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颗粒包覆纳米SiC粉体的相分散性能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锐 高濂 +1 位作者 虞玲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59-1062,共4页
选用工业生产的纳米SiC粉料;利用歧化反应原理,分解出Cu颗粒,并与纳米SiC颗粒组成分散均匀的复合粉体;SEM和Auger电子探针形貌显示复合粉体颗粒呈球形;EDS、AES等检测结果表明,金属Cu颗粒包覆在纳米SiC颗料表面,从而使两相在纳米尺度范... 选用工业生产的纳米SiC粉料;利用歧化反应原理,分解出Cu颗粒,并与纳米SiC颗粒组成分散均匀的复合粉体;SEM和Auger电子探针形貌显示复合粉体颗粒呈球形;EDS、AES等检测结果表明,金属Cu颗粒包覆在纳米SiC颗料表面,从而使两相在纳米尺度范围内保持理想的均匀分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颗粒 包覆 纳米SIC粉体 相分散性能 歧化反应 碳化硅 纳米陶瓷 复合材料 金属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颗粒和条纹表面织构的协同作用对摩擦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吉 邵天敏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25,30,共7页
利用电加工的方法在45钢表面制备了宽度为150μm,深度为30μm的条纹织构,在SRV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具有不同织构面积率的试样进行了摩擦磨损性能试验,分别考察了在纯液体石蜡和添加Cu颗粒液体石蜡润滑条件下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和磨... 利用电加工的方法在45钢表面制备了宽度为150μm,深度为30μm的条纹织构,在SRV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具有不同织构面积率的试样进行了摩擦磨损性能试验,分别考察了在纯液体石蜡和添加Cu颗粒液体石蜡润滑条件下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和磨损情况,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研究了表面织构与Cu颗粒协同作用对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摩擦过程中,Cu颗粒能够改善摩擦磨损性能,而条纹织构的存在一方面增大了摩擦,但同时也起到了容纳磨屑的作用。条纹织构对摩擦因数的影响和织构面积率以及施加的载荷有关。在较大载荷下,二者的协同作用能有效的降低摩擦因数。在实验初期,添加0.2%Cu颗粒液体石蜡润滑条件下,当载荷为300 N时,织构面积率为15%的表面平均摩擦因数比原始表面降低约13.5%;而当载荷为500 N时,织构面积率为30%的表面的平均摩擦因数比原始表面降低约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颗粒 条纹织构 协同作用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纳米颗粒的晶格畸变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晓红 魏智强 +2 位作者 汪宝珍 刘立刚 王晓云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3-87,共5页
采用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技术成功地制备了Cu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选区电子衍射(SAED)、BET氮吸附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和粒度等特征进行了表征分析,并计算了其不同晶面的晶格... 采用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技术成功地制备了Cu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选区电子衍射(SAED)、BET氮吸附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和粒度等特征进行了表征分析,并计算了其不同晶面的晶格参数。结果表明:Cu纳米颗粒为fcc晶态结构,晶格畸变表现为晶格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纳米颗粒 粒度 晶格常数 晶格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界面上Gibbs膜反应技术制备CuS颗粒膜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平伟 高濂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92-796,共5页
报告了一种利用Gibbs膜反应制备颗粒膜的技术.在制备CuS颗粒膜过程中,出现了棒状CuS纳米晶体的奇异现象.用透射电镜(TEM)、电子衍射(ED)和能量色散谱(EDS)等实验手段对所得CuS颗粒膜和棒状CuS纳米晶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对棒状CuS... 报告了一种利用Gibbs膜反应制备颗粒膜的技术.在制备CuS颗粒膜过程中,出现了棒状CuS纳米晶体的奇异现象.用透射电镜(TEM)、电子衍射(ED)和能量色散谱(EDS)等实验手段对所得CuS颗粒膜和棒状CuS纳米晶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对棒状CuS纳米晶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界面 Gibbs膜反应技术 cuS颗粒 棒状cuS纳米晶 硫化铜 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度分布对Cu包覆SiC颗粒相分布均匀性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锐 高濂 +1 位作者 虞玲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311-1314,共4页
