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Zr-Al-Ti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及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鼎 董建峰 +1 位作者 程英亮 马国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共4页
制备出新型Cu46Zr46Al4Ti4块体非晶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其非晶态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方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非晶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Cu46Zr46-Al4Ti4样品为完全非晶,玻璃转变温度Tg... 制备出新型Cu46Zr46Al4Ti4块体非晶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其非晶态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方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非晶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Cu46Zr46-Al4Ti4样品为完全非晶,玻璃转变温度Tg、晶化温度Tx和过冷液相区ΔTx都有所降低,断裂强度提高了约11%。Cu46Zr46Al4Ti4的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1个数量级,电化学反应电阻Rt大大增加。分析表明,Ti通过抑制阴极过程从而降低了非晶合金的腐蚀速度,其机理可能是Ti的加入降低了活性阴极的面积或增加了氧的离子化过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r-al-ti块体非晶合金微合金化 压缩断裂强度 电化学 耐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元素对Cu_(60)Zr_(30)Ti_(10)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与显微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杨元政 仇在宏 +1 位作者 谢致薇 白晓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55-1160,共6页
用铜模吸铸法制备直径2~3mm的Cu60-xZr30Ti10M2(M=Mg、Al、Sn)系列非晶合金。用X射线衍射、差式扫描量热仪和硬度实验等研究它们的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与显微硬度。该系列非晶合金均表现出两级晶化行为。Cu60Zr30Ti10的玻璃转变... 用铜模吸铸法制备直径2~3mm的Cu60-xZr30Ti10M2(M=Mg、Al、Sn)系列非晶合金。用X射线衍射、差式扫描量热仪和硬度实验等研究它们的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与显微硬度。该系列非晶合金均表现出两级晶化行为。Cu60Zr30Ti10的玻璃转变温度为426.5℃,晶化起始温度为467.7℃,过冷液相区为41.2℃。添加Mg、Mo、Al对过冷液相区影响比较小,而添加Sn则使过冷液相区明显增大,达到51.6℃,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有较明显提高,热稳定性增强。Cu60Zr30Ti10非晶合金的显微硬度为HV594.3,添加2%(摩尔分数)的Mg、Mo和Al对显微硬度影响不大,而添加2%Sn(摩尔分数)却使显微硬度达到HV755.7,提高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60-xZr30Ti10M2合金 块体非晶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坯料纯度对Cu_(46)Zr_(42)Al_7Gd_5合金非晶形成能力与显微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谢致薇 胡美贤 +4 位作者 陈国栋 杨元政 陈先朝 白晓军 苏佳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30-1236,共7页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直径为3mm的Cu46Zr42Al7Gd5块体非晶合金;研究Cu坯料纯度对该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纯度较低的Cu坯料,分别以25%和50%的比例替代纯度较高的Cu坯料后,仍可制备直径为3mm的非晶态...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直径为3mm的Cu46Zr42Al7Gd5块体非晶合金;研究Cu坯料纯度对该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纯度较低的Cu坯料,分别以25%和50%的比例替代纯度较高的Cu坯料后,仍可制备直径为3mm的非晶态合金;当替代比例提高到75%或更高时,合金呈现完全晶态相;当替代比例为25%时,合金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69K,晶化温度为749K,过冷液相区为80K;当替代比例为50%时,合金的玻璃转化温度为684K,晶化温度为751K,过冷液相区为67K;两种替代比例(25%和50%)的合金经573K保温1h热处理后,仍然保持非晶态结构;当替代比例为25%时,合金经673和773K热处理后,合金由基体及弥散分布于其上的第二相组成,显微硬度明显提高;当替代比例为50%时,经673K处理后,合金由基体及不均匀弥散分布于其上的第二相组成,显微硬度有所提高,而经773K处理后,由第二相弥散分布于白色基体的白色区域和由细小白、灰两相混合组成的灰色区域组成,显微硬度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46Zr42Al7Gd5合金 块体非晶 晶化热处理 组织 硬度 纯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73-χ)Nb_4Hf_3Y_χB_(20)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志纯 龙志林 +4 位作者 李峰 彭建 危洪清 唐平 邵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3-528,共6页
采用微合金化技术,用铜模铸造法制备Fe-Hf-Nb-B-Y块体非晶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仪、差示量热扫描仪、扫描电镜、振动样品磁场仪和Instron万能材料试验机研究Fe-Hf-Nb-B-Y合金系的玻璃形成能力、软磁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Y部分替代F... 采用微合金化技术,用铜模铸造法制备Fe-Hf-Nb-B-Y块体非晶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仪、差示量热扫描仪、扫描电镜、振动样品磁场仪和Instron万能材料试验机研究Fe-Hf-Nb-B-Y合金系的玻璃形成能力、软磁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Y部分替代Fe能明显改善Fe73-xNb4-Hf3YxB20合金系的玻璃形成能力;x=0,1,2和3时对应合金的最大玻璃形成直径分别为2,3,4和3.5mm;Fe-Hf-Nb-B-Y块体非晶合金的饱和磁感应强度、矫顽力、弹性模量、弹性应变和压缩断裂强度分别为1.10~1.25T、3~6A/m、184~206GPa、1.6%~2.0%和3227~3484MPa。结合实验数据,初步讨论微合金化对Fe-Hf-Nb-B-Y合金系的玻璃形成能力、软磁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b-Hf-Y-B合金 块体非晶合金 合金化技术 玻璃形成能力 软磁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对Cu基非晶合金热加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张丹 邱克强 +1 位作者 任英磊 胡壮麒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9-163,共5页
为了提高Cu基非晶合金的热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采用铜模铸造法制备了直径为2 mm的Cu47Zr47-xAl6Nbx非晶合金.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计和电子万能试验机对Cu47Zr47-xAl6Nbx非晶合金的相组成、显微组织、热... 为了提高Cu基非晶合金的热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采用铜模铸造法制备了直径为2 mm的Cu47Zr47-xAl6Nbx非晶合金.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计和电子万能试验机对Cu47Zr47-xAl6Nbx非晶合金的相组成、显微组织、热力学参数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Nb元素可以提高Cu47Zr47-xAl6Nbx非晶合金的热加工和力学性能.Cu47Zr47Al6非晶合金的过冷液相区和断裂强度分别为53.5 K和1 528 MPa.当Nb元素的原子分数为2%时,Cu47Zr45Al6Nb2非晶合金具有最大的过冷液相区和断裂强度,且可以分别达到69.0 K和1 83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47Zr47-xAl6Nbx非晶合金 铜模铸造 合金化 Nb元素 热加工 力学性能 脆性断裂 断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