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2.7Be合金均匀化热处理及扩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余海军 刘楚明 +1 位作者 朱戴博 韩坦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4-109,共6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手段研究Cu-2.7Be合金的铸态以及均匀化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相演变规律,确立Cu-2.7Be合金的均匀化制度。并从理论出发,研究该合金的扩散动力学过程,建立Cu-2.7Be合金的均匀化扩散方程。结...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手段研究Cu-2.7Be合金的铸态以及均匀化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相演变规律,确立Cu-2.7Be合金的均匀化制度。并从理论出发,研究该合金的扩散动力学过程,建立Cu-2.7Be合金的均匀化扩散方程。结果表明:铸态Cu-2.7Be合金内存在严重的枝晶偏析,其物相组成为α、β和γ,均匀化后室温水冷样品的相组成为α和β,而随炉冷样品的相组成为α和γ;当均匀化温度由750℃升至800℃时,合金枝晶偏析的消除加快;在800℃下均匀化20 h后样品的枝晶偏析基本消除,考虑到材料的后续可加工性确定最佳的均匀化工艺为800℃×20 h随炉冷。建立Cu-2.7Be合金均匀化时间t与枝晶间距(2L)、均匀化温度T之间的关系,即t=7 075.76L2exp(23 529.47/T),由此式得到的理论均匀化制度(800℃×23 h)与实验所得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7be合金 枝晶偏析 均匀化 扩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温度对Cu-2.7Be合金腐蚀行为影响
2
作者 周春德 卜馨 +5 位作者 董孝轩 朱戴博 邹思 赵志雅 彭金峰 刘洋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6-81,共6页
为探究热轧温度对Cu-2.7Be合金耐蚀性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不同热轧温度(680、730、780、830℃)下Cu-2.7Be合金在质量分数为5%的NaCl盐雾环境中的电极电位、表面形貌和耐蚀性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Cu-2.7Be合金的耐蚀性降低,... 为探究热轧温度对Cu-2.7Be合金耐蚀性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不同热轧温度(680、730、780、830℃)下Cu-2.7Be合金在质量分数为5%的NaCl盐雾环境中的电极电位、表面形貌和耐蚀性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Cu-2.7Be合金的耐蚀性降低,自腐蚀电流密度升高,容抗弧直径减小,电荷交换阻抗减少,降低了Cu-2.7Be合金的耐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7be合金 耐蚀性 电化学测试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用高强高导Cu-0.8Cr-0.2Zr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0
3
作者 姜锋 陈小波 +3 位作者 娄花芬 尹志民 王炜 向周丹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30-2035,共6页
采用硬度、拉伸力学性能及导电率测试研究了Cu-0.8Cr-0.2Zr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采用金相显微镜(O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不同处理态合金的显微组织。研究结果表明:时效热处理过程中,合金发生回复和再结晶,同时过饱和固溶... 采用硬度、拉伸力学性能及导电率测试研究了Cu-0.8Cr-0.2Zr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采用金相显微镜(O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不同处理态合金的显微组织。研究结果表明:时效热处理过程中,合金发生回复和再结晶,同时过饱和固溶体分解析出新相,析出的纳米弥散强化相,能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同时保持良好的导电性。Cu-0.8Cr-0.2Zr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热轧后980℃/1h固溶处理,经70%冷变形,然后再经过450℃/4h时效处理后,硬度、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153HB5、29MPa和489Mpa,导电率达到85.1%IACS。研究的加工工艺实现了高强高导,获得了强度和导电率的最佳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0.8Cr-0.2Zr合金 显微组织 硬度 拉伸强度 导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12%Al合金高温压缩变形过程本构关系的BP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雪峰 马胜军 +1 位作者 刘锦平 谢建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4,共5页
