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tective effect of luteolin-7-O-β-D-glucuronide against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induced H9C2 cardiomyocytes injury 被引量:1
1
作者 Hai-feng ZHANG Lu LI +5 位作者 Sheng-qun HOU Li-hui LU Xian-chu HAN Zhen-zhen SONG Ying SUN Fang WANG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2-333,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and mechanisms of luteolin-7-O-β-dglucuronide(LGU) on 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induced H9C2 cardiomyocytes injury.METH.ODS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LGU on OGD-ind...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and mechanisms of luteolin-7-O-β-dglucuronide(LGU) on 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induced H9C2 cardiomyocytes injury.METH.ODS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LGU on OGD-induced H9C2 cardiomyocytes death were investigated by MTT assay.The microfilament change of H9C2 cardiomyocytes was detected by phalloidin staining and the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 leakage rate was also detected by LDH ki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LGU,ATP content,intracellular Ca^(2+) fluorescent intensity and concentra.tion,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and the expressions of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 were detected by ATP kit,CLSM(Fluo-3/AM probe),Ca^(2+) kit,CLSM(JC-1 probe) and western blotting meth.od,respectively.RESULTS The inhibition of H9C2 cardiomyocyte survival rate inducedby OGD was improvedby pretreated with LGU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The microfilaments injury as well as the increase of LDH leakage rate were also improvedby pretreated with LGU.The ATP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intracellular Ca^(2+) fluorescent intensity and concent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MM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4 hafter OGD.LGU significantly reversed the de.crease of intracellular ATP content,the increase of Ca^(2+) fluorescent intensity and concentration and the decrease of MMP.The release of cytochrome C,the expressionsof caspase-9 and caspase-3 in H9C2 cardiomyocytes were increased 16 h after OGD.LGU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changes of these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CONCLUSION LGU has a significant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OGD-induced H9C2 cardiomyocytes injury through inhibiting calcium overload,increasing ATP content,improving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inhibiting apopt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保护作用 治疗方法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25(OH)D和免疫相关因子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梅 金涛 +2 位作者 王霞 俞淑静 费大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4-609,共6页
目的:研究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25(OH)D和免疫相关因子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142例糖调节受损患者,根据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分组,仅糖调节受损患者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25(OH)D和免疫相关因子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142例糖调节受损患者,根据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分组,仅糖调节受损患者为对照组(n=86),并发亚临床AS为观察组(n=56)。比较两组患者血清25(OH)D和免疫因子,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Pearson法测定血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25(OH)D和免疫因子的相关性。采集基线资料和血液学指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亚临床AS的影响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血清25(OH)D和免疫因子对亚临床AS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25(OH)D[(24.01±4.87)mmol/L vs 3(0.74±5.01)mmol/L,t=7.909,P=0.000)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TNF-α[(48.32±8.02)ng/L vs(33.21±9.00)ng/L,t=10.199,P=0.000)和IL-6[(41.22±9.43)ng/L vs(30.21±7.01)ng/L,t=7.492,P=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25(OH)D呈负相关(r=-0.428,P<0.