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学科融合的新型职业农民高职培养模式探析
1
作者 徐冲 李向群 马巍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62-266,270,共6页
我国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职业教育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建设规模小,能力弱,培养模式不灵活等。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的道路,涉农专业课程是培养关键环节,针对现状,高职院校需建立成熟的、科学... 我国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职业教育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建设规模小,能力弱,培养模式不灵活等。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的道路,涉农专业课程是培养关键环节,针对现状,高职院校需建立成熟的、科学合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从而为完善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培养出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研究从“探知”向“务实”拓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高职教育 学科融合 乡村振兴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家庭农场经营人才培育路径和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2
作者 罗黎敏 邱飞 +2 位作者 宋丽丽 刘强 沈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86-1693,共8页
我国现代家庭农场发展迅速,要实现高效、绿色、专业化的发展目标,亟需大量高层次复合型农场经营人才。文章以浙江省为例,研究分析了该省在现代家庭农场主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的典型做法、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外相关人才培育经验的... 我国现代家庭农场发展迅速,要实现高效、绿色、专业化的发展目标,亟需大量高层次复合型农场经营人才。文章以浙江省为例,研究分析了该省在现代家庭农场主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的典型做法、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外相关人才培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现代家庭农场主培育路径,即统筹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两个层面,定制专业化培育方案,开展专项育人行动,精准化提供课程、项目、平台等优质资源,完善育人质量评估与监督体系。国家层面,提出须加强部委间协同,持续投入专项资金,完善大学生返乡就业促进政策等意见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家庭农场 农场主 培育 涉农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新农人”培育路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3
作者 赵艳岭 解振强 +1 位作者 潘永圣 颜志明 《中国农业教育》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培育“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是实施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根本要求,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引擎。涉农高校作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肩负着培育“新农人”的重要使命。然而,涉农高校“新农... 培育“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是实施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根本要求,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引擎。涉农高校作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肩负着培育“新农人”的重要使命。然而,涉农高校“新农人”培育存在培养目标与人才振兴需求不匹配、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跟不上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等问题。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亚夫新农人学院”,面向现代农业、农机装备、农村电商、基层治理等领域,按照“新农干”“新农创”“新农匠”“新农服”四类人才进行分类培养,锻造了一批基层村干领头雁、致富带头人和乡村工匠,塑造了一批师德高尚、技能精湛、扎根“三农”的现代职教“双师”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优质人才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乡村振兴 新农人 培育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农业院校公共课培育“三农”情怀的路径探析--以“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例
4
作者 成维莉 王思璇 吴敏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41-145,155,共6页
通过对学生“离农”现象的现实审视,从国家、学校和课程三个层面阐述高职农业院校在公共课中培育“三农”情怀的内在逻辑。基于“思政引领、三全育人”的实践思路,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明确教学目标;以“三农”案例为载体,“课标、... 通过对学生“离农”现象的现实审视,从国家、学校和课程三个层面阐述高职农业院校在公共课中培育“三农”情怀的内在逻辑。基于“思政引领、三全育人”的实践思路,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明确教学目标;以“三农”案例为载体,“课标、能力、思想”三线融合,重构课程内容;“育心、练技、立志、践行”四路并进,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评价,落实培养效果,探索高职农业院校公共课培育“三农”情怀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农业院校 公共课 “三农”情怀培育 信息技术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高职院校培育高素质农民的现状调研报告
5
作者 蒋华丰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9期189-193,共5页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文章选取粤北、粤西和粤东地区典型城市的高素质农民现状进行调研,收集了1133份调研样本,从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者的基础信息,以及高职院校培育高素质农民...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文章选取粤北、粤西和粤东地区典型城市的高素质农民现状进行调研,收集了1133份调研样本,从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者的基础信息,以及高职院校培育高素质农民的课程设置、绩效考评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广东高职院校培育高素质农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为高素质农民培育路径的提出奠定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素质农民 农民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农高职院校“耕读观”培育:生成逻辑、现实境遇及推行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学元 洪俊 《江苏高职教育》 2024年第5期92-98,共7页