以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高温压缩实验所得实测数据为基础,根据BP(Back Propagation)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原理,建立了Cu-12%(质量分数,下同)Al合金高温压缩变形过程真应力与真应变、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关系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 以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高温压缩实验所得实测数据为基础,根据BP(Back Propagation)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原理,建立了Cu-12%(质量分数,下同)Al合金高温压缩变形过程真应力与真应变、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关系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用于Cu-12%Al合金高温压缩变形过程的本构关系建模是可行的,真应力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8%,可很好地反映实际变形过程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12%Al合金 高温变形 变形全过程 本构关系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9Ni-6Sn合金概述 被引量:9
5
作者 王艳辉 汪明朴 洪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3-35,共3页
综述了Cu-9Ni-6Sn合金的组织特征与强化机理,着重叙述了添加Mn对合金性能的改进,并介绍了合金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cu-9Ni-6Sn合金 铜镍锡合金 组织特征 强化机理 MN 铜基弹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补偿和PSO-BP神经网络的Ti-2.7Cu合金本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万鹏 王克鲁 +2 位作者 鲁世强 陈虚怀 周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3-119,共7页
采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Ti-2.7Cu合金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研究其在变形温度740~890℃,应变速率0.001~10s^(-1)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并在Arrhenius型双曲正弦函数方程基础上引入应变量构建了基于应变补偿的本构模型,... 采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Ti-2.7Cu合金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研究其在变形温度740~890℃,应变速率0.001~10s^(-1)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并在Arrhenius型双曲正弦函数方程基础上引入应变量构建了基于应变补偿的本构模型,同时构建了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本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合金的流变应力对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较为敏感,变形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减小都会使流变应力降低;在高温和低应变速率条件下,流变曲线大多呈现稳态流动特征。经过误差计算得出,基于应变补偿的本构模型,预测值偏差在15%以内的数据点占85.28%;采用PSO-BP神经网络建立的本构模型,预测值偏差在15%以内的数据点占96.67%,PSO-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能准确预测Ti-2.7Cu合金的高温流变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2.7Cu合金 热变形行为 本构模型 应变补偿 PSO-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32Ni-0.57Si-0.05P合金热压缩变形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龙永强 刘平 +2 位作者 刘勇 陈乃录 潘健生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3-717,723,共6页
