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6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llistic performance of titanium-based layered composites made using blended elemental powder metallurgy and hot isostatic pressing
1
作者 Pavlo Markovsky Jacek Janiszewski +5 位作者 Dmytro Savvakin Oleksandr Stasyuk Bartosz Fikus Victor Samarov Vianey Ellison Sergey V.Prikhodk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14,共14页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tiles based on Ti-6Al-4V(Ti64)alloy,reinforced with 10,20,and 40(vol%)of either TiC or TiB particles were made using press-and-sinter blended elemental powder metallurgy(BEPM)and then bonded to...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tiles based on Ti-6Al-4V(Ti64)alloy,reinforced with 10,20,and 40(vol%)of either TiC or TiB particles were made using press-and-sinter blended elemental powder metallurgy(BEPM)and then bonded together into 3-layer laminated plates using hot isostatic pressing(HIP).The laminates were ballistically tested and demonstrated superior performance.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laminates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BEPM and HIP processing on the ballistic properties of the layered plates.The effect of porosity in sintered composites on further diffusion bonding of the plates during HIP is analyzed to understand the bonding features at the interfaces between different adjacent layers in the laminate.Exceptional ballistic performance of fabricated structures was explained by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residual porosity of the BEPM products by their additional processing using HIP,which provides an unprecedented increase in the hardness of the layered composites.It is argu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used two technologies,BEPM and HIP is principally complimentary for the materials in question with the abilities to solve the essential problems of each used individu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powder metallurgy Titanium hydride powder Master alloy Titanium carbide Titanium boride Hot isostatic pressing Ballistic tes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ergistic regulation of current-carrying wear performance of resin matrix carbon brush composites with tungsten copper composite powder 被引量:1
2
作者 TU Chuan-jun GONG Pei +4 位作者 REN Gai-mei CHEN Gang CHEN Jian HONG Li-rui LIU P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2973-2987,共15页
Resin matrix carbon brush composites(RMCBCs)are critical materials for high-powered electric tools.However,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ir wear resistance and heat dissipation remains a challenge.RMCBCs prepared with flak... Resin matrix carbon brush composites(RMCBCs)are critical materials for high-powered electric tools.However,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ir wear resistance and heat dissipation remains a challenge.RMCBCs prepared with flake graphite powders that were evenly loaded with tungsten copper composite powder(RMCBCs-W@Cu)exhibited a low wear rate of 1.63 mm^(3)/h,exhibiting 48.6%reduction in the wear rate relative to RCMBCs without additives(RMCBCs-0).In addition,RMCBCs-W@Cu achieved a low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0.243 and low electric spark grade.