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yMnO_(x)-ZrO_(2)催化愈创木酚加氢制环己醇的性能
1
作者 凤雏 涂椿滟 +2 位作者 刘路含 刘春婷 黄伟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7,共10页
采用行星球磨法合成了不同Mn/Zr摩尔比的复合氧化物(yMnO_(x)-ZrO_(2)),并负载Ni制备了一系列的Ni/yMnO_(x)-ZrO_(2)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NH_(3)程序升温脱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N_(2)物理吸附-脱附、H_(2)程序升温还原对催化剂进... 采用行星球磨法合成了不同Mn/Zr摩尔比的复合氧化物(yMnO_(x)-ZrO_(2)),并负载Ni制备了一系列的Ni/yMnO_(x)-ZrO_(2)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NH_(3)程序升温脱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N_(2)物理吸附-脱附、H_(2)程序升温还原对催化剂进行了物化性质的表征。以愈创木酚为原料,考察了Ni/yMnO_(x)-ZrO_(2)系列催化剂在愈创木酚加氢转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Mn的掺杂促进了Ni/yMnO_(x)-ZrO_(2)催化剂弱酸及中强酸的形成,有利于愈创木酚通过脱甲氧基形成以苯酚为中间体的反应路径制备环己醇;升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均有利于提高环己醇收率,但也会导致环己醇过度加氢转化为环己烷;当Mn/Zr摩尔比为0.20时,Ni_(0.20)MnO_(x)-ZrO_(2)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为260℃、H_(2)初始压力为2.0 MPa、反应时间为1.5 h的条件下,愈创木酚转化率和环己醇选择性分别为100%和6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 ni基催化剂 zro_(2) mn掺杂 愈创木酚 环己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Mn/Ni/ZrO_2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组分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宁 陈小平 +2 位作者 魏伟 王太英 孙予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46-149,共4页
针对Cu/Mn/Ni/ZrO2 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的独特反应行为 ,制备了一系列模型催化剂以考察各组元的作用。结果表明 ,Cu是主要的合成醇类产物的活性组分 ,镍是催化剂上促进碳链增长的重要元素 ,同时也可使异丁醇的生成在较为温和的反应条件下... 针对Cu/Mn/Ni/ZrO2 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的独特反应行为 ,制备了一系列模型催化剂以考察各组元的作用。结果表明 ,Cu是主要的合成醇类产物的活性组分 ,镍是催化剂上促进碳链增长的重要元素 ,同时也可使异丁醇的生成在较为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氧化锆既起载体的作用 ,也是合成异丁醇的主要活性组元。同时组元的相互组合也是催化剂合成不同种类醇产物的重要保证 ,Mn通过保证Ni、Cu等其它组元的高度分散 ,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并且避免了过量的甲烷等烃类的产生以及甲醇成为主要产物 ,同时Mn的存在还可能促进Ni与ZrO2 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n/ni/zro2催化剂 合成气 低碳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加氢合成甲醇Cu-Mn/ZrO_2催化剂反应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小平 吴贵升 +3 位作者 孙予罕 钟炳 任杰 王秀芝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4,共4页
考察了在Cu/ZrO2催化剂中添加Mn助剂对提高CO+H2合成甲醇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的添加提高了CO+H2反应合成甲醇的活性;升高反应温度会提高C2+醇的选择性,反应压力的增加也有类似的作用;Mn助剂具有... 考察了在Cu/ZrO2催化剂中添加Mn助剂对提高CO+H2合成甲醇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的添加提高了CO+H2反应合成甲醇的活性;升高反应温度会提高C2+醇的选择性,反应压力的增加也有类似的作用;Mn助剂具有明显的促进CO加氢反应碳链增长的作用。XRD研究表明,Mn和Cu之间形成了复合氧化物,TPR研究也表明上述两种金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同时Mn还促进了Cu的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 甲醇合成 一氧化碳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类合成催化剂Cu/Mn/ZrO_2产物分布结构的调控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宁 陈小平 +2 位作者 魏伟 王太英 孙予罕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7,17,共4页
