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4^(+)杀伤性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芹 迟锐 龚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5,共5页
CD4^(+)杀伤性T细胞(cytotoxic CD4^(+)T cells,CD4^(+)CTL)是一类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新T细胞亚群,其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依赖、抗原特异性的方式识别靶细胞,分泌具有细胞毒性的颗粒酶、穿孔素和颗粒溶素等作用于靶细胞,... CD4^(+)杀伤性T细胞(cytotoxic CD4^(+)T cells,CD4^(+)CTL)是一类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新T细胞亚群,其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依赖、抗原特异性的方式识别靶细胞,分泌具有细胞毒性的颗粒酶、穿孔素和颗粒溶素等作用于靶细胞,从而发挥对靶细胞的毒性作用。近年来发现其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围绕CD4^(+)CTL的分化、表型及其在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杀伤性t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应答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tic通过调控记忆性CD4^(+)T细胞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对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存活的影响
2
作者 李师亮 冯异 +1 位作者 方明 周彦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2,共9页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抑制剂Stattic对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供体)皮肤移植至C57BL/6小鼠(受体),4周后取受体小鼠脾脏分离获得记忆性CD4^(+)T细胞(CD4^(+)Tm)。将C57BL/6小鼠...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抑制剂Stattic对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供体)皮肤移植至C57BL/6小鼠(受体),4周后取受体小鼠脾脏分离获得记忆性CD4^(+)T细胞(CD4^(+)Tm)。将C57BL/6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与CD4^(+)Tm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EdU法检测Stattic对CD4^(+)Tm细胞增殖的影响。构建C57BL/6小鼠心脏移植(HTx)模型,实验分为:Non-HTx组、HTx组、Tm/HTx组和Tm/HTx+Stattic组。每日观察小鼠移植心脏存活情况;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移植心脏组织病理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脏移植组织中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FN-γ、IL-2、IL-10和TGF-β1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中CD4^(+)Tm(CD4^(+)CD44^(+)CD62L^(+))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移植心脏组织中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当Stattic浓度超过2.5μmol/L时,可抑制CD4^(+)Tm细胞增殖。与HTx组比较,Tm/HTx组小鼠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缩短,心脏移植组织病理损伤加重,血清IFN-γ和IL-2含量升高,IL-10和TGF-β1含量降低,移植心脏组织IFN-γ、IL-2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IL-10和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脾脏淋巴细胞中CD4^(+)Tm比例升高,移植心脏组织p-STAT3/STAT3比值升高(均为P<0.05)。与Tm/HTx组比较,Tm/HTx+Stattic组小鼠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延长,心脏移植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中IFN-γ、IL-2含量降低,IL-10和TGF-β1含量升高,移植心脏组织中IFN-γ、IL-2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IL-10、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脾脏淋巴细胞中CD4^(+)Tm比例降低,移植心脏组织p-STAT3/STAT3比值降低(均为P<0.05)。结论Stattic可延长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D4^(+)Tm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排斥反应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Stattic ^记忆性cd4^(+)t细胞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转化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恩度对肝癌患者CD4^(+)/CD8^(+)T细胞、ALAS1及HIPPO-YAP信号通路的作用
3
作者 蒋莎莎 王蒙 +3 位作者 张军 何春容 王轩可 杨玲蓉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59-1565,共7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恩度对肝癌(HCC)患者CD4^(+)/CD8^(+)T细胞、5-氨基酮戊酸合酶1(ALAS1)及HIPPO-YAP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HCC患者,随机将其分为TACE治疗(A...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恩度对肝癌(HCC)患者CD4^(+)/CD8^(+)T细胞、5-氨基酮戊酸合酶1(ALAS1)及HIPPO-YAP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HCC患者,随机将其分为TACE治疗(A)组,TACE联合恩度治疗(B)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T淋巴细胞、ALAS1及HIPPO-YAP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等。