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TNF-α和IL-6呈正相关(r=0.574,0.57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25(OH)D(OR=0.520,95%CI:0.401~0.675)、血清TNF-α(OR=1.667,95%CI:1.131~2.457)和血清IL-6(OR=1.478,95%CI:1.213~1.802)等是亚临床AS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25(OH)D最佳截断值为28.32 mmol/L,其对应的敏感度为69.64%,特异度为70.93%,AUC为0.803(95%CI:0.749~0.855);血清TNF-α临界值为40.56 ng/L,其对应的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72.09%,AUC为0.761(95%CI:0.717~0.823);血清IL-6截断值为36.13 ng/L,其对应的敏感度为60.71%,特异度为60.47%,AUC为0.627(95%CI:0.566~0.702);回归分析对应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81.40%,AUC为0.889(95%CI:0.830~0.915)。结论:血清25(OH)D与免疫相关因子单独和联合回归检测可有效预测亚临床AS的发生,上述指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且血清25(OH)D和免疫相关因子是亚临床AS发生的预测指标,临床宜根据指标进行针对性干预,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25-羟基维生素d 免疫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aspirin on glucose-D transport in intestine of rat
3
作者 Mazhar Mushtaq Farah Deeba Khan +2 位作者 M.Naeem Akhtar Saghir Ahmad Jafri Mehboob Bari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07-110,共4页
Objective: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a commonly prescribed Non Steroidal Anti Inflammatory Drug(NSAID) i.e.aspirin on brush border membrane in terms of changes in the intestinal transport l... Objective: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a commonly prescribed Non Steroidal Anti Inflammatory Drug(NSAID) i.e.aspirin on brush border membrane in terms of changes in the intestinal transport level of glucose which is monosaccharide with absolute requirement in the body and hence its absorption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intestinal mucosa.Method: Albino rats(Rattus Norvegicus) were divided into two different groups,Group I(Control),Group II(aspirin-treated,50 mg aspirin/kg of body weight).The treatment was continued for 28 days.On the 29th day after overnight fasting,intestine was removed from animals of both groups.Changes in transport of glucose-D in intestine were studied.Result: The results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transport of glucose-D in aspirin treated group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Cautious use of NSAID is recommended in commonly observed symptom such as headache and to those patients who are given as a prophylaxis for thromb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葡萄糖 传递过程 小肠 药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热杀菌处理时D-果糖对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灭活的抑制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青桓 辛伟山 +3 位作者 李佳佳 刘永霞 刘燚畅 章中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155,共11页
研究高压热杀菌(high-pressure thermal sterilization,HPTS)处理时D-果糖对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灭活的抑制作用。HPTS处理压力为200、600 MPa,处理温度为25、65、75℃,处理时间为20 min,D-果糖质量分数为0、15%、30%、60%。使用流式细胞... 研究高压热杀菌(high-pressure thermal sterilization,HPTS)处理时D-果糖对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灭活的抑制作用。HPTS处理压力为200、600 MPa,处理温度为25、65、75℃,处理时间为20 min,D-果糖质量分数为0、15%、30%、60%。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前后芽孢内膜的损伤情况,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处理前后芽孢蛋白质和内膜脂质进行分析,以揭示蛋白质结构与内膜脂质相态的变化。HPTS处理后芽孢内膜通透性增大,内膜完整性受损,然而随着添加的D-果糖质量分数的升高,芽孢内膜脂质的相态由液晶态逐渐转变为凝胶态,内膜稳定性增加、通透性降低、完整性提高,且芽孢蛋白质的有序二级结构的含量增加。不添加D-果糖时,600 MPa、75℃处理20 min后,芽孢死亡了5.31 lg(CFU/mL),芽孢悬浮液OD_(600)下降到0.41,2,6-吡啶二羧酸(2,6-pyridinedicarboxylic acid,DPA)泄漏率达93.56%,内膜受损的芽孢比率达到80.95%,芽孢蛋白质的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含量分别下降到16%和17%;而当添加的D-果糖质量分数提升到60%时,相同条件的HPTS处理后,芽孢存活数量上升了1.69 lg(CFU/mL),芽孢悬浮液OD_(600)上升了0.09,内膜受损的芽孢比率减少了20.74个百分点,芽孢蛋白质的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含量分别回升到25%和28%。