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垂枝杉与黄枝杉正反交F_(1)代的株型性状分析
- 1
-
-
作者
孙贺
段爱国
张建国
袁慧
刘娟娟
-
机构
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出处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7,共8页
-
基金
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杉木高产优质高效新品种选育研究”(2022YFD2200201)。
-
文摘
[目的]了解垂枝杉与黄枝杉杂交子代的株型性状特点,为杉木生产和垂枝性状研究提供不同材料。[方法]以垂枝杉与黄枝杉进行正、反交,得到F_(1)代分离群体,测定双亲及后代群体的株型性状,对其性状表现、性状间相关性和子代类别进行分析。[结果]正交的子代节数显著高于反交,反交的子代节间距离显著高于正交,且正交子代的枝条基部直径表现为正态分布。冠幅、节数和枝条长度的变异系数为21.06%~27.02%,有较大选择潜力。但节间距离、分枝角度和枝条基部直径的变异系数为15.06%~19.77%,分离不广泛,选择潜力较小。在节数大于18的区间内,正交子代占比显著高于反交子代。在节间距离大于20 cm的区间内,正交子代占比显著低于反交子代。正反交子代聚集成分枝角度45°~80°和80°~125°的两个群体,但两个群体的比例不受父母本的显著影响。杂交子代的分枝角度、冠幅、分枝长度、枝条基部直径和节数等性状相互影响,其中分枝角度与节数和节间距离呈显著正相关,与冠幅、分枝长度和枝条基部直径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得出4类不同的垂枝株型和非垂枝株型,可根据不同生产和研究目标加以利用。[结论]以垂枝杉为父本,更容易从子代中筛选出节间距离大的杉木单株。以垂枝杉为母本,更容易筛选出节数多的单株。垂枝杉与黄枝杉的杂交子代中,无论是垂枝株型还是非垂枝株型的比例分布,均不受父母本的显著影响。从子代中筛选出的节间距离大(大于20 cm)、极端分枝角度(大于90°和小于70°)等不同性状的优株,可为生产提供不同品质的用材,并为杉木垂枝性状形成机理等研究提供试验材料。
-
关键词
垂枝杉
正反交
F_(1)代
株型性状
表型分析
-
Keywords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cv.luotian
Reciprocal crosses
F_(1)generation
plant type traits
Phenotypic analysis
-
分类号
S722.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杉木优良变异类型——罗田垂枝杉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 2
-
-
作者
许业洲
唐万鹏
胡兴宜
章鹏
-
机构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7-582,共6页
-
基金
湖北省科技厅项目"罗田垂枝杉性状与栽培技术研究"资助
-
文摘
罗田垂枝杉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湖北省罗田县发现的杉木自然变异类型,在与黄枝杉比较的基础上,对罗田垂枝杉的形态变异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其形态特征与其它杉木类型的主要区别是:2~3年生的侧枝自然下垂,6~7年生的老枝自然脱落,树冠窄小,是具有遗传改良品质和较高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
-
关键词
罗田垂枝杉
杉木
形态特征
变异类型
-
Keywords
cunninghamia laceolata cv. Luotian
cunninghamia laceolata (Lamb.)Hk.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Variation type
-
分类号
S718.46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杉木毛竹混交林土壤团聚体对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7
- 3
-
-
作者
游秀花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36-539,共4页
-
基金
福建省教育委员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K02044)
-
文摘
运用通径分析原理,对杉木纯林(19年生)、毛竹纯林、6种杉木毛竹混交林(杉木19年生)的6种不同土壤结构的有机质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种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中,>5mm(x6)及3~5mm(x5)是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主导因子,<0.25mm(x1)团聚体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直接作用虽然不大,但其通过x6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产生的间接作用却较大,从而为根本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杉木
毛竹
混交林
团聚体
通径分析
-
Keywords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
mixed forest
organic matter
path analysis
-
分类号
S725.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24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罗田垂枝杉优树选择初报
被引量:5
- 4
-
-
作者
黄国伟
胡兴宜
张亚东
杜超群
徐向阳
许业洲
-
机构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林业局
-
出处
《湖北林业科技》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
基金
"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研究内容
