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O对草酸二甲酯加氢Cu/SiO2催化剂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竹霞 钱志刚 +1 位作者 赵秀阁 肖文德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744-746,共3页
以草酸二甲酯加氢制备乙二醇为目标反应,研究了添加助剂ZuO对Cu/SiO2催化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助剂锌后催化剂的加氢活性迅速下降,催化剂的织构表征和XRD、TPR分析表明,助剂氧化锌破坏了Cu/SiO2催化剂前体结构,使得孔径变大,比表面积... 以草酸二甲酯加氢制备乙二醇为目标反应,研究了添加助剂ZuO对Cu/SiO2催化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助剂锌后催化剂的加氢活性迅速下降,催化剂的织构表征和XRD、TPR分析表明,助剂氧化锌破坏了Cu/SiO2催化剂前体结构,使得孔径变大,比表面积下降;氧化锌的存在能够促使氧化态铜更易还原为Cu0,并使得催化剂晶粒长大,主要加氢活性组分Cu2O含量降低,进而抑制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二甲酯 cu/sio2 ZNO 抑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氨压力对Cu/SiO2催化剂的影响及其草酸二甲酯加氢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丁丁 王琪 +4 位作者 金方 陈亚中 崔鹏 刘荣 沈浩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6-472,共7页
以Si O2为载体,铜氨溶液为前驱体,采用蒸氨法在不同蒸氨压力下制备了系列铜负载量质量分数为20.0%的Cu/Si O2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H2-TPR)、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诱导俄歇电子能谱(XAES)等技术手... 以Si O2为载体,铜氨溶液为前驱体,采用蒸氨法在不同蒸氨压力下制备了系列铜负载量质量分数为20.0%的Cu/Si O2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H2-TPR)、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诱导俄歇电子能谱(XAES)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蒸氨速率对催化剂物化结构及其草酸二甲酯催化加氢制乙二醇的催化性能影响。在反应温度200℃、压力3.0 MPa、液时空速LHSV=0.4 h-1、氢气草酸二甲酯摩尔比80∶1的反应条件下测定了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在蒸氨压力为31.3 k Pa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了最佳活性和选择性,草酸二甲酯转化率达到了99.9%,乙二醇选择性达94.4%。H2-TPR、XRD、TEM、FTIR及XAES表征结果表明,较低蒸氨压力有利于铜氨离子快速分解负载在载体上,避免铜粒子聚集长大,还原后形成Cu2O和Cu0物种颗粒尺寸较小,分散比较均匀,催化活性,尤其是乙二醇的选择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氨压力 cu/sio2催化剂 草酸二甲酯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纳米Cu/SiO2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芳酮加氢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兵 曲雅男 +3 位作者 安灏 王金凯 郭振美 吕志果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48-55,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高性能纳米Cu/SiO2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芳香酮的加氢反应。采用ICP、XRD、H2-TPR、TEM、N2物理吸附和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比较了催化剂制备方式对加氢反应的影响。同时对芳香酮的加氢反应工艺条件进...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高性能纳米Cu/SiO2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芳香酮的加氢反应。采用ICP、XRD、H2-TPR、TEM、N2物理吸附和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比较了催化剂制备方式对加氢反应的影响。同时对芳香酮的加氢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苯乙酮基本完全转化。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u/SiO2催化剂相较于共沉淀法,具有更小的颗粒粒径,活性物种分散性良好。最后对反应的苯乙酮加氢机理进行了探究,Cu^0和Cu^+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io2催化剂 制备方式 苯乙酮加氢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二甲酯加氢Cu/SiO_2催化剂前体的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李竹霞 钱志刚 +1 位作者 赵秀阁 肖文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3-617,共5页
