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7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两步烧结改善ZnO-Bi_(2)O_(3)系压敏陶瓷性能研究
1
作者 周利斌 刘远 +3 位作者 陈红霖 苟晨源 曹文斌 刘建科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5,162,共8页
采用两步烧结法制备ZnO-Bi_(2)O_(3)系压敏陶瓷,通过单一变量法控制烧结过程中烧结温度T_(1)、T_(2)和保温时间t_(1)、t_(2)来改善压敏陶瓷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晶粒尺寸d随着T_(1)的增大而增大,漏电流密度J_(L)随着T_(2)的增大而减小... 采用两步烧结法制备ZnO-Bi_(2)O_(3)系压敏陶瓷,通过单一变量法控制烧结过程中烧结温度T_(1)、T_(2)和保温时间t_(1)、t_(2)来改善压敏陶瓷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晶粒尺寸d随着T_(1)的增大而增大,漏电流密度J_(L)随着T_(2)的增大而减小;t_(1)增大会使压敏陶瓷本征缺陷锌间隙和氧空位的数量增大,t_(2)时间过长会抑制锌间隙的生成;所有样品在低频时的损耗比高频时小很多;样品的击穿场强E_(1mA)与d的变化规律相反;非线性系数α与漏电流密度J_(L)的变化规律相反.当T_(1)为950℃,t_(1)达到30min,T_(2)为925℃,t_(2)达到45 min时,α为最大值67.91,J_(L)为最小值0.48μA/cm^(2),E_(1mA)为最大值477.32 V/mm.本研究对提升ZnO压敏陶瓷性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zno-Bi_(2)O_(3)系压敏陶瓷 两步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和点缺陷调控MoS_(2)/ZnO异质结光解水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
作者 温俊青 王嘉辉 张建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4,共12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C,Pd元素掺杂及点缺陷MoS_(2)/ZnO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及光催化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本征MoS_(2)/ZnO异质结具有0.66 eV的直接带隙,带边位置呈现Ⅱ型能带排列.掺杂和缺陷可以有效减小MoS_(2)/ZnO异质...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C,Pd元素掺杂及点缺陷MoS_(2)/ZnO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及光催化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本征MoS_(2)/ZnO异质结具有0.66 eV的直接带隙,带边位置呈现Ⅱ型能带排列.掺杂和缺陷可以有效减小MoS_(2)/ZnO异质结的带隙,Pd@Zn为磁性半导体,V_(Mo)和V_(Zn)体系具有磁性半金属特性.掺杂和缺陷使MoS_(2)/ZnO异质结禁带之中出现杂质能级,有利于电子跃迁,吸收范围扩展至红外波段,在可见光范围(500~760 nm)内的光吸收系数提高.本征、掺杂与缺陷MoS_(2)/ZnO异质结体系界面处均存在由ZnO层指向MoS_(2)层的内建电场,促使本征MoS_(2)/ZnO异质结,C@S_(2),Pd@Zn,V_(S1),V_(S2)和V_(O)体系形成直接Z型异质结,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异质结的带边电位跨过pH=0和7时的氧化还原电位,表明这些异质结可以在强酸溶液与中性溶液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且载流子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研究结果为基于MoS_(2)/ZnO异质结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zno异质结 掺杂缺陷 电子结构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掺杂及缺陷共存对ZnO光催化影响的理论研究
3
作者 张海峰 赵晋忠 +1 位作者 伊思静 卢士香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共9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Cu掺杂及缺陷共存对ZnO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计算时考虑了富O和贫O两种掺杂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富O条件有利于Cu的掺杂,贫O条件则产生抑制作用.当Cu掺杂浓度较低时,不论在何种掺杂条件下,Cu的主要掺杂方式均为Cu_(Zn)...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Cu掺杂及缺陷共存对ZnO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计算时考虑了富O和贫O两种掺杂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富O条件有利于Cu的掺杂,贫O条件则产生抑制作用.当Cu掺杂浓度较低时,不论在何种掺杂条件下,Cu的主要掺杂方式均为Cu_(Zn)型.当Cu掺杂浓度较高时,富O条件下以Cu_(Zn)-Cu_(Zn)型掺杂方式为主,贫O条件下Cu_(Zn)-Cu_(Zn)和Cu_(Zn)-Cui这两种掺杂方式都有可能出现.富O条件下Cu掺杂会促进V_(Zn)和O_(i)缺陷的产生,且引入的V_(Zn)和O_(i)缺陷趋向于距离Cu原子最近.Cu掺杂可有效降低ZnO的带隙宽度,且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相应模型的带隙宽度会继续降低.V_(Zn)、O_(i)和V_(O)缺陷共存使相应模型的带隙宽度有所增加.Cu掺杂及V_(Zn)、O_(i)、V_(O)缺陷共存使模型对可见光发生响应,扩展了模型对太阳光的吸收范围.对于Cu掺杂模型,富O条件下Cu_(Zn)-Cu_(Zn)是有利的光催化模型.对于缺陷共存模型,富O条件下Cu_(Zn)-Cu_(Zn)-V_(Zn)是有利的光催化模型,其次是Cu_(Zn)-V_(Zn)和Cu_(Zn)-O_(i),贫O条件下Cu_(Zn)-V_(O)是有利的光催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CU掺杂 缺陷共存 密度泛函理论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Sc掺杂ZnO对气体的吸附特性研究
