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刚烷甲酸铜(Ⅱ)配合物Cu(ada)_2(py)_2(H_2O)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5
1
作者 冯云龙 胡晓春 孔黎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09-1111,共3页
The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lex, Cu(ada)2(py)2(H2O)(ada=adamantanecarboxylic group, py=pyridine), C 32H 42CuN2O5, were determined by XRD. It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 The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lex, Cu(ada)2(py)2(H2O)(ada=adamantanecarboxylic group, py=pyridine), C 32H 42CuN2O5, were determined by XRD. It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21/n and crystal cell parameters:a=1.619 9(3), b=0.680 5(1), c=2.802 8(6) nm, β=94.15(3)°; V=3.082(1) nm 3, Z=4, Dc=1.289 g/cm3, Mr=589.22, μ(MoKα)=0.750 mm -1, F(000)=1 268. The structure was refined to R=0.057 8 and wR=0.158 1 for 4 447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2σ(I). The aquo complex is mononuclear with distorted square-pyramidal coord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cu(ada)2(py)2(h2o) cu(Ⅱ)配合物 金刚烷甲酸 合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链状铜配位聚合物[Cu(m_BDOA)(bipy)·H_2O]_n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继伟 霍丽华 +3 位作者 高山 赵辉 朱志彪 赵经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7-710,共4页
A novel coordination polymer, [Cu(m-BDOA)(bipy)·H2O]n (m-BDOA2-=benzene-1,3-dioxyacetat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a, X-ray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Crystallogr... A novel coordination polymer, [Cu(m-BDOA)(bipy)·H2O]n (m-BDOA2-=benzene-1,3-dioxyacetat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a, X-ray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Crystallographic data are as follows: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Pna21, a=1.606 9(3) nm, b=1.685 9(3) nm, c=0.699 7(1) nm, V=1.8955(7) nm3, Z=4, Dc=1.619 g·cm-3, -ligand, two nitrogen atoms of 2,2′-bipy ligand and one coordinated water, there is a distorted square pyramidal environment. Two copper atoms are bridged by m-BDOA2-ligand, forming a one-dimensional chain along a axis. The adjacent distance of Cu...Cu atoms is 0.877 3 nm. The crystal network was formed by the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 and π-packing inter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cu(m-BDOA)(bipyh2o]n 晶体结构 合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条件下Cu/Al_2O_3催化剂上C_3H_6选择性还原NO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长斌 贺泓 +1 位作者 余运波 张润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6-139,共4页
以 Cu/Al2 O3 为催化剂 ,对富氧条件下 C3H6 为还原剂选择性催化还原 NO反应进行了研究 .活性评价结果表明 ,与高活性的 Ag/Al2 O3 催化剂相比 ,Cu/Al2 O3 催化剂选择性还原 NO的活性较低 ,N O的最高转化率仅为 4 0 % .在所考察的温度范... 以 Cu/Al2 O3 为催化剂 ,对富氧条件下 C3H6 为还原剂选择性催化还原 NO反应进行了研究 .活性评价结果表明 ,与高活性的 Ag/Al2 O3 催化剂相比 ,Cu/Al2 O3 催化剂选择性还原 NO的活性较低 ,N O的最高转化率仅为 4 0 % .在所考察的温度范围 ( 473~ 72 3K)内 ,红外谱图中不存在有机含氮化合物 ( R— ONO和R— NO2 )的特征振动吸收峰 .作为反应中间体—NCO的前驱体 ,有机含氮化合物在 Cu/Al2 O3 催化剂表面难以生成是造成催化剂选择性还原 NO活性低的直接原因 .在 Cu/Al2 O3 催化剂上 ,N O2 吸附能够优先发生 ,并以 NO3-物种的形式覆盖在大部分催化剂表面 .动态原位红外光谱实验发现 ,这种 NO3-表面物种与C3H6 的反应性较差 ,使生成有机含氮化合物的关键反应难以发生 ,但此时的催化剂表面有利于 C3H6 和 O2的完全氧化反应 ,这是导致 Cu/Al2 O3 催化剂选择性较低的根本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条件 cu/Al2O3 负载型催化剂 C3H6 选择性还原 NO 氧化铝 丙烯 尾气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物Cu((C_(14)H_(10)N_2O_2))(C_5H_5N)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7
4
作者 卢文贯 冯小龙 +1 位作者 刘宏文 王少玲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6-210,共5页