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ungsten copper composite powders provide particle reinforcement and generate a gradation effect for the epoxy resin(i.e.,connecting phase)in RMCBCs,which weakens the wear of RMCBCs caused by fatigue under a cyclic current-carrying w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n matrix carbon brush composite tungsten copper composite powder current-carrying wear particle reinforc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ast performance of layered charges enveloped by aluminum powder/rubber composites in confined spaces 被引量:1
3
作者 Jun-bao Li Wei-bing Li +2 位作者 Jia-xin Yu Wei Xiao He-yang X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583-592,共10页
A layered charge composed of the JH-2 explosive enveloped by a thick-walled cylindrical casing(active aluminum/rubber and inert lithium fluoride/rubber composites) was designed and explos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 layered charge composed of the JH-2 explosive enveloped by a thick-walled cylindrical casing(active aluminum/rubber and inert lithium fluoride/rubber composites) was designed and explos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1.3 m3tank and a 113 m3bunker.The blast parameters,including the quasistatic pressure(ΔpQS),special impulse(I),and peak overpressure(Δpmax),and images of the explosion process were recorded,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Al content(30% and 50%) and Al particle size(1,10,and 50 μm) on the energy release of aluminum/rubber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use of an active layer increased the peak overpressure generated by the primary blast wave,as well as the quasistatic pressure and special impulse related to fuel burning within tens of milliseconds after detonation.When the Al content was increased from 30% to 50%,the increases of ΔpQS and I were not obvious,and Δpmaxeven decreased,possibly because of decreased combustion efficiency and greater absorption of the blast wave energy for layers with 50% Al.Compared with the pure JH-2charge,the charge with 1 μm Al particles produced the highest Δpmax,indicating that better transient blast performance was generated by smaller Al particles.However,the charge with 10 μm Al particles showed the largest ΔpQSand I,suggesting that a stronger destructive effect occurred over a longer duration for charges that contained moderate 10 μm 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ined explosion Aluminum powder/rubber composites Layered charge Blast paramet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mechan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luminum-based nanocomposites
4
作者 Mohammad Javad Ghasemi Mohammad Silani +1 位作者 Ali Maleki Mostafa Jamshidi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96-201,共6页
