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用Cu_(2)O/电气石微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梦鑫 张技术 +3 位作者 陆鑫 刘雷艮 王薇 吴建兵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负离子功能纤维的性能,选取Cu、CuO、Cu_(2)O和电气石(TM)为主要原料,采用分步合成和直接添加法制备新型Cu_(2)O/TM微纳结构复合材料,并测试样品的微观形貌(SEM)、物相构成(XRD)、红外光谱(FTIR)、电子自旋共振图谱(ESR)... 为了进一步提升负离子功能纤维的性能,选取Cu、CuO、Cu_(2)O和电气石(TM)为主要原料,采用分步合成和直接添加法制备新型Cu_(2)O/TM微纳结构复合材料,并测试样品的微观形貌(SEM)、物相构成(XRD)、红外光谱(FTIR)、电子自旋共振图谱(ES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负离子释放量,深入研究负离子发射的效率增强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研磨未对电气石粉体的分子结构造成破坏;分步合成法制备的电气石复合材料性能优于直接添加法;当球磨时间控制在50 h(第1阶段)和20 h(第2阶段)时,分步合成法制备的粉体粒径分布和微观结构较好;当Cu、CuO和电气石粉末的物质的量比为1∶1.25∶2.50时,制备的复合材料负离子发射量为1647个/cm^(3),与未研磨的电气石粉末相比提高了5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石 cu_(2)o 微纳结构复合材料 功能纤维 负离子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u_2 O/RG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NO_x气敏性能
2
作者 宫丽红 张健 +2 位作者 高军 王殿荣 史克英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43-1648,共6页
采用改进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GO)。以还原态氧化石墨与铜和氧化亚铜复合(Cu-Cu2O/RGO)。对GO和Cu-Cu2O/RGO复合材料进行了TEM、FT-IR、XRD、SEM等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石墨为片状结构,其边缘处存在较为明显的褶皱和折叠,氧化石... 采用改进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GO)。以还原态氧化石墨与铜和氧化亚铜复合(Cu-Cu2O/RGO)。对GO和Cu-Cu2O/RGO复合材料进行了TEM、FT-IR、XRD、SEM等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石墨为片状结构,其边缘处存在较为明显的褶皱和折叠,氧化石墨中含有大量的含氧的亲水官能团(如:羧基、羟基、羰基等)。而在Cu-Cu2O/RGO复合材料中,Cu和Cu2O粒子能够比较均匀地分布于还原态氧化石墨的层间。另外,在室温下对Cu-Cu2O/RGO复合材料的NOx气体敏感性测试结果发现,当注入NOx后,其电阻下降,反之当脱离NOx时电阻又会上升到平缓位置;而且随着NOx的浓度递减,灵敏度也随之下降,表现出较好的响应-恢复气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cu-cu2o rgo复合材料 Nox气敏性能 化学气相沉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蛎壳负载纳米Cu_2O-TiO_2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6-40,237,共6页
利用海蛎壳为载体,将纳米TiO_2和Cu_2O通过正交试验合成新型光催化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电子扫描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该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对刚果红溶液的光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表面均匀地排列了粒... 利用海蛎壳为载体,将纳米TiO_2和Cu_2O通过正交试验合成新型光催化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电子扫描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该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对刚果红溶液的光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表面均匀地排列了粒径10~20 nm的TiO_2和500~600 nm的Cu_2O,对于刚果红溶液的处理在太阳光照射60 min时,可接近紫外光的效果,刚果红初始质量浓度低于50mg/L,处理效果较好,复合材料的最佳投加量为2.0 g/L,该复合材料的处理效果大于单独使用Ti O_2和Cu_2O。表明该复合材料对刚果红处理效果显著,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cu_2o 海蛎壳 光催化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制备的ZnMn2O4/RGO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对比分析
4
作者 李莹 苏钰 +1 位作者 李军 陈成 《轻工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44-51,共8页
