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株羊源D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1
作者 李娜 刘重阳 +4 位作者 张靖靖 玛丽雅其其格 珠娜 陆斌 海鹰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2-1359,共8页
【目的】D型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菌,可引起山羊、绵羊和牛等动物发生肠毒血症,对反刍动物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了解内蒙古乌审旗地区D型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情况,为该地区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的治疗提供科... 【目的】D型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菌,可引起山羊、绵羊和牛等动物发生肠毒血症,对反刍动物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了解内蒙古乌审旗地区D型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情况,为该地区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培养特性及革兰染色镜检对分离菌进行初步鉴定,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毒素基因PCR扩增对可疑菌株进一步鉴定,并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检测分离菌耐药基因。【结果】分离菌在TSC培养基中长出黑色的圆形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可见菌体粗短,成单个或双个排列的革兰阳性直杆菌,形态学及镜检结果符合产气荚膜梭菌特点。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与NCBI数据库中已公布的产气荚膜梭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均>99%,鉴定该菌株为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基因PCR检测扩增出cpa和etx基因,表明该菌株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呋新、庆大霉素等16种抗菌药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检出bla CTX-M、bla SHV、qnrA和aac(6′)-Ⅰb-cr 4种耐药基因,未检出bla TEM和qnrS 2种耐药基因。【结论】本试验成功从绵羊体内分离出1株D型产气荚膜梭菌,该菌株存在多重耐药,该研究结果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绵羊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D型产气荚膜梭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兔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和药物敏感性
2
作者 王帅帅 刘玉梅 +3 位作者 李双军 李梦云 谭世图 张自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2,共8页
对河北省某规模化兔场中10只病死兔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和剖检,经分离培养、革兰染色、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毒素分型、生长曲线测定、菌落计数、药敏试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动物致病力试验确定引起该兔场发病的病原菌,研究其... 对河北省某规模化兔场中10只病死兔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和剖检,经分离培养、革兰染色、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毒素分型、生长曲线测定、菌落计数、药敏试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动物致病力试验确定引起该兔场发病的病原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分离出的革兰阳性杆菌的生化特性与产气荚膜梭菌的一致;其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 380 bp,与编号为MK156683.1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序列的相似性达到99%。分离菌毒素分型结果显示该基因只携带cpa毒力基因。动物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在感染24h后试验组家兔全部死亡,经鉴定,家兔病变脏器的病原微生物与感染菌株为同一株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阿奇霉素、麦迪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头孢曲松这10种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菌株分离与鉴定 生物学特性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大肠杆菌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的病原分离鉴定
3
