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技术驱动下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研究——基于浙江省的田野调查
1
作者 杨尧均 毛尹于 陈婉冰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2期216-218,共3页
伴随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构建新型文化业态,增强文化服务力和产品供给力,已成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新的着力点。文章基于浙江省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田野调查,创新设计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共建共... 伴随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构建新型文化业态,增强文化服务力和产品供给力,已成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新的着力点。文章基于浙江省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田野调查,创新设计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共建共联模式,提出数智技术与文化空间的双向赋能机制,并从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市场驱动、人才集聚、知识服务五个维度探究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环境差异及功能协同,以期让城乡融合发展新业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实现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城乡融合发展 评价指标 共建共联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海泊河公园景观社会绩效评价及优化研究
2
作者 高杨晓惠 赵高舒 朱泽明 《城市建筑》 2025年第5期229-232,共4页
风景园林景观绩效包括经济、环境、社会三部分。本研究在大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依托现有资源,对青岛市海泊河公园景观社会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首先,通过问卷获取参与者的自身特征和行为偏好;其次,采用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对个人身... 风景园林景观绩效包括经济、环境、社会三部分。本研究在大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依托现有资源,对青岛市海泊河公园景观社会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首先,通过问卷获取参与者的自身特征和行为偏好;其次,采用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对个人身体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再次,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公园特征及场地社会价值进行评价;最后,利用相关性分析、信效度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园景观质量对改善人群身心健康状况具有积极效应,但个人所获得的场所感受因使用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期望该研究能够为城市公园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景观绩效评价 健康效益 青岛海泊河公园 社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价值链接的城市遗产统筹保护与文化空间系统组构 被引量:4
3
作者 肖竞 张芮珠 +2 位作者 刘环宁 张晴晴 曹珂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2,共9页
基于人本价值视角,将遗产对象视为历史文化传承的场域空间,从城市与城区、片区与地段、建筑与场所三重空间尺度,提出城市遗产统筹保护与文化空间系统组构方法。以孤岛文化空间历史价值链接、历史文化空间当代价值链接、小微文化空间价... 基于人本价值视角,将遗产对象视为历史文化传承的场域空间,从城市与城区、片区与地段、建筑与场所三重空间尺度,提出城市遗产统筹保护与文化空间系统组构方法。以孤岛文化空间历史价值链接、历史文化空间当代价值链接、小微文化空间价值媒介链接3种价值链接机制为底层逻辑,建立城区遗产同源要素统筹、地段遗产文化生境统筹、建筑遗产价值媒介统筹3种要素统筹模式,以及城市文化空间网络建构、地段文化空间功能组织、建筑文化空间场景营造3种空间组构方案,以期突破传统遗产保护理论在遗产价值认知、价值链接和要素统筹方面的瓶颈,为我国城市遗产保护活化和价值传承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遗产 文化空间 价值链接 统筹保护 人本视角 文化生境 历史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公园生态—文化耦合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瑞洁 刘骏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164,共8页
城市生态公园在重庆城市绿地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既提供自然生态功能,也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然而,目前其生态和文化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本研究采用样方法、访谈法和观察记录法,对渝北区城市生态公园进行调研,构建了生态-文化功能耦... 城市生态公园在重庆城市绿地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既提供自然生态功能,也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然而,目前其生态和文化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本研究采用样方法、访谈法和观察记录法,对渝北区城市生态公园进行调研,构建了生态-文化功能耦合评价体系,揭示了重庆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和建设问题。研究发现,这些公园具有多样的生境类型和良好的绿色生态本底,但在生境营造、植物多样性、游憩空间、服务设施、科普宣教和可达性方面存在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优化设计思考,包括公园边界、植物配置、游憩空间、科普宣教和可达性改善。这些成果为提升重庆城市生态公园的品质和规划设计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生态公园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文化耦合评价体系 重庆渝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空间文化价值评价的山地城市社区微更新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黄瓴 明钰童 《上海城市规划》 2018年第4期1-7,共7页
山地城市社区特有的复杂多维的空间形态与生活于其中的人共同滋生出丰富的社会文化形态,二者密不可分。通过厘清山地城市社区中的空间文化要素、文化单元乃至整体文化结构价值,因地制宜地进行社区微更新,能够有效地提升城市日常空间文... 山地城市社区特有的复杂多维的空间形态与生活于其中的人共同滋生出丰富的社会文化形态,二者密不可分。通过厘清山地城市社区中的空间文化要素、文化单元乃至整体文化结构价值,因地制宜地进行社区微更新,能够有效地提升城市日常空间文化品质。运用城市空间文化结构理论,以重庆市渝中区张家花园社区为实证研究对象,梳理山地城市社区中的空间文化要素(山地城市社区地形条件与现存人工空间文化要素)、文化单元(及隐含的人物与历史事件)及其呈现的空间文化结构。通过对社区内历史与当代空间文化单元的文化价值适度计量研究,解析和评价社区空间文化结构,并从节点、路径和区域3个层次提出山地城市社区的微更新策略,透过特征曲线的图示方式对社区空间文化品质提升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文化要素 城市空间文化单元 城市空间文化结构 城市空间文化价值评价 山地城市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戏价值的中国城市公园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评价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霞 胡心然 乔雪 《风景园林》 2022年第2期78-83,共6页
