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巴德巴利酵母FBKL2.0130 D-阿拉伯糖醇脱氢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1
作者 邱韵 刘逸寒 王晓丹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3-168,共6页
该研究从库巴德巴利酵母FBKL2.0130中克隆D-阿拉伯糖醇脱氢酶基因ARD,利用闪电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Yep-PAK,并将重组质粒导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W303-1A中,得到重组菌株W303-ARD并成功表达。并对重组菌株和亲本菌株的... 该研究从库巴德巴利酵母FBKL2.0130中克隆D-阿拉伯糖醇脱氢酶基因ARD,利用闪电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Yep-PAK,并将重组质粒导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W303-1A中,得到重组菌株W303-ARD并成功表达。并对重组菌株和亲本菌株的生长性能进行测定,并对重组D-阿拉伯糖醇脱氢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亲本菌株相比,重组菌株的D-阿拉伯糖醇脱氢酶的还原活力从(32.7±0.803)U/mL提高至(122.4±1.012)U/mL,氧化活力从(18.46±0.105)U/mL提高至(97.30±0.826)U/mL。重组D-阿拉伯糖醇脱氢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在25~40℃范围内氧化、还原活力均保持稳定。还原反应的最适pH值为9.0,在pH 9.0~11.0范围内比较稳定;氧化反应的最适pH值为7.0,在pH 7.0~8.0的范围内能保持较高的活性。Cu^2+、Ba^2+、Zn^2+均能抑制重组酶活力;Mg^2+对重组酶活力无明显影响;Ca^2+、Mn^2+、Fe^3+均能提高重组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拉伯糖醇脱氢酶 库巴德巴利酵母FBKL2.0130 异源表达 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泛菌DJL-B醇脱氢酶的重组表达与固定化研究
2
作者 田红 庞立 +4 位作者 杨文韬 陈晓 王婧涵 夏菠 蒋立文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6-184,共9页
为了提高重组醇脱氢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表达水平,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诱导温度、诱导时间以及IPTG浓度对酶表达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海藻酸钠包埋法研究了重组醇脱氢酶的固定化,以提升其对香叶醇转化的应用... 为了提高重组醇脱氢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表达水平,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诱导温度、诱导时间以及IPTG浓度对酶表达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海藻酸钠包埋法研究了重组醇脱氢酶的固定化,以提升其对香叶醇转化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重组醇脱氢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最适表达条件为:诱导温度28℃,诱导时间20 h,IPTG浓度0.1 mmol/L。固定化的条件为:固定化温度20℃、海藻酸钠浓度3.5%、加酶量500μL。同时固定化酶表现出良好的机械稳定性,经重复使用5次后,相对酶活性仍保持在60%左右,显示出较好的重复使用性。研究结果为工业上利用固定化酶催化法制备香叶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源表达 固定化 香叶醛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肠膜明串珠菌HL64中关键D-乳酸脱氢酶的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3
作者 李鹏 刘兰 +1 位作者 王通 黄筱萍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65-172,共8页
假肠膜明串珠菌HL64合成高光学纯度D-乳酸,然而,关键D-乳酸脱氢酶尚不明晰。本文旨在通过全基因组测序,鉴定关键D-乳酸脱氢酶及其酶学性质,为进一步改造假肠膜明串珠菌HL64合成D-乳酸提供理论依据。半定量PCR初步确定关键D-乳酸脱氢酶,... 假肠膜明串珠菌HL64合成高光学纯度D-乳酸,然而,关键D-乳酸脱氢酶尚不明晰。本文旨在通过全基因组测序,鉴定关键D-乳酸脱氢酶及其酶学性质,为进一步改造假肠膜明串珠菌HL64合成D-乳酸提供理论依据。半定量PCR初步确定关键D-乳酸脱氢酶,克隆该基因,进行体外表达与纯化,深入研究相关酶学性质。结果表明LDH2(OYT93_08575)编码关键D-乳酸脱氢酶,其最适pH和反应温度分别是pH8和30℃。LDH2对丙酮酸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的K_(m)值分别为0.578 mmol/L及0.275 mmol/L,对丙酮酸的K_(cat)及K_(cat)/K_(m)值分别为45.04 s^(-1)及7.88×10^(4) L/(mol·s),表明LDH2对丙酮酸具有较高催化效率。除了将丙酮酸作为底物以外,LDH2对草酰乙酸及苯丙酮酸也具备一定的催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肠膜明串珠菌 全基因组测序 d-乳酸 d-乳酸 学性质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调控二氢乳清酸脱氢酶介导的铁死亡增加胰腺癌细胞顺铂敏感性