结果:A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2例,进展4例,B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4例,稳定4例,进展1例,总有效率B组(33.33%)明显高于A组(10.00%),组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治疗前两组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T细胞无明显差异(P=0.972,0.995,0.917),治疗后两组CD4^(+)T细胞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CD8^(+)T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CD4^(+)/CD8^(+)T细胞均显著升高(P<0.001),且B组较A组变化显著(均P<0.001);治疗前两组ALAS1含量无明显差异(P=0.975),治疗后两组肝癌组织中ALAS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01),且B组较A组升高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2(MST2)、大肿瘤抑制因子1(LATS1)、Yes相关蛋白(YAP)无明显差异(P=0.134,0.134,0.134),治疗后两组MST2、LATS1 mRNA相对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01),YAP mRNA相对表达均显著降低(P<0.001),且B组较A组变化显著(均P<0.001);与A组比较,治疗后B组的无不良反应情况较A组多5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6.67%)明显低于A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TACE联合恩度对HCC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调控CD4^(+)/CD8^(+)T细胞、促进ALAS1分泌,并激活HIPPO-YAP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CE 恩度 肝癌 ^cd4^(+)/cd8^(+)t细胞 ALAS1 HIPPO-YAP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不同胸腔积液严重程度及预后患者lncRNA MEG3表达及其与Th17/CD4^(+)T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郭伟峰 何约明 +6 位作者 庄锡彬 黄弘 真滢 朱秀妮 方耀堂 庄梓勋 曾玉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91-2094,2100,共5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胸腔积液严重程度及预后患者lncRNA MEG3表达及其与Th17/CD4^(+)T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104例NSCLC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胸腔...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胸腔积液严重程度及预后患者lncRNA MEG3表达及其与Th17/CD4^(+)T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104例NSCLC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胸腔积液量分为3组:少量胸腔积液组(35例)、中量胸腔积液组(42例)、大量胸腔积液组(27例)。根据患者疾病实际发展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29例未出现复发和转移)和预后不良组(75例出现复发和转移)。另选取同期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治疗的60例肺炎良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胸腔积液中MEG3表达。收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CD4^(+)T细胞比例,并计算Th17/CD4^(+)T。对比各组患者lncRNA MEG3及外周血Th17、CD4^(+)T细胞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胸腔积液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NSCLC组胸腔积液lncRNA MEG3表达及CD4^(+)T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Th17细胞百分比、Th17/CD4^(+)T高于对照组(P<0.05)。大量胸腔积液组lncRNA MEG3表达及CD4^(+)T细胞百分比低于少量胸腔积液组、中量胸腔积液组,中量胸腔积液组lncRNA MEG3表达及CD4^(+)T细胞百分比低于少量胸腔积液组,大量胸腔积液组Th17细胞百分比、Th17/CD4^(+)T高于少量胸腔积液组、中量胸腔积液组,中量胸腔积液组Th17细胞百分比、Th17/CD4^(+)T高于少量胸腔积液组(P<0.05)。预后不良组lncRNA MEG3表达及CD4^(+)T百分比低于预后良好组,而Th17细胞百分比、Th17/CD4^(+)T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MEG3为NSCLC胸腔积液的保护因素,Th17/CD4^(+)T为危险因素(P<0.05);lncRNA MEG3为NSCLC预后的保护因素,Th17/CD4^(+)T为危险因素(P<0.05)。结论:NSCLC不同胸腔积液严重程度及预后患者lncRNA MEG3表达及Th17/CD4^(+)T不同,且lncRNA MEG3为NSCLC胸腔积液及预后的保护因素,Th17/CD4^(+)T为危险因素,可作为胸腔积液严重程度及预后诊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积液 lncRNA MEG3 ^th17/cd4^(+)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灌洗液中炎症因子与CD4^(+)和CD8^(+)T细胞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与早期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岚 唐娟 +2 位作者 庾广聿 丁国彦 姚婷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阴道灌洗液中CD4^(+)与CD8^(+)T细胞亚群分布及局部炎症因子水平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桂林市人民医院高危型人类乳... 目的:探讨阴道灌洗液中CD4^(+)与CD8^(+)T细胞亚群分布及局部炎症因子水平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桂林市人民医院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的HSIL患者120例和早期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患者144例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未感染HR-HPV的健康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和宫颈灌洗液炎症因子(IL-2、INF-γ、IL-10、TNF-α)、CD4^(+)与CD8^(+)T细胞分布与比值。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HSIL进展至早期CC的影响因素,绘制ROC及校准图对模型评估。结果:对照组、HSIL组与早期CC组患者血IL-2、INF-γ、IL-10、TNF-α水平、CD4^(+)细胞分布、CD8^(+)T细胞分布与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阴道灌洗液中IL-2、INF-γ、IL-10、TNF-α水平、CD4^(+)细胞分布、CD8^(+)T细胞分布与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早期CC组高于HSIL组及对照组(均P<0.05),HSIL组高于对照组(P<0.05)。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模型2中产次>2次(OR=3.119,95%CI:4.353~6.737)与阴道灌洗液CD4^(+)T细胞百分比(OR=0.327,95%CI:0.188~0.478)(P<0.001,AUC=0.908),模型3中CD4^(+)/CD8^(+)(OR=0.809,95%CI:0.356~1.868)(P<0.001,AUC=0.873)对HSIL发展至早期CC有独立影响;两模型ROC曲线无明显差异(Z=1.550 4,P=0.121)。模型3中仅用CD4^(+)/CD8^(+)就能良好预测,该模型为优,该模型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接近。结论:HR-HPV感染后,宫颈局部免疫状态参与HSIL及HSIL进展至早期CC,且CD4^(+)/CD8^(+)T细胞比值可作为其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 阴道灌洗液 ^cd4^(+)与cd8^(+)t细胞 局部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55/GATA3/CD4^(+)T细胞通路对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调控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荣荣 瞿申红 +2 位作者 张少杰 黄雪颖 钟自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9-635,共7页