Ceramic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nanocomposites are widely used in aerospace and auto industries due to their enhanced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In this research,we investigat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u... Ceramic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nanocomposites are widely used in aerospace and auto industries due to their enhanced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In this research,we investigat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uminum/Nano-silica composites through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s.Aluminum/Nanosilica composite samples with different weight percentages of silica nanoparticles are prepared via powder metallurgy.In this method,Nano-silica and aluminum powders are mixed and compressed in a mold,followed by sintering at high temperatures.Uniaxial tensile testing of the nanocomposite samples shows that adding one percent of Nano-silica causes a considerable increase 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anocomposite compared to pure aluminum.A computational micromechanical model,based on a 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 of aluminum/silica nanocomposite,is developed in a commercial finite element software.The model employs an elastoplastic material model along with a ductile damage model for aluminum matrix and linear elastic model for nano-silica particles.Via careful determination of model parameters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pure aluminum samples prepared by powder metallurgy,the proposed computational model has shown satisfactory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s.The validated computational model can be used to perform a parametric study to optimize the microstructure of nanocomposite for enhanc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nano-silica composites powder metallurgy MICROMECHAN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new Dental all-ceramic Material-zirconia Toughened Nanometer-ceramic Composite 被引量:1
5
作者 CHAIFeng XULing +2 位作者 CHAOYong-lie LIAOYun-mao ZHAOYi-min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83-487,共5页
目的 :口腔全瓷修复体以其独特优越性受到医患青睐 ,但脆性问题一直限制其应用范围及使用可靠性。本研究旨在研制用于玻璃渗透全瓷修复的纳米氧化锆增韧陶瓷并全面检测评价其力学性能。方法 :采用化学共沉淀与球磨相结合的方法合成纳米... 目的 :口腔全瓷修复体以其独特优越性受到医患青睐 ,但脆性问题一直限制其应用范围及使用可靠性。本研究旨在研制用于玻璃渗透全瓷修复的纳米氧化锆增韧陶瓷并全面检测评价其力学性能。方法 :采用化学共沉淀与球磨相结合的方法合成纳米氧化锆增韧陶瓷 (α -Al2 O3 /nZrO2 ceramicspowder ,W) ,扫描电镜评价陶瓷材料的粉体形态特征及粒度分布。预制氧化锆含量不同的陶瓷粉体 (5wt% ,10wt% ,15wt%and 2 0wt% ) ,采用粉浆涂塑技术将材料制成标准试件 ,并在不同温度下 (12 0 0~ 16 0 0℃ )烧结成型 ,用三点弯曲法及单边刀口梁法检测材料试件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结果 :1)α -Al2 O3 /nZrO2 材料粉体粒度分布范围大致为 0 .0 2~ 3.0 μm ,其中超细粉体 (低于 0 .1μm)占 2 0 % ;2 )不同烧结温度组试件的力学强度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14 5 0℃和 16 0 0℃组高于12 0 0℃组 ;3)相同烧结温度下不同氧化锆含量组材料强度有显著差异 ,一定范围内氧化锆含量增高有助于材料的增韧增强。结论 :本研究所研制的纳米氧化锆增韧陶瓷材料组分配比及微观特征能增韧增强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全瓷修复体 力学性能 烧结温度 纳米陶瓷复合体 氧化锆增韧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桑叶复合粉对芦花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胆固醇及DHA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彭津津 陈亚强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文章旨在探讨微藻-桑叶复合粉对芦花鸡生长性能,蛋品质,胆固醇及DHA沉积的影响。试验选用400羽健康的28周龄芦花鸡,采用4×2(微藻粉×桑叶粉)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成8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鸡。微藻粉按照0%、1%、3%、5%,... 