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functionality of Cu/ZnO catalysts for alcohol-assisted low-temperature methanol synthesis from syngas:Effect of copper content 被引量:1
1
作者 Ilho Kim Gihoon Lee +2 位作者 Heondo Jeong Jong Ho Park Ji Chul Ju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73-379,共7页
Alcohol-assisted low-temperature methanol synthesis was conducted over Cu/ZnO;catalysts while varying the copper content(X). Unlike conventional methanol synthesis, ethanol acted as both solvent and reaction interme... Alcohol-assisted low-temperature methanol synthesis was conducted over Cu/ZnO;catalysts while varying the copper content(X). Unlike conventional methanol synthesis, ethanol acted as both solvent and reaction intermediate in this reaction, creating a different reaction pathway. The formation of crystalline phases and characteristic morphology of the co-precipitated precursors during the co-precipitation step were important factors in obtaining an efficient Cu/ZnO catalyst with a high dispersion of metallic copper,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active sites for methanol synthesis. The acidic properties of the Cu/ZnO catalyst were also revealed as important factors, since alcohol esterification is considered the rate-limiting step in alcohol-assisted low-temperature methanol synthesis. As a consequence, bifunctionality of the Cu/ZnO catalyst such as metallic copper and acidic properties was required for this reaction. In this respect, the copper content(X) strongly affecte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Cu/ZnO;catalysts, and accordingly, the Cu/ZnO;.5 catalyst with a high copper dispersion and sufficient acid sites exhibited the best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this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temperature methanol synthesis Alcohol-assisted Bifunctionality cu/ZnO catalysts Copper cont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Zn含量Al-Zn-Mg-Cu系合金的热处理技术研究综述
2
作者 吴琴 吕华钦 +3 位作者 范才河 倪雨朦 胡泽艺 武帅 《包装学报》 2024年第5期72-82,共11页
综述了高Zn含量(质量分数不小于7%)Al-Zn-Mg-Cu系合金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高Zn含量Al-Zn-Mg-Cu系合金热处理技术(均匀化处理、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及形变热处理)的研究近况,阐述了不同热处理技术对高Zn含量Al-Zn-Mg-Cu系合金组织性能... 综述了高Zn含量(质量分数不小于7%)Al-Zn-Mg-Cu系合金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高Zn含量Al-Zn-Mg-Cu系合金热处理技术(均匀化处理、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及形变热处理)的研究近况,阐述了不同热处理技术对高Zn含量Al-Zn-Mg-Cu系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机制,展望了高Zn含量Al-Zn-Mg-Cu系合金发展趋势及前景,旨在为Al-Zn-Mg-Cu合金综合性能的提升及铝合金材料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Zn含量 AL-ZN-MG-cu系合金 热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含量对2219铝合金锻件及其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邢军 陈康华 +3 位作者 陈送义 陈运强 余芳 刘德博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共8页