为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已成为当下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必要部分,设计有益于儿童成长与发展的游戏空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游戏价值的概念,以游戏性、功能性和安全性为框架建立评价模型,对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共60个公园... 为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已成为当下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必要部分,设计有益于儿童成长与发展的游戏空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游戏价值的概念,以游戏性、功能性和安全性为框架建立评价模型,对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共60个公园的儿童游戏空间场地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安全性被过于看重,而对“提供可自由移动的游戏部件”“可观察/接触小动物”等4项因子的重视较少;“游戏沙坑/沙池设置”“适宜的水体设置”“足够的座椅”等8项因子在设计中的重视度均需提高;“标识系统设置”虽然得到了重视,但在设计上还需要提升。本研究旨在为未来儿童游戏空间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游戏 游戏价值 城市公园 设计特性 空间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建筑的城市价值演变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文姝 许卓曼 《中外建筑》 2011年第6期63-64,共2页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和价值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和价值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 城市文化 城市价值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性主导下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 被引量:9
8
作者 孙彤宇 《城市建筑》 2009年第8期107-109,共3页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 城市文化 城市生活 城市公共空间 建筑的城市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化旅游的旧城文旅空间发展研究——以渝中区为例
9
作者 张邹 《住宅科技》 2016年第11期27-32,共6页
当前,由于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及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文化强国战略"得以充分凸显,城市发展建设已转变为更加注重城市文化和城市传统的保护和延续。文章以文化旅游为视角,梳理分析渝中区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力及价值,探讨渝... 当前,由于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及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文化强国战略"得以充分凸显,城市发展建设已转变为更加注重城市文化和城市传统的保护和延续。文章以文化旅游为视角,梳理分析渝中区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力及价值,探讨渝中区依托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战略性整合及优化利用,以指导老旧城区城市空间的更新延续及展示渝中重庆母城的文化旅游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老旧城区 文旅空间 城市更新 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交媒体文本的城市滨河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价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昊冉 刘喆 +1 位作者 李晓溪 郑曦 《风景园林》 2023年第8期80-88,共9页
【目的】城市滨河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详细评价其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CES)水平,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方法】以河北省石家庄市滹沱河城区段滨河绿地为例,提出一种适用于城市滨... 【目的】城市滨河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详细评价其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CES)水平,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方法】以河北省石家庄市滹沱河城区段滨河绿地为例,提出一种适用于城市滨河绿地的CES感知评价方法,通过获取场地社交媒体评价数据,提取评论文本中的有效信息并与场地信息关联,将评价数据落位到具体景观空间进行CES制图。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识别优先改造区域。【结果】研究发现:1)高CES综合价值场地主要集中在滹沱花海与滹沱生态岛区域;2)场地可分为高服务-高使用的热点区、低服务-低使用的冷点区、高服务-低使用的改造区和低服务-高使用的提升区。【结论】研究为基于社交媒体文本的CES评价拓展了可用数据源。同时,融合词频分析与文本分词技术的文化服务感知评价方法可以提升CES评价精度,更准确地将社交媒体文本与景观特征耦合,为城市滨河绿地的改造提升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城市滨河绿地 社交媒体 景观感知评价 词频分析 空间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转型下文化空间的生产机制与价值创造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秀平 王晨 《城市学刊》 2022年第6期63-69,共7页
城市空间作为人类生存的主要空间形式,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地被重构。工业时代的到来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空间出现传统景观破坏、城市空间异化和城市美学消逝等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文化战略逐渐成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 城市空间作为人类生存的主要空间形式,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地被重构。工业时代的到来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空间出现传统景观破坏、城市空间异化和城市美学消逝等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文化战略逐渐成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这一时期,文化性的空间形式在空间生产机制的作用下大量涌现。这些承载着城市文化特色与审美经验的文化空间通过文化景观呈现、空间异化消解、城市美学重构等价值创造的途径改善城市空间问题。20世纪90年代随着消费需求的改变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些文化空间逐渐延伸生出新的价值属性,推动着城市的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转型 城市空间问题 文化空间生产机制 价值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景观空间体系——非历史文化名城型老城更新规划方法研究,以汤阴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超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92,共12页
“非历史文化名城”型老城是我国历史城镇的普遍样态,汤阴老城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城市历史景观”的整体遗产观为理论基础,通过深入探究隐于其后的价值内涵并从存在论的哲学层面予以根本性阐释,指引出一种适宜于“非历史文化名... “非历史文化名城”型老城是我国历史城镇的普遍样态,汤阴老城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城市历史景观”的整体遗产观为理论基础,通过深入探究隐于其后的价值内涵并从存在论的哲学层面予以根本性阐释,指引出一种适宜于“非历史文化名城”型老城更新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即文化景观空间体系。其意义有二:一是创建起老城遗存的整体价值范式与空间发展模式,在通达更为宏观的“大文脉”价值伦理的同时,揭示出一种深度融合遗产、人、社区、产业和城市的普适性构造机理;二是紧密结合实践,探索出此类老城更新城市设计的系统方法;其理论框架的开放性与指导实践的具体性有益于补充和完善我国历史城区空间规划体系中缺失的部分、延伸有机更新的理论脉络,为同类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历史文化名城”型老城 城市历史景观 整体性 复杂性 文化景观空间体系 “大文脉”价值伦理 汤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兆中 武小钢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6期182-187,共6页