4
作者 郑艳霞 吕思懿 +1 位作者 李婷婷 丁玉松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9-205,共17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通过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ihydroorotatede hydrogenase,DHODH)增加胰腺癌细胞对顺铂(cisplatin,DDP)敏感性的效应,并从铁死亡角度分析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剂量的DDP处理人胰腺癌细胞...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通过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ihydroorotatede hydrogenase,DHODH)增加胰腺癌细胞对顺铂(cisplatin,DDP)敏感性的效应,并从铁死亡角度分析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剂量的DDP处理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0、10、20、30、40、50、60、70、80μmol/L)和人原位胰腺腺癌细胞系BxPC-3(0、2、4、6、8、10、12、14μmol/L),诱导细胞铁死亡。使用布喹那(brequinar,BQR)和RSV对细胞进行干预,探讨其对DDP诱导的胰腺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通过测定细胞活力、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 xCT和DHODH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DDP及BQR/RSV联合干预对细胞内铁死亡相关分子的影响。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评估脂质过氧化程度,并且通过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进一步了解氧化应激的变化。通过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探讨细胞内线粒体功能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的水平,评估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DDP处理诱导胰腺癌细胞发生铁死亡(P<0.05)。BQR和RSV单独使用或联合DDP作用均能够显著降低胰腺癌细胞中GPX4、xCT和DHODH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同时降低MMP和Ki-67水平(P<0.05)。相反,BQR/RSV处理提高了细胞内ROS和MDA水平,与DDP联用的效果更为显著(P<0.05)。转染DHODH腺病毒后,显著逆转了DDP+RSV联合处理对胰腺癌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结论:在胰腺癌组织中DHODH表达上调。DHODH抑制能够促进胰腺癌细胞铁死亡,增强顺铂敏感性。RSV可能作为一种DHODH的抑制剂促进DDP诱导的胰腺癌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铁死亡 顺铂 乳清酸 白藜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理性设计提高短链醇脱氢酶在(S)-1-(4-氟苯基)乙醇合成中的应用
5
作者 谢静雯 孟仪方 +2 位作者 叶文杰 王华磊 魏东芝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15-2523,共9页
(S)-1-(4-氟苯基)乙醇是一种重要的手性药物中间体,被广泛用于阿尔兹海默症治疗等多种药物的合成当中。目前,利用生物不对称还原法合成该手性醇时普遍存在制备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建立(S)-1-(4-氟苯基)乙醇酶法高效合成工艺,本研究对实... (S)-1-(4-氟苯基)乙醇是一种重要的手性药物中间体,被广泛用于阿尔兹海默症治疗等多种药物的合成当中。目前,利用生物不对称还原法合成该手性醇时普遍存在制备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建立(S)-1-(4-氟苯基)乙醇酶法高效合成工艺,本研究对实验室包含323种醇脱氢酶的酶库进行筛选,得到了具备高立体选择性(e.e.=99.9%)和相对活性的短链醇脱氢酶Dp ADH,随后通过半理性设计经过多轮迭代突变成功获得了催化效率提高30.8倍的优良变体M3(N164C/S195W/F157A)。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催化效率,构建了醇脱氢酶突变体M3与葡萄糖脱氢酶Bs GDH的共表达菌株,在100g/L底物投料下可于7h内实现99.6%的转化率。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M3变体增加了与底物间有利的π-π相互作用并稳定了底物结合构象。本研究为(S)-1-(4-氟苯基)乙醇的制备提供了经济高效的合成途径,并为醇脱氢酶Dp ADH的分子改造和机制解析提供了指导,提高了该酶的工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4-氟苯基)乙 半理性设计 不对称还原 共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肉桂醇脱氢酶AsCAD功能鉴定及表达分析
6