The novel copper?complex with salicylaldehyde benzoylhydrazone and pyridine ligands, Cu(C14H10N2O2)(C5H5N),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thermal analysis. The crystal structure ... The novel copper?complex with salicylaldehyde benzoylhydrazone and pyridine ligands, Cu(C14H10N2O2)(C5H5N),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thermal analysis.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lex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with space group P21/c. The cell parameters are: a=1.6362(9)nm, b=1.7140(9)nm, c=1.2255(7)nm, β=105.168(9)°, V=3.317(3)nm3, Z=8, Dc=1.525g·cm-3, μ(MoKα)=1.334mm-1, F(000)=1560. The structure wasrefined to final R1=0.0376, wR2=0.0909. The copper?ion lies in a distorted square planar environment composed of two oxygen atoms, one nitrogen atom of tridentate acyhydrazone Schiff base ligand and one nitrogen atom of the pyridine ligand. CCDC: 193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cu(C14H10N2O2)(C5H5N) 合成 SCHIFF碱 酰腙 铜(Ⅱ)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物C_(30)H_(58)O_4N_2·Cu(Ⅱ)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7
5
作者 杜巧云 郭旭明 +1 位作者 王建革 张振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7-709,共3页
Grafting dodecyl in EDTA,A ligand-N,N′-di ( dodecyl ) disodium ethylenediamine di-acetic acid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omplex C 30 H 58 O 4N 2Cu ( Ⅱ ) was obtained in chloroformme∶thanol=1∶1( V/V ).The products we... Grafting dodecyl in EDTA,A ligand-N,N′-di ( dodecyl ) disodium ethylenediamine di-acetic acid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omplex C 30 H 58 O 4N 2Cu ( Ⅱ ) was obtained in chloroformme∶thanol=1∶1( V/V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EA? 1HNMR and UV spec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C30H58O4N2·cu(Ⅱ)合成 表征 EDTA 十二烷 铜(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TiO_2-NiO上光促表面催化CO_2和H_2O合成CH_3OH反应规律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崧哲 钟顺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99-1103,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电子型)-p(空穴型)复合半导体材料0.5%Cu/TiO2-2.0%NiO(w),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漫反射(UV-Vis)、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对材料结构、吸光性能、化学吸附性能进行了表...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电子型)-p(空穴型)复合半导体材料0.5%Cu/TiO2-2.0%NiO(w),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漫反射(UV-Vis)、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对材料结构、吸光性能、化学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材料对CO2和H2O合成CH3OH的光促表面催化反应(PSSR)规律.结果表明,所制备材料能够明显促进目的反应,室温条件下即有CH3OH生成.在200℃下,由于光-表面-热的协同效应,CO2转化率得以提高,且CH3OH的选择性达到87.5%.根据实验结果,得出CO2在材料表面的卧式吸附态为CH3OH的前驱物,并对PSSR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iO2-NiO CO2 h2o CH3OH 反应规律 光促表面催化反应 复合半导体 二氧化碳 甲醇 二氧化钛 氧化镍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3V_2O_7(OH)_2·2H_2O纳米线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绍岩 次立杰 +2 位作者 刘树彬 于宏伟 丁士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28,共3页
以CuSO4.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线。利用XRD、FE-SEM、TEM和HRTEM对样品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Cu3V2O7(OH)2.2H2O纳米... 以CuSO4.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线。利用XRD、FE-SEM、TEM和HRTEM对样品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Cu3V2O7(OH)2.2H2O纳米线电极具有较高的开路电压和较大的放电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3V2O7(OH)2·2h2o纳米线 水热法 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L-Ile)(Phen)(H_2O)(ClO_4)]的合成、结构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小平 杨迟 +3 位作者 乐学义 周晓华 吴玲莹 陈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85-1089,共5页