4
作者 张巍钟 李海侠 +2 位作者 吴浩伟 于镇 张善祥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0,共7页
CO、SO_(2)、H_(2)S是矿井内由煤炭及围岩中涌出或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的典型有毒气体,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及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稀土元素Sc掺杂ZnO对单个气体分子(CO、SO_(2)、H_(2)S)的吸附特性.通过对各体系布居分布、能带结构、态密... CO、SO_(2)、H_(2)S是矿井内由煤炭及围岩中涌出或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的典型有毒气体,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及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稀土元素Sc掺杂ZnO对单个气体分子(CO、SO_(2)、H_(2)S)的吸附特性.通过对各体系布居分布、能带结构、态密度及差分电荷密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c-ZnO(001)-Zn位掺杂体系稳定性最好,Sc-ZnO对单个CO、SO_(2)及H_(2)S分子的吸附能分别为-0.140 eV、-1.885 eV及-0.093 eV,其中对SO2分子的吸附为化学吸附,其余为物理吸附.确定了Sc-ZnO作为半导体气敏传感器来检测三种有毒气体的可行性,尤其是对于SO_(2)气体,为Sc-ZnO作为气敏传感材料实现对矿井有毒气体的检测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Sc掺杂zno 有毒气体 吸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S_(2)/ZnO范德华异质结光催化水分解第一性原理研究
5
作者 李家豪 黄欣 杨志红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36,共6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SiS_(2)/ZnO范德华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和光催化性质.结果表明,SiS_(2)/ZnO异质结是带隙值为1.32 eV的半导体材料,表现出交错排列的能带结构.在异质结界面处,形成了从ZnO指向SiS_(2)的内置电场,该内置电场的存在...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SiS_(2)/ZnO范德华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和光催化性质.结果表明,SiS_(2)/ZnO异质结是带隙值为1.32 eV的半导体材料,表现出交错排列的能带结构.在异质结界面处,形成了从ZnO指向SiS_(2)的内置电场,该内置电场的存在使得SiS_(2)/ZnO异质结中形成了特殊的“Z-型”载流子迁移模式,有利于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同时增强了载流子的氧化还原能力.异质结构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且带边位置跨越水的氧化还原电位.与单层材料相比,SiS_(2)/ZnO异质结光吸收谱出现红移现象,表现出更宽的光吸收范围(从可见光到紫外光)及更强的光吸收强度(达到10~5 cm^(-1)量级).另外,通过施加双轴应变,可以有效调控SiS_(2)/ZnO异质结的带隙值.以上结果表明SiS_(2)/ZnO异质结有潜力成为新型光催化剂用于全解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S_(2)/zno Z-型范德华异质结 光催化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ZnO核壳结构的精准构建和光电功能
6
作者 王潇璇 卢文栋 徐春祥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98,共16页
近几十年来,一维氧化锌(ZnO)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在发光、探测、传感、催化等众多光电子学领域中展示出非凡的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兴趣。一维核壳纳米结构不仅可以实现表面修饰和功能材料集成,同时具有径向局... 近几十年来,一维氧化锌(ZnO)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在发光、探测、传感、催化等众多光电子学领域中展示出非凡的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兴趣。一维核壳纳米结构不仅可以实现表面修饰和功能材料集成,同时具有径向局域和轴向传输的光学特性以及载流子定向传输的电学特性,从而展示出丰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对于光电子器件的性能优化和功能拓展等方面的研究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一维ZnO纳米阵列的可控制备和核壳结构的精准构建及其光致和电致发光特性研究进展,综述了其在光电探测器、太阳能电池、光电化学催化和光电传感方面的功能化应用发展现状。最后,对一维ZnO核壳纳米结构器件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zno纳米阵列 核壳结构 精准构建 光电子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负载ZnO-艾纳香精油在腻子中的抗菌性能
7
作者 赵俊淇 杨正波 +1 位作者 韩利平 郭洪武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7,共9页
