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巴胺3型受体敲除对电击诱发恐惧记忆形成和唤起的抑制作用
1
作者 丁晓燕 王志媛 +2 位作者 吴宁 李锦 宋睿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8,共8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3型受体(D_(3)R)对强烈电击诱发恐惧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1)以野生型(WT)和D_(3)R敲除(D_(3)R^(-/-))小鼠为研究对象,用足底热辐射法以缩足反应潜伏期(PWL)为观察指标评价WT和D_(3)R^(-/-)小鼠足底... 目的研究多巴胺3型受体(D_(3)R)对强烈电击诱发恐惧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1)以野生型(WT)和D_(3)R敲除(D_(3)R^(-/-))小鼠为研究对象,用足底热辐射法以缩足反应潜伏期(PWL)为观察指标评价WT和D_(3)R^(-/-)小鼠足底基础痛阈值,以排除痛阈值差别对强烈电击效果的影响。(2)将WT和D_(3)R^(-/-)小鼠分别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第1天模型组施予不可逃避性足底电击(1.5 mA,持续10 s,间隔10 s,共15次),对照组不施予电击。于第2,7,10,14和16天进行情景恐惧测试,通过计算僵住时间(FT)百分率反映环境线索诱发的恐惧记忆形成;于环境线索诱发的恐惧反应消退后(第17天)再次给予模型组低强度电流(0.5 mA,持续10 s,间隔10 s,共15次)刺激进行恐惧记忆唤起,对照组不施予电击,第18天进行情景恐惧测试,通过观察FT百分率反映环境线索诱发的恐惧记忆唤起。(3)另一批WT和D_(3)R^(-/-)小鼠,分组和处理同(2),运用光纤记录技术检测电击时WT和D_(3)R^(-/-)小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DA)能神经元钙荧光信号实时动力学变化,以曲线下面积(AUC)为指标量化DA能神经元兴奋性。结果(1)与WT小鼠相比,D_(3)R^(-/-)小鼠PWL无显著变化。(2)与WT对照组相比,WT模型组在电击后第2,7,10和14天FT百分率均显著增加(P<0.05);与D_(3)R^(-/-)对照组相比,D_(3)R^(-/-)模型组仅在电击后第2和7天FT百分率显著增加(P<0.01)。与WT模型组小鼠相比,D_(3)R^(-/-)模型组小鼠在电击后第2,7,10和14天FT百分率均显著减少(P<0.05,P<0.01)。在唤起阶段(第18天),与各自对照组相比,WT模型组和D_(3)R^(-/-)模型组(P<0.05)小鼠FT百分率均显著增加(P<0.05,P<0.01),而D_(3)R^(-/-)模型组FT百分率显著低于WT模型组小鼠(P<0.01)。(3)在电击过程中,WT模型组和D_(3)R^(-/-)模型组小鼠VTA中DA能神经元钙信号在电击前2 s内均迅速升高,在电击2~10 s时间段内钙信号均缓慢下降,而D_(3)R^(-/-)模型组小鼠在2~10 s时间段内的AUC显著低于WT模型组(P<0.05)。结论D_(3)R敲除抑制小鼠长期恐惧记忆的形成和唤起,其神经生物学机制可能与电击时DA能神经元兴奋性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3受体 恐惧记忆 中脑腹侧被盖区 多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_3受体基因Ser9Gly多态性与阿立哌唑及利培酮治疗效应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胡晓凤 王芳 +5 位作者 郁昊 宓为峰 卢天兰 阮燕燕 张纪水 岳伟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54-458,共5页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血浆催乳素水平变化及其与多巴胺D3受体(DRD3)基因Ser9Gly(rs6280)多态性的关联。方法选择完成8周阿立哌唑或利培酮治疗的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6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血浆催乳素水平变化及其与多巴胺D3受体(DRD3)基因Ser9Gly(rs6280)多态性的关联。方法选择完成8周阿立哌唑或利培酮治疗的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6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评测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symptom scale,PANSS)。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催乳素水平,DNA测序技术检测DRD3基因Ser9Gly多态性,分析DRD3基因Ser9Gly多态性与两药疗效及血浆催乳素变化的关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PANSS减分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79±23.48)vs.(63.30±22.66),P>0.05],但利培酮组血浆催乳素的变化值高于阿立哌唑组[(26.92±9.48)vs.(-25.25±8.07),P<0.05]。利培酮组中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血浆催乳素的增加明显高于未携带者[(52.48±27.01)ng/mL vs(36.07±17.46),P<0.05];而阿立哌唑组中未见此差异[(-23.27±8.36)vs.TT(-26.05±8.11),P>0.05]。两组8周后PANSS减分率(%)与DRD3基因Ser9Gly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阿立哌唑组[CC+CT(57.83±19.94)vs.TT(56.84±18.46),P>0.05];利培酮组[CC+CT(53.94±21.08)vs.TT(60.38±19.37),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引起血浆催乳素水平变化的幅度较小;利培酮引起血浆催乳素水平增加可能与DRD3基因Ser9Gly多态性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利培酮 催乳素 多巴d3受体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1个精神分裂症家系中多巴胺D_3受体基因Ser9 Gly多态的传递不平衡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周儒伦 胡宪章 +4 位作者 周朝凤 韩永华 陈昌惠 王玉凤 沈渔邨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巴胺D3 受体基因 (DRD3)第一外显子Ser9Gly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方法 :采集15 1个家系 ,每家有 2名或 2名以上符合ICD 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病同胞父母存活且父母中至多只有一方有精神分裂症患病史。