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改善衰老脂肪干细胞治疗效能的体外研究
1
作者 孙明研 朱平 +4 位作者 刘剑锋 王曙霞 孙瑾 秦邦国 张楠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5-324,共10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衰老脂肪干细胞(ADSCs)的治疗效能及相关机制。方法从SD大鼠腹股沟分离自体ADSCs,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并验证分化潜能。将ADSCs分为3组进行处理:对照组(Control组)、诱导衰老模型组(H_(2)O_(2)组)和姜黄素干预组(Cur-H_(2)...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衰老脂肪干细胞(ADSCs)的治疗效能及相关机制。方法从SD大鼠腹股沟分离自体ADSCs,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并验证分化潜能。将ADSCs分为3组进行处理:对照组(Control组)、诱导衰老模型组(H_(2)O_(2)组)和姜黄素干预组(Cur-H_(2)O_(2)组)。采用β-半乳糖苷酶(β-gal)染色,检测ADSCs衰老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Caspase-3活性,采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IRT1和p53的mRNA相关表达及蛋白表达,采用ELISA检测衰老相关分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与H_(2)O_(2)组比较,Cur-H_(2)O_(2)组β-gal水平、细胞凋亡率、Caspase-3浓度和ROS水平均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均为P<0.01)。与H_(2)O_(2)组比较,Cur-H_(2)O_(2)组姜黄素处理缓解了SIRT1的mRNA相关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缓解了p53的mRNA相关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0.01)。与H_(2)O_(2)组比较,Cur-H_(2)O_(2)组衰老相关分泌细胞因子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结论姜黄素显著提高衰老ADSCs的细胞功能和治疗潜力,这与SIRT1信号通路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姜黄素 衰老 沉默调节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姜黄素的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皮肤损伤愈合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王苗 伏庭书 +4 位作者 陈梦炜 周宏达 柏小楠 马保华 彭莎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42-4052,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负载姜黄素(curcumin,CUR)的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 derived from 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cADMSC-EXO)对皮肤损伤修复的效果及可行性。将小鼠和犬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ON)、外泌体治疗组(EXO... 本研究旨在探讨负载姜黄素(curcumin,CUR)的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 derived from 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cADMSC-EXO)对皮肤损伤修复的效果及可行性。将小鼠和犬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ON)、外泌体治疗组(EXO)、姜黄素治疗组(CUR)和负载姜黄素的外泌体组(EXO-CUR)。制作直径1 cm(小鼠)和1.5 cm(犬)的背部全层皮肤损伤模型,并在第1、3、5、7、9天进行皮下注射。结果发现,相较于CON组和其他单独治疗组,负载CUR的cADMSC-EXO能够加速小鼠和犬皮肤损伤模型的伤口愈合,显著促进皮肤组织结构的恢复。其通过上调皮肤愈合相关基因(VEGFA、FGF 2)和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促进损伤修复;同时下调疤痕相关基因(SOX9、TGF-β1、Twist 1)并上调TGF-β3的表达,减少瘢痕形成。此外,小鼠血清中皮肤愈合因子(VEGF、FGF2)水平升高,氧化应激相关因子ROS减少,GSH水平增加;炎症因子(IL-1β、TNF-α)含量降低。负载CUR的cADMSC-EXO能够有效促进皮肤损伤的修复,且相较于单独使用CUR或者EXO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损伤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姜黄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clusion behavior of oxybutynin with 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3
作者 张盼良 潘春跃 +1 位作者 唐课文 李洪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1897-1901,共5页
Inclusion behavior of oxybutynin (OBN) with 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HP-β-CD) was investigated by 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um and fluorescence spectrum. A reliabl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mplex stoichiom... Inclusion behavior of oxybutynin (OBN) with 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HP-β-CD) was investigated by 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um and fluorescence spectrum. A reliabl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mplex stoichiometry was provided by the continuous variation technique. Alcohol was added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the inclusion behavior. Thermodynamic constants AG, AH and AS for inclusion interaction of OBN and HP-β-CD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host-guest complex with molar ratio of 1:1 is formed, and inclusion stability constant between OBN and HP-β-CD is 54.9 L/mol determined by ultraviolet spectrum and 11.1 L/mol determined by fluorescence spectrum. OBN has weak binding ability with HP-β-CD in aqueous solution (stability constant 〈102 L/mol) and addition of alcohol leads to a decrease of stability constan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hydrophobic force contributes to the inclusion process. AG, AH and AS are all less than zero,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inclusion process is a spontaneous and exothermic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BUTYNIN β-cyclodextrin derivatives inclusion interaction ultraviolet spectrum fluorescence spectr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类化合物及姜黄素衍生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杜志云 徐学涛 +2 位作者 潘文龙 韦星船 张焜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2-175,共4页
