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吸附用竹基活性炭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炳杰 解强 +2 位作者 沙雨桐 刘金昌 梁鼎成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7-332,共16页
CO_(2)排放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吸附分离被视为CO_(2)捕集的有效途径之一,活性炭是常用的吸附剂。随着制备活性炭的优质原料煤资源日渐枯竭,以中国资源丰富的竹材制备竹基活性炭成为活性炭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系统综... CO_(2)排放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吸附分离被视为CO_(2)捕集的有效途径之一,活性炭是常用的吸附剂。随着制备活性炭的优质原料煤资源日渐枯竭,以中国资源丰富的竹材制备竹基活性炭成为活性炭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系统综述孔结构、表面化学等影响活性炭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机制,深入探讨活性炭组成、结构与CO_(2)吸附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重点梳理竹基活性炭孔调节与表面改性策略及成型工艺等重要工艺环节,总结CO_(2)吸附用竹基活性炭的制备与改性方法研究进展。同时,本文还明确当前CO_(2)吸附用竹基活性炭在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为推进竹基活性炭在CO_(2)捕集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基活性炭 CO_(2)吸附 孔调节 表面改性 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改性坡缕石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
2
作者 吴丽梅 栾奕 +3 位作者 王晓龙 唐宁 李甘宁 雷馨宇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88-1898,1938,共12页
坡缕石是一种含水富镁铝硅酸盐黏土矿物,具有独特的链层状晶体结构,在胶体、催化、吸附等众多领域表现出了优异的应用性能。本研究采用不同种类酸改性坡缕石,溶出八面体中阳离子的方式调控坡缕石结构,以Cu^(2+)作为目标污染物,采用静态... 坡缕石是一种含水富镁铝硅酸盐黏土矿物,具有独特的链层状晶体结构,在胶体、催化、吸附等众多领域表现出了优异的应用性能。本研究采用不同种类酸改性坡缕石,溶出八面体中阳离子的方式调控坡缕石结构,以Cu^(2+)作为目标污染物,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改性条件对坡缕石吸附Cu^(2+)的影响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_(2)吸附、固体核磁共振(NMR)和热重(TG)等测试对改性前后坡缕石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酸改性后的坡缕石杂质减少且微孔容积增大,对Cu^(2+)的吸附能力也显著提高。反应时间为120 min、反应温度为60℃、溶液pH值为7的盐酸改性坡缕石对Cu^(2+)吸附效果最佳,最大吸附量为70.64 mg/g。本研究结果对坡缕石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缕石 Cu^(2+) 吸附性能 改性 晶体结构 吸附条件 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改性对颗粒活性炭吸附Cu^(2+)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赵梅青 马子川 +2 位作者 张立艳 吴银素 张丽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0-113,共4页
采用KMnO4溶液在回流状态下对颗粒活性炭进行了改性。考察了KMnO4溶液浓度对Cu2+吸附率-pH曲线及pH的影响,并研究了KMnO4改性对颗粒活性炭吸附和解吸Cu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MnO4改性使颗粒活性炭对Cu2+吸附率-pH曲线及pH向低pH偏移... 采用KMnO4溶液在回流状态下对颗粒活性炭进行了改性。考察了KMnO4溶液浓度对Cu2+吸附率-pH曲线及pH的影响,并研究了KMnO4改性对颗粒活性炭吸附和解吸Cu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MnO4改性使颗粒活性炭对Cu2+吸附率-pH曲线及pH向低pH偏移。当KMnO4溶液浓度为0.03 mol/L时,改性颗粒活性炭效果最好;KMnO4改性提高了颗粒活性炭对Cu2+的吸附速率,使其投加量节省约3倍;Cu2+在改性及未改性活性炭上的吸附遵循Freund lich等温吸附方程,在相同Cu2+平衡浓度下,KMnO4改性活性炭对Cu2+的吸附量提高约2.7倍;使用0.35 mol/L的HC l溶液作解吸液,Cu2+从KMnO4改性活性炭上的解吸率为91.1%,而Cu2+从未改性活性炭上的解吸率仅为8.8%。KMnO4改性提高了颗粒活性炭从水中吸附重金属离子的能力,并促进了其解吸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改性 高锰酸钾 吸附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改性活性炭的表征及其吸附Cu^(2+)的性能 被引量:20
4
作者 丁春生 邹邦文 +1 位作者 缪佳 诸钱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16-2022,共7页
