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小麦和木薯对草鱼幼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juveniles)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尹晓静 叶元土 +3 位作者 金素雅 向朝林 邱燕 张俊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0-76,共7页
研究了玉米、小麦和木薯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juveniles)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共有15%、30%和30%水平无油(不加豆油)的玉米和小麦、15%、20%水平的木薯等8种日粮,每种日粮投喂三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草鱼[初重(4.62±... 研究了玉米、小麦和木薯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juveniles)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共有15%、30%和30%水平无油(不加豆油)的玉米和小麦、15%、20%水平的木薯等8种日粮,每种日粮投喂三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草鱼[初重(4.62±0.35)g],养殖期共76 d。结果显示:①相同用量的玉米组与小麦组在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15%水平木薯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玉米组(P<0.05),在15%添加水平下,木薯组与玉米组、小麦组相比,饲料效率显著低(P<0.05),血糖含量显著高(P<0.05)。②30%水平与15%水平相比,玉米组和小麦组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下降3.57%和3.64%,脂肪沉积率分别提高30.83%和13.54%,肝糖元质量分数分别提高173.97%和117.42%,差异均显著(P<0.05)。20%木薯与15%木薯相比,特定生长率提高1.85%,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系数下降7.89%,蛋白质效率提高7.23%,差异显著(P<0.05);脂肪沉积率提高37.62%,肝糖元提高了96.18%,差异显著(P<0.05)。③30%水平无油组与正常30%水平相比,玉米组和小麦组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下降4.17%和1.89%,玉米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系数分别提高12.68%和4.73%,蛋白质效率分别下降12.62%和5.11%,蛋白质沉积率分别下降13.04%和7.08%,玉米组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蛋白沉积率差异显著(P<0.05);肝糖元分别下降16.87%和23.87%,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①玉米与小麦养殖效果差异不显著,可添加到饲料中;②饲料中玉米和小麦的添加量应低于30%,木薯添加量为20%不影响生长;③玉米和小麦对脂肪具有节约作用,但不能替代脂肪的添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小麦 木薯 草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大口黑鲈和草鱼胆汁中30种胆汁酸
2
作者 毛瓴问 孙皓 +2 位作者 谌海杰 杨乾展 徐岚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0-227,共8页
胆汁酸(bile acids,BAs)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在糖脂和胆固醇的代谢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都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养殖品种,明确两种鱼胆汁中胆汁酸谱可为该养殖领域提供数据支... 胆汁酸(bile acids,BAs)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在糖脂和胆固醇的代谢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都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养殖品种,明确两种鱼胆汁中胆汁酸谱可为该养殖领域提供数据支持。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开发了一种能同时检测30种胆汁酸的定性定量方法,并应用于大口黑鲈和草鱼胆汁中胆汁酸的种类和含量分析。方法优化了样品处理方法和仪器分析条件。胆汁样本经过离心后吸取上清液,以甲醇为提取溶剂涡旋混匀,经0.22μm滤膜过滤后上机分析。采用Shim-pack Velox SP-C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进行分离,以0.01%冰乙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50℃,进样量2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进行8种正离子、22种负离子的多反应监测(MRM)扫描。结果表明,30种胆汁酸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 ^(2))为0.9975~0.9997,回收率为72.3%~117.2%,相对标准偏差为0.46%~13.23%,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01~0.75 ng/mL,定量限(LOQ)为0.02~2.28 ng/mL。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大口黑鲈和草鱼的胆汁进行检测,在大口黑鲈胆汁中成功检测出19种胆汁酸;在草鱼胆汁中成功检测出16种胆汁酸,大口黑鲈胆汁中有5种胆汁酸在草鱼胆汁中未检出,而草鱼胆汁中有2种胆汁酸在大口黑鲈胆汁中未检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和精确度高,适用于大口黑鲈和草鱼胆汁中30种胆汁酸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胆汁 大口黑鲈 草鱼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多糖对高脂胁迫草鱼的生长、消化酶活性、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廖盛臣 陈凯 +5 位作者 高金伟 米海峰 张璐 滕涛 仲为成 习丙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1,共9页
