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5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焦关键实践:信息科技课程重组与教学转化
1
作者 张莉 沈书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0-98,共9页
当前,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培养存在三重结构性矛盾:关键概念认知浅层化、原理与素养关联不足、活动认知负荷失衡,致使素养生成零散化、浅表化、偶然性。为破解上述矛盾,研究首先基于加涅学习结果理论,提出构建信息科技课程关键实践,旨... 当前,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培养存在三重结构性矛盾:关键概念认知浅层化、原理与素养关联不足、活动认知负荷失衡,致使素养生成零散化、浅表化、偶然性。为破解上述矛盾,研究首先基于加涅学习结果理论,提出构建信息科技课程关键实践,旨在通过结构化实践活动驱动知识、技能、态度、认知策略互动发展。接着,通过以下路径系统建构课程关键实践:基于素养内涵映射关键实践主题;依托“工具—原理—社会规范—跨学科”四维框架实现素养与内容耦合;构建“工具应用→场景决策→科技创生”三阶认知层次支撑素养进阶。进一步,研究提出基于关键实践的课程内容重组与教学转化策略:贯通螺旋内容体系奠定结构性基础;三维情境框架提供系统化场域支持;四向度认知活动驱动“知能—心智”双结构生成。研究为破解三重矛盾、系统推进素养落实提供结构化实践路径,助力数智时代课程范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实践 信息科技课程 核心素养 课程内容组织 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教育起源与发展
2
作者 蒋秀丽 王晶晶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教育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北京大学作为当时中国高等教育的领军学府,在图书馆学教育方面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目前现有学术成果多着墨于1947年王重民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开设图书馆学专修科。文章认为,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教育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北京大学作为当时中国高等教育的领军学府,在图书馆学教育方面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目前现有学术成果多着墨于1947年王重民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开设图书馆学专修科。文章认为,民国时期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教育活动开启于1920年,到1949年前,分为三个阶段:1920-1924,培养图书馆学教育专才;1924-1947,开设图书学课程;1947-1949创设图书馆学专修科,并对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课程设置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详细梳理,揭示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教育在民国时期的发展脉络,总结分析其特点,为当代图书馆学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北京大学 图书馆学专修科 课程设置 图书馆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职业道德建构的“动物营养学实验”课程设计探析
3
作者 徐良梅 柴浩靓 +8 位作者 张慧 陈志辉 石宝明 孙浩洋 滕腾 刘逍 李仲玉 栾松 杨琳 《饲料博览》 2025年第1期53-57,共5页
在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职业道德建构于研究生“动物营养学实验”课程设计之中,是培养德才兼备畜牧行业人才的重要举措。本课程在深入调研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课程设计中融入职业道德元素,涵盖课程内容设计、... 在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职业道德建构于研究生“动物营养学实验”课程设计之中,是培养德才兼备畜牧行业人才的重要举措。本课程在深入调研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课程设计中融入职业道德元素,涵盖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实施保障三方面。课程组构建了课程内容与职业道德元素融合的教学体系,采用创新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参与式及现场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并制定了完善的教学实施保障措施和教学评价体系,确保课程设计长效性和实效性。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三维一体的全员协同,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复合型畜牧人才,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营养学实验 课程设计 职业道德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凯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1,共5页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脱节、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割裂、教学方法与思政需求偏离、教学评价难以衡量思政效果的困境。OBE理念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具有耦合性,可以从目标体系、设计路径...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脱节、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割裂、教学方法与思政需求偏离、教学评价难以衡量思政效果的困境。OBE理念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具有耦合性,可以从目标体系、设计路径、教学要素、教学流程等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进行重构。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为:强化课堂联动、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能力、完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应用型本科高校 英语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目标驱动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研究
5
作者 罗方 李薇 +3 位作者 李程蓉 张妙 蒋星 戴向东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138,共4页
研究聚焦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居与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研究深入分析了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与学科思政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围绕教学资源构建、评价体系建立、教师能力提升等关键议题进行... 研究聚焦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居与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研究深入分析了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与学科思政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围绕教学资源构建、评价体系建立、教师能力提升等关键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可为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设计 课程思政 双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下的机器人轴孔装配研究综述
6