为提高活性炭对废水中Cu2+的去除效率,用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采用静置氧化/冷凝回流法对颗粒活性炭进行改性。采用BET,SEM,FT-IR和XRD等方法对改性活性炭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探讨改性活性炭投加量、pH、吸附时间、温度对吸附Cu2+的影... 为提高活性炭对废水中Cu2+的去除效率,用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采用静置氧化/冷凝回流法对颗粒活性炭进行改性。采用BET,SEM,FT-IR和XRD等方法对改性活性炭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探讨改性活性炭投加量、pH、吸附时间、温度对吸附Cu2+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Cu2+质量浓度为20 mg/L,投加量为5 g/L时,0.01KMnO4-GAC和0.03KMnO4-GAC对Cu2+的吸附去除率分别达到84%和95%,分别是GAC的1.20和1.36倍;吸附剂在5 g/L投加量时,180 min基本达到吸附平衡;3种吸附剂对Cu2+的吸附,随着pH的降低而减少;温度对活性炭吸附Cu2+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改性 高锰酸钾 吸附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改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0
5
作者 丁春生 彭芳 +2 位作者 黄燕 曾海明 徐召燃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5-138,143,共5页
以不同浓度的硝酸对活性炭进行改性,用BET氮吸附法和Boehm滴定法对改性前后的活性炭进行了表征,并比较了改性和未改性活性炭对模拟含铜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经过硝酸氧化改性的活性炭比表面积有所增大,含氧官能团总量明显增加,因... 以不同浓度的硝酸对活性炭进行改性,用BET氮吸附法和Boehm滴定法对改性前后的活性炭进行了表征,并比较了改性和未改性活性炭对模拟含铜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经过硝酸氧化改性的活性炭比表面积有所增大,含氧官能团总量明显增加,因而对水中Cu2+的去除率大为提高;在常温、自然pH、活性炭用量为5 g/L、吸附时间为180 min的条件下处理浓度为10 mg/L的模拟含铜废水,经浓度为10%的硝酸改性的活性炭对Cu2+的去除率在70%以上,经浓度为70%的硝酸改性的活性炭对Cu2+的去除率接近90%;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硝酸改性活性炭对Cu2+的等温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改性 硝酸 CU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活性炭高质高效催化合成2-巯基苯并噻唑
6
作者 胡杰 丁军委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4-1280,共7页
利用HNO_(3)或H_(2)O_(2)氧化活性炭制备得到表面含酸性含氧基团的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合成2-巯基苯并噻唑。利用SEM、N_(2)吸附-脱附、HPLC等分析了催化剂的孔道结构及表面酸性含氧基团对催化剂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 利用HNO_(3)或H_(2)O_(2)氧化活性炭制备得到表面含酸性含氧基团的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合成2-巯基苯并噻唑。利用SEM、N_(2)吸附-脱附、HPLC等分析了催化剂的孔道结构及表面酸性含氧基团对催化剂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性含氧基团对合成2-巯基苯并噻唑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催化剂具有适量的介孔比例能有效保障催化剂孔道结构的稳定性,而酚羟基比羧基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因此用H_(2)O_(2)氧化介孔为主的活性炭ECAC得到的ECAC-H表现出较强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采用ECAC-H所得产物中2-巯基苯并噻唑的含量达87.62%(w),收率86.57%。套用10次后,产物中2-巯基苯并噻唑的含量仍有86.93%(w),收率85.92%。该碳基固体酸催化策略可有效抑制副产物的生成,可为实现2-巯基苯并噻唑的高效绿色工业化合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巯基苯并噻唑 改性活性炭 固体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改性秸秆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去除废水中As(Ⅲ)的研究
7
作者 陈丽萍 斯钦达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23-1827,共5页
