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6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L-(+)-对羟基苯甘氨酸的两对手性钴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电化学识别
1
作者 曹梦茹 姜国远 +2 位作者 李宏利 李思浓 宋会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246,共15页
采用常温溶液挥发法,以D-(-)-/L-(+)-对羟基苯甘氨酸(D-/L-Hhpg)为主配体,2种含氮吡啶配体4,4'-联吡啶(4,4'-bipy)和5,5'-二甲基-2,2'-联吡啶(5,5'-BM-2,2'-bipy)为辅助配体,与Co Cl_(2)·6H_(2)O反应合成... 采用常温溶液挥发法,以D-(-)-/L-(+)-对羟基苯甘氨酸(D-/L-Hhpg)为主配体,2种含氮吡啶配体4,4'-联吡啶(4,4'-bipy)和5,5'-二甲基-2,2'-联吡啶(5,5'-BM-2,2'-bipy)为辅助配体,与Co Cl_(2)·6H_(2)O反应合成了2对手性配合物{[Co(D-hpg)(4,4'-bipy)(H_(2)O)]Cl·H_(2)O}_(n )(1-D)、{[Co(L-hpg)(4,4'-bipy)(H_(2)O)]Cl·H_(2)O}_(n )(1-L)、[Co(D-hpg)_(2)(5,5'-BM-2,2'-bipy)]Cl·5.5H_(2)O (2-D)、[Co(L-hpg)_(2)(5,5'-BM-2,2'-bipy)]Cl·5.5H_(2)O (2-L)。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等多种测试方法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配合物的单晶X射线衍射数据表明,配合物1-D和1-L属于单斜晶系,P2_(1)手性空间群,分别呈现1D左手螺旋链和右手螺旋链,通过4,4'-bipy分子扩展为2D网状矩形格子结构。配合物2-D属于单斜晶系,P2_(1)手性空间群,为0D小分子,在氢键的作用下形成1D超分子双链,并以ABAB形式在a轴方向堆积排布。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差异归因于辅助配体和Hhpg配位模式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配合物1-D表现出电化学可逆的氧化还原行为,并可作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有效地检测组氨酸对映体和定量测定组氨酸混合物中的对映体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对羟基苯甘氨酸 手性配合物 晶体结构 电化学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利用葡萄糖生物合成D-阿洛酮糖的途径构建及优化
2
作者 姜雅文 张苍萍 +3 位作者 杨绍青 江正强 李延啸 闫巧娟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28-135,共8页
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构建磷酸化-去磷酸化将D-葡萄糖转化为D-阿洛酮糖的途径。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敲除竞争途径的相关基因,探究不同来源阿洛酮糖-6-磷酸磷酸酶(allulose-6-phosphate phosphatase,A6PP)对D-阿洛酮糖合成的影... 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构建磷酸化-去磷酸化将D-葡萄糖转化为D-阿洛酮糖的途径。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敲除竞争途径的相关基因,探究不同来源阿洛酮糖-6-磷酸磷酸酶(allulose-6-phosphate phosphatase,A6PP)对D-阿洛酮糖合成的影响,调控合成途径基因的转录水平,并进行工程菌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敲除磷酸果糖激酶A基因pfkA、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zwf、阿洛糖-6-磷酸异构酶基因rpiB和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基因manA后D-阿洛酮糖产量提升至0.95 g/L。布氏拟杆菌(Bacteroides bouchesdurhonensis)来源的A6PP(BbA6PP)合成D-阿洛酮糖的效果最好,D-阿洛酮糖的摇瓶产量提升至1.21 g/L。通过质粒拷贝数优化方式调节通路基因的表达水平得到重组菌BE-14的D-阿洛酮糖摇瓶产量最高,为2.06 g/L。经发酵条件优化后,重组菌BE-14合成D-阿洛酮糖摇瓶产量提高到2.72 g/L,在5 L发酵罐中分批补料发酵46 h的D-阿洛酮糖产量达到最高,为18.4 g/L。发酵液中仅存在微量的葡萄糖(0.7 g/L)及果糖(0.1 g/L),有利于后续分离纯化。本研究为大肠杆菌生物合成法高效生产D-阿洛酮糖提供了研究基础,对推动D-阿洛酮糖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酮糖 磷酸化-去磷酸化 生物合成 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的GNSS观测数据可信度评估方法
3