变应性鼻炎(AR)指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个体第二次接触相同致敏原后立即触发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与多种基因、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快速发展,AR发病机制研究... 变应性鼻炎(AR)指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个体第二次接触相同致敏原后立即触发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与多种基因、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快速发展,AR发病机制研究逐步深化、精准。研究发现miR-155和转录因子GATA3对AR发生发展有重要调控作用,进而影响CD4^(+)T淋巴细胞的优势分化趋势和ILC2增生。本文主要以miR-155/GATA3通路为中心,探讨相关上游基因和下游调控物质对AR发病机制的影响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MIR-155 GAtA3 ^cd4^(+)t细胞 IL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调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D4^(+)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宋辉 郭一慧 +2 位作者 许家威 曾清 程纬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3-667,共5页
MicroRNA(miRNA)是一种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可广泛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对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和进展与miRNA介导CD4^(+)T细胞亚群的异常免疫调节密切相关。ITP患者mi... MicroRNA(miRNA)是一种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可广泛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对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和进展与miRNA介导CD4^(+)T细胞亚群的异常免疫调节密切相关。ITP患者miRNA的不同表达情况可影响CD4^(+)T细胞亚群的免疫功能,导致Th1/Th2、Th17/Treg的调节失衡和TFH的过度分化,引起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本文就ITP中miRNA介导的CD4^(+)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失衡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探索ITP的免疫机制和免疫治疗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cd4^(+)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DKK1通过促进CD4^(+)T细胞Th1型极化改善抗肿瘤免疫应答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啸宇 施涛 +3 位作者 张翼鹏 宋雪如 罗钰婷 魏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2-668,共7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中Dickkopf-1(DKK1)表达对CD4^(+)T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作为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DKK1在多种类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DKK1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及肿瘤微环境免疫浸...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中Dickkopf-1(DKK1)表达对CD4^(+)T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作为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DKK1在多种类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DKK1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及肿瘤微环境免疫浸润间的相关性。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KK1蛋白对CD4^(+)T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构建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阻断DKK1对小鼠移植瘤生长和移植瘤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与表型的影响。结果:DKK1 mRNA表达水平在多种肿瘤组织中显著高于癌旁组织,DKK1高表达与多数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且在多数肿瘤中DKK1对CD4^(+)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功能有重要负性调节作用(P<0.05或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DKK1蛋白刺激可显著降低CD4^(+)T细胞中T-bet、IFN-γ及CD107a表达水平(均P<0.01)。在小鼠皮下黑色素瘤模型中发现,阻断DKK1可以显著抑制小鼠移植瘤的生长(P<0.01),有效改善抗肿瘤免疫应答,表现为Th1细胞(T-bet+CD4^(+))占比显著升高(P<0.001),效应性CD8^(+)T细胞(CD44+CD62L-)占比显著升高(P<0.01),Th2细胞(GATA3^(+)CD4^(+))与Treg细胞占比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阻断DKK1可有效促进CD4^(+)T细胞向Th1型极化,DKK1具有作为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KK1 ^cd4^(+)t细胞 th1极化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8^(-)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常香香 孙尚彪 +2 位作者 李玉文 王淼 朱燕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8-1393,共6页
