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5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铁矿结构和化学成分标型对铁多金属成矿作用制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郭运康 杨东 +4 位作者 林淞 康志宏 何昕悦 唐昆 王永彬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9-692,共24页
磁铁矿作为铁多金属矿床重要的矿石矿物,已经成为成矿作用的直接见证者,不仅影响早期的岩浆作用,而且参与后期的热液作用,这使得利用磁铁矿限定铁多金属成矿作用的难度增加。本文尝试以磁铁矿结构和成分为主线,立足于其晶体和微观结构,... 磁铁矿作为铁多金属矿床重要的矿石矿物,已经成为成矿作用的直接见证者,不仅影响早期的岩浆作用,而且参与后期的热液作用,这使得利用磁铁矿限定铁多金属成矿作用的难度增加。本文尝试以磁铁矿结构和成分为主线,立足于其晶体和微观结构,结合其现代元素和同位素分析进展,系统梳理其在铁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的进展,具体包括:(1)磁铁矿的Re-Os、Ar-Ar和U-Th-He定年,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定成矿年龄;(2)磁铁矿的Co/Ni比值、REEs含量、O-Fe-Ti同位素组成,可以较好地限定成矿物质来源;(3)磁铁矿的Eu异常、Ti/V比值、Cr含量及Fe同位素组成,可以有效地限定成矿的氧逸度;(4)磁铁矿中微量元素含量(Ti、Al、V、Ga、Mn、Zn)、比值及组合((Al+Mn)-(Ti+V)),可以很好地限定成矿的温度;(5)磁铁矿的主、微量元素组合,可以对判断矿床的类型提供一定的指示。然而,磁铁矿存在形成温度区间较大、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元素赋存状态不清等问题,使得部分成矿作用的限制存在误差,有待分析方法革新和数据处理优化,以期强化成矿年代学、物质来源示踪、物化条件限制和矿床类型判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微量元素 同位素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包来呼都格地区晚三叠世钨成矿作用的精确厘定及其意义
2
作者 宋世伟 刘东晓 +4 位作者 潘少龙 刘敏 简伟 李玉鹏 姚连福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3-1940,共18页
肃北包来呼都格地区地表广泛出露钨矿化,包括本文首次报道的白钨矿化,以及红尖兵山石英脉型黑钨矿床。该矿床规模达中型以上、是甘肃北山地区代表性的钨矿床之一,其成矿时代存在形成于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纪的争论。白钨矿化成因机制和... 肃北包来呼都格地区地表广泛出露钨矿化,包括本文首次报道的白钨矿化,以及红尖兵山石英脉型黑钨矿床。该矿床规模达中型以上、是甘肃北山地区代表性的钨矿床之一,其成矿时代存在形成于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纪的争论。白钨矿化成因机制和红尖兵山黑钨矿床成矿时代的不明确,严重制约着对该地区钨成矿作用的全面认识、阻碍着该地区的钨矿找矿工作的科学部署、限制着对北山地区钨成矿规律的客观总结。本文通过黑钨矿LA-ICP-MS U-Pb同位素分析,精确限定了红尖兵山钨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约215Ma);并结合晚三叠世北山地区处于碰撞后伸展的构造背景,以及红尖兵山矿区及外围的成钨流体具有富F、低氧逸度的特征——发育与大量黄玉和(或)萤石、钾长石共生的黑钨矿或贫Mo白钨矿,推断包来呼都格地区的钨成矿作用与壳源高分异S型花岗岩相关的还原型钨矿床类似,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鉴于石英大脉型钨矿体在红尖兵山老矿区已大量出露,说明该矿化系统根部已经接近地表,在老矿区继续开展找矿勘探已意义不大。该地区钨矿找矿勘查应当围绕老矿区南部约800m处呈东西向展布长达10余千米的石英脉两侧进行,因为该石英脉内及附近多处发育有后期还原性成矿流体形成的贫钼白钨矿,且碳酸盐岩沿该石英脉具有稳定的出露。一方面,该东西向展布石英脉沿深大断裂出露、该断裂有利于晚三叠世成钨岩浆侵位和(或)成矿流体的迁移;另一方面,沿石英脉稳定分布的碳酸盐岩能提供大量的Ca^(2+),有利于热液流体中的WO_(4)^(2-)与Ca^(2+)结合,高效地沉淀白钨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包来呼都格 甘肃北山 成矿时代 找矿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洋板块地质重建与成矿作用
3
作者 杜兵盈 刘宇崴 +4 位作者 刘飞 刘勇 田世攀 李成禄 高洪岩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9-1118,共20页
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发育俯冲增生杂岩和白垩纪增生弧,发现了多个金、金—铜、锡及多金属矿床(点),记录了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增生过程和成矿事件,是探讨东北亚洋板块地质重建与成矿作用的关键地区。笔者等系统梳理了那丹哈达俯冲增生... 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发育俯冲增生杂岩和白垩纪增生弧,发现了多个金、金—铜、锡及多金属矿床(点),记录了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增生过程和成矿事件,是探讨东北亚洋板块地质重建与成矿作用的关键地区。笔者等系统梳理了那丹哈达俯冲增生杂岩带中基质和岩块的年代学、构造属性特征,恢复了白垩纪增生弧TTG岩类,总结了金属矿床矿区火成岩特征,进而重建了古太平洋洋板块地质,探讨了有关成矿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那丹哈达俯冲增生杂岩带自西向东可以划分晚二叠世—三叠纪、侏罗纪、早白垩世俯冲增生杂岩,记录了古太平洋洋板块地质演化;②早白垩世增生弧的TTG岩类显示中期为G_(1)为主的T_(2)G_(1)G_(2)组合、晚期以G_(2)为主,具有火山弧花岗岩向板内花岗岩演化的趋势,揭示了早白垩世晚期古太平洋俯冲板片发生回卷;③金属矿床与成矿有关的火成岩集中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回卷事件有关,以高分异I型花岗岩和高锶低钇中酸性岩(Adakite,亦有人译为埃达克岩)为主,形成于洋板块地质演化的洋内弧弧地壳的重熔或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完达山地区 俯冲增生杂岩 成矿作用 古太平洋板块 洋板块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成矿作用的指示——以鄂东地区阮家湾钨铜钼矿床为例