以向日葵秸秆为原料,先经磷酸活化法制得活性炭,然后采用浸渍法制备载铜活性炭,研究Cu2+改性活性炭(Cu-AC)对水溶液中As(Ⅲ)的吸附等温线,并分析了吸附剂的投加量、pH、As(Ⅲ)的初始浓度和温度对Cu-AC去除As(Ⅲ)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 以向日葵秸秆为原料,先经磷酸活化法制得活性炭,然后采用浸渍法制备载铜活性炭,研究Cu2+改性活性炭(Cu-AC)对水溶液中As(Ⅲ)的吸附等温线,并分析了吸附剂的投加量、pH、As(Ⅲ)的初始浓度和温度对Cu-AC去除As(Ⅲ)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剂的投加质量浓度为4 g·L-1、pH为12.0、温度为30℃时Cu-AC对As(Ⅲ)的去除率可达99.95%。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描述As(Ⅲ)在Cu-AC上的等温吸附特征,静态吸附容量为64.105 mg·g-1;吸附焓变ΔH>0且大于42 kJ·mol-1,说明吸附过程为吸热的化学吸附;吸附自由能ΔG<0,说明吸附为自发的反应;吸附熵变ΔS>0,说明As(Ⅲ)在Cu-AC和水溶液的固-液界面运动的随意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Ⅲ) 向日葵秸秆 Cu^2+改性活性炭 吸附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e_(2)O_(4)改性活性炭活化PMS控制超滤膜有机污染
8
作者 王青云 李凯 +1 位作者 文刚 黄廷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32-6138,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CoFe_(2)O_(4)的改性活性炭(CoFe_(2)O_(4)/PAC),考察了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用于超滤膜前预处理控制有机污染的效能与机制.结果表明,CoFe_(2)O_(4)/PAC+PMS预处理使腐殖酸(HA)造成的膜通量下降大幅减缓,与PA...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CoFe_(2)O_(4)的改性活性炭(CoFe_(2)O_(4)/PAC),考察了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用于超滤膜前预处理控制有机污染的效能与机制.结果表明,CoFe_(2)O_(4)/PAC+PMS预处理使腐殖酸(HA)造成的膜通量下降大幅减缓,与PAC+PMS预处理后相比,比通量提高了55%,可逆和不可逆污染阻力分别下降了62%和51%;CoFe_(2)O_(4)/PAC+PMS预处理对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有机物(Ef OM)矿化效率高,对DOC的去除率达到76.4%,对主要荧光组分的去除率达到53.1%~67.7%,且优先去除分子量较高的有机物,因此使可逆和不可逆污染阻力分别减少了69%和67%;此外,Co Fe_(2)O_(4)/PAC具有较好的磁分离性能和可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膜污染 过一硫酸盐(PMS) CoFe_(2)O_(4)改性活性炭 污水厂二级出水有机物(Ef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表面改性及其对 CO2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高峰 王媛 +4 位作者 李存梅 徐志雄 张长明 王建龙 李开喜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6-101,共6页
采用硝化-还原法对高比表面积活性炭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对CO2的吸附性能。利用氮吸附、FT-IR、元素分析、XPS等方法对改性前后的样品进行表征,并通过高压吸附装置测试CO2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样品对CO2的吸附量在室温下和319.15K下分别... 采用硝化-还原法对高比表面积活性炭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对CO2的吸附性能。利用氮吸附、FT-IR、元素分析、XPS等方法对改性前后的样品进行表征,并通过高压吸附装置测试CO2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样品对CO2的吸附量在室温下和319.15K下分别为17.72mmol/g和14.01mmol/g,比原样分别提高了49%和70%(单位比表面积吸附量的增加幅度),这可能与改性样品的表面连接了碱性较强的伯氨基等含氮官能团有关。改性样品经4轮缓和条件下的吸附-脱附循环后,吸附量未明显下降,表明改性样品仍以物理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 CO2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改性及其对CO_2/CH_4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通 罗仕忠 +1 位作者 吴永永 倪宏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12-2017,共6页
以活性炭为基础吸附剂,考察不同类型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以及酸碱改性及氧化性改性对活性炭CO2/CH4吸附性能的影响。CO2/CH4的吸附性能通过变压吸附装置所得的穿透曲线评价。结果表明:煤质活性炭对CO2/CH4的吸附分离效果最好;对于改性活性... 以活性炭为基础吸附剂,考察不同类型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以及酸碱改性及氧化性改性对活性炭CO2/CH4吸附性能的影响。CO2/CH4的吸附性能通过变压吸附装置所得的穿透曲线评价。结果表明:煤质活性炭对CO2/CH4的吸附分离效果最好;对于改性活性炭,质量分数为5%双氧水、5%氨水及5%盐酸改性对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均具有较大的提高,其中双氧水及氨水改性活性炭的CO2/CH4分离因子也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改性 CO2 CH4 变压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MnO_4改性活性炭对Zn^(2+)和Cd^(2+)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梅青 马子川 +1 位作者 吴银素 刘敬泽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7-100,共4页
