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洲南瓜(Cucurbita pepo)种皮发育形态观察及其相关酶活性测定 被引量:14
1
作者 薛应钰 师桂英 +1 位作者 徐秉良 陈荣贤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30,共8页
采用组织整体染色和石蜡切片相结合的方法对美洲南瓜有壳品种04LAg-26-2和无壳品种04LAg-26-28种皮发育形态结构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有壳美洲南瓜种皮是由表皮层、下皮层、厚壁组织层、软组织层和绿色组织层构成,无壳裸仁南瓜的形成主... 采用组织整体染色和石蜡切片相结合的方法对美洲南瓜有壳品种04LAg-26-2和无壳品种04LAg-26-28种皮发育形态结构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有壳美洲南瓜种皮是由表皮层、下皮层、厚壁组织层、软组织层和绿色组织层构成,无壳裸仁南瓜的形成主要是授粉后18 d种皮发育过程中厚壁组织中的细胞变形、瓦解,缺少木质素的积累而导致了下皮层、厚壁组织层的缺失;对2个品种的种皮、叶片、叶柄和瓜囊不同组织中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无壳品种04LAg-26-28在授粉18 d后,种皮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基化酶(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肉桂醇脱氢酶(CA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降低,而叶片、叶柄和瓜囊中这几种酶活性在授粉18 d后,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南瓜 种皮形态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天冬氨酸微生物肥料中养分比例对西葫芦生长的作用初探
2
作者 刘金魁 赵美英 +4 位作者 赵明江 韩如梅 王春风 范占权 焦永康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404-1409,共6页
针对国内温室西葫芦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施用肥料而造成的瓜菜产量和品质的降低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河北培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微生物肥料(添加聚天冬氨酸)为供试肥料,以N、P_(2)O_(5)、K_(2)O不同养分比例设置试验处理(T1、T2、T3... 针对国内温室西葫芦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施用肥料而造成的瓜菜产量和品质的降低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河北培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微生物肥料(添加聚天冬氨酸)为供试肥料,以N、P_(2)O_(5)、K_(2)O不同养分比例设置试验处理(T1、T2、T3)、普通复合肥料(N 15%、P_(2)O_(5) 15%、K_(2)O 15%)作为CK处理进行了相关试验,通过对西葫芦不同生物阶段的多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在试验范围内T1(N 16%、P_(2)O_(5) 9%、K_(2)O 20%)处理效果最佳;所试验的肥料促进西葫芦的营养生长、促进开花坐果、加快果实发育速度,还能提高瓜菜外观品质、可溶性糖含量和V_C含量,显著提高了产量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肥料 聚天冬氨酸 养分比例 西葫芦 生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菌丝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氯联苯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秦华 白建峰 +1 位作者 徐秋芳 李永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4-710,共7页
以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e)为供试菌种,在光照培养箱内利用分室根箱研究丛枝菌根真菌菌丝对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及其机理。试验设置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处理以及不接种的对照,选用美国... 以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e)为供试菌种,在光照培养箱内利用分室根箱研究丛枝菌根真菌菌丝对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及其机理。试验设置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处理以及不接种的对照,选用美国南瓜(CucurbitapepoL.)为供试植物,在南瓜生长40天后将接种菌根真菌处理的菌丝室土壤从尼龙网向外水平分为4层取样,测定PCBs及磷脂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菌丝可以穿越尼龙网影响菌丝室土壤,且距离尼龙网越远菌丝量越低;菌丝显著促进了土壤微生物量(P〈0.05),并改变了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接种菌根真菌处理各土层PCBs降解率为35.67%~57.39%,均显著高于对照的17-3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三氯、四氯联苯以及PCBs总量与菌丝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1;菌丝际土壤微生物量,特别是细菌生物量与土壤三氯联苯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可见,菌丝通过影响菌丝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促进三氯及四氯联苯降解,从而提高土壤PCBs修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分室根箱 南瓜 多氯联苯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西葫芦株型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史雨刚 雷逢进 +1 位作者 王曙光 王晓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5,共5页