分别以碳酸铵和氨水为沉淀剂,硅溶胶为载体,采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Cu/SiO2(wCu=0.20)催化剂。其中以氨水为沉淀剂通过均匀蒸氨沉淀沉积法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草酸二甲酯加氢活性。通过XRD、FT-IR、热重(TG)等分析,证实了催化剂前体是... 分别以碳酸铵和氨水为沉淀剂,硅溶胶为载体,采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Cu/SiO2(wCu=0.20)催化剂。其中以氨水为沉淀剂通过均匀蒸氨沉淀沉积法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草酸二甲酯加氢活性。通过XRD、FT-IR、热重(TG)等分析,证实了催化剂前体是一种具有矿物硅孔雀石结构的物质,它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低温催化活性。通过热分析和不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得出具有硅孔雀石结构的催化剂前体在450°C焙烧后进行还原,具有较高的活性组分分散度和Cu2O含量,因而对草酸二甲酯加氢反应有较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io2 硅孔雀石 焙烧温度 草酸二甲酯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二酸二乙酯在Cu/SiO_2催化剂上的加氢过程 被引量:2
5
作者 丁同梅 吴文滨 田恒水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4-670,共7页
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Cu/SiO_2催化丙二酸二乙酯(DEM)加氢制备1,3-丙二醇(1,3-PDO)的反应。采用H_2-TPR、XRD、SEM、N_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进一步优化了原料液含量、氢酯摩尔比、液态空速、反应温度、反应压... 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Cu/SiO_2催化丙二酸二乙酯(DEM)加氢制备1,3-丙二醇(1,3-PDO)的反应。采用H_2-TPR、XRD、SEM、N_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进一步优化了原料液含量、氢酯摩尔比、液态空速、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不同还原条件会影响Cu/SiO_2还原后活性铜的量及其分散状态;于300℃下还原4 h时,Cu/SiO_2催化剂的活性中心较多且分散均匀。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于300℃下还原4 h的Cu/SiO_2催化剂,在原料液含量7.5%(w)、氢酯摩尔比330、液态空速1.8 h-1、反应温度200℃、反应压力2.0 MPa的反应条件下,DEM的转化率为85.2%,产物1,3-PDO的收率为41.0%,副产物3-羟基丙酸乙酯的收率为3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io2催化剂 丙二酸二乙酯 催化加氢 1 3-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SiO_2催化香茅醇一步合成香茅腈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金书含 胡云峰 +2 位作者 刘剑 高果柱 姜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5-859,共5页
以香茅醇为原料、制备的介孔Cu/SiO_2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一步法催化香茅醇合成香茅腈进行了研究。采用气象色谱、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考察了反应温度、氨醇摩尔比和原料空速(WHSV)对反应的影响。实... 以香茅醇为原料、制备的介孔Cu/SiO_2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一步法催化香茅醇合成香茅腈进行了研究。采用气象色谱、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考察了反应温度、氨醇摩尔比和原料空速(WHSV)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以Cu/SiO_2为催化剂,反应温度270℃、0.1MPa、氨醇摩尔比4.5和原料空速1.24 h^(-1)时,反应转化率达到99.52%,香茅腈选择性达89.66%。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对Cu/SiO_2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400h后催化剂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茅醇 香茅腈 脱氢氨化 cu/s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SiO_2逐层沉积增强无杂质空位诱导InGaAsP/InGaAsP量子阱混杂 被引量:3
7
作者 郭春扬 张瑞英 +1 位作者 刘纪湾 王林军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研究了Cu/SiO_2逐层沉积增强的无杂质空位诱导InGaAsP/InGaAsP多量子阱混杂(QWI)行为。在多量子阱(MQW)外延片表面,采用等离子体增强的化学气相沉积(PECVD)不同厚度的SiO_2,然后溅射5 nm Cu,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快速热退火(RTA)诱发量子阱... 研究了Cu/SiO_2逐层沉积增强的无杂质空位诱导InGaAsP/InGaAsP多量子阱混杂(QWI)行为。在多量子阱(MQW)外延片表面,采用等离子体增强的化学气相沉积(PECVD)不同厚度的SiO_2,然后溅射5 nm Cu,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快速热退火(RTA)诱发量子阱混杂。通过光荧光(PL)谱表征样品在QWI前后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RTA温度小于700℃时,PL谱峰值波长只有微移,且变化与其他参数关系不大;当RTA温度大于700℃时,PL谱峰值波长移动与介质层厚度和RTA时间都密切相关,当SiO_2厚度为200 nm,退火温度为750℃,时间为200 s时,可获得54.3 nm的最大波长蓝移。该种QWI方法能够诱导InGaAsP MQW带隙移动,QWI效果与InGaAsP MQW中原子互扩散激活能、互扩散原子密度以及在RTA过程中热应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GAASP 多量子阱(MQW) 量子阱混杂(QWI) cu/sio2 快速热退火 蓝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u/SiO_2对四氯化碳脱氯制四氯乙烯与甲烷氯化耦合反应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石小玉 张东宝 +3 位作者 李明时 鲁墨弘 朱建军 单玉华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56,共5页