文章旨在探讨微藻-桑叶复合粉对芦花鸡生长性能,蛋品质,胆固醇及DHA沉积的影响。试验选用400羽健康的28周龄芦花鸡,采用4×2(微藻粉×桑叶粉)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成8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鸡。微藻粉按照0%、1%、3%、5%,桑叶粉按照2%、4%添加到基础日粮,预饲期1周,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复合粉对芦花鸡产蛋率、蛋均重、日均采食量、料蛋比等生产性能指标和蛋形指数、蛋白高度、蛋壳强度、蛋壳厚度等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 0.05),但能显著提高蛋黄颜色和哈氏单位(P <0.05),微藻粉单、桑叶粉单独添加还是协同效应均能显著降低蛋黄胆固醇含量(P <0.05),复合粉极显著提高蛋黄DHA含量(P <0.01)。由此可见,在芦花鸡日粮中添加复合粉,能显著降低蛋黄胆固醇含量,大幅提高鸡蛋DHA沉积,为功能性鸡蛋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桑叶复合粉 芦花鸡 生长性能 蛋品质 DHA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FeSiB/316L复合材料制备及压缩吸能特性
7
作者 余金桂 韩春柳 章桥新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33,共12页
为了制备高强度、轻质泡沫钢材料,并提高其在吸能方面的性能。本文以FeSiB为第二相增强相,以316L不锈钢粉与不同质量分数(0%、5%、10%、15%)FeSiB粉的混合粉末作为原料、无水CaCl颗粒为造孔剂,采用粉末冶金烧结-溶解法制备泡沫FeSiB/316... 为了制备高强度、轻质泡沫钢材料,并提高其在吸能方面的性能。本文以FeSiB为第二相增强相,以316L不锈钢粉与不同质量分数(0%、5%、10%、15%)FeSiB粉的混合粉末作为原料、无水CaCl颗粒为造孔剂,采用粉末冶金烧结-溶解法制备泡沫FeSiB/316L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试样进行微观组织结构分析,并对试样进行轴向准静态压缩测试,分析讨论了不同质量分数的FeSiB对泡沫钢压缩变形行为和吸能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泡沫FeSiB/316L复合材料孔结构多为不规则形状且分布均匀;当FeSiB添加量在0%~15%时,随着FeSiB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从42.61MPa开始逐步提高,最高达到100.26MPa;阐明了材料力学性能的增强机理,主要归因于晶粒细化和第二相析出强化的叠加效应,且第二相析出强化起决定性作用;随着FeSiB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能量吸收值逐步增大,当应变量为10%~40%时,孔隙率为63.32%的15%泡沫FeSiB/316L复合材料,其单位体积的能量吸收值约为泡沫铝的7~8倍,这表明其具有更加优良的吸能特性;随着FeSiB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理想吸能效率逐步提高,最高可达0.77,表明泡沫FeSiB/316L复合材料相较于纯316L泡沫钢更接近于理想的吸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FeSiB/316L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造孔剂 压缩强度 吸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冻作用下再生砖粉ECC力学性能及寿命预测
8
作者 楚留声 赵静静 +2 位作者 赫约西 元成方 程站起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利用再生砖粉取代石英砂制备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研究了不同砖粉取代率对ECC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力学性能试验结果选取再生砖粉100%取代石英砂制备再生砖粉ECC,对比其与基准配合比ECC、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在不同介质(清水、NaCl溶... 利用再生砖粉取代石英砂制备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研究了不同砖粉取代率对ECC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力学性能试验结果选取再生砖粉100%取代石英砂制备再生砖粉ECC,对比其与基准配合比ECC、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在不同介质(清水、NaCl溶液、Na_(2)SO_(4)溶液以及NaCl与Na_(2)SO_(4)混合溶液)侵蚀下的抗冻耐久性,对不同侵蚀介质下基准配合比ECC和再生砖粉ECC的抗冻耐久性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随再生砖粉取代率的增大,ECC的抗折与抗压强度逐渐减小,100%取代率下基体抗折强度为16.5 MPa,抗压强度为33.7 MPa;不同砖粉取代率下基体拉应变均可达2.5%以上,且弯曲韧性良好;300次冻融循环后,C30混凝土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率及抗压强度损失率均最大,再生砖粉ECC次之,基准配合比ECC最小;基准配合比ECC和再生砖粉ECC均具有良好的抗盐冻能力;再生砖粉ECC在“三北”地区的抗冻耐久性良好,单一冻融环境下抗冻耐久性寿命均在90年以上,单一盐冻环境下均在65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 再生砖粉 盐冻 质量损失率 相对动弹性模量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激光预置铜层钛钢接头成形与组织
9
作者 朱明 祁先刚 +1 位作者 张宗智 石玗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6,88,共10页