为改善微生物污染等室内环境问题,构建了具有高效抗菌及长效缓释效果的负载型无机-植源复合抗菌剂及抗菌腻子。以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精油为天然抗菌剂,ZnO为无机抗菌剂,膨润土(Bt)为多孔材料,通过水热法及真空浸渍法制备膨润土... 为改善微生物污染等室内环境问题,构建了具有高效抗菌及长效缓释效果的负载型无机-植源复合抗菌剂及抗菌腻子。以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精油为天然抗菌剂,ZnO为无机抗菌剂,膨润土(Bt)为多孔材料,通过水热法及真空浸渍法制备膨润土负载ZnO-艾纳香精油抗菌剂(ZnO/OBt-BBO),并将其引入腻子粉料中形成复合抗菌腻子。结果表明:通过有机改性,膨润土的片层结构被打开,ZnO颗粒成功附着在膨润土片层内部及表面。ZnO/OBt-BBO中精油负载量为56.3%,与未改性膨润土负载艾纳香精油(Bt-BBO)相比增幅为85.2%,1000次温度循环后,ZnO/OBt-BBO中精油负载量仅损失了15.7%。ZnO/OBt-BBO抑菌圈显著增大,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提高了71.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提高了42.0%,对两种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2.5和5.0 mg/mL。随着复合抗菌剂ZnO/OBt-BBO添加量增多,复合抗菌腻子的黏结性能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添加量为1%时达到最高,黏结强度为0.56 MPa。复合抗菌腻子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为99.9%,经过120 d静置后,其抗菌率依然不低于99.0%,具有优异的抗菌性及耐久性,对于营造舒适健康的建筑室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精油(BBO) zno 复合抗菌剂 膨润土 抗菌腻子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人掌状SnO_(2)/Zn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NO_(2)的高灵敏快速检测
8
作者 南宁 王宇鹤 +2 位作者 于灵敏 李春 刘晓芬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9-26,共8页
为了解决纯SnO_(2)基气体传感器对NO_(2)灵敏度低、响应时间长的难题,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仙人掌状SnO_(2)/ZnO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配比对SnO_(2)/ZnO复合材料结构形貌与气敏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热反应温度180℃、时间6 h... 为了解决纯SnO_(2)基气体传感器对NO_(2)灵敏度低、响应时间长的难题,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仙人掌状SnO_(2)/ZnO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配比对SnO_(2)/ZnO复合材料结构形貌与气敏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热反应温度180℃、时间6 h,煅烧温度500℃,时间3 h的条件下,SnO_(2)/ZnO配比为35∶1时制得仙人掌状SnO_(2)/ZnO纳米复合材料。NO_(2)气敏特性结果显示,在工作温度300℃条件下,其对10 ppm NO_(2)的响应值可达587.503,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5 s和39 s,较纯SnO_(2)响应值提升了3.2倍,响应时间缩短了32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_(2)/zno复合材料 气敏传感器 NO_(2) SnO_(2)纳米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3)Ni_(1/3)Mn_(2/3)O_(2)材料的制备及痕量ZnO包覆改性研究
9
作者 倪峻泽 尤樱樱 +3 位作者 蔡盈盈 熊千卉 陈馨语 张汉平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99,105,共5页
P2型层状正极材料Na_(2/3)Ni_(1/3)Mn_(2/3)O_(2)具有成本较低、工作电压较高等优点,是目前钠离子电池代替铅酸电池最有希望的正极材料,但其较差的循环保持率,制约了它的实际应用与发展。采用痕量ZnO包覆对P2型层状正极材料Na_(2/3)Ni_(... P2型层状正极材料Na_(2/3)Ni_(1/3)Mn_(2/3)O_(2)具有成本较低、工作电压较高等优点,是目前钠离子电池代替铅酸电池最有希望的正极材料,但其较差的循环保持率,制约了它的实际应用与发展。采用痕量ZnO包覆对P2型层状正极材料Na_(2/3)Ni_(1/3)Mn_(2/3)O_(2)(NNMO)进行痕量包覆改性。结果表明:在2.0~4.3V、2.0C的充放电条件下,NNMO和0.5 ZnO@NNMO的首圈放电比容量分别为84mAh/g、101mAh/g,100圈后NNMO保持率仅为68%,而经过ZnO改性的0.5 ZnO@NNMO保持率高达94%。与空白样品相比,0.5 ZnO@NNMO电化学性能更好,可逆性更强。这是因为即使是痕量的ZnO包覆亦能与基体材料协同作用提升材料的离子导电性。可见,痕量ZnO包覆对提升钠电池层状正极材料的实际应用性有很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层状正极材料 痕量包覆 zno Na_(2/3)Ni_(1/3)Mn_(2/3)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负载ZnO中空微米立方体的制备及其低温高灵敏NO_(2)气敏性能
10
作者 李森林 张传涛 于灵敏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针对目前NO_(2)气体传感器存在工作温度高和响应值低的问题,文中采用水热法设计合成了Pt纳米颗粒负载的ZnO微米立方体结构。气敏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t/ZnO的最佳工作温度从210℃降低至110℃,在最佳工作温度下,5 mol%Pt负载量对50 ppm的NO... 针对目前NO_(2)气体传感器存在工作温度高和响应值低的问题,文中采用水热法设计合成了Pt纳米颗粒负载的ZnO微米立方体结构。气敏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t/ZnO的最佳工作温度从210℃降低至110℃,在最佳工作温度下,5 mol%Pt负载量对50 ppm的NO_(2)的响应值高达29,比纯ZnO提升了2.2倍,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从61 s和86 s减少到15 s和36 s,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纳米颗粒 zno中空微米立方体 水热法 NO_(2)气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GM Lasing from Toroid-shaped ZnO Microdisk Pivoted on Si
