐射传输模型成功构建了虚拟森林场景的机载HSL高光谱三维点云,在得到的24组植被指数中,有17组指数表现出良好的探测精度(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13%);植被叶绿素反演模型R^(2)达到0.93,上层、中层和下层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6.26、3.40和2.81;类胡萝卜素反演模型R^(2)为0.91,上层、中层和下层的MAE分别为1.59、2.58和0.39。该研究显示出HSL设备是一种立体化提取植被光谱信息的有效手段,在探测森林等复杂植被场景的生化组分垂直分布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立体场景 机载高光谱激光雷达 三维辐射传输模型 植被生化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应力对燃料电池微孔层传输特性影响研究
20
作者 张恒 邵轩宇 王虎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2-218,共7页
该文首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微孔层进行数值重构,以获得其真实的微结构;随后,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微孔层在不同机械压缩比下的应力-应变及孔隙率和孔径分布;最后,利用孔尺度模型求解机械压缩对微孔层传输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该文首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微孔层进行数值重构,以获得其真实的微结构;随后,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微孔层在不同机械压缩比下的应力-应变及孔隙率和孔径分布;最后,利用孔尺度模型求解机械压缩对微孔层传输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机械压缩比从0增至30%时,微孔层的孔隙率和孔径大小分别减小20%和45%,同时曲度、有效热导率和有效电导率分别增至初始的1.5、1.6和1.7倍。此外,当压缩比从18%增至30%时,机械压缩对有效传输特性的影响明显大于压缩比从0增至18%时,表明约18%的机械压缩比为微孔层的优化压缩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微孔层 压缩比 传输特性 孔尺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