利用歧化反应原理,在SiC颗粒表面包覆金属Cu.通过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粒度分布对Cu包覆SiC颗粒相分布均匀性的影响.SiC颗粒的粒度分布范围过宽,Cu倾向于包覆在大颗粒表面而无法分散到细小颗粒表面.减小粒度分布范围,纳米SiC颗粒同样... 利用歧化反应原理,在SiC颗粒表面包覆金属Cu.通过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粒度分布对Cu包覆SiC颗粒相分布均匀性的影响.SiC颗粒的粒度分布范围过宽,Cu倾向于包覆在大颗粒表面而无法分散到细小颗粒表面.减小粒度分布范围,纳米SiC颗粒同样能被Cu均匀包覆.应当控制纳米SiC颗粒在一个较小的分布范围,以保证理想的Cu包覆效果和两相分散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包覆SiC颗粒 表面包覆 分散均匀性 粒度分布 歧化反应 碳化硅 陶瓷颗粒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FeNi@C/Cu纳米颗粒制备及除油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志杰 王福春 +2 位作者 王馨月 张超超 刘泰奇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4-290,共7页
为了处理港口码头薄油膜污染,在氩/氢气氛下利用电弧法制备Fe0.64Ni0.36为主相的合金纳米产物,采用水热法和高温碳化法制备碳包覆的核壳磁性FeNi@C/Cu复合纳米颗粒.对合金粒子以及碳包覆后的复合纳米颗粒进行表征及性能检测.结果表明:F... 为了处理港口码头薄油膜污染,在氩/氢气氛下利用电弧法制备Fe0.64Ni0.36为主相的合金纳米产物,采用水热法和高温碳化法制备碳包覆的核壳磁性FeNi@C/Cu复合纳米颗粒.对合金粒子以及碳包覆后的复合纳米颗粒进行表征及性能检测.结果表明:FeNi合金纳米粒子呈球状,500℃下制得的粒子饱和磁化强度最高,可以达到101.09 A·m2/kg,比常温下制备的粒子提升16.0%.利用FeNi@C/Cu复合纳米颗粒对煤油、柴油与机油的除油能力分别为3.18、3.43和3.46 g/g,表明FeNi@C/Cu复合纳米颗粒具有良好除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i合金纳米粒子 FeNi@C/cu复合纳米颗粒 电弧法 磁性能 水热法 高温碳化法 包覆 除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Fe_(73.5)Cu_1Nb_3Si_(13.5)B_9颗粒/丁基橡胶复合膜的压磁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蒋达国 黄坚革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2-85,共4页
以纳米Fe73.5Cu1Nb3Si13.5B9颗粒为磁性增强材料,以丁基橡胶为基体,采用模压成型法制备了复合膜,并研究了其压磁性能。结果表明:在交流电频率较低时,该复合膜具有优良的压磁特性,但其重复性和温度稳定性误差较大;当压应力不变时,其电阻... 以纳米Fe73.5Cu1Nb3Si13.5B9颗粒为磁性增强材料,以丁基橡胶为基体,采用模压成型法制备了复合膜,并研究了其压磁性能。结果表明:在交流电频率较低时,该复合膜具有优良的压磁特性,但其重复性和温度稳定性误差较大;当压应力不变时,其电阻、电抗、阻抗、电阻变化幅度、电抗变化幅度和阻抗变化幅度都随着交流电频率的升高而减小;当交流电频率不变时,其电抗、阻抗随着压应力的增大而减小,而电阻、电阻变化幅度、电抗变化幅度和阻抗变化幅度随着压应力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73.5cu1Nb3Si13.5B9颗粒 丁基橡胶 复合膜 压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沉积的ZnO∶Cu纳米颗粒的制备及高效光催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罗凯怡 袁欢 +6 位作者 刘禹彤 张嘉羲 张秋平 王笑乙 胡文宇 李靖 徐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19,共7页
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了Ag沉积的ZnO∶Cu纳米颗粒。XRD和SEM结果表明,Cu掺入后ZnO纳米颗粒的晶粒尺寸有所减小,但颗粒分散性得到改善。XPS谱的分析表明,Cu在样品中以Cu^2+和Cu^+的形式共存。结合PL光谱分析,认为Cu^2+和Cu+间的能级... 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了Ag沉积的ZnO∶Cu纳米颗粒。XRD和SEM结果表明,Cu掺入后ZnO纳米颗粒的晶粒尺寸有所减小,但颗粒分散性得到改善。XPS谱的分析表明,Cu在样品中以Cu^2+和Cu^+的形式共存。结合PL光谱分析,认为Cu^2+和Cu+间的能级跃迁是引起蓝光发射的重要因素。UV-vis光谱显示掺铜明显提高了Ag-ZnO复合体系对可见光的吸收。分别在模拟太阳光和紫外光下降解亚甲基蓝(MB),测试样品的光催化性能。分析认为,Cu离子与Ag/ZnO异质结之间的协同作用能促进光催化反应的进行,与掺5%(摩尔分数,下同)Cu的Ag-ZnO纳米颗粒相比,微量掺杂0.2%Cu的Ag-ZnO样品在形貌、光学性能等方面更具优势,因此表现出更优异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cu纳米颗粒 Ag/ZnO异质结 高分子网络凝胶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包覆Cu纳米颗粒对Na_(2)SO_(4)·10H_(2)O相变纳米流体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柳馨 陈凤兰 +2 位作者 于鹏程 汪长安 铁生年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524-4531,共8页