4
作者 周润杰 周豹 +9 位作者 文广 孙悦 吴昌雄 朱金 尚世超 李柏村 廖旺 宋威方 刘晓阳 程孝增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0-814,共15页
位于鄂东地区毛铺—两剑桥东西向断裂带东段的阮家湾钨铜钼矿床是该区最大的钨铜钼矿床,累计查明WO3金属量2.40万t,铜金属量1.80万t,钼金属量2439 t。本文对与该矿床形成密切相关的阮家湾花岗闪长岩开展了系统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锆... 位于鄂东地区毛铺—两剑桥东西向断裂带东段的阮家湾钨铜钼矿床是该区最大的钨铜钼矿床,累计查明WO3金属量2.40万t,铜金属量1.80万t,钼金属量2439 t。本文对与该矿床形成密切相关的阮家湾花岗闪长岩开展了系统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组成的研究,以深入讨论岩石的成因和锆石的成矿和找矿指示意义。测得锆石U-Pb年龄为(143.00±0.74)Ma,此年龄可代表阮家湾花岗闪长岩的侵位年龄,表明其为鄂东地区晚中生代岩浆作用的产物。阮家湾花岗闪长岩具有相对均一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5.4~-2.2),与区域上铜山口、铜绿山、龙角山等岩株锆石Hf同位素组成相近,表明它们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在岩浆上侵的过程中混染了少部分的地壳物质。阮家湾花岗闪长岩具有高Sr/Y和(La/Yb)N比值,其锆石具有低Dy/Yb(<0.3)值和高Eu/Eu(>0.4)值,表明形成阮家湾岩株的岩浆是相对富水的熔体。这种富水特征也与通过锆石-全岩成分获取的花岗闪长岩中水含量值(6.85%~8.45%)相一致。基于阮家湾花岗闪长岩中锆石微量元素,计算得到岩浆氧逸度值为ΔFMQ+1.07~ΔFMQ+2.88,表明其具有相对氧化的特征。阮家湾花岗闪长岩中锆石Ce^(4+)/Ce^(3+)为93~190,略低于铜山口花岗闪长岩和铜绿山石英闪长岩,表明从铜山口铜钼矿床,到铜绿山铜铁金矿床再到阮家湾钨铜钼矿床,其成矿岩浆的氧逸度具有一个逐渐降低的趋势。锆石中Hf元素含量与锆石Ti温度成负相关,反映了在岩浆演化和冷却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的进行。阮家湾花岗闪长岩中锆石Ti温度为660~727°C,与区域上铜山口花岗闪长岩和铜绿山石英闪长岩中锆石的结晶温度相近。本文研究表明,锆石的微量元素组成例如Eu/Eu^(*)、Dy/Yb和Ce^(4+)/Ce^(3+)比值能够较好的指示岩浆的分异结晶作用、水含量和岩浆氧逸度特征,可以作为成矿和找矿的重要指示工具,通过分析锆石中的微量元素,可以有效地评估相关侵入体的成矿潜力,并应用于前期矿产勘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地区 钨铜钼矿床 锆石U-PB 锆石地球化学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岩成岩成矿作用熔体包裹体研究进展综述
5
作者 白杨 宋文磊 +3 位作者 杨金昆 许丹妮 宋来阳 徐扬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9-412,共24页
幔源碳酸岩能够提供地幔长期演化和地球深部碳循环的信息,同时蕴藏着丰富的稀土、铌、磷和氟等战略性关键金属和非金属资源。由于碳酸岩粘度很低且极富挥发分,在侵位过程中通常伴随着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和岩浆期后热液蚀变,岩浆过程的... 幔源碳酸岩能够提供地幔长期演化和地球深部碳循环的信息,同时蕴藏着丰富的稀土、铌、磷和氟等战略性关键金属和非金属资源。由于碳酸岩粘度很低且极富挥发分,在侵位过程中通常伴随着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和岩浆期后热液蚀变,岩浆过程的完整信息很难被保存下来。熔体包裹体是破解碳酸岩初始岩浆组成及其演化的有效手段。文章简述了碳酸岩的基本特征和熔体包裹体的研究方法,重点综述了熔体包裹体在碳酸岩成岩成矿作用中的研究进展。包裹体研究表明,碳酸岩可以由富CO_(2)碱性硅酸岩熔体的分离结晶和碳酸盐-硅酸盐熔体液态不混溶作用形成;其初始熔体富碱,侵位过程中发生碱丢失,形成地表常见的贫碱碳酸岩。碳酸盐-(硅酸盐)-多相盐类熔体的不混溶作用是形成碳酸岩岩性多样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钙、碱及CO_(2)等挥发分的含量影响上述不混溶作用的进行和区间的大小。REE等元素在两相或多相不混溶过程中优先进入到碳酸盐或磷酸盐熔体,影响碳酸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潜力。熔体包裹体在探究碳酸岩熔体组成并反演岩浆演化和成矿过程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值得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熔体包裹体 分离结晶 液态不混溶 岩浆成因演化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非加丹加铜钴成矿带成矿作用和矿床成因探讨——以刚果(金)卡莫亚矿床为例
6
作者 李传班 毛付龙 +3 位作者 张岩 张学书 庞绪勇 占昌帆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5-666,共12页