11
作者 ZHU Gangyi YAN Xinyue +6 位作者 YE Peng QIN Feifei WANG Zixuan LI Binghui LU Junfeng WANG Xiaoxuan XU Chunxiang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2,共11页
Although it has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in gain properties,the lack of selective etching processes hinders ZnO lasing in on-chip applications.Herein,the circular ZnO microdisk pivoted on Si substrate is fabricated thr... Although it has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in gain properties,the lack of selective etching processes hinders ZnO lasing in on-chip applications.Herein,the circular ZnO microdisk pivoted on Si substrate is fabricated through depositing ZnO on patterned silicon on an insulator(SOI)substrate.The cavity structure,morphology,and photoluminescence(PL)properties a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The cavity shows a well-defined circular structure with oxygen vacancies.Under the synergistic action of surface tension and stress,the ZnO microdisk shows a unique toroid structure with a high sidewall surface finish.The ZnO microcavity(8μm in diameter)shows optically pumped whispering gallery modes(WGMs)lasing in the ultraviolet region with a Q factor exceeding 1300.More interestingly,the quality of the toroid ZnO microdisk cavity is high enough to support the bandgap renormalization(BGR)phenomenon.With the increasing pumping power,the lasing spectra will be modulated.The lasing spectrum undergoes a Burstein-Moss(BM)effect-induced blueshift and an electron-hole plasma(EHP)effect-induced redshi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MICRODISK tunable lasing molecular beam epitax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veiling the promotion role of ZnO on Zn-Al spinel oxide for CO_(2)hydrogenation
12
作者 Tongyao Wang Xinlong Yao +3 位作者 Lixin Liang Hongyu Chen Pan Gao Guangjin Ho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25年第1期18-25,共8页
The Zn-Al spinel oxide stands out a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catalysts for high-temperature methanol synthesis from CO_(2)hydrogenation.However,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the reaction remains poorly unders... The Zn-Al spinel oxide stands out a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catalysts for high-temperature methanol synthesis from CO_(2)hydrogenation.However,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the reaction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due to challenges in atomic-level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s and analysis of reaction intermediates.In this study,we prepared two Zn-Al spinel oxide catalysts via coprecipitation(ZnAl-C)and hydrothermal(ZnAl-H)methods,and conducted a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in the CO_(2)hydrogenation reaction.Surprisingly,under similar conditions,ZnAl-C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selectivity towards methanol and DME compared to ZnAl-H.Comprehensive characterizations using X-ray diffraction(XRD),Raman spectroscopy and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unveiled that ZnAl-C catalyst had abundant ZnO species on its surface,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ZnO species and its ZnAl spinel oxide