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席夫碱配体的Salen-Ni(Ⅱ)、Cu(Ⅱ)、Zn(Ⅱ)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1
作者 江道勇 邓卫星 +3 位作者 陈继红 潘璠 张鹏飞 王勇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0-186,共7页
合成了水杨醛衍生物多齿配体3,5-二溴水杨醛缩邻苯二胺(H 2L)以及其3种过渡系Ni(Ⅱ)、Cu(Ⅱ)、Zn(Ⅱ)金属配合物。采用核磁氢谱(1H-NMR)、质谱(MS)、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由热... 合成了水杨醛衍生物多齿配体3,5-二溴水杨醛缩邻苯二胺(H 2L)以及其3种过渡系Ni(Ⅱ)、Cu(Ⅱ)、Zn(Ⅱ)金属配合物。采用核磁氢谱(1H-NMR)、质谱(MS)、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由热重分析(TG-DTG)曲线可知3种配合物均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H_(2)L及其Ni(Ⅱ)、Cu(Ⅱ)、Zn(Ⅱ)配合物的光谱学性质,其中构建了配合物ZnL·H_(2)O的能带结构模型,得到其光学带隙为2.62eV。同时对配体及系列配合物进行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欧式杆菌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配体及配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且配合物的抑菌活性优于配体。金属元素是影响配合物抑菌活性的重要因素。此外,ZnL·H_(2)O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并成功地应用于HeLa细胞的示踪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Zn()金属配合物 热稳定性 光谱特性 抑菌活性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rtis环镍(Ⅱ)配合物参与的新型振荡化学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许志强 赵祥大 +1 位作者 倪诗圣 谢复新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1期64-68,共5页
本文报道了两种Curtis环镍(Ⅱ)配合物[MIL^1](CIO_4) _(?)[NIL^2](CLO_4)_2催化NaBrO_3氧化芳香有机底物没食子酸或焦性没食子酸而产生的新型振荡化学反应,L^1:Me_(?)[14]-4,11-dieneN_4,L^2:Me_(?)Et_4[14]-4,11-dieneN_4,测出了两种... 本文报道了两种Curtis环镍(Ⅱ)配合物[MIL^1](CIO_4) _(?)[NIL^2](CLO_4)_2催化NaBrO_3氧化芳香有机底物没食子酸或焦性没食子酸而产生的新型振荡化学反应,L^1:Me_(?)[14]-4,11-dieneN_4,L^2:Me_(?)Et_4[14]-4,11-dieneN_4,测出了两种体系振荡反应发生的各物种的初始浓度范围,研究了各物种初始浓度以及自由基抑制剂和还原性物种等对振荡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tis 振荡化学反应 镍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季戊四胺席夫碱的Ni(Ⅱ)和Cu(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奇龙 王焕宇 +3 位作者 江峰 冯广卫 徐红 黄亚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4-468,共5页
以4-甲氧基水杨醛和季戊四胺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席夫碱化合物H_4L,然后将配体H_4L分别与Ni(Cl O_4)_2·6H_2O、Cu(Cl O_4)_2在乙醇溶液中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席夫碱配合物[Ni_2(L)]·DMF(1)和[Cu_4(L)_2(DMSO)_3]·2DMSO(2)... 以4-甲氧基水杨醛和季戊四胺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席夫碱化合物H_4L,然后将配体H_4L分别与Ni(Cl O_4)_2·6H_2O、Cu(Cl O_4)_2在乙醇溶液中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席夫碱配合物[Ni_2(L)]·DMF(1)和[Cu_4(L)_2(DMSO)_3]·2DMSO(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和2都为双核配合物。初步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配体及其配合物1和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ni()配合物 Cu()配合物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Ⅱ)-NH_3-Cl^--H_2O体系中Ni(Ⅱ)配合平衡热力学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瑞祥 唐谟堂 +5 位作者 巨少华 杨声海 张文海 唐朝波 何静 杨建广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1-896,共6页
