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ROC曲线评价振动觉阈值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侯宇 刘莎 +4 位作者 朱婷婷 张奂 刘刚 朱艳 陈慧玲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51-956,共6页
目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振动觉阈值(vibrationperception threshold,VPT)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中的诊断价值,并寻找最佳诊断点。方法... 目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振动觉阈值(vibrationperception threshold,VPT)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中的诊断价值,并寻找最佳诊断点。方法:分别对283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神经肌电图、VPT检查,以神经肌电图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有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n=151)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n=132),根据敏感性、特异性、Youden指数及ROC曲线评估VPT的诊断效能,并寻找最佳诊断点。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NDPN组相比,DPN组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明显减慢,而VPT值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所有受试者双侧NCV和VPT无明显差异;3)以NCV为诊断标准,各检查点VPT平均值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707,最佳诊断切割点为10.54 V,此时敏感性为0.596,特异性为0.848,Youden指数为0.445;4)采用NCV为诊断标准,DPN的检出率为53.4%,联合VPT后DPN的检出率为6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NCV检查相比,VPT检查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提示它可作为临床上诊断DPN的方法之一,其最佳诊断切割点为10.5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振动觉阈值检查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感觉阈值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熊英琼 胡凡 +1 位作者 潘婕 谢旭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82-585,共4页
目的利用电流感觉阈值测定与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探讨电流感觉阈值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6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e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和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目的利用电流感觉阈值测定与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探讨电流感觉阈值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6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e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和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测定,比较SNCV和CPT的异常率。结果 CPT检查异常率68.33%,SNCV检查异常率36.67%;有症状组中CPT检查异常率88.46%,SNCV检查异常率53.85%;无症状组中CPT检查异常率47.06%,SNCV检查异常率17.65%;病程≤5年组中CPT检查异常率55.17%,SNCV检查异常率24.14%;病程>5年组中CPT检查异常率77.42%,SNCV检查异常率48.39%。两种检查方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T检查和NCV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具有一致性,对于早期无症状患者,CPT检查对亚临床患者更有诊断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感觉阈值 神经传导速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梦圆 马学娅 +4 位作者 张小玉 孙婷 李素梅 陈明卫 马祖长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4-48,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基于局部热充血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预测模型性能,为临床早期筛查提供参考。方法纳入174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试验局部加热至44℃并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血流变化率。同时进行临床5项筛查、震动感觉阈值测定... 目的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基于局部热充血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预测模型性能,为临床早期筛查提供参考。方法纳入174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试验局部加热至44℃并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血流变化率。同时进行临床5项筛查、震动感觉阈值测定和神经传导检查,根据各自的诊断标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以神经传导检查为“金标准”,筛选最优模型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3种检测方法均提示,血流变化率、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均P<0.05)。根据临床5项筛查结果建立的logit模型性能最好,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Hosmer-Lemeshow检验χ^(2)=11.147,P>0.05)和区分度(AUC=0.872)。结论血流变化率、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肾病和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以临床5项筛查结果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筛选、识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5项筛查 神经传导检查 震动感觉阈值 局部热充血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哌齐特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震动感觉阈值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区觉璋 贾翔 陈淑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目的:分析桂哌齐特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震动感觉阈值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单纯甲钴胺治疗,观察组接受桂哌... 目的:分析桂哌齐特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震动感觉阈值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单纯甲钴胺治疗,观察组接受桂哌齐特联合甲钴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2周后神经传导速度、震动感觉阈值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神经损伤标志分子的差异。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SNCV、MNCV水平高于对照组,双下肢VP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中HCY、AGEs、MDA、NSE、HMGB1、S100β含量低于对照组,GSH、SOD、MBP、BDNF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桂哌齐特联合甲钴胺能够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改善神经传导和振动感觉、缓解氧化应激反应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桂哌齐特 甲钴胺 神经传导速度 震动感觉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