作者 王战玺 张邦海 +2 位作者 李景德 罗子彦 郑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7-411,共15页
轴孔装配作为制造业核心工艺,其智能化对产品精度与可靠性至关重要。传统人工算法存在模型依赖强、自适应不足等问题,而数据驱动方法通过从数据中隐式学习响应模式,展现出良好的泛化性能。本文系统综述了基于数据驱动的轴孔装配技术,从... 轴孔装配作为制造业核心工艺,其智能化对产品精度与可靠性至关重要。传统人工算法存在模型依赖强、自适应不足等问题,而数据驱动方法通过从数据中隐式学习响应模式,展现出良好的泛化性能。本文系统综述了基于数据驱动的轴孔装配技术,从环境感知、装配控制及任务课程设计梳理进展。分析了智能体在轴孔装配中的感知、任务理解与控制以及课程设计对任务的影响,并针对现有研究在动态响应、鲁棒性及任务理解等方面的瓶颈,展望未来研究需聚焦以任务需求为引导的低成本感知、先验知识+数据驱动的决策框架、未知任务空间的性能评估、以及探索人机共融下的任务理解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孔装配 数据驱动 任务理解 多模态感知 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混合式学习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方向)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设计研究
7
作者 方美清 王晶晶 +2 位作者 孙璐 杨艳婷 徐茂洋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5期125-129,共5页
在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方向)课程体系中,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和艺术表现极强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的专业发展颇为重要。立足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方向)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基于混合式... 在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方向)课程体系中,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和艺术表现极强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的专业发展颇为重要。立足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方向)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引领,开展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改革与实践,旨在提升学生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园林景观项目设计的综合表现能力,营造“线上线下多维融合”的课堂教学,助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方向)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 PHOTOSHOP图像处理 环境艺术设计 项目化课程 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湘红色基因与高校设计专业思政建设的融合路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节 马珂 龙程鹏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39,共5页
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环境下,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已逐渐成为高校思政建设的主要路径。本文以高校设计专业思政建设为引领,聚焦湖湘红色文化思政元素,旨在促进湖湘红色文化与高校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之间的互动融合。针对当前... 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环境下,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已逐渐成为高校思政建设的主要路径。本文以高校设计专业思政建设为引领,聚焦湖湘红色文化思政元素,旨在促进湖湘红色文化与高校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之间的互动融合。针对当前高校设计专业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即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空洞、环境建设不足,通过打造“三位一体”教学目标,重构四维融合教学体系,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教学实践策略,并以《服务设计》课程为具体案例展开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结果表明,构建科学合理的融合策略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设计专业知识的内驱力,践行湖湘红色基因的时代使命,为高校设计专业领域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红色文化 设计专业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以“景观设计方法A(景观小品构造与设计)”课程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国利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9-33,共5页
景观设计方法A(景观小品构造与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门学科交叉型核心课程。课程紧紧围绕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对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和“新文科”建设要求,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轻理论重技能,缺思辨重模仿,轻元素重... 景观设计方法A(景观小品构造与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门学科交叉型核心课程。课程紧紧围绕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对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和“新文科”建设要求,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轻理论重技能,缺思辨重模仿,轻元素重形式等问题,基于“成果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目标,提出了课堂教学优化策略,如全时段教学服务、师生深度互动、优化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创建了“三域化人,四象融合,三阶递进”的教学新模式。优化后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显著提升了学习效果,并在教学实践中荣获多项表彰与奖励,充分验证了其对于打造高效、优质课堂环境的积极作用与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 学科竞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学》课程德育教学设计与实践
10
作者 王桂华 唐彦君 +5 位作者 何倩毓 曹迪 张红梅 田佳 李丽阳 金成浩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9期162-164,共3页