采用力学拉伸实验、焊接实验、电化学阻抗谱(EIS)、循环阳极极化曲线(Tafel)以及金相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Cu含量对2219铝合金锻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Cu含量,有利于减少2219铝合金基体内的残余结晶相,并有... 采用力学拉伸实验、焊接实验、电化学阻抗谱(EIS)、循环阳极极化曲线(Tafel)以及金相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Cu含量对2219铝合金锻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Cu含量,有利于减少2219铝合金基体内的残余结晶相,并有效抑制在合金焊接过程中粗大Al_2Cu相的析出,使基材和焊件的伸长率显著提高,强度略有下降;Cu在铝基体中形成Al_2Cu相诱导合金发生局部腐蚀,使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变差,降低Cu含量能够减小合金的腐蚀倾向,改善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19铝合金 cu含量 Al2cu 腐蚀 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2.1)TiNi_(0.4)Zr_(0.06)Cu_x(x=0-0.12)储氢合金的微结构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飞烨 陈立新 +2 位作者 李露 贾彦敏 雷永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94-1698,共5页
采用磁悬浮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V2.1TiNi0.4Zr0.06Cux(x=0-0.12)储氢合金,经XRD、SEM、EDS和电化学测试等系统研究了Cu添加量对合金微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合金均由V基固溶体主相和C14型Laves第二相组成,且第二相沿主相... 采用磁悬浮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V2.1TiNi0.4Zr0.06Cux(x=0-0.12)储氢合金,经XRD、SEM、EDS和电化学测试等系统研究了Cu添加量对合金微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合金均由V基固溶体主相和C14型Laves第二相组成,且第二相沿主相晶界形成三维网状分布;合金主相和第二相的晶胞体积均随着Cu含量x的增加而增大.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添加适量(x=0.03-0.06)的Cu可以提高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并对活化性能基本没有影响;而过高的Cu添加量(x≥0.09)会降低合金的放电容量.此外,添加Cu可使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有所提高.在所研究的合金样品中,V2.1TiNi0.4Zr0.06Cu0.03合金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合金 微结构 电化学性能 V基固溶体 cu添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含量对TiN-Cu纳米复合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宋贵宏 张晶晶 +3 位作者 杨肖平 李锋 陈立佳 贺春林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68,共6页
为研究纳米复合膜超硬机理和促进其商业应用,利用电弧离子镀制备了Ti N-Cu纳米复合膜,并对其表面形貌、晶体结构、能谱、XPS谱和硬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沉积膜仅含有Ti N相和少量的Ti相,Ti N相晶粒尺寸随薄膜Cu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尽... 为研究纳米复合膜超硬机理和促进其商业应用,利用电弧离子镀制备了Ti N-Cu纳米复合膜,并对其表面形貌、晶体结构、能谱、XPS谱和硬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沉积膜仅含有Ti N相和少量的Ti相,Ti N相晶粒尺寸随薄膜Cu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尽管有的沉积膜中Cu原子数分数高达8.99%,但仍没有发现金属Cu相或Cu的化合物相衍射峰;沉积膜中Cu元素以金属Cu的状态存在,Ti主要以Ti N相存在,少量以金属Ti相存在,但没有Ti2N相;薄膜生长过程中,Cu、Ti和N共沉积,竞争生长,Cu的加入抑制了Ti N晶粒的长大;沉积膜的硬度随Cu含量增加而增加,达到最大值后下降,薄膜硬度随Cu含量变化与薄膜中Ti N相或Cu相尺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cu薄膜 纳米复合膜 硬度 XPS谱 cu含量 电弧离子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r-Mo-Cu合金介质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杨瑞成 靳塞特 +2 位作者 李智 牛绍蕊 舒俊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4,共4页
