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背板生长工艺微电铸均匀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海军 杜立群 +1 位作者 秦江 朱神渺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A期1481-1483,1487,共4页
针对基于无背板生长工艺的微电铸模具高度不均匀问题,本文首次采用两种不同的周期换向电流进行了实验研究.两种周期换向电流分别是正负脉冲换向电流和正向脉冲负向连续的换向电流,实验采用在大量正脉冲电流微电铸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针对基于无背板生长工艺的微电铸模具高度不均匀问题,本文首次采用两种不同的周期换向电流进行了实验研究.两种周期换向电流分别是正负脉冲换向电流和正向脉冲负向连续的换向电流,实验采用在大量正脉冲电流微电铸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负向电流腐蚀铸层表面的微观突起,脉冲间断时间消除微电铸阴极表面的浓差极化,正负脉冲电流获得了较好的微电铸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背板生长工艺 微电铸 周期换向电流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电铸的分层切片算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建华 赵剑峰 +3 位作者 田宗军 黄因慧 余承业 胡育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0-594,共5页
选择性电铸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快速成型工艺。在介绍选择性电铸工艺原理与成型设备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选择性电铸的分层切片处理特点 ,提出了一种适于选择性电铸工艺特点的数据处理方法并详细论述了其实现过程。这种算法综合了简单扫... 选择性电铸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快速成型工艺。在介绍选择性电铸工艺原理与成型设备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选择性电铸的分层切片处理特点 ,提出了一种适于选择性电铸工艺特点的数据处理方法并详细论述了其实现过程。这种算法综合了简单扫描与螺旋线扫描两种扫描线填充算法的优点 ,采用所提出的扫描线共区判据 ,将加工层面的所有扫描线划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加工扫描区 ,相邻扫描线间的进给线为层面边界 ,不同扫描区之间通过电铸喷嘴的快速移动线相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电铸 数据处理 分层切片算法 快速成型工艺 扫描线生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铸法复制疏水植物表面微结构的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泽 周明 +2 位作者 谈衡 叶霞 戴国洪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8,共3页
功能表面要实现超疏水性,其微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制备微结构的模具成为研究的关键。现以具有定向超疏水性的梭鱼草、结缕草为研究对象,先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然后进行电铸镍前处理,通过磁控溅射进行表面镀银;最后,电铸镍完成后... 功能表面要实现超疏水性,其微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制备微结构的模具成为研究的关键。现以具有定向超疏水性的梭鱼草、结缕草为研究对象,先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然后进行电铸镍前处理,通过磁控溅射进行表面镀银;最后,电铸镍完成后剥离镍层。实验结果表明,电铸的镍层与样品纹理相反,结构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铸工艺 梭鱼草 结缕草 超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电沉积工艺参数对镍晶微铸件表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贾卫平 吴蒙华 杨帆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60,共6页
目的将超声波、磁场引入到微电铸过程中,改善电沉积镍晶微构件的表面性能。方法改变电流密度、脉冲占空比、超声波功率、磁场强度的方向和强度,进行电沉积镍晶微铸件,分析这些工艺参数对微铸件表面形貌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微铸件的... 目的将超声波、磁场引入到微电铸过程中,改善电沉积镍晶微构件的表面性能。方法改变电流密度、脉冲占空比、超声波功率、磁场强度的方向和强度,进行电沉积镍晶微铸件,分析这些工艺参数对微铸件表面形貌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微铸件的显微硬度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显著提高,随着阴极电流密度、超声波功率及脉冲占空比的增大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规律,其中脉冲占空比对电铸层显微硬度的影响较弱。优选的工艺参数为:垂直磁场强度0.8 T,阴极电流密度2 A/dm2,超声波功率240W,脉冲占空比20%。结论引入超声波和磁场后可优化电沉积环境,细化电铸层晶粒尺寸,改善电铸层微观形貌,提高微铸件显微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场复合作用 电沉积工艺参数 镍晶微铸件 表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铸工艺金饰品的金含量测定研究
5
作者 金绪广 王金砖 +6 位作者 李倍 卻婉婷 王亮 张帆 张驰 周骏贵 伏荣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55-2760,共6页
电铸工艺黄金饰品金含量及其杂质元素含量测定主要采用火试金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然而这两种方法对于该类产品金含量的测试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无氰电铸和有氰电铸两种不同工艺制备的黄金饰品。研究了辉光放... 电铸工艺黄金饰品金含量及其杂质元素含量测定主要采用火试金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然而这两种方法对于该类产品金含量的测试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无氰电铸和有氰电铸两种不同工艺制备的黄金饰品。研究了辉光放电质谱(GDMS)技术测定金样品26种杂质元素的含量,显示GDMS仪器相对灵敏度因子(RSF)测试的杂质元素含量总体偏高,其中16种元素的仪器RSF与校正RSF比值为0.96~1.90,铜和铬元素仪器RSF与校正RSF比值差距较大分别是3.01和3.91,能够满足金制品中杂质元素的含量测定。通过对比GDMS法和国家标准火试金法和ICP-AES法对金含量测定结果,发现GDMS法测定无氰电铸金饰品的金含量与火试金法和ICP-AES法测试的金含量结果相当;而对于有氰电铸工艺制备的金饰品,GDMS法测定的金含量结果与火试金法测定结果一致,却明显小于ICP-AES法测试的结果。这表明GDMS法和火试金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电铸工艺金饰品金含量的准确测定,而ICP-AES法仅适用于无氰工艺电铸金饰品金含量的测定。此外,相比于现行国家标准ICP-AES法,GDMS法能够测试碳和氮元素。研究发现采用GDMS测试有氰电铸工艺金饰品中碳、氮、钠、钾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无氰电铸工艺金饰品,进而能够推断黄金饰品的电铸工艺类型是否为有(无)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光放电质谱 非金属元素 轻金属 无氰电铸工艺 有氰电铸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