对DRD3基因... 目的 :探讨多巴胺D3 受体基因 (DRD3)第一外显子Ser9Gly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方法 :采集15 1个家系 ,每家有 2名或 2名以上符合ICD 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病同胞父母存活且父母中至多只有一方有精神分裂症患病史。对DRD3基因的Ser9Gly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1)总体而言 ,DRD3基因的Ser9Gly等位基因频度和基因型频度在父母组、非患病同胞组和患病同胞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在精神分裂症不同亚型之间基因型频度和等位基因频度的分布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 (2 )传递不平衡检验 (TDT)发现在患病同胞中存在传递不平衡 (χ2 =7.76 ,P =0 .0 0 5 3 ,OR =1.70 ,95 %置信区间为 1.15~ 2 .5 2 )。 (3)基因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分析显示 ,具有Ser9等位基因的患病同胞较多地出现阴性症状。结论 :DRD3基因的Ser9Gly多态与家族性精神分裂症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遗传学 多态现象 多巴d3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_3受体基因敲除对小鼠基础痛阈的调制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林 赖江华 +2 位作者 陈利萍 朱俊艳 陈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1-602,共2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D3受体对小鼠基础痛阈的调制作用,为进一步探讨D3受体在痛觉调制作用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对实验小鼠进行适应性预处理后,用甩尾仪测定D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D3-/-)及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野生型(C57BL/6J)小鼠的基础... 目的研究多巴胺D3受体对小鼠基础痛阈的调制作用,为进一步探讨D3受体在痛觉调制作用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对实验小鼠进行适应性预处理后,用甩尾仪测定D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D3-/-)及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野生型(C57BL/6J)小鼠的基础痛阈。结果D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的基础痛阈高于野生型C57BL/6J小鼠,统计学检验显示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巴胺D3受体可能参与痛觉的调制过程,对脊髓伤害性反射具有紧张性下调易化效应。对进一步在分子水平探讨多巴胺对痛觉调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d3受体 基础痛阈 基因敲除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受体D2型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与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的关联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海生 谢健 +2 位作者 张顺泉 余道军 陈岳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39-442,448,共5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receptor D2,DRD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与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和直接测序法对101例Ⅰ型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Ⅱ精神分裂症型患者和100例健康被试DRD2基因启动子... 目的探讨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receptor D2,DRD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与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和直接测序法对101例Ⅰ型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Ⅱ精神分裂症型患者和100例健康被试DRD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分析三组的DRD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差异。结果Ⅰ型精神分裂症组、Ⅱ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对照组的DRD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61.4%(62/101)、63.4%(52/82)和58.0%(58/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基化率分别为:0.38±0.17、0.31±0.13和0.32±0.14,三组甲基化率主效应显著,P<0.01。Ⅰ型精神分裂症组甲基化率高于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P<0.01)和健康被试组(P<0.01)。