作者 薛温梁 谷守周 +4 位作者 秘金钟 高士民 李洪超 陈昊 潘玥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5,共9页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观测数据无法从整体上进行量化评估的问题,采用邓普斯特-谢弗(D-S)证据理论方法进行可信度评估:确定指标阈值的识别框架,建立好、中、差的可信区间,利用隶属度函数得到基本概率值;随后进行归一化获得基本概...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观测数据无法从整体上进行量化评估的问题,采用邓普斯特-谢弗(D-S)证据理论方法进行可信度评估:确定指标阈值的识别框架,建立好、中、差的可信区间,利用隶属度函数得到基本概率值;随后进行归一化获得基本概率分配函数;然后依次求取信任函数、似然函数和评估函数;最后通过证据指标权重获得观测数据的综合评估可信度模型。选用全球分布的8个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站连续7 d的数据建立可信度评估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测站在不同天的可信度结果趋于稳定,能够验证该方法具有稳定性。选用3个监测站和3个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的观测数据进行可信度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从连续3 d的监测站和CORS站来看,可信度趋于稳定,但同类不同站之间的可信度有差异,若仅从监测站本身来看,其可信度较低;相比之下,CORS站可信度更好;整体来言,CORS站的可信度高于监测站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度 邓普斯特-谢弗(d-S)证据理论 观测数据 基本概率分配函数 隶属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通量筛选的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定向进化
4
作者 赵添龙 刘展志 +2 位作者 张凤山 吴敬 宿玲恰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09,共5页
D-阿洛酮糖是一种低热量的甜味剂,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维持血糖平衡和调节脂质代谢等。目前,D-阿洛酮糖工业生产主要通过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llulose-3-epimerase,DAEase)催化D-果糖的差向异构反应实现,但DAEase的应用性能仍需... D-阿洛酮糖是一种低热量的甜味剂,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维持血糖平衡和调节脂质代谢等。目前,D-阿洛酮糖工业生产主要通过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llulose-3-epimerase,DAEase)催化D-果糖的差向异构反应实现,但DAEase的应用性能仍需进一步提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定向进化作为一种有效的分子改造策略,其筛选方法是限制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构建并优化D-阿洛酮糖特异型生物传感器,结合微孔板筛选,对来自Clostridium cellulolyticum H10的DAEase(Cc DAEase)突变体文库进行超高通量筛选,最终获得了比活提高14.6%的优势突变体H209Q,其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值为7.5,并进一步解析了该突变体的构效关系。该研究证明了转录因子型生物传感器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定向进化筛选工具,为进一步优化DAEase的性能提供了可能性,亦为D-阿洛酮糖的工业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转录因子型生物传感器 超高通量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沸石咪唑骨架材料的产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固定化研究
5
作者 张晗 尹子璐 +4 位作者 王雅珣 李飞胜 郭庆彬 丁文涛 王昌禄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4-292,共9页
为提高产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llulose 3-epimerase,DAE)工程菌在全细胞催化生产D-阿洛酮糖中的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降低D-阿洛酮糖生产成本,以沸石咪唑骨架-8(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8,ZIF-8)为材料对产DAE重组枯草芽... 为提高产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llulose 3-epimerase,DAE)工程菌在全细胞催化生产D-阿洛酮糖中的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降低D-阿洛酮糖生产成本,以沸石咪唑骨架-8(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8,ZIF-8)为材料对产DAE重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进行固定化研究。通过乙酸锌、2-甲基咪唑与菌体共沉淀制备固定化细胞,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进行表征,证明成功制备了ZIF-8包覆的固定化重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DAE@ZIF-8。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条件,当Zn^(2+)与2-甲基咪唑摩尔浓度比为1∶4,菌体添加量15 g/L,低温静置1 h时,复合材料比酶活最高,达344.81 U/g,活性回收率为77.75%。B.subtilis-DAE@ZIF-8在60℃、pH值7.5下表现最佳,60℃下半衰期为10.75 h,为游离细胞的1.46倍。B.subtilis-DAE@ZIF-8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重复催化10批次后,酶活力残留45.67%,转化率达20.08%,研究结果为D-阿洛酮糖的高效生物转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枯草芽孢杆菌 细胞固定化 沸石咪唑骨架 d-阿洛酮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阿洛酮糖的高效生物催化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秦慧民 岳世强 +2 位作者 叶伟江 王楷喆 高宇昂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8,共10页