matrix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oxygen vacancies,which are crucial for CO_(2)adsorption and activation.Additionally,state-of-the-art solid-stat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techniques,including ex-situ and in-situ NMR analyses,confirmed that the surface ZnO facilitates the formation of unique highly reactive interfacial formate species,which was readily hydrogenated to methanol and DME.These insights elucidate the promotion effects of ZnO on the ZnAl spinel oxide in regulating active sites and reactive intermediates for CO_(2)-to-methanol hydrogenation reaction,which is further evidenced by the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in methanol and DME selectivity observed upon loading ZnO onto the ZnAl-H catalyst.These molecular-level mechanism understandings reinforce the idea of optimizing the ZnO-ZnAl interface through tailored synthesis methods to achieve activity-selectivity bal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hydrogenation Spinel oxide zno Solid-state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equency shifts of high-order harmonics from ZnO crystals by chirped laser pulses
13
作者 Yu Zhao Xiao-Jin Liu +3 位作者 Shuang Wang Xiao-Xin Huo Yun-He Xing Jun Zhang 《Chinese Physics B》 2025年第3期340-346,共7页
We investigate theoretically the effects of chirped laser pulses on high-order harmonic generation(HHG)from solids.We find that the harmonic spectra display redshifts for the driving laser pulses with negative chirp a... We investigate theoretically the effects of chirped laser pulses on high-order harmonic generation(HHG)from solids.We find that the harmonic spectra display redshifts for the driving laser pulses with negative chirp and blueshifts for those with positive chirp,which is due to the change in the instantaneous frequency of the driving laser for different chirped pulses.The analysis of crystal-momentum-resolved(k-resolved)HHG reveals that the frequency shifts are equal for the harmonics generated by different crystal momentum channels.The frequency shifts in the cutoff region are larger than those in the plateau region.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chirp parameters,the frequency shifts of HHG become more significant,leading to the shifts from odd-to even-order harmonics.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frequency shifts of harmonic spectra are related to the duration of the chirped laser field,but are insensitive to the laser intensity and dephasing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order harmonic generation zno crystal chirped laser pulse spectral shi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不同稀土氧化物的Ga_(2)O_(3)-B_(2)O_(3)-ZnO-TiO_(2)-Tb_(2)O_(3)玻璃制备及磁光性能
14
作者 王丽 李娜 朱忠丽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14,共10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掺杂不同稀土氧化物(Pr_(6)O_(11),Ho_(2)O_(3),Dy_(2)O_(3))的Ga_(2)O_(3)-B_(2)O_(3)-ZnO-TiO_(2)-Tb_(2)O_(3)玻璃。研究了掺杂不同稀土氧化物对Ga_(2)O_(3)-B_(2)O_(3)-ZnO-TiO_(2)-Tb_(2)O_(3)玻璃的结构、物...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掺杂不同稀土氧化物(Pr_(6)O_(11),Ho_(2)O_(3),Dy_(2)O_(3))的Ga_(2)O_(3)-B_(2)O_(3)-ZnO-TiO_(2)-Tb_(2)O_(3)玻璃。研究了掺杂不同稀土氧化物对Ga_(2)O_(3)-B_(2)O_(3)-ZnO-TiO_(2)-Tb_(2)O_(3)玻璃的结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和磁光性质的影响。掺杂不同稀土氧化物后,玻璃的密度、折射率和Verdet常数均有所增加。随着入射光波长和温度的增加,玻璃的Verdet常数的绝对值逐渐降低。在温度为298.15 K、入射光波长633 nm的条件下,当Tb_(2)O_(3)和Ho_(2)O_(3)的掺杂摩尔分数分别为40%和1%时,玻璃的Verdet常数达到-156.45 rad(/T·m),高于商用的Tb_(3)Ga5O_(12)晶体(-134 rad(/T·m));温度为298.15 K和入射光波长为515 nm时,玻璃的Verdet常数达到-189.80 rad(/T·m),这表明其在光电功能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_(2)O_(3)-B_(2)O_(3)-zno-TiO_(2)玻璃 Tb^(3+)掺杂 Verdet常数 磁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间环境因子对ZnO NPs水生生态环境急性毒性的影响