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3>0.05)。结论 DRD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内位点高甲基化可能是Ⅰ型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甲基化 多巴受体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1、D3受体敲除及双基因敲除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宝 刑博 +3 位作者 魏曙光 贾小妮 张洪波 李生斌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54-57,共4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受体介导的神经及生理活动。方法引进多巴胺D1和D3受体敲除小鼠,繁育出多巴胺D1D3受体双敲除小鼠。选择D1受体敲除、D3受体敲除、D1D3双基因敲除与WT四种基因型雄鼠各7只,对其30 d、50 d、70 d小鼠24 h内的进食量、饮水... 目的研究多巴胺受体介导的神经及生理活动。方法引进多巴胺D1和D3受体敲除小鼠,繁育出多巴胺D1D3受体双敲除小鼠。选择D1受体敲除、D3受体敲除、D1D3双基因敲除与WT四种基因型雄鼠各7只,对其30 d、50 d、70 d小鼠24 h内的进食量、饮水量及体重进行测量,探讨多巴胺D1受体、D3受体敲除小鼠及D1D3受体双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进食、饮水、体重增长的比较。结果多巴胺D1、D3受体基因对小鼠21 d和35 d的体重增长有一个较为显著的影响,直到90 d时,各基因型小鼠体重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巴胺可能通过调节HPA轴的活性,从而调控仔鼠的觅食与饱腹感,最终影响仔鼠初生重及泌乳期体重。同时,多巴胺D1、D3受体基因的敲除可能通过干扰泌乳等母性行为而影响小鼠的体重。研究结果为利用基因敲除小鼠研究多巴胺D1、D3受体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d1受体 多巴d3受体 基因敲除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_2、D_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精神分裂症相关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书莲 程晓丽 +3 位作者 温雯静 刘华 李文超 钟红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索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2receptor,DRD2)基因第8外显子Taq I A位点多态和多巴胺D3受体(Dopamine D3receptor,DRD3)基因第5内含子Msp I位点多态与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是否关联及其在不同性别是否存有差异。方法使用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探索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2receptor,DRD2)基因第8外显子Taq I A位点多态和多巴胺D3受体(Dopamine D3receptor,DRD3)基因第5内含子Msp I位点多态与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是否关联及其在不同性别是否存有差异。方法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及DNA测序技术,对3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10名对照DRD2Taq I A基因多态性和DRD3Msp I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间DRD2 Taq I A位点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显著(P<0.01)、两两基因型对比(A1/A2与A1/A1相比:P<0.05;A2/A2与A1/A1相比:P<0.01)及两基因型联合对比(A1/A2+A2/A2与A1/A1:P<0.01)组间差异也显著。性别分层研究DRD2Taq I A位点女性组间差异显著(P<0.01),男性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DRD3Msp I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分布及性别分层分析等所有数据均显示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因子趋势检验结果DRD2Taq I A位点等位基因A2:P<0.01;DRD3Msp I位点等位基因2:P>0.05。结论所得数据支持DRD2Taq I A位点等位基因A2可能为精神分裂发生的风险因子,特别对女性而言。数据分析不支持DRD3Msp I位点基因与精神分裂发生有关。此结果需更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基因多态 多巴d2受体 多巴d3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晓斌 沙维伟 +1 位作者 张志珺 侯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4-225,共2页
关键词 迟发性运动障碍 多巴d3受体 基因多态性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受体D5基因5’端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及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静静 邢佳鑫 +4 位作者 吴雪 许凤玲 宣金锋 姚军 王保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多巴胺受体D5(DRD5)基因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分析rs77434921和rs2076907位点以及5’端序列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单倍型分别转染HEK293细胞和SK-N-SH细胞,进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并提取总细胞RNA,... 