为研究黄芩多糖对高脂日粮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氧化损伤的影响,实验选取450尾健康草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分别投喂基础饲料(ND)、高脂饲料(HFD)以及补充了0.02%、0.05%、0.125%黄芩多糖的高脂饲料(HFD+SBP),... 为研究黄芩多糖对高脂日粮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氧化损伤的影响,实验选取450尾健康草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分别投喂基础饲料(ND)、高脂饲料(HFD)以及补充了0.02%、0.05%、0.125%黄芩多糖的高脂饲料(HFD+SBP),养殖草鱼4周后,取样采集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血液生化、肝脏抗氧化以及肝脏组织病理数据。结果显示:在生长方面,黄芩多糖能抑制脂肪酶活性,显著增强α-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血液总胆固醇(TCHO)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脂引起的肝体比(HSI)、饲料系数(FCR)升高以及增重率(WGR)降低。在氧化损伤方面,黄芩多糖能提高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从而缓解了高脂诱导的脂肪变性等肝脏损伤,显著降低了血浆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表明,长期摄入高脂饲料会导致草鱼生长性能下降,引起肝脏氧化损伤;添加黄芩多糖能缓解高脂日粮对草鱼生长、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最适添加量为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黄芩多糖 高脂饲料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性 血液生化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养殖池塘水温生态适宜度评价基准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寿兵 屈颖 +2 位作者 刘兴国 姜钇如 蔡桢杰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水温是决定池塘养殖鱼类能否生存和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涉及水温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理生态影响的研究结果,将水温对草鱼生长和生存的生态适宜度划分为5个等级期,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确定了5个... 水温是决定池塘养殖鱼类能否生存和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涉及水温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理生态影响的研究结果,将水温对草鱼生长和生存的生态适宜度划分为5个等级期,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确定了5个生态适宜度等级期的温度(t)基准(范围):死亡期t≤2.0℃或t≥38.0℃;危险期t∈(2.0,4.0)℃或t∈[35.0,38.0)℃;影响期t∈[4.0~18.0)℃或t∈(33.0~35.0)℃;正常期t∈[18.0~26.0)℃或t∈(30.0~33.0]℃;最适期t∈[26.0~30.0]℃。研究结果可为广大养殖户开展池塘水温安全管理和生态适宜度调节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水温 生态适宜度 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膨化饲料中硫酸锌和蛋氨酸锌的应用效果比较研究
5
作者 徐光明 董立学 +3 位作者 刘阿朋 易新文 柴毅 蒋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59,共8页
为研究膨化饲料中硫酸锌和蛋氨酸锌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体成分、锌蓄积、血清生化和抗氧化的影响,实验选用初始体质量为(4.29±0.18)g的草鱼幼鱼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4种饲料... 为研究膨化饲料中硫酸锌和蛋氨酸锌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体成分、锌蓄积、血清生化和抗氧化的影响,实验选用初始体质量为(4.29±0.18)g的草鱼幼鱼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4种饲料,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8周。对照组饲料(D1)不补充锌,另外三组饲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补充60 mg/kg不同形式的锌源,分别为硫酸锌组(D2)、蛋氨酸锌组(D3)、混合组(硫酸锌和蛋氨酸锌分别提供30 mg/kg锌,D4)。结果显示:(1)D2~D4组的生长性能和全鱼锌含量均显著高于D1组,且D2~D4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D1组,D2~D4组间的生长性能、全鱼体成分和锌含量均无显著差异。(2)D4组血清总蛋白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最高,其次为D2和D3组,D1组最低;D1组谷丙转氨酶活性最高;D4组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D1组。(3)D1组肝脏的CAT活性最低,MDA含量最高。(4)D1组肝脏细胞出现空泡、膜边界模糊、细胞核偏移,锌补充组肝脏形态明显改善。综上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60 mg/kg(以锌元素计)硫酸锌、蛋氨酸锌或混合锌(以锌元素计1∶1)都可提高草鱼的抗氧化性能和健康水平,提高草鱼的生长性能;混合锌源对草鱼的健康作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硫酸锌 蛋氨酸锌 生长 血清生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和淡水养殖模式下草鱼肌肉营养和风味品质评价
