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糖核酸与Cu(Ⅱ)-TZADMAB化合物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爱晓 李晓勤 李汉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02-1004,共3页
研究了显色剂2-(2,3,5-三氮唑偶氮)-5-甲氨基苯甲酸(简称TZADMAB,以下简称TZ)与Cu(Ⅱ)的显色反应。在一定浓度的KNO3介质中,pH=2.5,室温条件下,与Cu(Ⅱ)形成蓝紫色络合物,其组成比为Cu(Ⅱ):TZADMAB=1:2,稳定常数K=1.0×10^(12),最... 研究了显色剂2-(2,3,5-三氮唑偶氮)-5-甲氨基苯甲酸(简称TZADMAB,以下简称TZ)与Cu(Ⅱ)的显色反应。在一定浓度的KNO3介质中,pH=2.5,室温条件下,与Cu(Ⅱ)形成蓝紫色络合物,其组成比为Cu(Ⅱ):TZADMAB=1:2,稳定常数K=1.0×10^(12),最大吸收波长为480 nm。在此条件下,TZ-Cu(Ⅱ)络合物与脱氧核糖核酸能迅速生成超分子化合物,使化合物的吸光度迅速降低,因此利用Cu(Ⅱ)-TZ络合物吸光度降低的原理可以检测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质量浓度在0.02-0.12 mg·mL-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 cu()-tzadmab化合物 2-(2 3 5-三氮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呋喃甲醛-4-羟基苯甲酰腙及其Cu(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与CT-DNA的结合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向荣 孙秀超 +3 位作者 杨再文 赵顺省 杨水兰 闫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0-258,共9页
通过2-呋喃甲醛与4-羟基苯甲酰肼缩合得到2-呋喃甲醛-4-羟基苯甲酰腙(H2L),并以其为配体与Cu(Ⅱ)配位得到了配合物[Cu(HL)2]·2H2O(1),采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体属于正交晶系,Pna21空间... 通过2-呋喃甲醛与4-羟基苯甲酰肼缩合得到2-呋喃甲醛-4-羟基苯甲酰腙(H2L),并以其为配体与Cu(Ⅱ)配位得到了配合物[Cu(HL)2]·2H2O(1),采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体属于正交晶系,Pna21空间群。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利用热重实验研究了H2L和1的热稳定性,并计算了它们主要热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发现H2L和1的热稳定性都较高。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H2L和1与CT-DNA的相互作用方式,并利用微量热计测量了其作用过程的热效应,结果表明H2L和1均以插入方式与CT-DNA结合,且作用过程放出的热量1大于H2L,说明配合物与CTDNA的结合能力强于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腙化合物 cu()配合物 晶体结构 CT-DNA 微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与卟啉的嵌入反应动力学研究——邻苯二甲酸缓冲溶液中溴化间-四(N-乙酸甲酯基-3-吡啶基)卟啉与Cu(Ⅱ)的配位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少云 潘志权 任建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85-788,共4页
Kinetics of the coordination reaction of tetrakis(Ncarbomethoxymethyl3pyridyl) porphyrin(abbr. H2TβNACMSPyP) with Cu?ion has been studied in ophthalic acid buffer system in an ionic strength of 0.5mol... Kinetics of the coordination reaction of tetrakis(Ncarbomethoxymethyl3pyridyl) porphyrin(abbr. H2TβNACMSPyP) with Cu?ion has been studied in ophthalic acid buffer system in an ionic strength of 0.5mol·dm-3(KCI) at 35.0±0.1℃.The reaction is catalyzed by ophthalic ion. The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of the catalyst, metal ion and pH value of solution was discussed. The kinetics equation of the reaction were obtained as d/dt=16.15{(1.0+3.35×1052)/1.0+1.57×10-42}T. The mechanism of the reaction was proposed. The deformation of the ring of porphyrins is the general condition in the reaction. Keyow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卟啉 嵌入反应 化学反应动力学 邻苯二甲酸 缓冲溶液 溴化间-四(N-乙酸甲酯基-3-吡啶基)卟啉 cu() 配位反应 铜配位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羰基酰胺类化合物的配位及晶体结构
