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Y-3卫星VIRR海表温度产品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素娟 崔鹏 +5 位作者 张鹏 杨忠东 冉茂农 胡秀清 陆风 刘健 《上海航天》 CSCD 2017年第4期79-84,共6页
介绍了在过去的5年中根据用户需求FY-3卫星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海温产品算法和产品设计的进展。给出了其中主要的国内外海温算法。介绍了FY-3卫星VIRR海温产品的进展:FY-3A星海表温度(SST)用可见光阈值进行云检测,其SST值偏低;FY... 介绍了在过去的5年中根据用户需求FY-3卫星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海温产品算法和产品设计的进展。给出了其中主要的国内外海温算法。介绍了FY-3卫星VIRR海温产品的进展:FY-3A星海表温度(SST)用可见光阈值进行云检测,其SST值偏低;FY-3B星SST用云检测产品中的确信晴空进行分纬度带的白天MCSST算法,但整体海温仍偏低;FY-3C星SST在B星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首次反演了夜间海温,并提供了逐像元的质量标识及海温的气候偏差,设计了5km全球海温,实现了5min段海温产品存档,提高了风云海温产品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精度。给出了FY-3C星VIRR海温产品的图像及质量检验情况。归纳了海温产品的同一框架下多级别、多源、高分辨率的发展趋势。将风云卫星海温产品规格与高分辨率海温科学组(GHRSST)GDS2.0的交叉比对,海温科学组认为中国在海温方面的能力在不断增强。研究认为:长序列海温产品重处理以确保海温产品的一致性非常必要,海温产品需采用国际通用海温产品规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卫星 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 海表温度 海温检验 产品规格 GHRSST GDS 交叉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检验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傅敏 郑嫣 《山西建筑》 2011年第33期195-196,共2页
针对交叉检验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指出交叉检验是验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采用交叉检验可更加明确施工各主体责任,有利于引导正常的行为主体责任归位,引导监理企业培养自身素质能力、创新发展监理技术,促进监理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工程监理 交叉检验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Cb数据采集系统HDL设计中使用的三线交互测试平台
3
作者 侯磊 龚光华 +1 位作者 邵贝贝 Guido Haefeli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72-1075,1155,共5页
以CERN的LHCb实验通用数据采集板——TELL1的测试为背景,提出一种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设计的功能测试方法,建立了实现本测试方法的三线交互测试平台,文章阐述了该测试方法的设计思路,建立步骤和使用流程。
关键词 数据采集系统 可编程逻辑器件 三线交互测试平台 LHC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交叉检验的实时视觉里程计方法
4
作者 范维思 尹继豪 +1 位作者 袁丁 朱红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44-2453,共10页
在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导航系统中,里程计是用于持续获得系统姿态信息的一种装置。视觉里程计能以较低代价获得高精度的目标移动轨迹,基于特征的视觉里程计方法具有时间复杂度较低、计算速度快的优势,有助于数据实时处理。然而,传统基于特... 在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导航系统中,里程计是用于持续获得系统姿态信息的一种装置。视觉里程计能以较低代价获得高精度的目标移动轨迹,基于特征的视觉里程计方法具有时间复杂度较低、计算速度快的优势,有助于数据实时处理。然而,传统基于特征的视觉里程计方法面临着2个技术瓶颈:特征匹配的准确度不足;姿态解算中目标函数的权重值有效性低。为了解决帧间特征匹配准确度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特征交叉检验闭环匹配策略,即在传统单向闭环匹配的基础上,增加反向验证的过程,以获得匹配准确度更高的匹配点集合。该策略解决了传统特征匹配中使用单向闭环匹配策略鲁棒性不足、内点比例低的缺陷,提高了解算精度。同时在交叉检验匹配策略中利用前一时刻的运动信息缩小当前时刻特征匹配的搜索范围,降低特征点匹配的时间复杂度。针对目标函数的权重值有效性低的问题,本文将特征点在图像序列中的出现次数作为其生存周期,提出基于特征点生存周期的目标函数权值设置方法。在姿态解算中,特征点的生存周期可以有效反映其稳定性,使用其作为目标函数权值可以降低解算过程中的累积误差。本文在公开的KITTI数据集中进行算法测试,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实现高精度、实时的视觉里程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匹配 视觉里程计 交叉检验 姿态解算 实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DS仿真的最大功率点交叉检验的MPPT研究
5
作者 王耀坤 姜志慧 《通信电源技术》 2019年第8期3-7,共5页
最大功率追踪直接影响着的光伏系统的电能质量,一种基于C曲线的变步长电导增量MPPT算法,不能很好地实现高追踪效率和小功率震荡兼顾的设计目的。基于RTDS仿真平台建模和MPPT算法,改进并引入了最大功率点交叉检验,解决了穿越最大功率点... 最大功率追踪直接影响着的光伏系统的电能质量,一种基于C曲线的变步长电导增量MPPT算法,不能很好地实现高追踪效率和小功率震荡兼顾的设计目的。基于RTDS仿真平台建模和MPPT算法,改进并引入了最大功率点交叉检验,解决了穿越最大功率点时大幅震荡及无序扰动的问题,获得了高效、低扰动、高质量的光伏电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最大功率追踪 电导增量法 可变步长 最大功率点交叉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