从中药姜黄的提取物中分离了姜黄素、单去甲氧基姜黄素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并对姜黄素进行了引入羧酸基团、乙酰化、氢化等结构修饰,合成了4个姜黄素衍生物,并测试了这些化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中单... 从中药姜黄的提取物中分离了姜黄素、单去甲氧基姜黄素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并对姜黄素进行了引入羧酸基团、乙酰化、氢化等结构修饰,合成了4个姜黄素衍生物,并测试了这些化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中单去甲氧基姜黄素的活性最强,IC50为0.076 mmol/L;姜黄素的结构修饰化合物中,带羧基的姜黄素衍生物表现出很强的抑制活性,IC50为0.056 mmol/L。抑制动力学研究表明,单去甲氧基姜黄素及带羧基的姜黄素衍生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均属于非竞争性抑制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添加剂 姜黄素 姜黄素类化合物 姜黄素衍生物 酪氨酸酶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亲姜黄素衍生物减轻大鼠肝纤维化与抗炎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黄小华 孙永 +3 位作者 沈能 唐华东 任红 彭明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0-475,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双亲姜黄素衍生物(curc-OEG)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抗炎抗氧化作用。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姜黄素组和姜黄素衍生物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CCl4混合液皮下注射,每周2次。造模4周后,正常组、模型... 目的探讨新型双亲姜黄素衍生物(curc-OEG)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抗炎抗氧化作用。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姜黄素组和姜黄素衍生物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CCl4混合液皮下注射,每周2次。造模4周后,正常组、模型组给与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姜黄素组给予姜黄素400 mg·kg-1·d-1灌胃治疗,姜黄素衍生物组给予姜黄素衍生物100 mg·kg-1·d-1尾静脉注射。治疗4周后分别取血清及肝组织标本。血清检测ALT、AST水平;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查,Real-time PCR法检测相关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正常组、模型组、姜黄素组和姜黄素衍生物组ALT水平分别为:(31.7±8.7)U·L-1、(383.0±75.6)U·L-1、(406.3±204.7)U·L-1、(107.0±73.7)U·L-1;AST水平分别为:(137.7±32.7)U·L-1、(585.3±36.7)U·L-1、(485.0±246.5)U·L-1、(202.7±56.0)U·L-1,姜黄素衍生物较姜黄素显示出更好的护肝降酶作用(P<0.05)。肝脏病理切片显示姜黄素衍生物较姜黄素具有更明显的延缓肝脏脂肪变性、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与姜黄素比较,姜黄素衍生物明显下调炎症相关因子NF-κB、IL-1β、IL-6、TNF-α、COX-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明显降低肝组织中MDA水平,提高GSH、SOD表达水平,增强抗氧化能力。结论姜黄素衍生物较传统姜黄素具有更好的抗炎、抗氧化作用,能够有效地延缓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灌胃治疗 衍生物 静脉注射 纤维化 抗炎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氨基姜黄素抑制STAT3信号通路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迁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晓飞 郭变琴 +5 位作者 张曦文 田文霞 陈婷梅 冯文莉 钟梁 姜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衍生物——联氨基姜黄素(hydrazinocurcumin,HC)通过抑制STAT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3)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侵袭迁移性的影响。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为研究对象,分... 目的探讨姜黄素衍生物——联氨基姜黄素(hydrazinocurcumin,HC)通过抑制STAT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3)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侵袭迁移性的影响。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为研究对象,分DMSO对照组和HC处理组。采用MTT法检测HC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刘氏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学改变,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STAT3、p-STAT3、MMP-9及MMP-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T检测显示,HC处理的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其抑制率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刘氏染色发现处理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变圆;Transwell小室检测显示对照组穿膜细胞数为(598.00±21.28)/视野,而10、20μmol/LHC处理后透膜细胞数分别为(94.00±6.56)/视野和(4.00±1.00)/视野,穿膜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划痕试验表明对照组划痕闭合率约为54%,而10、20μmol/LHC处理组基本无闭合(P<0.05);Westernblot检测显示,不同浓度HC处理MDA-MB-231细胞后,p-STAT3明显降低,而总STAT3水平无明显差异,MMP-9、MMP-2的表达也有减少。结论 HC可以通过抑制STAT3的活化(即p-STAT3),降低MMP-9、MMP-2的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侵袭迁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衍生物 乳腺癌细胞 STAT3 侵袭迁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唑酰胺1,4-戊二烯-3-酮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5
7
作者 郑玉国 邓钊 +4 位作者 宋松 周彩 罗明左 宁艳 郭晴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5-411,共7页