6
作者 喻亚丽 鲁晓蓉 +7 位作者 董立学 周运涛 任治豪 张浪 毛涛 彭婕 伍刚 甘金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0-479,共10页
为探究低盐养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肌肉的品质特征,以淡水养殖草鱼(体质量为1.83 kg±0.13 kg)和低盐养殖草鱼(体质量为1.37 kg±0.21 kg)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组草鱼肌肉营养成分(水分、脂肪、蛋白质、氨基酸与脂... 为探究低盐养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肌肉的品质特征,以淡水养殖草鱼(体质量为1.83 kg±0.13 kg)和低盐养殖草鱼(体质量为1.37 kg±0.21 kg)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组草鱼肌肉营养成分(水分、脂肪、蛋白质、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质构特性的差异,并进行了品质比较与评价。结果表明:低盐养殖(低盐组)草鱼肌肉中蛋白质、脂肪、必需氨基酸总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EPA+DHA含量极显著高于淡水养殖(淡水组)草鱼(P<0.01),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1-辛烯-3-醇对两种养殖模式下草鱼的总体风味贡献最大,低盐组草鱼肌肉中呈异味的1-辛烯-3-醇、辛醛、(E,E)-2,4-癸二烯醛含量显著低于淡水组(P<0.05),具有较好的风味;低盐组草鱼肌肉的硬度和咀嚼性均显著高于淡水组草鱼(P<0.05),具有较好的口感。研究表明,低盐养殖草鱼的营养和风味品质均优于淡水养殖草鱼,具有更高的食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低盐养殖 淡水养殖 营养品质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烹饪方式对草鱼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璇 莫皓然 +4 位作者 赵会 李鑫 何雨 黄名正 唐维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3-272,共10页
以草鱼肉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子鼻技术和感官评价分析不同烹饪方式(鱼生、微波、汽蒸和油炸)对草鱼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果显示,4种烹饪方式下草鱼肉共检出7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以烯烃类、... 以草鱼肉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子鼻技术和感官评价分析不同烹饪方式(鱼生、微波、汽蒸和油炸)对草鱼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果显示,4种烹饪方式下草鱼肉共检出7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以烯烃类、烷烃类、醛类、酯类等挥发性物质为主,且油炸烹饪方式下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数量和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电子鼻和主成分分析表明,与生鱼肉相比,汽蒸和微波烹饪方式下的鱼肉风味相距较近,油炸烹饪方式对鱼肉的风味影响较大。感官评价结果显示,油炸、汽蒸、微波烹饪方式下的鱼肉气味均带有一定的腥味、青草味,但油炸烹饪方式下的鱼肉风味主要表现在焦香味和油脂味,且鱼肉油炸时产生的反,反-2,4-癸二烯醛、2-呋喃甲醛、2-戊基呋喃等特有风味成分赋予鱼肉烤肉香,将鱼腥味、青草味等不愉快气味覆盖。综上所述,草鱼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以醛类、酯类化合物为主,且与生鱼肉相比,油炸烹饪方式对鱼肉的风味成分的影响最大,能更好地降低鱼肉的腥味物质,这为草鱼肉食用深加工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肉 烹饪方式 挥发性风味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电子鼻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subfatin分子鉴定及表达特性分析
8
作者 杨博雅 顾嘉宁 +5 位作者 张新党 常绪路 张艳敏 冯世坤 杨国坤 孟晓林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168,共10页
Subfatin脂肪因子在哺乳动物中具有调节脂质代谢、炎症、能量消耗等多种功能,但其在鱼类中的功能研究较少。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草鱼subfatin基因序列,通过葡萄糖灌喂、饥饿再投喂、诱导... Subfatin脂肪因子在哺乳动物中具有调节脂质代谢、炎症、能量消耗等多种功能,但其在鱼类中的功能研究较少。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草鱼subfatin基因序列,通过葡萄糖灌喂、饥饿再投喂、诱导脂质沉积及原代肝细胞培养实验,探究了Subfatin在草鱼糖脂代谢中的生理功能。研究发现,草鱼subfatin基因全长为861 bp,编码286个氨基酸,包含3个O-连接糖基化位点。葡萄糖灌喂草鱼1和3 h后,肝脏和肠道组织中subfatin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葡萄糖处理3 h后,脑和肾脏组织中subfatin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上调。饥饿再投喂实验结果表明,草鱼禁食14 d后,脑、脂肪、肠道和肝脏组织中subfatin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再投喂后其表达量显著上调。诱导脂肪沉积实验结果表明,诱导组的脑、脂肪、肠道和肝脏组织中subfatin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葡萄糖、油酸和胰高血糖素分别孵育原代肝细胞均能显著增加subfatin基因的表达量;而胰岛素却会显著降低肝细胞中subfatin基因的表达量。综上所述,Subfatin参与了草鱼的葡萄糖和脂质代谢过程并发挥调节作用,为阐明Subfatin在鱼类中的生理功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Subfatin 分子鉴定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鳙-鲫零换水养殖对池塘环境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凯 王广军 +5 位作者 龚望宝 郁二蒙 李志斐 夏耘 田晶晶 谢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4-78,共5页