研究了KMnO4改性的颗粒活性炭对Zn2+和Cd2+的吸附去除性能.考察了pH、吸附时间、投加量对Zn2+和Cd2+吸附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KMnO4改性活性炭对Zn2+和Cd2+且有强的吸附去除能力,随着pH的增大吸附率增大,对Zn2+的吸附... 研究了KMnO4改性的颗粒活性炭对Zn2+和Cd2+的吸附去除性能.考察了pH、吸附时间、投加量对Zn2+和Cd2+吸附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KMnO4改性活性炭对Zn2+和Cd2+且有强的吸附去除能力,随着pH的增大吸附率增大,对Zn2+的吸附能力高于Cd2+;在25℃及pH=7.0的条件下,Cd2+的吸附比Zn2+进行得快,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60和120min,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在25℃及pH=7.0时,对Zn2+和Cd2+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0.80和4.56mg/g,分别是未改性颗粒活性炭的1.2和1.4倍,升高温度可显著提高Zn2+和Cd2+的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活性炭 改性 KMNO4 吸附 Zn2+ C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芯活性炭改性及其对CO_2吸附性能 被引量:7
12
作者 杜涛 房鑫 +1 位作者 刘丽影 张胜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88-1292,共5页
研究了提高玉米芯活性炭对CO2气体吸附性能的方法和途径,对自制的玉米芯活性炭进行了氧化改性和还原改性.改性后C元素质量分数都减少了10%左右.经硝酸和硝酸盐氧化改性后其表面含氧官能团明显增多;经碳酸盐碱性还原改性后引入了CO2-3根... 研究了提高玉米芯活性炭对CO2气体吸附性能的方法和途径,对自制的玉米芯活性炭进行了氧化改性和还原改性.改性后C元素质量分数都减少了10%左右.经硝酸和硝酸盐氧化改性后其表面含氧官能团明显增多;经碳酸盐碱性还原改性后引入了CO2-3根;经氨水碱性还原改性后引入了大量氨基基团,表明成功地对制备的玉米芯活性炭进行了氧化和还原改性.其中,利用Ca(NO3)2改性后样品对CO2的吸附量比改性前提高了21.2%;经过Na2CO3改性后样品对CO2的吸附量提高了28.5%.因此,制备的玉米芯活性炭经过Na2CO3改性后更有利于其应用于CO2吸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活性炭 氧化改性 还原改性 CO2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秸秆制备活性炭及其Cu^(2+)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燕翔 张少飞 +5 位作者 王都留 裴平 王文健 李娟 李菲 赵艳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74,共7页
以大豆秸秆为原料,采用ZnCl2活化法制备大豆秸秆活性炭(soybean straw activated carbon,记作SSAC),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样品进行形貌表征,研究了炭化温度、炭化时间等条件对SSAC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 以大豆秸秆为原料,采用ZnCl2活化法制备大豆秸秆活性炭(soybean straw activated carbon,记作SSAC),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样品进行形貌表征,研究了炭化温度、炭化时间等条件对SSAC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SSAC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特性,并考察了溶液pH、温度和时间对SSAC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SSAC的优化工艺条件是:ZnCl2活化浓度3 mol/L,炭化温度700℃,炭化时间40 min,该条件下SSAC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84 mL/0.1 g。当Cu^(2+)溶液初始浓度为10 mg/L,SSAC投加量为0.2 g,在pH5.0、温度50℃、时间50 min时,SSAC对于Cu^(2+)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最大吸附量4.589 mg/g,脱除率为91.77%。SEM和FT-IR观察发现,大豆秸秆活性炭具有丰富发达的基于多层石墨状的裂隙结构,表面含有丰富的C=O、O-H、C=C和C-O含氧官能团。大豆秸秆活性炭对于Cu^(2+)离子吸附性能较好,适用于含Cu^(2+)废水处理及金属离子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大豆秸秆 层状裂隙 Cu^(2+)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金属离子改性椰壳活性炭吸附分离CO_2/CH_4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雪 王里奥 +3 位作者 倪诸希 曾韵敏 龚健 李一夫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4,共6页