D-果糖抑制了HPTS处理对芽孢结构的破坏和孢内关键物质的泄漏,且这种作用与D-果糖质量分数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热杀菌 d-果糖 枯草芽孢杆菌 芽孢 灭活 抑制机制 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交互影响住院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清敏 丁红霞 叶晓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54-3060,共7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交互影响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在河南宏力医院住院的82例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住院期间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分... 目的探讨维生素D、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交互影响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在河南宏力医院住院的82例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住院期间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分为≤7 d组、>7 d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维生素D、TG/HDL-C水平,分析维生素D、TG/HDL-C水平与血糖达标时间的关系,比较不同维生素D水平患者TG/HDL-C水平,相对危险度(RR)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维生素D、TG/HDL-c联合对住院T2DM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的交互作用及预测价值。结果>7 d组住院时间长于≤7 d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G/HDL-C高于≤7 d组,维生素D水平低于≤7 d组,维生素D缺乏和严重缺乏患者占比高于≤7 d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维生素D水平与血糖达标时间呈负相关(r=-0.733,P<0.001),TG/HDL-C水平与血糖达标时间呈正相关(r=0.830,P<0.001);校正后logistic回归显示,维生素D(95%CI:0.482~0.694)、TG/HDL-C水平(95%CI:1.053~1.392)仍是住院T2DM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P<0.05);维生素D不足、缺乏、严重缺乏患者TG/HDL-c水平高于充足患者(P<0.05);维生素D缺乏与TG/HDL-C升高共存所致住院T2DM患者血糖达标时间>7 d的RR为15.867,为次相乘模型;维生素D、TG/HDL-C联合预测住院T2DM血糖达标时间的AUC为0.929,大于维生素D、TG/HDL-c(Z=3.849、3.526,P<0.05)。结论住院T2DM患者维生素D、TG/HDL-C与血糖达标时间密切相关,二者同时暴露可影响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且维生素D、TG/HDL-c联合预测住院T2DM血糖达标时间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交互作用 2型糖尿病 血糖达标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琳 谭洪兴 +1 位作者 郝丽萍 李艳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2,共8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VD)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自发性肥胖型2型糖尿病(ZDF)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组、VD对照(VD)组、模型(T2DM)组和VD干预(VD+T2DM)组。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情况和口服糖耐量水平。采用16S rDNA测... 目的探讨维生素D(VD)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自发性肥胖型2型糖尿病(ZDF)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组、VD对照(VD)组、模型(T2DM)组和VD干预(VD+T2DM)组。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情况和口服糖耐量水平。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大鼠肠道菌群变化,进行OTU分析(韦恩图)、α多样性分析(chao1、observed species、PD whole tree、shannon和simpson)、β多样性分析(主坐标分析(PCoA))、菌群结构及菌群物种差异性分析(线性判别分析及影响因子(LEfSe)分析)。结果VD干预显著改善了T2DM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情况(P<0.05)。α多样性结果表明T2DM组和VD+T2DM组的chao1、observed species、PD whole tree、shannon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与T2DM组相比,VD+T2DM组与Con组的物种相似度更高。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优势菌具有显著差异;相较于T2DM组,VD+T2DM组的Bacteroidetes丰度下降、Firmicutes和Clostridium XIVa丰度增加。结论VD可改善T2DM大鼠的空腹血糖升高和胰岛素抵抗情况;VD可改善T2DM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降低Bacteroidetes丰度,升高Firmicutes和Clostridium XIVa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糖尿病 肠道菌群 16S rdNA测序 血糖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蛋白催化D-葡萄糖合成D-阿洛酮糖的研究
7
作者 张家赫 冯敬杰 +4 位作者 刘微微 常楚婷 郭庆彬 丁文涛 王昌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0,153,共9页