研究了甲烷作为氢源与四氯化碳的耦合反应。考察了Cu/SiO2、Pt/SiO2和Pt-Cu/SiO2催化剂对四氯化碳脱氯与甲烷氯化耦合反应的催化性能,以及Pt/Cu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u/SiO2催化剂对四氯化碳脱氯反应活性较高,其初始转化率为14... 研究了甲烷作为氢源与四氯化碳的耦合反应。考察了Cu/SiO2、Pt/SiO2和Pt-Cu/SiO2催化剂对四氯化碳脱氯与甲烷氯化耦合反应的催化性能,以及Pt/Cu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u/SiO2催化剂对四氯化碳脱氯反应活性较高,其初始转化率为14.6%,而对甲烷氯化反应活性较低,转化率为1.7%;Pt/SiO2催化剂对甲烷氯化反应有较高活性,初始转化率5.37%,而对四氯化碳脱氯活性较低,转化率为13.4%;1%Pt-2%Cu/SiO2双金属催化剂对四氯化碳脱氯与甲烷氯化耦合反应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四氯乙烯选择性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u/sio2催化剂 四氯化碳 脱氯 四氯乙烯耦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_2O_3改性Cu/SiO_2催化剂降低水蒸气催化重整产物中CO选择性 被引量:4
9
作者 黄静静 蔡金孟 +4 位作者 马奎 丁彤 田野 张静 李新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1-441,共11页
采用蒸氨法制备的xGa-Cu/SiO_2催化剂可以同时产生Cu^0和Cu^+物种,加入Ga后催化剂的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反应活性和选择性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其中5Ga-Cu/SiO_2催化剂在380°C时的二甲醚转化率为99.8%,CO选择性为4.8%。通过透射电子显... 采用蒸氨法制备的xGa-Cu/SiO_2催化剂可以同时产生Cu^0和Cu^+物种,加入Ga后催化剂的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反应活性和选择性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其中5Ga-Cu/SiO_2催化剂在380°C时的二甲醚转化率为99.8%,CO选择性为4.8%。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N_2O滴定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发现,Ga与Cu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Cu物种的分散度,另一方面可以促进Cu^+的形成。通过改变Ga负载量可以调变Cu^+/(Cu^0+Cu^+)的比例,氢气的时空收率结果表明,Ga通过调变Cu^+/(Cu^0+Cu^+)影响催化活性,并且当Cu^+/(Cu^0+Cu^+)=0.5时,氢气时空收率达到最大值为5.02mol·g^(-1)·h^(-1)。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结果表明,Ga通过促进水气变换反应提高反应产物CO_2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蒸气重整 二甲醚 cu/sio2 GA2O3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SiO_2催化剂结构对乙酸甲酯加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邱坤赞 郭文文 +2 位作者 王海霞 朱玲君 王树荣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29-1136,共8页
采用尿素水解法制备了Cu/Si O2催化剂,探究其用于乙酸甲酯(MA)加氢制取乙醇的催化性能,并通过N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方法分析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特性,探究... 采用尿素水解法制备了Cu/Si O2催化剂,探究其用于乙酸甲酯(MA)加氢制取乙醇的催化性能,并通过N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方法分析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特性,探究了铜负载量和还原温度等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以及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发现在铜负载量分别为10%、20%和30%(质量分数,w)的催化剂中,铜负载量为20%的催化剂因具有较多且分散均匀的活性组分而表现出最佳的加氢效果.接着在铜负载量为20%的催化剂上研究了还原温度(270,350,450°C)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在350°C下还原的催化剂活性最高,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乙酸甲酯转化率达到97.8%,乙醇选择性达到64.9%(理论最大值为66.6%),主要归属于它具有较高的铜物种分散度,最合适的Cu0/(Cu0+Cu+)摩尔比例,同时实现了解离氢气和活化乙酸甲酯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甲酯 乙醇 加氢 cu/Si O2 尿素水解法 cu0/(cu0+cu+)摩尔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随车制氢催化剂Cu-SiO_2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庆绍军 侯晓宁 +1 位作者 郗宏娟 高志贤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2,共5页