钛钢复合板在爆炸成形过程中会产生局部未熔合等缺陷,目前采用电弧焊修复时精度、质量与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主要难点集中在钢表面铜过渡层的高质量制备方面.为此提出采用半导体激光同轴送粉的方法精确成形铜过渡层,并在铜层表面TIG熔... 钛钢复合板在爆炸成形过程中会产生局部未熔合等缺陷,目前采用电弧焊修复时精度、质量与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主要难点集中在钢表面铜过渡层的高质量制备方面.为此提出采用半导体激光同轴送粉的方法精确成形铜过渡层,并在铜层表面TIG熔覆钛层实现复合板的局部修复,采用半导体激光熔覆试验系统,分析了激光功率、送粉速率、扫描速度对铜层熔覆成形参数及微观组织的影响,并在铜层表面继续TIG熔覆钛层,工艺优化后得到了成形良好的Ti-Cu-Fe接头并对接头进行了微观组织测试与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半导体激光可以实现铜层熔覆厚度的精确控制,厚度范围为0.236~0.462 mm;从Cu-Fe接头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可以发现,通过铜层厚度的控制,上表面区域的Fe元素含量明显减小,有利于减少脆硬的Fe-Ti金属间化合物生成;TIG堆焊钛层后,接头主要以CuTi2金属间化合物为主,接头平均抗剪强度为194MPa,接头断裂方式为脆性断裂.创新点:(1)通过半导体激光熔覆可以在钢基材表面实现铜熔覆层成形的精确控制(2)激光熔覆的Cu层厚度能满足TIG堆焊钛层对熔深的要求,接头以CuTi2金属间化合物为主,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钢复合板 Cu过渡层 激光熔覆 同轴送粉 熔覆成形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Al-Sn-Bi-Pb复合粉末水反应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周星 闫超宇 +1 位作者 陈珊姗 黄蕾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0-396,共7页
铝(Al)粉表面存在的惰性氧化膜,极大降低了Al/H2O反应速率,限制了其在高活性金属燃料中的应用。为提高Al/H2O反应速率和反应效率,采用低熔点元素(Sn、Bi、Pb)对Al进行活化并制备了Al-Sn-Bi-Pb复合粉末,利用水反应测试装置研究了温度(25... 铝(Al)粉表面存在的惰性氧化膜,极大降低了Al/H2O反应速率,限制了其在高活性金属燃料中的应用。为提高Al/H2O反应速率和反应效率,采用低熔点元素(Sn、Bi、Pb)对Al进行活化并制备了Al-Sn-Bi-Pb复合粉末,利用水反应测试装置研究了温度(25~70℃)对Al-Sn-Bi-Pb复合粉末水反应特性的影响,并利用XRD和SEM对水反应产物物相组成和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n、Bi、Pb的加入提高了复合粉末的密度,促进了Al粉的燃烧,提高了Al粉的燃烧效率。随着温度升高,平均反应速率加快,在70℃时最高可达4 936 mL·g^(-1)·min^(-1);25℃时,Al-Sn-Bi-Pb复合粉末燃烧产物主要为蜂巢状花瓣结构的AlOOH和短棒状结构的Al(OH)_(3),70℃时则主要为蜂巢状花瓣结构AlOOH。蜂巢花瓣状结构的形成与H2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同时这些孔洞的存在又为水分子的进入提供了通道,促进了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n-Bi-Pb复合粉末 水反应特性 微观结构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氮化硼粉末复合形式对大气等离子喷涂涂层组织及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王玉江 潘王帅 +1 位作者 王旭东 杨焜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7-259,共13页
目的研究团聚型(Al-hBN)、镶嵌型(CuAl-hBN)、hBN包Al型(hBN/Al)和Al包hBN型(Al/hBN)等4种不同复合形式的粉末在焰流中的熔化行为,以及对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胶黏团聚工艺制备粉末,采用XRD进行物相分析,采用SEM对粉体和涂层... 目的研究团聚型(Al-hBN)、镶嵌型(CuAl-hBN)、hBN包Al型(hBN/Al)和Al包hBN型(Al/hBN)等4种不同复合形式的粉末在焰流中的熔化行为,以及对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胶黏团聚工艺制备粉末,采用XRD进行物相分析,采用SEM对粉体和涂层进行微观分析,采用倒置金相显微镜表征孔隙,采用洛氏硬度仪测量涂层的表面硬度,采用氮氧仪测量hBN烧损率,采用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可磨耗性能进行表征。结果Al-hBN粉末粒度较小,流动性较差;CuAl-hBN的粉末粒度较大,松装密度较高,流动性较好;hBN/Al粉末粒度大且均匀,球形度高,流动性极佳;Al/hBN粉末粒度分布范围宽,松装密度低,流动性较差。在喷涂过程中,Al-hBN粉末熔化充分,涂层的孔隙率较低,硬度较高;CuAl-hBN粉末中枝晶状Cu有效保护了hBN,使得涂层中hBN含量增加,且分布均匀;hBN/Al中的hBN烧损率高,含量降低,涂层中的未熔化颗粒较多;Al/hBN粉末中的hBN作为核心被保护,烧损率低,含量高。在可磨耗性能方面,CuAl-hBN涂层以叶片摩擦磨损为主,同时伴随着黏着磨损,其余3种涂层与TC4以黏着磨损为主。结论采用Al/hBN粉末制备的涂层质地软,孔隙率较小,hBN含量较高;在与TC4摩擦销对磨过程中,其黏附量最低,磨痕较平整,可磨耗性能优异。相关结果可为粉末及涂层制备工艺的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有助于提升涂层的性能和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氮化硼 粉末粒径 复合形式 孔隙率 硬度 hBN烧损率 可磨耗性 大气等离子喷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韧一体Cu/Sn/Ag致密三维网络状接头结构设计与制备
12
作者 张宏辉 徐红艳 +1 位作者 张炜 刘璇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5-632,共8页