作者 向春繁 李勒松 +4 位作者 王娟 梁艳丽 杨生超 栗孟飞 赵艳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5-308,共14页
【目的】探究当归中木质素合成关键肉桂醇脱氢酶的催化活性及表达特性,为解决当归抽薹后根部木质化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方法】以非木质化根(UBP)和木质化根(BP)为实验材料,基于转录组数据挖掘候选肉桂醇脱氢酶基因;克隆A... 【目的】探究当归中木质素合成关键肉桂醇脱氢酶的催化活性及表达特性,为解决当归抽薹后根部木质化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方法】以非木质化根(UBP)和木质化根(BP)为实验材料,基于转录组数据挖掘候选肉桂醇脱氢酶基因;克隆AsCADs基因的全长CDS,构建pET-28a-AsCADs原核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E.coli)BL21(DE3),并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及体外酶活测定;生物信息学分析具有活性的CAD蛋白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木质化和非木质化根部进行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共鉴定出30个AsCADs基因,其中挖掘并克隆到3个肉桂醇脱氢酶基因AsCAD1、AsCAD4和AsCAD24,均包含2个Zn^(2+)结合位点和1个NAD(H)辅酶结合位点。体外酶活测定发现AsCAD1能催化松柏醛和咖啡醛还原为相应的醇,AsCAD4和AsCAD24能催化对羟基肉桂醛、松柏醛、咖啡醛和芥子醛还原为相应的醇。AsCAD1、AsCAD4和AsCAD24开放阅读框为1083 bp,编码360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p I)为6.1和5.52,AsCAD1为疏水性蛋白,AsCAD4和AsCAD24为亲水性蛋白,均不含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均定位在细胞质中。RT-q PCR结果显示AsCAD1在非木质化根(UBP)中的表达量高,而AsCAD4和AsCAD24在木质化根(BP)中的表达量高。【结论】成功克隆了AsCAD1、AsCAD4和AsCAD24基因,原核表达后蛋白均具有催化活性,其相对表达水平在木质化与非木质化根中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木质化 肉桂 原核表达 体外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导物对白地霉中高级醇脱氢酶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朱静 杨晓聪 +4 位作者 陈亚蓝 刘海波 陈龙 郑雪珂 师俊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41,共14页
化学或物理因子作为诱导物,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菌体基因转录表达。为探索高级醇底物对白地霉的诱导效果,以分离自土壤的白地霉S12为对象,采用五种高级醇(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正己醇和异戊醇)作为诱导物,研究不同高级醇的诱导剂量... 化学或物理因子作为诱导物,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菌体基因转录表达。为探索高级醇底物对白地霉的诱导效果,以分离自土壤的白地霉S12为对象,采用五种高级醇(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正己醇和异戊醇)作为诱导物,研究不同高级醇的诱导剂量、诱导时间对菌体S12降解不同高级醇活性及脱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正己醇和异丁醇分别作为诱导剂时,胞内酶活力较高。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和正己醇作为诱导剂时,最适诱导时间均为6 h;而以异戊醇为诱导剂时,最佳诱导时间为12 h。以正丙醇和正己醇为诱导剂时,最适的诱导浓度为1.5 g/L;以正丁醇、异丁醇和异戊醇为诱导剂时,最适诱导浓度分别为1.0、0.5和2.5 g/L。NativePAGE电泳结果表明,以五种高级醇为诱导剂均能使菌体合成分子量为223 kDa左右的脱氢酶。其中,以正己醇为诱导剂时所得菌体同时降解多种高级醇的能力最强,其降解产物均为其相应的酸类和酯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地霉 高级 诱导物 活性 诱导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明串珠菌KM20中D-乳酸脱氢酶的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文宇萍 刘金熙 +1 位作者 金清 崔虎山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2,共7页