15
作者 张男 张季楠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1期29-35,共7页
为探究纳米氧化锌(ZnO NPs)在林下水生环境中的安全风险,研究以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凋落叶作为植物材料,以大型蚤Daphnia magna作为受试生物,以0.00、0.25、0.50、1.00、2.00、4.00、8.00、16.00 mg·L^(-1)为ZnO NPs悬液梯度... 为探究纳米氧化锌(ZnO NPs)在林下水生环境中的安全风险,研究以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凋落叶作为植物材料,以大型蚤Daphnia magna作为受试生物,以0.00、0.25、0.50、1.00、2.00、4.00、8.00、16.00 mg·L^(-1)为ZnO NPs悬液梯度,进行大型蚤急性毒性实验,测定不同林间环境因素下大型蚤暴露于ZnO NPs悬液的生存数据,研究橡胶树凋落叶、温度、光照3种林间环境因子对ZnO NPs急性毒性效应的影响。对照组(光暗时间比16∶8,20℃)的LC_(50)为13.88 mg·L^(-1),光暗时间比12∶12、24∶0处理组的LC_(50)分别为33.37、1.71 mg·L^(-1),温度25、30、35℃处理组的LC_(50)分别为1.17、3.25、4.00 mg·L^(-1),橡胶树凋落叶添加组的LC_(50)为80.60 mg·L^(-1)。48 h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LC_(50)为1.46 mg·L^(-1),光暗时间比12∶12、24∶0处理组的LC_(50)分别为0.95、0.51 mg·L^(-1),温度25、30、35℃处理组的LC_(50)分别为0.40、0.53、0.26 mg·L^(-1),橡胶树凋落叶添加组的LC_(50)为2.87 mg·L^(-1)。结果表明,添加橡胶树凋落叶、光暗时间比12∶12、温度20℃的处理条件下ZnO NPs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效应减弱。研究的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量化了林间不同环境因素影响下浓度为0.00、0.25、0.50、1.00、2.00、4.00、8.00、16.00 mg·L^(-1)的ZnO NPs对于大型蚤的急性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间环境因子 橡胶树凋落叶 温度 光暗比 纳米氧化锌 大型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ZnO异质结纳米材料降解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进美 蒋守杰 +2 位作者 王春霞 王丽丽 高大伟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为了提高ZnO的光转换效率,选用带隙较低的MoS_(2)形成异质结提高ZnO的光催化性能。通过水热法制备ZnO纳米棒,并进一步制备MoS_(2)/ZnO异质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测试仪(UV-V... 为了提高ZnO的光转换效率,选用带隙较低的MoS_(2)形成异质结提高ZnO的光催化性能。通过水热法制备ZnO纳米棒,并进一步制备MoS_(2)/ZnO异质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测试仪(UV-Vi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45)等分析方法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及光学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oS_(2)/ZnO异质结复合材料呈棒状结构,并由于内建电场存在可有效增强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进而提高了可见光区的吸收,提高了光催化性能。在模拟太阳光(包含紫外波段)下,60 min时MoS_(2)-15/ZnO纳米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99%,比纯ZnO的降解率提高了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zno 光催化 异质结 亚甲基蓝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辉光放电电解制备纳米ZnO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泉芳 郝小霞 +3 位作者 冯妍 马晓娟 王波 俞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61-67,共7页