为满足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耐高温、高可靠性芯片焊接需求,解决Cu/Sn/Ag体系瞬态液相扩散焊接(TLPS)接头脆性大、韧性不足、孔隙率高等问题,通过电镀高纯度Cu@Sn核壳结构复合粉末和物理气相沉积镀覆Ag层,研究了Sn镀层厚度对接头强度和孔... 为满足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耐高温、高可靠性芯片焊接需求,解决Cu/Sn/Ag体系瞬态液相扩散焊接(TLPS)接头脆性大、韧性不足、孔隙率高等问题,通过电镀高纯度Cu@Sn核壳结构复合粉末和物理气相沉积镀覆Ag层,研究了Sn镀层厚度对接头强度和孔隙率的影响以及镀覆Ag层厚度对TLPS接头抗氧化性能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n镀层厚度为2~3μm时接头本体相孔隙率最低,抗拉强度达到86 MPa;Cu/Sn/Ag体系中Sn镀层厚度为2μm且镀覆Ag层厚度为1μm时,Cu_(3)Sn/Ag3Sn包覆Cu颗粒的三维网络状结构致密接头的弹性模量由Cu@Sn体系中的83 GPa降至Cu@Sn@Ag体系中的75 GPa;通过在Cu基板表面镀Sn和镀Ag等改性处理,提高了Cu/Sn/Ag预成型焊片与直接键合铜(DBC)基板的共面性,实现了焊接界面致密互连。以上结果为Cu/Sn/Ag系统TLPS制备耐高温接头技术提供了研究依据和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器件 瞬态液相扩散焊接(TLPS) cu@sn@ag复合粉末 三维网络状结构 耐高温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早强剂对掺石灰石粉砂浆强度和水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新宇 赖俊英 +2 位作者 阮少钦 钱晓倩 钱匡亮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6-183,共8页
石粉作为工业生产的副产品,每年的产生量远大于消耗量,过多的石粉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在砂浆中掺入石粉可以提高石粉的利用率,但过量石粉的掺入会降低砂浆强度。掺入早强剂对掺石灰石粉砂浆早期强度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但单一类别的早... 石粉作为工业生产的副产品,每年的产生量远大于消耗量,过多的石粉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在砂浆中掺入石粉可以提高石粉的利用率,但过量石粉的掺入会降低砂浆强度。掺入早强剂对掺石灰石粉砂浆早期强度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但单一类别的早强剂掺入对砂浆早期强度的提升幅度有限。基于此,本工作研究掺加复合早强剂DEIPA-Na_(2)SO_(4)、DEIPA-Al_(2)(SO_(4))_(3)、DEIPA-Al_(2)(SO_(4))_(3)-Na_(2)SO_(4)对掺石灰石粉砂浆强度及水化作用的影响。通过水化热、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压汞法以及扫描电镜等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三种复合早强剂的添加均能提高掺石灰石粉砂浆的水化温度,促进早期水化产物的形成,降低孔隙率,大大提升砂浆的早期抗压强度。但DEIPA-Na_(2)SO_(4)和DEIPA-Al_(2)(SO_(4))_(3)-Na_(2)SO_(4)的添加会对砂浆后期强度产生不利影响,而DEIPA-Al_(2)(SO_(4))_(3)的添加对其后期强度依然有促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早强剂 石灰石粉 砂浆 水化作用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粉化学成分对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熵权-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浩 夏玉蓉 +4 位作者 费海林 陈良军 任晓健 程峥明 赵令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6,共9页
以前期研究成果盾粉为研究对象,采用熔融共混与热压相结合的工艺,将不同化学成分的盾粉替代50%滑石粉与聚乙烯复合制备盾粉/木塑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分析,同时使用熵权-... 以前期研究成果盾粉为研究对象,采用熔融共混与热压相结合的工艺,将不同化学成分的盾粉替代50%滑石粉与聚乙烯复合制备盾粉/木塑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分析,同时使用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盾粉化学成分对盾粉/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多孔结构的盾粉,其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好,使其被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包裹,马来酸酐基团能够与盾粉表面的—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稳定的化学键,增强了界面相容性。盾粉化学成分对盾粉/木塑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综合关联度排序为CaO(氧化钙)>Fe_(x)O_(y)(铁氧化合物)>MnO(氧化锰)>P_(2)O_(5)(五氧化二磷)>SiO_(2)(二氧化硅)>MgO(氧化镁)>Al_(2)O_(3)(三氧化二铝)>SO_(3)(三氧化硫);盾粉化学成分对盾粉/木塑复合材料弯曲强度的综合关联度排序为CaO>Fe_(x)O_(y)>MnO>P_(2)O_(5)>SiO_(2)>MgO>Al_(2)O_(3)>SO_(3);盾粉化学成分对盾粉/木塑复合材料冲击强度的综合关联度排序为CaO>Fe_(x)O_(y)>P_(2)O_(5)>MnO>SiO_(2)>Al_(2)O_(3)>MgO>SO_(3)。说明盾粉中CaO,Fe_(x)O_(y)是提高盾粉/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成分,而SO_(3)则对性能提高起负面影响。为盾粉的配方设计提供了明确的优化方向,即提高CaO和Fe_(x)O_(y)含量,并减少SO_(3)含量,以提升木塑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粉 木塑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熵权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木质纤维土壤保水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小勇 牛俊婕 +3 位作者 张丽莹 邱叶童 王火旺 刘泽华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9,共11页