作者 王玲玲 王景松 +5 位作者 王健霖 王玮 陈灿 宋前进 郭亚男 李继东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试验旨在对宁夏一绵羊场疑似大肠杆菌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的死亡病例进行确诊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采用产气荚膜梭菌显色培养基及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PCR检测,依据16S rRNA序列... 试验旨在对宁夏一绵羊场疑似大肠杆菌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的死亡病例进行确诊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采用产气荚膜梭菌显色培养基及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PCR检测,依据16S rRNA序列构建分离株分子进化树;之后对大肠杆菌分离株毒素因子进行PCR检测,对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进行毒素分型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PCR检测获得了16S rRNA特异性条带;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分离菌株NXDC001与大肠杆菌在同一分支,产气荚膜梭菌分离菌株NXSJ001与产气荚膜梭菌在同一分支。大肠杆菌分离株检测出毒素因子HPI(irp2)及LEE(eae);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携带毒素因子cpa,证明分离株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研究表明,试验成功分离鉴定大肠杆菌及A型产气荚膜梭菌各一株,证明病死羊为大肠杆菌及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A型产气荚膜梭菌 混合感染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兔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力和免疫原性测定
4
作者 贾华强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第5期59-61,共3页
在兔场中发现一只疑似感染了产气荚膜梭菌病兔,从该兔的病理组织中分离到1株兔源产气荚膜梭菌,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毒力以及免疫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分离株血清型为A型,该分离株肉肝胃酶消化汤培养液的无菌毒素对小鼠和家兔均有... 在兔场中发现一只疑似感染了产气荚膜梭菌病兔,从该兔的病理组织中分离到1株兔源产气荚膜梭菌,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毒力以及免疫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分离株血清型为A型,该分离株肉肝胃酶消化汤培养液的无菌毒素对小鼠和家兔均有毒力、对小白鼠的最小致死量为0.05 m L/只,对家兔的最小致死量为1.5 m L/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以下简《规程》)方法制备疫苗进行效力检验,免疫保护率不低于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A型 毒力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致小鼠肠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慧 李晓林 +4 位作者 秦颖 孟妮佳 吴晨晨 刘文君 薛虹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0-746,共7页
为研究苦参碱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致小鼠肠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本实验将56只8周龄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均分为对照组、菌液组、治疗组和预防组。菌液组小鼠以0.2 mL/只灌胃A型产气荚膜梭菌(1×10~9cfu/mL)16 d,治疗组小鼠于灌胃A型产气... 为研究苦参碱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致小鼠肠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本实验将56只8周龄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均分为对照组、菌液组、治疗组和预防组。菌液组小鼠以0.2 mL/只灌胃A型产气荚膜梭菌(1×10~9cfu/mL)16 d,治疗组小鼠于灌胃A型产气荚膜梭菌7 d后灌服苦参碱(30 mg/kg)9 d,预防组小鼠则以A型产气荚膜梭菌菌液和苦参碱同时灌胃16 d,对照组小鼠则每日每只灌服PBS 0.2 mL至16 d。对各组小鼠称重采血后剖杀、收集回肠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病变,并分离血清,利用ELISA试剂盒对血清中的炎性细胞因子进行检测,采集肠内容物,经PCR检测后灰度分析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α毒素含量。结果显示治疗组和预防组小鼠的体质量明显增加;菌液组小鼠肠道小肠绒毛脱落,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增加,而预防组和治疗组的肠道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肠绒毛结构逐渐恢复,炎症引起的肠组织损伤得以修复。ELISA检测结果显示,预防组小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MAPK8的含量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小鼠血清中IL-6和MAPK8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CR检测后灰度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和预防组小鼠肠内容物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与菌液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上述两组小鼠释放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含量明显降低。上述结果表明苦参碱可抑制A型产气荚膜梭菌释放ɑ-毒素,并可恢复小鼠回肠黏膜免疫屏障,降低荚膜梭菌所引起小鼠的肠道炎症。本研究为苦参碱应用于A型产气荚膜梭菌所致肠炎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A型产气荚膜梭菌 小鼠 体外抑制 治疗与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猪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钰兴 邹潍力 +9 位作者 程子馨 莫玉鹏 张凌源 纪宛彤 陈思宇 郑浩东 麻润雯 李珣 李茂宁 王晓晔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97-2706,共10页