耕读教育是涉农高职院校加强“三农”情怀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耕读观”培育,具有历史渊源、政策背景、学科发展的三重逻辑,是探索“三农”人才培养改革模式的重要抓手。针对其缺乏系统性设计、教学内容单一、结合学情不足... 耕读教育是涉农高职院校加强“三农”情怀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耕读观”培育,具有历史渊源、政策背景、学科发展的三重逻辑,是探索“三农”人才培养改革模式的重要抓手。针对其缺乏系统性设计、教学内容单一、结合学情不足的现实境遇,涉农高职院校应从系统化建设、多样化教学、科学化评价入手,探明“耕读观”培育的推行路径,推动“一懂两爱”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耕读教育 “三农”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细碎化对农户家庭兼业化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兆林 吕秋杭 +1 位作者 吴月 王营营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3,共11页
研究目的:探讨耕地细碎化对农户家庭兼业化的影响及机制,为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和保障农民收入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9—2020年的12期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筛选变量,实证检验了耕地细碎化对农户家... 研究目的:探讨耕地细碎化对农户家庭兼业化的影响及机制,为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和保障农民收入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9—2020年的12期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筛选变量,实证检验了耕地细碎化对农户家庭兼业化程度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1)耕地细碎化显著促进了农户家庭兼业化。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耕地细碎化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成本、降低种植业收入影响农户家庭兼业化程度。(3)异质性分析发现,耕地细碎化对农户家庭兼业化的促进作用在二兼农户、“离农”氛围浓郁以及位于丘陵山区的村庄中更为突出。研究结论:应从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促进种植业生产节本增效以及因地制宜保障农户差异化生计需求等方面破解耕地细碎零散、农户分化延缓的问题,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细碎化 农户兼业化 机器学习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烟农职业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闫伸 王林虹 +4 位作者 李雪利 刘英杰 牛慧伟 甄焕菊 胡颖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278-282,共5页
对全国各产区1 085名参与烟叶生产的农民进行调研,采用K-means算法、主成分分析方法、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和随机森林分析方法,研究了全国烟农职业化程度,并分析了各因素对烟农职业化培育的影响和重要程度。结果表明:影响烟农职业化的因... 对全国各产区1 085名参与烟叶生产的农民进行调研,采用K-means算法、主成分分析方法、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和随机森林分析方法,研究了全国烟农职业化程度,并分析了各因素对烟农职业化培育的影响和重要程度。结果表明:影响烟农职业化的因素可分为烟农职业化思想、种烟黏性、生产水平、技能水平及生产管理能力5个方面。这些因素均与烟农职业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烟农职业化思想及技能水平对烟农职业化程度的影响较为密切。推动烟农思想观念及技能的提升,尤其是加强烟农培育线上资源建设是提升烟农职业化程度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烟农 培育 思想观念 技能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朱静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2期68-71,共4页
农村职业教育既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型农民的必然前提,还是实现农村产教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动力。受若干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为此,着重梳理了职业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既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型农民的必然前提,还是实现农村产教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动力。受若干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为此,着重梳理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细致分析了当前乡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多个维度提出了培养路径,如“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明确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培养模式”“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激励追踪反馈制度”等,以期充分激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活力,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机制 农村职业教育 “三农” 资格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计划行为理论下休耕农户复耕行为及影响因素——以重金属污染休耕区为例
10
作者 熊雯颖 汪立 +2 位作者 丁学谦 武子豪 谭永忠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128,共12页
研究目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资产专用性理论构建休耕农户复耕行为的理论模型,以重金属污染休耕区为例,探究参与休耕农户的复耕意愿和复耕行为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计划行为理论对于休耕农户的复耕... 研究目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资产专用性理论构建休耕农户复耕行为的理论模型,以重金属污染休耕区为例,探究参与休耕农户的复耕意愿和复耕行为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计划行为理论对于休耕农户的复耕意愿及行为的解释力较强。其中,农户复耕意愿受到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显著正向影响;复耕行为受到复耕意愿和知觉行为控制的显著正向影响。(2)感知价值对于复耕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资产专用性对于复耕意愿和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劳动力数量和家庭总收入对复耕行为有着显著负向影响。(3)不同性别、收入以及农业类型的农户复耕意愿与行为的影响机制仍能用拓展计划行为理论框架解释,但影响效应存在差异。低、中、高收入农户以及农业户、非农业户的资产专用性对其意愿和行为的作用强度依次减弱。研究结论:政府应关注休耕后续复耕情况,通过加强复耕宣传力度、完善复耕补偿机制、提升农户资产专用性等手段提高农户复耕积极性,进而增强休耕政策可持续性和保障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行为理论 休耕农户 复耕行为 重金属污染休耕区 资产专用性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新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世杰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9期184-186,共3页