中非铜钴成矿带是世界著名的巨型铜钴成矿带,刚果(金)卡莫亚矿床是其中一处典型的大型铜钴矿床。关于中非铜钴成矿带的矿床成因,目前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可同生沉积加后期热液叠加改造成因,但多将铜钴相提并论,并未注意到Cu、Co两种元素地... 中非铜钴成矿带是世界著名的巨型铜钴成矿带,刚果(金)卡莫亚矿床是其中一处典型的大型铜钴矿床。关于中非铜钴成矿带的矿床成因,目前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可同生沉积加后期热液叠加改造成因,但多将铜钴相提并论,并未注意到Cu、Co两种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成矿的差异性。文章以刚果(金)卡莫亚矿床为例,结合前人研究资料,通过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化学特征的研究分析,以Cu、Co元素在地层和矿体中的分布为依据,探讨铜钴成矿作用和矿床成因。笔者总结了Cu、Co元素在赋矿地层中的分布具有不协同性、无相关性的特点,认为Cu、Co元素富集于不同成矿阶段,具有同一矿床铜钴分别成矿的特点。提出铜钴成矿具有“三不同”的特点,认为卡莫亚铜钴矿床属于一种内涵全新的“沉积层状-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是一种同生沉积铜矿床加铜-钴热液叠加改造的复成因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丹加铜钴成矿 成矿作用 矿床成因 卡莫亚矿床 中非铜钴成矿 非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质参与铅锌成矿作用研究——以兰坪盆地金顶铅锌矿床为例
7
作者 侯信高 琚宜文 +6 位作者 冯宏业 肖蕾 乔鹏 陶丽茹 王鹏 王巍 高健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106,共21页
滇西北兰坪盆地属于中新生代盆地,历经多期次构造-热演化过程。在盆地新生代成矿过程中,金顶铅锌矿床内部有机质丰富且与矿体相伴生,但有机质参与铅锌成矿的方式与过程仍存在争议。研究表明:在盆地浅层非强酸性流体介质及低于200℃流体... 滇西北兰坪盆地属于中新生代盆地,历经多期次构造-热演化过程。在盆地新生代成矿过程中,金顶铅锌矿床内部有机质丰富且与矿体相伴生,但有机质参与铅锌成矿的方式与过程仍存在争议。研究表明:在盆地浅层非强酸性流体介质及低于200℃流体温度条件下,有机质与金属离子络合并非其参与金顶铅锌矿化的主要方式。金顶矿区有机质普遍经历过生物降解,但仍含有可检的正构烷烃、类异戊间二烯烃以及萘、菲、联苯等化合物,少量有机质已不含正构烷烃和类异戊间二烯烃,呈现出甾烷初步降解的特征,无25-降霍烷生成,总体符合2~5级生物降解,与细菌还原硫酸盐作用(BSR)相一致。矿床内成矿方解石的δ^(13)C_(PDB)与δ^(18) O_(PDB)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其稀土元素分布模式、Y/Ho值以及Sr含量等指标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成因的方解石的特征不同,且矿床中固体沥青的δ^(13)C_(PDB)值(-27‰)未显示出小于烃源岩δ^(13)C_(PDB)(估算值)的特征,因此认为TSR可能在盆地局部浅层区域内不起主要作用。硫化物δ^(34)S的估算结果显示,由有机质热解生成的H_(2)S的δ^(34)S值为-5‰~0,这与矿床金属硫化物δ^(34)S直方图中重硫同位素峰值的范围(-8‰~-2‰)相符。基于实际成矿特征,考虑1/3的铅锌矿石与有机质热解作用相关,且古油藏原油含硫量为1.5%,则成矿所需原油量为9687万t,这与地质事实相符,表明有机质热解也可能参与成矿作用。综上,在盆地演化过程中,有机质主要通过古油藏形成阶段的BSR作用和盆地深部高温成矿阶段的TSR作用或有机质热解作用参与铅锌成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参与成矿作用 金顶铅锌矿床 细菌硫酸盐还原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 有机质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甲基卡锂矿床伟晶岩结构分带及多期岩浆成矿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朱文斌 许志琴 +8 位作者 林和丰 周明召 朱鋆悦 靳文楷 罗祥龙 章荣清 车旭东 李广伟 郑碧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8-1379,共22页
LCT(lithium-cesium-tantalum)伟晶岩的分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个伟晶岩脉的内部结构分带,这种伟晶岩脉通常体积巨大,内部结构显示出成分分带的特征,单一脉体中不同结构带中可能发育不同的稀有金属矿化带,例如新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 LCT(lithium-cesium-tantalum)伟晶岩的分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个伟晶岩脉的内部结构分带,这种伟晶岩脉通常体积巨大,内部结构显示出成分分带的特征,单一脉体中不同结构带中可能发育不同的稀有金属矿化带,例如新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另一种分带性表现为伟晶岩和成矿系统的区域分带,通常以高分异的过铝质花岗岩为中心,围绕花岗岩数以百计的伟晶岩脉显示出不同的伟晶岩类型和矿化类型,越向外围,伟晶岩的演化程度越高。区域分带内的伟晶岩单个脉体的规模不大、内部分带性差、含矿性各不相同,甲基卡锂矿就是这一类伟晶岩矿床的典型代表。对甲基卡矿区伟晶岩的野外观察发现,含Be的9号脉、含Li的133号脉和含Nb、Ta的528号脉具有相对较好的内部结构分带性,而含Li的104号脉和308号脉的内部分带性则相对较差,推测与脉体内部多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甲基卡矿区伟晶岩脉的相互穿插现象说明,矿区存在多期次的岩浆与成矿作用。科学钻探在JSD-2和JSD-3两个钻孔中均发现含锂辉石的伟晶岩脉和细晶岩脉侵入在不含矿的马颈子花岗岩中,佐证了多期岩浆与成矿事件的存在。