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上,对Cu-2.32Ni-0.57Si-0.05P合金在应变速率为0.01~5s-1、变形温度为600~800℃、最大变形程度为60%条件下,进行恒温压缩模拟实验研究.分析了实验合金在高温变形时的流变应力、应变速率及变形温度之间的关... 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上,对Cu-2.32Ni-0.57Si-0.05P合金在应变速率为0.01~5s-1、变形温度为600~800℃、最大变形程度为60%条件下,进行恒温压缩模拟实验研究.分析了实验合金在高温变形时的流变应力、应变速率及变形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变形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计算了合金高温热压缩变形时的应力指数n、应力参数α、结构因子A以及平均热变形激活能Q.结果表明:合金的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提高而增大.热变形过程的流变应力可用双曲正弦本构关系来描述.当变形温度高于750℃时,合金流变曲线呈现出明显的动态再结晶特征,合金显微组织为完全的动态再结晶组织.合金的热加工宜在应变速率为0.1~1s-1、温度为700~800℃范围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缩变形 cu-2.32Ni-0.57Si-0.05P合金 变形激活能 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Cu-2.05%Sn-1.05%Al合金耐海水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罗兵辉 柏振海 赵楠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3-25,共3页
研究了Cu -2 .0 5%Sn -1 .0 5%Al合金在流动海水中的腐蚀性能。实验包括失重率的测定 ,利用XRD、EDX对表面氧化物及铜绿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及SEM等手段对腐蚀试样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 ,表层形成了Cu2 O、Al2 O3铜绿等物质 ,铜绿主要... 研究了Cu -2 .0 5%Sn -1 .0 5%Al合金在流动海水中的腐蚀性能。实验包括失重率的测定 ,利用XRD、EDX对表面氧化物及铜绿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及SEM等手段对腐蚀试样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 ,表层形成了Cu2 O、Al2 O3铜绿等物质 ,铜绿主要由Cu46 Cl2 4(OH) 6 8·(H2 O) 4 组成。点蚀不严重 ,少量分离的点蚀可能是在Cu2 O膜不连续处或裂纹等处形成。腐蚀速率为 0 .0 1 2 5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 cu-2.05%Sn-1.05%Al 合金 耐海水腐蚀性能 氧化物保护膜 铜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对热挤压态Cu-15Ni-8Sn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赵超 李道喜 +2 位作者 罗保民 罗宗强 张卫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1-147,共7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Ti元素对挤压态Cu-15Ni-8Sn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含量的增加,合金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均逐渐提高,但伸长率下降。在挤压比为17,挤压温度为90...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Ti元素对挤压态Cu-15Ni-8Sn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含量的增加,合金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均逐渐提高,但伸长率下降。在挤压比为17,挤压温度为900℃时,添加0.02%(质量分数,下同)Ti促进γ相析出,显著细化再结晶晶粒。Ti含量达到0.3%时,少量针状Ni_3Ti相产生,减弱了γ相对再结晶晶粒长大的抑制作用。当Ti含量增至0.5%时,大量针状Ni_3Ti相析出又使得再结晶晶粒的细化效果增强,但粗大Ni_3Ti相严重恶化合金塑性。Ti含量为0.3%时,热挤压态合金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875MPa,屈服强度为713MPa,伸长率为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cu-15NI-8SN合金 热挤压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3.0Ni-0.75Si合金时效析出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柳瑞清 谢伟滨 +2 位作者 黄国杰 张建波 邱光斌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4-128,共5页