本文探讨了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质量分数(1.0%、1.5%、2.0%、3.5%和5.0%)C包覆Cu纳米颗粒对芒硝基相变纳米流体流变行为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剪切速率(39.91~140 s^(-1))及不同温度(35~50℃)下测量C包覆Cu纳米颗粒相变纳米流体的黏度。结果... 本文探讨了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质量分数(1.0%、1.5%、2.0%、3.5%和5.0%)C包覆Cu纳米颗粒对芒硝基相变纳米流体流变行为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剪切速率(39.91~140 s^(-1))及不同温度(35~50℃)下测量C包覆Cu纳米颗粒相变纳米流体的黏度。结果表明,通过水热法成功制备出C包覆Cu纳米颗粒。在35℃下C包覆Cu纳米颗粒质量分数为1.0%的纳米流体样品和35、40℃下质量分数为1.5%的样品表现出牛顿流体行为,而在其他温度下则表现出非牛顿流体行为。当C包覆Cu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增加至2.0%、3.5%和5.0%时,样品表现出非牛顿流体行为,符合幂律模型。同时研究芒硝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热性能,复合相变纳米流体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和较低的过冷度,且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能材料 C包覆cu纳米颗粒 芒硝基相变纳米流体 黏度 潜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颗粒低温烧结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俊龙 徐杨 +2 位作者 赵雪龙 王英辉 Tadatomo Suga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24,I0003,I0004,共14页
金属纳米材料因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以及能够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烧结,是功率器件在高温高压高频等工作环境下服役所需的关键电子封装材料之一.文中对应用于功率器件封装领域的铜颗粒实现烧结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阐明了目前通过铜颗粒烧结... 金属纳米材料因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以及能够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烧结,是功率器件在高温高压高频等工作环境下服役所需的关键电子封装材料之一.文中对应用于功率器件封装领域的铜颗粒实现烧结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阐明了目前通过铜颗粒烧结技术实现低温键合的研发背景.从铜颗粒烧结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和还原方法等关键影响因素出发,讨论、归纳了基于不同烧结机理的低温烧结铜颗粒材料接头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此外,介绍了铜颗粒烧结技术在贴片封装和全铜互连领域中应用的优良特性.通过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铜烧结材料仍然受到氧化问题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在接头性能的精准调控方面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cu颗粒 低温键合 全铜互连 功率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役条件对内生颗粒增强复合钎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邰枫 郭福 +1 位作者 马立民 韩孟婷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84,共4页