根据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的双平衡法,研究Ni(Ⅱ)-NH3-Cl--H2O体系中Ni(Ⅱ)配合平衡热力学;求出氨水浓度和氯离子浓度在0~5 mol/L范围内变化时,体系的pH值、体系中总镍、游离氯离子、游离氨以及各种镍-氨配合物等的平衡浓度,绘制热力学... 根据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的双平衡法,研究Ni(Ⅱ)-NH3-Cl--H2O体系中Ni(Ⅱ)配合平衡热力学;求出氨水浓度和氯离子浓度在0~5 mol/L范围内变化时,体系的pH值、体系中总镍、游离氯离子、游离氨以及各种镍-氨配合物等的平衡浓度,绘制热力学平衡图,并对热力学计算结果进行试验验证和差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镍离子浓度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之间的相对误差绝对平均值为6.91%,这说明该热力学模型是正确的,所选数据的准确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CI^--H2O体系 ni()配合平衡 双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酰基呋喃苯乙酰腙及其Ni(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热化学性质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再文 丁作成 +3 位作者 刘向荣 赵顺省 张润兰 杨水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20-1528,共9页
以苯乙酸甲酯、水合肼和呋喃甲醛为原料,合成了配体2-甲酰基呋喃苯乙酰腙(H2L:C13H12N2O2),再与六水氯化镍反应,制得配合物Ni(HL)2(1),并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体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 以苯乙酸甲酯、水合肼和呋喃甲醛为原料,合成了配体2-甲酰基呋喃苯乙酰腙(H2L:C13H12N2O2),再与六水氯化镍反应,制得配合物Ni(HL)2(1),并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体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61 9(3)nm,b=1.359 8(3)nm,c=0.792 16(19)nm,β=109.307(4)°;Ni (Ⅱ)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455 70(14)nm,b=1.094 7(3)nm,c=1.204 8(4)nm,β=98.302(5)°。利用热重实验研究了H2L和1的热稳定性,并计算了各自热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a),发现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要远高于配体。采用微量热法研究了H2L及1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的作用焓值(ΔH)要大于配体的焓值,说明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要比配体与CT-DNA的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腙 ni()配合物 晶体结构 热稳定性 微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顶点碳硼烷Ni(Ⅱ)配合物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晓倩 麻娜娜 +3 位作者 李雪 邹海艳 孙世玲 仇永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5-141,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分析了系列12顶点碳硼烷Ni(Ⅱ)配合物的非线性光学(NLO)性质和电子光谱.结果表明,2个P(CH3)3配体的结构变化对配合物的原子间距离影响较小,Ni(Ⅱ)配合物的极化率随取代基共轭性和空间体积的增加而增大.增强配...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分析了系列12顶点碳硼烷Ni(Ⅱ)配合物的非线性光学(NLO)性质和电子光谱.结果表明,2个P(CH3)3配体的结构变化对配合物的原子间距离影响较小,Ni(Ⅱ)配合物的极化率随取代基共轭性和空间体积的增加而增大.增强配合物的共轭性及改变P(CH3)3配体结构对二阶NLO系数有明显影响,其中取代基为苯胺的配合物5b的第一超极化率总有效值(βtot)最大.分析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和相应的分子轨道组成可知,配体内的电荷转移以及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对二阶NLO系数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顶点碳硼烷 ni()配合物 非线性光学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苯甲酰吡唑啉酮缩α-丙氨酸席夫碱Ni(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新文 张彦翠 +1 位作者 董文魁 张宗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16-120,共5页
