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桥联双β-环糊精对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的手性识别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郝雅琼
王立旭
+4 位作者
马立军
吴玉清
刘俊秋
罗贵民
杨光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20-924,共5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以及分子力学(MM2)模拟系统地研究了手性分子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PDP和PLP,总称PPs)与β-环糊精(-βCD)、2-位硒桥联双-βCD(2-SeCD)和2-位碲桥联双-βCD(2-...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以及分子力学(MM2)模拟系统地研究了手性分子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PDP和PLP,总称PPs)与β-环糊精(-βCD)、2-位硒桥联双-βCD(2-SeCD)和2-位碲桥联双-βCD(2-TeCD)的包结能力大小及这3个环糊精对PPs手性识别能力的差异和识别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Ps不能与单疏水空腔的-βCD形成很好的包结复合物,与具有较长桥联链的2-TeCD结合能力最强.2-TeCD与PDP和PLP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33×104和6.07×103L/mol,对PPs的手性识别比达到KD/KL=3.84,高于2-SeCD(KD/KL=2.61).用MM2模拟得出了PPs与这两个双环糊精形成复合物的三维结构:PPs的绝大部分位于双环糊精两个空腔之间,但是在这两个复合物中,苯环与芘环所成的二面角不同.此外,PPs与这两个双环糊精作用时均存在明显的氢键相互作用,且2-TeCD强于2-Se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
E
4
-
(1
-
芘
基
)]
丁
酰
-
D/L
-
苯丙
氨
酸
硒
碲桥联双β
-
环糊精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牛血清白蛋白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行为及其与含芘手性探针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
2
作者
翟春熙
马立军
+3 位作者
李丽娜
吴玉清
李文
吴立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45-1548,共4页
利用表面压力-时间曲线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行为和对手性探针分子D/L-[4-(1-芘基)]丁酰基-苯丙氨酸(PPs)的界面手性识别,以及由此引起的气液界面上BSA的构象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界面上形成的稳定单层膜经历了漫...
利用表面压力-时间曲线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行为和对手性探针分子D/L-[4-(1-芘基)]丁酰基-苯丙氨酸(PPs)的界面手性识别,以及由此引起的气液界面上BSA的构象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界面上形成的稳定单层膜经历了漫长的构象调整过程;BSA的表面压力的变化说明其对亚相中的探针分子很强的浓度依赖性和对手性分子的区分能力.在较高的PLP和PDP探针分子浓度下,BSA的成膜性均受到了很大抑制,但较低的PLP和PDP探针分子浓度却转而对BSA成膜有利;与PLP相比,PDP能更有效地与BSA在界面结合,其复合膜的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
时间曲线
牛血清白蛋白(BSA)
L
-
N
-
[
4
-
(
1
-
芘
基
)]
丁
酰基
-
苯丙
氨
酸
d-n-j
4
-
(1
-
芘
基
)]
丁
酰基
-
苯丙
氨
酸
界面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桥联双β-环糊精对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的手性识别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郝雅琼
王立旭
马立军
吴玉清
刘俊秋
罗贵民
杨光弟
机构
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和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分子酶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20-92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0373017和2047302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G2000078102)
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批准号:IRT0422)资助
文摘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以及分子力学(MM2)模拟系统地研究了手性分子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PDP和PLP,总称PPs)与β-环糊精(-βCD)、2-位硒桥联双-βCD(2-SeCD)和2-位碲桥联双-βCD(2-TeCD)的包结能力大小及这3个环糊精对PPs手性识别能力的差异和识别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Ps不能与单疏水空腔的-βCD形成很好的包结复合物,与具有较长桥联链的2-TeCD结合能力最强.2-TeCD与PDP和PLP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33×104和6.07×103L/mol,对PPs的手性识别比达到KD/KL=3.84,高于2-SeCD(KD/KL=2.61).用MM2模拟得出了PPs与这两个双环糊精形成复合物的三维结构:PPs的绝大部分位于双环糊精两个空腔之间,但是在这两个复合物中,苯环与芘环所成的二面角不同.此外,PPs与这两个双环糊精作用时均存在明显的氢键相互作用,且2-TeCD强于2-SeCD.
关键词
N
-
E
4
-
(1
-
芘
基
)]
丁
酰
-
D/L
-
苯丙
氨
酸
硒
碲桥联双β
-
环糊精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
分子模拟
Keywords
N
-
[
4
( 1
-
pyrene) butyroyl ]
-
D/L
-
phenylalanine
2,2 '
-
Diseleno bridged bis
-
β
-
cyclodextrin
2,2 '
-
Ditelluro bridged bis
-
β
-
cyclodextrin
Least
-
square curve fitting
MM2 simulation
分类号
O545 [理学—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牛血清白蛋白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行为及其与含芘手性探针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
2
作者
翟春熙
马立军
李丽娜
吴玉清
李文
吴立新
机构
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和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45-154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0373017
20473028)
+1 种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G2000078102)
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批准号:IRT0422)资助
文摘
利用表面压力-时间曲线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行为和对手性探针分子D/L-[4-(1-芘基)]丁酰基-苯丙氨酸(PPs)的界面手性识别,以及由此引起的气液界面上BSA的构象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界面上形成的稳定单层膜经历了漫长的构象调整过程;BSA的表面压力的变化说明其对亚相中的探针分子很强的浓度依赖性和对手性分子的区分能力.在较高的PLP和PDP探针分子浓度下,BSA的成膜性均受到了很大抑制,但较低的PLP和PDP探针分子浓度却转而对BSA成膜有利;与PLP相比,PDP能更有效地与BSA在界面结合,其复合膜的稳定性更好.
关键词
压力
-
时间曲线
牛血清白蛋白(BSA)
L
-
N
-
[
4
-
(
1
-
芘
基
)]
丁
酰基
-
苯丙
氨
酸
d-n-j
4
-
(1
-
芘
基
)]
丁
酰基
-
苯丙
氨
酸
界面相互作用
Keywords
π
-
t curves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L
-
N
-
[
4
-
(
1
-
pyrene ) butyroyl ] phenylalanine (PLP)
d-n-j
4
-
(1
-
pyrene) butyroyl] phenylalanine(PDP)
Surface interaction
分类号
O647.3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桥联双β-环糊精对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的手性识别及机理研究
郝雅琼
王立旭
马立军
吴玉清
刘俊秋
罗贵民
杨光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牛血清白蛋白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行为及其与含芘手性探针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
翟春熙
马立军
李丽娜
吴玉清
李文
吴立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