考察了镍助剂调变的Cu/Mn/ZrO2 催化剂在一氧化碳加氢反应过程中的反应行为。结果表明 ,Cu/Mn/ZrO2是活性较好的合成甲醇催化剂 ,在一定范围内镍组元的加入大大促进了催化剂的反应活性 ,如在一定的条件下 ,n(Ni) /n(Cu) =0 2的催化剂... 考察了镍助剂调变的Cu/Mn/ZrO2 催化剂在一氧化碳加氢反应过程中的反应行为。结果表明 ,Cu/Mn/ZrO2是活性较好的合成甲醇催化剂 ,在一定范围内镍组元的加入大大促进了催化剂的反应活性 ,如在一定的条件下 ,n(Ni) /n(Cu) =0 2的催化剂液相时空产率可达 2 2 g/ (mlcat·h) ,虽然镍成分含量很高 ,催化剂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甲烷化倾向。在此催化剂中加入钾会促使催化剂转变为生成混合醇为主的催化体系。液相产物组成可分别控制以生成甲醇 /异丁醇为主或符合S F分布的正构混合醇为主 ,同时保留相当高的混合醇时空产率。因此 ,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及添加少量的助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低碳醇 甲醇 催化剂 二氧化锆 镍助剂 一氧化碳 加氢 产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u-Mn-K/γ-Al_2O_3高温变换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表征 被引量:9
5
作者 叶炳火 江莉龙 +1 位作者 魏可镁 林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58-1364,共7页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二步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Cu-Mn-K/γ-Al2O3高温水煤气变换催化剂。采用低温氮吸附-脱附,DTA,XRD,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比较了载体、单组分、双组分、以及多组分浸渍的样品结构及各物种的存在形式,...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二步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Cu-Mn-K/γ-Al2O3高温水煤气变换催化剂。采用低温氮吸附-脱附,DTA,XRD,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比较了载体、单组分、双组分、以及多组分浸渍的样品结构及各物种的存在形式,探讨了催化剂的活性相组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径呈介孔分布结构;低温时,催化剂活性相主要为高度分散的Cu、Ni、Ni-Cu-O、xCuO·yMnO2和xNiO·yMnO2复合氧化物;高温时,活性相可能为xCuO·yMnO2和xNiO·yMnO2等复合氧化物。经530℃耐热15h后催化活性测试结果分析认为,活性相xCuO·yMnO2和xNiO·yMnO2等复合氧化物提高了该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气变换 ni-cu-mn-K/γ-Al2O3 等体积浸渍法 催化剂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组元改性Cu-Mn/ZrO_2催化剂的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小平 吴贵升 +2 位作者 孙予罕 王秀芝 钟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91-94,共4页
采用F-T合成组元对Cu-Mn/ZrO2催化剂进行了改性。XRD、TPR及CO加氢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少量F-T合成组元对原甲醇催化剂的性质具有显著的改变。所得到的催化剂均可有效地由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对于生成的产物碳链增长的促进作用顺序为... 采用F-T合成组元对Cu-Mn/ZrO2催化剂进行了改性。XRD、TPR及CO加氢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少量F-T合成组元对原甲醇催化剂的性质具有显著的改变。所得到的催化剂均可有效地由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对于生成的产物碳链增长的促进作用顺序为:Co>Fe>Ni。助剂加入量对催化剂合成醇的性能有极大的影响。比较而言,Ni改性的催化剂合成低碳醇的反应性能最好,Fe同样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Co改性的催化剂呈现出难以控制的副反应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nO2/zro2 甲醇合成 催化剂 焙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Cu/MnO_2/ZrO_2催化剂性能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吴贵升 陈小平 +4 位作者 任杰 孙予罕 胡天斗 刘涛 谢亚宁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03-107,共5页