设计并合成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PMBP)缩α-丙氨酸席夫碱配体及过渡金属Ni(II)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热重、紫外光谱法研究其配位结构和理化性质,测定配体及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并选择配合物对... 设计并合成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PMBP)缩α-丙氨酸席夫碱配体及过渡金属Ni(II)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热重、紫外光谱法研究其配位结构和理化性质,测定配体及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并选择配合物对昆明种小鼠进行毒理和致畸实验。结果表明:配体以酮式和烯醇式结构共存,配位时以烯醇式发生羟基去质子化结构同金属离子配合;配体及配合物都表现出较好的抑菌能力,但配合物的抑菌性能明显强于配体,且对两种不同菌体存在显著差异;急性毒理、微核和精子畸形实验均为阴性反应,表明目标配合物对小鼠无毒副和致畸作用。因此,配合物作为新型抑菌剂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酰吡唑啉酮 Α-丙氨酸 ni()配合物 抑菌性能 毒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MBP缩DL-苯丙氨酸乙酯合Ni(Ⅱ)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3
8
作者 宋玉晶 张欣 +3 位作者 王刚 朱华玲 徐海珍 董梅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5-9,共5页
合成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HPMBP)缩DL-苯丙氨酸乙酯合Ni(Ⅱ)配合物,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其分子式为C55H82N6NiO11,单斜晶系,空间群C2/c,α=2.9220(9)nm,b=1.3622(4)nm,c=2.1387(6... 合成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HPMBP)缩DL-苯丙氨酸乙酯合Ni(Ⅱ)配合物,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其分子式为C55H82N6NiO11,单斜晶系,空间群C2/c,α=2.9220(9)nm,b=1.3622(4)nm,c=2.1387(6)nm,α=90°,β=129.745(4)°,γ=90°,V=6.545(3)nm^3,Z=4,Dc=1.212Mg·m^-3,MoKαλA=0.071073nm,μ=0.358mm^-1,F(000)=2544.采用扫描方式,收集1.81°~25.00°范围内的独立衍射点15800个,其中I≥2σ者8488个,最终偏离因子R1=0.0593,wR2=0.1335.晶体中镍离子与4个O原子和2个N原子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镍离子位于八面体结构的中心,配位的N和O原子位于八面体结构的6个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配合物 HPMBP缩DL-苯丙氨酸乙酯 合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Salen-Ni(Ⅱ)络合物的ECD光谱及其绝对构型关联:可见区第一ECD吸收带的指纹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章慧 曾丽丽 +5 位作者 王越奎 曹石 郭栋 李丹 方雪明 林丽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29-2250,共22页
对系列手性salen-Ni(Ⅱ)络合物的电子圆二色(ECD)光谱及其绝对构型关联进行了概述.根据晶体结构和对固、液ECD光谱的表征,结合理论计算,着重探讨了准平面型手性[Ni(salen)]的固态结构及其在溶液中的绝对构型和优势构象.在此基础... 对系列手性salen-Ni(Ⅱ)络合物的电子圆二色(ECD)光谱及其绝对构型关联进行了概述.根据晶体结构和对固、液ECD光谱的表征,结合理论计算,着重探讨了准平面型手性[Ni(salen)]的固态结构及其在溶液中的绝对构型和优势构象.在此基础上通过若干实例说明了平面四方形[M(Salen)]络合物两种绝对构型命名法,并给出了我们的建议.对[Ni(sal-R,R-chxn)][sal-R,R-chxn=(R,R)-N,N'-双(亚水杨基)-1,2-二亚氨基环己烷]的二氯甲烷溶液ECD光谱的计算结果表明,可见区第一个ECD吸收带主要是π→d荷移跃迁(LMCT)所致,而不是通常认为的d-d跃迁:[Ni(sal-R,R-chxn)]的绝对构型为∧,其在可见区第一个ECD吸收带为正.将此ECD指纹应用于具有“闭壳层”电子结构的其它平面型手性[Ni(Salen)]和六配位trans-[CoⅢ(salen)L_2]络合物的绝对构型指认,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手性[M(Salen)]络合物的配位立体化学、手征光学性质及其手性识别和不对称催化机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en-ni()络合物 电子圆二色 固体手性光谱 绝对构型关联 指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2-醛缩芳香酰肼Ni(Ⅱ)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克钧 刘永春 +2 位作者 胡怀生 武芸 赵俊英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61-1465,共5页