选取近年来国内外广泛栽培的8个西葫芦品种为试材,在日光温室中对影响西葫芦株型的14个形态指标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西葫芦株型的主要形态指标,探讨了西葫芦株型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映西葫芦株型的主要指标是株高、茎节长、... 选取近年来国内外广泛栽培的8个西葫芦品种为试材,在日光温室中对影响西葫芦株型的14个形态指标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西葫芦株型的主要形态指标,探讨了西葫芦株型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映西葫芦株型的主要指标是株高、茎节长、平均叶面积、功能叶片数和叶片倾角;通过聚类分析把参试品种分为两类4个亚类,即矮蔓Ⅰ(Ⅰ1和Ⅰ2)和半矮蔓Ⅱ(Ⅱ1和Ⅱ2)。株型对西葫芦产量形成有较大影响,半矮蔓品种总产量显著高于矮蔓品种,产量差异主要在生育后期形成。通径分析表明茎节对产量具有较大调节作用,功能叶片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达1.2380。在日光温室高产西葫芦育种和栽培中,要注重构建功能叶片数达12片以上、平均叶面积达700~800cm2、节间长平均在3.3cm左右、上层叶倾角在45°~66°之间的株型,以获得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矮蔓 半矮蔓 株型 产量形成 日光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场响应对西葫芦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春晖 张敏 +3 位作者 艾文婷 邵婷婷 刘威 朱赛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2-277,284,共7页
为了探讨热处理传热过程对果蔬贮藏生理品质的影响规律,建立西葫芦在热激处理过程中的三维数值模型,进行三维非稳态下的数值模拟,研究热处理时西葫芦组织的传热规律及温度动态响应过程,并以40℃的热空气作为热处理介质,对处理时间分别为... 为了探讨热处理传热过程对果蔬贮藏生理品质的影响规律,建立西葫芦在热激处理过程中的三维数值模型,进行三维非稳态下的数值模拟,研究热处理时西葫芦组织的传热规律及温度动态响应过程,并以40℃的热空气作为热处理介质,对处理时间分别为0.5、1、2、4 h西葫芦的保鲜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40℃热空气处理1 h可最大限度地延长采后西葫芦冷害的发生时间,减少果实失重率,延缓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升高,维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和抗坏血酸含量。所建的传热模型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温度最大绝对误差为1.66℃。西葫芦传热模型及相关结论可为西葫芦采后热处理操作参数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热激处理 冷害 数值模拟 生物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葫芦细菌性果腐病种子带菌检测及消毒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国裕 张帆 +2 位作者 姜立纲 翟伟卜 李海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3X期64-67,共4页
利用PCR检测技术,分析了硫酸铜、漂白粉、盐酸、过氧乙酸、链霉素、阳光霉素等药剂和干热处理对西葫芦种子细菌性果腐病病菌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硫酸铜和漂白粉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其他试剂。0.5%的漂白粉消毒5min即可消除种子表皮所... 利用PCR检测技术,分析了硫酸铜、漂白粉、盐酸、过氧乙酸、链霉素、阳光霉素等药剂和干热处理对西葫芦种子细菌性果腐病病菌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硫酸铜和漂白粉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其他试剂。0.5%的漂白粉消毒5min即可消除种子表皮所携带的果腐病病菌。漂白粉消毒处理后的种子不经过清洗直接晾干,对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无明显影响。干热处理对该病菌的消除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细菌性果腐病 带菌种子 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葫芦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国英 董海洲 +1 位作者 王兆升 刘传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4-156,159,共4页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西葫芦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及不同抑制剂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葫芦多酚氧化酶最适pH为6.6,最适温度为35℃,90℃处理5min可使该酶失活。多酚氧化酶催化的酶促褐变反应动...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西葫芦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及不同抑制剂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葫芦多酚氧化酶最适pH为6.6,最适温度为35℃,90℃处理5min可使该酶失活。多酚氧化酶催化的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动力学参数为Km=0.0417mol/L,Vmax=208.33U。四种抑制剂对PPO的抑制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亚硫酸氢钠>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柠檬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多酚氧化酶 酶活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不同矮生型西葫芦品种冠层源库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雷逢进 温祥珍 +5 位作者 李亚灵 王晓民 李灵芝 刘秀丽 刘庆华 韩丽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31-837,共7页