D-阿洛酮糖是一种新型的具有降血糖、抗氧化等特殊生理功能的低热量稀有糖。目前,D-阿洛酮糖的生物合成主要是利用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来催化D-果糖生成D-阿洛酮糖,利用生物酶法大规模合成D-阿洛酮糖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提升差向异... D-阿洛酮糖是一种新型的具有降血糖、抗氧化等特殊生理功能的低热量稀有糖。目前,D-阿洛酮糖的生物合成主要是利用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来催化D-果糖生成D-阿洛酮糖,利用生物酶法大规模合成D-阿洛酮糖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提升差向异构酶的催化活性、热稳定性和耐酸性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介绍了D-阿洛酮糖的生产现状及其生物酶法合成的最新进展,包括异构酶的分子定向改造、辅助定向进化的超高通量筛选方法、新型酶分子的固定化策略等以提升差向异构酶的工业属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全细胞催化系统在D-阿洛酮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旨在为D-阿洛酮糖的高效生物催化合成提供理论参考,并提出工业生产中存在的挑战和潜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酮糖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高通量筛选策略 固定化技术 全细胞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的理性设计与机制解析
7
作者 郭丁钰 魏婉清 +4 位作者 宋伟 吴静 闻建 胡贵鹏 刘立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4,共7页
D-阿洛酮糖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存在极少的酮糖,因其具有与蔗糖相近的甜度但热量更低而备受关注。然而,D-阿洛酮糖的高效生物合成仍然面临挑战,是由于用于生产的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热稳定性较差。该研究通过理性设计,引入二硫键和属性嫁接... D-阿洛酮糖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存在极少的酮糖,因其具有与蔗糖相近的甜度但热量更低而备受关注。然而,D-阿洛酮糖的高效生物合成仍然面临挑战,是由于用于生产的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热稳定性较差。该研究通过理性设计,引入二硫键和属性嫁接策略,成功获得了热稳定性更高的最佳突变体M03。最佳突变体M03的T m值从52.7℃提高到69.4℃;在无需外源添加金属离子的条件下,55℃时半衰期延长至254.3 min,是野生型的54.1倍;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结构分析揭示了性能提升的详细机制。该研究为工业化生产D-阿洛酮糖提供了一个有潜力的突变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酮糖 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 热稳定性 蛋白质工程改造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有机相在制备D-对羟基苯甘氨酸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森林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2004年第3期262-265,共4页
利用水 水溶性有机溶剂体系,研究了来源于恶臭假单胞菌的海因酶催化DL 对羟基苯海因合成N 氨基甲酰 D 对羟基苯甘氨酸,以制备D 对羟基苯甘氨酸,并就培养基的筛选、有机溶剂的选择和有机溶剂质量分数的优化作了探讨.结果发现,适量的有机... 利用水 水溶性有机溶剂体系,研究了来源于恶臭假单胞菌的海因酶催化DL 对羟基苯海因合成N 氨基甲酰 D 对羟基苯甘氨酸,以制备D 对羟基苯甘氨酸,并就培养基的筛选、有机溶剂的选择和有机溶剂质量分数的优化作了探讨.结果发现,适量的有机溶剂可增加底物的溶解度,进而显著增加酶反应速度.培养基以质量分数为1%的甘油、1%的酵母膏、0 2%的K2HPO4·3H2O、0 3%的NaCl、0 05%的MgSO4·7H2O和0 1%的诱导剂为佳;有机溶剂以二甲亚砜为宜,其质量分数以10%左右为佳.在此优化反应条件下,水 水溶性有机溶剂体系中酶反应的速度较水相中提高近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溶剂体系 恶臭假单胞菌 海因酶 d-对羟基苯甘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香芹酮基吡唑-脲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植物病原菌抑制活性研究
9
作者 张兆雷 段文贵 +3 位作者 马献力 林桂汕 温蓉竹 刘欣岩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8,共10页