为深入了解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鳙(Hypothalm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零换水池塘运行情况,比较其与常规养殖池塘的理化因子差异,进而探索其零换水机制,本研究以草鱼-鳙-鲫零换水养殖池塘为实验组,草鱼-鳙-鲫... 为深入了解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鳙(Hypothalm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零换水池塘运行情况,比较其与常规养殖池塘的理化因子差异,进而探索其零换水机制,本研究以草鱼-鳙-鲫零换水养殖池塘为实验组,草鱼-鳙-鲫普通养殖池塘为对照组,进行了为期2年的室外池塘养殖试验。养殖期间不同时间段内分别对养殖水体水温(T)、电导率(C)、总溶解性固体(TDS)、pH、溶解氧(DO)、透明度(SD)、叶绿素(Chla)、亚硝态氮(NO_(2)-N)、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磷酸盐(PO_(4)^(3)-P)、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含量以及养殖池塘底泥的TN、TP、TOC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实验期间,零换水池塘水体的C、TDS和底泥TOC含量显著低于普通池塘,SD显著高于普通池塘;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零换水养殖不仅没有造成池塘环境恶化,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池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鳙(Hypothalmichthys nobilis) 鲫(Carassius auratus) 零换水 营养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过饱和对草鱼和鲢受精卵、仔鱼和幼鱼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凡 杜开开 +3 位作者 柳凌 魏念 倪朝辉 李云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98,共8页
通过气体过饱和发生装置来模拟高坝泄洪时产生的气体过饱和水体,设置气体饱和度分别为100%、110%、120%、130%、140%的水体,探明其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不同早期发育时期(受精卵、仔鱼、幼... 通过气体过饱和发生装置来模拟高坝泄洪时产生的气体过饱和水体,设置气体饱和度分别为100%、110%、120%、130%、140%的水体,探明其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不同早期发育时期(受精卵、仔鱼、幼鱼)的影响,揭示了实验鱼在气体过饱和水中暴露时间和死亡率变化的关系,并计算了幼鱼在不同过饱和度的半致死时间。结果显示:各气体饱和度水体对实验鱼受精卵的发育和孵化均无显著影响;气体过饱和会导致实验仔鱼腹部肿胀充气,幼鱼各个组织均产生气泡;实验幼鱼对气体过饱和的耐受力低于仔鱼;气体饱和度越高对实验鱼的致死效应越强;草鱼仔幼鱼对气体过饱和的耐受力低于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过饱和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早期发育时期 半致死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5个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翟东东 蔡金 +6 位作者 喻记新 刘红艳 陈元元 熊飞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87,共7页
为了了解三峡大坝、向家坝等水电工程建设后长江上游草鱼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利用线粒体Cyt b基因分析了长江上游邵女坪、巴南、万州、太平溪、合川等5个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历史动态及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结果显示,长江上... 为了了解三峡大坝、向家坝等水电工程建设后长江上游草鱼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利用线粒体Cyt b基因分析了长江上游邵女坪、巴南、万州、太平溪、合川等5个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历史动态及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结果显示,长江上游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5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618~0.800,核苷酸多样性为0.088%~0.112%。5个群体的错配分析图呈单峰分布,表明长江上游草鱼在历史上发生过瓶颈效应和种群扩张。分子方差变异分析(AMOVA)显示草鱼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96.96%),仅有3.04%的变异来自群体之间。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显示邵女坪群体和合川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其余群体之间遗传分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种群历史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养草鱼池塘水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和氮磷收支 被引量:40