以Pt针为阴极,Zn片为阳极,2 g/L Na_(2)SO_(4)溶液为电解质,在530~650 V放电电压下,利用阴极辉光放电电解(CGDE)技术一步制得纳米ZnO颗粒。用XRD、SEM、FTIR、XPS等对产物的结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UV-Vis DRS计算了纳米ZnO颗... 以Pt针为阴极,Zn片为阳极,2 g/L Na_(2)SO_(4)溶液为电解质,在530~650 V放电电压下,利用阴极辉光放电电解(CGDE)技术一步制得纳米ZnO颗粒。用XRD、SEM、FTIR、XPS等对产物的结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UV-Vis DRS计算了纳米ZnO颗粒的带隙能,用UV-Vis研究了纳米ZnO粒子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的行为,并探讨了其制备机理。结果表明,580 V下得到的纳米ZnO颗粒有一定的团聚,加入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能够抑制纳米ZnO颗粒的团聚;材料的形貌随PVP浓度和放电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当电压为530 V、加入0.0031%(质量分数)的PVP时,得到尺寸约200 nm、带隙能为3.22 eV的纺锤状纳米ZnO;随电压升高,颗粒尺寸分布越宽。在紫外光照射30 min后,加入PVP所制备的ZnO光催化降解MB的降解率由78.5%提高到87.3%,说明加入PVP后制备的ZnO光催化性能更优。CGDE制备纳米ZnO的机理为:放电过程中阳极Zn片氧化溶解为Zn^(2+),然后Zn^(2+)迁移到阴极辉光区,与等离子体-液体界面产生的OH-反应生成[Zn(OH)_(4)]^(2-),最后[Zn(OH)_(4)]^(2-)从等离子体-液体界面区转移到溶液中,产生ZnO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辉光放电电解(CGDE) 等离子体 纳米氧化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Pc/Zn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姜秀榕 童长青 张锐明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3-38,共6页
采用均匀沉淀法合成了CuPc/ZnO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在可见光下降解甲基橙的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掺杂后的ZnO粒径变小,吸收峰红移,光催化活性有所提高.用2... 采用均匀沉淀法合成了CuPc/ZnO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在可见光下降解甲基橙的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掺杂后的ZnO粒径变小,吸收峰红移,光催化活性有所提高.用20mg复合催化剂,对100mL 15mg/L的甲基橙溶液降解2.5h后,降解率达到90%以上.当n(CuPc)∶n(ZnO)=1∶300,焙烧温度500℃,保温2h,复合颗粒用量为20mg,反应时间为2.5h时,光催化性能最好,降解率达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pc/zno 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 可见光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ZnO阵列改性碳织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19
作者 朱文婷 王小荣 +1 位作者 王晓芳 惠瑞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5-179,共5页
碳纤维表面光滑且具有惰性,削弱了其与树脂的界面黏结,进而限制了碳织物/树脂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基于界面工程技术,采用预埋晶种层的方式诱导ZnO微纳米阵列在碳纤维表面均匀生长,并通过改变晶种层溶度优化ZnO阵列的形貌和分布,以强化... 碳纤维表面光滑且具有惰性,削弱了其与树脂的界面黏结,进而限制了碳织物/树脂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基于界面工程技术,采用预埋晶种层的方式诱导ZnO微纳米阵列在碳纤维表面均匀生长,并通过改变晶种层溶度优化ZnO阵列的形貌和分布,以强化纤维/基体的界面,从而提升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对纤维表面形貌分析,晶种层浓度对ZnO微纳米阵列形貌和分布有较大的影响;当浓度为15mmol/L时,均匀且细化的ZnO阵列生长在碳纤维表面,使纤维的表面能大幅度提高,促进了树脂充分浸润,提高了力学强度;与原始复合材料相比,改性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降低了约35%,表明ZnO阵列的引入能够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织物/树脂复合材料 zno阵列 界面改性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基CNFs/ZnO吸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20
作者 刘平安 林宝舜 +2 位作者 丁会玲 肖亮 张志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8-145,共8页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高效吸波材料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以生物多孔材料细菌纤维素为碳源,采用碳化改性和水热法两步制备了细菌纤维素基CNFs/ZnO复合材料,研究了二水合醋酸锌的浓度对CNFs/ZnO复...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高效吸波材料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以生物多孔材料细菌纤维素为碳源,采用碳化改性和水热法两步制备了细菌纤维素基CNFs/ZnO复合材料,研究了二水合醋酸锌的浓度对CNFs/ZnO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吸波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NFs/ZnO复合材料被成功制备,其中碳纳米纤维(CNFs)没有明显的衍射峰,呈无定形状态;碳化和改性CNFs均保持了细菌纤维素三维网络多孔架构的精细纳米纤维微观形貌,但是CNFs变得卷曲且直径明显减小;CNFs/ZnO复合材料中,ZnO被紧密吸引在CNFs表面或随机插入CNFs的空隙中。通过改变二水合醋酸锌的浓度可以控制ZnO在复合材料中的含量,进而调控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获得良好的阻抗匹配。当二水合醋酸锌的浓度为0.25 mol/L时,ZnO在CNFs上分散得最为均匀,此时CNFs和ZnO的电阻损耗、介电损耗和界面极化等协同作用于三维多孔网络结构上,增加了复合材料对电磁波的多次反射、散射和长程耗散作用。该条件下制备的CNFs/ZnO复合材料,在涂层厚度为2.8 mm、频率为15.1 GHz附近时,其最佳反射损耗为−57.5 dB,有效吸收带宽为7.1 GHz,是一种可靠的复合吸波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碳纳米纤维 zno 复合材料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