国内西葫芦品种有矮生和半矮生两类,半矮生品种是目前保护地主要栽培类型。试验分别以2个半矮生"东葫4号"和"冬玉"及2个矮生品种"长青王3号"和"早青"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大棚西葫芦群... 国内西葫芦品种有矮生和半矮生两类,半矮生品种是目前保护地主要栽培类型。试验分别以2个半矮生"东葫4号"和"冬玉"及2个矮生品种"长青王3号"和"早青"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大棚西葫芦群体冠层、源库特征的影响,以揭示大棚西葫芦高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从低密度到高密度,半矮生西葫芦品种冠层指标的变化高于矮生品种,叶面积指数(LAI)、源供应能力、库容量的变化呈二次曲线,透光率的变化与LAI趋势相反,源库比随密度由低到高呈线性变化,最适源库比下产量最高。低密度下,LAI较低,漏光损失大,源供应能力、库容量、源库比都较低,库容量小是其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中密度下,不同生育期LAI较高,半矮生品种最大为4.4,矮生品种最大为3.3,冠层底部的透光率较小,半矮生品种平均为12.4%,矮生品种为13.2%,源足、库大且接近最大值,半矮生品种与矮生品种最大源供应能力分别为1 169.8 g.m 2、736.9g.m 2,最大库容量分别为422.4 g.m 2、333.0 g.m 2,源库比接近最适值(半矮生与矮生品种分别为2.62、1.96)是其产量高的主要原因;高密度下,结果前期LAI上升最快,达到峰值后群体底部透光率更低,结果后期下部叶片早衰,LAI下降较快,漏光损失大,源的供应能力成为高密度下限制产量的主导因素。半矮生品种较矮生品种产量高,其冠层有较高较稳的源供应能力是主要因素(半矮生品种的最大源供应能力是矮生品种的1.6倍),保护地生产应选用半矮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密度 冠层特征 源库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处理诱导西葫芦采后低温逆境抗冷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朱赛赛 张敏 +1 位作者 艾文婷 李春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25-330,339,共7页
为了研究热水处理诱导西葫芦果实抗冷性,从而减轻冷害。该实验以西葫芦为原料,将西葫芦在45℃及35℃热水中分别浸泡5 min及10 min,以室温(20±2)℃下未经热水处理的西葫芦为对照,测定西葫芦果实在4℃低温下,不同贮藏时间(0、3、6、9... 为了研究热水处理诱导西葫芦果实抗冷性,从而减轻冷害。该实验以西葫芦为原料,将西葫芦在45℃及35℃热水中分别浸泡5 min及10 min,以室温(20±2)℃下未经热水处理的西葫芦为对照,测定西葫芦果实在4℃低温下,不同贮藏时间(0、3、6、9、12、15 d)的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H_2O_2)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及冷害指数等抗冷性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热水处理显著增加了西葫芦果实可溶性糖含量(p<0.05),诱导果实在贮藏初期(0~3 d)H_2O_2含量短暂增加,而显著减少贮藏中后期(6~15 d)H_2O_2含量的积累(p<0.05),激发贮藏前期(0~6 d)CAT和SOD活性的升高,减轻贮藏后期(9~15 d)的活性下降,尤其是POD活性在贮藏中后期(6~15 d)显著升高(p<0.01),降低了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的升高,减少冷害指数的上升(6~15 d)(p<0.05),从而说明热水处理诱导西葫芦果实低温逆境下的抗冷性,有效减轻冷害,本实验中35℃热水处理10 min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冷害 热水处理 低温逆境 抗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花粉诱导西葫芦单倍体 被引量:6
10
作者 许利彩 李海真 +1 位作者 沈火林 葛志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3-19,共7页
利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西葫芦花粉后授粉,剥取不同发育阶段的胚接种在E20A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研究不同基因型、辐照剂量、剂量率对西葫芦单倍体诱导的影响。结果发现:单倍体的产生和植株再生率受基因型、胚发育阶段和辐照剂量... 利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西葫芦花粉后授粉,剥取不同发育阶段的胚接种在E20A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研究不同基因型、辐照剂量、剂量率对西葫芦单倍体诱导的影响。结果发现:单倍体的产生和植株再生率受基因型、胚发育阶段和辐照剂量的影响明显。281基因型平均单倍体诱导率最高,为1.30%;点状胚和箭形胚易发育成单倍体苗;辐照剂量80~100Gy时获得点状胚和箭形胚及胚总数最多,杆状胚的植株再生率和植株成活率最高,分别是83.33%和35.71%;适宜的剂量率为45.19Gy.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辐照花粉 胚形态 剂量率 单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空气处理对西葫芦采后低温贮藏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赛赛 艾文婷 +3 位作者 张敏 李春晖 邵婷婷 刘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74-280,共7页
为研究热空气处理对采后西葫芦低温贮藏品质的影响。将西葫芦于35℃热空气处理40 min及45℃热空气处理20 min,以室温(20±2)℃下未经热空气处理的西葫芦为对照,然后置于4℃低温条件下进行贮藏,通过每3 d测定其品质与生理生化指标来... 为研究热空气处理对采后西葫芦低温贮藏品质的影响。将西葫芦于35℃热空气处理40 min及45℃热空气处理20 min,以室温(20±2)℃下未经热空气处理的西葫芦为对照,然后置于4℃低温条件下进行贮藏,通过每3 d测定其品质与生理生化指标来反映热空气处理的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热空气处理西葫芦的呼吸强度减轻且呼吸跃变时间推迟,果实的硬度、TSS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对照保持更好;热空气处理西葫芦的O_2^-含量、H_2O_2含量降低,抗氧化酶(CAT、SOD、POD)活性激发提高,使得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增强;MDA含量、电解质渗透率减小,使得膜脂过氧化进程变慢,细胞膜得到保护,果实的冷害指数也降低,说明热空气处理西葫芦低温逆境下抵御能力增强,且45℃热空气处理20 min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冷害 热空气处理 低温贮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等电聚焦分离等位基因表达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东旭 杨新芳 +3 位作者 庞广昌 邓志瑞 邵强 杨新林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00-502,共3页