内生法制备复合钎料被认为是提高无铅钎料性能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基体钎料的综合性能,试验采用内生均匀分布的Cu6Sn5颗粒作为增强相,以Sn-3.5Ag共晶钎料作为基体,制成内生Cu6Sn5颗粒增强的SnAg基复合钎料.研究了服役条件下内生Cu6Sn5... 内生法制备复合钎料被认为是提高无铅钎料性能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基体钎料的综合性能,试验采用内生均匀分布的Cu6Sn5颗粒作为增强相,以Sn-3.5Ag共晶钎料作为基体,制成内生Cu6Sn5颗粒增强的SnAg基复合钎料.研究了服役条件下内生Cu6Sn5颗粒增强复合钎料的显微组织和抗剪强度,对复合钎料钎焊接头的断裂方式及增强相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再流及时效的进行,复合钎料内部Cu6Sn5颗粒的形貌及尺寸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复合钎料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复合钎料钎焊接头的变形方式主要受滑移带控制,内生Cu6Sn5颗粒增强相可以起到阻碍滑移带扩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cu6Sn5颗粒 复合钎料 再流 时效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P_(max)不变条件下Cu/WC_P复合材料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一博 郭荣鑫 +4 位作者 夏海廷 颜峰 刘国寿 张玉波 肖林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3-146,150,共5页
通过粉末冶金热压烧结制备不同碳化钨(WC_P)含量(3vol%、9%和15vol%)的Cu/WC_P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控制P_(max)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研究了应力比(R=0.1、0.3和0.5)对Cu/WC_P颗粒增强复合材料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应力比R的增... 通过粉末冶金热压烧结制备不同碳化钨(WC_P)含量(3vol%、9%和15vol%)的Cu/WC_P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控制P_(max)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研究了应力比(R=0.1、0.3和0.5)对Cu/WC_P颗粒增强复合材料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应力比R的增加,Cu/WC_P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逐步降低,疲劳寿命逐步增加。随着应力比R的增大,疲劳裂纹断口的塑性断裂越来越明显,裂纹尖端钝化越显著,且粗糙程度和二次裂纹数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cu/WCp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应力比 裂纹扩展速率 断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及氧化铜纳米颗粒对浮萍、藻类的毒性效应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莹 楚梦玮 +3 位作者 刘洋 刘若晴 段文焱 仇浩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65,共10页
由于大量的生产和使用,铜及氧化铜纳米颗粒不可避免地被排放到环境当中。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纳米颗粒对其造成的损伤及在其体内的积累很可能会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传递,从而威胁生态系统乃至人类健康。因此,本文就现... 由于大量的生产和使用,铜及氧化铜纳米颗粒不可避免地被排放到环境当中。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纳米颗粒对其造成的损伤及在其体内的积累很可能会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传递,从而威胁生态系统乃至人类健康。因此,本文就现有研究中铜及氧化铜纳米颗粒对2类重要水生植物(即浮萍、藻类)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理进行了总结。通过分析发现纳米颗粒的浓度、粒径以及暴露体系的pH值、溶解性有机质、温度和紫外线等环境因素均能影响铜及氧化铜纳米颗粒的毒性效应。据此提出今后相关研究中需更加关注水生植物对铜、氧化铜纳米颗粒及Cu^2+的吸收及积累情况,以及区分纳米颗粒本身及Cu^2+的毒性贡献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深入了解铜及氧化铜纳米颗粒对浮萍、藻类的致毒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颗粒(cu NPs) 氧化铜纳米颗粒(cuO NPs) 浮萍 藻类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射线束在TiO_2纳米管上负载铜颗粒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14
作者 梁宏 廖斌 +3 位作者 吴先映 马芙蓉 张旭 刘安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580,共5页
采用阳极氧化法在钛金属表面制备出致密有序的TiO2纳米管阵列,利用紫外光和电子束辐照沉积技术分别在其上沉积铜纳米颗粒以提高其光电性能.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两种不同技术制备的TiO2纳米管阵列负载纳米铜结构的表面形貌.研究比较... 采用阳极氧化法在钛金属表面制备出致密有序的TiO2纳米管阵列,利用紫外光和电子束辐照沉积技术分别在其上沉积铜纳米颗粒以提高其光电性能.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两种不同技术制备的TiO2纳米管阵列负载纳米铜结构的表面形貌.研究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样品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下的光电效应,并讨论不同浸泡溶液浓度对其光电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纳米管 cu纳米颗粒 射线束沉积技术 光电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铜/石蜡复合相变蓄热材料的导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吴淑英 汪南 +1 位作者 朱冬生 肖松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106,112,共4页