本研究以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木粉为纤维来源,通过化学热磨机械制浆法预处理及碱性过氧化氢漂白后,经TEMPO氧化及胶体磨处理得到改性木质纤维(CRF)。随后与聚谷氨酸(PGA)、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通过紫外光聚合,制备复合土壤保水材... 本研究以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木粉为纤维来源,通过化学热磨机械制浆法预处理及碱性过氧化氢漂白后,经TEMPO氧化及胶体磨处理得到改性木质纤维(CRF)。随后与聚谷氨酸(PGA)、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通过紫外光聚合,制备复合土壤保水材料(PGA-CRF/SWR)。结果表明,添加6%的CRF可显著提高土壤保水材料的力学性能,压缩强度由0.0108 MPa提高到0.0351 MPa。并且随着PGA用量由3%增加到12%时,压缩强度进一步提高到0.0467 MPa。在水温为30℃、pH值为7时,PGA-CRF/SWR的吸水倍率和保水倍率达到最佳,并且当CRF和PGA用量均为6%时,PGA-CRF/SWR在去离子水和自来水中的最佳吸水倍率分别为688.5和298.7 g/g,保水倍率为655.7和277.9 g/g;经过5次吸水润胀循环后吸水倍率仍能达到初始的62.2%;土壤掩埋60天后剩余质量为79.2%;在温度低于309.1℃时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粉 聚谷氨酸 紫外光聚合 复合土壤保水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2BC增强Al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
16
作者 祝林 王帅 +5 位作者 游龙 刘娟 逄显娟 陆焕焕 宋晨飞 张永振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8-163,共6页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制备了不同Mo_(2)BC含量的Al基复合材料,并进一步分析了Mo_(2)BC含量对Al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Al基体中Mo_(2)BC陶瓷颗粒含量的增加,材料体系的硬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是因为高硬度的Mo_(2)BC陶...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制备了不同Mo_(2)BC含量的Al基复合材料,并进一步分析了Mo_(2)BC含量对Al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Al基体中Mo_(2)BC陶瓷颗粒含量的增加,材料体系的硬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是因为高硬度的Mo_(2)BC陶瓷颗粒在复合材料中能够表现出显著的钉扎效应,使得基体在受力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能够得到抑制。当Mo_(2)BC陶瓷颗粒的质量分数提高到30%时,复合材料的硬度较纯Al提升了约130%,其硬度值高达72.5HV_(0.2)。此外,随着Mo_(2)BC陶瓷颗粒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对于纯Al和添加Mo_(2)BC质量分数为10%的Al基复合材料,当其与GCr15轴承钢进行配副时,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二体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此时材料基体具有较高的磨损率(1.43×10^(-4)mm^(3)·N^(-1)·m^(-1))和摩擦系数(0.84)。随着添加的Mo_(2)BC陶瓷颗粒质量分数逐渐增加至30%,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降低至2.35×10^(-3)mm^(3)·N^(-1)·m^(-1),摩擦系数降至0.56,表现出一定的减摩润滑特性。这是由于Mo_(2)BC的添加能够使材料体系摩擦表面通过摩擦氧化作用生成具有润滑性能的摩擦氧化物层,有效抑制了二体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起到了一定的抗磨减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摩擦学行为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分级粉的营养及活性成分比较
17
作者 李崇瑜 党斌 +1 位作者 张发林 杨希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35-343,共9页
为明确青稞磨制面粉中产生的3种粉体的化学组成差异及加工用途,本文对其营养、功能成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稞3种分级粉的营养功能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青稞粗麸粉蛋白质(11.24%)、总膳食纤维(39.72%)、... 为明确青稞磨制面粉中产生的3种粉体的化学组成差异及加工用途,本文对其营养、功能成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稞3种分级粉的营养功能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青稞粗麸粉蛋白质(11.24%)、总膳食纤维(39.72%)、阿拉伯木聚糖(16.95%)、总氨基酸(14.62%)含量相对最高,同时富含钾、镁、钙等矿物质及酚类物质;青稞细麸粉脂肪(3.68%)和β-葡聚糖(4.92%)含量相对最高;青稞面粉总淀粉(80.40%)含量最高。谷氨酸为3种分级粉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粗麸粉和面粉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赖氨酸,而细麸粉为苏氨酸。3种粉体共检出13种酚酸和8种黄酮,其中青稞粗麸粉和细麸粉多酚以结合态的邻香豆酸和橙皮苷为主,面粉多酚则以结合态没食子酸和芦丁为主。综上所述,3种青稞分级粉具有不同的营养物质构成,这将影响它们潜在的应用途径。青稞粗麸可用于开发富含膳食纤维、氨基酸、矿物质及多酚类物质食品,细麸可作为β-葡聚糖提取原料,研究可为青稞分级粉的加工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麸皮 分级粉 营养成分 功能性成分 多酚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C/Mo-Si系金属硅化物纳米复合粉体的直接熔盐电化学合成