12
作者 高攀 蒋明 +4 位作者 赵宇江 吴凡 刘伟 冷向军 文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7,共7页
在以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的8个标准池塘中分别投喂两种商品饲料,进行为期283d的养殖试验,饲养期间分10次对养殖池塘水质进行检测,起捕后对生长性能和氮、磷收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氨氮、硝态氮、悬浮物... 在以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的8个标准池塘中分别投喂两种商品饲料,进行为期283d的养殖试验,饲养期间分10次对养殖池塘水质进行检测,起捕后对生长性能和氮、磷收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氨氮、硝态氮、悬浮物含量逐渐增大,9月23日时达到最大值,亚硝态氮、总氮含量在11月1日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均显著下降,水体总磷含量持续升高,在试验结束时达到最大值。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悬浮物和总磷含量在整个养殖期间变化范围分别为0.28~0.92mg/L,0.03-0.13mg/L.0.08—0.75mg/L,2.24—3.92mg/L,29.33~90.67mg/L,0.19~0.63mg/L,养殖结束时含量比养殖前含量分别升高104%-114%,74%~122%,687%-694%,48%~52%,121%~131%和215%~238%。池塘中以鱼体形式产出的氮、磷分别占投入总氮、总磷的35.4%~37.9%和18.9%-2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池塘养殖 水质 氮收支 磷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诺沙星控制草鱼维氏气单胞菌的用药方案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浩 权可艳 +2 位作者 徐丽娟 李梦影 吕利群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53,共6页
从四川成都一养殖场大规模发病死亡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病灶处分离一株病原菌CiAV01,结合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回归感染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感染草鱼致死率为100%,出现... 从四川成都一养殖场大规模发病死亡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病灶处分离一株病原菌CiAV01,结合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回归感染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感染草鱼致死率为100%,出现了局部出血、腹腔积水等症状。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研究了16种抗生素对分离菌株CiAV01的体外抑菌作用,在供试的抗生素中,恩诺沙星对该分离菌株CiAV01最为敏感。选择恩诺沙星对分离菌株进行体外药效学研究表明,恩诺沙星对分离菌株CiAV01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25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0.50μg/mL,MBC/MIC为2。结合其药物动力学参数和MIC、MBC、防突变浓度(MPC)、突变选择窗(MSW)和抗菌后效应(PAE)制定防突变给药方案为:剂量20 mg/kg、每日一次给药、连续给药3~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恩诺沙星 防突变浓度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饲蚕豆对草鱼生长和肉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伦峰 冷向军 +1 位作者 李小勤 李宝山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3-76,共4页
分别以配合饲料(对照组)、蚕豆(蚕豆组)饲喂平均体重为496.5 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66d,考察蚕豆对草鱼生长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和蚕豆组增重率为82.76%,36.96%;饵料系数为2.17,4.45;肥满度为13.09,7.72;粗脂... 分别以配合饲料(对照组)、蚕豆(蚕豆组)饲喂平均体重为496.5 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66d,考察蚕豆对草鱼生长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和蚕豆组增重率为82.76%,36.96%;饵料系数为2.17,4.45;肥满度为13.09,7.72;粗脂肪含量为0.89%,1.43%;肌肉失水率为27.14%,15.87%;肌原纤维长度为28.32μm,33.31μm;羟脯氨酸0.12mg/g,0.16mg/g。在生长方面,与配合饲料组相比,蚕豆组草鱼的增重率、肥满度极显著降低,饲料系数极显著增加(P<0.01);在肌肉品质方面,失水率极显著降低;粗脂肪含量、肌原纤维长度、羟脯氨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结果表明,投喂蚕豆对草鱼肌肉具有特殊的改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蚕豆 脆化 肌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对草鱼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姚东林 邹青 +4 位作者 刘文斌 谢少林 周爱国 陈金涛 邹记兴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6-140,共5页