以丙酮和水杨醛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9个新型含氟1,2,4-三唑酰胺姜黄素类化合物,通过1H NMR、19F NMR、IR及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Airbrush喷雾法进行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杀... 以丙酮和水杨醛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9个新型含氟1,2,4-三唑酰胺姜黄素类化合物,通过1H NMR、19F NMR、IR及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Airbrush喷雾法进行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杀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三唑 合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衍生物与类似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韦星船 杜志云 +2 位作者 涂增清 张焜 徐学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7-538,共12页
根据目前对姜黄素衍生物与类似物的结构与药理作用的关系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姜黄素衍生物与类似物的结构与其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的药理作用的关系,包括对姜黄素及其衍生物与类似物的结构修饰与其活性之间的关系的论述。大量的实验结果... 根据目前对姜黄素衍生物与类似物的结构与药理作用的关系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姜黄素衍生物与类似物的结构与其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的药理作用的关系,包括对姜黄素及其衍生物与类似物的结构修饰与其活性之间的关系的论述。大量的实验结果显示姜黄素衍生物与类似物的药理作用与其结构中所具有的官能团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为新药开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衍生物与类似物 药理作用 构效关系 结构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提取物的抗氧化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齐莉莉 王进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2-73,83,共3页
以猪油的过氧化物值为指标,抗氧化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姜黄素类化合物>姜黄素>挥发油。挥发油的抗菌能力比较强,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青霉、酵母菌均有抑制作用;姜黄素类化合物只对青霉有抑制作用;姜黄素对四种菌均无抑制作用。
关键词 姜黄素 姜黄素类化合物 挥发油 抗氧化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类化合物对体外非酶糖基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满妹 杜志云 +4 位作者 刘忠 张竹林 黄成红 马林 古练权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66,共4页
比较研究了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衍生物a对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的终末产物(AGEs)的抑制作用,同时测定了它们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及其对牛血清白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均有... 比较研究了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衍生物a对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的终末产物(AGEs)的抑制作用,同时测定了它们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及其对牛血清白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均有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依次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衍生物a;姜黄素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结合作用并能引起蛋白质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酶糖基化 糖基化终产物 姜黄素类化合物 结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杜志云 古练权 +3 位作者 张焜 徐学涛 黄宝华 方岩雄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14-918,共5页
Curcumin(N1),demethoxycurcumin(N2) and bisdemethoxycurcumin(N3) were isolated from the extract of Curcuma longa(turmeric),and curcumin derivatives(N11~N14) were synthesized.Curcuminoids and curcumin derivatives were ... Curcumin(N1),demethoxycurcumin(N2) and bisdemethoxycurcumin(N3) were isolated from the extract of Curcuma longa(turmeric),and curcumin derivatives(N11~N14) were synthesized.Curcuminoids and curcumin derivatives were evaluated in vitro for the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y activ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urcuminoids and curcumin derivatives with hydroxyl or carboxyl acid groups exerted inhibitory activities on aldose reductase,and curcuminoid(N1) and curcumin derivative compound(N13) exhibited potential inhibitory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姜黄素衍生物 醛糖还原酶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嘧啶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螨活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金香 丁伟 +2 位作者 张永强 杨振国 李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5-418,共4页
在明确姜黄素具有杀螨活性,且其结构中的双羰基并非是起杀螨作用的关键基团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4个新颖的姜黄素嘧啶酮衍生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分析确认。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4个目标化合物均表现出优于母体化... 在明确姜黄素具有杀螨活性,且其结构中的双羰基并非是起杀螨作用的关键基团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4个新颖的姜黄素嘧啶酮衍生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分析确认。