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FeO_2的制备、表征及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志雄 孙琳 +4 位作者 胡洁 肖扬 汤连东 何则强 尹周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4-450,共7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材料CuFeO_2,运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比表面积测定仪(BET)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材料CuFeO_2,运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比表面积测定仪(BET)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CuFeO_2平均粒径为20.0 nm,比表面积为258.3 m2/g。CuFeO_2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是一个准二级动力学过程,在3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较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同时CuFeO_2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室温下pH=7时饱和吸附量达123.0 mg/g,CuFeO_2可作为一种有效除去水体中亚甲基蓝污染物的高容量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cufeo2 吸附 亚甲基蓝 高吸附容量 再生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CuFeO_2陶瓷微结构和反铁磁相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磊 熊定康 +3 位作者 资冬斌 谭小军 徐守磊 邓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110-9115,共6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以不同的烧结温度(950,1 000,1 050和1 100℃)制备了CuFeO_2(以下简称CFO)陶瓷样品,研究了烧结温度对CFO陶瓷的微结构、元素价态及反铁磁相的影响。XRD结果表明,陶瓷样品均为CFO主相结构。SEM测试显示,不同烧结温度下样... 采用固相反应法以不同的烧结温度(950,1 000,1 050和1 100℃)制备了CuFeO_2(以下简称CFO)陶瓷样品,研究了烧结温度对CFO陶瓷的微结构、元素价态及反铁磁相的影响。XRD结果表明,陶瓷样品均为CFO主相结构。SEM测试显示,不同烧结温度下样品的微观形貌有很大差异,较高的烧结温度可促进晶粒长大,同时微孔洞的开空间也增大。XPS结果显示有变价的铜离子存在,而铁离子价态保持不变。磁性能测试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CFO陶瓷样品反铁磁相的稳定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o2多铁材料 烧结温度 离子价态 反铁磁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FeO_2/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亚硝酸盐的电化学测定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奥亚 吴芳辉 +2 位作者 杨俊卿 高春新 何鹏飞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9-663,共5页
本文采用简单的水热反应制备了CuFeO_2/氧化石墨烯(CuFeO_2/GO)杂化材料,并分别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将该材料修饰至玻碳电极(GCE)上,研究对亚硝酸盐的电化学响应。结果表明,与裸GCE、GO/GCE以及CuFeO_2/GCE相比,亚... 本文采用简单的水热反应制备了CuFeO_2/氧化石墨烯(CuFeO_2/GO)杂化材料,并分别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将该材料修饰至玻碳电极(GCE)上,研究对亚硝酸盐的电化学响应。结果表明,与裸GCE、GO/GCE以及CuFeO_2/GCE相比,亚硝酸盐在CuFeO_2/GO/GCE上的氧化峰电流最大,氧化峰电位明显正移。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uFeO_2/GO/GCE对亚硝酸盐的氧化峰电流和亚硝酸盐浓度在0.1~100μmol/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信噪比为3)达33nmol/L,而且该修饰电极测定亚硝酸盐的选择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已经成功用于真实样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CuFeO_2提供有效的电子传递界面以及GO具备的高电导性和大比表面积所发挥的协同作用使得复合材料展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性能。表明该复合材料可发展用于灵敏高效测定亚硝酸盐的电化学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o2 氧化石墨烯 亚硝酸盐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FeO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聚合物复合涂层的抗细菌粘附性
4
作者 吴永忍 陈顺 +2 位作者 陈卓 冯锐 董丽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16-6220,共5页
铜基纳米材料在催化、能量储存与转换、生物学传感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其中,CuFeO2纳米材料的尺寸调控与形貌控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采用水热合成法,以二价、三价铁盐和二价铜盐为金属离子源,通过柠檬酸钠和乙酸钠等... 铜基纳米材料在催化、能量储存与转换、生物学传感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其中,CuFeO2纳米材料的尺寸调控与形貌控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采用水热合成法,以二价、三价铁盐和二价铜盐为金属离子源,通过柠檬酸钠和乙酸钠等有机小分子的调控,制备了有机分子修饰且单分散性良好的CuFeO2纳米粒子,研究了反应时间及Cu^2+离子浓度对CuFeO2纳米粒子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8和10h的CuFeO2纳米粒子结晶性良好,随着Cu^2+离子浓度增加CuFeO2纳米粒子的结晶性变差,Cu^2+离子浓度为2.8g/L时,CuFeO2纳米粒子尺寸均一、结晶性好.最后,探究了有机分子修饰的CuFeO2纳米粒子复合涂层的抗细菌粘附性能,结果表明其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抗细菌粘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o2纳米粒子 有机分子修饰 形貌调控 聚合物复合涂层 抗细菌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4+掺杂Fe位对CuFeO2陶瓷材料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谷留停 叶凤娇 +3 位作者 彭科 代海洋 刘德伟 陈镇平 《轻工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43-49,共7页
以CuO,Fe2O3和TiO2为主要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uFe1-xTixO2(0≤x≤0.08)陶瓷系列样品,对所得样品的结构、形貌和介电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利用内部阻挡层模型(IBLC)对样品的微观结构与介电性能的关联规律进行了物理解释.结果表... 以CuO,Fe2O3和TiO2为主要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uFe1-xTixO2(0≤x≤0.08)陶瓷系列样品,对所得样品的结构、形貌和介电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利用内部阻挡层模型(IBLC)对样品的微观结构与介电性能的关联规律进行了物理解释.结果表明,掺杂样品均具有单相铜铁矿结构;适量的Ti^4+掺杂能够促进铜铁矿CuFeO2陶瓷样品的晶粒生长,而较大浓度的Ti^4+掺杂则会对铜铁矿CuFeO2陶瓷样品的晶粒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会破坏较为致密的晶体形貌;未掺杂及少量Ti^4+掺杂(x=0.005和0.01)样品展现出室温巨介电性能,适当掺杂Ti^4+可以有效提高体系的介电性能;IBLC模型可以解释Ti^4+掺杂CuFeO2样品的介电机理,即CuFeO2陶瓷体系的微观形貌能明显影响体系的巨介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o 2 陶瓷材料 Ti^4+掺杂 晶体结构 微观形貌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