【目的】探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在仔猪腹泻中的致病性,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所致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培养特性和革兰染色镜检对分离菌进行初步鉴定,通过生化试验、毒素基因PCR扩增、16S rRNA序列比对并构... 【目的】探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在仔猪腹泻中的致病性,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所致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培养特性和革兰染色镜检对分离菌进行初步鉴定,通过生化试验、毒素基因PCR扩增、16S rRNA序列比对并构建进化树对可疑菌株进一步鉴定,利用药敏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研究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结果】分离菌株在TSN平板上呈黑色菌落,在血平板上呈α、β双溶血环,革兰染色呈紫色粗大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还原性硝酸盐试验、H_2S试验和明胶液化均呈阳性,甘露醇、吲哚试验和水杨酸结果呈阴性。16S rR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与NCBI数据库中已公布的产气荚膜梭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均>99%,鉴定该菌株为产气荚膜梭菌。PCR扩增出plc及cpb2基因,表明该菌株为携带β2毒素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G、庆大霉素、林可霉素、磺胺异噁唑、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耐药。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菌后仔猪粪便中可检出大量产气荚膜梭菌,该菌株可引起仔猪腹泻,死亡率达50%;死亡仔猪剖检可见小肠充血、出血、鼓气,从脾脏、小肠中可分离出产气荚膜梭菌,且在损伤严重的空肠肠段中分离出高载量A型产气荚膜梭菌。【结论】本试验成功分离出1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新生仔猪发病,致病性较强,该研究结果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仔猪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新生仔猪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肠炎病毒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共感染绿壳蛋鸭十二指肠代谢组学分析
7
作者 张晨旭 田琴 +3 位作者 毕文文 王开功 周碧君 文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30,共7页
旨在探究鸭肠炎病毒(DEV)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CpA)共感染绿壳蛋鸭114 h时十二指肠的差异代谢物变化。试验选取12只健康绿壳蛋鸭,随机分为对照组(CK)和共感染组(TCD)。通过临床观察、剖检病理观察以及PCR检测确定DEV和CpA共感染成功,再使... 旨在探究鸭肠炎病毒(DEV)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CpA)共感染绿壳蛋鸭114 h时十二指肠的差异代谢物变化。试验选取12只健康绿壳蛋鸭,随机分为对照组(CK)和共感染组(TCD)。通过临床观察、剖检病理观察以及PCR检测确定DEV和CpA共感染成功,再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检测CK组和TCD组感染114 h时鸭十二指肠的代谢物变化,筛选潜在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TCD组鸭十二指肠感染114 h时的总差异代谢物29种,主要有5′-s-甲基-5′-硫腺苷、胞苷、脱氧皮质酮21-葡萄糖苷、腐胺和2-氧吲哚、腐胺、柚皮素、2-氧吲哚、吲哚-3-乙醛等;差异代谢物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显著富集到22条代谢通路,主要有烟酸酯和烟酰胺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代谢、酪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其中与机体免疫和炎症相关的有腐胺、柚皮素、2-氧吲哚、吲哚-3-乙醛、5′-s-甲基-5′-硫腺苷、烟酸脂和半胱氨酸-蛋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和烟酰胺代谢等。综上所述,DEV和CpA共感染绿壳蛋鸭后,可能通过影响腐胺和柚皮素等代谢物以及色氨酸代谢和半胱氨酸-蛋氨酸代谢通路来影响绿壳蛋鸭十二指肠的炎症,为阐明DEV和CpA共感染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肠炎病毒 A型产气荚膜梭菌 代谢组学 十二指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黄羽肉鸡发病模型的建立
8
作者 陈星任 杨晓华 +3 位作者 陆肖 尚志祥 翁亚彪 林瑞庆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3-790,共8页