D-阿洛酮糖是一种新型功能性代糖,目前主要以价格较高的D-果糖为底物,通过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转化获得。寻找低价原料替代D-果糖生产D-阿洛酮糖对其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将葡萄糖异构酶与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通过柔性或刚性连接... D-阿洛酮糖是一种新型功能性代糖,目前主要以价格较高的D-果糖为底物,通过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转化获得。寻找低价原料替代D-果糖生产D-阿洛酮糖对其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将葡萄糖异构酶与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通过柔性或刚性连接肽,以不同顺序首尾相连,构建4种构型的融合蛋白,从中选择催化效果最好的融合蛋白构型并对此融合蛋白的催化条件进行优化,实现了以价格较低的D-葡萄糖为底物经催化合成D-阿洛酮糖。研究结果表明:融合蛋白AE3G和AS3G同时具备葡萄糖异构酶和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活性,能够将D-葡萄糖转化为D-果糖和D-阿洛酮糖。采用刚性连接肽连接的AE3G活性优于使用柔性连接肽连接的AS3G。优化后的AE3G催化条件为65℃,Tris-HCl缓冲液为50 mmol/L,pH值为7.5,Co 2+浓度为0.5 mmol/L,Mn 2+浓度为0.5 mmol/L,湿细胞质量浓度为75 g/L。在此条件下,分别以100 g/L D-葡萄糖和体积分数为5%的F55果葡糖浆为底物,利用融合蛋白催化产生17.2 g/L和12.5 g/L D-阿洛酮糖,反应液中D-葡萄糖、D-果糖和D-阿洛酮糖的质量比为2.5∶2.3∶1.0。研究旨在证明融合蛋白催化D-葡萄糖转化成D-阿洛酮糖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D-阿洛酮糖平衡浓度高于文献报道值,希望为低成本生产D-阿洛酮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 葡萄糖异构酶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d-阿洛酮糖 果葡糖浆 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葡萄糖与氯化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杨延民 翁诗甫 +1 位作者 吴谨光 徐光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46-650,共5页
以非水溶剂为介质合成了D-葡萄糖、氯化稀土、吡啶的混配多元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测定。研究结果表明,D-葡萄糖和溶剂吡啶同时参与了配位,该配合物的组成为:Ln(C_6H_(12)O_6)(C_5H_5N)Cl_... 以非水溶剂为介质合成了D-葡萄糖、氯化稀土、吡啶的混配多元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测定。研究结果表明,D-葡萄糖和溶剂吡啶同时参与了配位,该配合物的组成为:Ln(C_6H_(12)O_6)(C_5H_5N)Cl_3(Ln=La,Ce,Pr,Nd,Sm等).本文还对配合物的可能结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氯化 稀土金属 络合物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发酵液D-核糖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津枫 王健刚 +2 位作者 邓国才 杨四海 陈荣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45,共3页
The method has been put forward to analyze the content of D-ribose obtained from glucose zymotic fluid. D-ribose was determined by HPLC, on a Sugar PakⅠcolumn, by using a 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 and a mobile phase ... The method has been put forward to analyze the content of D-ribose obtained from glucose zymotic fluid. D-ribose was determined by HPLC, on a Sugar PakⅠcolumn, by using a 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 and a mobile phase of pure water. We have also studied the separation conditions of sugars. It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rapid analysis, high sensitivity and high precision and good reproducibility. The recovery of D-ribose were 95.5%—104%, RSD were less than 1 5%, the detection limit of D-Ribose was 50 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d-核糖 葡萄糖 发酵液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维生素D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董玉洁 韩璐 +1 位作者 任淑荣 徐新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81-783,791,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补充维生素D后对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空腹血糖(FPG)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9月整群抽取乌鲁木齐市六道湾社区老年人199例,检测血清维生素D、血钙、FPG,测量身高、体质量、血...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补充维生素D后对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空腹血糖(FPG)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9月整群抽取乌鲁木齐市六道湾社区老年人199例,检测血清维生素D、血钙、FPG,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根据是否患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98例和血压正常组101例。同时根据血清维生素D水平随机选取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0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罗盖全(骨化三醇胶囊),连续服用3个月后比较服药前后以上指标的差别。结果高血压组FPG、体质指数(BMI)均高于血压正常组〔FPG:(6.1±0.5)mmol/L比(5.8±0.5)mmol/L;BMI:(25.7±4.1)kg/m2比(23.6±3.1)kg/m2〕,维生素D、血钙低于血压正常组〔维生素D:(14±8)μg/L比(18±10)μg/L;血钙(2.26±0.10)mmol/L比(2.29±0.1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维生素D不足组及充足组相比,维生素D缺乏组FPG高、血钙低〔FPG:(6.1±0.5)mmol/L比(5.8±0.6)mmol/L比(5.7±0.5)mmol/L;血钙:(2.26±0.11)mmol/L比(2.32±0.09)mmol/L比(2.31±0.1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FPG呈负相关(r=-0.192,P<0.01),与血钙呈正相关(r=0.247,P<0.01)。