该文从《遗传学》课程实施课程德育的必要性、《遗传学》课程德育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德育元素与遗传学知识的有机融合方式、课程德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估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一系列实践探索,初步实现了将德育与《遗... 该文从《遗传学》课程实施课程德育的必要性、《遗传学》课程德育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德育元素与遗传学知识的有机融合方式、课程德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估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一系列实践探索,初步实现了将德育与《遗传学》专业课程的无缝对接,德育元素的融入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响应,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实现了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课程德育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及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微 胡靖 胡凯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83-87,共5页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宏观生命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动态的学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发挥生态学课程思政优势,不仅有助于促进生态文明教育深入发展,还能实现思想政治教...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宏观生命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动态的学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发挥生态学课程思政优势,不仅有助于促进生态文明教育深入发展,还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统一。以重庆文理学院专业基础课程生态学为例,充分对标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明确课程思政目标。依托云班课平台,进行“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课后巩固-课外延展”全过程思政设计,师生共同构建思政资源库。线上教学注重互动与反馈,线下教学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新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充分发挥生态学课程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政育人功能的同时,协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生态学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4.0时代背景下《设计制图》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12
作者 李素瑕 王张恒 +1 位作者 魏鑫 黄艳丽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144,共4页
本文以家具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在工业4.0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设计制图》课程教学中。通过分析工业4.0对家具行业的影响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指出了《设计制图》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同时根据《设计制图》的课程章节内... 本文以家具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在工业4.0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设计制图》课程教学中。通过分析工业4.0对家具行业的影响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指出了《设计制图》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同时根据《设计制图》的课程章节内容,详细阐述了其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策略,介绍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方法和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总结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成效。旨在为培养既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又拥有良好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复合型家具设计与制造人才提供参考,推动课程思政在专业教育中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4.0 家具设计与工程 设计制图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下涉农高职生《大国三农》课程体系设计的探讨
13
作者 张广花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5期172-174,共3页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新方向,旨在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进一步强调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通过推进产教融合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成长的同时充分了解产业的实际发展状态。《大国三农》课程的任务为树立践行“...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新方向,旨在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进一步强调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通过推进产教融合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成长的同时充分了解产业的实际发展状态。《大国三农》课程的任务为树立践行“两山”理念,遵循农业生态体系,服务乡村振兴,重塑三农育人体系,促进高校教育资源服务能力和农业产业新科技应用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课程体系设计 设计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与装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施
14
作者 徐迪娟 刘雁征 +2 位作者 尹璐 胡瑶玫 王波 《农业工程》 2025年第7期142-146,共5页
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与装备课程是国家双高专业群园艺技术专业群核心课程,也是北京市特色高水平专业智慧农业专业群核心课程。近5年来,教学团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开展思政教学改革,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完成了包含课程思政目标的... 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与装备课程是国家双高专业群园艺技术专业群核心课程,也是北京市特色高水平专业智慧农业专业群核心课程。近5年来,教学团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开展思政教学改革,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完成了包含课程思政目标的课程标准和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同时发挥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主阵地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团队建设、学生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核心目标、主要原则和实践路径
15