为筛选鸡源G型产气荚膜梭菌(Cp)强毒菌株并建立黄羽肉鸡坏死性肠炎(NE)的发病模型,本研究从国内不同地区采集292份鸡肠道及粪便样品,其中健康鸡样品154份,疑似患NE鸡样品138份,经TSC-卵黄平板分离及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及测序鉴定,采... 为筛选鸡源G型产气荚膜梭菌(Cp)强毒菌株并建立黄羽肉鸡坏死性肠炎(NE)的发病模型,本研究从国内不同地区采集292份鸡肠道及粪便样品,其中健康鸡样品154份,疑似患NE鸡样品138份,经TSC-卵黄平板分离及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及测序鉴定,采用多重PCR扩增分离Cp的毒素基因(α、β、ε、ι毒素、肠毒素和坏死性肠炎毒素B(NetB),以确定分离株的毒素分型。结果显示,共获得86株Cp,其中3株从健康鸡样品中获得,83株从患病鸡样品中获得。毒素分型的PCR结果显示,分别出现约900 bp(α毒素)、550 bp(β毒素)、738 bp(NetB毒素)的目的条带;未扩增到ε毒素、ι毒素及肠毒素(506 bp);经统计后结果显示,18株Cp为A型(20.39%),12株为C型(13.95%),56株为G型(65.12%)。选择其中10株生长较好的G型Cp,通过腹腔注射0.2 mL(1×10^(9)cfu/mL)感染小鼠以评估其致病性,结果显示G型Cp分离株CpZZ2、CpDYC1和CpZD1的致病性均较强。将一日龄黄羽肉鸡分成8组,1组~6组为实验组,7组为球虫对照,8组为阴性对照,相应组别黄羽肉鸡于10日龄时经口灌服感染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孢子化卵囊,13日龄更换为高蛋白饲料,14日龄分别经口灌服感染G型Cp CpZZ2和CpDYC1株,其中两组鸡连续3 d感染上述两株G型Cp,以构建鸡NE发病模型。在17 d的观察期内统计各组肉鸡的存活率、相对增重率。同时剖杀所有鸡,根据肠道病变评分标准评价各组鸡的肠道病变,筛选致鸡NE的最佳组合。结果显示,通过上述标准判定使用巨型艾美耳球虫(1×10^(9)个孢子化卵囊)+高蛋白饲料(蛋白含量35%)+梭菌(CpZZ2)组的鸡急性NE发病模型成功构建,该组鸡因NE引起的死亡率可达50%,剖检后该组鸡肠道出现充气增粗、肠道内容物为红褐色豆腐渣样物等NE典型病变,而高蛋白饲料+Cp(CpZZ2)组及连续感染Cp组鸡虽不致死鸡,但该两组鸡小肠肠道也出现NE相关病变,可能为亚临床感染,其余各组鸡均无死亡和明显临床症状。本研究从临床分离并筛选的G型Cp强毒菌株,联合球虫感染和高蛋白饲料,诱发了黄羽肉鸡的NE,建立了黄羽肉鸡NE的发病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我国黄羽肉鸡NE的发病机制及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肉鸡 坏死性肠炎 G型产气荚膜梭菌 发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产气荚膜梭菌Fba重组干酪乳杆菌的构建与表达
9
作者 杨启尧 范佳霖 +5 位作者 秦达 曲艺 王嘉彬 余丽芸 史同瑞 侯喜林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36-42,71,共8页
为了构建重组乳酸菌,以A型产气荚膜梭菌全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出Fba基因并将其连接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上,鉴定正确后,用1.0 mmol·L-1 IPTG诱导表达,最佳诱导表达时间为5 h。表达的目的蛋白纯化后与弗氏佐剂乳... 为了构建重组乳酸菌,以A型产气荚膜梭菌全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出Fba基因并将其连接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上,鉴定正确后,用1.0 mmol·L-1 IPTG诱导表达,最佳诱导表达时间为5 h。表达的目的蛋白纯化后与弗氏佐剂乳化制备抗血清,Western blot分析表明,目的蛋白能与制备的抗血清特异结合,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将正确的Fba基因与pLA乳酸菌载体构建成重组质粒并电转至干酪乳杆菌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的干酪乳杆菌表达的蛋白与抗血清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目的蛋白能够展示表达到菌体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Fba基因 干酪乳杆菌 构建与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型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基因表达及其免疫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光华 蔺国珍 +4 位作者 郑福英 曹小安 宫晓炜 周继章 邱昌庆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41,共6页
利用PCR技术,从D型产气荚膜梭菌标准株(C60-2)染色体DNA中扩增出ε毒素基因。该基因产物大小为906bp,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GenBank报道的产气荚膜梭菌参考菌株ε毒素基因序列同源性大于99%。将扩增的ε毒素基因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 利用PCR技术,从D型产气荚膜梭菌标准株(C60-2)染色体DNA中扩增出ε毒素基因。该基因产物大小为906bp,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GenBank报道的产气荚膜梭菌参考菌株ε毒素基因序列同源性大于99%。将扩增的ε毒素基因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得到重组质粒pET32a-ETX,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中,经IPTG诱导后,SDS-PAGE分析可见大小为54ku的特异条带;经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表达的ε毒素能与抗天然ε毒素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说明ε毒素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将表达的ε毒素蛋白用0.4%的甲醛溶液制成类毒素疫苗,免疫小鼠后,具有一定的保护力,这表明该重组菌株有望成为产气荚膜梭菌基因工程类毒素疫苗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型产气荚膜梭菌 ε毒素 类毒素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型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洁 张聪敏 +2 位作者 刘伟 赵宇亮 赵宝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105,共5页