利用XRD、TPR和EXAFS等手段考察了焙烧温度对Cu/MnO2/ZrO2催化剂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增加,铜的配位环境发生变化,铜和锰之间相互作用增强,有效地防止铜组分在还原及反应过程中聚集长大,从而使催化剂活性显著增加。当催化剂... 利用XRD、TPR和EXAFS等手段考察了焙烧温度对Cu/MnO2/ZrO2催化剂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增加,铜的配位环境发生变化,铜和锰之间相互作用增强,有效地防止铜组分在还原及反应过程中聚集长大,从而使催化剂活性显著增加。当催化剂经过高温焙烧,催化剂活性由于ZrO2结晶和铜的聚集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加氢 cu/zro2催化剂 F-T合成组元 混合醇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15Mn9Cu2Ni1N不锈钢热变形过程的动态再结晶动力学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边红霞 朱亮 +1 位作者 侯国清 屠鹏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3,共5页
采用Thermorestor-W热模拟试验机,对Cr15Mn9Cu2Ni1N不锈钢进行热压缩试验,研究其在变形温度950~1 200℃,应变速率0.01~2.5s-1条件下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当变形温度高于1 000℃后,Cr15Mn9Cu2Ni1N不锈钢的变形以动态再结晶为主,且随温度升... 采用Thermorestor-W热模拟试验机,对Cr15Mn9Cu2Ni1N不锈钢进行热压缩试验,研究其在变形温度950~1 200℃,应变速率0.01~2.5s-1条件下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当变形温度高于1 000℃后,Cr15Mn9Cu2Ni1N不锈钢的变形以动态再结晶为主,且随温度升高,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减小.利用应变硬化率-应力曲线确定的材料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力σc、峰值应力σp、饱和应力σss(e)和稳态应力σs的数值,回归得到临界动态再结晶应变εc与Zener-Hollomon参数的关系,并确定临界应力与峰值应力的关系.通过建立Cr15Mn9Cu2Ni1N不锈钢的热变形动态再结晶Avrami模型,分析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对Avrami曲线的影响,表明应变速率比温度对Cr15Mn9Cu2Ni1N不锈钢的动态再结晶Avrami曲线的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变形 Cr15mn9cu2ni1N不锈钢 动态再结晶 Avram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15Mn9Cu2Ni1N不锈钢连铸坯的高温拉伸变形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朱亮 马蓉 侯国清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0-115,共6页
对于Cr15Mn9Cu2Ni1N不锈钢连铸坯,热变形过程中变形局部化的发生会影响其表面质量。从连铸坯的表层及芯部制取小型试样,利用热/力模拟试验机,进行温度950℃~1150℃范围内的拉伸试验。结果发现,随变形温度升高,该钢强度降低而延伸率提高... 对于Cr15Mn9Cu2Ni1N不锈钢连铸坯,热变形过程中变形局部化的发生会影响其表面质量。从连铸坯的表层及芯部制取小型试样,利用热/力模拟试验机,进行温度950℃~1150℃范围内的拉伸试验。结果发现,随变形温度升高,该钢强度降低而延伸率提高;试样在发生颈缩,即变形局部化之前,要经历均匀变形和扩散颈缩变形,两种变形均使试样变形区获得均匀的宏观变形形貌;而高温拉伸的延伸率主要由扩散颈缩阶段的变形量决定。分析表明,均匀变形阶段主要靠应变强化抑制变形局部化的发生,而扩散颈缩变形阶段应变速率强化起主导作用。随变形温度升高,尤其在温度高于1100℃时,该钢的应变速率强化效应增强,可推迟最终变形局部化的发生,从而获得较大的延伸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15mn9cu2ni1N不锈钢 高温拉伸 延伸率 扩散颈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参数在Cr15Mn9Cu2Ni1N奥氏体不锈钢高温拉伸失稳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边红霞 朱亮 屠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42-145,共4页
材料在塑性状态下拉伸变形,存在载荷失稳和几何失稳两种失稳形式。对于既有应变强化又有应变速率强化的材料,载荷失稳与几何失稳并不同时发生,且失稳应变主要受材料性能参数的控制。高温拉伸变形的Cr15Mn9Cu2Ni1N奥氏体不锈钢,表现出明... 材料在塑性状态下拉伸变形,存在载荷失稳和几何失稳两种失稳形式。对于既有应变强化又有应变速率强化的材料,载荷失稳与几何失稳并不同时发生,且失稳应变主要受材料性能参数的控制。高温拉伸变形的Cr15Mn9Cu2Ni1N奥氏体不锈钢,表现出明显的应变速率敏感性,使得载荷失稳与几何失稳不同时发生,几何失稳前的均匀变形量明显增大;随变形温度升高,应变速率敏感性系数增大,几何失稳应变也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15mn9cu2ni1N 奥氏体不锈钢 几何失稳 应变速率 敏感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Cu-ZnO-ZrO_2催化剂上甲醇合成的TPSR和TPD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丛昱 包信和 +4 位作者 张涛 孙孝英 梁东白 田金忠 黄宁表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8-243,共6页