补充维生素D后SBP、DBP、FPG均低于原水平〔SBP:(131±13)mm Hg比(141±13)mm Hg;DBP:(83±10)mm Hg比(89±11)mm Hg;FPG:(5.9±0.5)mmol/L比(6.1±0.6)mmol/L〕,维生素D、血钙均高于原水平〔维生素D:(16±5)μg/L比(14±5)μg/L;血钙:(2.34±0.14)mmol/L比(2.28±0.1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较血压正常者血糖高,更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补充维生素D能够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及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原发性高血压病 空腹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L-谷氨酸-1-脱氧-D-果糖的热裂解分析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毛多斌 李山 +4 位作者 牟定荣 彭国岗 白晓莉 贾春晓 杨靖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9,共12页
采用热重-微分热重技术研究了1-L-谷氨酸-1-脱氧-D-果糖的热失重和裂解温度,通过在线裂解气质联用技术分别分析研究了无氧和有氧条件下1-L-谷氨酸-1-脱氧-D-果糖在300℃、600℃、750℃和900℃四个温度的热裂解产物。研究结果表明1-L-谷... 采用热重-微分热重技术研究了1-L-谷氨酸-1-脱氧-D-果糖的热失重和裂解温度,通过在线裂解气质联用技术分别分析研究了无氧和有氧条件下1-L-谷氨酸-1-脱氧-D-果糖在300℃、600℃、750℃和900℃四个温度的热裂解产物。研究结果表明1-L-谷氨酸-1-脱氧-D-果糖的裂解温度为161.3℃,在700℃时失重达到90.50%。无氧和有氧条件下裂解产物的种类和数量随着裂解温度升高而增多,有氧条件下裂解产物总数稍多于无氧条件,但种类有明显差异。无氧裂解和有氧裂解产物主要为酮类、吡咯类、吡啶类、呋喃类、吡嗪类、吲哚类以及少量芳香族化合物。有氧热裂解产物的香韵分析结果表明1-L-谷氨酸-1-脱氧-D-果糖裂解产物具有烘烤香、坚果香、甜香、花香、奶香等香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L-谷氨酸-1-脱氧-d-果糖 热裂解 热重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褚琳 孙芳 +2 位作者 刘杰 陈陵霞 苗懿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79-1282,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年9月~2013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高龄(年龄≥80岁)患者426例,分为MS组165例和非MS组261例;又根据25-羟维...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年9月~2013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高龄(年龄≥80岁)患者426例,分为MS组165例和非MS组261例;又根据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缺乏组385例和不缺乏组41例.测量血压、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并检测空腹血糖、TC、TG、LDL-C、HDLC、糖化血红蛋白、血钙、血磷、血清-25羟维生素D、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分析25羟维生素D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非MS组患者比较,MS组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34±12.14)nmol/L vs (34.49±15.23) nmol/L,P=0.014].25-羟维生素D与高血压病程(r=-0.105,P=0.032)、TG(r=-0.141,P=0.042)、空腹血糖(r=-0.127,P=0.030)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r=0.174,P=0.023).结论 高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较低,且与高血压病程、血脂和血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胆骨化醇类 代谢疾病 高血压 血脂异常 血糖 维生素d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ELSD法同时测定生白术中的D-果糖、D-葡萄糖和蔗糖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学 吴树晴 +2 位作者 文红梅 崔小兵 李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73-2477,共5页
目的建立HPLC-ELSD法同时测定生白术中D-果糖、D-葡萄糖和蔗糖的含有量,并对不同产地(浙江、安徽和湖北省)及批次药材中的这3种成分进行分析。方法生白术提取物的分析采用Waters XBridgeTMAmide色谱柱(4.6 mm×250 mm,3.5μm);... 目的建立HPLC-ELSD法同时测定生白术中D-果糖、D-葡萄糖和蔗糖的含有量,并对不同产地(浙江、安徽和湖北省)及批次药材中的这3种成分进行分析。方法生白术提取物的分析采用Waters XBridgeTMAmide色谱柱(4.6 mm×250 mm,3.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40℃。质谱测定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的飞行时间质谱(TOF/MS);负离子模式;质量扫描范围m/z 50~800。结果 D-果糖在7.943~18.53μg、D-葡萄糖在0.583 5~1.362μg、蔗糖在1.415~3.302μg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100.1%、102.0%,RSD分别为1.3%、1.8%、1.3%(n=9)。在10批生白术药材中,D-果糖含有量为9.946~45.83 mg/g、D-葡萄糖为1.198~7.743 mg/g、蔗糖为5.231~15.76 mg/g。结论不同产地及批次生白术中的含有量依次为D-果糖〉蔗糖〉D-葡萄糖,并且差异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白术 d-果糖 d-葡萄糖 蔗糖 HPLC-EL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对高糖诱导足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邹敏书 余健 +4 位作者 聂国明 罗莉漫 徐洪涛 尹晓玲 周建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1-475,共5页