D型产气荚膜梭菌常引起新生羔羊痢疾和山羊、牛等家畜的肠毒血症,致死性强,对畜牧业造成很大的危害。ε毒素是D型产气荚膜梭菌的主要致死性毒力因子和保护性抗原,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该毒素的研究具有重要实际意义。论文主要对国内外关... D型产气荚膜梭菌常引起新生羔羊痢疾和山羊、牛等家畜的肠毒血症,致死性强,对畜牧业造成很大的危害。ε毒素是D型产气荚膜梭菌的主要致死性毒力因子和保护性抗原,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该毒素的研究具有重要实际意义。论文主要对国内外关于D型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分子生物学结构与性质,ε毒素引起的家畜肠毒血症以及对其作用靶器官肾脏和脑组织破坏的致病机理进行了介绍,对国内外D型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为研究D型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预防治疗动物肠毒血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型产气荚膜梭菌 ε毒素 毒性分子基础 肠毒血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PAGE法检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于晓霞 姚美玲 +1 位作者 张彬 柴同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0-36,42,共8页
为了探索一种快速、准确检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型的方法,以便有效预防控制该病的流行和发生,利用SDS-PAGE方法,对通过EusA鉴定的20株(A型16株、C型3株和D型1株)德国牛舍环境气源性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以及通过Multiplex-PCR鉴定的5... 为了探索一种快速、准确检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型的方法,以便有效预防控制该病的流行和发生,利用SDS-PAGE方法,对通过EusA鉴定的20株(A型16株、C型3株和D型1株)德国牛舍环境气源性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以及通过Multiplex-PCR鉴定的57株山东省疫区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外毒素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测定,以确定毒素的种类,进而确定菌株的毒素型。结果表明,产气荚膜梭菌标准株、德国牛舍环境气源性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山东省疫区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粗提外毒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261,2.238~3.333,1.451~3.109mg/mL,精提外毒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803,0.521~O.999,0.530~0.812mg/mL。SDS-PAGE法检测的20株德国牛舍环境气源性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中A型17株、C型2株、D型1株,与EuS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5.0%;SDS-PAGE检测的57株山东省疫区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全部是A型,与Multiplex-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说明应用SDS-PAGE方法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结果与ELISA方法的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性,与Multi-plex-PCR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S-PAGE 毒素蛋白 毒素型鉴定 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型产气荚膜梭菌青海分离株ε毒素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冶贵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183-3185,共3页