为实现香芹酮的高值化利用,以L-香芹酮(1)为原料,先通过酰化反应制备L-甲酰化香芹酮(2),再经过缩合以及亲核加成反应,合成得到2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L-香芹酮基吡唑-脲化合物4a~4v。通过FT-IR、1H NMR、13C NMR、HRMS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化... 为实现香芹酮的高值化利用,以L-香芹酮(1)为原料,先通过酰化反应制备L-甲酰化香芹酮(2),再经过缩合以及亲核加成反应,合成得到2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L-香芹酮基吡唑-脲化合物4a~4v。通过FT-IR、1H NMR、13C NMR、HRMS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抑菌活性测试表明:在质量浓度为50 mg/L时,目标化合物对8种供试植物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4b(R=p-CH3Ph)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为79.2%(为B级活性水平),优于阳性对照百菌清(抑制率为75.0%)。化合物4u(R=异丙基)对黄瓜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8.2%、 76.7%和79.6%(均为B级活性水平),具有一定的广谱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香芹酮 吡唑- 合成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嗜热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固定化及固定化酶性能研究
10
作者 沈骥冬 徐宝萍 +2 位作者 黄良刚 柳志强 郑裕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0,共9页
D-阿洛酮糖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低热量天然甜味剂,其作为稀有糖家族的重要成员具有抑制多种疾病的生理益处。D-阿洛酮糖是D-果糖的C-3位差向异构体,由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llulose 3-epimerase,DAE)催化合成。工业生产中的糖差... D-阿洛酮糖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低热量天然甜味剂,其作为稀有糖家族的重要成员具有抑制多种疾病的生理益处。D-阿洛酮糖是D-果糖的C-3位差向异构体,由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llulose 3-epimerase,DAE)催化合成。工业生产中的糖差向异构化反应需要高温条件(大于65℃),现有的DAE难以满足工业化生产需求。为了突破这一瓶颈,以硅藻土(diatomite)为固体核心、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为保护壳、戊二醛(glutaraldehyde,GA)为交联剂,负载超嗜热DAE(T I-DAE),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固定化酶(T I-DAE@Diatomite-PE I-GA),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相关结果表明,固定化酶T I-DAE@Diatomite-PE I-GA相比游离酶表现出较好的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90℃条件下,T I-DAE@Diatomite-PE I-GA的半衰期大于24 h,相比游离酶提高了11倍。T I-DAE@Diatomite-PE I-GA可以重复催化500 g/L D-果糖生成D-阿洛酮糖20批次,且仍保持70%以上的相对酶活。研究结果证明基于硅藻土共价交联的酶固定化技术能大幅提高DAE的热稳定性,降低D-阿洛酮糖的工业生产成本,可突破目前工业化生产的技术瓶颈,为推进酶法合成D-阿洛酮糖的产业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酮糖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酶固定化 高温催化 稀有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黄芩素对Aβ_(1-42)和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损害的改善作用
11
作者 章琪露 聂睿哲 +2 位作者 魏立彬 郭青龙 唐苏苏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5,共9页
研究汉黄芩素对小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分别采用侧脑室注射Aβ_(1-42)建立小鼠学习记忆损害模型与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小鼠急性衰老模型,连续28 d灌胃给予75、150和300 mg/kg汉黄芩素,采用Morris水迷宫、新物体识别、旷场实验检测汉... 研究汉黄芩素对小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分别采用侧脑室注射Aβ_(1-42)建立小鼠学习记忆损害模型与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小鼠急性衰老模型,连续28 d灌胃给予75、150和300 mg/kg汉黄芩素,采用Morris水迷宫、新物体识别、旷场实验检测汉黄芩素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显示,在Aβ_(1-42)诱导的学习记忆损害模型中,与模型组相比,150 mg/kg和300 mg/kg汉黄芩素给药组小鼠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对新物体的识别指数显著增加;150 mg/kg汉黄芩素给药组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显著增加,而在旷场实验中各组小鼠的运动总距离无显著变化。在D-半乳糖诱导的急性衰老模型中,与模型组相比,150 mg/kg汉黄芩素组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期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75、150和300mg/kg汉黄芩素组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显著增加;而在旷场实验中各组小鼠的运动总距离无显著变化。研究提示汉黄芩素对Aβ_(1-42)和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损害均具有改善作用,并对小鼠自发活动无显著影响。此外,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发现,汉黄芩素可显著减少Aβ_(1-42)和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这些结果表明,汉黄芩素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和衰老相关的学习记忆损害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黄芩素 Aβ_(1-42) d-半乳糖 记忆损害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L-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含量