目的:分析柠檬明串珠菌中D-乳酸脱氢酶(D-LDH)的酶学特性。方法:对柠檬明串珠菌KM20中D-乳酸脱氢酶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构建表达质粒,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实现过表达。结果:经Ni-NTA柱亲和层析纯化后,D-LDH-1与D-LDH-2编... 目的:分析柠檬明串珠菌中D-乳酸脱氢酶(D-LDH)的酶学特性。方法:对柠檬明串珠菌KM20中D-乳酸脱氢酶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构建表达质粒,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实现过表达。结果:经Ni-NTA柱亲和层析纯化后,D-LDH-1与D-LDH-2编码的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40.0,38.5 kDa;比活力分别为2.18,153.10 U/mg;在丙酮酸还原中两种酶的最适pH值与最适温度均为8.0与40℃;而乳酸氧化时D-LDH-2的最适pH值与最适温度分别为12.0与30℃。D-LDH-1与D-LDH-2对草酰乙酸、苯丙酮酸和2-酮戊二酸具有较强的催化能力,且Ca^(2+)、Cu^(2+)和Na+对其酶活性均具有促进作用,Zn^(2+)与SDS对酶活性有极高的抑制作用。此外,两种酶对丙酮酸的Km值分别为2.98,6.11 mmol/L,对丙酮酸的K_(cat)/K_(m)分别为6.04×10^(2),2.28×10^(4)L/(mol·s),LDH-2对D-乳酸的K_(cat)/K_(m)为65.0 L/(mol·s)。结论:D-LDH-1与D-LDH-2为柠檬酸明串珠菌中催化D-乳酸合成的关键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d-乳酸 d-乳酸 柠檬明串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表达乳酸脱氢酶以提高大肠杆菌产D-乳酸光学纯度
9
作者 王周 余杰 +2 位作者 王金华 王永泽 赵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0-299,共10页
【目的】为解决在D-乳酸工业发酵生产中使用农业粗加工或废弃物等廉价原料(含有少量L-乳酸)而导致终产物D-乳酸光纯降低的问题。【方法】构建了带有不同启动子的L-乳酸脱氢酶基因lldD的表达质粒:pUC19-PLD(PpflBp6)、pUC19-NLD(PnirB)及... 【目的】为解决在D-乳酸工业发酵生产中使用农业粗加工或废弃物等廉价原料(含有少量L-乳酸)而导致终产物D-乳酸光纯降低的问题。【方法】构建了带有不同启动子的L-乳酸脱氢酶基因lldD的表达质粒:pUC19-PLD(PpflBp6)、pUC19-NLD(PnirB)及pUC19-PNLD(PpflBp6-PnirB),并将它们分别转化入大肠杆菌D-乳酸工程菌HBUT-D中,得到菌株HBUT-D3、HBUT-D5和HBUT-D7。通过LldD的酶活检测以及对NBS培养基(添加1 g/L L-乳酸)发酵结果的TOPSIS多元评估,优选出可快速去除L-乳酸且不影响D-乳酸发酵的菌株,并使用农业廉价原料进行发酵。【结果】HBUT-D7的LldD比酶活为64 U/g,L-乳酸的消耗速率为34 mg/(L·h),D-乳酸的生产强度为4.09 g/(L·h),综合评估为最优菌株。以玉米浆为原料进行发酵时,HBUT-D及HBUT-D7的L-乳酸消耗速率分别为10.41 mg/(L·h)及34.75 mg/(L·h);D-乳酸生产强度分别为4.24 g/(L·h)及3.87 g/(L·h);D-乳酸光学纯度分别为99.07%及99.92%。以糖蜜为原料进行发酵时,HBUT-D及HBUT-D7的L-乳酸消耗速率为6.87 mg/(L·h)和17.18 mg/(L·h);D-乳酸生产强度分别为1.93 g/(L·h)及1.88 g/(L·h);D-乳酸光学纯度分别为99.22%及99.99%。【结论】厌氧诱导启动子的表达质粒可提高菌株HBUT-D7的L-乳酸脱氢酶酶活,使其在使用廉价原料发酵时能有效消除L-乳酸,提高发酵终产物D-乳酸的光学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乳酸 光学纯度 大肠杆菌 L-乳酸 nirB启动子 pflB启动子 串联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改造热带假丝酵母利用木糖生产D-阿拉伯糖醇
10
作者 范一敏 张利华 +1 位作者 陈献忠 曹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20-226,共7页
为探究酵母菌以木糖为底物生产D-阿拉伯糖醇的可行性,该研究以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CU-208为出发菌株,通过代谢工程构建利用木糖生产D-阿拉伯糖醇的菌株。在验证了热带假丝酵母内源D-阿拉伯糖醇脱氢酶(D-arabitol dehydroge... 为探究酵母菌以木糖为底物生产D-阿拉伯糖醇的可行性,该研究以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CU-208为出发菌株,通过代谢工程构建利用木糖生产D-阿拉伯糖醇的菌株。在验证了热带假丝酵母内源D-阿拉伯糖醇脱氢酶(D-arabitol dehydrogenase,ARD)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如下代谢改造:先敲除木酮糖激酶(xylukinase,XKS)基因,以阻断木糖进入磷酸戊糖途径,同时过表达上游木糖醇脱氢酶(xylitol dehydrogenase,XDH)基因,构建菌株FYM01;再敲除ARD基因ard,减少菌株对D-阿拉伯糖醇的消耗,构建菌株FYM02;然后,过表达来源于圆红冬孢酵母菌的外源D-阿拉伯糖醇脱氢酶(D-arabitol dehydrogenase,ADH)基因,从木酮糖合成D-阿拉伯糖醇,构建菌株FYM04;最后,过表达内源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ZWF)基因,以增强辅酶NADPH供应,构建菌株FYM05。结果发现,基因ard参与代谢D-阿拉伯糖醇;代谢改造获得的菌株FYM05,以葡萄糖为辅助碳源,利用木糖生产D-阿拉伯糖醇,菌株FYM05摇瓶发酵的D-阿拉伯糖醇产量为11.35 g/L,是出发菌株的11.7倍。该研究通过代谢工程手段成功构建了1株能够利用木糖生产D-阿拉伯糖醇的重组热带假丝酵母,为热带假丝酵母工业化生产D-阿拉伯糖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假丝酵母 代谢工程 d-阿拉伯糖 木糖 d-阿拉伯糖醇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中高级醇形成关键酶丙酮酸脱羧酶和醇脱氢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1
作者 罗玉桥 吴正云 +2 位作者 刘恒宇 张文学 五味胜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6-43,共8页