采用MS -TPSR和MS -TPD技术在不同粒度的超细Cu -ZnO -ZrO2 催化剂上考查了CO2 和CO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过程和吸附活化特征。研究表明 ,CO2 和CO都可以直接加氢合成甲醇。在CO2 +H2 反应过程中 ,CO2是合成甲醇的主要碳源 ,但是在CO +H2... 采用MS -TPSR和MS -TPD技术在不同粒度的超细Cu -ZnO -ZrO2 催化剂上考查了CO2 和CO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过程和吸附活化特征。研究表明 ,CO2 和CO都可以直接加氢合成甲醇。在CO2 +H2 反应过程中 ,CO2是合成甲醇的主要碳源 ,但是在CO +H2 反应过程中 ,不但CO可以直接加氢合成甲醇 ,CO2 也可以通过水汽变换反应而参与甲醇的合成 ,因此也是CO加氢合成甲醇的碳源之一。催化剂的粒度大小直接影响反应活性 ,催化剂粒度越小 ,甲醇的收率越高 ;粒度大小还与CO的吸附活化状态有关 ,从而影响CO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 ,当催化剂粒度很小时 ,CO倾向于通过水汽变换反应生成CO2 ,再由CO2 加氢合成甲醇 ,当催化剂颗粒较大时 ,CO易于直接加氢合成甲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甲醇合成 氧化锆 氧化锌 TPSR TPD 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二乙醇胺催化氧化脱氢的Cu-ZrO_2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段正康 杨运泉 +2 位作者 熊鹰 刘文英 李国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12-414,417,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二乙醇胺催化氧化脱氢生产亚氨基二乙酸二钠盐用的Cu -ZrO2 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氧化反应性能和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催化剂中和终止 pH值、Cu与Zr原子的量比以及焙烧温度是影响催化...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二乙醇胺催化氧化脱氢生产亚氨基二乙酸二钠盐用的Cu -ZrO2 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氧化反应性能和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催化剂中和终止 pH值、Cu与Zr原子的量比以及焙烧温度是影响催化剂性能的主要因素。经TG、XRD和外观分析 ,优质催化剂其中间体铜锆氢氧化物外观呈现亮而脆的绿色、密度大于1 72g/cm3 、热失重温度范围为 15 0~ 5 3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醇胺 催化氧化脱氢 cu-zro2催化剂 结构 表征 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助剂对Cu/ZrO_2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永红 任杰 孙予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9-432,共4页
利用XRD、TPR和EXAFS等手段 ,研究了Fe助剂对Cu Fe2 O3 ZrO2 催化剂物化特性的影响 ,同时研究了对甲醇水蒸气重整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Fe对Cu ZrO2 催化剂结构有一定的修饰作用。添加Fe助剂后 ,铜的分散度提高 ,催化剂的... 利用XRD、TPR和EXAFS等手段 ,研究了Fe助剂对Cu Fe2 O3 ZrO2 催化剂物化特性的影响 ,同时研究了对甲醇水蒸气重整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Fe对Cu ZrO2 催化剂结构有一定的修饰作用。添加Fe助剂后 ,铜的分散度提高 ,催化剂的起始还原温度提前 ,还原温度区间缩短 ;同时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催化活性上升 ,氢选择性提高 ,产物中CO含量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水蒸气 Fe助剂 cu/zro2催化剂 催化剂 二氧化锆 氢气 制备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Zn/Al/Mn催化剂上CO_2加氢合成甲醇的CO助催化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基涛 区泽棠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3-16,共4页
:Cu/Zn/Al/Mn4组分催化剂对CO2加氢合成甲醇原料气中CO的助催化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O占据了部分催化剂表面起逆水汽变换反应的活性位,从而降低CO2转化率,但甲醇选择性和收率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 加氢 甲醇 催化剂 助催化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Cu/Ni催化糠醛加氢合成2-甲基四氢呋喃 被引量:5
15
作者 莫勇 王贵武 陈茜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21-824,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超细Cu/Ni混合催化剂,并用于糠醛液相加氢制2-甲基四氢呋喃(2-MeTHF)反应。考察了Cu/Ni摩尔比、Na2CO3溶液浓度等对催化剂制备的影响,及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糠醛转化率和2-MeTHF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超细Cu/Ni混合催化剂,并用于糠醛液相加氢制2-甲基四氢呋喃(2-MeTHF)反应。考察了Cu/Ni摩尔比、Na2CO3溶液浓度等对催化剂制备的影响,及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糠醛转化率和2-MeTHF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催化剂制备条件为n(Cu)∶n(Ni)=1∶1,Na2CO3溶液浓度为1.0mol/L;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压力8 MPa,反应时间3.5 h,反应温度180℃;产品经气相色谱检测分析,糠醛的转化率为100%,2-MeTHF的选择性为64.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MeTHF 液相加氢 糠醛 超细cu ni混合催化剂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Mn-Si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仲丁醇脱氢反应中的应用