在对太原市城市绿地进行分类和面积核算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相互对应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需求评价体系,对太原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平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7年太原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5.95... 在对太原市城市绿地进行分类和面积核算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相互对应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需求评价体系,对太原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平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7年太原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5.95亿元,城市绿地建设投入产出比约为1∶4。各功能评价指标中,调节小气候功能价值最大,滞尘功能价值可以忽略不计。各绿地类型中,公园绿地功能价值最低,区域绿地功能价值最高。太原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需求间还存在一定差距,提升太原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需要在增加绿地面积的基础上,提升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太原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需求间还存在一定差距,提升太原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需要在增加绿地面积的基础上,提升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供需平衡 评价指标体系 价值 太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振宇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6期156-158,共3页
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面,如何体现城市特色,创造出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空间环境成为设计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首先就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展开了论述... 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面,如何体现城市特色,创造出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空间环境成为设计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首先就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展开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对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应用原则及应用策略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以期为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应用价值 应用原则 应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价值导向城市存量空间量化评估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毅 《低温建筑技术》 2022年第12期47-50,共4页
城市存量空间的更新利用是国土空间治理的重中之重,关键在于要注重社会、经济、环境等多元价值的综合协调。研究构建多元价值导向下存量空间更新影响因子指标体系,通过存量空间更新潜力评估模型,分析厦门岛城市更新的空间量化分布特征,... 城市存量空间的更新利用是国土空间治理的重中之重,关键在于要注重社会、经济、环境等多元价值的综合协调。研究构建多元价值导向下存量空间更新影响因子指标体系,通过存量空间更新潜力评估模型,分析厦门岛城市更新的空间量化分布特征,并且探讨量化评估方法对城市存量空间更新的广泛应用价值,为其他城市相关研究提供方法与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价值 存量规划 城市更新 量化评估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红色文化空间活化利用研究——以中共宝安县“一大”旧址为例
16
作者 金珊 陈宇 +1 位作者 林美宏 杨怡楠 《住区》 2023年第5期153-160,共8页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社会与人文内涵,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但现实生活中,由于缺少对使用者需求和感受的关注,导致其使用率低,缺乏活力,价值得不到体现。研究选取位于深圳的中共宝安县“一大”旧址...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社会与人文内涵,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但现实生活中,由于缺少对使用者需求和感受的关注,导致其使用率低,缺乏活力,价值得不到体现。研究选取位于深圳的中共宝安县“一大”旧址及其周边城市公共资源,构建以“一大”旧址为中心的红色文化空间,通过使用后评估(POE)理论分析红色文化空间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和满意度,梳理需求并发现问题,为其城市更新提供施策指引。研究针对问题提出不同使用群体的差异化设计和管理、规划公共交通、完善标识系统等渐进式微更新策略,探索红色文化空间活化利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红色文化空间 使用后评估(POE) 活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州市城市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及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17
作者 姚晓洁 杨思嘉 陈璐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46-153,共8页
城市绿地为城市发展提供各类生态服务功能,对城市绿地各类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城市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以安徽省宿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在人群需求层次基础上,将生态服务功能与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为城市发展提供各类生态服务功能,对城市绿地各类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城市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以安徽省宿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在人群需求层次基础上,将生态服务功能与城市绿地功能结合,明确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选取8个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指标,并参考相关统计年鉴,对该市2010年-2020年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动态分析,并利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固碳价值与释氧价值占比之和最大,为75.153%;吸收氮氧化物、休闲游憩价值与吸收二氧化硫占比之和最小,为1.572%。11年间宿州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由第4级提高到第1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今后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具体措施,对城市绿地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从而促进宿州市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低碳社会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生态服务价值 全排列图示法 价值评价 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空间形象、功能、价值契合的思考——以许昌市莲城大道两侧城市设计为例
18
作者 王一波 包晓兵 《城市建筑》 2014年第4期28-28,34,共2页
本文以许昌莲城大道两侧城市设计项目为案例,对主要道路两侧的开发提出了研究思路,拓展了以往单纯地以形象设计为手段的设计思路。通过多因子的分析评价,确定开发重点,并提出了带动整个区域合理开发的规划措施。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土地价值 空间形象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