合成了三元混配配合物[Cu(L-Ile)(Phen)(H_2O)(ClO_4)](L-Ile=L=异亮氨酸,phen=1,10-邻菲咯啉),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704(5)nm... 合成了三元混配配合物[Cu(L-Ile)(Phen)(H_2O)(ClO_4)](L-Ile=L=异亮氨酸,phen=1,10-邻菲咯啉),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704(5)nm,b=0.8090(5)nm,c=2.1822(5)nm,β=98.061(5)°,Z=2,D_x=1.60Mg·m^(-3),R_1=0.0462,wR_2=0.1225。每个配合物分子中Cu(Ⅱ)离子与一个L-Ile(N,O)配体、一个Phen(N,N)配体、一个H_2O(O)配体及一个Cl_O^-(O)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本文还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Ⅱe)(Phen)(h2o)(ClO4)] 三元混配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稳定性 铜配合物 1 10-邻菲咯啉 L-异亮氨酸 电位滴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3(μ_(10)-bta)(μ_2-C_2O_4)(H_2O)_2]_n的水热合成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传碧 徐吉庆 +3 位作者 张丽娟 孙英华 苏畅 王铁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85-787,共3页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因其在催化、化学吸附、磁性和电子导体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而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通过过渡金属离子和特殊的有机配体之间的反应,一系列具有独特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已被合成出来。多齿有机配体可螯合两个或多个金属离...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因其在催化、化学吸附、磁性和电子导体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而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通过过渡金属离子和特殊的有机配体之间的反应,一系列具有独特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已被合成出来。多齿有机配体可螯合两个或多个金属离子,这些金属离子之间存在良好的电子交换,可形成一维、二维或三维的配位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3(μ10-bta)(μ2-C2O4)(h2o)2]n 水热合成 结构表征 均苯四甲酸 配位聚合物 草酸根 桥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3V_2O_7(OH)_2·2H_2O纳米线的制备及光吸收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绍岩 次立杰 丁士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64-969,共6页
以CuSO4.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线。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样品的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Cu3V2O7(OH)2.2H2O纳米线直径约80 nm,长度达到几个微米。对纳... 以CuSO4.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线。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样品的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Cu3V2O7(OH)2.2H2O纳米线直径约80 nm,长度达到几个微米。对纳米线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该纳米线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反应温度和反应体系pH值等因素。紫外-可见光吸收测试显示Cu3V2O7(OH)2.2H2O纳米线具有较宽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范围,计算其带隙宽度为1.94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3V2O7(OH)2·2h2o 纳米线 紫外-可见吸收 带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C_6H_(11)O)_2PS_2]_2·2Py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5
11
作者 贺敏强 沈小平 +3 位作者 张文莉 吴云龙 程晓农 俞运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39-743,共5页
Oxidation process of Co(C 6 H 11 O) 2 PS 2 2 and substitute-reduction reaction of Co C 6 H 11 O) 2 PS 2 3 with pyridine have been studied by spectrophotome tric methods,respectively.The equ ilibrium constant was found... Oxidation process of Co(C 6 H 11 O) 2 PS 2 2 and substitute-reduction reaction of Co C 6 H 11 O) 2 PS 2 3 with pyridine have been studied by spectrophotome tric methods,respectively.The equ ilibrium constant was found to be K=0.63±0.02(mol·dm -3 ) -3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Co 6 H 11 O) 2 PS 2 2·2Py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method.The crystal belongs to triclinic system,space groupP1,with cell parameters:a=6.944(2)?,b=9.277(3)?,c=15.981(6)?,α=91.79(3)°,β=99.55(3)°,γ=94.44(3)°,V=1011.2(6)? 3 ,Z =2,M r =803.94,D c =1.320Mg ·m -3 ,F(000)=425,μ=0.747mm -1 ,final R=0.0700and w R=0.1988for 3626re-flections with I≥2σ(I).The cobalt atom in the title complex has a octahedral geometry with four Co-S bonds and two Co-N bonds.The central atom P is t etrahedrally surrounded by two sulp hur atoms and two oxygen atoms in the dicyclohexyldithiophosphate liga nd.The six carbon atoms of cyclohexyl take the chair con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6H11O)2PS2]2·2py 合成 二烃基二硫代磷酸酯 钴配合物 吡啶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促CO_2和H_2O在Cu/TiO_2-NiO上的表面反应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崧哲 钟顺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8,共6页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n p复合半导体材料Cu/TiO2 NiO ,并用TG DTA和TPR方法进行了前驱体的表征 ;利用XRD ,TEM ,UV Vis技术测试了材料的晶态结构和吸光性能 ;CO2 和H2 O的光促表面催化反应 (PSSR)实验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Cu/TiO2 NiO...