在Cr、Mo成分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Cu的质量分数(1%~5%),研究新型Ni-Cr-Mo-Cu高镍耐蚀合金在氧化性介质、还原性介质、氧化-还原性介质和质量分数6%的FeCl3中的耐蚀性能及其在H2SO4、HCl和FeCl3中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w(Cu)=... 在Cr、Mo成分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Cu的质量分数(1%~5%),研究新型Ni-Cr-Mo-Cu高镍耐蚀合金在氧化性介质、还原性介质、氧化-还原性介质和质量分数6%的FeCl3中的耐蚀性能及其在H2SO4、HCl和FeCl3中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w(Cu)=1%-5%的Ni-Cr-Mo-Cu合金具有优良的耐介质腐蚀、电化学腐蚀性能,在质量分数80%的H2SO4中钝化明显,在质量分数30%的HCl中自腐蚀电流低,在质量分数6%的FeCl3中有钝化区且未发生点蚀.4种实验材料中w(Cu)=3%的合金综合耐蚀性能最好,在质量分数80%的H2SO4中有更宽的钝化平台和更低的维钝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基耐蚀合金 cu含量 浸蚀腐蚀 电化学腐蚀 阳极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态从江香禾糯中Fe、Cu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5
7
作者 唐文华 蒋天智 +1 位作者 谭甫成 柴东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测定黔东南林区从江县的原生态香禾糯稻中微量元素Fe和Cu的含量,为该地香禾糯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微波消解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的微量元素Fe和Cu。[结果]原生态从江香禾糯中微量元素Fe和Cu含量分别为7... [目的]测定黔东南林区从江县的原生态香禾糯稻中微量元素Fe和Cu的含量,为该地香禾糯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微波消解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的微量元素Fe和Cu。[结果]原生态从江香禾糯中微量元素Fe和Cu含量分别为73.11和1.50mg/kg。[结论]原生态从江香禾糯中微量元素Fe、Cu的含量较高,对于调节人体一些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应给予大力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生态 从江香禾糯 Fe含量 cu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时空统计条件下土壤中Cu有效态含量与全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怀友 师荣光 赵玉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4,共4页
以全国重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为数据源,依据pH值、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筛选出时间、空间分布不连续的3组402个土壤样品,对土壤中Cu有效态含量与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pH值5~6.5与有机质含量1%~2.5%、pH值... 以全国重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为数据源,依据pH值、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筛选出时间、空间分布不连续的3组402个土壤样品,对土壤中Cu有效态含量与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pH值5~6.5与有机质含量1%~2.5%、pH值5~6.5与有机质含量2.5%~4%、pH值7.5~8.5与有机质含量1%~2.5%的3种土壤条件下(阳离子交换量均为15~30cmol(+).kg-1),土壤中Cu的有效态含量与全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81,0.694,0.617;3种土壤条件下均能在Cu有效态含量与全量之间建立起有意义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8.409-0.558x+0.019x2(R2=0.492,P<0.001),y=e(2.902-29.884/x)(R2=0.518,P<0.001),y=9.011-1.206x+0.059x2-0.001x3(R2=0.535,P<0.001)。相对人工控制条件下的盆栽试验而言,上列回归方程来自自然条件下的大样本田间统计,对农业生产更具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性 cu 非连续时空 有效态含量 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含量变化对Cu(In,Ga)Se_2薄膜微结构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孙雷 马建华 +2 位作者 姚娘娟 黄志明 褚君浩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9,共6页
报道了不同的铜含量(Cu/(Ga+In)=0.748~0.982)对Cu(In,Ga)Se_2(CIGS)薄膜微结构的影响.文章中的CIGS薄膜采用磁控溅射金属预置层后硒化的方法制备,其X射线衍射谱(XRD)中一系列黄铜矿结构CIGS(CH-CIGS)相的衍射峰确认了CH-CIGS相的存在.... 报道了不同的铜含量(Cu/(Ga+In)=0.748~0.982)对Cu(In,Ga)Se_2(CIGS)薄膜微结构的影响.文章中的CIGS薄膜采用磁控溅射金属预置层后硒化的方法制备,其X射线衍射谱(XRD)中一系列黄铜矿结构CIGS(CH-CIGS)相的衍射峰确认了CH-CIGS相的存在.对CIGS薄膜拉曼光谱的分析表明,随着铜含量的上升,CIGS薄膜经历了CH-CIGS和有序缺陷化合物(OVC)混合相、CH-CIGS单相、CH-CIGS和CuxSe混合相三种状态.进一步的分析显示,CIGS薄膜拉曼峰的半高宽随铜含量变化,并在Cu/(Ga+In)=0.9附近时达到最小值,这说明此时CIGS薄膜具有更好的结晶度和更少的无序性.此外还得到了CIGS薄膜拉曼峰半高宽与铜含量的经验关系公式.这些研究表明拉曼光谱能比XRD更加灵敏地探测CIGS薄膜的微结构,可望作为一种无损和快速测量方法,用于对CIGS薄膜晶相和铜含量的初步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GS薄膜 铜含量 微结构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元素对Al-Mg-Si-Cu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7