合成并表征了8-羟基喹啉-2-醛缩苯甲酰肼、8-羟基喹啉-2-醛缩水杨酰肼以及8-羟基喹啉-2-醛缩对羟基苯甲酰肼Ni(Ⅱ)配合物,并利用黏度滴定、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它们与CT-DNA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均为良好的DNA插入... 合成并表征了8-羟基喹啉-2-醛缩苯甲酰肼、8-羟基喹啉-2-醛缩水杨酰肼以及8-羟基喹啉-2-醛缩对羟基苯甲酰肼Ni(Ⅱ)配合物,并利用黏度滴定、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它们与CT-DNA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均为良好的DNA插入试剂,它们与DNA的结合常数(Kb)分别为1.006×105 M-1、9.154×105 M-1和2.663×105 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配合物 Shiff碱 小牛胸腺DNA(CT-DNA) DNA插入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二碘水杨醛缩邻苯二胺Ni(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晓红 杨天林 +2 位作者 王敏 霍丽娜 李艳萍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7,共5页
合成了3,5-二碘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席夫碱合镍(Ⅱ)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摩尔电导对结构进行了表征,用Gaussian03程序优化计算,确定配合物的结构为Ni(Ⅱ)L。通过紫外光谱、粘度法及与溴化乙锭(EB)的竞争实... 合成了3,5-二碘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席夫碱合镍(Ⅱ)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摩尔电导对结构进行了表征,用Gaussian03程序优化计算,确定配合物的结构为Ni(Ⅱ)L。通过紫外光谱、粘度法及与溴化乙锭(EB)的竞争实验,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情况。结果显示,配合物与DNA作用时,紫外吸收发生明显的减色效应,其结合常数为Kb=1.129×105L/mol;EB-DNA体系的荧光强度随配合物的加入迅速减弱;配合物的加入使ct-DNA的粘度增加。这些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以插入式与ct-DNA键合。并用打孔法测试了配合物对藤黄微球菌(M.luteus)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碘席夫碱 ni()配合物 光谱性质 DNA插入作用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氰基铁(Ⅲ)酸盐的Fe^(Ⅲ)_(4)Ni^(Ⅱ)_(2)六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国玲 王蒙蒙 +2 位作者 唐新学 张然 倪中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64-1570,共7页
利用三氰基铁酸盐(Bu_(4)N)[FeⅢ(Tp)(CN)_(3)](Tp=氢化三(1-吡唑基)硼酸)与配体2,9-二吡唑基-1,10-菲咯啉(dpzpen)以及高氯酸镍反应合成了一例氰根桥联的Fe^(Ⅲ)_(4)Ni^(Ⅱ)_(2)六核配合物[Fe_(4)Ni_(2)(Tp)_(4)(CN)_(12)(dpzpen)_(2)]... 利用三氰基铁酸盐(Bu_(4)N)[FeⅢ(Tp)(CN)_(3)](Tp=氢化三(1-吡唑基)硼酸)与配体2,9-二吡唑基-1,10-菲咯啉(dpzpen)以及高氯酸镍反应合成了一例氰根桥联的Fe^(Ⅲ)_(4)Ni^(Ⅱ)_(2)六核配合物[Fe_(4)Ni_(2)(Tp)_(4)(CN)_(12)(dpzpen)_(2)]·12H_(2)O·3CH_(3)OH (1)。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具有近似菱形的Fe^(Ⅲ)_(2)Ni^(Ⅱ)_(2)骨架结构,另外2个Fe则通过氰根延伸在菱形的外侧。磁性研究表明在配合物1中氰根桥联的Fe和Ni表现出铁磁相互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基于配合物1的结构模型,对它的变温磁化率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Fe-Ni之间的磁耦合常数,得到的最佳磁耦合常数J3d(15.73 cm^(-1))>J2d(3.53 cm^(-1))≈J1d(3.50 cm^(-1))与Ni-N键的键长以及Ni-N≡C键角的变化趋势有关(J3d:0.206 5 nm,169.8°;J2d:0.206 2 nm,163.1°;J1d:0.198 7 nm,161.6°)。以上结果表明Ni-N键长越短,Ni-N≡C键角越大,Fe与Ni之间的铁磁耦合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氰基铁酸盐 Feni配合物 晶体结构 磁性 磁性-结构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MBP缩DL-苯丙氨酸乙酯合Ni(Ⅱ)的合成、表征和量化计算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梅 朱华玲 +1 位作者 张欣 徐海珍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13-15,共3页
合成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HPMBP)缩DL-苯丙氨酸乙酯合Ni( )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对配合物进行量化计算的结果表明,亚胺氮原子、羰基氧原子和吡唑环上的氧原子与中心镍离子配位.