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n p复合半导体材料Cu/TiO2 NiO ,并用TG DTA和TPR方法进行了前驱体的表征 ;利用XRD ,TEM ,UV Vis技术测试了材料的晶态结构和吸光性能 ;CO2 和H2 O的光促表面催化反应 (PSSR)实验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Cu/TiO2 NiO能够明显促进二者的反应 ,室温条件下有CH3OH、CH4 和CO生成 ,其中对CH3OH的选择性较高 ,材料组分配比对PSSR有显著影响 ,在质量分数为 0 5 0 %Cu/TiO2 2 0 %NiO上获得了最高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促表面催化反应 复合半导体 cu/TiO2-NiO CO2 h2o 二氧化钛 氧化镍 铜催化剂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配合物[Cu_3(C_4H_2N_6O_5)_3(H_2O)_3]·5NMP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英文)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进剑 刘祖亮 成健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7-181,共5页
合成了一种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LLM-105)的含能配合物[Cu3(C4H2N6O5)3(H2O)3]·5NMP,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此Cu(II)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 合成了一种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LLM-105)的含能配合物[Cu3(C4H2N6O5)3(H2O)3]·5NMP,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此Cu(II)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用Kissinger和Ozawa法计算了配合物的放热过程的表观活化能,计算值为161 kJ·mol-1。同时研究了此配合物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可以使AP的高温分解峰温提前98.363℃,使分解速度加快,对AP具有非常显著的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化学 2 6-二氨基-3 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LLM-105) 含能配合物[cu3(C4H2N6O5)3(h2o)3]·5NMP 晶体结构 高氯酸铵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3V_2O_7(OH)_2·2H_2O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绍岩 陆敏 +3 位作者 丁士文 谷维娜 刘会茹 于宏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7-119,共3页
以CuSO4.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片。利用XRD、FE-SEM、TG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Cu3V2O7(OH)2.2H2O纳米片具有较高的... 以CuSO4.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片。利用XRD、FE-SEM、TG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Cu3V2O7(OH)2.2H2O纳米片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和良好的高温放电性能,是一类性能优良的锂电池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3V2O7(OH)2·2h2o纳米片 沉淀法 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3^(2-)柱撑Cu-HTLcs催化苯酚羟基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燕 徐成华 +4 位作者 杨秀洲 周彬 杨芽 唐胜强 郑良科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5-19,共5页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SiO_3^(2-)柱撑含Cu类水滑石(Cu-HTLcs-SiO3),XRD、FT-IR、TEM表征结果表明,可将阴离子SiO_3^(2-)引入含Cu类水滑石插层,并且使得水滑石层板间距有明显增大。苯酚/H2O2催化羟基化反应为探针反应的结果表明,Cu-HTL...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SiO_3^(2-)柱撑含Cu类水滑石(Cu-HTLcs-SiO3),XRD、FT-IR、TEM表征结果表明,可将阴离子SiO_3^(2-)引入含Cu类水滑石插层,并且使得水滑石层板间距有明显增大。苯酚/H2O2催化羟基化反应为探针反应的结果表明,Cu-HTLcs-SiO3的催化性能优于Cu-HTLcs-CO3。本文同时对含Cu量为22%(摩尔分数)的Cu-HTLcs-SiO3催化苯酚羟基化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其适宜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0℃,催化剂用量0.2g/L、苯酚/H2O2比4、反应溶剂20mL体积比为0.8~1.2的乙腈水溶液。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苯酚转化率和H2O2有效利用率分别可达18.5%和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HTLcs—SiO3 苯酚羟基化h2o2 反应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_6H_9N_3O_2)_2C_(l2)对小麦的生态毒理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怡平 刘永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107-3111,共5页