以Cu(NO3)2和水玻璃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SiO2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固定床装置上对Cu-SiO2催化甲醇裂解反应性能进行考察,同时考察反应温度、空速对Cu-SiO2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u-SiO2催化剂在使用前无需采用H2进行预... 以Cu(NO3)2和水玻璃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SiO2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固定床装置上对Cu-SiO2催化甲醇裂解反应性能进行考察,同时考察反应温度、空速对Cu-SiO2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u-SiO2催化剂在使用前无需采用H2进行预还原处理,对甲醇裂解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且具有较好的再生性能;在300℃、质量空速0.79h-1、常压的条件下,随反应时间的延长,甲醇转化率由初始的75.8%增加至48h时的85.6%,并在144h内甲醇转化率保持在85%左右,产物以H2和CO为主,并含少量的甲酸甲酯和其它产物;反应温度和空速对催化剂活性影响较大,但对产物分布影响较小;Cu-SiO2催化剂上甲醇转化产物为富氢气体,催化活性稳定,表明催化剂对甲醇随车制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cu-sio2 富氢气体 随车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copper loading on texture,structure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u/SiO_2 catalyst for hydrogenation of dimethyl oxalate to ethylene glycol 被引量:14
12
作者 Bo Zhang Shengguo Hui +3 位作者 Suhua Zhang Yang Ji Wei Li Dingye Fang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2年第5期563-570,共8页
Cu/SiO2 catalysts prepared by a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method using the urea hydrolysis deposition-precipitation (UHDP) technique have been proposed focusing on the effect of copper loading.The texture,structure a... Cu/SiO2 catalysts prepared by a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method using the urea hydrolysis deposition-precipitation (UHDP) technique have been proposed focusing on the effect of copper loading.The texture,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are systematically characterized by ICP,FTIR,N 2-physisorption,N2O chemisorption,TPR,XRD and XPS.The formation of copper phyllosilicate is observed in Cu/SiO2 catalyst by adopting UHDP method,and the amount of copper phyllosilicate is related to copper loading.It is found the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is profoundly affected by the amount of copper phyllosilicate.The excellent catalytic activity is attributed to the synergetic effect between Cu0 and Cu +.DMO conversion and EG selectivity are determined by the amount of Cu0 and Cu+,respectively.The proper copper loading (30 wt%) provides with the highest ratio of Cu + /Cu0,giving rise to the highest EG yield of 95% under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of p=2.0 MPa,T=473 K,H2/DMO=80 and LHSV=1.0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io2 copper loading dimethyl oxalate ethylene glycol copper phyllosilic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剂对Cu-ZnO-Al_2O_3-SiO_2催化剂性质和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继元 曾崇余 林陵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9-14,共6页
研究了助剂MgO、TiO2、ZrO2等对CO2直接加氢合成二甲醚的Cu-ZnO-Al2O3-SiO2催化剂性质和催化性能的影响,并用XRD、XPS、H2-TPD、CO2-TPD、H2-TP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助剂不同程度地促进了CuO和ZnO的分散;降低了Cu-ZnO-Al2O3-SiO... 研究了助剂MgO、TiO2、ZrO2等对CO2直接加氢合成二甲醚的Cu-ZnO-Al2O3-SiO2催化剂性质和催化性能的影响,并用XRD、XPS、H2-TPD、CO2-TPD、H2-TP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助剂不同程度地促进了CuO和ZnO的分散;降低了Cu-ZnO-Al2O3-SiO2催化剂的TPR还原温度;加入的助剂富集于催化剂表面,除ZrO2以外的其他助剂均降低了催化剂表面Cu原子的浓度;助剂对H2、CO2吸附中心有调变作用;活性评价结果表明,CO2的转化率与表面Cu原子的浓度和催化剂吸附氢的能力有关,ZrO2是CO2加氢制二甲醚Cu-ZnO-Al2O3-SiO2催化剂的优良助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剂 cu-ZnO-Al2O3-sio2催化剂 二氧化碳 氢气 二甲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介质中用Cu/ZrO_2-SiO_2催化香茅醛加氢合成薄荷醇 被引量:3