关键词 ni()配合物 HPMBP缩DL-苯丙氨酸乙酯 合成 量化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Ⅱ)、Zn(Ⅱ)与苯甲酰丙酮双核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
14
作者 宋保林 路再生 +3 位作者 孙柏旺 卢祥生 牛德仲 姜宗慧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12-417,共6页
合成了两个新的双氯桥联的同双核配合物,M_2(BZA)_2Cl_P·xH_2O(BZA=苯甲酰丙酮烯醇式阴离子,M=Ni,x=1;M=Zn,x=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固体反射光谱、磁化率测定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Ni(Ⅱ)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4-300K),其... 合成了两个新的双氯桥联的同双核配合物,M_2(BZA)_2Cl_P·xH_2O(BZA=苯甲酰丙酮烯醇式阴离子,M=Ni,x=1;M=Zn,x=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固体反射光谱、磁化率测定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Ni(Ⅱ)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4-300K),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与从自旋Hamiltonian算符(?)=-2J(?)_1·(?)_2导出的磁化率理论曲线很好拟合.求得交换积分J=1.36cm^(-1),表明Ni(Ⅱ)-Ni(Ⅱ)之间有较弱的反铁磁自旋相互作用.通过对两个配合物的TG-DTA-DTG分析及其对部分热解中间体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检测结果提出了它们的热分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酰丙酮 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二硫醚桥联双β-二酮与Ni(Ⅱ)配位作用及液膜传输性研究
15
作者 罗世霞 王安平 +2 位作者 顾曼琦 张笑一 卫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2-846,共5页
合成了丙二硫醚桥联2个乙酰丙酮的双β-二酮分子1,3-二(3-硫醚基-2,4-戊二酮基)丙烷(L1),以此为配体与镍(Ⅱ)作用得到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摩尔电导分析方法确定了镍(Ⅱ)配合物的化学组成,比较分析了配位前后的游离配体与配合物的红外... 合成了丙二硫醚桥联2个乙酰丙酮的双β-二酮分子1,3-二(3-硫醚基-2,4-戊二酮基)丙烷(L1),以此为配体与镍(Ⅱ)作用得到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摩尔电导分析方法确定了镍(Ⅱ)配合物的化学组成,比较分析了配位前后的游离配体与配合物的红外及紫外吸收光谱,采用紫外光谱滴定法对配体L1与Ni(Ⅱ)离子在溶液中的配位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并进行金属离子液膜传输实验考察了L1对Ni(Ⅱ)的液膜传输性能。结果显示,L1通过4个O原子与Ni(Ⅱ)配位成键形成配合物,且对Ni(Ⅱ)具有良好的液膜传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Β-二酮 配合物 液膜传输性 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Ⅱ)-HSA配合物LMCT谱带的计算机分峰
16
作者 梁宏 黄永炎 +2 位作者 刘宏 周永洽 申泮文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72-76,共5页
编制了一个分峰程序,用计算机对Ni(Ⅱ)-HSA配合物的LMCT谱带230~270nm范围内的宽峰成功地进行了Gauss拟合分解。该程序可应用于类似谱图的分峰。
关键词 LMCT谱带 络合物 白蛋白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MBP缩对氟苄胺合Ni(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量化计算
17
作者 陈丹 张欣 宋玉晶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23-26,共4页