伟晶岩中不同矿物U-Pb定年结果表明,全区伟晶岩的形成至少有两期,分别发生在213~206 Ma和199~191 Ma。依据钻孔JSD-1的研究表明,岩浆由深至浅逐步向高分异方向演化。从下向上,花岗岩与伟晶岩同步演化,花岗岩依次出现黑云母花岗岩、含白云母的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钠长石花岗岩,伟晶岩依次出现微斜长石型伟晶岩、微斜长石-钠长石型伟晶岩、钠长石型伟晶岩和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根据不同深度伟晶岩的矿化特点,矿床的垂向分带大致划分如下:0~105 m的Li-Be-Nb-Ta矿化带;0~860 m的Be-Nb-Ta矿化带;0~1730 m的第一期Nb-Ta矿化带;1730~3170 m的无矿伟晶岩带;3170~3211 m的第二期Nb-Ta矿化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卡 内部分带 区域分带 伟晶岩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火山作用与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成矿系统若干问题讨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宋扬 唐菊兴 +3 位作者 王楠 孙豪 李发桥 闫徐坤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7-1489,共23页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与陆相火山岩关系密切, 其成矿理论研究和勘查评价一直是矿床学和勘查学的前沿焦点。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 我国陆相火山岩区该类矿床的找矿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但研究进展尚需梳理总结, 理论认识...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与陆相火山岩关系密切, 其成矿理论研究和勘查评价一直是矿床学和勘查学的前沿焦点。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 我国陆相火山岩区该类矿床的找矿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但研究进展尚需梳理总结, 理论认识仍有待提高。本文对陆相火山作用/火山岩概念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对与成矿过程有关的陆相火山作用进行了厘定, 通过系统总结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成矿系统的矿床分布规律、矿体空间关系和矿化蚀变结构等内容, 对陆相火山作用对该成矿系统的成矿过程、保存条件和空间分布等方面的控制作用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陆相火山作用包括火山喷出、浅成侵入和隐爆角砾作用;多旋回陆相火山作用对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成矿系统的形成与保存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热液蚀变的火山岩、斑岩和隐爆角砾岩是寻找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的重要岩石标志;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浅部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易被剥蚀, 而陆相火山岩覆盖是其重要保存机制;此外, 区域构造快速隆升、火山机构崩塌和多期次岩浆-热液活动是引发斑岩型铜矿化蚀变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蚀变垂向套合叠加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 铜金矿床 陆相火山作用 成矿作用 隐爆角砾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碳酸岩-碱性岩有关的铌-稀土矿床成矿作用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唯 应元灿 +2 位作者 柳加俊 杨帆 蒋少涌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铌和稀土资源主要来自与碳酸岩-碱性岩相关的矿床,加强碳酸岩-碱性岩系统铌和稀土成矿作用研究,对指导我国铌和稀土资源的找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与碳酸岩-碱性岩有关的铌-稀土矿床成矿作用及成因机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碳酸岩-碱... 铌和稀土资源主要来自与碳酸岩-碱性岩相关的矿床,加强碳酸岩-碱性岩系统铌和稀土成矿作用研究,对指导我国铌和稀土资源的找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与碳酸岩-碱性岩有关的铌-稀土矿床成矿作用及成因机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碳酸岩-碱性岩系统中铌和稀土的初始富集一般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地幔源区稀土和稀有金属、碱金属和挥发分的富集是成矿的关键。橄榄石、单斜辉石等早期岩浆矿物的高度分离结晶导致残余碱性岩浆中铌和稀土的进一步富集,结晶铌和稀土矿物;碳酸岩中铌矿物结晶有堆晶岩成因和交代成因两种机制。大多数与碳酸岩-碱性岩相关的铌-稀土矿床均经历了热液蚀变,岩浆铌矿物被原地蚀变成热液铌矿物;而碳酸岩-碱性岩中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中的轻重稀土在热液过程中均可被溶解迁移再沉淀为稀土矿物。包括物理富集、化学富集和/或生物富集过程在内的地表风化过程可进一步提升碳酸岩型铌-稀土矿床的品位;在碱性硅酸岩体系中,少数矿床通过物理富集提升铌和稀土品位,而大多数矿床的风化会导致稀土矿物的分解形成一些不易被经济利用的次生稀土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碱性岩 铌矿床 稀土矿床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主要岩浆作用金矿床类型及其成矿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玉玺 蒲万峰 +5 位作者 李通国 杨涛 王军 李康宁 刘景显 袁臻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9-884,共16页