12
作者 薛俊秀 金莹 +5 位作者 徐琴 吕宁 赵悦 许艳丽 周生祥 林爱东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196-200,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食品中L-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L-AA-2G)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试验方法中的流动相、色谱柱和柱温比较分析和查阅资料,最终确定流动相为1.4 g磷酸二氢钾、26 mL四丁基氢氧化铵(10%)溶液加水定容至800 mL,加... [目的]建立一种食品中L-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L-AA-2G)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试验方法中的流动相、色谱柱和柱温比较分析和查阅资料,最终确定流动相为1.4 g磷酸二氢钾、26 mL四丁基氢氧化铵(10%)溶液加水定容至800 mL,加入89 mL乙腈,混匀。并用此溶液对样品中的L-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进行提取,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分离,在柱温25℃、紫外检测器260 nm处进行检测。[结果]L-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在0.5~5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9,定量限为10.00 mg/kg,平均回收率在95.1%~109.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65%~2.107%,满足试验检测需求。[结论]该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高,可用于固体、液体食品中L-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含量检测,为各类食品中L-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含量检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l-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 含量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关-开”型荧光探针测定三价铁离子和L-赖氨酸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佳 董文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58-1567,共10页
以N-乙酰-L-半胱氨酸为配体,通过硼氢化钠还原氯金酸合成单层修饰的、水溶性良好的金纳米簇(AuNCs),采用TEM、FTIR、UV-Vis和PL等分析测试技术对AuNCs的形貌特征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该AuNCs具有优良的荧光性能,当激发... 以N-乙酰-L-半胱氨酸为配体,通过硼氢化钠还原氯金酸合成单层修饰的、水溶性良好的金纳米簇(AuNCs),采用TEM、FTIR、UV-Vis和PL等分析测试技术对AuNCs的形貌特征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该AuNCs具有优良的荧光性能,当激发波长为520 nm时,其最大发射波长为620 nm。研究发现,Fe^(3+)能强烈猝灭AuNCs的荧光,而加入L-赖氨酸后,AuNCs的荧光被恢复。AuNCs的荧光猝灭和恢复的程度与Fe^(3+)和L-赖氨酸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Fe^(3+)和L-赖氨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65~163.35μmol·L^(-1)和13.36~266.64μmol·L^(-1),检出限分别为1.65μmol·L^(-1)和1.28μmol·L^(-1)。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AuNCs荧光的“关-开”型传感体系依次用于Fe^(3+)和L-赖氨酸的检测,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度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簇 “关-开”型荧光探针 三价铁离子 l-赖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祖先序列重建增强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热稳定性
14
作者 管立军 朱玲 +7 位作者 王崑仑 李家磊 高扬 严松 张馨笛 陈晴 季妮娜 李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21-128,共8页