分别用碱金属(K)、碱土金属(Ca、Mg)和重金属(Fe、Cu、Ag)对椰壳活性炭(AC)进行改性,对改性前后AC的理化性质及其对CO_2/CH_4的吸附分离效果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金属离子改性后AC的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和微孔体积下降,中孔... 分别用碱金属(K)、碱土金属(Ca、Mg)和重金属(Fe、Cu、Ag)对椰壳活性炭(AC)进行改性,对改性前后AC的理化性质及其对CO_2/CH_4的吸附分离效果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金属离子改性后AC的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和微孔体积下降,中孔体积变大;AC改性前后主要官能团基本相同,除Ag^+改性AC中出现了Ag的衍射峰外,其余的物相结构基本没有改变。经金属离子改性后,AC对CO_2的吸附量增大,这与负载的金属增加了AC的表面极性密切相关;而对CH_4的吸附则大体低于原AC。改性AC对CO_2/CH_4混合气的分离效果均优于原AC,其中以K^+改性效果最优。金属离子改性AC对CO_2吸附能力和对CO_2/CH_4混合气分离效果的优劣程度大体为:碱金属改性AC>碱土金属改性AC>重金属改性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金属离子 改性 吸附分离 CO2/CH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壳活性炭复合改性及其对模拟烟气中CO_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小英 张惠云 +4 位作者 刘亚敏 江梅 刘明华 白生杰 林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7017-17021,共5页
以椰壳活性炭为载体,进行HNO3+TEPA复合改性和KOH+TEPA 复合改性,并考察活性炭复合改性前后对模拟烟气中CO2 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KOH+TEPA 复合改性后吸附性能提高,HNO3+TEPA 复合改性后吸附性能降低.KOH+TEPA复合改性后的活性炭... 以椰壳活性炭为载体,进行HNO3+TEPA复合改性和KOH+TEPA 复合改性,并考察活性炭复合改性前后对模拟烟气中CO2 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KOH+TEPA 复合改性后吸附性能提高,HNO3+TEPA 复合改性后吸附性能降低.KOH+TEPA复合改性后的活性炭(OH-TEPA-AC)在303K 条件下,对模拟烟气(10%(体积分数)CO2,90%(体积分数)N2)中CO2 的静态吸附量从改性前的0.670mmol/g提高到1.182 mmol/g.在303K 条件下,活性炭OH-TEPA-AC对模拟烟气中CO2 的动态吸附量稳定在0.970-1.152mmol/g间,对引入水分的烟气中CO2的吸附量稳定在1.192-1.215mmol/g间,表现出良好的循环吸附性能及对水分的稳定性.动力学分析表明,OH-TEPA-AC对模拟烟气中CO2 的平均吸附热值为-52.0kJ/mol,保证了工业实际应用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壳活性炭 复合改性 KOH+TEPA HNO3+TEPA CO2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糠醛渣基活性炭对水中Hg^(2+)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项东升 秦恒飞 +3 位作者 朱驯 陈露 曾韬 周建斌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37,共5页
对糠醛渣制得的活性炭,采用S2Cl2回流负载,再微波焙烧的方法进行改性,采用Boe-hm滴定法和FT-IR分析了活性炭改性前后表面官能团的变化情况;对比了活性炭改性前后孔径分布情况;并探讨了改性活性炭对水体中的Hg2+吸附性能。Boehm滴定分析... 对糠醛渣制得的活性炭,采用S2Cl2回流负载,再微波焙烧的方法进行改性,采用Boe-hm滴定法和FT-IR分析了活性炭改性前后表面官能团的变化情况;对比了活性炭改性前后孔径分布情况;并探讨了改性活性炭对水体中的Hg2+吸附性能。Boehm滴定分析表明活性炭改性后的总酸度、羧基、内酯基皆有增加;FT-IR谱图上700~500 cm-1范围内出现了新的吸收峰说明了改性活性炭表面增加了C—S、S—S键,孔径分布分析表明改性后活性炭微孔更加发达。在Hg2+初始质量浓度1~6 mg/L、温度25℃、pH值6.0~7.0、吸附时间180 min的条件下,经S2Cl2改性后活性炭用量为2.5 g/L时,对水体中Hg2+去除率达9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醛渣 改性活性炭 Hg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浓H_2SO_4-K_2Cr_2O_7改性煤基活性炭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莉 陈小燕 刘万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5-748,共4页
n-Butylacetate is synthesized using H2SO4-K2Cr2O7 modified coal activated carbon as catalyst.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action are discussed.It is showed that the fractional conversion of acetic acid could reach 99.2% ... n-Butylacetate is synthesized using H2SO4-K2Cr2O7 modified coal activated carbon as catalyst.