垂枝杉新种质选育2012BAD01B020107
-
文摘
罗田垂枝杉是杉木优良变异类型,其显著特征是7 a以上老枝自然脱落,树干通直,可通过密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获得优良繁殖材料,在分布于不同地点的5片罗田垂枝杉人工林中初步选出64株优树,入选比率在3.10%~4.03%之间。分析结果表明:罗田垂枝杉不同无性系间主要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变异,其中材积变异系数均在30%以上。天堂寨林场及薄刀峰林场的献旗岭、铁岭坳和麻栗坪人工林中初选优树平均材积分别是其林分材积均值的1.59,1.44,1.67和1.96倍。
-
关键词
罗田垂枝杉
优树
性状变异
材积
-
Keywords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cv. Luotian
superior trees
character variation~ volume
-
分类号
S72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罗田垂枝杉人工杂交研究初报
被引量:3
- 5
-
-
作者
黄国伟
许业洲
晏绍良
杜超群
袁慧
方联群
-
机构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湖北省速生丰产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黄冈市罗田县林业局
-
出处
《湖北林业科技》
2019年第2期1-3,24,共4页
-
基金
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速生丰产人工林可持续生产关键技术研发"(2016ABA111)
-
文摘
以14 a生垂枝杉和黄枝杉为母本,以黄枝杉、红心杉及垂枝杉为父本,共设计10个杂交组合,通过人工控制授粉,开展杂交育种试验,为垂枝杉优良新品种选育及形态特征形成机理研究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结果表明:垂枝杉雌花约早于雄花一周开放,一般在2月底进行花枝套袋,3月上旬开展杂交试验;母本不同,杂交座果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黄枝杉作为母本座果率最高;不同组合成熟球果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H×H组合球果长和宽分别为4.05 cm和3.71 cm,超过C1×C2组合38.69%和33.94%。总之,垂枝杉作为杉木变异类型,与其他杉木不存在生殖隔离现象,适宜通过杂交进行遗传改良和优良新品种培育。
-
关键词
罗田垂枝杉
人工杂交
球果大小
座果率
-
Keywords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cv.luotian
artificial hybridization
cone size
fruiting rate
-
分类号
S72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罗田垂枝杉不同材料扦插试验研究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黄国伟
杜超群
陈华超
徐向阳
晏绍良
许业洲
-
机构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黄冈市罗田县林业局
-
出处
《湖北林业科技》
2016年第1期12-15,27,共5页
-
基金
"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垂枝杉新种质选育"(2012BAD01B020107)
-
文摘
为探索罗田垂枝杉的无性繁殖,以大树侧枝和基部萌条及采穗圃穗条为试验材料进行扦插,分析不同材料、不同系号及不同激素处理生根差异。结果表明:20 a以上的大树Ⅱ级侧枝的扦插生根率较低,为48.11%,而Ⅰ级侧枝的扦插生根率可达65%以上;萌条扦插生根率(88.86%)要远高于优树侧枝扦插生根率(48.01%),两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黄化未木质化穗条扦插生根率仅为6.67%,远低于其他萌条86.94%-91.67%的生根水平,不同系号间萌条生根率从51.57%-98.77%不等;激素处理的采穗圃穗条生根率都在91.57%以上,粉剂1处理后生根数量最多,与其余三种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可见侧枝扦插要显著差于萌条扦插,而激素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扦插生根率。
-
关键词
罗田垂枝杉
激素
扦插
萌条
侧枝
-
Keywords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cv.luotian
hormone
cutting
coppice shoot
old branches
-
分类号
S722.3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灰杉、黄杉两大杉木类型的一些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 7
-
-
作者
林心和
-
机构
福建省来舟林业试验场
-
出处
《福建林业科技》
1996年第2期14-18,共5页
-
基金
福建省林业厅"杉木杂交育种"课题
-
文摘
根据安排在来舟林业试验场的试验及调查材料,对杉木种源、家系、人工林、杂交F_1代中的灰杉、黄杉叶色类型比例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其生长表现、木材物理力学特性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的叶色类型遗传可能是由基因组控制的;杉木种源的叶色比例与生态环境有关,同一种源或家系内的灰杉、黄杉在中心产区同类立地上生长差异不大;黄杉可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
关键词
灰杉
黄杉
遗传学特性
-
Keywords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cv. Glauca;cunninghamia lanceofata cv.Mollifolia:hereditarycharacteristic
-
分类号
S791.0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