目的进一步探讨多巴胺受体D5(DRD5)基因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分析rs77434921和rs2076907位点以及5’端序列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单倍型分别转染HEK293细胞和SK-N-SH细胞,进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并提取总细胞RNA,进行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在HEK293和SK-N-SH细胞中,与其他3种单倍型相比,G-G单倍型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均无显著变化。然而在后续研究中发现,-1599^-934这段序列在维持转录水平中发挥作用,而+82^+564这段序列发挥下调转录水平的作用。结论未能证实位于DRD5基因上的rs2076907和rs77434921这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调控基因的表达,证实了其5’端的一部分区域对基因表达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多巴受体d5基因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巴胺D_3受体抑制剂的发现
10
作者 邓欣贤 沈庆 +4 位作者 徐丽丽 熊子君 赵伟利 镇学初 付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79-1784,共6页
根据最新解析的多巴胺D3受体的晶体结构进行活性位点分析,建立了基于受体的药效团模型,并对Asinex Gold Collection数据库进行筛选,选择7个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测试,得到了高活性新型多巴胺受体抑制剂(04932482),它对多巴胺D3受体抑制率... 根据最新解析的多巴胺D3受体的晶体结构进行活性位点分析,建立了基于受体的药效团模型,并对Asinex Gold Collection数据库进行筛选,选择7个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测试,得到了高活性新型多巴胺受体抑制剂(04932482),它对多巴胺D3受体抑制率达85.45%,其Ki值为(806.75±34.58)nmol/L.进一步对活性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研究了其与受体相互作用的模式,并以此为指导提出以04932482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d3受体 药效团模 数据库筛选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与多巴胺D2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石晶 王志仁 +6 位作者 谭云龙 谭淑平 张进国 李佳 安会梅 杨甫德 周东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33-839,共7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D_2受体基因(DRD2)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精神分裂症吸烟行为的关联。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73例(吸烟组567例,非吸烟组206例),男性正常对照302... 目的:探讨多巴胺D_2受体基因(DRD2)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精神分裂症吸烟行为的关联。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73例(吸烟组567例,非吸烟组206例),男性正常对照302例(吸烟组168例,非吸烟组134例)。选取DRD2的rs1800497和rs1079597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为候选基因位点。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利用SHEsis遗传分析平台(http:∥analysis.biox.cn/my Analysis.php)分析精神分裂症组与对照组及吸烟与非吸烟候选基因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两个SNPs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精神分裂症组与对照组、精神分裂症的吸烟与非吸烟组、对照组的吸烟与非吸烟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由两个SNPs组成的C-A和T-G单体型在精神分裂症组中的估计频率高于对照组(8.0%vs.5.2%、10.2%vs.4.1%,均P<0.05),T-A(34.6%vs 40.2%,P<0.05)单体型在精神分裂症组中的估计频率低于对照组;由两个SNPs组成的T-A单体型在正常对照吸烟组中的估计频率低于非吸烟组(2.5%vs.6.1%,P<0.05)。结论:DRD2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可能存在关联,而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或正常人吸烟行为的形成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吸烟 多巴d2受体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多巴胺D_4受体和多巴胺载体蛋白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钱秋谨 王玉凤 +3 位作者 李君 杨莉 汪冰 周儒伦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2-418,共7页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 (DRD4 )第 3外显子 4 8bp和多巴胺载体蛋白基因 (DAT1)非编码区 4 0bp可变数目顺向重复 (VNTR)多态性的关系。 方法 :对 340个ADHD患儿 ,2 0 2个ADHD核心家系和 2...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 (DRD4 )第 3外显子 4 8bp和多巴胺载体蛋白基因 (DAT1)非编码区 4 0bp可变数目顺向重复 (VNTR)多态性的关系。 方法 :对 340个ADHD患儿 ,2 0 2个ADHD核心家系和 2 2 6个对照分别就DRD4 4 8bpVNTR和DAT14 0bpVNTR多态性进行检测 ,并进行ETDT、HHRR和病例对照的关联分析。