目的:探讨CD4^(+)CD8^(-)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案。方法:报告1例CD4^(+)CD8^(-)T-LGLL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为老年女性(70岁),临床进展缓慢,以血小... 目的:探讨CD4^(+)CD8^(-)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案。方法:报告1例CD4^(+)CD8^(-)T-LGLL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为老年女性(70岁),临床进展缓慢,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骨髓增生较低下,血涂片以大颗粒淋巴细胞为主,免疫分型及T细胞克隆重排符合T-LGLL应用环磷酰胺50 mg/d联合泼尼松(后逐渐减停)治疗,达到部分缓解(PR)。结论:CD4^(+)CD8^(-)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上极为罕见,与CD4^(-)CD8^(+)T-LGLL临床表现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8^(-)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表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8^(−)T细胞的特点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林倩 王子龙 +1 位作者 王冠 刘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79-1784,1788,共7页
在健康的年轻人体内,传统CD4^(+)T细胞的CD28表达高达97.5%,而研究发现在老年人、慢性炎症和持续感染的患者体内CD4^(+)T细胞的CD28阳性率显著下降,甚至不足50%,即出现CD4^(+)CD28^(−)T细胞积累。CD4^(+)CD28^(−)T细胞是一群独特的CD4^(... 在健康的年轻人体内,传统CD4^(+)T细胞的CD28表达高达97.5%,而研究发现在老年人、慢性炎症和持续感染的患者体内CD4^(+)T细胞的CD28阳性率显著下降,甚至不足50%,即出现CD4^(+)CD28^(−)T细胞积累。CD4^(+)CD28^(−)T细胞是一群独特的CD4^(+)T细胞亚群,本文综述了该亚群的表型特征、功能特点及其在慢性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病和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为CD4^(+)CD28^(−)T细胞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改善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8^(−)t细胞 炎症反应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小鼠CD4^(+)T细胞的脂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小雨 谭海波 +2 位作者 黄敏仪 贝伟剑 杨祎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1-477,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糖尿病肾病(DKD)小鼠CD4^(+)T免疫细胞在脂质组学方面的差异,筛选出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差异代谢产物。方法:先采用CD4 (L3T4) MicroBeads免疫磁珠法分离BKS.Cg-Dock7^(m+/+)Lepr^(db)/J自发性DKD小鼠脾脏CD4^(+)T免疫细胞;... 目的:初步探讨糖尿病肾病(DKD)小鼠CD4^(+)T免疫细胞在脂质组学方面的差异,筛选出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差异代谢产物。方法:先采用CD4 (L3T4) MicroBeads免疫磁珠法分离BKS.Cg-Dock7^(m+/+)Lepr^(db)/J自发性DKD小鼠脾脏CD4^(+)T免疫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CD4^(+)T免疫细胞纯度,LC-MS/MS技术检测CD4^(+)T免疫细胞非靶向脂质组学,对差异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LC-MS法检测出463个代谢产物;PCA和OPLS-DA分析显示代谢组分明显分离;筛选出24种差异代谢物。KEGG及富集分析可知差异代谢物涉及甘油磷脂代谢紊乱。结论:CD4^(+)T细胞磷脂类代谢与DKD的发生密切相关,靶向DKD CD4^(+)T细胞的磷脂类代谢可能是DKD治疗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细胞 糖尿病肾病 脂质组学 磁珠分选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衰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丽坤 崔建娇 刘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2-805,共4页
目的:探究慢性心衰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200例慢性心衰患者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测定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接受1年随访... 目的:探究慢性心衰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200例慢性心衰患者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测定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接受1年随访以评估其预后情况,并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测定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收集患者各项资料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0.5%;预后不良组患者Th1细胞水平及Th1/Th2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Th2细胞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而IL-4与IL-6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h2细胞、Hb水平下降,Th1细胞、BNP、心功能分级上升为患者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并且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cd4^(+)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放射性肺炎中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李鑫盼 方懿 邱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923-2928,共6页
目的探讨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放射性肺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者87例相关资料,其中发生放射... 目的探讨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放射性肺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者87例相关资料,其中发生放射性肺炎者43例,未发生放射性肺炎者44例,比较两组放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NLR水平变化,统计T淋巴细胞亚群、NLR在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NLR与放射线肺炎分级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绘制T淋巴细胞亚群、NLR预测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ROC曲线,并计算其AUC面积。结果放疗后发生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放疗前且低于放疗后未发生组(P<0.05),放疗后发生组NLR显著高于放疗前且显著高于放疗后未发生组(P<0.05),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与NLR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高于NLR,且高于CD4^(+)T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与放射性肺炎分级严重程度之间呈负相关(P<0.05),NLR变化与放射性肺炎分级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P<0.05),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与NLR联合检测预测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AUC面积为0.924,大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与NLR单独检测者。