甘肃作为黄金资源大省之一,金矿类型多样,成矿作用复杂,其中岩浆作用成矿是金矿床的主要成矿机制之一,构造-岩浆-成矿的找矿研究思路更适用于岩浆作用金矿床。甘肃岩浆岩省可划分为10个构造岩浆岩带,分布范围广、规模大的主要有北山构... 甘肃作为黄金资源大省之一,金矿类型多样,成矿作用复杂,其中岩浆作用成矿是金矿床的主要成矿机制之一,构造-岩浆-成矿的找矿研究思路更适用于岩浆作用金矿床。甘肃岩浆岩省可划分为10个构造岩浆岩带,分布范围广、规模大的主要有北山构造岩浆岩带、秦岭-大别构造岩浆岩带、塔里木构造岩浆岩带、祁连山构造岩浆岩带、阿尔金构造岩浆岩带、北秦岭构造岩浆岩带等,这些区域也是金矿床分布较集中区域,主要岩浆作用金矿床类型有岩浆型矿床、接触交代型矿床、斑岩型矿床、岩浆热液型矿床和火山岩型矿床五大类。结合甘肃省构造岩浆岩带划分及其主要特征和金矿床分布,重点分析研究了北山构造岩浆岩带和秦岭-大别构造岩浆岩带的岩浆作用金矿床与岩浆岩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类型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物理化学条件,总结了控矿因素,提出有利于金矿找矿的主要岩浆岩类型、空间范围和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作用 成矿类型 成矿作用 矿产勘查工程 金矿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庙垭碱性杂岩体中铌成矿作用:来自金红石矿物学和年代学的制约 被引量:1
12
作者 应元灿 陈唯 +2 位作者 柳加俊 杨帆 蒋少涌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5-361,共17页
庙垭碱性杂岩体主要由富Nb和REE的碳酸岩和正长岩组成,已探明Nb_(2)O_(5)储量93万吨,平均品位0.12%,是国内仅次于白云鄂博的碳酸岩型Nb-REE矿床。前人对碳酸岩成因及稀土成矿作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对正长岩中铌的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 庙垭碱性杂岩体主要由富Nb和REE的碳酸岩和正长岩组成,已探明Nb_(2)O_(5)储量93万吨,平均品位0.12%,是国内仅次于白云鄂博的碳酸岩型Nb-REE矿床。前人对碳酸岩成因及稀土成矿作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对正长岩中铌的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尚不清楚。文章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TIMA、电子探针和LA-ICP-MS分析技术对正长岩中含铌矿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和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庙垭正长岩中主要含铌矿物为金红石,根据矿物结构和化学组成可划分为岩浆金红石和热液金红石两类。其中岩浆金红石少见,而热液金红石在各类正长岩中广泛发育,多呈浸染状沿原生金红石边缘或裂隙分布,或与黑云母和钛铁矿等其它矿物紧密共生。在化学组成上,原生金红石显示低Nb2O5(1.43%~2.56%)、FeO(0.74%~1.01%)和微量元素(如Ta、Cr、V、W、Mo、Sb)含量特征;而热液金红石具有不同程度的Nb_(2)O_(5)(3.48%~20.68%)、FeO(1.18%~6.92%)和微量元素富集特征。原位微区U-Pb定年显示两类金红石形成于不同的时代,原生金红石形成时代为446±21 Ma,而热液金红石形成时代为240±19 Ma,表明正长岩中铌矿化经历了早古生代岩浆阶段的初次富集和三叠纪热液交代阶段的二次富集。综上,我们认为庙垭杂岩体中铌富集成矿受控于岩浆和热液过程。在早古生代岩浆阶段,正长岩中Nb主要以晶格置换的方式进入早期金红石、黑云母等含钛矿物中;在三叠纪热液交代阶段,热液流体可分解黑云母形成次生富铌金红石和铌铁矿,亦或交代早期金红石和钛铁矿最终形成富铌金红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正长岩 铌矿床 金红石 成矿作用 庙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伟晶岩型锂矿床磷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对锂成矿作用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剑争 张辉 +2 位作者 唐勇 吕正航 王惊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25-2943,共19页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带,分布有不同规模的多个伟晶岩型锂矿床,目前尚不明确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磷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对锂成矿作用的指示意义。本文通过对可可托海3号脉、小虎斯特91号脉和塔拉提1号脉中...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带,分布有不同规模的多个伟晶岩型锂矿床,目前尚不明确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磷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对锂成矿作用的指示意义。