结果 :所测人群中的DRD4 4 8bp的重复次数是 2~ 6次 ,最常见的等位基因是 4次重复 (77% )和 2次重复序列 (19.4 % ) ;未发现 7次重复序列或更长的片段。DAT14 0bp的重复次数是 6~ 7和 9~ 11次 ,其中 10次重复序列最常见 (90 .7% )。在ADHD患儿中 ,长重复等位基因 (DRD4的 4~ 6次和DAT1的 11~ 12次重复序列 )比对照组多。未发现ADHD和DRD4的 7次重复等位基因或DAT1的 10次重复等位基因之间存在关联。结论 :DRD4 (按照性别分层后 )和DAT1的长重复等位基因可以增加中国汉族儿童罹患ADHD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多巴d4受体 多巴载体蛋白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4受体基因与注意缺损多动障碍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野 忻仁娥 +4 位作者 江三多 汤国梅 钱伊萍 李飞 汪栋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3-414,共2页
为探讨注意缺损多动障碍 (ADHD)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 (dopamineD4receptorgene ,DRD4)间的关系 ,采用Amp -FLP的方法检测了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 6 8例ADHD患者及其父母DRD4的多态性 ,数据采用基于单体型的单体型相对风险 (HHRR)及传递不... 为探讨注意缺损多动障碍 (ADHD)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 (dopamineD4receptorgene ,DRD4)间的关系 ,采用Amp -FLP的方法检测了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 6 8例ADHD患者及其父母DRD4的多态性 ,数据采用基于单体型的单体型相对风险 (HHRR)及传递不平衡检验 (TDT)进行遗传关联分析。结果表明HHRR分析和复等位基因的TDT检验 ,均未显示出与ADHD的遗传关联性 (P >0 .0 5 )。提示上海地区人群中DRD4基因与ADHD无显著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损多动障碍 多巴d4受体基因 单体相对风险 传递不平衡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3受体对安非他明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小鼠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俊艳 陈利萍 +2 位作者 李林 郑海波 陈腾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D3受体对安非他明条件性位置偏爱小鼠的作用。方法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系统,观察腹腔注射安非他明前后多巴胺D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D3RKO)及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野生型小鼠(C57BL/6)的位置偏爱效应,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 目的研究多巴胺D3受体对安非他明条件性位置偏爱小鼠的作用。方法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系统,观察腹腔注射安非他明前后多巴胺D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D3RKO)及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野生型小鼠(C57BL/6)的位置偏爱效应,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及显著性检验。结果安非他明(5mg/kg)能使D3RKO小鼠产生明显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给药前、后以及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C57BL/6小鼠没有形成明显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P>0.05)。结论多巴胺D3受体基因敲除后可以使小鼠对安非他明产生明显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提示多巴胺D3受体基因可能对安非他明依赖性形成具有抑制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非他明 条件性位置偏爱 基因敲除 多巴d3受体 药物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疗效、锥体外系副反应及治疗前后泌乳素水平变化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仲照希 吕路线 王丽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1A多态性与利培酮的疗效、锥体外系副反应及治疗前后泌乳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9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98名健康对照,给予患者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和修改的Samp-son氏锥体外系... 目的探讨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1A多态性与利培酮的疗效、锥体外系副反应及治疗前后泌乳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9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98名健康对照,给予患者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和修改的Samp-son氏锥体外系反应量表分别评定患者的疗效和锥体外系副反应(EPS);测定患者治疗前后泌乳素水平;检测所有受试者的D2受体基因Taq1A多态性。结果不同疗效组、有无EPS组的Taq1A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组和不同等位基因组患者之间治疗前后泌乳素升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D2受体基因Taq1A多态性与利培酮的疗效、锥体外系副反应及治疗前后泌乳素变化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d2受体 基因多态性 锥体外系副反应 泌乳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多巴胺受体D1基因CDS区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潘兰兵 张依裕 +4 位作者 林家栋 李思 李万贵 杨永强 刘若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5-159,共5页