10
作者 张新明 周志乐 +3 位作者 唐建国 柯彬 胡继龙 欧阳惠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9-53,58,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硬度测试、拉伸测试等方法研究Cr元素对Al-Mg-Si-Cu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元素可以细化合金的铸态组织,促进β-AlFeSi相向α-AlFeSi相转变,并与基体结合形成Al7Cr化合物等弥散相,显...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硬度测试、拉伸测试等方法研究Cr元素对Al-Mg-Si-Cu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元素可以细化合金的铸态组织,促进β-AlFeSi相向α-AlFeSi相转变,并与基体结合形成Al7Cr化合物等弥散相,显著抑制合金再结晶的产生及其晶粒长大。随着Cr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强度与塑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当Cr含量超过0.20%(质量分数)时,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这主要是由于Cr元素与Fe,Si元素结合形成大量的AlFeCrSi相,减少了合金中Mg2Si相的析出,减弱了合金的时效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铝合金 CR含量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含量对γ-Ni相影响的第一性原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亚敏 江璐 刘洪军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2,共6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从原子尺度上分析了Cu元素含量的变化对镍基合金基体相γ-Ni相的影响.计算了掺杂前后不同体系的晶胞总能量、形成热、结合能、态密度以及电荷密度,分析了掺杂前后不同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Cu原子的掺杂... 基于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从原子尺度上分析了Cu元素含量的变化对镍基合金基体相γ-Ni相的影响.计算了掺杂前后不同体系的晶胞总能量、形成热、结合能、态密度以及电荷密度,分析了掺杂前后不同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Cu原子的掺杂使γ-Ni相的形成热和结合能的绝对值降低,并且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大,形成热和结合能的绝对值也相应降低,表明Cu的掺杂降低了体系的稳定性,Cu含量越高体系的稳定性越差;Cu的掺杂降低了体系的硬度、抗变形能力以及原子间的定向键和结合能力,使体系的延性降低.引起这些变化的本质原因是Cu原子的掺杂改变了体系中Ni原子周围的电荷分布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趋势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含量 第一性原理 Γ相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含量对Al-Cu-M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艳芳 潘清林 +2 位作者 曹素芳 王迎 李晨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3,共7页
采用维氏硬度、室温拉伸性能测试、金相显微分析技术、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等手段,研究Ag含量对Al-Cu-Mg耐热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g含量的增加,室温时Al-Cu-Mg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增加,塑性逐渐降低,但总体保持在... 采用维氏硬度、室温拉伸性能测试、金相显微分析技术、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等手段,研究Ag含量对Al-Cu-Mg耐热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g含量的增加,室温时Al-Cu-Mg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增加,塑性逐渐降低,但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合金的硬化速率加快,峰时效提前,峰值硬度提高;不含Ag的Al-Cu-Mg合金中的强化相为θ'相,添加微量Ag后,Al-Cu-Mg合金的主要强化相为Ω相,且随着Ag含量的增加,Ω相的含量也逐渐增加,Ag能够促进Ω相的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合金 Ag含量 显微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含量对UNS S33207特超级双相不锈钢组织、抗菌性和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向红亮 饶少辉 +1 位作者 郑开魁 刘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86-2897,共12页