16
作者 陈超群 张莹 张丽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Cu-Mn-Si催化剂,考察其在仲丁醇脱氢制甲乙酮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N_(2)吸附-脱附和程序升温氧化对两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其中的... 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Cu-Mn-Si催化剂,考察其在仲丁醇脱氢制甲乙酮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N_(2)吸附-脱附和程序升温氧化对两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其中的铜锰络合物(CuMn_(2)O_(4))晶相结构不同。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中CuMn_(2)O_(4)晶相分别归属于JCPDS 71-1142和JCPDS 34-1400。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晶粒小、分散性好、比表面积大,因而活性较高,Mn的加入没有提高催化剂的性能。Mn的加入可以降低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的还原温度,提高催化剂中Cu组分的分散程度,因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性能。溶胶凝胶法所制备的催化剂中,Cu SiO_(2)催化剂具有最高的仲丁醇转化率、甲乙酮选择性和甲乙酮收率,分别达99.26%,99.19%,98.45%;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当n(Cu)∶n(Mn)∶n(Si)=0.8∶0.2∶1.0时,具有最高的仲丁醇转化率,可达94.92%,其甲乙酮选择性略低于Cu SiO_(2)催化剂,为98.53%,甲乙酮收率为93.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溶胶凝胶法 cu-mn-Si催化剂 仲丁醇 甲乙酮 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长柱形Cu-Mn/Al_(2)O_(3)催化剂的控制合成及其对甲烷催化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鑫 刘文革 +5 位作者 王海旺 齐健 于雷 韩甲业 李志 李金龙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69-1276,共8页
为提高煤矿风排瓦斯的处理和利用效率,采用溶胶凝胶法控制合成条件以制备三维交联通透型的多级孔道细长柱形Al_(2)O_(3),并以其为载体用水热合成法制备负载量极低的非贵金属Cu-Mn/Al_(2)O_(3)整体柱催化剂。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 为提高煤矿风排瓦斯的处理和利用效率,采用溶胶凝胶法控制合成条件以制备三维交联通透型的多级孔道细长柱形Al_(2)O_(3),并以其为载体用水热合成法制备负载量极低的非贵金属Cu-Mn/Al_(2)O_(3)整体柱催化剂。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BET、SEM、XRD和XPS表征,并采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测试催化剂对低浓度甲烷燃烧的转化效率。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模具形状、尺寸以及干燥温度等条件可实现对催化剂形状的控制合成。减小陈化过程的凝胶尺寸和降低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和溶剂脱除速率等均可得到细长柱形Cu-Mn/Al_(2)O_(3)催化剂。催化剂负载活性组分Cu、Mn的摩尔比为1:2时,柱形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更高,可达174.5m^(2)/g,比块状催化剂比表面积高54.8m^(2)/g;催化剂活性组分负载量极低的情况下,柱形催化剂活性较高,T_(90)为560℃,比块状催化剂低50℃。细长柱形的催化剂内部具有独特的微观孔结构即传质通道,该传质通道有利于催化剂与物料的充分接触以增加反应效率,此外柱形催化剂整体成型具备较高机械强度,因此为实际矿井中用于加快风排瓦斯的燃烧效率的催化剂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风排瓦斯利用 细长柱 cu-mn/Al_(2)O_(3)整体催化剂 催化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Ni/Zr_(0.4)Ce_(0.6)O_2-Al_2O_3催化剂上CH_4-CO_2重整反应研究:NiO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春林 伏义路 卞国柱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8-472,共5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不同NiO含量的Ni Zr0 4 Ce0 6 O2 Al2 O3催化剂 ,使用X射线衍射 (XRD)和H2 的程序升温还原 (H2 TPR)对样品进行表征 ,研究了NiO的含量对催化剂结构和CH4 CO2 重整性能的影响。