本文通过对可可托海3号脉、小虎斯特91号脉和塔拉提1号脉中碱性长石、磷灰石和磷锰(铁)锂矿等含磷矿物的微区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探讨上述科学问题。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岩浆分离结晶作用进行,磷逐渐在残余岩浆中富集,到达一定程度后会出现磷酸盐熔体与硅酸盐熔体的不混溶作用,由于锂更加倾向于进入磷酸盐熔体中,因此会形成磷锰(铁)锂矿等富锂的磷酸盐矿物。可可托海3号脉Ⅱ带中出现骸晶结构富锰磷灰石可能是由于岩浆过冷导致晶体快速结晶所致。此外,已经形成的磷锰(铁)锂矿等易被更晚期出溶的岩浆流体交代从而形成一系列复杂的次生磷酸盐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热液演化过程 成矿作用 磷灰石 磷锰锂矿 碱性长石 阿尔泰伟晶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同位素分馏机理以及在镁铁-超镁铁质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邱坦 汤庆艳 +5 位作者 杨皓辰 黎卓明 张燕 刘玮 赵驰 王晓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4-1051,共18页
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包含了大量来自地球深部的信息,与其具有成因联系的岩浆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铁作为直接参与成矿的元素,其同位素组成在示踪成矿物质来源与反演成矿过程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近年来,随着MC-ICP-MS的出现与发展,... 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包含了大量来自地球深部的信息,与其具有成因联系的岩浆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铁作为直接参与成矿的元素,其同位素组成在示踪成矿物质来源与反演成矿过程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近年来,随着MC-ICP-MS的出现与发展,诸多学者对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及相关的岩浆矿床开展了一系列铁同位素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本文通过总结镁铁-超镁铁质岩浆作用及成矿作用中铁同位素的组成,探讨了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中铁同位素的分馏机制。研究表明不同地质储库的铁同位素组成不同,其中球粒陨石代表地球最初始的铁同位素组成,其他岩体均因遭受不同程度的后期地质作用的改造而产生铁同位素分馏。铁同位素的分馏机制包括热力学平衡分馏和动力学分馏,在自然界矿物中,Fe3+形成的化学键一般强于Fe2+,因此富Fe3+的矿物相(如磁铁矿)相对于富Fe2+的矿物相(如磁黄铁矿、镍黄铁矿)更富集重同位素。多种动力学过程包括部分熔融、分离结晶、氧化还原过程和扩散等均会导致铁同位素产生动力学分馏。由于其独特的地球化学性质,铁同位素在与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相关的铜镍铂族元素硫化物矿床、钒钛磁铁矿矿床和铬铁矿矿床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及前景。与其他稳定同位素,如锂、硫、镁、镍同位素等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用来示踪沉积物质的同化作用,反演硫化物熔体冷凝结晶过程和揭示矿床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 FE同位素 分馏行为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天山陆相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成矿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路通 王京彬 王玉往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7-1198,共22页
西南天山造山带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库孜贡苏盆地、乌鲁—乌恰盆地、柯坪盆地、库车盆地)发育包括乌拉根超大型铅锌矿床和萨热克大型铜矿床在内的一系列以沉积岩容矿的铜铅锌矿床,构成我国西北地区一条重要的贱金属成矿带。已有研究表... 西南天山造山带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库孜贡苏盆地、乌鲁—乌恰盆地、柯坪盆地、库车盆地)发育包括乌拉根超大型铅锌矿床和萨热克大型铜矿床在内的一系列以沉积岩容矿的铜铅锌矿床,构成我国西北地区一条重要的贱金属成矿带。已有研究表明区域上沉积岩容矿型铜铅锌矿床主要包括砾岩型铜矿床、砂岩型铅锌矿床和砂岩型铜矿床3个类型,本文在简要介绍各类型矿床主要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其在成矿时代、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及成矿物质(金属和硫)来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区域上砾岩型铜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末,即形成于盆地构造转换期,砂岩型铅锌矿床和铜矿床形成于中新世晚期,其形成与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关系密切。砾岩型铜矿床成矿流体以有机流体为主,砂岩型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以盆地建造水为主,而砂岩型铜矿床成矿流体则表现为有机流体和盆地建造水混合的特征,成矿过程有大气降水的加入。造山带物质和沉积硫酸盐是区内各类型矿床金属及硫的主要来源。本文指出应加强砂岩型铜矿床成矿年代和砂岩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的研究,以及与新发现的海相砂岩型铜矿床的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天山造山带 砾岩型矿床 砂岩型矿床 铜铅锌矿床 成矿作用 成矿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储层结构与铀成矿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翁海蛟 张韶华 +3 位作者 刘鑫 臧亚辉 贺航航 卢天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30,共14页