以冬小麦为实验材料,比较研究了(1)不同浓度配合物对小麦生长的影响;(2)相同浓度的CuC l2、配体C6H9N3O2和配合物Cu(C6H9N3O2)2C l2对冬小麦种子萌发、苗期生长及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不同浓度新配合物对小麦生... 以冬小麦为实验材料,比较研究了(1)不同浓度配合物对小麦生长的影响;(2)相同浓度的CuC l2、配体C6H9N3O2和配合物Cu(C6H9N3O2)2C l2对冬小麦种子萌发、苗期生长及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不同浓度新配合物对小麦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大;(2)CuC l2、配合物Cu(C6H9N3O2)2C l2对小麦种子总淀粉酶活性、蛋白酶活性、萌发率、生长势、根长、株高、总生物量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配合物Cu(C6H9N3O2)2C l2的抑制作用小于CuC l2,而配体C6H9N3O2对上述生物学参数具有促进作用;(3)CuC l2、配合物Cu(C6H9N3O2)2C l2处理引起膜脂过氧化,显著的提高了幼苗的M DA浓度,导致SOD、POD、CAT活性降低,CuC l2的抑制作用大于配合物Cu(C6H9N3O2)2C l2,而配体C6H9N3O2处理对SOD、POD、CAT活性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上述结果说明C6H9N3O2对CuC l2生理胁迫具有保护作用,结合态的Cu2+(配合物Cu(C6H9N3O2)2C l2)的毒性显著的降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配合物抑制小麦生长发育的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cu(C6H9N3O2)2Cl2 抗氧化酶 生态毒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3H_8O_3在ZAlSi12Cu2Mg1微弧氧化膜形成中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彩文 刘向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705-2709,共5页
在含Na2SiO38g/L、NaOH 2g/L、Na2WO42g/L、Na2EDTA 2g/L的电解液和正/负向电压取480/130V的条件下,通过改变C3H8O3的含量,对ZAlSi12Cu2Mg1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研究结果发现,添加C3H8O3可明显地细化电解液中的胶粒,改善微弧氧化膜的致密... 在含Na2SiO38g/L、NaOH 2g/L、Na2WO42g/L、Na2EDTA 2g/L的电解液和正/负向电压取480/130V的条件下,通过改变C3H8O3的含量,对ZAlSi12Cu2Mg1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研究结果发现,添加C3H8O3可明显地细化电解液中的胶粒,改善微弧氧化膜的致密性和平整性,增加膜层厚度,提高膜层硬度。当C3H8O3的含量由0mL/L增加到10mL/L时,胶粒的平均粒径从10530.6nm几乎线性减小到2615.8nm,膜层氧化物颗粒尺寸变小,致密层所占比例增加,膜层厚度从63μm增加到156μm,膜层硬度提高到894HV;而含量超过10mL/L时,临界起弧正向电压升高至408V。电解液中加入C3H8O3,膜层中除了莫来石相,还出现了α-Al2O3、γ-Al2O3、WO3和SiO2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H8O3 ZALSI12cu2MG1 微弧氧化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MQA)(H_2O)配合物修饰电极作为识别和测定变性核酸的电化学探针 被引量:1
18
作者 干宁 张寿春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25-628,632,共5页
合成了N-羧甲基-L-蛋氨酸-N'-8-喹啉酰胺与铜(Ⅱ)的配合物[Cu(CMQA)(H2O)],并将它修饰于玻碳电极上.用循环伏安法检验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发现在pH 5.0的乙酸盐缓冲底液中,电极对变性核酸(ssDNA)具有电化学活性;在循环伏安图... 合成了N-羧甲基-L-蛋氨酸-N'-8-喹啉酰胺与铜(Ⅱ)的配合物[Cu(CMQA)(H2O)],并将它修饰于玻碳电极上.用循环伏安法检验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发现在pH 5.0的乙酸盐缓冲底液中,电极对变性核酸(ssDNA)具有电化学活性;在循环伏安图上于(Epa)180 mV及(Epc)320 mV处出现氧化还原电位峰;并发现ssDNA的浓度变化引起其峰电流的变化.当用差示脉冲伏安法(DPV)试验ssDNA浓度与峰电流的关系时,结果表示随ssDNA浓度的增加,峰电流(ip)也随之增加,且ssDNA浓度在0.05~9.0 mg·L-1范围内与ip值的增加呈线性关系.但以小牛胸腺DNA(ctDNA)及鱼精RNA(yRNA)作试验时,其浓度变化不引起峰电流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测定ssDNA的新方法.应用于合成试样分析时,根据结果算得方法的检出限(3σ)为25μg·L-1,回收率在95%~10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脉冲伏安法 循环伏安法 玻碳电极 cu(CMQA)(h2o) 修饰电极 变性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Cu_5Shi_4·4H_2O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19
作者 杨斌盛 胡永钢 +1 位作者 陈兆斌 刘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41-944,共4页
合成了Na2 Cu5Shi4 ·4H2 O配合物 ,经元素分析 ,IR ,UV ,NMR ,荧光及分子力学计算等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 2D1 HNMR谱及磁矩等测定表明 ,配合物中水杨酰肟酸π电子分布有大的改变 ,最大吸收峰红移 2 5nm ,芳环d质子表现出烷烃质子... 合成了Na2 Cu5Shi4 ·4H2 O配合物 ,经元素分析 ,IR ,UV ,NMR ,荧光及分子力学计算等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 2D1 HNMR谱及磁矩等测定表明 ,配合物中水杨酰肟酸π电子分布有大的改变 ,最大吸收峰红移 2 5nm ,芳环d质子表现出烷烃质子性质 ;铜离子之间有强的磁相互作用 ,基态S为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2cu5Shi4·4h2o 合成 结构 水杨酰肟酸 配合物 性质 金属冠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3V_2O_7(OH)_2·2H_2O纳米片的制备及光吸收性能
20
作者 张绍岩 次立杰 +1 位作者 陆敏 刘树彬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6-389,393,共5页
以普通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片.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样品的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紫外-可见光吸收测试显示Cu3V2O7(OH)2.2H2O纳米片具有较宽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范围,... 以普通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片.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样品的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紫外-可见光吸收测试显示Cu3V2O7(OH)2.2H2O纳米片具有较宽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范围,带隙宽度为2.22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3V2O7(OH)2·2h2o 纳米片 紫外-可见吸收 带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