为研究Cu-3.0Ni-0.75Si合金时效过程中沉淀相的析出与长大规律,及其对合金硬度的影响,采用涡流电导仪和布氏硬度计分别测量合金的电导率和硬度,根据导电率与新相析出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合金的时效析出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350℃下时效,... 为研究Cu-3.0Ni-0.75Si合金时效过程中沉淀相的析出与长大规律,及其对合金硬度的影响,采用涡流电导仪和布氏硬度计分别测量合金的电导率和硬度,根据导电率与新相析出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合金的时效析出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350℃下时效,合金硬度随时效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趋于平缓;在450℃、550℃下时效,合金硬度随时效时间的增加快速上升,到达峰值后缓慢下降;时效温度越高,合金硬度峰值越低,但硬度达到峰值所需的时间越短.温度一定,随时效时间的增加,合金电导率在时效初期快速升高,至峰值后趋于平缓.根据Cu-3.0Ni-0.75Si合金在450℃时效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通过Avrami方程推导出相应的相变动力学方程及电导率方程分别为f=1-exp(-0.052 2t0.717 61)和σ=15.2+16.3[1-exp(-0.052 2t0.717 61)],采用相关系数检验法及F检验法对电导率方程的可信性进行检验,结果说明时效析出动力学方程和电导率方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对比由电导率经验方程得出的电导率理论值与测量得出的实验值,该理论值与实验值有良好的吻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3.0Ni-0.75Si合金 时效 电导率 相变动力学 电导率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Cu-9Ni-6Sn合金的时效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津文 叶仲屏 +1 位作者 曾跃武 李志章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2000年第2期69-73,共5页
本文对机械合金化法制备的 Cu-9Ni-6Sn合金的时效过程研究后发现 ,时效时发生调幅分解的临界温度为 4 0 0 -4 50℃。时效前施加一定冷形变量能够加速合金时效强化过程的进程 ,而且还提高了时效后硬度值。
关键词 机械合金 cu-9Ni-6Sn合金 时效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6Zn-1Cu-0.3Mn镁合金的半固态组织演变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晓锋 张乔乔 +2 位作者 马亚杰 魏浪浪 杨剑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441-3447,共7页
采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法,研究了重熔温度和等温时间对Mg-6Zn-1Cu-0.3Mn镁合金半固态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保温30min或在585℃保温不同时间的球化演变过程中,Mg-6Zn-1Cu-0.3Mn合金中球状组织的平均尺寸、形状因子均先减... 采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法,研究了重熔温度和等温时间对Mg-6Zn-1Cu-0.3Mn镁合金半固态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保温30min或在585℃保温不同时间的球化演变过程中,Mg-6Zn-1Cu-0.3Mn合金中球状组织的平均尺寸、形状因子均先减小后增大,且固相率明显下降;晶界和亚晶界共同提供了溶质原子的扩散通道和液相相互渗透的路径,晶粒内部的溶质原子Zn、Cu和Mn富集区和枝晶壁搭接处形成了高溶质浓度的小"液池";当保温温度超过585℃或时间超过30 min时,颗粒易于粗化,其粗化符合Ostwald熟化机制。适合Mg-6Zn-1Cu-0.3Mn合金的半固态等温处理工艺为585℃×30 min,其颗粒平均尺寸、形状因子和固相率分别为29.91μm、1.09和47.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6Zn-1cu-0.3Mn镁合金 半固态组织 半固态等温热处理 球化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固态等温热处理对Mg-7Zn-1Cu-0.3V镁合金非枝晶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晓锋 魏浪浪 +3 位作者 杨剑桥 张乔乔 尚文涛 李旭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4116-14121,共6页
本工作采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法研究了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Mg-7Zn-1Cu-0.3V镁合金半固态非枝晶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固态等温热处理能将Mg-7Zn-1Cu-0.3V合金的原始树枝晶组织转变为半固态非枝晶组织,最终得到细小、圆整且分布均... 本工作采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法研究了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Mg-7Zn-1Cu-0.3V镁合金半固态非枝晶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固态等温热处理能将Mg-7Zn-1Cu-0.3V合金的原始树枝晶组织转变为半固态非枝晶组织,最终得到细小、圆整且分布均匀的球状颗粒。延长等温时间或升高保温温度有利于非枝晶组织的分离球化;但当保温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时,半固态颗粒会出现合并及长大现象,其主要演变符合Ostwald熟化机制。在整个等温热处理过程中,半固态组织演变主要经历了初始粗化、组织分离及球化、颗粒合并及熟化三个阶段。Mg-7Zn-1Cu-0.3V合金的最佳等温热处理工艺为:保温温度580℃,保温时间35 min。在该条件下得到的非枝晶颗粒平均尺寸、固相率及形状因子分别为33.25μm、45%及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7Zn-1cu-0.3V镁合金 半固态等温热处理 非枝晶组织 组织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15Cu-15Ni真空钎焊TiAl合金 被引量:10