研究D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青海分离株ε毒素基因的遗传变异特点,试验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ε毒素基因,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为888 bp。建立PCR反应体系并设置反应条件,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纯化、测定核苷酸序列,与参... 研究D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青海分离株ε毒素基因的遗传变异特点,试验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ε毒素基因,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为888 bp。建立PCR反应体系并设置反应条件,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纯化、测定核苷酸序列,与参考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分析。结果表明,目的基因扩增良好,分离菌株WC-epsilon-FL与菌株C60-3、NCTC 8346、Mukteshwar、AJ250956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依次为99.9%、99.8%、98.9%、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ε毒素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型产气荚膜梭菌最佳产毒时间及毒素大小的确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单雪梅 金鑫 +2 位作者 李云霄 田万年 任春宇 《畜牧兽医杂志》 2008年第4期22-24,共3页
本实验测定了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肝片肉汤培养基的生长曲线、培养液的pH值变化曲线以及不同培养时间提取的毒素液的蛋白质含量,并用SDS-PAGE电泳方法检测了所提毒素为α、ε毒素。结果表明,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肝片肉汤培养基培养18h是其... 本实验测定了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肝片肉汤培养基的生长曲线、培养液的pH值变化曲线以及不同培养时间提取的毒素液的蛋白质含量,并用SDS-PAGE电泳方法检测了所提毒素为α、ε毒素。结果表明,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肝片肉汤培养基培养18h是其α、ε毒素的最佳产毒时间,毒素大小分别是43kD、35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型产气荚膜梭菌 毒素 产毒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产气荚膜梭菌重组菌株BL21(DE3)pXMCPA02表达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崇利 许崇波 +1 位作者 惠远峰 张立东 《中国兽药杂志》 2009年第11期21-25,共5页
采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含α毒素突变基因的重组质粒,同时用SDS-PAGE检测不同条件下α毒素突变基因的表达情况。经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质粒pXMCPA02含有α毒素突变基因且基因序列和阅读框架正确。同时以IPTG为诱导剂诱导α毒素突变... 采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含α毒素突变基因的重组质粒,同时用SDS-PAGE检测不同条件下α毒素突变基因的表达情况。经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质粒pXMCPA02含有α毒素突变基因且基因序列和阅读框架正确。同时以IPTG为诱导剂诱导α毒素突变基因表达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优化表达的结果是:培养基pH7.5,培养温度37℃,IPTG浓度0.8 mmol/L,菌体生长密度OD600达到0.8时加入IPTG,诱导时间5 h,此时重组菌株pXMCPA02蛋白表达量为35%。从而实现了α毒素突变基因的高效表达,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工程菌苗的生产工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Α毒素基因 突变 优化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型产气荚膜梭菌贵州分离株ε毒素的DNA序列测定与分析
16
作者 王璇 张晓可 +3 位作者 余波 史开志 李干洲 徐景峨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7-200,204,共5页
为研究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对该病的防治提供基础依据,利用D型产气荚膜梭菌贵州分离株(CP02株),根据GenBank中登记的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定核苷酸序列并与NCBI登录的... 为研究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对该病的防治提供基础依据,利用D型产气荚膜梭菌贵州分离株(CP02株),根据GenBank中登记的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定核苷酸序列并与NCBI登录的参考毒株进行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D型产气荚膜梭菌CP02株基因片段大小为456bp,与CWD_CN_409、NCTC_8533、NCTN_6121、ETX21512、KurCpD1、CtrCpD2、IVRI_Vac1和IVRI_49菌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98.5%~100%,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98.4%~100%。碱基突变以A-G、C-T间的转换为主,也发生低频率的A-C、G-T间颠换,但突变均为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型产气荚膜梭菌 ε毒素 相似性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型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蛋白结构及抗原表位分析
17
作者 冶贵生 韩志辉 +1 位作者 马玉花 贾跃宁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852-3855,共4页