以松辽盆地南部DL地区砂岩型铀矿为目标,在沉积学背景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铀储层结构与铀成矿作用研究。通过钻孔数据统计及系统的取样分析并编制铀储层非均质性图件,精细地刻画了姚家组铀储层的几何形态和复杂结构,充分展示了铀储层的定... 以松辽盆地南部DL地区砂岩型铀矿为目标,在沉积学背景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铀储层结构与铀成矿作用研究。通过钻孔数据统计及系统的取样分析并编制铀储层非均质性图件,精细地刻画了姚家组铀储层的几何形态和复杂结构,充分展示了铀储层的定量非均质性。结果显示,区内灰色砂体多为原生灰色砂体,而下氧化带在沉积期后经历了较强的表生流体改造,为后生氧化带,矿体主要分布于河道砂体分岔处,以及从无隔挡层到隔挡层突然变厚的河道砂体边缘而非河道中央,其形态受氧化还原界面控制以板状为主。综合分析认为,表生流体成矿作用经历了晚白垩世姚家组含矿主岩预富集与表生流体叠加改造成矿2个阶段。通过对比DL地区储层结构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在BL地区优选出3片找矿靶区,为下一步的勘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储层 砂体非均质性 表生流体成矿作用 姚家组 找矿预测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中生代Cu-(Mo)-W-Sn矿床成矿作用与洋岭/转换断层俯冲 被引量:81
17
作者 李晓峰 Watanabe Yasushi +1 位作者 华仁民 毛景文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5-640,共16页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产地,除了发育大量的钨锡钼铋和稀土等金属矿产外,还有铜金矿床分布。本文通过对华南地区29个典型Cu-Mo-W-Sn矿床的时空分布及其与之有关的花岗质岩体的侵位年龄分析,探讨了与不同成矿类型有关的花岗...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产地,除了发育大量的钨锡钼铋和稀土等金属矿产外,还有铜金矿床分布。本文通过对华南地区29个典型Cu-Mo-W-Sn矿床的时空分布及其与之有关的花岗质岩体的侵位年龄分析,探讨了与不同成矿类型有关的花岗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华南地区10个典型的与Cu有关的矿床主要发生在180~170Ma、160~150Ma以及105~90Ma三个时期,而10个钨矿床主要集中于170~130Ma;4个W-Sn矿床集中于170~130Ma和120~110Ma;而5个Sn矿床则发育于170~150Ma、130~110Ma以及100~90Ma三个时期。Cu矿床主要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而Mo、W-Sn既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又与改造型花岗岩有关。在岩石地球化学上,与Cu-(Mo)-W-Sn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质岩石也表现出不同的地球化学特点,如,从Cu-(Mo)矿床到W-Sn矿床SiO2含量有逐渐增大、氧化性逐渐降低、还原性逐渐增加以及分异演化程度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与Cu-(Mo)-Au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具有较低的SiO2(60.3%~68.1%),氧化性较高(Fe2O3/FeO=0.31~1.81),分异演化程度较低(Rb/Sr=0.05~3.3)的特点;与Cu-(Pb)-(Zn)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具有相对较高的SiO2(73.3%~75.2%),氧化性稍高(Fe2O3/FeO=0.68~1.74),分异程度稍低(Rb/Sr=10.8~57.8)的特点;而与Mo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具有较宽的SiO2(67.3%~76.2%)变化范围,氧化性稍低(Fe2O3/FeO=0.68~1.74),分异演化程度稍低(Rb/Sr=0.6~9.29);与W矿有关的花岗质岩石的SiO2含量为69.9%~80.1%,还原性稍低(Fe2O3/FeO=0.19~0.76),分异演化程度稍高(Rb/Sr=21.9~61.7);与W-Sn矿床有关的SiO2为74.8%~78.7%,还原性较低(Fe2O3/FeO=0.08~0.59),分异程度较高(Rb/Sr=10.8~139);与Sn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的SiO2为64.8%~76.9%,还原性高(Fe2O3/FeO=0.01~0.58),分异演化程度高(Rb/Sr=1~530)。在结合华南地区花岗岩类岩石的分布特征以及盆岭构造的特点,本文提出华南地区Cu-Mo-W-Sn矿床的成矿作用是不同时期大洋板块或者洋岭多阶段俯冲结果的新成因模型,即早侏罗世休眠的Farallon-Izanagi洋岭俯冲导致早—中侏罗世Cu成矿作用;中—晚侏罗世活动的Farallon-Izanagi洋岭和转换断层俯冲是中晚侏罗世Cu-(Mo)-(W)成矿作用以及多阶段W-Sn成矿作用的触发动力,而白垩纪Izanagi大洋板块俯冲则是白垩纪斑岩型Cu-W-Sn成矿作用的诱因。该模型的提出较好地解释了华南中生代大规模岩石圈拆沉—减薄—伸展的机制及其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o-w-sn成矿作用 洋岭/转换断层俯冲 板块俯冲 花岗岩岩石成因 岩石化学 华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岩浆后生热液矿床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研究现状综述