为解决现有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Ease)热稳定性差的产业问题,本文采用系统发育指导的大数据挖掘、合理修饰和祖先序列重建策略(ASR),重建了具有不同催化结构域DAEase的祖先序列,构建了表达载体,通过重组表达与分子对接筛选出了DAEa... 为解决现有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Ease)热稳定性差的产业问题,本文采用系统发育指导的大数据挖掘、合理修饰和祖先序列重建策略(ASR),重建了具有不同催化结构域DAEase的祖先序列,构建了表达载体,通过重组表达与分子对接筛选出了DAEase A13并进行酶学性质表征,此外,还基于结构分析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DAEase A13热稳定性增强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基于ASR策略所构建的A13 70℃时半衰期可达8.4 h,其热稳定性较野生(WT)酶显著增强,最大转化率为31%,催化活性也略高于WT酶。立体结构模拟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ASR A13中大量氢键和疏水作用的增加维持了高温下酶分子结构的稳定性,是其热稳定性增强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证实了ASR策略可以改造DAEase使其稳定性、活性和混杂性增强,可以为D-阿洛酮糖工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生物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序列重建 d-阿洛酮糖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香酵母生物转化法合成2-苯乙醇的研究
15
作者 王晴 毛银 +1 位作者 赵运英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28,共7页
2-苯乙醇是一种具有玫瑰香味的芳香族醇,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和医药等领域中。该研究利用从发酵酱醪中筛选出的一株野生型生香酵母-贝酵母,通过生物转化方法探索了该生香酵母合成2-苯乙醇的能力。通过优化反应体系中葡萄糖、底物L-... 2-苯乙醇是一种具有玫瑰香味的芳香族醇,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和医药等领域中。该研究利用从发酵酱醪中筛选出的一株野生型生香酵母-贝酵母,通过生物转化方法探索了该生香酵母合成2-苯乙醇的能力。通过优化反应体系中葡萄糖、底物L-苯丙氨酸、无氨基酵母氮源及其他无机盐等成分构建生物转化体系,建立了适用于该生香酵母生产2-苯乙醇的转化方法。实验结果显示,该生香酵母转化48 h后2-苯乙醇的产量最高,为2.89 g/L。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转化体系中碳源、氨基受体α-酮戊二酸和离子混合营养液的浓度,2-苯乙醇的浓度提高了67%。最后,通过优化转化体系的pH、温度和溶氧等条件使得2-苯乙醇的质量浓度达到了6.05 g/L,较初始转化条件提高了109%。该方法所获2-苯乙醇不仅具有天然产物的属性和安全性,且其产量和转化率高,工艺也具有周期短和成本低的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香酵母 生物转化 2-苯乙醇 l-苯丙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半群的L-反模糊理想
16
作者 田振际 柴媛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给出了L-反模糊子半群和L-反模糊Γ-子半群的定义,并研究了Γ-半群的L-反模糊理想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得到Γ-半群的L-模糊子集是L-反模糊双Γ-理想的充分必要条件.
关键词 l-反模糊子半群 l-反模糊Γ-子半群 l-反模糊理想 l-反模糊双Γ-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L(+)-对羟基苯甘氨酸配体的两个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电化学性质(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曼玉 史亚静 +1 位作者 王兰芝 宋会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5-1075,共11页
利用手性配体D(-)/L(+)-对羟基苯甘氨酸(D/L-Hhpg)与铜盐在溶液法条件下合成2个手性配合物{[Cu(D-hpg)(phen)(NO3)]·1.5H2O}n(1)和{[Cu(L-hpg)(phen)(NO3)]·2H2O}n(2),(phen=1,10-菲咯啉)。对2个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 利用手性配体D(-)/L(+)-对羟基苯甘氨酸(D/L-Hhpg)与铜盐在溶液法条件下合成2个手性配合物{[Cu(D-hpg)(phen)(NO3)]·1.5H2O}n(1)和{[Cu(L-hpg)(phen)(NO3)]·2H2O}n(2),(phen=1,10-菲咯啉)。对2个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固态圆二色谱表征及热重-差热分析。配合物1和2是正交晶系,P212121手性空间群,二者均为1D链状结构并通过氢键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有趣的是,配合物1和2中的配位硝酸根与晶格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使它们分别生成了沿b轴方向的左手和右手超分子螺旋链。此外,基于配合物1和2的中心金属离子为Cu(Ⅱ),进一步探究了电化学性能。循环伏安结果表明生成的配合物具有电化学活性,在扫描速率为0.025~1.0V·s^-1范围内,配合物制备的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过程是由表面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对羟基苯甘氨酸 晶体结构 手性配合物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链霉菌全细胞转化L-赖氨酸合成ε-聚赖氨酸的体系构建与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道君 刁文娇 +4 位作者 张佳微 王靓 张宏建 张建华 陈旭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天然抗菌肽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的主要生产菌株。