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4个目标化合物均表现出优于母体化合物姜黄素的杀螨活性,处理48h后,活性最好的4,6-二[(E)-4-羟基-3-甲氧基苯丙烯基]-2-嘧啶酮(3a)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柑橘全爪螨Panoychus cotri的LC50值分别为487.5和200.3mg/L,其毒力约为姜黄素的4倍;而处理72h后,化合物3a对朱砂叶螨的LC50值为40.7mg/L,其毒力约为姜黄素的1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嘧啶酮衍生物 合成 杀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衍生物C085对K562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莺 陈瑞家 +1 位作者 吴丽贤 许建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0-875,共6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衍生物C085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C085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C085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探讨C085引发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检... 目的研究姜黄素衍生物C085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C085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C085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探讨C085引发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检测其对BCR-ABL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蛋白的磷酸化及对其他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C-1荧光染色法检测C085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C085在低浓度下抑制K562细胞,IC50只有其母体姜黄素的1/5甚至更低;在24h即对K62细胞有较强的诱导凋亡作用,主要是中、晚期凋亡。与阳性对照药IM相比,诱导凋亡作用明显。对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C085可下调BCR-ABL的自磷酸化和下游信号转导通路蛋白Stat 5和Crkl的磷酸化水平,作用均强于IM。JC-1荧光染色法结果表明,C085通过直接作用于线粒体的PT孔使其开放,下调Bcl-2、上调Bax,诱导细胞凋亡,促凋亡作用强于IM。结论C085可抑制BCR-ABL+K562细胞的生长,与其抑制BCR-ABL蛋白激酶活性,下调相关信号通路;直接作用于线粒体的PT孔使其开放,激活凋亡相关蛋白,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085 姜黄素 IM BCR-ABL 增殖 凋亡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郁金姜黄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邢丙聪 邵清松 胡润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516-7518,共3页
综述了温郁金姜黄素类化合物的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和药理作用,并对其今后研究开发的方向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温郁金 姜黄素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衍生物B06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玲 徐梦菲 +4 位作者 刘曦 王维维 陈三妹 程锦国 陈国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8-332,338,共6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衍生物B06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均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高脂组、高脂治疗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治疗组。采用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高脂治疗组及糖尿病... 目的:研究姜黄素衍生物B06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均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高脂组、高脂治疗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治疗组。采用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高脂治疗组及糖尿病治疗组用0.2 mg·kg-1·d-1B06灌胃8周。治疗结束后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肝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并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肝脏AMP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和磷酸化AMPKα(p-AMPKα)蛋白的表达。结果:高脂组及糖尿病组大鼠肝脏显示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2型糖尿病大鼠和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组织p-AMPKα表达降低;经B06干预后,糖尿病大鼠和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的形态学损害明显得到改善,且肝脏组织p-AMPKα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B06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上调肝脏p-AMPKα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脂血症 姜黄素衍生物B06 AMP活化蛋白激酶仪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所诱导的血管新生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雅丹 胡豫 孙春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0-74,共5页
为了研究姜黄素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内皮细胞株TrkB的表达及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姜黄素通过抑制血管新生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性,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姜黄素处理前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 为了研究姜黄素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内皮细胞株TrkB的表达及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姜黄素通过抑制血管新生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性,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姜黄素处理前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KM3中BDNF的基因表达变化与内皮细胞株ECV304中TrkB的基因表达变化,应用内皮细胞迁移试验和内皮细胞小管形成试验评价姜黄素对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外源性BDNF能够有效地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小管形成,但这两个效应均能被姜黄素明显阻断;KM3细胞表达BDNF mRNA,ECV304细胞表达TrkB mRNA,姜黄素对两者的表达均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结论:BDNF是一种具有促进血管增殖活性的细胞因子,姜黄素可以分别下调MM细胞BDNF与内皮细胞TrkB的表达,阻碍两者间的相互作用,继而抑制血管新生,这可能成为治疗MM潜在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多发性骨髓瘤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烷基化衍生物的合成及对朱砂叶螨的活性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刚 丁伟 +1 位作者 赵言国 张永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114,共4页
