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联网工程冻土地基装配式基础载荷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丁士君 鲁先龙 +2 位作者 程永锋 胡志义 杨文智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2-47,共6页
为评价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冻土地基杆塔基础稳定性,进行了粗粒冻土地基装配式真型基础在竖向上拔与水平荷载或下压与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的载荷试验,试验基础施工采取与工程基础尺寸、施工工艺和时期一致的原则,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基础... 为评价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冻土地基杆塔基础稳定性,进行了粗粒冻土地基装配式真型基础在竖向上拔与水平荷载或下压与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的载荷试验,试验基础施工采取与工程基础尺寸、施工工艺和时期一致的原则,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基础极限及破坏状态,研究了荷载与位移关系曲线特征及承载特性,求得试验基础的承载能力及"土重法"上拔角等设计参数的取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荷载作用下粗粒冻土装配式基础因水平位移过大而失稳,荷载与位移关系曲线表现为非陡降型,活动层冻结状态时地基强度及基础承载性能优于融化状态,粗粒冻土地基上拔角大于13°,装配式基础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联网工程 输电线路 冻土 装配式基础 载荷试验 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直流接入西藏电网数模混合仿真 被引量:18
2
作者 呙虎 谢国平 +1 位作者 朱艺颖 陈凌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5-459,共5页
青藏直流接入西藏电网后,西藏电网呈现"大直流小电网"的特点。利用全数字实时仿真装置Hypersim模拟青海电网、西藏电网以及青藏直流的一次系统,采用与实际工程特性一致的Mach2控制保护装置实现直流的控制保护功能,对交直流系... 青藏直流接入西藏电网后,西藏电网呈现"大直流小电网"的特点。利用全数字实时仿真装置Hypersim模拟青海电网、西藏电网以及青藏直流的一次系统,采用与实际工程特性一致的Mach2控制保护装置实现直流的控制保护功能,对交直流系统的相互影响进行仿真研究,包括青藏直流的特殊降压起停方式,直流线路故障再起动逻辑,以及交流系统故障对青藏直流的影响。仿真结果充分验证了青藏直流采用特殊的降压起停方式和修改后的直流线路故障再起动逻辑的可行性,为青藏直流工程的顺利投产和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直流 数模混合仿真 HYPER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西藏交直流联网工程输电线路在线监测通信网络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黄新波 唐书霞 +1 位作者 刘家兵 王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89-2596,共8页
为确保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输电线路稳定高效运行,为该输电线路的在线监测通信网络设计了一种"光纤通信为主,无线保真(WiFi)接入为辅"的基于专网的后端汇集方案。考虑到青藏线的实际情况,青藏线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传输可采用3... 为确保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输电线路稳定高效运行,为该输电线路的在线监测通信网络设计了一种"光纤通信为主,无线保真(WiFi)接入为辅"的基于专网的后端汇集方案。考虑到青藏线的实际情况,青藏线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传输可采用3种通信方式:对于杆塔上有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光纤接线盒(OFSC)的情况,采用直接光纤通信方式;对于杆塔上没有光纤接线盒但在视距范围内的情况,采用WiFi+光纤通信方式;对于杆塔上没有光缆接续盒且在非视距的情况,采用WiFi中继接力+光纤通信方式,无线传输到光纤接线盒之间需要加装无线中继设备进行接力传送数据。目前,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通信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 输电线路 通信网络 在线监测 光纤通信 无线保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管及保温材料在青藏直流联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穆彦虎 俞祁浩 +3 位作者 李国玉 马巍 毛云程 郭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96-1907,共12页