通过向UNS S33207特超级双相不锈钢中添加不同含量的Cu并经固溶加抗菌时效处理,制备不同类抗菌特超级双相不锈钢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覆膜法、ICP-MS质谱检测仪、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Cu含量对UNS ... 通过向UNS S33207特超级双相不锈钢中添加不同含量的Cu并经固溶加抗菌时效处理,制备不同类抗菌特超级双相不锈钢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覆膜法、ICP-MS质谱检测仪、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Cu含量对UNS S33207组织、抗菌性和耐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富铜相析出量随着Cu含量的增加而增多;当Cu含量低于2.55%(质量分数)时,富铜相优先在铁素体及相界析出,进一步增加Cu含量,奥氏体也会析出富铜相;铁素体中析出的富铜相的尺寸为几十纳米,形态呈球状或椭球状,具有稳定的FCC结构,与基体为非共格关系。随Cu含量的增加,Cu离子溶出率增大,抗菌性能提高,且其抗菌率随与菌液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富铜相会成为钝化膜中的薄弱点,其含量越多,耐蚀性能越差,因此,在确保正常相关性能时,Cu含量要适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超级双相不锈钢 cu含量 富铜相 抗菌性能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7Zn-0.2Ti-x Cu镁合金非枝晶组织的演变过程及机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晓锋 张展裕 +2 位作者 尚文涛 杨凡 张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12-118,共7页
采用等温热处理法制备了Mg-7Zn-0.2Ti-x Cu(x=0、0.5、1.0、1.5,质量分数/%)合金的半固态坯料,探讨了Cu元素及其含量对Mg-7Zn-0.2Ti-x Cu合金铸态和半固态组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等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Mg-7Zn-0.2Ti-1Cu合金半固态组织演... 采用等温热处理法制备了Mg-7Zn-0.2Ti-x Cu(x=0、0.5、1.0、1.5,质量分数/%)合金的半固态坯料,探讨了Cu元素及其含量对Mg-7Zn-0.2Ti-x Cu合金铸态和半固态组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等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Mg-7Zn-0.2Ti-1Cu合金半固态组织演变的影响并分析了非枝晶组织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半固态组织演变过程中,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固相颗粒的尺寸和形状因子先减小后增大。铸态组织和溶质原子的扩散行为是影响等温热处理过程中非枝晶组织形貌及其演变的主要因素。当Cu含量为1.0%(质量分数)时,合金铸态组织细小,Cu对非枝晶组织的优化效果最佳。Mg-7Zn-0.2Ti-1Cu合金在600℃下保温30 min时获得的非枝晶组织较为理想,其固相颗粒的平均尺寸、形状因子和固相率分别为43.12μm、1.46和59.77%,满足半固态成形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cu含量 非枝晶组织 演变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与Ag含量对Al-Cu-Mg-Ag新型耐热铝合金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晓艳 王召朋 +3 位作者 龙亮 张喜亮 崔好选 高飞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8-75,共8页
采用晶间腐蚀性能测试研究Mg与Ag含量对Al-Cu-Mg-Ag合金抗腐蚀性能的影响,结合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技术与电化学分析技术等探讨了不同成分合金的晶间腐蚀机理。结果表明:增加Mg与Ag含量能够提高合金的时效硬化速率。随Mg含量的增加,强化相... 采用晶间腐蚀性能测试研究Mg与Ag含量对Al-Cu-Mg-Ag合金抗腐蚀性能的影响,结合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技术与电化学分析技术等探讨了不同成分合金的晶间腐蚀机理。结果表明:增加Mg与Ag含量能够提高合金的时效硬化速率。随Mg含量的增加,强化相Ω相尺寸逐渐减小,体积分数逐渐增大,晶界析出相增多,无沉淀析出带(PFZ)中溶质原子减少,PFZ与基体的电位差增大,合金的抗晶间腐蚀能力逐渐降低。随Ag含量的增加,合金中的强化相由大量的θ′相和少量的Ω相,逐渐转变为大量的Ω相和少量的θ′相。Ag含量的改变对PFZ的电位差影响不大,合金的耐蚀性主要取决于PFZ的宽度。增加Ag含量能够细化晶界析出相,减小PFZ宽度,腐蚀通道变窄,合金的抗晶间腐蚀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含量 Ag含量 AL-cu-MG-AG 晶间腐蚀 无沉淀析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含量对Cu-ZnO-Al_2O_3-Si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继元 曾崇余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6年第2期41-46,共6页