在水温为24~33℃的条件下,选取初始体质量为(71.1±1.4)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300尾,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3个平行。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由地衣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配制的合生素,每次... 在水温为24~33℃的条件下,选取初始体质量为(71.1±1.4)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300尾,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3个平行。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由地衣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配制的合生素,每次投饵量为鱼体质量的3.5%,养殖试验共进行92 d。结果表明:试验组草鱼平均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了20.9%(P【0.05),饵料系数比对照组降低了8.9%(P【0.05);试验组草鱼的肠道微生物中,大肠杆菌数量比对照组减少了9.4%(P【0.05),而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则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1.6%和7.7%(P【0.05);试验组草鱼的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8.8%、36.8%和19.8%(P【0.05),肝胰脏中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4.6%和21.3%(P【0.05),而淀粉酶活性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合生素 地衣芽孢杆菌 低聚木糖 增重率 肠道微生物 消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暴露对草鱼幼鱼代谢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袁喜 黄应平 +4 位作者 靖锦杰 蒋清 胥焘 涂志英 李为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1-265,共5页
为了探讨水体中铜污染对鱼的生态毒理效应和游泳能力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铜暴露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幼鱼半致死浓度、不同浓度铜暴露(0、0.025、0.050、0.075、0.10 mg·L^(-1))96 h后组织(肝、鳃、肌肉)铜累积... 为了探讨水体中铜污染对鱼的生态毒理效应和游泳能力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铜暴露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幼鱼半致死浓度、不同浓度铜暴露(0、0.025、0.050、0.075、0.10 mg·L^(-1))96 h后组织(肝、鳃、肌肉)铜累积量、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_(crit))以及耗氧率(MO_2)。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铜暴露对组织(肝、鳃、肌肉)铜累积量无显著影响(P>0.05),铜对草鱼幼鱼的安全浓度为0.008 mg·L^(-1)。铜暴露草鱼幼鱼相对临界游泳速度受抑制显著(P<0.05),不同浓度暴露后U_(crit)分别较对照组下降了18.4%、21.8%、33.8%和38.1%。随着游泳速度的增加,其速度-代谢率关系为MO_2=a+b×U^c,随着暴露浓度增加,速度参数c值增加,不同浓度铜暴露后c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37.78%、33.33%、56.67%和61.11%,表明游泳能量利用率下降。铜暴露导致草鱼幼鱼有氧代谢范围增加,0.1 mg Cu·L^(-1)时有氧代谢范围比对照组增加了37.48%。铜暴露对草鱼幼鱼的游泳能力以及氧代谢行为产生影响,尤其是导致游泳效率降低、抑制游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游泳能力 耗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高水平铜对草鱼生长、肝胰脏和肌肉中铜铁锌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宇江 蒋明 +3 位作者 高攀 刘伟 吴凡 文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98-805,825,共9页
研究饲料中铜对草鱼生长性能、肝胰脏和肌肉中铜铁锌含量的影响,为饲料中铜的安全添加提供理论依据。用铜含量分别为9.38(对照),28.17,46.21,80.07,208.54,439.50,679.72,873.37,1365.42mg/kg的试验饲料,饲喂初... 研究饲料中铜对草鱼生长性能、肝胰脏和肌肉中铜铁锌含量的影响,为饲料中铜的安全添加提供理论依据。用铜含量分别为9.38(对照),28.17,46.21,80.07,208.54,439.50,679.72,873.37,1365.42mg/kg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25.57±0.47)g的草鱼56d,每14d取样1次。结果表明:饲料铜含量对草鱼的成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鱼体水分、鱼体粗脂肪和鱼体粗灰分无显著影响(P〉0.05);而饲料铜含量/〉873.37mg/kg时,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饲料铜含量的升高,草鱼肌肉铜含量无显著变化(其含量为1.52~1.65mg/kg),铁含量显著升高,锌含量则仅在14d时显著降低;肝胰脏铜含量显著升高,56d时,在铜含量1365.42mg/kg的试验组达到22.97mg/kg;肝胰脏铁含量14d时显著升高,但在56d时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肝胰脏锌含量在14d时显著降低,而在56d时,饲料铜含量≥439.50mg/kg的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草鱼肝胰脏和肌肉中铜含量均低于我国水产品相关标准中规定的铜的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肝胰脏 肌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对草鱼生长、形体、肝功能和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汪福保 罗莉 +4 位作者 文华 高开进 陈任孝 郭玉阳 朱根廷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7-62,68,共7页