利用生物软件对D型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的蛋白结构、抗原表位进行预测与分析。综合ε毒素蛋白亲水性、表面可能性、抗原指数、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肽链13-19、44-47、59-63、79-82、94-97、151-153、200-204、211-221、245-250、257-26... 利用生物软件对D型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的蛋白结构、抗原表位进行预测与分析。综合ε毒素蛋白亲水性、表面可能性、抗原指数、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肽链13-19、44-47、59-63、79-82、94-97、151-153、200-204、211-221、245-250、257-260位可能存在B细胞抗原表位,三级结构预测的94、151结合位点位于94-97、151-153抗原表位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型产气荚膜梭菌 ε毒素 表位 蛋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奶山羊源D型产气荚膜梭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其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克 冯航 +1 位作者 王娟 杨增岐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967-3974,共8页
本研究自陕西省富平县某规模化关中奶山羊养殖场腹泻奶山羊肛门拭子中分离到5株产气荚膜梭菌,命名为21-D-1~21-D-5。毒素基因检测表明,其均为携带etx的D型产气荚膜梭菌,且21-D-5携带食源性致病毒素基因cpe。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显示,5株D... 本研究自陕西省富平县某规模化关中奶山羊养殖场腹泻奶山羊肛门拭子中分离到5株产气荚膜梭菌,命名为21-D-1~21-D-5。毒素基因检测表明,其均为携带etx的D型产气荚膜梭菌,且21-D-5携带食源性致病毒素基因cpe。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显示,5株D型产气荚膜梭菌基因组大小、GC含量和基因数量稳定;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显示,21-D-1和21-D-2以及21-D-3和21-D-4之间的SNPs差异极低(<25),表明其大概率属于相同的产气荚膜梭菌菌株。分离的D型产气荚膜梭菌基因组中共检测到15种毒素基因,其中,毒素基因etx在分离的D型菌株中高度保守、基因环境相似,且在菌株21-D-5中毒素基因cpe位于etx下游。此外,包括噁唑烷酮类耐药基因optrA在内的9种耐药基因也在分离株中被检测到,并且erm(A)、optrA和fexA具有共同传播的可能性。本研究为国内首次对D型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分析,结果对产气荚膜梭菌疾病的防治和基因组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奶山羊 D型产气荚膜梭菌 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气荚膜梭菌D型、B型提纯抗原冻干后的保存期与抗原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读朴 乌斯满江 +4 位作者 徐亚萍 朱刚 韩晓岚 黄炯 赵钦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F08期59-60,共2页
原生产羊梭菌病灭活疫苗的羊肠毒血症 (产气荚膜梭菌D型 )、羔羊痢疾 (产气荚膜梭菌B型 )冻干干粉85 0 2批 (干粉分别保存 )在 2~ 8℃保存 17年后 ,与 2 0 %铝胶生理盐水配成疫苗 ,以 2、4、6、8和 12mg剂量免疫家兔 ,采血分离血清 ,... 原生产羊梭菌病灭活疫苗的羊肠毒血症 (产气荚膜梭菌D型 )、羔羊痢疾 (产气荚膜梭菌B型 )冻干干粉85 0 2批 (干粉分别保存 )在 2~ 8℃保存 17年后 ,与 2 0 %铝胶生理盐水配成疫苗 ,以 2、4、6、8和 12mg剂量免疫家兔 ,采血分离血清 ,与产气荚膜梭菌D型、B型相应毒素作中和试验 ,测定血清中和效价 ,检验两种干粉的抗原性。结果表明 ,干粉抗原保存 17年后 ,其羔羊痢疾、肠毒血症干粉抗原最小免疫剂量由制出时的 4mg下降为 6mg ,证明B型、D型干粉抗原 6mg免疫剂量所产生的羔羊痢疾、猝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D型 产气荚膜梭菌B型 干粉抗原 保存期 抗原性 肠毒血症 痢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牛产气荚膜梭菌中毒死亡病例的诊断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文涛 何顺仙 +5 位作者 李文贵 杞天龙 朱培英 吴绍伟 刘燕 李金存 《中国牛业科学》 2024年第4期46-48,62,共4页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常引起各种动物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突发死亡。云南省昆明市某肉牛养殖场犊牛突发呼吸急速、腹痛、步态不稳,腹部臌胀,随后死亡。剖检主要病变为胸腔积液、肺气肿、肠系膜树枝状出血、胃肠内...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常引起各种动物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突发死亡。云南省昆明市某肉牛养殖场犊牛突发呼吸急速、腹痛、步态不稳,腹部臌胀,随后死亡。剖检主要病变为胸腔积液、肺气肿、肠系膜树枝状出血、胃肠内容物糊状且充满大量酸臭气体等,经采集死亡犊牛大肠、小肠及其内容物,采用SN-T 2709-2010国境口岸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检测方法对其进行毒素检测,结果显示α毒素基因、β毒素基因、肠毒素基因均为阳性,初步判定为产气荚膜梭菌C型。本次病例诊断提示在云南省存在肉牛产气荚膜梭菌C型感染,肉牛养殖场应加强对产气荚膜梭菌疾病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产气荚膜梭菌 C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