针对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塔基热管措施应用效果,通过现场实测资料确定了热管年内工作周期及混凝土桩基表面热效应,考虑无绝热段热管传热过程组成,建立空气–热管–土体耦合传热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系统模拟不同年平均地温分区锥柱式塔... 针对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塔基热管措施应用效果,通过现场实测资料确定了热管年内工作周期及混凝土桩基表面热效应,考虑无绝热段热管传热过程组成,建立空气–热管–土体耦合传热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系统模拟不同年平均地温分区锥柱式塔基传热过程及气候变暖背景下基础周围多年冻土热状况发展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冷季热管工作期间,其对周围土体冷却降温效果显著,同时由于混凝土塔基为热的良导体,热管产生的"冷量"通过基础及其底座快速向基础周围传递,使得基础下形成大范围低温冻土。暖季,热管停止工作期间,由于基础埋设较浅,混凝土塔基良好的导热性能使得其周围浅层土体温度升温较快,量值基本与天然地表下同一深度接近,而基础下部深层地温则主要受热管作用控制,温度较低。在单一塔腿4根热管及50 a气温升高2.6℃背景下,-1.0℃、-1.5℃两种年平均地温条件下,桩基础下部多年冻土仍保持冻结状态,满足工程对于冻土地基热状况的要求。-0.5℃年平均地温条件下,运营后期桩基础周围土体季节融化深度已大于桩基埋深。在该地温条件下,通过热管–保温板复合措施的采用,可有效发挥热管的"冷却降温"及保温板的"隔热保冷"效能,在大幅减小基础周围土体的最大季节融化深度的同时降低锥柱式基础底部深层地温,进而满足工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直流联网工程 塔基 热管 保温板 气候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杆塔基础上拔与水平力组合荷载试验 被引量:4
5
作者 鲁先龙 童瑞铭 +2 位作者 管顺清 胡志义 丁士君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2年第10期4-8,14,共6页
通过监测上拔水平力组合作用下基础构件位移及连接件应力变化,研究了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基础的基础承载变形特性、基础构件协同工作性能以及构件连接件承载应力水平。结果表明:上拔和水平组合荷载作用下,混凝土预制装... 通过监测上拔水平力组合作用下基础构件位移及连接件应力变化,研究了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基础的基础承载变形特性、基础构件协同工作性能以及构件连接件承载应力水平。结果表明:上拔和水平组合荷载作用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基础具有协同工作性能,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基础拼装间隙、拼装过程中螺帽拧紧程度不同以及基础预制加工误差是预制装配式基础共同工作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水平荷载和基础拼装缝隙对基础上拔和水平位移有影响,基础荷载-位移曲线为缓变型。基础底板连接件整体上承受拉应力作用,在极限荷载范围内,均呈弹性应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 装配式基础 混凝土预制基础 冻土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V青藏联网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
6
作者 丁玉剑 孙辉 +4 位作者 李军 周军 李庆峰 白伟 马乐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94-2899,共6页
青藏±400 kV直流联网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其平均海拔为4 400 m,最高海拔达到了5 300 m。目前,对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研究很少,尤其是高海拔地区直流输电线路安全距离方面更是缺少相关数据。根据不同海拔... 青藏±400 kV直流联网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其平均海拔为4 400 m,最高海拔达到了5 300 m。目前,对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研究很少,尤其是高海拔地区直流输电线路安全距离方面更是缺少相关数据。根据不同海拔地区±400 kV直流输电线路塔头空气间隙放电特性曲线,计算了海拔3 000~5 300 m的放电电压海拔校正系数,并和常用的海拔校正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低海拔地区已有的±500 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研究成果,计算分析了±400 kV输电线路直线塔带电作业不同作业位置所需的最小安全距离和最小组合间隙。当过电压为1.7 pu时,在海拔3 000、4 000、5 000、5 300 m地区,±400 kV青藏直流输电线路等电位作业人员对横担的最小安全距离分别为3.4、3.9、4.5、4.7 m;等电位作业人员对侧面塔身的最小安全距离分别为2.9、3.4、4.0、4.2 m;最小组合间隙距离分别为3.0、3.4、4.0、4.2 m。研究结果可供±400 kV青藏联网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直流联网工程 高海拔 带电作业 安全距离 组合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直流联网工程空气间隙的海拔校正
7
作者 孙昭英 丁玉剑 +2 位作者 廖蔚明 宿志一 李庆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0-194,共5页