高级醇是酒的呈香呈味组分和健康风险因子。高级醇的控制是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与高级醇形成特异性关键酶有关的研究报道很少。该文对异戊醇、异丁醇和正丙醇3种主要高级醇生成途径中涉及的两类关键酶-丙酮酸脱羧酶(pyruvat... 高级醇是酒的呈香呈味组分和健康风险因子。高级醇的控制是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与高级醇形成特异性关键酶有关的研究报道很少。该文对异戊醇、异丁醇和正丙醇3种主要高级醇生成途径中涉及的两类关键酶-丙酮酸脱羧酶(pyruvate decarboxylases,PDCs)和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s,ADHs)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从底物、微生物来源、酶基因的表达、酶活力4个方面以关键酶的角度讨论了酿酒中高级醇的控制。结果显示,UniProt数据库中的PDCs和ADHs序列均来自真菌,以酵母菌属为主。不同微生物PDCs的理论等电点为5.51~5.80,ADHs的理论等电点为5.76~6.60。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PDCs和ADHs均为胞内酶。分子对接分析结果表明,具有减少酿酒中高级醇生成作用的中药材茯苓、黄芪、人参、甘草、白术和桑叶中的多数组分与PDCs和ADHs有较低的结合能。该研究可为酿酒中高级醇的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 高级 丙酮酸 生物信息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甘露醇脱氢酶基因转化水稻的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慧中 刘俊君 +6 位作者 卢德赵 赵艳 颜美仙 钱前 彭学贤 陈受宜 黄大年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0,共5页
PCR和 Southern blotting检测表明 ,来自大肠杆菌的 mtl D基因已通过农杆菌介导整合进水稻基因组。mtl D基因在 T1代出现分离 ,T2 代出现纯系。在 0 .75% Na Cl胁迫下 ,7个转基因 T3 代株系都能检测到 mtl D酶活性 ,与对照相比细胞膜的... PCR和 Southern blotting检测表明 ,来自大肠杆菌的 mtl D基因已通过农杆菌介导整合进水稻基因组。mtl D基因在 T1代出现分离 ,T2 代出现纯系。在 0 .75% Na Cl胁迫下 ,7个转基因 T3 代株系都能检测到 mtl D酶活性 ,与对照相比细胞膜的相对电导率和大分子渗漏值明显降低。部分转基因株系能在 1 .0 % Na Cl浓度下正常生长 ,而对照在 0 .5% Na Cl浓度下已不能存活。通过有性杂交途径实现了 mtl D和 gut D两个基因的聚合 ,部分杂交后代株系能在 1 .2 5% Na Cl胁迫下正常生长结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1-磷酸甘露基因 6-磷酸山梨基因 转基因植株 耐盐性 产量性性 有性杂交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肉桂醇脱氢酶及其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鲁斌 谷会 +1 位作者 弓德强 常金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4-211,共8页
肉桂醇脱氢酶(cinnamyl alcohol dehydrogenase,CAD)作为植物次生代谢特别是木质素合成的关键酶,与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病原菌入侵关系密切,研究CAD基因表达调控及其与组织木质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植物生理学意义.该文综述了植物CAD的蛋... 肉桂醇脱氢酶(cinnamyl alcohol dehydrogenase,CAD)作为植物次生代谢特别是木质素合成的关键酶,与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病原菌入侵关系密切,研究CAD基因表达调控及其与组织木质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植物生理学意义.该文综述了植物CAD的蛋白特征、酶学性质、基因分布和分类、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以及CAD表达与木质素合成的关系,为研究CAD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病中的作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木质素 基因家族 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肉桂醇脱氢酶基因GhCAD6的克隆及正义、反义与RNAi干扰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3
14
作者 倪志勇 马文静 +3 位作者 吕萌 王娟 李波 范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26,共7页