结论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NLR联合检测,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放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肺炎中具有较理想的诊断和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预防放射性肺炎的指标,而得以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t淋巴细胞 ^cd4^(+)t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放射性肺炎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达莫司汀治疗滤泡性淋巴瘤后CD4^(+)T淋巴细胞减少或可预测感染发生及疗效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金莲 庄万传 柴星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717,共10页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的129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的129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组、苯达莫司汀联合奥妥珠单抗(GB)组、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多柔比星+长春地辛+泼尼松(R-CHOP)组,回顾性分析苯达莫司汀为基础的方案治疗FL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结果:BR组、GB组与R-CHOP组的ORR分别为98%、94%、72.3%,CR率分别为61.2%、70%、40.4%,R-CHOP组的ORR率、CR率与BR组、GB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R组、GB组与R-CHOP组的3年PFS率分别为89.6%、90.9%、48.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3年OS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在用药后6个月降至最低,且BR组与GB组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R-CHOP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依次为肺部感染、EB病毒感染、乙肝病毒再激活、胃肠道反应,均可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ROC曲线示,BR组判断感染的AUC为0.802,临界值为258/uL;GB组判断感染的AUC为0.754,临界值为322/uL。结论: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FL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可控,但治疗后淋巴细胞减少明显且与不同CD20单抗联合使用时表现出差异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低值可以作为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FL感染发生及疗效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达莫司汀 滤泡性淋巴瘤 疗效 淋巴细胞减少 ^cd4^(+)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PK2通过NLRP3促进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T细胞焦亡
15
作者 谭亚楠 蒋格格 +4 位作者 金莉 项楠 孙晓歌 贾晓益 张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15-2221,共7页
目的探讨胞苷/尿苷单磷酸激酶2(CMPK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其能否通过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促进SLE患者CD4^(+)T细胞焦亡,从而为SLE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目的探讨胞苷/尿苷单磷酸激酶2(CMPK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其能否通过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促进SLE患者CD4^(+)T细胞焦亡,从而为SLE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MPK2在SLE患者和健康对照组(HC)CD4^(+)T细胞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CMPK2 mRNA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检测SLE患者及HC组CD4^(+)T细胞中焦亡相关指标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天冬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GSDMD蛋白氨基端片段(GSDMD-N)的表达水平,并在SLE患者CD4^(+)T细胞中沉默CMPK2后进一步检测NLRP3、ASC、caspase-1、GSDMD、GSDMD-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MPK2在SLE患者CD4^(+)T细胞中高表达,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呈正相关,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SLE患者CD4^(+)T细胞中焦亡相关蛋白NLRP3、ASC、caspase-1、GSDMD、GSDMD-N表达水平增加(P<0.05);此外,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β和IL-18的水平也有所增加,细胞焦亡率也明显升高(P<0.05);沉默CMPK2后可减少上述指标的水平(P<0.05)。结论CMPK2在SLE患者的CD4^(+)T细胞高表达,并与临床指标有一定相关性,其可能通过NLRP3促进CD4^(+)T细胞焦亡参与SLE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cd4^(+)t细胞 CMPK2 生物标志物 NLRP3 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5Nx禽流感病毒交叉反应性CD4^(+) T细胞表位预测
16
作者 谢爽 陈瑶 黄俊琼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0-309,共10页