青海-西藏直流联网工程海拔超过2880m,最高达到5300m。为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线路杆塔和换流站设备的空气间隙放电电压需要进行海拔修正。通过分析比较已有的海拔修正方法,并结合在不同海拔地区包括北京、昆明、西宁、青海大武... 青海-西藏直流联网工程海拔超过2880m,最高达到5300m。为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线路杆塔和换流站设备的空气间隙放电电压需要进行海拔修正。通过分析比较已有的海拔修正方法,并结合在不同海拔地区包括北京、昆明、西宁、青海大武以及西藏羊八井等地获得的部分试验数据,提出空气间隙放电电压的海拔校正因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并推荐了当额定电压分别为±400kV和±500kV,操作过电压倍数为1.7,青藏直流线路在海拔3000~5300m的范围内时,该工程线路杆塔及换流站的最小空气间隙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直流联网工程 空气间隙 海拔校正 高电压绝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直流工程直流滤波电容器研制的技术问题研究
8
作者 左强林 邓光昭 +1 位作者 冯春林 方雅梅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75,共5页
笔者对用于青藏工程直流场电容器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研究了高海拔的绝缘修正问题,验证了高海拔地区低气压对电容器外壳变形的影响,分析了高海拔对电容器局部放电的影响,研究解决了小容量直流滤波电容器的内熔丝问题,通过试验... 笔者对用于青藏工程直流场电容器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研究了高海拔的绝缘修正问题,验证了高海拔地区低气压对电容器外壳变形的影响,分析了高海拔对电容器局部放电的影响,研究解决了小容量直流滤波电容器的内熔丝问题,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电容器的表面抗风沙油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直流工程 直流滤波 高海拔 内熔丝 局部放电 抗风沙 电容器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在青藏联网工程中的应用
9
作者 黄新波 张晓伟 +2 位作者 李国倡 刘家兵 张烨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81-1088,共8页
青藏联网工程沿线的气候、地质、城市分布等因素导致输电线路运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鉴于此,提出在唐古拉山口、昆仑河道、布曲河道等线路事故易发区安装在线监测装置。所安装的在线监测装置采用高精度新型传感器获取现场数据,能实时... 青藏联网工程沿线的气候、地质、城市分布等因素导致输电线路运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鉴于此,提出在唐古拉山口、昆仑河道、布曲河道等线路事故易发区安装在线监测装置。所安装的在线监测装置采用高精度新型传感器获取现场数据,能实时监测线路气象信息(风速、风向、雨量、日照、气压)以及导线、绝缘子、杆塔等输电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该系统采用太阳能加蓄电池与导线互感取能2种供电模式,以及"光纤通信为主、无线接入为辅"的传输网络,以确保数据传输稳定高效。运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导线温度在不同安置点和不同时间段会有较大幅度变化,而底线温度未发现变化;输电杆塔未发现异常倾斜,运行状态良好;该装置能够长时间监测线路的运行情况,实现了高压输电线路运行工况的智能化监测。可见,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可实现灾害预警并保障线路安全运行,并为线路的状态检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联网工程 在线监测技术 微气象区 传感器 光纤通讯 电源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直流联网后藏中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重构
10
作者 吴冲 刘汉伟 +1 位作者 董卫国 徐伟华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3年第1期54-57,共4页
青藏直流联网初期,作为青藏直流受端的藏中电网短路容量较小,电网网架较薄弱,导致交直流系统安全稳定问题较为突出,给青藏直流以及藏中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诸多挑战。针对青藏直流联网后电网存在的各种稳定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 青藏直流联网初期,作为青藏直流受端的藏中电网短路容量较小,电网网架较薄弱,导致交直流系统安全稳定问题较为突出,给青藏直流以及藏中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诸多挑战。针对青藏直流联网后电网存在的各种稳定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提出建设分层分区的藏中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来保障青藏直流工程和藏中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直流联网工程 藏中电网 风险控制 安全自动装置 数字量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