14
作者 念保义 徐刚 +1 位作者 吴坚平 杨立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77-1680,共4页
制备了Cu/ZrO2-SiO2双载体催化剂,并在离子液体介质中研究了香茅醛催化加氢合成薄荷醇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液体中的阳离子与香茅醛分子中的羰基形成氢键,使香茅醛更容易异构化为胡异薄荷醇,提高了催化剂的选择性;特别是可调节酸度... 制备了Cu/ZrO2-SiO2双载体催化剂,并在离子液体介质中研究了香茅醛催化加氢合成薄荷醇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液体中的阳离子与香茅醛分子中的羰基形成氢键,使香茅醛更容易异构化为胡异薄荷醇,提高了催化剂的选择性;特别是可调节酸度的[bmim][AlmCln]离子液体,有效地提供了香茅醛的异构化所需要的路易斯酸条件,在竞争性加氢中促进了香茅醛向生成薄荷醇的方向转化.在0.8MPa,90℃,2h的条件下,香茅醛一锅反应生成薄荷醇的转化率为100%,对薄荷醇的选择性为91.3%,而且,催化剂和离子液体可回收和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茅醛 选择性加氢 薄荷醇 cu/ZrO2-sio2催化剂 [bmim][Al2Cl7]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含量对Cu-ZnO-Al_2O_3-Si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继元 曾崇余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6年第2期41-46,共6页
研究了Al2O3含量对Cu-ZnO-Al2O3-SiO2催化剂在CO2加氢合成二甲醚中催化性能的影响,并用XRD,H2-TPR,XPS,NH3-TPD和CO2-TPD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Al2O3延缓了CuO和ZnO晶粒的长大,同时使催化剂变得难以还原。加入的Al2O3富集于... 研究了Al2O3含量对Cu-ZnO-Al2O3-SiO2催化剂在CO2加氢合成二甲醚中催化性能的影响,并用XRD,H2-TPR,XPS,NH3-TPD和CO2-TPD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Al2O3延缓了CuO和ZnO晶粒的长大,同时使催化剂变得难以还原。加入的Al2O3富集于催化剂表面,改变了催化剂表面Cu2+和Zn2+的摩尔分数。Al2O3还与SiO2产生无定形SiO2-Al2O3混合相,提供二甲醚合成所必需的酸碱中心。反应结果表明,Al2O3在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低于1.4%时,对转化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当Al2O3在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4.0%时,甲醇合成以及甲醇脱水的活性中心呈现出较好的“协同催化效应”,目标产物二甲醚的收率最高。研究认为,Al2O3通过影响CuO与Al2O3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催化剂的表面酸性,从而使催化剂对CO2加氢合成二甲醚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含量 二甲醚 cu-ZnO- Al2O3-sio2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 situ IR study of dimethyl oxalate hydrogenation to ethylene glycol over Cu/SiO_2 catalyst 被引量:2
16
作者 Shengguo Hui Bo Zhang +1 位作者 Suhua Zhang Wei Li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2年第6期753-758,共6页
The mechanism of dimethyl oxalate hydrogenation to ethylene glycol over Cu/SiO2 catalyst was investigated by in situ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It was found that dimethyl oxalate and methyl glyc... The mechanism of dimethyl oxalate hydrogenation to ethylene glycol over Cu/SiO2 catalyst was investigated by in situ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It was found that dimethyl oxalate and methyl glycolate proceeded via dissociative adsorption on Cu/SiO2 catalyst, and four main intermediates, CH3OC(O)(O)C-M (1655 cm-1), M-C(O)(O)C-M (1618 cm-1), HOCH2(O)C--M (1682 cm-1) and CH3O-M (2924-2926 cm-1), were identified during the react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dimethyl oxalate hydrogenation to ethylene glycol mainly proceeded along the route: dimethyl oxalate /rightarrow CH3OC(O)(O)C-M → methyl glycolate →HOCH2(O)C-M → ethylene glycol. Finally a schematic reaction network wa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methyl oxalate ethylene glycol FTIR HYDROGENATION cu/s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型CU/SiO_2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1995年第3期14-17,共4页