4
作者 柴伟 李月杰 +2 位作者 解卓峰 黄耀东 CHANG Ji-Young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38-1744,共7页
为确认β-羰基酰胺类化合物与铜离子的配位位点,合成了6种β-羰基酰胺类配体L1~L6,分别与Cu(Ⅱ)进行配位反应.对生成的配合物进行单晶培养,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单晶结构.结果表明,只有配体L6(2-苯甲酰乙酰苯胺)的铜配合物能够得到... 为确认β-羰基酰胺类化合物与铜离子的配位位点,合成了6种β-羰基酰胺类配体L1~L6,分别与Cu(Ⅱ)进行配位反应.对生成的配合物进行单晶培养,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单晶结构.结果表明,只有配体L6(2-苯甲酰乙酰苯胺)的铜配合物能够得到单晶.在其单晶中,Cu(Ⅱ)离子与来自2个配体的4个氧原子配位形成长方形的构型;配合物中存在分子内氢键、分子间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羰基酰胺类化合物 cu()配位化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单酰胺化合物从盐酸溶液中萃取金
5
作者 张丽霞 《湿法冶金》 CAS 2006年第2期77-77,共1页
Hirokazu Narita等研究了羰基碳上含有不同长度侧链(对于DOAA为CH3,对于DOLA为n-C11H23)的2种单酰胺化舍物N,N-二-n-辛基乙酰胺(DOAA)N,N-二-n-辛基月桂酰胺(DOLA)提取并分离Au(Ⅲ)的性能。用以n-十二烷和2-乙基己醇稀释的D... Hirokazu Narita等研究了羰基碳上含有不同长度侧链(对于DOAA为CH3,对于DOLA为n-C11H23)的2种单酰胺化舍物N,N-二-n-辛基乙酰胺(DOAA)N,N-二-n-辛基月桂酰胺(DOLA)提取并分离Au(Ⅲ)的性能。用以n-十二烷和2-乙基己醇稀释的DOAA和DOLA从盐酸溶液中溶荆萃取贵金属和碱金属(Au(Ⅲ),Pb(Ⅱ),Pt(Ⅳ),Rh(Ⅲ),Fe(Ⅲ),Cu(Ⅱ),Ni(Ⅱ)和Zn(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化合物 盐酸溶液 碱金属 萃取 Au(Ⅲ) 2-乙基己醇 Pb() Fe(Ⅲ) cu() N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一维铜基配位聚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被引量:1
6
作者 姜清艳 沙彦勇 +5 位作者 陈晨 陈晓娟 刘文龙 黄浩 刘洪江 刘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668,共12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一维(1D)羰基配位聚合物[Cu(BGPD)(DMA)(H2O)]·DMA(记为Cu-BD,H2BGPD=N,N’-双(甘氨酰)均苯四甲酸二酰亚胺,DMA=二甲基乙酰胺),并考察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Cu-BD正极在50 ...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一维(1D)羰基配位聚合物[Cu(BGPD)(DMA)(H2O)]·DMA(记为Cu-BD,H2BGPD=N,N’-双(甘氨酰)均苯四甲酸二酰亚胺,DMA=二甲基乙酰胺),并考察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Cu-BD正极在5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仍然保留50 mAh·g^(-1)的比容量,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Cu-BD电极反应机理研究表明,BGPD2-配体和Cu(Ⅱ)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都可能参与了电子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配位聚合物 羰基化合物 锂离子电池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快递
7
作者 王乾有(编译)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89-1089,共1页
慕尼黑大学报道了一系列N-硝基甲基唑类高能配位化合物起爆药利用过渡金属以及高能配体相结合制备高能配位化合物(ECCs)是绿色起爆药研究的重要方向。慕尼黑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合成了两种含N-硝基甲基唑类含能配体,1-(硝基甲基)-5H-四唑(1... 慕尼黑大学报道了一系列N-硝基甲基唑类高能配位化合物起爆药利用过渡金属以及高能配体相结合制备高能配位化合物(ECCs)是绿色起爆药研究的重要方向。慕尼黑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合成了两种含N-硝基甲基唑类含能配体,1-(硝基甲基)-5H-四唑(1-NMT)和2-(硝基甲基)-5H-四唑(2-NMT)。利用这类配体与Cu(Ⅱ)、Fe(Ⅱ)、Ni(Ⅱ)和Zn(Ⅱ)配位合成了六种ECCs。其中化合物[Cu(1-NMT)_(2)(NO_(3))_(2)]拥有最高的理论爆速(8082 m·s^(-1))和理论密度(1.97 g·cm^(-3)),且摩擦感度最低(80 N)。化合物[Cu(1-NMT)_(2)(ClO4)_(2)]和化合物[Fe(1-NMT)_(2)(ClO4)-(2)]在51 mJ的激光下能从燃烧转爆轰,可用作激光起爆药。所有化合物在热针测试中均表现出爆炸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化合物 Fe() Zn() Ni() cu() 过渡金属 慕尼黑大学 爆炸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