肉桂醇脱氢酶(CAD)催化木质素单体合成的最后一步反应,将肉桂醛还原生成相应的肉桂醇。采用PCR方法从棉花中克隆了GhCAD6基因1569 bp的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GhCAD6基因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为了研究GhCAD6基因的功能,构建由... 肉桂醇脱氢酶(CAD)催化木质素单体合成的最后一步反应,将肉桂醛还原生成相应的肉桂醇。采用PCR方法从棉花中克隆了GhCAD6基因1569 bp的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GhCAD6基因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为了研究GhCAD6基因的功能,构建由棉纤维组织特异性启动子E6驱动的GhCAD6基因正义、反义表达载体;同时克隆了GhCAD6基因的一段417 bp高度保守的NBD区序列,构建了GhCAD6基因的RNAi干扰载体,并将上述载体转入农杆菌菌株LBA4404中。为通过转基因技术深入研究GhCAD6基因在棉纤维发育和木质素代谢途径中的作用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肉桂 表达载体 RN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肉桂醇脱氢酶基因(SmCAD)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葛茜 邝静 +3 位作者 武玉翠 张媛 肖娅萍 王喆之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1-268,共8页
肉桂醇脱氢酶(cinnamyl alcohol dehydrogenase,CAD)依赖于NADPH还原肉桂醛及其衍生物,是催化木质素单体生物合成途径的最后一步关键酶。通过分析丹参转录组数据库,从丹参中获得一条肉桂醇脱氢酶基因,命名为SmCAD(Genebank注册号:HQ1622... 肉桂醇脱氢酶(cinnamyl alcohol dehydrogenase,CAD)依赖于NADPH还原肉桂醛及其衍生物,是催化木质素单体生物合成途径的最后一步关键酶。通过分析丹参转录组数据库,从丹参中获得一条肉桂醇脱氢酶基因,命名为SmCAD(Genebank注册号:HQ162287)。该序列包含一个长为1083 bp的开放阅读框,有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编码360个氨基酸,含有NADP(H)结合域,Zn1和Zn2锌结合位点。利用BD walking的方法获得其启动子序列1202 bp,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mCAD启动子区包含茉莉酸甲酯(MeJ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响应元件以及MYB结合位点。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丹参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且其表达受到MeJA的诱导和GA3的抑制,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了丹参对外源信号的应答反应。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SmCAD基因在丹参中的具体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肉桂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红吸浆虫滞育期间海藻糖酶和山梨醇脱氢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洪亮 仵均祥 王丙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9-142,共4页
对不同滞育阶段麦红吸浆虫海藻糖酶和山梨醇脱氢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麦红吸浆虫落土滞育前,其幼虫的海藻糖酶活性最高,入土后其活性迅速下降,到9月中旬活性开始上升,随后呈下降趋势,之后又迅速升高至滞育年周期中的最... 对不同滞育阶段麦红吸浆虫海藻糖酶和山梨醇脱氢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麦红吸浆虫落土滞育前,其幼虫的海藻糖酶活性最高,入土后其活性迅速下降,到9月中旬活性开始上升,随后呈下降趋势,之后又迅速升高至滞育年周期中的最高水平;不同滞育阶段麦红吸浆虫从脱离麦穗到当年11月以前,一直未检测到山梨醇脱氢酶活性,翌年2~4月,山梨醇脱氢酶的活性急剧增加,至04—20达到整个滞育期间的最高值(0.5042OD/(mL·min));相同滞育阶段,裸露幼虫海藻糖酶活性和山梨醇脱氢酶活性较结茧幼虫略高,并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不同滞育年限麦红吸浆虫海藻糖酶活性和山梨醇脱氢酶活性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红吸浆虫 滞育 海藻糖 山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肉桂醇脱氢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倪志勇 李波 +3 位作者 吕萌 王娟 白岩 范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29,共7页
肉桂醇脱氢酶(CAD)是木质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类。根据棉花纤维特异表达cDNA文库分析得到的肉桂醇脱氢酶基因EST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棉花中克隆了一个CAD基因,命名为GhCAD5(GenBank登录号为FJ848868)。研究结果表明:... 肉桂醇脱氢酶(CAD)是木质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类。根据棉花纤维特异表达cDNA文库分析得到的肉桂醇脱氢酶基因EST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棉花中克隆了一个CAD基因,命名为GhCAD5(GenBank登录号为FJ848868)。研究结果表明:GhCAD5全长1488bp,具有一个1068bp的开放阅读框,5′非编码区为140bp,3′非编码区为280bp,编码355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约为38.403kDa,等电点为7.67。