本研究采用PCR-SSCP法与DNA直接测序技术相结合对兴义鸭和樱桃谷鸭多巴胺受体D1(dopamine receptor D1,DRD1)基因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区130-587bp区域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多态性对樱桃谷鸭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本研究采用PCR-SSCP法与DNA直接测序技术相结合对兴义鸭和樱桃谷鸭多巴胺受体D1(dopamine receptor D1,DRD1)基因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区130-587bp区域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多态性对樱桃谷鸭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樱桃谷鸭和兴义鸭DRD1基因编码区130-587bp区域内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AA、BB和AB,2个等位基因:A和B;AA基因型均为优势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416和0.5643,等位基因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8539和0.7204;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2184和0.3217,分别处于低度多态和中度多态位点,樱桃谷鸭群体中该座位基因型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兴义鸭群体则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P<0.05);序列比对发现2个SNPs位点,其中c.189T>C为同义突变,c.507T>A为错义突变,导致丝氨酸(S)变成精氨酸(R)。关联分析结果显示,BB基因型樱桃谷鸭个体的8周龄重和12周龄体斜长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10周龄重、12周龄重和12周龄胸深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P<0.05)。研究结果揭示该多态座位可能是影响鸭生长性状的一个标记辅助选择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受体d1基因 编码序列 PCR-SSCP SN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4受体基因与强迫症的关联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勇 王振 +3 位作者 肖泽萍 汪栋祥 钱伊萍 江三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性同强迫症(OCD)的关系。方法采用PCRAmFLP技术测定96例OCD患者和83例健康对照者(NC)的基因型,并根据OCD患者首次发病年龄进行亚组划分。结果共检测到DRD4基因48bp可变数目重复序列的5种等位基因和8种基因... 目的探讨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性同强迫症(OCD)的关系。方法采用PCRAmFLP技术测定96例OCD患者和83例健康对照者(NC)的基因型,并根据OCD患者首次发病年龄进行亚组划分。结果共检测到DRD4基因48bp可变数目重复序列的5种等位基因和8种基因型,OCD组与NC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均无显著差异(P>0.05)。早发型OCD患者DRD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与NC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晚发型患者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与N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该组患者中DRD4受体基因与早发型OCD存在关联,3/4基因型可能是早发型OCD的风险因子。早发型和晚发型的OCD可能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基因 多巴d4受体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非他明对小鼠白细胞介素-10释放的影响及多巴胺D3受体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艳炯 朱俊艳 +5 位作者 张洪波 魏曙光 阎春霞 郑海波 任会勋 陈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2,300,共5页
目的研究安非他明(AM)对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小鼠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释放的影响以及多巴胺D3受体在此过程中参与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Ⅰ:采用多巴胺D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D3RKO)以及具有相似遗传背景的野生型小鼠(C57B... 目的研究安非他明(AM)对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小鼠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释放的影响以及多巴胺D3受体在此过程中参与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Ⅰ:采用多巴胺D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D3RKO)以及具有相似遗传背景的野生型小鼠(C57BL/6J),腹腔注射AM(5 mg/kg)10 min后再注射LPS(150μg/kg)刺激,在LPS给药后不同时间点(0、30、60、90、120、240 min)心脏穿刺抽血进行IL-10测试,观察上述不同时间点D3RKO和C57BL/6J小鼠IL-10的分泌情况。