目的观察维生素D(VitD)对高糖诱导足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分化培养的小鼠永生化足细胞随机分为:足细胞+5 mmol/L葡萄糖(A组),足细胞+5 mmol/L葡萄糖+1 nmol/L丙二醇(B组),足细胞+30mmol/L葡萄糖+1 nmol/L丙二醇(C... 目的观察维生素D(VitD)对高糖诱导足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分化培养的小鼠永生化足细胞随机分为:足细胞+5 mmol/L葡萄糖(A组),足细胞+5 mmol/L葡萄糖+1 nmol/L丙二醇(B组),足细胞+30mmol/L葡萄糖+1 nmol/L丙二醇(C组),足细胞+30 mmol/L葡萄糖+1 nmol/L丙二醇+1 nmol/L VitD(D组)。培养48 h测定足细胞凋亡百分率,MTT法测定足细胞活性,RT-PCR测定足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及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1(IRS1)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IRS1、肌醇依赖蛋白激酶(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 4组间足细胞凋亡及活力,VDR和IRS1基因表达水平,信号蛋白IRS1、ERK1/2磷酸化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kt磷酸化水平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B和D组相比,C组足细胞凋亡百分率升高,足细胞活力降低,VDR和IRS1 mRNA表达下调,IRS1磷酸化水平下降,ERK1/2磷酸化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A、B、D三组间p-IRS1/IRS1、p-ERK1/2/ERK1/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D-VDR系统减轻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凋亡,活化胰岛素信号通路,拮抗胰岛素抵抗信号,改善足细胞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足细胞 高糖 胰岛素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G增强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化疗敏感性的作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程秀 刘浩 +6 位作者 方琳 苏方 宋乐乐 马琳艳 蒋国君 张旭东 蒋志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71-1376,共6页
目的探讨糖基化抑制剂(2-deoxy-D-glucose,2-DG)对阿霉素(adriamycin,ADM)抗肿瘤作用的影响,以期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1.25、2.5、5、10、20mmol·L-1)2-DG、不同浓度(0、0.625、1.25、2.5、5、1... 目的探讨糖基化抑制剂(2-deoxy-D-glucose,2-DG)对阿霉素(adriamycin,ADM)抗肿瘤作用的影响,以期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1.25、2.5、5、10、20mmol·L-1)2-DG、不同浓度(0、0.625、1.25、2.5、5、10mg·L-1)ADM以及ADM与2-DG(10mmol·L-1)合用对乳腺癌细胞Sk-Br-3的增殖抑制作用。溴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单染检测2-DG(10mmol·L-1)对ADM诱导乳腺癌细胞Sk-Br-3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2-DG(10mmol·L-1)处理Sk-Br-3细胞不同时间(0、9、24、36h)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78,GRP-78)、Caspase-3的表达以及联合ADM处理不同时间(0、9、24、36h)GRP-78的表达;2-DG(10mmol·L-1)对ADM(0.4mg·L-1)诱导乳腺癌细胞Sk-Br-3所致Caspase-3活性的变化;实验中检测了2-DG及ADM合用对集落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 10mmol·L-12-DG对乳腺癌细胞Sk-Br-3的24、48、72h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0.73%、75.16%、70.13%,而诱导Sk-Br-3细胞凋亡率仅为5.8%。10mmol·L-12-DG与ADM联合刺激乳腺癌细胞Sk-Br-348h的凋亡率为58.11%,高于ADM本身诱导凋亡率35.12%,且2-DG可增强ADM抑制乳腺癌细胞Sk-Br-3的集落克隆形成的作用。2-DG能上调GRP-78以及Caspase-3的活性。结论 2-DG能增加ADM诱导乳腺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引起过度的内质网应激反应以及增加Caspase-3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2-dG 阿霉素 内质网应激 糖基化抑制剂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灯峰 陈朗秋 +3 位作者 李宏伟 曾森 旷娜 田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20-1126,共7页
以葡萄糖为原料,经乙酰化、选择性脱C1位乙酰基、转化成三氯乙酰亚胺酯、与受体醇偶联和脱保护5步反应合成了11种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利用核磁共振、偏光显微镜和热失重分析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 以葡萄糖为原料,经乙酰化、选择性脱C1位乙酰基、转化成三氯乙酰亚胺酯、与受体醇偶联和脱保护5步反应合成了11种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利用核磁共振、偏光显微镜和热失重分析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疏水烷基链长n为6—10时,均具有发泡和乳化性能,特别是正壬基β-D-吡喃葡萄糖苷(rt=9)具有更加优异的发泡和乳化性能;当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疏水链的长度n/〉7时,均具有热致液晶行为,特别是正十二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n=12)和十四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n=14)能够形成更加稳定的液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 发泡 乳化 热致液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核素^(64)Cu标记D-脱氧葡萄糖及其小动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像 被引量:7
17
作者 洪业 朱华 +3 位作者 胡骥 林新峰 卿晶 杨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4-729,共6页
为拓展脱氧葡萄糖(DG)在肿瘤代谢显像中的应用,以新型核素64Cu标记葡萄糖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DG).通过优化反应条件,于25℃反应30 min后得到高放化纯度和高比活度的标记化合物64Cu-DOTA-DG,标记产物经放... 为拓展脱氧葡萄糖(DG)在肿瘤代谢显像中的应用,以新型核素64Cu标记葡萄糖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DG).通过优化反应条件,于25℃反应30 min后得到高放化纯度和高比活度的标记化合物64Cu-DOTA-DG,标记产物经放射性高效液相色谱(Radio-HPLC)检测.体外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64Cu-DOTA-DG有良好的稳定性.将64Cu-DOTA-DG通过尾静脉注射入荷瘤肝癌细胞(Hep-G2)裸鼠体内,分别于注射后1和3 h进行小动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Micro-PET)显像.结果表明,其在肿瘤部位有所富集.64Cu-DOTA-DG的合成及分子显像研究拓宽了以18F-氟代脱氧葡萄糖为代表的肿瘤代谢类显像剂的应用范围,为新型核素标记肿瘤代谢显像剂提供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氨基-2-脱氧-d-葡萄糖 铜-64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与糖代谢 被引量:7