14
作者 韩明 康慧 曲平 《航天制造技术》 2004年第4期22-24,32,共4页
在钎焊温度950℃,钎焊时间8~30min条件下,对TiAl/Ti-15Cu-15Ni/TiAl进行了真空钎焊试验,借助SEM、EDS分析和三元相图,探讨了界面微观组织结构,并通过拉伸试验评价了接头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界面反应层由柱状两相区、网状析出区、过渡... 在钎焊温度950℃,钎焊时间8~30min条件下,对TiAl/Ti-15Cu-15Ni/TiAl进行了真空钎焊试验,借助SEM、EDS分析和三元相图,探讨了界面微观组织结构,并通过拉伸试验评价了接头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界面反应层由柱状两相区、网状析出区、过渡区、残余钎料区组成。在950℃,15min条件下,接头拉伸强度最高达到295MPa,保温时间延长或缩短,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钎焊 TIAL合金 钎料 界面微观结构 拉伸强度 Ti-15cu-15N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变质对Al-13.0Si-4.5Cu-1.0Mg-2.0N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灿 雷远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19年第1期33-36,共4页
为提高Al-Si-Cu-Mg-Ni合金的室温和高温拉伸性能,研究了Sr添加量对二元共晶Al-Si合金组织的影响,及其对T6态Al-13.0Si-4.5Cu-1.0Mg-2.0Ni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r含量的增加,共晶Si变质效果增强,但其含量过高时会... 为提高Al-Si-Cu-Mg-Ni合金的室温和高温拉伸性能,研究了Sr添加量对二元共晶Al-Si合金组织的影响,及其对T6态Al-13.0Si-4.5Cu-1.0Mg-2.0Ni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r含量的增加,共晶Si变质效果增强,但其含量过高时会粗化α-Al晶粒,降低合金性能;添加Sr质量分数为0.06%时,二元共晶Al-Si合金的变质效果最佳.添加质量分数0.06%Sr的T6态Al-13.0Si-4.5Cu-1.0Mg-2.0Ni合金,其共晶Si球化程度较高,且分布更加均匀弥散,合金的高温拉伸性能可达128MPa;在保证合金高温拉伸性能的同时,室温拉伸性能相比于添加0.04%Sr的合金提高到30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共晶Al-Si合金 Al-13.0Si-4.5cu-1.0Mg-2.0Ni合金 SR变质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偏晶Cu-40wt%Pb合金的均质化凝固
16
作者 郝维新 杨根仓 +3 位作者 谢辉 樊建峰 达道安 王小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7期90-92,86,共4页
利用电磁模拟微重力和深过冷的方法,对过偏晶 Cu-40wt%Pb 合金的凝固组织进行了研究。比较了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凝固组织与常规凝固条件下的凝固组织,结果表明:采用电磁模拟微重力方法的凝固过程中没有出现 Stocks 沉积效应,得到的凝... 利用电磁模拟微重力和深过冷的方法,对过偏晶 Cu-40wt%Pb 合金的凝固组织进行了研究。比较了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凝固组织与常规凝固条件下的凝固组织,结果表明:采用电磁模拟微重力方法的凝固过程中没有出现 Stocks 沉积效应,得到的凝固组织中 Pb 颗粒均匀地分布在 Cu 基体上;而采用深过冷方法获得的凝固组织中,过冷度在40~80K 区间内 Pb 以纤维和颗粒的形式均匀分布在 Cu 基体上,并随过冷度的增加其分布的不均匀性亦增加。当过冷度超过80K时,第二相的重力沉积明显增加,并随过冷度的增加凝固组织中出现了与常规条件凝固一样的分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40wt%Pb合金 过偏晶合金 电磁模拟 微重力 深过冷 均质化凝固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5.0Zn-3.0Mg-1.0Cu-0.1Zr合金的淬火敏感性
17
作者 雷越 刘胜胆 +2 位作者 李东锋 韩素琦 张新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01-2307,共7页