以乙酸锰、乙酸锌和自制氧化石墨烯为原料,分别采用溶剂热法和水热法制备了ZnMn2O4/RGO复合材料,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RGO的加入,增大了ZnMn2O4/RGO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改善了ZnMn2O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2 ... 以乙酸锰、乙酸锌和自制氧化石墨烯为原料,分别采用溶剂热法和水热法制备了ZnMn2O4/RGO复合材料,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RGO的加入,增大了ZnMn2O4/RGO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改善了ZnMn2O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2 A/g的条件下,采用溶剂热法和水热法所制ZnMn2O4/RGO复合材料的比电容分别为763.4 F/g和127.8 F/g,经500次循环实验后,这两种方法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电容保持率分别为84.9%和83.0%,综合考虑,溶剂热法所制ZnMn2O4/RGO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Mn2o4/rgo复合材料 溶剂热法 水热法 石墨烯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层状RGO/Cu_(2)O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凤萍 邹正波 +2 位作者 李春花 周鑫敏 刘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7-201,207,共6页
以二维层状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载体,采用液相原位还原法制备了二维层状RGO/Cu_(2)O复合材料。结合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能谱等表征手段,对RGO/Cu_(2)O复合材料晶体结构、形貌分析、元素组成进行表征,并在可见光... 以二维层状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载体,采用液相原位还原法制备了二维层状RGO/Cu_(2)O复合材料。结合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能谱等表征手段,对RGO/Cu_(2)O复合材料晶体结构、形貌分析、元素组成进行表征,并在可见光下对甲基橙进行光催化降解反应。结果表明:通过Hummers法制备出的氧化石墨烯(GO),因其具有比表面积大的优势,为Cu_(2)O负载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在可见光照射下,GO∶Cu为0.75∶1(摩尔比)时,合成出的RGO/Cu_(2)O复合光催化剂对甲基橙表现出最优的光催化性能,对MO的降解达到93.4%,5次循环降解实验后仍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纯Cu_(2)O;自由基捕获实验证明具有强氧化性的·OH和·O^(2-)活性基团为主要活性物质。复合结构可有效地抑制Cu_(2)O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提升载流电子的分离与传输速率,为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工作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还原法 还原氧化石墨烯 氧化亚铜 复合光催化剂 光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2)O/rGO修饰阴极对MFC产电脱氮性能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郭金燕 马志远 +3 位作者 杨佳琪 廉静 牛艳艳 岳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50-2560,2592,共12页
通过还原法制备了Cu_(2)O/还原氧化石墨烯(Cu_(2)O/rGO)复合材料,采用SEM、FTIR、EDS、XRD、XPS、氮气吸附-脱附、循环伏安曲线对其结构和氧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将Cu_(2)O/rGO复合材料负载于碳布制得了Cu_(2)O/rGO阴极,以硝酸盐... 通过还原法制备了Cu_(2)O/还原氧化石墨烯(Cu_(2)O/rGO)复合材料,采用SEM、FTIR、EDS、XRD、XPS、氮气吸附-脱附、循环伏安曲线对其结构和氧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将Cu_(2)O/rGO复合材料负载于碳布制得了Cu_(2)O/rGO阴极,以硝酸盐作为模型污染物,将其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阴极,探究其对MFC产电脱氮性能和微生物菌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u_(2)O/rGO复合材料具有大量的介孔结构和良好的氧还原可逆性。与Pt/C阴极相比,Cu_(2)O/rGO阴极的交换电流密度升高了47.77%,电荷转移阻抗降低了65.53%。Cu_(2)O/rGO-MFC在处理NO_(3)^(–)-N废水时平均最大输出电压为662.54 m V、最大功率密度为26.27 m W/cm^(2)、平均库仑效率为32.02%、NO_(3)^(–)-N去除速率为83.33 mg/(L·h),均高于Pt/C-MFC[485.33 m V、16.98 m W/cm^(2)、7.38%、41.67 mg/(L·h)]。Cu_(2)O/rGO-MFC阴极生物膜中反硝化关键酶活性和胞外聚合物含量增加,同时,功能性微生物Betaproteobacteria和Alphaproteobacteria纲的丰度分别较Pt/C-MFC增加了35.66%和36.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2)o/rgo复合材料 微生物燃料电池 电化学性能 输出电压 脱氮 微生物群落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