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u/SiO2催化剂,并在催化活性与稳定性方面与浸渍型的Cu/SiO2催化剂进行了对比,采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
关键词 离子交换型 甲醇 甲酸甲酯 铜催化剂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por-phase synthesis of N-butylaniline from aniline and 1-butanol over Cu/SiO_2 catalyst
18
作者 Xue Dong Jing Liu Lei Shi Qi Sun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10-111,共2页
The Cu/SiO2 catalyst prepared by incipient wetness method exhibited very high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for the vapor-phase synthesis of N-butylaniline from aniline and 1-butanol. When Cu loading was 0.70 mmol/g-SiO2 a... The Cu/SiO2 catalyst prepared by incipient wetness method exhibited very high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for the vapor-phase synthesis of N-butylaniline from aniline and 1-butanol. When Cu loading was 0.70 mmol/g-SiO2 and the catalyst precursor was calcined at 500 ℃, 1-butanol conversion reached 99%, and the selectivity of N-butylaniline exceeded 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io2 catalyst N-butylaniline ANILINE 1-butan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Ag-Cu-Ti钎料真空钎焊SiO_(2f)/SiO_2复合陶瓷与C/C复合材料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世彪 熊华平 +1 位作者 陈波 程耀永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20,共5页
分别在880℃/10min和880℃/60min规范下,采用Ag-Cu-Ti活性钎料实现了SiO2f/SiO2复合陶瓷与C/C复合材料的真空钎焊连接,通过电子探针(EPMA)、能谱仪(X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接头微观组织,室温下测试了接头的抗剪强度。结果表明:... 分别在880℃/10min和880℃/60min规范下,采用Ag-Cu-Ti活性钎料实现了SiO2f/SiO2复合陶瓷与C/C复合材料的真空钎焊连接,通过电子探针(EPMA)、能谱仪(X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接头微观组织,室温下测试了接头的抗剪强度。结果表明:两种规范下所得接头界面结合良好,接头中靠近两侧母材均形成了一层扩散反应层,钎缝基体主要由均匀的共晶组织组成。880℃/10min规范下钎焊接头界面产物依次为:SiO2f/SiO2→Ti4O7→Ti5Si4+Cu(s,s)+Ag-Cu共晶合金→TiC→C/C;对于880℃/60min规范下的接头,界面组织结构与保温10min的接头基本类似,但是不存在Cu(s,s),并且接头反应层明显增厚。880℃/60min条件下所得钎焊接头剪切强度平均值为16.6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f/sio2复合陶瓷 C/C复合材料 AG-cu-TI 界面反应层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或Ni促进的Cu/SiO_2-Al_2O_3催化剂上丙三醇和苯胺气相合成3-甲基吲哚(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包卓然 崔艳喜 +2 位作者 孙鹏 孙琪 石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44-2450,共7页
对丙三醇和苯胺在Co或Ni促进的Cu/SiO2-Al2O3催化剂上气相合成3-甲基吲哚进行了研究.采用N2吸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及热重(TG... 对丙三醇和苯胺在Co或Ni促进的Cu/SiO2-Al2O3催化剂上气相合成3-甲基吲哚进行了研究.采用N2吸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及热重(TG)分析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向Cu/SiO2-Al2O3催化剂加入钴或镍助剂改善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钴比镍更加有效.在催化剂Cu-Co/SiO2-Al2O3和Cu-Ni/SiO2-Al2O3上,反应第3 h,3-甲基吲哚收率分别达到47%和45%,而且催化剂经过6次再生收率仍能达到44%和42%.各种表征表明,向Cu/SiO2-Al2O3催化剂加入钴或镍助剂能增强铜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结果不仅促进了铜粒子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度,而且有效减少了反应过程中铜组分的流失.另外,加入钴或镍助剂还能减少催化剂的中强酸中心数,从而提高3-甲基吲哚的选择性,并且抑制积炭的形成.此外,钴助剂还能增加催化剂的弱酸中心数,促进3-甲基吲哚的生成.提出了金属铜与弱酸中心共同促进3-甲基吲哚合成的催化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sio2-AL2O3 3-甲基吲哚 丙三醇 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