发展现代化农业,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通过转变思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可有效提升农民收入,提高农业产量,促进乡村振兴... 发展现代化农业,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通过转变思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可有效提升农民收入,提高农业产量,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实现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的目标。该文将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新模式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职业农民 精准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研究
12
作者 王文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3期277-279,共3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探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明确乡村振兴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内在联系,阐述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新型职...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探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明确乡村振兴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内在联系,阐述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民学习热情和参与度不高;培育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匮乏;政策支持不足,缺乏专项资金;社会认可度不高,人才难以留住等。提出创新培育路径为加强宣传,提升社会认可度和职业吸引力;整合资源,完善培育体系;创新培育方式,改进培育内容,注重实操性。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旨在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农民 培育路径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中大国农匠培育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13
作者 祝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247-249,共3页
乡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对乡村人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更加严峻,急需锻造一批情系“三农”、扎根乡村、振兴产业的高水平乡村人才——大国农匠,以先进理念和经营模式引导小农... 乡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对乡村人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更加严峻,急需锻造一批情系“三农”、扎根乡村、振兴产业的高水平乡村人才——大国农匠,以先进理念和经营模式引导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基于对全国农民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的履历信息的分析,阐释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中大国农匠的内涵特征及其培育的价值意义,从培育客体、培育主体和培育方案3个方面分析大国农匠培育体系,进而提出大国农匠培育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大国农匠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远市电商新农人培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14
作者 蔡善文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2-96,101,共6页
当前“三农”格局正在发生积极变革,传统农业正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型,催生了一大批能创业敢创新的新农人。借力“入珠融湾”发展战略,清远农村电商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农村电商人才匮乏仍是沉疴宿疾。清远百亿农业产业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 当前“三农”格局正在发生积极变革,传统农业正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型,催生了一大批能创业敢创新的新农人。借力“入珠融湾”发展战略,清远农村电商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农村电商人才匮乏仍是沉疴宿疾。清远百亿农业产业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电商新农人人才的支撑。立足清远农村电商发展,梳理出了当前电商新农人培育的发展现状,深入剖析了电商新农人培育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改善创业营商环境改善、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深化校地校企协同育人、构建科学培训评价体系,从而因地制宜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清远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人 农村电商 人才培育 清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民风险观培育:必然价值与实然路径
15
作者 李喆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4-28,共5页
农民风险观教育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应对“三农”领域各种风险挑战的基础和前提,对形成乡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构筑总体国家安全观、农民顺应社会化变迁具有重要意蕴。从实践层面来看,要坚持创新引领、精准施策、统筹推... 农民风险观教育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应对“三农”领域各种风险挑战的基础和前提,对形成乡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构筑总体国家安全观、农民顺应社会化变迁具有重要意蕴。从实践层面来看,要坚持创新引领、精准施策、统筹推进、多措并举的策略,探索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的应对措施,着力实现农民思想观念和思维能力的现代化转变,为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凝聚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民 风险观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素质农民培育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实证
16
作者 郑立 张倩 姚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242-248,260,共8页