实验Ⅱ:在实验Ⅰ所确定的小鼠IL-10分泌最高时间点,观察不同剂量AM(0、2、5、10 mg/kg)对D3RKO和C57BL/6J小鼠IL-10分泌的影响。结果实验Ⅰ:AM5 mg/kg在LPS注射后可以引起D3RKO和C57BL/6J小鼠IL-10分泌增多,其中60 min达最大值,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Ⅱ:C57BL/6J小鼠以AM5 mg/kg作用后IL-10增多最为显著,D3RKO小鼠以AM2 mg/kg作用后IL-10升高最为显著,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之间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AM对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可能是通过增加IL-10分泌而起作用;小剂量AM即可引起D3RKO小鼠血中IL-10升高,提示多巴胺D3受体可能参与了AM对小鼠免疫功能抑制作用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非他明 白细胞介素-10 多巴d3受体 细菌脂多糖 基因敲除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5受体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艳荣 全雄志 +2 位作者 董伟 张连峰 杨志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54-58,共5页
目的建立人多巴胺D5受体突变基因F173 L(D5F173L),S390G(D5S390G)及正常人D5基因(hD5 WT)的转基因小鼠,利用该转基因动物模型来研究D5受体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显微注射的技术将插入CMV启动子下游的D5F173L,D5S3... 目的建立人多巴胺D5受体突变基因F173 L(D5F173L),S390G(D5S390G)及正常人D5基因(hD5 WT)的转基因小鼠,利用该转基因动物模型来研究D5受体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显微注射的技术将插入CMV启动子下游的D5F173L,D5S390G及hD5 WT基因的转基因载体注射入C57BL/6小鼠体内,建立多巴胺D5F173L,D5S390G及hD5 WT的转基因小鼠。通过PCR鉴定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鉴定该受体蛋白在肾脏的表达情况。使用智能无创血压测量仪测量转基因小鼠的血压值。结果分别建立了多巴胺D5F173L,D5S390G及hD5 WT转基因C57BL/6小鼠,Western Blotting方法鉴定结果显示,与非转基因C57BL/6小鼠比较,D5转基因小鼠D5受体在肾脏有较高的表达。3-6月龄D5 F173L转基因小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血压均明显高于多巴胺D5S390G及hD5 WT转基因小鼠(n=6-8,P〈0.05)。结论多巴胺D5受体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作用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d5受体 基因动物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鼠龄的人多巴胺D5^F173L突变基因转基因高血压小鼠血压及心脏结构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董伟 杨志伟 +5 位作者 曹兴水 姚璐 张旭 高珊 张海涛 张连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1-5,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多巴胺D5F173L突变基因及D5正常基因转基因小鼠的血压和心脏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了解多巴胺D5受体在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无创血压测量仪和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系统检测两种转基因小鼠的血压和左心室...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多巴胺D5F173L突变基因及D5正常基因转基因小鼠的血压和心脏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了解多巴胺D5受体在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无创血压测量仪和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系统检测两种转基因小鼠的血压和左心室壁厚度、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容积、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和左心室质量等心脏功能指标。结果 D5F173L转基因小鼠4月龄、6月龄、16月龄时收缩压、舒张压都明显高于D5转基因小鼠;4月龄、6月龄的D5F173L转基因小鼠与D5转基因小鼠相比舒张期和收缩期左室壁厚度均明显增大、左室内容积均明显变小、左心室重量增加;16月龄的D5F173L转基因小鼠与D5转基因小鼠相比左心室前壁增厚、心腔内径缩短,心腔容积下降、心室重量增加、射血分数提高、短轴缩短率提高;在18月龄时D5F173L转基因小鼠相比于D5转基因小鼠左心室收缩期前壁厚度增加,后壁厚度减少,舒张期前壁厚度增加,后壁厚度减少;另外在18月龄时D5F173L转基因小鼠与其16月龄时相比,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明显降低,收缩期左心室容积明显增大。结论 D5F173L转基因小鼠的血压及心脏功能与结构的分析结果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特征。D5F173L转基因小鼠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多巴d5受体 心脏超声 小鼠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