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手术治疗TASCD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俊超 王兵 +4 位作者 李攀峰 王洛波 李阳 吴斐 王广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705-2707,共3页
目的:评价杂交手术治疗TASC D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血管外科治疗的28例TASC D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结果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28例杂交手术均获得成功,... 目的:评价杂交手术治疗TASC D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血管外科治疗的28例TASC D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结果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28例杂交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成功率100%,无截肢及死亡病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7.85%(5/28),平均间歇性跛行距离从术前(75±64)m提高至术后(468±92)m(P<0.01),踝肱指数由术前(0.21±0.16)增至术后(0.72±0.12)(P<0.05),平均随访(25±7.9)个月,术后6个月,1、2年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6.4%,89.2%,85.7%,术后6个月,1、2年二期通畅率分别为100%,96.4%,92.9%。结论:杂交手术是治疗TASC D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尤其适用于高危重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手术 TASC d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旁路术治疗TASCⅡC/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魏立春 侯培勇 +4 位作者 李祺熠 苏奕明 郑毅 叶奕辉 罗长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200-3201,共2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 clerosis obliterans, ASO)中的TASCIIC型指下肢动脉多处狭窄或闭塞,总长度〉15cm;D型指慢性全程股动脉或胭动脉闭塞。表现为重度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缺血性溃疡及坏疽等严重下肢缺血的症状,常需行...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 clerosis obliterans, ASO)中的TASCIIC型指下肢动脉多处狭窄或闭塞,总长度〉15cm;D型指慢性全程股动脉或胭动脉闭塞。表现为重度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缺血性溃疡及坏疽等严重下肢缺血的症状,常需行截肢术以挽救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血管旁路术 临床研究 d TAS CⅡ 治疗 间歇性跛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长建 刘晨 +1 位作者 乔彤 黄佃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72-676,共5页
报道了 4 8例主髂动脉闭塞症病人的手术治疗结果 .行人造血管搭桥转流术 31例 ,其中有 8例同时行球囊导管扩张、动脉内膜剥成形或取栓术 ;导管动脉取栓扩张 5例 ;动脉内膜剥脱、取栓 3例 ;血管腔内支架置放 9例 .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 4 2... 报道了 4 8例主髂动脉闭塞症病人的手术治疗结果 .行人造血管搭桥转流术 31例 ,其中有 8例同时行球囊导管扩张、动脉内膜剥成形或取栓术 ;导管动脉取栓扩张 5例 ;动脉内膜剥脱、取栓 3例 ;血管腔内支架置放 9例 .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 4 2例 ,随访 0 .5~ 9年人造血血管通畅率 90 %.多普勒血流仪节段性测压踝 /肱指数 (ABI)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较高的价值 ,当ABI小于 0 .5时 ,应及时手术 ,挽救肢体 .在确定治疗方案时 ,应根据病变部位、分布和严重程度 ,施行不同的手术方法才能提高血管通畅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手术治疗 血管外科手术 人造血管移植 血管内支架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及杂交手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建彬 徐荣伟 +2 位作者 甄亚楠 刘鹏 叶志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 探讨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及杂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腔内及杂交手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90例资料,根据Rutherford分级,1级6例,2级7例,3级32例,4级27例,5级18例。共植入支架230枚... 目的 探讨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及杂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腔内及杂交手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90例资料,根据Rutherford分级,1级6例,2级7例,3级32例,4级27例,5级18例。共植入支架230枚,同时行动脉旁路移植13例,内膜剥脱20例,取栓5例。结果90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1周Ruthedbrd分级较术前提高1级29例,2级33例,3级14例,与术前相同14例。术后1周ABI从术前的0.37±0.19提高至0.86±0.86(t=30.480,P=0.000)。围手术期死亡1例(1.1%),穿刺部位血肿4例,[足母]趾坏疽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例,人工血管血栓形成1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随访12~50个月,(15.7±8.8)月,一期通畅率85.4%(70/82),二期通畅率96.3%(79/82)。结论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效果良好,部分复杂患者可应用杂交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动脉 腔内成形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下主-双股动脉旁路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4
5
作者 郭连瑞 谷涌泉 +8 位作者 齐立行 李学锋 佟铸 崔世军 吴英锋 武欣 郭建明 张建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798-802,共5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8年11月~2012年11月,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连续治疗7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7例均为男性,年龄52—70岁,平均60.6岁。Ruther...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8年11月~2012年11月,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连续治疗7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7例均为男性,年龄52—70岁,平均60.6岁。Rutherford分级3级5例,4级I例,5级1例。主、髂病变TASC分级C级2例,D级5例。全麻,先用完全腹腔镜技术经左侧结肠后肾后入路游离肾下腹主动脉,再将“Y”形涤纶人工血管近端与之行端侧吻合,人工血管远端经腹膜后隧道引出至相应侧腹股沟,直视下分别与双侧股动脉吻合。结果5例顺利完成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2例中转开腹(肠系膜下动脉断端的钛夹脱落出血1例,结肠损伤1例)。手术时间420~840rain(中位数585min),主动脉吻合时间40~150min(中位数65rain),术中出血量400—1500ml(中位数800m1)。未中转的5例均在术后12—40h恢复进食,术后顺利康复出院。结肠损伤患者术后结肠漏二次开腹手术,结肠漏治愈,术后46天死于呼吸衰竭。一过性左肾积水1例,治愈。吻合口近端腹主动脉残留重度狭窄1例行支架治疗治愈。无症状的部分左肾梗死1例。6例随访2—51个月,平均11.2月,均健在,超声随访移植物均通畅,静息痛和间歇跛行症状均消失。结论完全腹腔镜下主一双股动脉旁路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安全、可行的。在学习曲线中及时中转保证手术安全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腹腔镜动脉手术 -双股动脉旁路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腋-双股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配合
6
作者 万效梅 孙艳 卢菁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期54-55,共2页
对5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腋-双股动脉旁路转流手术,手术顺利,术后1个月复查踝肱指数(ABI),ABI上升至0.68~0.82;术后随访1年,人造血管通畅。提出手术室护士做好术前访视及术前器械物品准备,术中正确安置体位,严格无菌操作,熟练配... 对5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腋-双股动脉旁路转流手术,手术顺利,术后1个月复查踝肱指数(ABI),ABI上升至0.68~0.82;术后随访1年,人造血管通畅。提出手术室护士做好术前访视及术前器械物品准备,术中正确安置体位,严格无菌操作,熟练配合手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移植血管再通良好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腋-双股动脉旁路转流术 手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