合成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HPMBP)缩对氟苄胺席夫碱合Ni(Ⅱ)配合物,用红外、紫外光谱及元素分析进行结构表征,并对其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参与配位的N、O原子具有很强的接受和转移电子的能力,此配合物的活性部... 合成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HPMBP)缩对氟苄胺席夫碱合Ni(Ⅱ)配合物,用红外、紫外光谱及元素分析进行结构表征,并对其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参与配位的N、O原子具有很强的接受和转移电子的能力,此配合物的活性部位主要是芳香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MBP缩对氟苄胺 ni()配合物 合成 量化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席夫碱及其Ni(Ⅱ)配合物的固相合成与热色性研究
18
作者 朱少萍 周志华 赵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4期34-35,50,共3页
采用固相法合成双-N,N′-缩水杨醛联苯胺及其与Ni(Ⅱ)的配合物,用红外光谱法和元素分析对其组成进行表征,并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其热色性。结果表明,双-N,N′-缩水杨醛联苯胺及其Ni(Ⅱ)配合物表现出了可逆热色性。
关键词 可逆热色性 双席夫碱 固相合成 ni()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肟基的Schiff碱Cu(Ⅱ)和Ni(Ⅱ)配合物的合成、超分子结构和光谱性质(英文)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宏佳 常健 +1 位作者 贾浩然 孙银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61-2270,共10页
合成了2个含肟基Schiff碱的Cu(Ⅱ)和Ni(Ⅱ)配合物[Cu(L1)2]·(1,4-dioxane)(1)和[Ni(L2)2](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包含1个中心金属离子和... 合成了2个含肟基Schiff碱的Cu(Ⅱ)和Ni(Ⅱ)配合物[Cu(L1)2]·(1,4-dioxane)(1)和[Ni(L2)2](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包含1个中心金属离子和2个双齿配体单元,且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均为4,均具有轻微扭曲的平面四边形几何构型。不同的是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以及π…π堆积作用相连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2仅通过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一条一维超分子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FF碱配体 Cu()和ni()配合物 超分子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氨酸席夫碱Ni(Ⅱ)配合物法不对称合成α-甲基-(p-甲氧基)苯丙氨酸
20
作者 任星华 李振江 +1 位作者 孙颖杰 李维思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5-237,共3页
以R-及S-2-[N-(N′-苄基)脯氨酰-氨基]-二苯甲酮的丙氨酸席夫碱Ni(Ⅱ)配合物和p-甲氧基苄基氯反应制备R-及S-α-甲基-(p-甲氧基)苯丙氨酸。探讨了碱对反应立体选择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R-或S-2-[N-(N′-苄基)脯氨酰-氨基]-二... 以R-及S-2-[N-(N′-苄基)脯氨酰-氨基]-二苯甲酮的丙氨酸席夫碱Ni(Ⅱ)配合物和p-甲氧基苄基氯反应制备R-及S-α-甲基-(p-甲氧基)苯丙氨酸。探讨了碱对反应立体选择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R-或S-2-[N-(N′-苄基)脯氨酰-氨基]-二苯甲酮的丙氨酸席夫碱Ni(Ⅱ)配合物与p-甲氧基苄基氯的摩尔比为1:1.1,反应时间2 h。R-及S-α-甲基-(p-甲氧基)苯丙氨酸的总收率分别为71.3%和70.9%,e.e.达97.5%,手性辅基2-[N-(N′-苄基)脯氨酰-氨基].二苯甲酮的回收率为90%~95%。同时用核磁共振和旋光测试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α-二取代氨基酸 不对称 手性ni()配合物 席夫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