采用HotDisk热分析仪测试了Cu/石蜡体系在不同纳米颗粒质量分数、温度和热循环次数下的导热系数。研究表明,Cu/石蜡体系的固、液态导热系数随纳米Cu颗粒含量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温度变化对相变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当温度升高... 采用HotDisk热分析仪测试了Cu/石蜡体系在不同纳米颗粒质量分数、温度和热循环次数下的导热系数。研究表明,Cu/石蜡体系的固、液态导热系数随纳米Cu颗粒含量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温度变化对相变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当温度升高至相变温度区间时,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急剧增加;复合材料在经历100次热循环后,材料的导热系数值仍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u颗粒 石蜡 导热系数 相变蓄热材料(P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设备无铅焊点的热疲劳评估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
16
作者 景博 胡家兴 +3 位作者 黄以锋 汤巍 盛增津 董佳岩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5-40,共6页
随着电子器件的广泛应用,其表现出了较高的故障率,而热疲劳是表面贴装器件焊点失效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无铅焊点热可靠性研究,着重阐述了钎料Ag含量、焊点微观组织结构演变以及温度循环参数对无铅焊点寿命的影响,最后,论述... 随着电子器件的广泛应用,其表现出了较高的故障率,而热疲劳是表面贴装器件焊点失效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无铅焊点热可靠性研究,着重阐述了钎料Ag含量、焊点微观组织结构演变以及温度循环参数对无铅焊点寿命的影响,最后,论述了无铅焊点热可靠性研究在微观方面的发展趋势,以及在焊点物理失效模型建立和特征损伤参量提取等方面存在的研究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焊点 Ag含量 温度循环 金属间化合物 Ag3cu颗粒 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法生产电工用铜杆的组织转变过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江海涛 徐辉 +1 位作者 蔡正旭 刘建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0-32,共3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机分析并研究了SCR4500生产线上铜杆的组织和性能转变。结果表明,铜杆经过多道次的轧制变形,组织发生明显变化。铜杆的晶粒尺寸随着轧制过程的进行,发生了明显的细化,晶粒尺寸达到20μm;SEM组织观察...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机分析并研究了SCR4500生产线上铜杆的组织和性能转变。结果表明,铜杆经过多道次的轧制变形,组织发生明显变化。铜杆的晶粒尺寸随着轧制过程的进行,发生了明显的细化,晶粒尺寸达到20μm;SEM组织观察和拉伸断口分析表明,铜杆中存在Cu2O颗粒,对铜杆的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杆 晶粒尺寸 cu2O颗粒 SCR45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超亲油纤维膜的构筑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娄燕 郑龙珍 +6 位作者 郭赞如 熊乐艳 董泽民 肖婷 李雪妮 张楠 刘佳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144,147,共4页
在水溶液中,氧化石墨烯(GO)/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复合膜通过一个独特的自组装过程制备,随后在室温下,硼氢化钠溶液快速还原中,产生基质负载的导电性纤维膜。利用电解原理在导电性纤维膜表面上镀上一薄层Cu微纳米颗粒。在光滑的纤维... 在水溶液中,氧化石墨烯(GO)/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复合膜通过一个独特的自组装过程制备,随后在室温下,硼氢化钠溶液快速还原中,产生基质负载的导电性纤维膜。利用电解原理在导电性纤维膜表面上镀上一薄层Cu微纳米颗粒。在光滑的纤维骨架表面通过复合Cu微纳米颗粒构筑具有一定粗糙度的微纳米结构,同时在Cu微纳米颗粒表面修饰上低表面能的硬脂酸,制备具有超疏水-超亲油界面特性的复合材料,接触角到达153°,以实现高效油水分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膜 氧化石墨烯 cu微纳米颗粒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