高素质农民培育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输送可用的乡村人才,农业强国建设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农民收入大幅增长与农业现代化实现。高素质农民培育是否有助于农民增收一直未得到严谨证实,基于2023年对湖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调查数据和2016—202... 高素质农民培育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输送可用的乡村人才,农业强国建设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农民收入大幅增长与农业现代化实现。高素质农民培育是否有助于农民增收一直未得到严谨证实,基于2023年对湖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调查数据和2016—2022年培育的职业农民数据,采用O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无论农民的身份属性或者个体属性如何,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培训时限的增加均有利于带动农户收入提增;(2)高素质农民培育推进农户收入增主要通过技能改善、丰富理论、人脉拓展这3个中间渠道变量实现,均存在完全的中介效应;(3)培育高素质农民进行规模经营生产也需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据此,提出了强化资金支出、扩大培育规模,深化培育课程改革、提升专业性和建立健全培训后增收考核机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振兴 农业强国 高素质农民培育 农民增收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人”培育困境与创新路径
17
作者 刘彦丽 《中国农业教育》 2024年第5期86-93,共8页
“新农人”群体的兴起,激发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人才振兴、科技推广、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人才兴农,育才是根基。加强“新农人”培育,是推动乡村振兴升级进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所在。但在培... “新农人”群体的兴起,激发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人才振兴、科技推广、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人才兴农,育才是根基。加强“新农人”培育,是推动乡村振兴升级进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所在。但在培育“新农人”的过程中,存在培育内容“一刀切”、培育环境待优化、培育效果难评估等问题,制约着“新农人”队伍的发展壮大。新形势下,推动“新农人”成为“兴农人”,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蓄能赋势,需要在聚焦精准培训、整合多方资源、加强实践指导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培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人” 基本内涵 培育困境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18
作者 陶雪怡 吴易雄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3期71-76,共6页
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通过年度发文量、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功能,以“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为主题对CNKI数据库收录的434篇核心文献进行分析(截至2023年3月25日)。结果显示: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研究以... 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通过年度发文量、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功能,以“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为主题对CNKI数据库收录的434篇核心文献进行分析(截至2023年3月25日)。结果显示: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研究以2015年为节点分为两个发展阶段;核心研究作者之间联系较为分散,研究机构群还未形成,主要集中在涉农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研究热点聚焦于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培育模式、培育绩效、困境及解决对策、培育路径。今后有关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的研究还需继续深化,应重点关注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的提升、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素质农民 培育效果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农户数字素养驱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培育路径
19
作者 周俊颖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5期43-46,共4页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到2035年实现大幅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显著提升农民数字素养。近些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小农户发展问题,稳步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尤其是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到2035年实现大幅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显著提升农民数字素养。近些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小农户发展问题,稳步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尤其是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关注和提升小农户数字素养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切入点,研究河南省小农户数字素养驱动数字乡村发展机理,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推进数字技术与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重点从小农户数字素养驱动作用于乡村数字经济、数字文化、数字民生、数字治理、数字生态五大领域进行内在逻辑剖析,进而提出提升小农户数字素养的小农户主体扶持路径、制度安排路径、数字反哺路径、培训体系路径等培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户数字素养 数字乡村 数字治理 培育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浙江实践——以浙江农艺师学院为例 被引量:13
20
作者 黄河啸 李宝值 +2 位作者 朱奇彪 杨良山 吴敬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90-1898,共9页
高素质农民培育是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关键举措。在梳理职业农民培育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以中国首家农艺师学院——浙江农艺师学院为例,总结了浙江农艺师学院的创建背景、创新实践、办学成效,并由此提炼出构建多元融合的培育体系、创... 高素质农民培育是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关键举措。在梳理职业农民培育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以中国首家农艺师学院——浙江农艺师学院为例,总结了浙江农艺师学院的创建背景、创新实践、办学成效,并由此提炼出构建多元融合的培育体系、创新需求导向的培育模式、完善定向扶持的培育政策等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素质农民培育 国际经验 创新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