借助于显微操作方法,用等电聚焦和改进的超敏感染色技术对西葫芦单个花粉粒中的可溶性蛋白进行了电泳分析,获得了清晰的电泳图谱。在靠近酸性端有两条相距极近而且分布比较特殊的蛋白带,在第 1 种植株中,这两条带稍微靠近酸性端;... 借助于显微操作方法,用等电聚焦和改进的超敏感染色技术对西葫芦单个花粉粒中的可溶性蛋白进行了电泳分析,获得了清晰的电泳图谱。在靠近酸性端有两条相距极近而且分布比较特殊的蛋白带,在第 1 种植株中,这两条带稍微靠近酸性端;在第 2 种植株中,它们稍微远离酸性端;在第 3 种植株中,它们相同于第 1 种和第2 种,而且在两种之间的分布比例为 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等电聚焦 等位基因 西葫芦 单粒花粉蛋白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仁美洲南瓜种皮性状遗传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薛应钰 师桂英 +1 位作者 徐秉良 陈荣贤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5-210,共6页
采用3个有壳美洲南瓜自交系04FC409-4、03N-122-19、04LAg-26-2和3个无壳美洲南瓜自交系04GD112-7、1N-275-7、04LAg-26-28作亲本,通过正、反交及回交组配,对其杂交组合(04FC409-4×04GD112-7、03N-122-19×1N-275-7、04LAg-26-... 采用3个有壳美洲南瓜自交系04FC409-4、03N-122-19、04LAg-26-2和3个无壳美洲南瓜自交系04GD112-7、1N-275-7、04LAg-26-28作亲本,通过正、反交及回交组配,对其杂交组合(04FC409-4×04GD112-7、03N-122-19×1N-275-7、04LAg-26-2×04LAg-26-28)的F1、F2、BC1和BC2各世代的种皮分离比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F1代种皮性状表现一致,无论正、反交均表现为有壳;F2代无论正、反交都分离出有壳和无壳2种性状,且分离比率接近3∶1;BC1(以有壳的自交系作父本进行回交)种皮均表现为有壳,BC2(以无壳的自交系作父本进行回交)种皮则表现出有壳和无壳的分离,分离比率接近1∶1。根据经典遗传学原理对种皮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初步推断出:美洲南瓜种皮的有壳与无壳受一对核基因控制,有壳对无壳为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南瓜 种皮性状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对西葫芦幼苗模拟酸雨胁迫的缓解效应 被引量:9
14
作者 边才苗 王锦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30-1034,共5页
以西葫芦为材料,研究模拟酸雨胁迫下适量镧(La)对幼苗生长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镧处理对酸雨胁迫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在pH 3.5和3.0时,幼苗鲜重均显著高于模拟酸雨组,并恢复到对照的94.7%和78.6%;但在其他... 以西葫芦为材料,研究模拟酸雨胁迫下适量镧(La)对幼苗生长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镧处理对酸雨胁迫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在pH 3.5和3.0时,幼苗鲜重均显著高于模拟酸雨组,并恢复到对照的94.7%和78.6%;但在其他胁迫强度下,镧处理的缓解效应不显著。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变化与幼苗鲜重类似,在pH 3.0时镧处理的缓解效应最显著;pH 3.5时镧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超过对照。脯氨酸含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且镧处理可增加脯氨酸的积累,但只有pH 3.5和3.0时显著高于模拟酸雨组。表明镧处理只对中强模拟酸雨胁迫有显著的缓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西葫芦 可溶性蛋白 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味西葫芦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何乐 王大成 +1 位作者 吴立军 邓旭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07年第7期10-12,共3页
目的:进一步对苦味西葫芦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了解其药理活性的作用基础。方法:我们通过活性追踪,确定苦味西葫芦的有效部位,再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ODS等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结果:从苦味西葫芦果实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 目的:进一步对苦味西葫芦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了解其药理活性的作用基础。方法:我们通过活性追踪,确定苦味西葫芦的有效部位,再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ODS等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结果:从苦味西葫芦果实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层中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鉴定为:β-谷甾醇(Ⅰ),对羟基苯甲酸(Ⅱ),胡萝卜苷(Ⅲ),琥珀酸(Ⅳ),腺嘌呤核苷(Ⅴ),果糖(Ⅵ),葫芦素E-2-O-β-D-葡萄糖苷(Ⅶ)。其中,化合物Ⅱ?Ⅳ?Ⅴ为从本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西葫芦 对羟基苯甲酸 琥珀酸 腺嘌呤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味西葫芦粗提物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艳萍 邓旭明 +1 位作者 祝万菊 王学林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5期102-103,共2页
研究苦味西葫芦粗提物的抗炎作用。采用醋酸诱导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跖肿胀及棉球诱导大鼠肉芽肿模型研究苦味西葫芦粗提物的抗炎作用。ip苦味西葫芦粗提物(小鼠4 g/kg,大鼠2.8 g/kg)可显著抑制小鼠腹腔... 研究苦味西葫芦粗提物的抗炎作用。采用醋酸诱导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跖肿胀及棉球诱导大鼠肉芽肿模型研究苦味西葫芦粗提物的抗炎作用。ip苦味西葫芦粗提物(小鼠4 g/kg,大鼠2.8 g/kg)可显著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及大鼠棉球肉芽肿(P<0.05)、ip苦味西葫芦粗提物(大鼠1.4 g/kg及2.8 g/kg)均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跖肿胀(P<0.05)。苦味西葫芦粗提物具有抗急、慢性炎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西葫芦粗提物 抗炎作用 角叉菜胶 抑制率 毛细血管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葫芦水溶性多糖抗氧化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卢久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9560-9561,共2页