作者 金立畅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5期143-148,共6页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设定了筑牢政治认同与道德根基、统一专业认知与思政教育、推动价值判断与责任践行三重目标,并依此重构教学模式与师生角色。这些目标相互依存,共同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标引领、有机融入、学生中心、多元评价是课...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设定了筑牢政治认同与道德根基、统一专业认知与思政教育、推动价值判断与责任践行三重目标,并依此重构教学模式与师生角色。这些目标相互依存,共同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标引领、有机融入、学生中心、多元评价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遵循的主要原则,确保育人方向不偏航、内容不割裂、主体不失位、成效可衡量。基于核心目标和主要原则,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要从操作层面破解转化难题:深化教师思政素养与教学能力,锻造育人的主力军;系统开发与整合思政教学资源,构筑育人的资源库;构建协同联动的教学实施机制,编织育人的协同网;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闭环,驱动育人的优化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设计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波 丁俊美 +2 位作者 赵三军 杨云娟 黄遵锡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7,共8页
本文以微生物学课程设定的价值目标为纲、以问题为导向,基于布卢姆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坚持系统思维,紧扣课程思政纵向“资源-策略-教法-路径”和横向“乐学-思学-会学-活学”的逻辑主线,构建了以科学精神培养、生态文明观塑造、文化... 本文以微生物学课程设定的价值目标为纲、以问题为导向,基于布卢姆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坚持系统思维,紧扣课程思政纵向“资源-策略-教法-路径”和横向“乐学-思学-会学-活学”的逻辑主线,构建了以科学精神培养、生态文明观塑造、文化自信和法治意识树立及公民品格养成等为具体目标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类型资源精心开展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具体实施策略、教学方法和路径促进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实现了微生物学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深度融合,从而为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提供系统性模式和操作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课程思政 教育目标分类 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跨学科“交互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权玺 王建华 谭嫄嫄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9-237,共9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影响高等教育领域,对人工智能跨学科课程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教育强国规划和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的意见,本文阐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跨学科的“交互设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影响高等教育领域,对人工智能跨学科课程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教育强国规划和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的意见,本文阐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跨学科的“交互设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课程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培养体系构建、课程评价方式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人工智能赋能的实践路径,如动态课程目标调适机制、双循环驱动的虚实融合教学模式、分层进阶的跨学科能力培养体系、“6D-EVAL”课程评价体系,以期全面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跨学科思维培养,推动教育信息化与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对人工智能驱动教育革新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跨学科 交互设计 课程建设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工厂设计”课程教改探索:面向未来的创新策略
18
作者 张振山 王桂英 马宇翔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4期126-129,共4页
为深入探讨“油脂工厂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通过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方法革新、实践教学体系完善、评价体系多元化及国际视野拓展等5个维度提出一系列创新策略,以期培养出具备国际竞争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油脂工程人才。
关键词 油脂工厂设计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学科物质能量传输视角及其课程与教学设计
19
作者 丁继昭 袁孝亭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37,共6页
学科视角属于大观念的范畴,反映学科本质,具有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也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通过“爬梳学科研究—探寻内在视点—辐射认识框架—指引观察角度”路径,聚焦地理学科的“物质能量传输”锚点,沿着“空间背景—过程... 学科视角属于大观念的范畴,反映学科本质,具有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也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通过“爬梳学科研究—探寻内在视点—辐射认识框架—指引观察角度”路径,聚焦地理学科的“物质能量传输”锚点,沿着“空间背景—过程序列—重要特点—功能表现”的思路递进,构建物质能量传输视角的五个子视角为:物质能量传输“流”本质视角、物质能量输入—作用—输出视角、物质能量传输的协同关系视角、物质能量传输的地域差异视角和物质能量传输的功能表现视角。在科学教育和课程改革背景下,从学科走向育人,基于物质能量传输视角可以开展地理本学科和跨学科课程与教学设计:第一,接力地理思想方法融通从大观念到大单元的设计路径;第二,立足地理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协同综合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观念 地理学科视角 物质能量传输 课程设计 跨学科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食品专业“专创融合”的现状与改进
20
作者 郭增旺 郭弘 +1 位作者 王丽萍 任萌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9期126-128,136,共4页
分析了国内高校食品专业“专创融合”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研究发现,食品专业领域开展“专创融合”可提升食品专业人才质量,提高食品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促进食品专业人才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行业要求。当... 分析了国内高校食品专业“专创融合”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研究发现,食品专业领域开展“专创融合”可提升食品专业人才质量,提高食品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促进食品专业人才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行业要求。当前,国内高校食品专业“专创融合”主要存在师资力量不足、课程结构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通过完善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等方式可有效推动国内高校食品专业“专创融合”的发展,从而为培养更多优秀食品专业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食品专业 专创融合 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