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GhCAD5与拟南芥AtCAD1和水稻OsCAD4的同源性较高。利用PCR方法克隆了GhCAD5基因的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695bp,包含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将GhCAD5的ORF连接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IPTG诱导,获得了相应蛋白的表达。棉花GhCAD5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肉桂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醇脱氢酶基因的表达特征及番茄遗传转化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辛肇军 孙晓玲 陈宗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64-871,共8页
根据茶树醇脱氢酶基因(CsiADH1)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茶树品种‘龙井43’中克隆了CsiADH1序列,分析了CsiADH1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下的诱导表达情况并转化番茄。结果表明:CsiADH1包含一个1 044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编码347... 根据茶树醇脱氢酶基因(CsiADH1)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茶树品种‘龙井43’中克隆了CsiADH1序列,分析了CsiADH1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下的诱导表达情况并转化番茄。结果表明:CsiADH1包含一个1 044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编码347个氨基酸。qRT-PCR分析显示,CsiADH1的表达受到茶尺蠖取食、机械损伤、茉莉酸和水杨酸的诱导;将CsiADH1基因ORF区域克隆进pCAMBIA1301载体中,构建了由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CsiADH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ADH,并以农杆菌介导的方法侵染番茄‘中蔬四号’子叶,经PCR鉴定,获得了8个转CsiADH1基因阳性植株。该结果为进一步揭示CsiADH1基因在植物诱导防御反应中的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基因 克隆 表达 番茄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胶束萃取醇脱氢酶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柳畅先 王永美 孙小梅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19-221,共3页
本文报道了用反胶束体系萃取醇脱氢酶(ADH)的研究结果。在此萃取体系中,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表面活性剂,辛烷和己醇作为溶剂及助溶剂。考察了振荡时间、水相pH值和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及助溶剂浓度等因素对醇脱氢酶萃取... 本文报道了用反胶束体系萃取醇脱氢酶(ADH)的研究结果。在此萃取体系中,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表面活性剂,辛烷和己醇作为溶剂及助溶剂。考察了振荡时间、水相pH值和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及助溶剂浓度等因素对醇脱氢酶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柬体系 萃取 CT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海藻酸钙凝胶固定化酵母醇脱氢酶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桂银 杨栋梁 +3 位作者 蒋玉仁 丁萍 黄可龙 李元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10-1516,共7页
对用海藻酸钙包埋﹑戊二醛交联法固定酵母醇脱氢酶催化苯乙酮酸合成(R)-扁桃酸的过程进行研究,比较游离酶与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游离酶在70℃时酶蛋白变性失去活力,而固定化酶在65℃保温1h的... 对用海藻酸钙包埋﹑戊二醛交联法固定酵母醇脱氢酶催化苯乙酮酸合成(R)-扁桃酸的过程进行研究,比较游离酶与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游离酶在70℃时酶蛋白变性失去活力,而固定化酶在65℃保温1h的能保持64%的酶活力,在70℃时酶活力仍可保留48.6%;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由30℃升至40℃,最适反应pH值由6.8下降为5.8;固定化酶保留了62.72%的游离酶活性,固定化酶的表观米氏常数和最大反应速率分别为37.33mmol/L和358.42nmol/min。该固定化酶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固定化 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