18
作者 覃世玉 宋伟豪 +2 位作者 刘红霞 马文 白玉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69,179,共8页
为实现ZrC/Mo-Si系金属硅化物复合材料的短流程、低能耗、低成本制备,以ZrSiO_(4)、MoO_(3)和C为原料,采用熔盐电化学法一步制备出了ZrC/Mo-Si系金属硅化物纳米复合粉体,并研究了固体阴极制备工艺、碳含量(质量分数)和碳源类型对电化学... 为实现ZrC/Mo-Si系金属硅化物复合材料的短流程、低能耗、低成本制备,以ZrSiO_(4)、MoO_(3)和C为原料,采用熔盐电化学法一步制备出了ZrC/Mo-Si系金属硅化物纳米复合粉体,并研究了固体阴极制备工艺、碳含量(质量分数)和碳源类型对电化学合成ZrC/Mo-Si系金属硅化物纳米复合粉体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以CaCl_(2)-NaCl共晶熔盐作为电解质,在800℃、3.1 V电化学还原15 h可制备出ZrC/Mo-Si系金属硅化物复合粉体材料,其由粒径小于50 nm的近球形颗粒组成。小尺寸、无定型结构的碳粉更适合作为电化学合成ZrC/Mo-Si系金属硅化物复合材料的碳源,原料中的碳含量会影响ZrC与金属硅化物的比例,并影响最终产物中金属硅化物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电化学 金属硅化物 复合材料 纳米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T/滑石粉复合材料及其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19
作者 吴亮 王权林 +5 位作者 朱丽莎 王梓冲 章毅鹏 徐鼐 潘莉莎 庞素娟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8,共8页
为了降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制品的成本,提升PBAT的拉伸屈服强度与拉伸弹性模量,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BAT/改性滑石粉(TALC)复合材料,研究了TALC添加量对PBAT/TAL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PBAT/TAL... 为了降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制品的成本,提升PBAT的拉伸屈服强度与拉伸弹性模量,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BAT/改性滑石粉(TALC)复合材料,研究了TALC添加量对PBAT/TAL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PBAT/TALC配比。采用挤出吹膜法制备了PBAT/TALC薄膜,研究了复合薄膜的拉伸性能、微观形貌、结晶行为等性能。结果表明,PBAT/TALC复合材料表现出稳定的吹膜成型性能;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TALC加入,PBAT/TALC复合材料及其薄膜的拉伸弹性模量和拉伸屈服强度得到显著提升,且兼具较高的断裂伸长率。纯PBAT薄膜在纵向/横向两个方向上表现出较低的拉伸弹性模量(60.21/50.97MPa)和拉伸屈服强度(7.26/7.44MPa),当TALC添加量为40份时,PBAT/TALC薄膜在纵向/横向的拉伸弹性模量可增大至246.73 MPa和171.34MPa,拉伸屈服强度提高至12.87MPa和10.42 MPa,且断裂伸长率均大于150%,表现出良好的强韧平衡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在加工流动场作用下,TALC片层在PBAT/TALC复合材料及其薄膜中呈现规则排列,这种取向结构有利于材料在特定方向上拉伸性能的提升。TALC片层对PBAT结晶行为及结晶度大小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TALC的异相成核作用,提高了PBAT熔体的结晶温度;但其片层的密集分布,却阻碍了PBAT晶核的进一步生长,导致基体结晶度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滑石粉 复合材料 薄膜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硅灰包覆矿渣复合微粉对水泥基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李正虎 刘云 +5 位作者 敖进清 李光照 杨新志 和振海 李严 李昱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11-4119,共9页
掺合料的颗粒分布与表面特性对喷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提升和回弹率降低至关重要。以硅灰(SF)和矿渣微粉(GGBFS)为原料,制备了纳米硅灰包覆矿渣复合微粉,系统探讨了其对水泥浆体结构、流变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工程中应用。结果表明,... 掺合料的颗粒分布与表面特性对喷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提升和回弹率降低至关重要。以硅灰(SF)和矿渣微粉(GGBFS)为原料,制备了纳米硅灰包覆矿渣复合微粉,系统探讨了其对水泥浆体结构、流变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工程中应用。结果表明,当SF的含量为50%时,矿渣复合微粉展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相较于单掺SF,掺入矿渣复合微粉的水泥浆体初始屈服应力提高32%,塑性粘度降低9.8%。矿渣复合微粉掺量为8%时,喷射混凝土1 d强度从未掺时的10.9提高到16.4 MPa,回弹率从26.1%降至7.3%。研究结果对推动新型微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低成本、规模化应用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在“双碳”背景下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性 矿渣复合微粉 水泥基复合材料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