研究了Al2O3含量对Cu-ZnO-Al2O3-SiO2催化剂在CO2加氢合成二甲醚中催化性能的影响,并用XRD,H2-TPR,XPS,NH3-TPD和CO2-TPD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Al2O3延缓了CuO和ZnO晶粒的长大,同时使催化剂变得难以还原。加入的Al2O3富集于... 研究了Al2O3含量对Cu-ZnO-Al2O3-SiO2催化剂在CO2加氢合成二甲醚中催化性能的影响,并用XRD,H2-TPR,XPS,NH3-TPD和CO2-TPD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Al2O3延缓了CuO和ZnO晶粒的长大,同时使催化剂变得难以还原。加入的Al2O3富集于催化剂表面,改变了催化剂表面Cu2+和Zn2+的摩尔分数。Al2O3还与SiO2产生无定形SiO2-Al2O3混合相,提供二甲醚合成所必需的酸碱中心。反应结果表明,Al2O3在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低于1.4%时,对转化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当Al2O3在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4.0%时,甲醇合成以及甲醇脱水的活性中心呈现出较好的“协同催化效应”,目标产物二甲醚的收率最高。研究认为,Al2O3通过影响CuO与Al2O3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催化剂的表面酸性,从而使催化剂对CO2加氢合成二甲醚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含量 二甲醚 cu-ZnO- Al2O3-SiO2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掺杂对TaN薄膜的电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牛旭博 张怀武 黄子宽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9-411,共3页
采用反应直流磁控溅射法在镍锌铁氧体基片上制备Cu掺杂的TaN薄膜。通过调节氮流量,研究了不同氮流量下Cu掺杂对TaN薄膜电性能的影响。由XRD结果可见,TaN薄膜中掺杂Cu可在2θ=54°出现Cu3N相,在2θ=57°出现CuN6相。氮流量的增... 采用反应直流磁控溅射法在镍锌铁氧体基片上制备Cu掺杂的TaN薄膜。通过调节氮流量,研究了不同氮流量下Cu掺杂对TaN薄膜电性能的影响。由XRD结果可见,TaN薄膜中掺杂Cu可在2θ=54°出现Cu3N相,在2θ=57°出现CuN6相。氮流量的增加造成的结果:Cu掺杂的TaN薄膜厚度逐渐减小,薄膜的方阻和电阻温度系数(TCR)绝对值均增加。与无Cu掺杂的TaN薄膜的方阻和TCR作了比较,发现TaN薄膜掺杂Cu可有效改善薄膜的方阻和T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掺杂 氮流量 TaN薄膜 方阻 电阻温度系数(T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熔点Sn-Ag-Cu合金成分的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彭敏 王英敏 +3 位作者 张新房 羌建兵 李德俊 董闯 《电子工艺技术》 2004年第1期13-16,共4页
发现Sn-Ag和Sn-Cu二元相图的共晶点Sn96.2Ag3.8和Sn98.7Cu1.3的平均原子尺寸相等,Ra=0.154 6 nm。从而在三元Sn-Ag-Cu合金中,通过连接Sn-Ag和Sn-Cu二元共晶点得到一条Ra=0.154 6 nm的平均原子尺寸线,考虑到误差,在这条线近处选择了Ra=0.... 发现Sn-Ag和Sn-Cu二元相图的共晶点Sn96.2Ag3.8和Sn98.7Cu1.3的平均原子尺寸相等,Ra=0.154 6 nm。从而在三元Sn-Ag-Cu合金中,通过连接Sn-Ag和Sn-Cu二元共晶点得到一条Ra=0.154 6 nm的平均原子尺寸线,考虑到误差,在这条线近处选择了Ra=0.154 4和 Ra=0.1548的两条平均原子尺寸线。在高真空下用电弧熔炼法制备了三类合金(Sn96.2Ag3.8)x(Sn98.7Cu1.3)1-x(x=0.1,0.3,0.5,0.7)、(Sn94Ag6)x(Sn97.8Cu2.2)1-x(x=0.2,0.5,0.7)和(Sn98Ag2)x(Sn99.3Cu0.7)1-x(x=0.1,0.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g—cu合金 共晶 焊料 银含量 成分 优化 低熔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化学镀Ni-Cu-P/PTFE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克勤 寇瑾 高玉洲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41-43,共3页
 研究了PTFE悬浮量、表面活性剂复配量对复合化学镀膜的镀速、结构、成分、耐腐蚀性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TFE悬浮量和表面活性剂复配量的提高,镀膜的镀速、铜的百分含量和摩擦系数均有大幅度的下降,腐蚀速度略有降低,镀膜的相结...  研究了PTFE悬浮量、表面活性剂复配量对复合化学镀膜的镀速、结构、成分、耐腐蚀性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TFE悬浮量和表面活性剂复配量的提高,镀膜的镀速、铜的百分含量和摩擦系数均有大幅度的下降,腐蚀速度略有降低,镀膜的相结构没有大的变化,试验表明,Ni Cu P/PTFE复合化学镀膜具有优良的自润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Ni—cu—P/PTFE 表面活性剂含量 自润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含量对W-Ni-Cu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泽培 张晓琪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6-69,共4页
本文探讨了锰的添加量以及其工艺因素对W-Ni-Cu钨基合金性能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制备具有较好综合性能的W-Ni-Cu合金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钨基合金 膨胀系数 含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