18
作者 李风豪 韩润生 +3 位作者 张艳 刘飞 王明志 周维维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7-1948,共22页
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是矿床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聚焦非岩浆后生热液矿床成矿系统的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研究成果,从构造对流体作用、流体对构造作用两个方面,总结了构造活动与流体作用同步进行且相互影响的机制。通过典型... 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是矿床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聚焦非岩浆后生热液矿床成矿系统的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研究成果,从构造对流体作用、流体对构造作用两个方面,总结了构造活动与流体作用同步进行且相互影响的机制。通过典型实例分析,认为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研究要从时间、空间、物质方面的耦合关系阐明构造与流体成矿作用过程及其“矿源—输运—聚集”过程,揭示构造活动与流体成矿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发展趋势。该研究对丰富热液矿床成因理论研究和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 非岩浆后生热液矿床 构造对流体作用 流体对构造作用 构造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富集成矿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宇 孙晓明 +6 位作者 李登峰 李政坤 彭锦洲 黄菲 梁泳嘉 汤雅月 王睿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9,共11页
我国虽是稀土大国,但重稀土仍是十分紧缺的关键金属资源。2011年日本学者Kato等在太平洋深海盆地中发现了大规模富含稀土元素的沉积物,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广泛分布于海底,其富集稀土元素尤其是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 我国虽是稀土大国,但重稀土仍是十分紧缺的关键金属资源。2011年日本学者Kato等在太平洋深海盆地中发现了大规模富含稀土元素的沉积物,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广泛分布于海底,其富集稀土元素尤其是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等关键金属,是继大洋结核结壳、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之后一种重要的海洋矿产资源。目前太平洋和印度洋中都证实有大面积富稀土沉积物的存在,我国科学家将深海稀土资源分为4个主要成矿远景区,其中太平洋3个,印度洋1个。富稀土沉积物的矿物组分主要包括生物成因磷灰石(鱼牙和鱼骨)、微结核(铁锰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沸石、黏土矿物等,其中生物磷灰石是最重要的稀土载体。稀土元素直接来源于上覆海水和孔隙水,热液和火山活动可能也有贡献。水深、沉积速率和氧化还原环境等是控制深海稀土元素富集的重要因素,强底流、海底火山和热液活动以及气候事件所导致的陆源输入的变化也会对深海稀土富集产生重要影响。深海稀土成矿作用仍然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需进一步加强深海富稀土沉积物成因及超常富集机制等的研究,以丰富和完善深海稀土的成矿模型,为我国在深海稀土富集区的勘探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沉积物 稀土元素 生物磷灰石 微结核 富集规律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大尹格庄超大型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向东 杨真亮 +4 位作者 徐韶辉 解天赐 王慧 曹智慧 孙雪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9-51,共3页
大尹格庄金矿床位于全球第三大金矿集区—胶东金矿集区招平断裂成矿带中段,累计探明金资源量已超180 t,是近年来在500~2000 m深度找矿获得成功的典型案例(任剑成等,2016;王宗永等,2016)。在系统梳理以往浅部找矿和近年深部找矿的主要成... 大尹格庄金矿床位于全球第三大金矿集区—胶东金矿集区招平断裂成矿带中段,累计探明金资源量已超180 t,是近年来在500~2000 m深度找矿获得成功的典型案例(任剑成等,2016;王宗永等,2016)。在系统梳理以往浅部找矿和近年深部找矿的主要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矿床的主要特征,剖析了矿体的空间分布和深部变化,并综述了前人在成矿时代和矿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式成矿模式 热隆—伸展成矿作用 地质特征 超大型金矿床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