18
作者 胡咏新 范尧夫 +2 位作者 郑仁东 刘洲君 刘超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8-302,共5页
近年来,维生素D对糖代谢的影响值得关注。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糖尿病发生率增加,并进一步影响胰岛β细胞活性并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加快糖尿病进展。研究同样证实维生素D缺乏对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的并发症存在负面影响,值得重视的是母... 近年来,维生素D对糖代谢的影响值得关注。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糖尿病发生率增加,并进一步影响胰岛β细胞活性并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加快糖尿病进展。研究同样证实维生素D缺乏对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的并发症存在负面影响,值得重视的是母体维生素D缺乏同样影响子代胰岛功能及心血管结局,需要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 胰岛功能 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青年人群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糖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付俊玲 候聪 +2 位作者 韩兰稳 高珊 黎明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3期216-221,共6页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青年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D,25OHD)水平,探讨其与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招募来自北京儿童和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队列的517名(14~28岁)青年人群。行2 h 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青年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D,25OHD)水平,探讨其与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招募来自北京儿童和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队列的517名(14~28岁)青年人群。行2 h 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采用稳态模型及糖耐量相关指标评估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采用生物阻抗法检测体脂百分比(percent body fat,Fat%),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25OHD。结果该人群维生素D缺乏的检出率(25OHD<50 nmol/L)为78.7%,其中男性69.0%,女性89.4%。调整性别、年龄和日照时间的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空腹血糖(r=-0.088,P=0.046)、2 h血糖(r=-0.128,P=0.004)及糖化血红蛋白(r=-0.088,P=0.047)呈负相关。进一步调整Fat%后,除与2 h血糖(r=-0.120,P=0.007)相关外,还与OGTT中0.5 h胰岛素(r=0.091,P=0.042)相关;未发现血清25OHD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的相关性(P>0.1)。协方差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糖耐量正常(P=0.003)、空腹血糖受损(P=0.009)和糖耐量减低(P=0.010)人群。结论本青年人群维生素D缺乏率高,青年2型糖尿病人群中血清25OHD水平明显降低,提示可能与低水平维生素D水平影响了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 糖代谢 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脱氧-D-葡萄糖与奥沙利铂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耿翔 周奇 +2 位作者 刘超 尚闯 庞志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01-2105,共5页
目的:研究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D-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与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DG及L-OHP单药及联合用药作用于人肝癌细胞SMMC-7721,MTT法检测各组细... 目的:研究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D-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与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DG及L-OHP单药及联合用药作用于人肝癌细胞SMMC-7721,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计算两药的协同作用q值,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caspase-3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不同浓度的2-DG和L-OHP均可使肝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两药合用后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5)。2-DG可诱导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与L-OHP合用后细胞凋亡率更高,可阻滞细胞于G2/M期和S期。Caspase-3活性在两药联合应用时明显增强。结论:2-DG能有效抑制SMMC-7721细胞生长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当其与L-OHP联合应用时能增强L-OHP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caspase-3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脱氧-d-葡萄糖 SMMC-7721细胞 奥沙利铂 瓦博格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