通过分级淬火的方法确定Al-5.0Zn-3.0Mg-1.0Cu-0.1Zr合金的时间-温度-性能(TTP)曲线,并结合7050及7085合金考察成分对淬火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l-5.0Zn-3.0Mg-1.0Cu-0.1Zr合金T76状态的TTP曲线鼻尖温度为325℃,临界时间为1.554 ... 通过分级淬火的方法确定Al-5.0Zn-3.0Mg-1.0Cu-0.1Zr合金的时间-温度-性能(TTP)曲线,并结合7050及7085合金考察成分对淬火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l-5.0Zn-3.0Mg-1.0Cu-0.1Zr合金T76状态的TTP曲线鼻尖温度为325℃,临界时间为1.554 s,99.5%的TTP曲线保温时间为100 s,合金的淬火敏感区间为200~410℃;该合金在等温保温过程中析出η相,消耗Zn和Mg,降低合金的过饱和程度,削弱后续时效强化的效果;合金时效后,在这些η相周围形成无沉淀析出区;Al-5.0Zn-3.0Mg-1.0Cu-0.1Zr合金具有较低的淬火敏感性,该合金淬火冷却速度可以选择介于7050合金冷却速度与7085合金冷却速度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5.0Zn-3.0Mg-1.0cu-0.1Zr合金 淬火敏感性 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宽滞后Cu-13.5Al-2.5Mn-1.36Zn合金的晶体结构分析
18
作者 董桂霞 马晓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2-154,157,共4页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Cu-13.5Al-2.5Mn-1.36Zn合金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合金的亚结构与常见的18R及2H马氏体中的堆垛层错及孪晶条纹有很大的不同。在这种合金的马氏体变体中,可至少观察到两种面缺陷以相近的密度分布,...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Cu-13.5Al-2.5Mn-1.36Zn合金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合金的亚结构与常见的18R及2H马氏体中的堆垛层错及孪晶条纹有很大的不同。在这种合金的马氏体变体中,可至少观察到两种面缺陷以相近的密度分布,合金中各变体以多种形式进行协作,不同变体的内部亚结构相差很大,且有些变体在界面处以相当牢固的方式进行连接。以上这些结构特征可能与该合金的高逆相变温度及宽相变滞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13.5Al-2.5Mn-1.36Zn合金 相变温度 相变滞后 晶体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装饰用Cu-Zn合金的表面钝化与耐蚀性能
19
作者 宋旭 周宏桥 +1 位作者 罗智敏 田志峰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4-78,共5页
为解决建筑装饰用Cu-Zn合金耐蚀性和环保问题,运用缓蚀剂和稀土钝化方式对其处理。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BTA和CeCl3复配方案下Cu-24Zn合金的钝化工艺,并对比分析了单一BTA方案和钝化液中添加KI和OP-10方案下钝化膜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 为解决建筑装饰用Cu-Zn合金耐蚀性和环保问题,运用缓蚀剂和稀土钝化方式对其处理。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BTA和CeCl3复配方案下Cu-24Zn合金的钝化工艺,并对比分析了单一BTA方案和钝化液中添加KI和OP-10方案下钝化膜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正交极差分析结果优化得到的Cu-24Zn合金的钝化工艺参数为A3B1C2D3,即温度65℃、BTA浓度0.1 g/L、时间70 min、CeCl3浓度6 g/L,此优化钝化工艺下处理的Cu-24Zn合金的耐腐蚀性能相较于商用Cu-24Zn合金大幅提升;方案乙中的BTA和CeCl3复配比单一BTA钝化液可以得到更好的钝化效果,且继续向上述正交试验优化方案钝化液中添加KI和OP-10形成的方案丙可以进一步提升Cu-24Zn合金的耐蚀性;经方案丙钝化的Cu-24Zn合金表面形成的致密复合转化膜可以极大提升Cu-24Zn合金的耐蚀性能,且可以起到抑制色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4Zn合金 建筑装饰 正交试验 钝化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铍铜带材Cu-2.7Be在高温时效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 被引量:3
20
作者 关雍 朱戴博 +2 位作者 韩坦 刘楚明 余海军 《矿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6-149,共4页
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检测设备研究了冷轧态Cu-2.7Be合金在高温时效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并探讨了γ'与基体的位向关系。结果表明,合金在高温时效过程中伴随着回复、再结晶行为;合金在400℃时效时基... 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检测设备研究了冷轧态Cu-2.7Be合金在高温时效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并探讨了γ'与基体的位向关系。结果表明,合金在高温时效过程中伴随着回复、再结晶行为;合金在400℃时效时基体发生了局部再结晶,并产生了圆盘状的γ';在400℃时效100 s后,基体的[200]α与γ'相的[100]γ'之间的夹角为6°;在550℃时效5 min后,椭圆状的γ'相与周围基体的位向关系为[111]α∥[011]γ'和(101)α∥(011)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铍铜带材 cu-2.7be 高温时效 微观组织 相变 位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