[目的]为西葫芦多糖的药物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西葫芦可溶性多糖;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羟自由基由Fenton体系产生;超氧自由基由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产生。[结果]在37℃下,乙醇用量是提取... [目的]为西葫芦多糖的药物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西葫芦可溶性多糖;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羟自由基由Fenton体系产生;超氧自由基由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产生。[结果]在37℃下,乙醇用量是提取液体积的4倍,药物浓度为2 mg/ml时,其产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7.1%。在25℃下,乙醇用量是提取液体积的4倍,药物浓度为2mg/ml时,其产物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3.3%。[结论]西葫芦多糖对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有明显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多糖 热水浸提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葫芦果形指数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凤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20-2622,共3页
[目的]为西葫芦果形指数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1,B2和F2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个世代群体... [目的]为西葫芦果形指数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1,B2和F2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个世代群体果形指数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2个组合的西葫芦果形指数遗传均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遗传模型,以显性效应为主;2个组合F2的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结论]西葫芦果形指数育种宜早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果形指数 主基因-多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西葫芦自交品系品质评价试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猛 武俊新 刘智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3期199-200,共2页
对10个西葫芦自交系展开了营养品质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西葫芦的总糖、粗蛋白和水分含量差异较小,且平均值分别为2.73%、0.93%和96.27%;VC和Ca含量相对较高且不同品种间含量相差较大,平均值分别为142.13 mg/kg和299 mg/kg。通过这些指标... 对10个西葫芦自交系展开了营养品质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西葫芦的总糖、粗蛋白和水分含量差异较小,且平均值分别为2.73%、0.93%和96.27%;VC和Ca含量相对较高且不同品种间含量相差较大,平均值分别为142.13 mg/kg和299 mg/kg。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较好地评价西葫芦的营养价值,且10个品系中,3号自交系的果实营养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自交系 营养品质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弱光逆境对西葫芦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康恩祥 陈年来 谭雪莲 《甘肃农业科技》 2006年第6期14-17,共4页
以西葫芦品种早青一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低温弱光组合及低温弱光持续时间对西葫芦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弱光对西葫芦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昼温20~25℃、夜温10~15℃条件下,光照强度从250μmol/(m^2·s... 以西葫芦品种早青一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低温弱光组合及低温弱光持续时间对西葫芦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弱光对西葫芦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昼温20~25℃、夜温10~15℃条件下,光照强度从250μmol/(m^2·s)避渐减弱到150μmol/(m^2·s)、50μmol/(m^2·s)时,西葫芦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鲜重、干物质积累量下降,根系活力减弱,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株高、茎粗和总叶面积增加,根系活力避渐提高;在昼温15℃、夜温5℃条件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西葫芦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鲜(干)重下降,根系鲜(干)重和根冠比提高,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根系活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低温弱光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