为了提高小白链霉菌生产ε-PL效率,该文构建并优化了全细胞转化L-赖氨酸合成ε-PL体系:葡萄糖质量浓度80 g/L,菌龄12 h,反应温度30℃...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天然抗菌肽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的主要生产菌株。为了提高小白链霉菌生产ε-PL效率,该文构建并优化了全细胞转化L-赖氨酸合成ε-PL体系:葡萄糖质量浓度80 g/L,菌龄12 h,反应温度30℃,L-赖氨酸质量浓度15 g/L,柠檬酸浓度15 g/L,初始反应p H 4.0,硫酸铵质量浓度6 g/L,湿菌体量为1900 g/L。基于该转化体系,实现小白链霉菌在96 h合成ε-PL产量和底物转化率达到13.80 g/L和38.9%,分别是常规摇瓶发酵的4.1、3.2倍。最后,在小白链霉菌中异源表达来自大肠杆菌的L-赖氨酸特异性通透蛋白基因lysp,获得的重组菌S.albulus OE-lysp实现L-赖氨酸利用能力和底物转化率较出发菌株分别提升26%和33%,ε-PL产量增加至17.21 g/L,约为常规摇瓶发酵ε-PL产量的6.4倍,这是文献报道的最高摇瓶规模ε-PL产量。该研究结果一方面说明了通过全细胞转化L-赖氨酸生产ε-PL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为S.albulus转化大宗氨基酸L-赖氨酸生产高值ε-PL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链霉菌 Ε-聚赖氨酸 全细胞转化 异源表达 l-赖氨酸通透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色氨酸途径改造和卤化酶分子改造提高全细胞催化7-氯-色氨酸合成能力
19
作者 赵丽雯 王天奥 +1 位作者 周镔 侯颖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3-29,共7页
7-氯-色氨酸(7-Cl-Trp)具有重要生物活性,被广泛用于制药、化学和农业领域。前期研究中,通过在E.coli中同时表达L-氨基酸脱氨酶(L-amino acid deaminase,L-AAD)和卤化酶构建全细胞催化剂,合成7-Cl-Trp,并通过L-AAD和卤化酶表达水平调节... 7-氯-色氨酸(7-Cl-Trp)具有重要生物活性,被广泛用于制药、化学和农业领域。前期研究中,通过在E.coli中同时表达L-氨基酸脱氨酶(L-amino acid deaminase,L-AAD)和卤化酶构建全细胞催化剂,合成7-Cl-Trp,并通过L-AAD和卤化酶表达水平调节和加强辅酶供应提高7-Cl-Trp合成量。但是7-Cl-Trp合成仍受限于底物色氨酸降解副反应及卤化酶催化效率低。该研究中,首先通过敲除色氨酸降解基因tnaA阻断副反应提高色氨酸利用率,7-Cl-Trp合成量提高了15.8%;然后通过结合定向进化结合定点突变对卤化酶进行分子改造,三点突变体F104Y/T278C/N346E全细胞催化7-Cl-Trp合成量提高了54.9%,动力学分析表明,三点突变体的Kcat增加了50.0%,K_(m)减少了9.2%,整体催化效率提高了65.2%;最后,对全细胞催化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优催化条件下(40℃,pH 7.4,400 mg/L色氨酸,10μmol/L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下,12 h后,7-Cl-Trp合成量为105.7 mg/L。该研究为全细胞催化合成卤化物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色氨酸 卤化酶 l-氨基酸脱氨酶 色氨酸酶 定向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在α-鹅膏毒肽诱导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20
作者 王浩伟 张晓星 +2 位作者 杨根梦 王尚文 曾晓锋 《法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9,共8页
目的通过检测α-鹅膏毒肽暴露后小鼠肝组织铁沉积,小鼠肝细胞和L-02细胞氧化应激指标及铁死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探究铁死亡是否参与α-鹅膏毒肽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方法建立α-鹅膏毒肽C57BL/6J小鼠中毒模型和L-02细胞染毒模型,采用Lillie... 目的通过检测α-鹅膏毒肽暴露后小鼠肝组织铁沉积,小鼠肝细胞和L-02细胞氧化应激指标及铁死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探究铁死亡是否参与α-鹅膏毒肽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方法建立α-鹅膏毒肽C57BL/6J小鼠中毒模型和L-02细胞染毒模型,采用Lillie二价铁染色、普鲁士蓝染色检测铁沉积情况,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蛋白质印迹法分析p53、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的表达。结果相较于对照组,α-鹅膏毒肽暴露后,小鼠肝组织中二价铁(Fe^(2+))和三价铁(Fe^(3+))阳性细胞率均升高(P<0.05),中(0.35 mg/kg)、高(0.45 mg/kg)剂量组肝组织及1μmol/Lα-鹅膏毒肽处理的L-02细胞中GSH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SOD和CAT活性下降(P<0.05)。此外,α-鹅膏毒肽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上调p53表达,并抑制SLC7A11和GPX4的表达。结论铁死亡在α-鹅膏毒肽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机制中发挥作用,铁死亡相关指标的异常可为α-鹅膏毒肽中毒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法医毒理学 α-鹅膏毒肽 铁死亡 氧化应激 肝损伤 l-02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