【目的】评估预先存在的H5Nx交叉反应性免疫记忆,为人类H5禽流感病毒的防治和广谱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数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人源H5Nx禽流感病毒与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共同保守的交叉反应性CD4^(+) T细胞表位,进一步分析保... 【目的】评估预先存在的H5Nx交叉反应性免疫记忆,为人类H5禽流感病毒的防治和广谱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数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人源H5Nx禽流感病毒与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共同保守的交叉反应性CD4^(+) T细胞表位,进一步分析保守表位嵌套CD8^(+) 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情况以及在中国人群中的覆盖率。【结果】92.3%(513/555)的H5Nx CD4^(+) T细胞表位在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中具有交叉反应性,其中172个表位嵌套CD8^(+) T细胞表位和5个表位嵌套B细胞表位。这些表位与相应HLA-DRB1等位基因在全世界人群中的覆盖率为88.65%。【结论】由于反复接触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人群中存在一定水平的的H5Nx交叉反应性免疫记忆,能够为H5Nx感染提供部分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x流感病毒 共同保守 交叉反应性 ^cd4^(+)t细胞表位 嵌套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 被引量:85
17
作者 吴姗姗 严峰 +1 位作者 邓玉玲 于腊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116,121,共4页
目的:探索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是否存在差异,并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肺癌晚期患者共65例,其中包括小细胞肺癌14例,非小细胞肺癌51例以及20例健康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淋... 目的:探索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是否存在差异,并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肺癌晚期患者共65例,其中包括小细胞肺癌14例,非小细胞肺癌51例以及20例健康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3+CD4+及CD3+CD8+的表达情况。结果:CD3+CD4+T细胞所占比例无论是小细胞还是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患者都较健康对照显著降低;CD3+CD8+T细胞所占比例在肺癌晚期的患者较健康对照并无显著变化;CD4+/CD8+比值在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较健康对照显著下降。结论:无论是小细胞还是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患者CD3+CD4+T细胞的水平较健康人都显著降低,说明肺癌晚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晚期 ^cd4^+t细胞 ^cd8^+t细胞 NSCLC SC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健康人外周血中具有CD4^+CD25^(nt/hi)CD127^(lo)特征的调节性T细胞频率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盈 周磊明 +9 位作者 宫菊丽 周明奎 沈方伟 郑晓虹 张玮 庄鸣华 卢伟 钟平 潘启超 康来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16-818,共3页
目的:初步确定健康人外周血中具有CD4+CD25nt/hiCD127lo特征的调节性T细胞(Treg)频率,为临床相关疾病的研究及Treg的分选提供参考。方法:采集312名8~60岁(5个年龄组)、不同性别健康人的静脉血,经三重免疫荧光染色,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C... 目的:初步确定健康人外周血中具有CD4+CD25nt/hiCD127lo特征的调节性T细胞(Treg)频率,为临床相关疾病的研究及Treg的分选提供参考。方法:采集312名8~60岁(5个年龄组)、不同性别健康人的静脉血,经三重免疫荧光染色,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CD25nt/hiCD127loTreg细胞频率,并观察细胞内Foxp3转录因子的表达。结果:健康人CD4+CD25nt/hiCD127loTreg细胞在外周血中约占CD4+T细胞的(6.55±0.11)%,各年龄组之间有差异(P=0.015),组内性别之间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D25nt/hiCD127lo细胞特异性地表达Foxp3转录因子。结论:初步确定了中国健康人外周血中具有CD4+CD25nt/hiCD127lo表达特征的细胞频率,为Treg细胞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CD25nt/hiCD127lo作为CD4+CD25+Treg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可在分选时排除其他细胞干扰,获得较完整的Treg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健康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cd127 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秃患者皮损中CD4^+和CD8^+T细胞的检测 被引量:21
19
作者 肖风丽 房文亮 +2 位作者 高顺强 李美洲 林元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96-397,共2页
关键词 斑秃 ^cd4^+t细胞 ^cd8^+t细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CD4^+ CD25^(high)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格局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荣军 葛棣 +4 位作者 丁建勇 熊思东 赵强 张镭 储以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PBMC)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CD4+CD25h igh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改变,探讨其在抗肿瘤免疫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分离肺癌患者PBMC及TIL,FACS分析CD4+/CD8+T细胞的比值及CD4+CD25h ighT细胞占CD4+T...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PBMC)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CD4+CD25h igh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改变,探讨其在抗肿瘤免疫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分离肺癌患者PBMC及TIL,FACS分析CD4+/CD8+T细胞的比值及CD4+CD25h igh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Real-tim e PCR检测Treg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基因在PBMC及TIL中的表达。结果:肺癌患者PBMC及TIL中CD4+/CD8+比值降低;而CD4+CD25h ighT细胞在CD4+T细胞中所占比例升高;Foxp3基因仅在TIL中高表达,而在PBMC中低或不表达,表明肿瘤局部的CD4+CD25h ighT细胞主要是CD4+CD25h ighFoxp3+Treg。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显示Treg在肺腺癌比例较高。结论:CD4+CD25h ighFoxp3+Treg在肺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明显升高,可能与其通过细胞与细胞间接触抑制CD8+T细胞的杀伤效应,最终发挥免疫抑制效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cd4^+ ^cd25^HIGH ^FOXP3^+调节性t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FOXP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