在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的纯化日粮(镁含量76.9 mg/kg)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镁(0、150、300、600、1200和2400 mg/kg),研究镁对体重为(10.68±0.14)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形体、肝功能和糖代谢的影响,时间为10周。... 在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的纯化日粮(镁含量76.9 mg/kg)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镁(0、150、300、600、1200和2400 mg/kg),研究镁对体重为(10.68±0.14)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形体、肝功能和糖代谢的影响,时间为10周。结果显示:日粮中适当添加镁显著提高草鱼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和体重/体长,降低饲料系数(P<0.05)。当饲料镁含量为692.0 mg/kg时,前4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饲料系数达到最小值;日粮中适当添加镁(600 mg/kg)显著增强草鱼的肝功能(P<0.05),而高镁日粮(1200 mg/kg)会使草鱼肝脏功能轻度受损,并显著提高脾脏指数(P<0.05)。随日粮镁水平增加,肝脏谷草谷丙转氨酶(GOT和GPT)呈下降趋势,而GOT/GPT比值呈先升后降趋势,肝脏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趋势刚好相反,二者分别在692.0 mg/kg水平组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P<0.05);日粮中适当添加镁显著提高了肝脏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促进了肝糖原的沉积(P<0.05)。高镁日粮(添加量=1200 mg/kg)显著降低了草鱼血糖水平(P<0.05),其它组间血糖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生长 肝功能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HSP70基因cDNA部分序列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差异 被引量:12
19
作者 林亚秋 郑玉才 吉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71,共5页
根据鲤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HSP70)序列(AY120894)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肝胰脏组织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获得草鱼HSP70基因cDNA部分序列,并进行了组织表达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所获为序... 根据鲤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HSP70)序列(AY120894)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肝胰脏组织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获得草鱼HSP70基因cDNA部分序列,并进行了组织表达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所获为序列为480 bp,获得GeneBank登陆号为FJ483832。序列测序结果显示,HSP70扩增序列与鲤、斑马鱼、鲋的同源性为:93%、91%、93%。另外,所获序列HSP70在草鱼脂肪、肌肉、肠、脑、粘液、性腺、鳔、肝胰脏、心脏、脾脏、鳃、鳍12个组织的表达存在差异,HSP70在草鱼这12个组织中均检测到表达,其中在鳍中表达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鳔中表达次之,且与脑、心脏、性腺中表达差异不显著;在粘液中表达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HSP70) 克隆 组织差异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醛缩酶A3'-UTR突变与生长性状相关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玺洋 白俊杰 +1 位作者 于凌云 梁旭方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6,共4页
采用直接测序法筛选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醛缩酶A 3'-UTR突变位点,发现其转录终止密码子后58 bp处存在17 bp的插入片段。对草鱼养殖群体的插入突变进行分型,检测到该群体有AA、BB、AB三种基因型,等位基因B在群体中的频率为... 采用直接测序法筛选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醛缩酶A 3'-UTR突变位点,发现其转录终止密码子后58 bp处存在17 bp的插入片段。对草鱼养殖群体的插入突变进行分型,检测到该群体有AA、BB、AB三种基因型,等位基因B在群体中的频率为0.723,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多态信息含量是0.32,此突变在所测群体中属于中等遗传变异。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基因型与草鱼群体生长性状(体重、体长、体高、体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醛缩酶A 3'-UTR突变与草鱼体宽和吻长2个生长性状达到显著相关(P<0.05),BB基因型个体比AA基因型个体的体重增加8.37%,在全长、体长、体高、尾柄长等生长性状也表现出比AA和AB基因型个体好。可将醛缩酶A 3'-UTR上的这段插入突变位点作为草鱼生长性状的候选分子标记用于草鱼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醛缩酶 3'-UTR 生长性状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