结构表征表明 ,少量Ni组分能在催化...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不同NiO含量的Ni Zr0 4 Ce0 6 O2 Al2 O3催化剂 ,使用X射线衍射 (XRD)和H2 的程序升温还原 (H2 TPR)对样品进行表征 ,研究了NiO的含量对催化剂结构和CH4 CO2 重整性能的影响。结构表征表明 ,少量Ni组分能在催化剂表面分散并进入CeO2 ZrO2 固熔体晶格间隙而被固熔体包裹 ,并使固熔体晶粒变小 ,促进了固熔体的低温还原 ,而过量的NiO暴露在外生成NiO颗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NiO含量少的样品活性随反应进行有较高的增长。选择适当空速 ,能使CH4 CO2 以 1∶1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制备 ni/Zr0.4Ce0.6O2-Al2O3催化剂 氧化铝 掺杂 镍基催化剂 催化重整 铈锆固熔体 甲烷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Ce助剂对Ni基催化剂甲烷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帆 张玉黎 肖睿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1-165,共5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Al_(2)O_(3)、2Mn-Ni/Al_(2)O_(3)、2Ce-Ni/Al_(2)O_(3)和2Mn-2Ce-Ni/Al_(2)O_(3)催化剂。利用XRD、H2-TPR、BET、H2-化学吸附、CO_(2)-TPD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n和Ce作为双金属助剂具有协同效应,...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Al_(2)O_(3)、2Mn-Ni/Al_(2)O_(3)、2Ce-Ni/Al_(2)O_(3)和2Mn-2Ce-Ni/Al_(2)O_(3)催化剂。利用XRD、H2-TPR、BET、H2-化学吸附、CO_(2)-TPD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n和Ce作为双金属助剂具有协同效应,显著减弱Ni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提高活性金属的分散度和表面积,增加对CO_(2)的吸附,降低反应温度。CO_(2)甲烷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Mn和Ce及Mn-Ce助剂的掺入提高了催化剂的CO_(2)转化率和CH4选择性,2Mn-2Ce-Ni/Al_(2)O_(3)催化剂性能最佳在较低温度就表现出高活性。2Mn-2Ce-Ni/Al_(2)O_(3)催化剂在600℃耐热后活性保持不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当反应温度为300℃、压力为0.75 MPa、空速为6 000 mL/(g·h)时,CO_(2)转化率和CH4选择性分别达到96.2%和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转天然气 二氧化碳 甲烷 mn-Ce助剂 ni/Al_(2)O_(3)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Mn-Al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对催化丙二醇单甲醚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谭旭 朱明 +3 位作者 陈晓蓉 於德伟 许岩 梅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4-108,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Mn-Al催化剂,研究了Cu-Mn-Al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焙烧温度对理化性能的影响。采用TG、BET、XRD、H2-TPR和NH3-TP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催化剂对丙二醇单甲醚(MOP)直接脱氢制备甲氧基丙酮(M...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Mn-Al催化剂,研究了Cu-Mn-Al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焙烧温度对理化性能的影响。采用TG、BET、XRD、H2-TPR和NH3-TP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催化剂对丙二醇单甲醚(MOP)直接脱氢制备甲氧基丙酮(MOA)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Cu-Mn-Al催化剂理化性能有较大影响。较高的焙烧温度,使催化剂中形成Cu1.5Mn1.5O4尖晶石,增强Cu-Mn相互作用,从而促进MOA选择性;而催化剂表面酸量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加,而较多的表面酸量会促进副反应,抑制MOA选择。当焙烧温度为500℃时,Cu-Mn-Al催化剂的Cu-Mn相互作用较强且酸量最低,该催化剂上MOP转化率达61.57%,MOA选择性达96.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二醇单甲醚 脱氢 甲氧基丙酮 cu-mn-Al催化剂 焙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