姜黄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结构修饰有利于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及选择活性.实验以姜黄素与二溴乙烷反应,在其二酮结构的中间亚甲基位引入官能团,合成了3种化合物,其收率最高为53.00%,最低收率为5.50%.经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3种化合物对朱... 姜黄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结构修饰有利于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及选择活性.实验以姜黄素与二溴乙烷反应,在其二酮结构的中间亚甲基位引入官能团,合成了3种化合物,其收率最高为53.00%,最低收率为5.50%.经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3种化合物对朱砂叶螨均有一定的触杀效果,其中CM01在浓度为1.89 mg/mL时,其24 h、48 h对朱砂叶螨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0.45%,80.45%,对应LC50为1.279 0 mg/mL、0.392 2 mg/mL;而姜黄素在浓度为5.0 mg/mL时,24 h、48 h对朱砂叶螨的死亡率分别为20.40%,50.8%,LC50依次为24.570 1 mg/mL和2.637 7 mg/mL.CM01对朱砂叶螨的杀螨活性较姜黄素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烷基化衍生物 合成 朱砂叶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苯丙氨酸席夫碱结构姜黄素衍生物的量子化学模拟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萍 张海东 +1 位作者 蒋君好 蒋启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9-985,共7页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水平对标题化合物可能存在的A、B、C三类互变异构体进行全优化,采用AIM 2000程序包计算了分子内氢键及相应的成键临界点电荷密度和关键原子的电荷;在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异构体几何构型、...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水平对标题化合物可能存在的A、B、C三类互变异构体进行全优化,采用AIM 2000程序包计算了分子内氢键及相应的成键临界点电荷密度和关键原子的电荷;在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异构体几何构型、相对稳定性和电荷分布,讨论分子内质子转移的难易程度.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在相同水平上对其进行了电子吸收光谱研究.为模拟真实条件,计算还考虑了水溶液对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烯胺式B为最稳定结构,三个异构体稳定性为B>A>C.A、B、C的λ_(max)均来源于分子的π→π~*跃迁,且存在明显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现象.异构体A、B之间易通过分子内质子转移进行互变,质子转移的能垒较低;质子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电荷转移可能是通过共轭体系的π电子跃迁产生的.水溶液中A、B电子光谱的λ_(max)发生红移,振子强度增大,吸收增强;而C的λ_(max)基本不改变,振子强度减小,吸收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苯丙氨酸 席夫碱 衍生物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阿尔茨海默病记忆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耿晓英 张爱香 +3 位作者 骞健 郭刚 张璐璐 王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3-278,297,共7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脑室内注射Aβ1-42的方法,制备AD动物模型。单次腹腔注射(急性治疗组)或连续6d腹腔注射(慢性治疗组)50、100、300mg/kg剂...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脑室内注射Aβ1-42的方法,制备AD动物模型。单次腹腔注射(急性治疗组)或连续6d腹腔注射(慢性治疗组)50、100、300mg/kg剂量的姜黄素,结合海马内微量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每侧1.0μg)、BDNF shRNA慢病毒(每侧2.0×105单位),分析大鼠Y迷宫、Morris水迷宫及旷场行为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BDNF表达变化。结果姜黄素急性治疗对AD模型大鼠自主改变行为、总活动距离、水迷宫潜伏期没有显著作用。300mg/kg姜黄素慢性治疗后AD大鼠自主改变行为(P<0.000 1)及在水迷宫测试中记忆能力(P<0.05)比盐水对照组显著增高。100和300mg/kg姜黄素慢性治疗组海马BDNF表达和盐水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P分别<0.05和<0.000 1)。海马内注射BDNF的AD大鼠水迷宫潜伏期显著下降(F_(4,295)=5.813,P<0.01)。姜黄素慢性治疗+shBDNF组大鼠在2号象限内的游泳时间与盐水对照组无差异(P=0.657),而100mg/kg姜黄素组、BDNF组、假手术组大鼠的停留时间比盐水对照组显著增高(P值分别<0.05、<0.05、<0.000 1)。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上调BDNF的表达继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最终对Aβ诱导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起到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姜黄素 海马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Y迷宫 MORRIS水迷宫 旷场实验 sh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姜黄素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合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叶红 武宏娟 +2 位作者 樊丽 马静 双少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3-676,共4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在室温下研究了pH=2.0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β-环糊精(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对姜黄素的包合作用。固定姜黄素浓度,逐渐改变β-CD及其衍生物的浓度... 采用荧光光谱法,在室温下研究了pH=2.0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β-环糊精(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对姜黄素的包合作用。固定姜黄素浓度,逐渐改变β-CD及其衍生物的浓度,姜黄素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包合物的形成,同时用荧光双倒数法计算了β-CD及其衍生物与姜黄素的包合常数。结果表明,室温下,在pH=2.02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SBE-β-CD对姜黄素的包合能力最强,四种环糊精与姜黄素的包合比均为1∶1。初步探讨了SBE-β-CD荧光增敏作用对姜黄素的定量测定,线性范围为5.0×10-7~4.5×10-6 mol/L,检出限为1.2×10-8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 荧光光谱 包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