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action are discussed.It is showed that the fractional conversion of acetic acid could reach 99.2%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acid to n-butanol is 1∶1.5,reaction time is 2.5h,the amount of catalyst is as 5.26% as the mass of total reactants.In addition,the catalyst can be used repeatedly and has no pollution to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活性炭 浓H2SO4-K2Cr2O7 改性 乙酸正丁酯 催化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改性活性炭纤维负载TiO_2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岳 陈兴汉 +2 位作者 侯华芬 莫东颖 阳晓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5-107,共3页
选用活性炭纤维(ACF)为载体,硝酸为改性试剂,亚甲基蓝降解率作为活性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TiO_2/改性ACF光催化剂的最佳改性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改性条件为:硝酸浓度为6mol/L,真空浸渍时间为120min,真空浸渍次数为2次,烘干... 选用活性炭纤维(ACF)为载体,硝酸为改性试剂,亚甲基蓝降解率作为活性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TiO_2/改性ACF光催化剂的最佳改性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改性条件为:硝酸浓度为6mol/L,真空浸渍时间为120min,真空浸渍次数为2次,烘干温度为200℃。分别在有无紫外光照射情况下进行了重复使用实验,结果表明亚甲基蓝的降解是基于TiO_2的光催化氧化活性,使用5次后,TiO_2/改性ACF光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仍高达9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TIO2光催化 硝酸改性 亚甲基蓝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等离子体改性活性炭纤维负载TiO_2净化室内甲苯 被引量:3
19
作者 莫德清 廖雷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2-277,共6页
以氮等离子体对活性炭纤维表面进行改性,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水解法负载TiO2,制备了复合光催化剂。用扫描电子显微境(SEM)、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法(BET)和X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复合光催化剂降解甲苯的效果。... 以氮等离子体对活性炭纤维表面进行改性,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水解法负载TiO2,制备了复合光催化剂。用扫描电子显微境(SEM)、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法(BET)和X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复合光催化剂降解甲苯的效果。结果表明,表面负载的光催化剂颗粒均匀,为锐钛矿型;活性炭纤维改性后,平均孔径有所减小,微孔表面积增加,表面的羰基和羧基增加,其对应的复合光催化剂的吸附氧物种(O2-)提高了近3%;改性后复合光催化剂降解甲苯的能力优于未改性的样品,当外加电压为11000 V,改性20 min,TiO2负载2次制得的复合光催化剂样品在湿度为40%条件下,降解甲苯效果最好,对含甲苯浓度为2 mg/m3的气体处理200 min,降解率达97.88%,比未改性样品的效率提高了19.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等离子改性 TiO2负载 光催化 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表面改性对负载型TiO_2/活性炭复合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晓静 刘双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4-68,共5页
采用HNO3、H2O2和O3对商品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考察了改性处理对活性炭表面基团、负载TiO2以及所形成的TiO2/活性炭复合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及氮气吸附等手段对材料... 采用HNO3、H2O2和O3对商品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考察了改性处理对活性炭表面基团、负载TiO2以及所形成的TiO2/活性炭复合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及氮气吸附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3种改性方法均可有效提高活性炭载体表面的含氧官能团数量,但是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影响不大;H2O2和O3对活性炭载体改性后可以提高对钛前驱体的吸附性能,HNO3改性有利于TiO2颗粒在活性炭表面的分散。使用改性后的活性炭作为载体制备的TiO2/活性炭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性能均高于未改性的TiO2/活性炭催化剂,其中以HNO3改性后的TiO2/活性炭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光催化 偏钛酸 活性炭载体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